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风珠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大定风珠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组成 5 用法 6 功用主治 7 方解 8 运用 9 现代适应证 91 温病 10 大定风珠的药理作用 101 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102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0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4 对心脏、循环、血液功能的影响 105 抗炎、抗氧化作用 106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107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11 歌诀 12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定风珠 1 拼音

dà dìng fēng zhū

2 英文参考

Da Dingfeng Zhu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Large WindExpelling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adingfengzhu pil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大定风珠记载于《温病条辨》卷三,其组成为鸡子黄2个、阿胶9g、生白芍18g、生龟板12g、干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冬18g、鳖甲12g、炙甘草12g,具有滋阴熄风之功效,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主治阴虚动风证。本方是治疗温病后期阴虚动风证的常用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等热性病后期的抽搐症、锌缺乏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放疗后舌萎缩等属于阴虚动风者。[1]

大定风珠为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方[2]。

该方剂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以及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对温病后期“脉气虚弱,时时欲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对各种重症传染病并发脑功能障碍、心脏及循环功能障碍,特别是脱水、电解质紊乱,各种休克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各种温病后期病情均较重,所以结合现代医学方法特别是强心、抗休克、纠正脱水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热量等抢救是十分必要的;本方剂应用时还应结合有效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3]

4 组成

鸡子黄2个、阿胶9g、生白芍18g、生龟板12g、干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冬18g、鳖甲12g、炙甘草12g[1]

生白芍18g、阿胶9g、生龟板12g、干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冬(连心)18g、炙甘草12g、鸡子黄(生)2个、鳖甲(生)12g[4]

白芍药、干地黄、麦门冬(连心)各六钱,阿胶三钱,生龟甲、生牡蛎、炙甘草、生鳖甲各四钱,麻仁、五味子各二钱,生鸡子黄二枚[2]。

生白芍六钱, 阿胶三钱,生龟板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钱,生牡蛎四钱,麦冬(连心)六钱,炙甘草四钱,鸡子黄(生)二枚,鳖甲(生)四钱[5]。

5 用法

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1]

水煎去渣,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2]。

上药入水煎后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混匀后,分3次服,每日1剂。[4]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5]。

6 功用主治

《温病条辨》卷三方之大定风珠具有滋阴熄风之功效,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主治阴虚动风证。温病后期,症见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1]

《温病条辨》卷二方之大定风珠功能滋液息风。治热邪久羁,热灼真阴,或因误用汗、下,重伤阴液而致的,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近代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后期,震颤性麻痹等属阴虚生风者[2]。

主治暴盲肝风内动证之偏于阴虚动风者[6]。

7 方解

大定风珠主治由于温病迁延日久,邪热灼伤真阴,或因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阴虚动风证。治宜滋阴熄风。方中以鸡子黄、阿胶为君,滋养阴液以熄内风。重用白芍、地黄、麦冬以滋阴柔肝,壮水涵木;龟板、鳖甲滋阴潜阳,均为臣药。麻仁质润多脂,养阴润燥;牡蛎咸寒,平肝潜阳;五味子味酸善收,与诸滋阴药相伍,而收敛真阴,与炙甘草相配,又具酸甘化阴之功,上述诸药以加强滋阴熄风之效,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1]

大定风珠以阿胶、鸡子黄为主,滋阴熄风;芍药、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滋阴柔肝;地黄、麦冬、麻仁滋阴养血润燥;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全方重在滋阴潜阳熄风[6]。

大定风珠方中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息风,为主药;辅以地黄、麦冬、白芍滋阴柔肝,龟甲、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炙甘草、五味子酸甘化阴,且防气阴耗散,麻仁养阴润燥,诸药配合而具有滋液填阴,柔肝息风的功效[2]。

本方证由于温病迁延日久,邪热灼伤真阴,或因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真阴大亏,故神倦乏力,脉气虚弱,舌绛少苔,有时时欲脱之势。阴虚则水不涵木,以致虚风内动,而手足瘈疭。此时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故治宜味厚滋补的药物以滋阴养液,填补欲竭之真阴,平熄内动之虚风。[4]

8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温病后期阴虚动风证的常用代表方剂。以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而见神倦瘈疭,脉虚弱,舌绛苔少为证治要点[1]。

2.加减法:喘加人参;自汗加龙骨、人参、小麦;悸加茯神、人参、小麦。盖喘、自汗与悸,三者均为气虚之证,故俱用人参以补气、生津,分别加龙骨、小麦以收涩止汗,茯神以宁心定悸[1]。

