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各自的第一品牌和特点及产地是怎么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各自的第一品牌和特点及产地是怎么样的,第1张

最负盛名的文房四宝是: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徽州的徽墨、安徽宣州的宣纸、广东端州的端砚

具体:

文房四宝中的毛笔,著名的有宣笔、湖笔及宋笔(四川乐山)。其中宣笔引领了中国毛笔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即从汉代至宋末千余年的历史。唐代,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诞生了中国毛笔两大制法之一的,以制笔名家诸葛高为代表的“诸葛派”。

中国墨的杰出代表就是徽墨。“徽墨四大家,绩溪占其半”。今天,已经形成了以宣城的绩溪为中心的徽墨生产基地。

房四宝中的纸,用于书画的最好的是宣纸。宣纸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倍受古今书画名家的亲睐,已经成为书画用纸的代名词,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誉,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如今,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宣纸制作群。

关于砚台,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四大名砚,即端砚(广东肇庆)、歙砚(安徽歙县)、洮砚(甘肃卓泥)、澄泥砚(山西绎州)。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68476htmlfr=qrl3

从17世纪至19世纪的三百多年间,大规模的乡邦文献纂辑活动在桐城民间持续进行着,这成为桐城地域学术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些文献编纂活动多掩藏于文学史的研究架构之下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掘和重视。笔者通过各类史料钩稽,现将所得桐城通邑性乡邦文献编撰活动及成就择其要者按时代顺序辑录如下,以见明清桐城地方文献之盛。

1 《桐彝》《迩训》,方学渐撰

桐城在明以前人文不显,至明中叶学术大兴,其振兴风教、结社讲学、声名远扬的乡里大师先有何唐,继有方学渐。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世称明善先生,尝主讲东林书院,为东林党人所推重。一生著述颇多,除记录东林讲学的《东游纪》及经学著作《易蠡》《性善绎》《心学宗》等外,还有这两部记录桐城地方先贤事迹的文献。《桐彝》三卷、续二卷,撰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取桐城“忠孝义烈之行,凡耳目所及者,各为立传”(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一),凡五十人,作传二十三篇;《迩训》二十卷,撰成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这部书专载桐城“人物行谊及其先世事可为法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三),分门目为四十一类。桐城派末期作家姚永朴尝谓这两部书“虽所收录甚简,然吾邑正、嘉以前之文献,实赖是而仅存”(姚永朴《〈桐城耆旧言行录〉序》),故方学渐撰《桐彝》《迩训》实开桐城乡邦文献编纂之先河。

2 《龙眠诗传》,姚文燮选撰

姚文燮(1627—1692),字经三,号羹湖,清顺治十六年进士。姚文燮为桐城名宦,尝获赞“干才优裕,兼娴文雅”(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七)。辑录《诗传》之始,姚文燮尚是一清贫书生,但他自认“情深桑梓”,此后数年间,他朝夕与事,勤搜博采,于前贤遗编,“虽断楮残秩,珍若珙璧”(姚文燮《莲园诗草序》),“兢兢乎恐一字一句之或失”(方孝标《龙眠诗传序》)。为尽可能减少疏漏,还一度发起征诗活动,希望能“阐幽攸重,勿令旧句久湮”(姚文燮《龙眠诗传征诗引》)。可能是受姚文燮对尽全龙眠明诗这一近乎苛刻的目标影响,《龙眠诗传》最终未能完整刊刻流传(潘江在《木厓集》卷二十一《雨中手录乡先辈诗还山以诗见赠次韵奉酬》中有“姚生《诗传》海内知,将梓忽辍吾滋疑”句,自注有云“姚经三有《龙眠诗传》之刻不果”;马其昶在《桐城耆旧传》卷七中亦称姚文燮辑《龙眠诗传》“搜采甚勤,犹自病其隘,未遽传书”),因而其规模、体例已不可预见。不过《诗传》之书稿基本编成当无疑义,与姚氏同时期的桐城知名文士方孝标(1617—1697)曾为之撰序,称述有明一朝桐城诗人“专稿选稿行世者多,而汇而集之则自《龙眠诗传》始”(方孝标《龙眠诗传序》)。因此,《龙眠诗传》虽不曾刊布,但作为桐城乡贤诗歌总集编纂的开山之作,其地位当可确立。

