这是什么植物?是药材吗?据说有毒是真的么?
你好!
这是半夏。
这种药材,是有剧毒的,请勿食用。
吃一点(约半克左右),会使舌头木,咽喉疼痛,胃肠疼痛。
稍微多一点(五克左右),会导致终身失语,无法治疗。
再吃多一点(十克左右),会导致死亡。
我种着一片半夏,也尝过。但是没敢多吃,只是吃了两克左右,舌头就不会动了,咽喉、嗓子、胃、肠、极痛。喝了好多的水,折腾了一宿,第二天才好。想想真是后怕。可是,谁让咱是医学爱好者呢,只能是亲自尝试,才知道各种药材的功效与副作用。呵呵!好多人说我是神农。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半夏。半夏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江苏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半夏,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半夏的药性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半夏的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半夏外用可消肿止痛。
半夏的临床应用
1半夏治疗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半夏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半夏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半夏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近代以半夏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
2半夏治疗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半夏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半夏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半夏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3半夏治疗湿痰,寒痰证。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半夏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4半夏治疗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半夏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半夏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的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半夏的应用禁忌
半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半夏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现代研究
1半夏药理作用: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着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半夏蛋白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
2半夏的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恶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脑、苯甲醛、榄香烯等,还含谷甾醇、左旋麻黄碱、胆碱等及葡萄糖苷,多种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链淀粉等。
3半夏的不良反应:生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导致失音、呕吐、水泻等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但这种刺激作用可能通过煎煮而除去。实验证明,半夏对动物遗传物质具有损害作用,故用于妊娠呕吐应持慎重态度。久用半夏制剂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4半夏的临床研究:半夏现代临床还用单用或配伍他药治诸多疾病:
制半夏先煎,加醋及鸡子清,搅匀,徐徐含咽,1日1剂。治疗痰火互结,咽部充血水肿之实证失音患者33例,服药2~3天痊愈(中国中药杂志,1992,3:142);
制半夏加食醋浸泡,苯甲醇过滤,口服,治疗慢性咽炎564例,治愈342例,好转170例,无效52例(现代应用药学,1993,2:25);
生半夏,加陈醋、温开水调匀,敷患处,治疗颈部淋巴结炎30例,效果满意(时珍国药研究,1991,1:36);
半夏配生姜、茯苓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1例,结果临床症状均消失,1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6);
另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乙醇中,取上清液滴耳,对急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黑龙江中医药,1990,4:39)。
另有报道以生半夏配生姜煎液口服,预防脑CT增强扫描副作用800例,结果副作用明显减少,且止吐效果达987%(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299)
误服生半夏中毒时,可给服姜汁、稀醋、浓茶或蛋白等。必要时给氧或作气管切开。以生姜30g,防风60g,甘草15g,煎汤,先含漱一半,再内服一半,或以醋30~60ml加姜汁少许,漱口或内服。临床用生半夏时必须煎熟,以避免中毒。
5附药:水半夏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L的块茎。水半夏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深秋采收,用石灰水浸泡1天,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味辛,性温,有毒。水半夏功效与半夏类似,但无降逆止呕作用,兼有止血之功。水半夏临床多用于咳嗽痰多,痈疮疖肿,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同半夏。
半夏古籍摘要
1《本经逢原》:“半夏同甘苍术、茯苓治湿痰;半夏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半夏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半夏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2《名医别录》:“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3《医学启源》:“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之半夏茯神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半夏茯神散的用法用量 4 《医略六书》卷二十二方之半夏茯神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半夏茯神散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论述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半夏茯神散 1 拼音
bàn xià fú shén sǎn
2 概述半夏茯神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之半夏茯神散 31 处方半夏、茯神各一两二钱,煨天麻、胆南星、远志、炒酸枣仁、陈皮、乌药、木香、煅礞石各八钱[1]。
半夏1两2钱,茯神1两2钱,天麻(煨)8钱,胆星8钱,远志肉8钱,枣仁(炒)8钱,广皮8钱,乌药8钱,木香8钱,礞石(煅)8钱。
32 制法上药为粗末[1]。
33 功能主治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之半夏茯神散功能行气祛痰,安神定志[1]。主治癫妄因思虑不遂,妄言妄见,神不守舍,初病神气未衰者[1]。
34 半夏茯神散的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煎数沸,加生姜汁数匙,空腹和滓服[1]。
每服3钱,水1盏,煎数沸,加生姜汁数匙,空心和滓服。
4 《医略六书》卷二十二方之半夏茯神散 41 处方半夏2两(制),茯神1两半(去木),枣仁3两,远志1两半,胆星2两,天麻2两(煨),陈皮1两半,木香1两,磁石3两,乌梅3两。
42 制法上为散。
43 功能主治《医略六书》卷二十二方之半夏茯神散主治癫妄,脉弦滑者。
44 半夏茯神散的用法用量水1盏,煎数沸,加姜汁1匙,调服3钱。
45 各家论述分类: 生活/时尚 >> 生活百科
问题描述:
半夏是什么??