3 使用注意:若阴液虽亏而邪热犹盛者,非其所宜[1]。

9 现代适应证

[4]

适应证:温病后期。

91 温病

所谓温病大部分指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霍乱、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脊髓灰质炎、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猩红热、各种败血症、伤寒等传染性疾病以及属温病范畴的其他重症。这些病在临床上大多是危重症,当进入后期一部分进入濒死状态,一部分幸免于死亡而进入恢复期,临床上大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包括脑、心、肝、肾、肺、循环、血液功能衰竭,轻者也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特别是病毒感染者其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营养及能量缺乏,脂肪、蛋白质紊乱以及水、盐电解质缺乏,酸堿平衡失调,特别是微量元素缺乏,更重要的是神经、内分泌功能也会出现调节障碍,故可出现“脉气虚弱,有时时欲脱”之证;所谓瘈疭乃痉挛、抽风也,大多为脑功能障碍所致。也可为电解质紊乱、水盐、酸堿平衡失调以及微量元素缺乏所致。所谓“脉气虚弱,时时欲脱”是严重脱水、休克或其他脏器如心脏、脑等功能严重衰竭等濒危状态。由于温病范畴很广,与现代医学疾病不能一一对应,病因机理难以赘述,此论仅供参考。

10 大定风珠的药理作用

[7]

101 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君药鸡子黄所含卵黄可以用来提取卵磷脂,卵磷脂是保持体内胶体溶液稳定的必需物质,它可促进胆固醇与蛋白结合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减轻脂肪对血管壁的浸润;同时含有钙、磷、铁、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大量脂肪物质、各类蛋白以及氨基酸。阿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同时含有20余种常量及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镁、铁、铜、铝、锰、锌、铬、铂、铅、镍、银、镍、锶、钡、钛、锆等。臣药龟板同样含有人体必要的大量氨基酸,同时含有铬、锰、铜、锌、磷、镁、铁、钾、钙、铝、钠、锶等微量元素,以锶、锌、铜含量为最高。鳖甲含有大量的骨胶原、中华鳖糖以及1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同时还含有钙、钠、钾、铜、铝、锰、锌、磷、镁等10多种微量元素。佐药牡蛎除含有大量氨基酸、脂肪酸及上述大量常量及微量元素外,还含有硅、镍、碘、硒、钴、钼,同时又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D、维生素E等。生地也含有20余种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在维持机体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集中的是钾、钠、钙、镁、铁、铜、锌、钴、锰、硒、铬、铝、钡、磷、钛、锶等。还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种氨基酸。其中钙、镁、钠、钾共同维持着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钙不仅参与成骨和凝血过程,更重要的是钙是许多酶的激动剂,又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细胞内的钙作为第二信使,在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的 -分泌偶联因子、体温中枢调定点主要控制介质等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镁是许多酶的辅助因子和激动剂,可启动300多种酶,除参与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外,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肌肉的收缩等几乎生命的各个环节均与镁息息相关;特别是镁对细胞内钾的调节,镁缺乏时可导致细胞内钾外逸,同时诱发低钙血症,此时临床上多出现精神错乱、嗜睡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以及心律紊乱等心血管症状。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系统、电子传递链主要的复合物、过氧化物酶等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儿茶酚胺类合成的限速酶的重要元素,缺铁时不仅出现贫血,同时出现易怒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神经系统症状。锌在体内与80余种酶活性有关,如碳酸酐酶,DNA、RNA聚合酶等,许多蛋白质如反式作用因子、类固醇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受体的DNA结合区都有锌参与形成的锌指结构,在转录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故缺锌必然引起代谢紊乱;同时锌还参与生长激素的合成,促进免疫功能,更重要的是缺锌可严重影响脑功能,使精神抑郁症状加重。铜是体内多种酶的辅基,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铜离子在将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单胺氧化酶、SOD等也都是含铜的酶,铜缺乏时会影响一些酶的活性,表现出神经症状,引起贫血,可使心肌损害和代谢紊乱,使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中心,每个分子酶可与4个硒原子结合,GSHPx可利用H2O2使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氧化物,保护细胞膜;同时硒可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E可使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物自由基(ROO)转变成无毒的生育醌而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硒还参与辅酶Q和辅酶A的合成。缺硒常可诱发扩张型心脏病及增加癌症的发病率。铬缺乏时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生长发育停滞。锰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和活性剂,如RNA聚合酶、SOD等,缺锰时可直接影响脑功能,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生殖功能,使胰岛素数量及胰腺β细胞减少。钴是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神经功能有着直接影响,同时钴和锰均为合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元素。镉对铅有解毒作用。