3 《龙眠诗选》,亦称《龙眠诗录》,钱澄之选辑

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晚号田间老人,与陈式(字质生)同为姚文燮《龙眠诗传》校选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在清初桐城诸诗家中,钱澄之是与当时诗坛盟主钱谦益颇有交游且“相与论诗”(钱澄之《龙眠诗录引》)的代表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的一个冬夜,钱澄之与钱谦益在白门(今南京)长干寺僧舍讨论选诗之法(杨年丰《钱澄之年谱简编》),其间钱澄之盛称家乡桐城“称诗几百年,作者如林”,引发钱牧斋“子乡有佳诗而无传本,吾乌乎得而选之”(《龙眠诗录引》)的慨叹。钱澄之遂发“檄诸同志,征辑前辈遗稿”之志,期望借此既弘扬乡邑诗学又补牧斋龙眠选诗乏善之憾。次年,钱澄之得知姚文燮已有《龙眠诗传》诸稿之选,便与姚氏合作,互相校订。不过在选诗原则上,钱姚之间存在着显著分歧,钱氏力主于严而姚氏坚主于宽。故钱澄之随后选择了在《诗传》的基础上,“录其尤者,得若干篇”(《龙眠诗录引》)而成《诗选》。不过可惜的是,钱氏因久在“旅困”,《诗选》同样未能授梓,故亦不见传本。不过钱氏“严选”龙眠诗的职志于此编清晰可见,两百年后徐璈在编《桐旧集》时称钱氏《诗选》亦为“总集佳本”(徐璈《桐旧集引》),当非虚言。

4 《龙眠风雅》,初定名为《龙眠明诗选》,潘江主辑

潘江(1619—1702),字蜀藻,号木厓,世称河墅先生,他是明清之际桐城诗派与文派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人物(章建文《吴应箕与桐城派关系考论》)。潘氏著述多数已散佚,存世者主要有所著个人诗文合集《木厓集》及所辑通邑诗歌总集《龙眠风雅》等。《龙眠风雅》的搜集编纂自顺治末至康熙中历时三十余年,总九十二卷。其中初集六十四卷,康熙十七年(1678)潘氏石经斋刻本;续集二十七卷附一卷,康熙三十年(1691)自刻本。从流传情况来看,《龙眠风雅》称得上是桐城乡邑诗学对后世产生实际影响的一部奠基之作。

5 《龙眠古文》一集,李雅、何永绍辑

李雅,字士雅,号芥须。何永绍,字令远,号存斋。二人均为明末清初桐城诗古文创作群体的重要代表,有诗文集传世。二人最重要的文化贡献是康熙年间合作编刻《龙眠古文》一集二十四卷,表章前哲。收明代及清初作者93人,载文335篇,其中奏疏、论辨、书序、杂记、碑志、辞赋各体皆备。除康熙初刻本,另有道光十五年芸晖馆重刊本。李雅、何永绍与潘江为同时好友,马其昶尝赞“乡先辈诗文得不泯者,潘、李、何三先生力也”(《桐城耆旧传》卷七)。潘江辑录《龙眠风雅》足见桐城诗风之盛,而《龙眠古文》的编选则反映了桐城文风之盛,李、何辑录该选时曾自言“家藏文集无虑千种”(《桐城耆旧传》卷七)且多为明人作品,可以想见桐城文风浓郁,积淀已久。