解析:
半 夏 Rhizoma Pinelliae
(英) Pinellia Tuber
别名 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子。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幼苗常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生3小叶的复叶;叶柄长10~25cm,基部有珠芽。花单性同株,花序柄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下部细管状;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生于上端,花序顶端附属器青紫色,伸于佛焰苞外呈鼠尾状。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田野、溪边、阴湿山坡、林下。主产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一般炮制后用。
性状 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凹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学成分 含β-与γ- 氨基丁酸(β-,γ-aminobutyric acid)、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 麻黄碱、久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及其葡萄糖甙、胆碱和半夏蛋白Ⅰ等。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水半夏和夏半夏。夏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潜江正是我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一六四引《卫生家宝》 21 半夏化痰丸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半夏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半夏化痰丸 1 拼音
bàn xià huà tán wán
2 《普济方》卷一六四引《卫生家宝》 21 半夏化痰丸的别名半夏丸
22 处方半夏(去滑)1两,赤茯苓半两(去皮),白矾1分(枯),铅白霜半两。
23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功能主治痰实,恶心呕吐,头目昏晕,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
25 半夏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
古籍中的半夏化痰丸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一切痰饮(附论)干姜(四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半夏化痰丸(一名半夏丸出卫生家宝方)治主痰实。恶心呕吐
《孙文垣医案》:[卷二三吴治验]周采石湿热生痰痞闷湿热、固精丸也。清气大安化痰丸用白术四两,橘红、半夏、山楂各三两,黄芩、黄连俱生姜汁炒,各一两五钱,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第六门]化痰丸治停痰宿饮化痰丸。人参(去芦)白茯苓半夏(汤洗七次,别为末,极细)白术桔梗(切作小块子,姜汁浸,各
《医方集宜》:[卷之四痰门]治法用半夏汤丁香半夏丸星香散一食积痰宜用曲术茯苓汤化痰丸一风痰宜用千缗汤导痰汤一酒痰宜用葛根解酲汤逐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四〔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温中化痰丸目录 1 拼音 2 《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丁香半夏丸 21 丁香半夏丸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医统》卷二十四:丁香半夏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玉机微义》卷四:丁香半夏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局方》卷四 51 方名 52 丁香半夏丸的别名 53 组成 54 主治 55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57 附注 6 《奇效良方》卷十九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丁香半夏丸 1 拼音
dīng xiāng bàn xià wán
2 《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丁香半夏丸21 丁香半夏丸的别名
丁夏霍香丸(《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半夏丁香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22 处方肉豆蔻仁 木香 丁香 人参 陈皮(去白)各75克 藿香(叶)15克 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90克
23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24 功能主治
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不思饮食。
25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计时候。
26 摘录《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
3 《医统》卷二十四:丁香半夏丸31 处方
丁香1两,红豆(炒)2两,半夏(制)2两,白术(炒)2两,陈皮3两。
32 制法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胡椒大。
33 功能主治胃寒呕吐,吞酸,痰饮咳嗽,痞闷。