维生素A可促进食物中脂肪、蛋白质,体内的胆盐、维生素E等吸收,同时促进骨骼、皮肤黏膜生长。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吸收及代谢,促进骨骼生长。维生素B1是糖代谢的必需物质,缺乏时糖氧化受阻,临床出现神经血管方面的症状。维生素B2为体内黄酶类辅基的组成部分,缺乏时影响机体的生物氧化,使代谢发生障碍。维生素E是自由基的清除剂,直接参与脂质代谢和促进生殖激素的分泌。维生素B6是氨基酸转移酶、脱氢酶、消旋酶的辅酶,直接参与许多氨基酸的代谢。

同时该方剂中大多药味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各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是体内蛋白质及多种酶合成的基础物质,各种糖类及脂肪都有利于体内所需物质的合成和代谢。

臣药白芍所含白芍总苷可调节血清脂质、MDA、TC/LDL,高剂量时能升高HDL。地黄及地黄中所含苯乙醇糖苷能抑制酶活性,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用来治疗糖尿病综合征,使血糖下降。麦冬及所含麦冬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同时能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龟板可使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增加骨钙、镁的含量和骨密度。佐药麻仁油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牡蛎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五味子能促进脑内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糖元生成,提高血浆及肝组织中cAMP含量。使药甘草也有降血脂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对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葡萄糖代谢以及体内各种酶的活性均有促进调节作用。

102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鸡子黄有健脑强身作用。臣药白芍及其所含白芍总苷能明显抑制大脑的脑电活动,可降低脑钙、钠及水的含量,从而降低脑水肿;同时白芍还有镇静、催眠、镇痛及抗惊厥作用,并能促进大脑的学习和短时记忆;更重要的是白芍总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可依机体的机能状态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从而可有利地协调神经、内分泌系统各种功能,使机体恢复平衡;白芍总苷还能提高大脑耐缺氧能力。地黄不仅有中枢性镇静作用,降低血清中睾丸酮的含量,同时能减轻糖皮质激素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和形态的影响,使血浆皮质酮浓度升高。麦冬煎剂有镇静作用,对戊巴比妥钠、氯丙嗪的镇静、催眠等作用有协同作用,拮抗咖啡的兴奋作用。麦冬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龟板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有效地降低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使血清中T3、T4含量下降,使萎缩的甲状腺恢复生长,降低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更重要的是龟板煎剂可使肾上腺皮质恢复生长,皮质球状带增厚,束状带细胞体增大,胞浆丰满,肾上腺重量增加,使甲亢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佐药火麻仁具有镇痛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因此对神经系统功能有调节作用,可兴奋脊髓反射,加强条件反射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两种过程趋于平衡,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产生抗疲劳作用;五味子仁乙醇还有明显镇静作用,对抗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对戊巴比妥钠和氯丙嗪的镇静、催眠作用有协同作用;五仁醇还有抗惊厥作用。使药甘草总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静脉滴注可提高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同时甘草FM100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增强皮质醇分泌。

由此可见该方剂除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镇痛作用外,还能降低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减轻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更重要的是4味臣药和1味使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具有一致性的兴奋和保护效应,这就使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以及垂体释放各种内分泌激素增加,从而进一步调节水盐代谢,脂肪、蛋白、葡萄糖代谢以及有力地促进解热、抗炎作用;更重要的是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可协调全身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使机体各项技能恢复平衡。盐皮质激素对全身水盐代谢进行调节,使有效循环量恢复平衡,并减少丢失,从而改善“脉虚,时时欲脱”之证。

10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阿胶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促进NK细胞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对抗氢化可的松对免疫功能的抑制,提高机体的特异性玫瑰花环率;同时阿胶能非常显著地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有抗疲劳及抗辐射作用。臣药白芍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可依机体状态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即免疫增强者抑制之,下降者增强之。地黄及其所含多糖均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通过阻断地塞米松及环磷酰胺的某些环节而起到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地黄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的DNA合成、蛋白质以及IL2的产生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麦冬能显著增加脾脏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拮抗环磷酰胺及60Co照射引起的WBC减少; 血清中溶菌素的产生。龟板对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其煎剂可使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血中抗体IgG升高,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拮抗对免疫器官功能的损害和抑制作用。鳖甲可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佐药牡蛎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牡蛎水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牡蛎热水提取物可使脾脏抗体产生细胞数明显增加,使抗体显著增加。五味子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 的防御能力;五味子粗多糖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WBC数量;五味子油乳剂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DNA合成;五仁醇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及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排斥反应。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及诱导干扰素,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促进脾脏及胸腺重量增加;甘草多糖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组胺释放,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从而具有抗过敏作用;甘草次酸能提高淋巴细胞比率,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甘草酸单胺可提高INFα水平。