6 《枞阳诗选》,王灼编选

王灼(1752—1819),字明甫,一字悔生,号晴园。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官祁门县训导、东流县教谕。王灼少居枞阳,亲受业于刘大櫆八年之久,深受其赏识,为文秉承桐城义法,为诗亦沉雄雅健,与金榜、程瑶田、张惠言等砥砺诗文。枞阳虽为桐城东南一乡,但桐城诗文大家却多出枞阳,更自钱澄之、刘大櫆而实开枞阳诗派(民国时期教育家孙闻园《题许永璋〈抗建新咏〉》,有“枞阳诗派海峰开”之誉)。因之,王灼尝致力于搜集桐城东南乡枞阳一隅先贤诗作,自清初钱澄之以下迄于嘉庆年间,得二十卷,定名《枞阳诗选》,惜未能刊行。后在张寅(字子畏)、马树华(字公实)等乡人的助力下完成了校刊工作。

7 《古桐乡诗选》,文汉光、戴钧衡辑

文汉光(1808—1859),字斗垣,号钟甫。少贫废学,习贾博微利以养,日坐街衢,“夜则篝灯读书”(方宗诚《柏堂师友言行记》卷一),以文闻于闾里,兼以诗才,刘声木称其“诗尤才调壮逸,气骨高骞,而以沉著出之”(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卷八)。戴钧衡(1814—1855),字存庄,号蓉洲。尝师事同里“姚门四杰”之一的方东树,二十余岁即自刻《蓉洲初稿》,时人“骇为异才”(《桐城耆旧传》卷十一),与曾国藩、吕贤基、罗淳衍、邵懿辰等人结交往还。文、戴二人年龄相仿,幼时共学,志同道合,尝于桐城县北孔城共建桐乡书院,又共辑《古桐乡诗选》。该选凡十二卷,所录人物与《枞阳诗选》在地域上限于一隅相类似,主要选桐城北乡诗人177家,诗作1107首,依时代顺序编次。道光三十年(1850)在同是桐城北乡人的王祜臣慷慨资助下刊刻成书(戴钧衡《王殿襄墓志铭》)。

8 《国朝桐城文录》,戴钧衡、方宗诚合辑

戴氏事迹见前揭《古桐乡诗选》。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别号毛溪居士。师事同里许鼎及族兄方东树,专心治学作文。同治三年(1864)入曾国藩幕府谋方略治文书,十年(1871)补河北枣强知县,光绪六年(1880)告归闭户著书。方氏文承桐城古文义法,兼治经史百家,其文名政声颇受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要员的赞赏。所著多收入自编之《柏堂集前编》《次编》《续编》《后编》等。作为桐城派中兴时期的重要作家,戴、方诸人皆以继承桐城文统为己任,在潜心讲习著述之余,深感自李雅、何永绍《龙眠古文》之选以来,清初至嘉道间二百多年,桐城文士创作如林,惜“集无总名”(萧穆《国朝桐城文征约选序》),于是互相采访,得作者83家、文1300余篇、卷76,汇为《国朝桐城文录》。

9 《桐城诗萃》,姚觐阊编

姚觐阊,姚棻子,姚鼐族侄,字五祺(或曰五琦),号卿门,乾嘉间官兵部武库司郎中,工诗文,与嘉道间戏曲家谢堃等相交游,年五十八卒。据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及谢氏《春草堂诗话》的零星记载,姚觐阊生性旷达,生平酷爱书籍,家藏多善本,且披览不倦,所著有《卿门诗稿》、《爱春轩诗草》等集,未付梓,稿多散佚不存,惟《写山楼诗存》二卷有本传世。其余个人诗作幸有《桐旧集》等收录保存十余篇,亦有为嘉庆己卯年(1819)刻桐城诗人小集《山城春词》所收者。其所编《桐城诗萃》三十二卷,当为桐城一邑之诗选,现仅存目,体例及刊刻情况均不得其详。