34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方中红豆,《饲鹤亭集方》作“红豆蔻”。
35 摘录《医统》卷二十四
4 《玉机微义》卷四:丁香半夏丸41 处方
槟榔3分,丁香1两,半夏1两,细辛半两,干姜半两,人参半两。
42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
43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咳嗽,头晕多涎。心下停饮冷痰。头目眩晕,睡卧口中多涎。脾胃虚寒,痰饮咳嗽。
44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姜汤送下。
45 摘录《玉机微义》卷四
5 《局方》卷四 51 方名
丁香半夏丸
52 丁香半夏丸的别名半夏藿香丸
53 组成肉豆蔻仁1分,木香1分,丁香1分,人参(去芦头)1分,陈皮(去白)1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洗7次,姜汁炒**)3两。
54 主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短气噎闷,不思饮食。脾胃久虚寒,痰壅滞,呕吐苦水,哕逆清涎,头痛目眩,咳嗽上喘,腹中水响。
55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5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57 附注半夏藿香丸(《鸡峰》卷十八)。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半夏丁香丸”。
6 《奇效良方》卷十九 61 方名丁香半夏丸
62 组成丁香(不见火)1两,白术1两半,半夏(汤泡7次)2两,干姜(炮)2两,橘红2两。
63 主治胃寒呕吐,吞咽酸水。
64 丁香半夏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远生姜汤送下。
6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丁香半夏丸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四]冷痰一盏。去滓温服、日三。治胃冷有痰。不思饮食。丁香半夏丸方丁香(一分)半夏(二两水浸七日每日早换水日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七痰饮门]寒痰(附论)遂上等分。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姜丁香半夏丸(一名槟榔丸出拔粹方)治心下停饮冷痰。头目昏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四淋痰饮头面]淋头痛目眩咳嗽上喘腹闷恶心饮食不下宿食难消又名丁香半夏丸半夏(三两)陈皮(黄者半两)丁香木香藿香人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痰饮咳嗽丸、温肺细辛汤、钟乳补肺汤、消饮丸、倍术丸、丁香半夏丸、分心气饮、参苓白术散。恶风有寒者,与小青龙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一切痰饮(附论)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薤白半夏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32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36 用药禁忌 37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栝楼薤白半夏汤 1 拼音
guā lóu xiè bái bàn xià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薤白半夏汤21 处方
栝楼实1枚(捣)薤白12克 半夏12克白酒1升
22 功能主治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治胸痹,痰浊较甚,心痛彻背,不能安卧者。
23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上四味,同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服。
24 备注
本方即栝楼薤白白酒汤加半夏而成。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散结;配以栝楼、薤白豁痰通阳,理气宽胸。用于胸痹痰浊壅盛,病情较重者。
25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栝楼薤白半夏汤
32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别名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汤、瓜蒌半夏白酒汤
33 组成栝楼实1枚(捣),薤白3两,半夏半斤,白酒1斗。
34 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35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上同煮,取4升,温服1升,日3服。
36 用药禁忌忌羊肉、饧。
37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冠心病《福建中医》(1988;1:41):张某,男,54岁,干部。初诊自述心窝部闷痛彻背伴短气,间歇性发作已半个月,常于饭后或劳累时诱发,每次23分钟,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舌质淡暗,黄白腻,脉细弦,证为气滞血瘀所致之胸痹。处方:栝楼,薤白、葛根、丹参15g,半夏、当归各10g,赤芍、桑寄生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后症减,原方去葛根,加郁金10g、黄耆15g,连服30剂,随访半年胸痛未复发。
38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心典》: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②《古方选注》: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栝楼实,润下通阻;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而结中焦而为心痛彻背者,但当加半夏1味,和胃而通阴阳。