综上所述,该方剂各味中药对免疫功能的促进、调节作用是一致的,这对各种温病后期免疫功能低下和抑制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

104 对心脏、循环、血液功能的影响

君药阿胶能对抗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高,减少血浆渗出,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有效循环量,有利于微循环血液灌注的恢复正常,使血液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对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均能使血压很快恢复正常;阿胶能促进造血功能,使贫血者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很快恢复正常;阿胶含有胶原蛋白,具有黏滞性,可附着在毛细血管表面,缩短血液凝固的时间,起到止血作用。臣药白芍及其白芍总苷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白芍提取物对脑啡肽受体、α肾上腺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抑制ADP、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湿重,抑制血栓形成。地黄有强心作用,而且对衰弱的心脏作用更明显,同时可扩张肾血管,具有利尿作用;地黄通过升高cAMP,使cGMP/cAMP比值下降而具有降压作用;地黄及地黄多糖可促进骨髓造血,明显提高髓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率,对环磷酰胺及放射所致骨髓粒系祖细胞有促进恢复作用。麦冬及其所含麦冬皂苷可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但大剂量则抑制之;麦冬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有改善左室功能与抗休克作用,能逆转失血性休克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改善循环,使血压回升;麦冬注射液能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缺氧性损害,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及坏死区域,能使梗死后心肌营养性血流增加,使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较快得到修复和保护,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麦冬总皂苷还能作用于心肌细胞钠和钙通道,减少心肌细胞外的Na+和Ca2+的内流,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减慢传导,有利于单向阻滞变成双向阻滞而消除折返激动。龟板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鳖甲可使血红蛋白明显增加,具有促进造血功能作用。火麻仁酊剂去乙醇做成乳剂后具有降血压作用。牡蛎提取物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五味子水提取物可阻断心肌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同时能提高心肌细胞内RNA及心肌细胞代谢酶活性,加强和调节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功能;同时五味子可改善冠脉血流,舒张血管平滑肌。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黄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能减轻心肌梗死范围,甘草甜素可引起反应性血压升高,同时甘草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由上可以看出,该方剂各味中药均能改善心肌功能,促进循环功能并有造血作用,这对温病后期严重贫血、心功能障碍的治疗尤为重要。

105 抗炎、抗氧化作用

臣药白芍所含白芍总苷可抑制IL1、TNF、PGE2的过度分泌,白芍对多种实验性非特异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水肿及增生等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白芍总苷及丹皮总苷可显著抑制H2O2所致RBC损伤性溶血,对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有清除作用,抑制LPO生成。地黄有抗炎、消肿作用,怀地黄还可增强GSHPx活性,降低LPO含量。麦冬水煎剂可显著提高红细胞SOD活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GSHPx活力,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对活性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铜是机体氧化还原体系的催化剂,龟板煎剂可对抗甲亢阴虚者血清铜升高,因此具有抗氧化作用。佐药火麻仁也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的血管通透性增强。五味子及其多种成分对氧自由基引起的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五味子酚对氧自由基有直接清除作用,显著抑制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显著抑制Fe2+存在时阿霉素引起的丙二醛产生,并能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红细胞溶血、膜脂质过氧化,显著提高血清SOD及GSHPx活力,降低LPO及MDA含量。使药甘草具有保泰松及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还能抑制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生成,具有抗氧化作用。