10 《桐山名媛诗钞》,吴希庸、方林昌编

吴希庸,字金圃,县诸生。方林昌,字复生,诸生,尝从马复震剿贼有功保训导,所著有《抱膝吟》。二人皆道、咸间人,合辑《桐山名媛诗钞》。该编是一部桐城闺阁诗人的专辑,凡十一卷,收录清初以来桐邑女性诗人近百家。吴希庸自云“吾桐自昔多性癖耽吟之士,而闺阁中亦往然……未闻辑一隅闺秀诗至有百余家者”(吴希庸《〈桐山名媛诗钞〉序》),其人数之多、创作之繁为世所仅见。自《列朝诗集》收录方孟式、吴令仪的诗到《龙眠风雅》兼收闺秀诗人的作品,再到《桐山名媛诗钞》的结集汇纂,足见桐城文献之邦从来都不缺乏女性诗歌创作的身影,亦可谓明清桐城人文繁盛之一道别样景致。

11 《桐旧集》,徐璈编撰

徐璈(1779—1841),字六骧,号樗亭。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户部主事、阳城知县,历主亳州、徽州书院,与同辈方东树、姚莹、光聪谐等相往还,“自少至老,纂述不辍,人服其精博”(《桐城耆旧传》卷十)。所著有《诗经广诂》三十卷、《牖景录》六卷、《历代河防类要》六卷、《黄山纪胜》四卷、《樗亭文集》四卷,皆刊行。晚年又选乡先辈诗为《桐旧集》四十二卷,“刊未半而阳城卒”(《桐城耆旧传》卷十),后续整理工作则由同里马树华及徐氏外甥苏惇元(字厚子)等接续戮力十载,于咸丰元年(1851)完成全秩的刊刻。《桐旧集》是继《龙眠风雅》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合邑诗歌总集。许结先生《〈桐旧集〉与桐城诗学》对该集有详尽深入的整理研究:该集前四十卷以邑中姓氏分卷,各姓诗人则依史编序,后二卷分录列女、方外;编辑体式上因人系诗,并附诗人小传,略述创作本事及相关评价。

12 《龙眠识略》,马树华辑

马树华(1786—1853),字公实(一字君实),号篠湄,为马其昶伯祖。嘉庆十二年(1807)副榜贡生,官至河南汝南府通判。师事姚鼐,受古文法,“为文博稽典章制度,清雅有韵”(《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卷四),颇传桐城古文要旨。一生撰著辑录极丰,“于先朝掌故及邦邑家世旧闻,捃摭尤勤”(《桐城耆旧传》卷十一),曾据明季殉节诸臣传记、野史、私家别集录为《阐幽汇记》四卷,自著《可久处斋诗文集》十六卷等。对于桐城乡邦文献,马树华毕生最注心力、用功尤多。首先他助人校刊无算,先者接续校刻王灼《枞阳诗选》而成“定本”,继而直接参与编纂整理徐璈《桐旧集》并最终完成刊刻之务。此外他自编自刻的地方文献同样种类丰富,譬如自辑先世遗集为《马氏诗钞》七十卷、征考桐城科场掌故别为《桐城选举记》十卷、又编《太仆奏略》《族谱》《家传》等数十卷。最重要的是他还自辑了一部合邑文献《龙眠识略》十二卷,以补“邑志芜杂寡要”(《桐城耆旧传》卷十一)之缺。有清一代桐城两修县志,其中道光续修本在桐城学者文人看来并不尽如人意,志体芜杂,于前贤事迹亦多疏漏,故马树华、方宗诚等人多方搜罗,以期补正。方宗诚曾自撰多篇志稿存于《柏堂集》,尤赞马树华《龙眠识略》可“补桐城志书之遗而正其误”(方宗诚《重刊〈历阳典录〉叙》),并为之作传纪事。他称马树华“以邑志为文献所关,义例不正大无以成章,事迹不征实无以传信,因取前志稿,援古证今,纠讹订误,易义例而推广之,以存其实”(方宗诚《马公实传》)。从以上事迹皆可见马树华表彰先贤诗文的诚挚之心、保存乡邑文献的殷拳之意。