39 附注瓜蒌薤白半夏汤(《济阳纲目》卷七十二)、瓜蒌薤白汤(《医醇剩义》卷四)、瓜篓半夏白酒汤(《医学金针》卷三)。
古籍中的栝楼薤白半夏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呕吐大半夏汤(仲景)治胃反呕吐。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扬之二百
《药征》:[卷中]半夏婢加半夏汤证曰∶咳。苓甘姜味辛夏汤证曰∶呕。栝蒌薤白半夏汤证曰∶心痛。黄连汤证曰∶欲呕吐。附子粳米汤
《类证活人书》:卷第十八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薤白汤)(一百一)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
《张氏医通》:[卷十三·专方]痰饮门甘遂半夏汤(金匮)治病者脉伏。自利反快而渴。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大者。三枚)半
《张氏医通》:[卷十五]不得卧门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甘遂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6 甘遂半夏汤的药理作用 7 甘遂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8 各家论述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甘遂半夏汤 1 拼音
gān suí bàn xià tāng
2 概述甘遂半夏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1]。
3 处方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药五枚,炙甘草(如指大)一枚[1]。
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 甘草6克(炙)
4 功能主治功能攻逐水饮[1]。治留饮欲去,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1]。
功在濬痰逐饮。主治痰饮,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饮家心下满痛,欲呕吐,或胸腹挛痛者。
5 甘遂半夏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再煎,顿服[1]。
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药汁,煎取200毫升,顿服之。
以水2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8合,顿服之。
6 药理作用利尿作用《经方研究》:李春响等实验报告,用本方100%水提取液进行家兔利尿作用的实验,每公斤体重给药1毫升,药后30分钟时5分钟内尿液,与药前5分钟内的尿液比较无明显增加,但1小时后5分钟内尿量与药前5分钟内尿量比较,有显著增加。
7 甘遂半夏汤的临床应用1留饮:吴孚先治西商王某,气体甚厚,病留饮,得利反快,心下积坚满,鼻色鲜明,脉沉。此留饮欲去而不能尽去也,用甘遂、半夏、白芍,加白蜜5匙顿服,前症悉痊。或问:甘遂与甘草其性相反,用之无害而反奏效,何也?曰:正取其性之相反,使自相攻击,以成疏瀹决排之功。
2肺心病腹水:徐某某,女,46岁。患肺原性心脏病伴腹水已年余。用强心利尿剂后,病反加剧。症见胸满腹胀,四肢水肿,喉间痰鸣,心悸而烦不得卧,气短欲绝,面色晦暗,唇周发绀,二便不通,不食不饥,口不渴,舌胖淡,苔润,脉弦而结代。证属脾肾两虚,痰饮内阻,元气欲脱。拟甘遂半夏汤化裁:人参15g,甘草3g煎汤,送服甘遂蜜丸(即本方)3g。服后4小时下大便3次,先下黑粒状,继下浆糊样便,小便亦通,胸满肢肿,痰鸣等症均已见轻,呼吸好转,颜面转微白,唇周淡红,胃纳好转。翌日,投木香12g,人参15g,甘草3g煎汤吞服甘遂蜜丸3g。服后2便畅通,继以8味丸固本,经治月余,诸症消失,至今6年,未复发。
3腹壁脂肪增多症:蒋某某,女,32岁。患者腹部逐渐增大已4月,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外地某医院。诊时见:腹部膨隆,大如妊娠8个月,按之松软如棉絮,自觉胀闷不舒,沉重乏力,神疲嗜睡,纳减便溏,经闭3月,白带量多,质清稀而有腥味,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证属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以健脾涤痰,方用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9g,半夏9g,白芍9g,炙甘草9g,白术12g,茯苓18g。3剂。药后腹胀大为减轻,精神转佳,食纳增加,白带减少,惟大便溏泻反剧,泻下之物粘腻如鱼冻,余无不适。原方继进3剂,腹胀大已减3分之2,余症俱觉好转,大便仍间有粘腻物,脉沉滑,原方再进3剂。2年后,患者至某医院分娩遇见,谓药后健如常人,腹大全消,带止经行,尔后怀孕。
8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直解》: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恐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收以芍药之酸,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有以相使,此酸收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欤!
2《古方选注》: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下渗。《黄帝内经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茍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胜甘,约以监反,庶不溷乱中焦而为害。
本文2023-08-07 11:02: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