106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臣药白芍煎剂对多种致病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对许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麦冬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等。五味子对金**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肠道沙门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不仅对上述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对乙型链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能力较强;甘草酸单胺可抑制艾滋病毒,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灭作用,同时甘草对结核杆菌、阿米巴原虫及 滴虫有杀灭作用。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07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臣药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能对抗肝组织嗜酸性变性和坏死,对免疫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胰腺淀粉酶活力,芍药苷及牡丹酚可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抗溃疡作用,与甘草FM100合用时有协调效果;芍药及甘草能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堿的释放,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地黄煎剂也能保护肝细胞,能防止肝糖元减少,同时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麦冬煎剂能抑制胃肠的推进作用。鳖甲煎剂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使药火麻仁具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同时具有抗溃疡作用。牡蛎可抑制胃酸分泌,使pH降低、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具有抗溃疡作用。五味子煎剂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五味子能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糖元的生物合成,加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等多种成分可使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显著增加,促进肝药酶合成,增强肝药酶活性,从而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五味子可提高肝脏SOD及CAT活性,提高肝谷胱甘肽氧化系统作用,减轻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害,抑制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减少MDA的产生,保护肝细胞膜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使肝细胞炎性反应降低,因此,五味子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坏死,防止肝脂肪变性,抗肝纤维化,降低ALT、AST,显著改善肝功能,同时五味子素能抑制胃酸分泌,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药甘草及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甜素等均有保肝作用,可抑制肝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能促进胆汁分泌,有抗溃疡作用,同时具有解痉作用。甘草FM100具有**堿样解痉作用。

11 歌诀

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1]

12 出处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扩展资料: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始皇很高兴。可是有一个思想保守的博士名叫淳于越,原齐国人。他当场批评周青臣是阿谀奉迎。他说:“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他批评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

说如发生大臣篡权之事,无以自救。他又讥讽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当场进行了批驳,他指斥淳于越是“愚儒”,还谴责儒生们“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他认为这样一群儒生是一种危险势力,建议始皇坚决制止他们的非法活动,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参考资料:-焚书坑儒 (历史事件)

  事件简介

  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 “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

  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原因

  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只是对于坑儒,史学家们现在仍有争论。一般来说有三种看法: 1、历史上并无焚书坑儒一事,这纯属后人的杜撰。持这一观点的是民国时期兴起的“疑古派”,近几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从而证明了“疑古派”观点的不成立。 2、的确坑了一些人,不过那只是些方士,或称术士。持这一观点的人,是由於无任何经学根底的涵养,导致不认识术士的术字,而将术士与方士混淆。古籍多通假字,《礼记学记》云:“蛾子时术之”,术述即是一例。术士即述士,古代学者遵从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信条,学述(学术)而不自造作(创作)。此亦“学术”一词的本源和本义。 3、秦始皇的确活埋了许多秦朝学术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焚书事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青铜时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纷乱的社会状况,希望通过思索和钻研前人治世理念寻找到一条可以使社会安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救世之路。于是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学说,并撰写出无数著作,史称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隋朝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起义军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而刘大魁作《焚书辨》,毫不客气地指出: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羽之罪也。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帝国的珍贵藏书,就此付之一炬。可怜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最终只化为若干焦耳的热量而已。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苏轼传》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传》读后感1

 五年级下学期,我阅读了讲述了苏轼一生经历的一本书——《苏轼传》,我了解了这个大文豪的特点与生平经历。

 我特别喜欢苏轼的文章,即使他过上了农家的生活,也下肯放下手中的笔。我尤其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将赤壁之战刻画得淋漓尽致,描绘出周瑜容貌俊美与智慧。

 令我赞不绝口的不只苏轼流芳百世的词,也有苏轼广为人知的诗。我比较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喜欢苏轼的另一面——美食。他是一位美食家,但吃饭之际总不忘礼仪——只吃眼前菜。有一次,苏轼的朋友来他家吃饭,苏轼的妻子王弗在他的位置对面放了一盘苏轼最爱吃的兔肉丝,苏轼只顾吃眼前菜,完全没有注意到餐桌上有兔肉丝。在黄州,苏轼还做了“东坡羹“,还附一首《东坡羹颂》,深受大家喜爱。

 这位美食家做的东坡肉更是享誉千载的名肴,在《猪肉颂》中,他写道:“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黄州还盛产鲜鱼,苏轼摸索出一和烹调法,常常请朋友品尝鱼羹。

 苏轼还有许多特点,这本好书中都提到了。我读《苏轼传》知道了许许多多苏轼的人情世故,让我们从这本“苏轼宝典”中发掘更多的知识吧!

《苏轼传》读后感2

 平凡的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的天才,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

 苏东坡是朴实的中国百姓脑海里一切美好形象的真切合体。他实实在在就那么人人眼、他轻轻松松就能够暖人心。他满足了我们对中国文人的所有幻想。

 顶着一副粗犷老农的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让人看得太舒服。一脉浩然之气用尽,不只为自己,还将那福音传给大江南北的百姓。一声“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可见他清狂而非轻狂。一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知他用情之真思念之深。

 喜爱苏东坡,是因为他在那苍茫天地之间如同一株小草——在奋力钻出黑暗的夹缝之后、在见到惨淡天光的那一刻,以不比常人的坚定之心相信光明,从此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屹立不倒。沧桑笔直的树干是他的独善其身,伸展而开的绿冠是他的兼济天下。几十年人生跌宕,风风雨雨使得他从肉体到心灵,都变成一个不能被轻易伤害击败的人。中国文人敏感脆弱的灵魂,在他这里去掉了多愁与伤怀、抑郁和不安,只留下一种叫“看得开”的心情,叫“想得明白”的心境,和“同情弱者”的心怀。

 走近苏东坡,从他那一句“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开始。这种生活不同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净,也没有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么“高水平”。

 苏东坡是和谁都玩得来。他可与三教九流为伍,并且从不失那颗赤子之心。这不仅是一种本领、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活法!在他眼里,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他心底,一涓宽容之泉早就将政敌带给他的不愉快全部带走。因为知爱,因为懂爱,更因为有爱,他成为古今士大夫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这种活法是他受人欢迎的原因,是他心灵幸福的秘诀,也是他留给这略显苍白的人间巨大的精神财富。

 感悟苏东坡,从他那一句“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开始。一个人能对浩然之气有如此深切之感,想必该精神必定贯穿他人生始末。苏东坡正是如此。从朝廷上的当仁不让,到贬谪为地方官的身体力行。他的奏章、他的功绩无一不透露着那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的感情。身在名利场中,诸多不由己。却因为有那股浩然之气,他把决心下得更彻底,他把脊梁挺得更硬。他像一股旋即有力的清风,吹散了所到之处的污浊之气。

 想起苏东坡,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个大腹微便便,体态微宽的形象,让人安心让人贴心。他身上没有“文人相轻”的酸味,他身上只有温温暖暖的阳光的味道。时常忍不住在心底唤一句“老东坡”,因为羡慕,因为喜爱,更因为感叹。羡慕他的才华横溢,外加那一副好心肠好脾气。喜爱他儒者的翩翩风度,那是一个翰林大人美好的形象。也更感叹那一颗赤子之心、一身浩然正气、一片坦然心境。

 时光早已涤荡了苏东坡心中那因贬谪、因颠簸、因月光、因夜风而生发出的一切忧忧愁愁不达不快,只留下一个摆脱了官场的羁绊、人事的纠纷的大文学家的形象,由宣纸上的墨迹、石碑上的刻纹穿越千古传递到我们面前。翻开旧书,在那无数豪情四射的诗词笔墨之间,我只看见我那温温暖暖的老东坡,带着他的大黑狗,拄着一根竹杖,悠悠然然地行走在世间。

《苏轼传》读后感3

 今年寒假,奉老师之命买了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没想到自己却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首先,林先生在文中向我们先介绍了东坡的家世,对他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他的母亲程氏,他小时读完《范滂传》,东坡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从小就给他进行好的道德熏陶,也是以后成长成才的一大要素。

 接着介绍了他的学习经历,他从小就展露出他的超于常人的才气,但这一点也没妨碍他的努力。苏东坡读书时就将经史诗文、经典古籍都背的滚瓜烂熟,这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因为每当他向皇帝进谏或替皇帝草拟圣旨之际,或在引用历史往例之时,他决不会毫无头绪。苏东坡的学习经历也告诉我们天才也需要勤奋学习,也需要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苏东坡传》里不只是介绍了苏东坡其人还介绍了与他最相关的三苏其他两人,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自然不是与人易于相处的人。再一个就是弟弟苏辙,苏辙的性格与他哥哥不太一样,他的性格是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因此也比他哥哥在官场上得

 意些。写完三苏,又要说说苏轼的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似乎远胜过丈夫,所以苏东坡则事事多听从妻子,她是一个妻子,也更像一个聪明的管家,睿智的伴侣。不幸的事她英年早逝,这让苏东坡很是难过,曾专门写过一个词纪念她,这就是与贺铸的悼亡词并称为悼亡词双绝。文中给我们重点介绍了东坡在官场的几次沉浮。

 苏东坡,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

 幽默的他在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热爱生活的他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许多轶事。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传给后世“东坡肉”、“东坡壶”等。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不一而足。

 多愁善感的他在《江城子》一词中,“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正直的他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他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像他的诗词文章一样千载有余情!经万古流不尽!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让我们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苏轼传》读后感4

 《苏轼传》是苏轼研究专家王水照和崔铭合著的一部书,四十五万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书写得很好,但这却是一部不好写的书。苏轼一生经历丰富复杂,著作多,面广,这是难点之一。还有,就是有林语堂的名著《苏东坡传》在前面比着,那书写得那么精采。

 我读《苏轼传》,觉得全书对苏轼的评价,大体与《苏东坡传》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谓:"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苏轼传》大体是以这种评价展开的。不过书的副题《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们是极力从苏轼生活经历来理解和描写他的。因此这书自有它的不容忽视的特点。

 一,它严格按编年叙事,而且强调苏轼作为作家的一个方面。全书将苏轼的诗词文章贯穿它的一生,对比看起来,《苏东坡传》就不是这样,它要照顾英美读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诗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传说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因此,这本《苏轼传》对读者从苏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

 在叙事中展开对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阐释,而且阐释得极好。在此,就表现出王水照先生对苏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传记里应用随心自如。苏轼的心事、文思,与天下的政事,交织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难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没读过苏集的读者,从《传》中引用的大量诗、词、文中,特别是从并不常见的随笔、短笺中,能领略的,真是不少。

 二,林语堂酷爱苏东坡。林写的是文学性更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创作。当然林氏有他充分的历史材料证明,而我总觉其着眼点在于苏东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爱的人格。而《苏轼传》则更带有学术性。它更全面,更讲究论证。的确,苏轼的风流潇洒,几乎是天成。但是,环境也造就它。不论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看生平,还是从生平看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不单有潇洒风流,而且有个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

 乌台诗案中国最可笑的文字狱之一后被贬黄州,是苏轼生活的关键一步。在林、王二传中,都重点写。余秋雨重要散文《苏东坡突围》也选这一段来写。苏轼的人生和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此都是一个高峰。对这一段生活,《苏轼传》无疑写得更丰富。它把痛苦和苦难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惊心动魄。苦难充分,"超越"才有力。林氏过分地渲染了苏东坡在苦难中的乐天、快活,甚至把他在"乌台诗案"里受审时的屈辱与痛苦也说成"有趣"。

 《苏轼传》则把黄州生活写得更令人可信。比如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是惊弓之鸟了。他在黄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见的民间疾苦,苦日子也尝到。在此有一点不可不提。苏轼在黄州时写过许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给他的朋友也是政敌章忄享的信中对已往表示悔过。林传说,是"一封非常贴切的回信,悔过之意,溢于言表",是"再得体不过",简直可请皇帝过目;言外之意是应付,巧于周旋而已。而王著则以为"可能夹杂着个人求助的动机"。我以为写得较真。王著此是全面反对新法了。这似乎顺理成章。王著写出的诗人,更复杂、真实些。

 三,关于王安石变法,林氏的否定也许太简单化。而王著则更客观些。关于苏、王二人,当然都是大作家,苏比王高。此书提到变法时,曾对比苏、王的见解说:"无论是思想的高度,还是目光的远大,苏轼都无法与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论"。这也是客观的。此书在王安石身上着墨不少,而且是从王安石与苏轼的交往中写的,重头文章在王安石罢相以后。苏轼在金陵访王,政敌又成文友,旧怀尽释,论文极乐。那一大段就写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风雅,更写出两位大作家的可爱。

《苏轼传》读后感5

 世人都说苏轼旷达、豪放,这一点我无可否认,说苏轼是继李白之后最豪放的人了。但是苏轼也毕竟不如李白,因为李白是纯道教的思想,他的诗才会有绮丽谲诡的美感,他崇尚道教又嘲笑秦始皇追求不死,“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衷……但见之泉下,金棺葬寒灰”于是从精神上追求永远不朽,永远成仙,永远解脱,而道教的始祖是战国的道家,他们主张“无为”,李白便不再屑于从政,扬长于名山之间,飘逸于大川之上,就连死,也是被淹死在月下。苏轼就没有那么幸运,他的家庭背景和天赋决定了他要在仕途上打滚,从来没有人想过,被天赋所操纵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这种问题就类似于从未有人想过“我”看地见,听得见是好是坏?苏东坡自己也没想过,因为他有太多的天赋,他对政治很有主见;他写文章行云如水,才思敏捷,他学识渊博,他很幽默……

 常人难得有一样天赋却容易被埋没,尤如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被放在众多发光的钻石中间。其实每一项能力都是天赋,常人总觉得“个个都出类拔萃,便没有出类拔萃”了,于是天赋也就是这样被越看越扁,但凡有脑子的人都会觉得有才能有个性,即使是在一群天才中,也不会埋没了自己,这也是同样的道理,苏轼便是很有脑子的,他的天赐样样得到很好的表现,光凭这一点,王安石就该好好反省自己。其实,苏轼的旷达、洒脱,不来自于道教,自然山水是给他一些启发,便更多的是来自于幽默,他真的很有幽默的天分,而他幽默的天分却又来自于他用博学,拿一肚子的学识开玩笑,足够看出此人是多么聪明。

 他幽默说明很关于思考,他很善于把脑子里储存的知识玩弄,说明他善于用思考处理知识,这样的人难道不聪明吗?这样的聪明能换到呆贵的笑声,难道不旷达吗?苏轼像杂技艺人一样玩着自己的天赋,别人只能在一旁羡慕,很多东西都是必有因果的,苏轼的旷达,绝非只是哈哈大笑,对自己的遭遇孰视无睹,他有这么多的天分,他能熟练地操弄这些天分来应对各种变故,因此他的旷达中还多有一样。

 否则,他怎么有自信“西北望射天狼”,否则,他怎么会在沉浮的仕途中从不绝望,人们都说是,这可绝不是乐观那么简单,任何人都可拥有乐观,但不是任何人都敢拥有自信。伏尔泰被流放后,他靠自己的脑子买票中奖回国;李敖被关进监狱,天天锻炼身体,思考人生,并为女儿写了一部简明世界史;周文王被囚在美里,研究八卦,演成64爻,穷探天下之理,还创作了《拘幽操》苏轼有了自信,便觉得世上并没有值得担心的,人的境界便于更上了一层,所见之事见比他人更远,这是“旷”,所想之事比他人更开,这是“达”。

《苏轼传》读后感6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轼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轼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轼,正因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轼,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轼,正因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但是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轼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志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轼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轼,正因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轼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轼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轼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轼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轼传》读后感7

 《苏轼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超多资料,包括苏轼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轼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轼,而又能将《苏轼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轼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轼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轼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轼是感情丰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之后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轼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轼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轼“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民族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和相对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系统中有不同的概括形式。一般地,就普遍意义来说,相对于主流文化、强势文化或者精英文化而言,是指具有历史传统的、地域性的、非主流的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通常有二种表达意思:其一是具有历史传统的、民族民间的、非主流的文化。这是普遍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其中主流与非主流也是相对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二是指我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本文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民族文化均指后一种意思。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文化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新形势下民族文化新的内涵、新的特征,就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 民族文化的内涵

1、 文化的界定

“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一般地说,古汉语中其意义引申有三:一是因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文”则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如《论语•雍也》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二是政治领域里,“文”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即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三是古代对“文”的认识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上。如《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亦有三层意思:其一,许慎《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一”,解释说:“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中“造分”和“化成”就是造化,指宇宙之发生。其二,《易•系词》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指宇宙发生之后的自然演化。其三,《荀子•不苟》说:“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注释说:“化谓迁善也”,又说:“驯至天善谓之化”,这些都是指人文的教化,这一意义在古籍中情况最多。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把“文”和“化”意义的内涵合成后,其意义为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这是“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

关于“文化”的概念,据有人统计,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出于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角度,约有一百多种。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经典性的,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显然,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从人类社会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笔者比较赞同王宁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关于“文化”的定义。该书以人类与非人类为分野来作为文化定义的立论依据,认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是以人和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的概念,注重不同民族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2、 文化和民族的相互关系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掠夺财富和奴隶的战争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实力,亲属部落或邻近部落结成地域联盟,对立的阶级与国家逐步形成。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逐步发展成以地缘关系结合的人们共同体,民族就产生了。同样地,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思想意识外化为物质、精神和行为方式的结果。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其中人类社会和民族是决定性因素,一切事物只有加上人类的自觉意识,才能涂上文化的色彩;文化则为人类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来看,其外在表现即人类社会和民族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这是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活动方式。正是这一基本活动,创造了民族自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的内在本质,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文化就是人化”。世界上的凡经过人加工改造,经过人化的非自然物,都涵括在文化领域之内。客观世界只有渗入了人的意识,才能称之为文化,离开了人,就无所谓文化。因此,是人、人类社会和民族创造和发展了文化。

从民族的两个属性来看,其自然属性即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其中,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与文化有直接的关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物质条件。民族的社会属性即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和民族发展的文明成果,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居第一位的科学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