13 《龙眠丛书》,光聪谐辑

光聪谐(1781—1858),字律原,号栗园,晚号遂园。少时“家窭贫”,借书苦读,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至直隶布政使,后“引疾归”(《桐城耆旧传》卷十)。光聪谐早年师事姚鼐,文章学术皆得其传,并陆续结交同里才俊刘开、张聪咸、姚莹、徐璈等人,相与论学。中年辞官归里,专事藏书与著述,聚书三万余卷,所著传世颇多,有《稼墨轩诗文集》《有不为斋随笔》等数种。除此,光氏尤致力于乡先辈著述搜集整理,汇“百数十种为《龙眠丛书》”并自刊刻,“刊未竣”而咸丰兵起,按马其昶言实刻九十余种(《桐城耆旧传》卷十)。该编汇辑宋元以来龙眠先贤遗著,编排上不以时代为序,选录尤以清代为重,如方苞《望溪奏议》二卷、姚鼐《惜抱轩书录》四卷、钱澄之《田间集》十卷等。此前桐城地方文献“隆替绝续”(《桐城耆旧传》卷十)者以总集、别集居多,而光氏《龙眠丛书》则首次以丛书形式“作为一县文献的结集”(胡适《致张秉钊》),尽其全备,呈现数百年间桐城文人著述创作之大观。

14 《国朝桐城文征》《国朝桐城文征约选》,萧穆纂辑

萧穆(1835—1905),字敬孚,起于耕读之家,却以一介寒儒“孜孜一生于典籍的收藏、整理、校刊”(刘尚恒《一介寒儒出荒乡,满腹经纶名沪滨——记清末安徽文献学家萧穆》),最终成为晚清安徽藏书家、文献家的翘楚。虽然他在仕途上屡试不售,但因博综群籍、勤于问学,往来于南京、上海、武昌、开封等通都大邑,一生访学访书不辍,“相识遍天下”(《桐城耆旧传》卷十一),结交名流无数,其中既有乡贤故老如文汉光、马复震、方宗诚、徐宗亮、吴汝纶等,亦有时贤硕学如曾国藩、李鸿章、钱泰吉、汪士铎、莫友芝、黎庶昌、孙诒让、缪荃孙、岛田重礼等,交游切磋间学问愈加博洽精进。萧穆酷爱藏书,以微薄之俸禄积书至两万卷,其中有不少清人著述和古籍珍本。同时萧氏以其深厚的文献学功底助人精心校刊书籍百余种,如《历朝诗约选》《孔子家语》《古文辞类纂》等。此外他自编自撰书稿不下四五百卷,如《敬孚类稿》十六卷、《杂抄》《日记》《尺牍》数部,更依广搜博采的桐城先辈遗著藏书着手编纂乡邦文献巨著《桐城文征》。萧穆自称在藏书、校书、著书的过程中“于故乡人文亦未尝不时时在心目间”(《国朝桐城文征约选序》),故其益加留意乡邦文献,甚至达到了“叩以前闻轶事,其所不知,未有能知者”(《桐城耆旧传》卷十一)的境界。方宗诚称其“年少而文高,学博而识远”,为“桐城后起之英”(李濬《敬孚类稿序》),故其辑《桐城文录》未逮而屡遭兵燹,便郑重托业于他以臻完备。萧穆将藏书处命为“文征阁”,当是他编书之志的体现。随后他以《文录》所采83家为选录基础,竭三十余年心力,广加搜伐,又得70余家。复以李雅、何永绍《龙眠古文》所选明代人文仍有颇多遗漏,故广录有明一朝至清同治间作者230家,文4380余篇,共264卷,定名为《桐城文征》。《文征》的编选原则显然是“宽选”之法,按萧穆所言,即“凡有关于义理、经济、考证、词章,诸体纷出,分镳并驱,有一可凭,均为详载”,“大旨在存五百余年一邑文献”(《国朝桐城文征约选序》),故卷帙颇显浩繁。正因为此,以萧穆当时拮据的经济状况,《文征》的刊刻几乎很难实现。不过《文征》的编纂还是引起了萧穆当时交往文人圈的热情关注,在友人的督促和帮助下,萧穆决定以《文征》稿本为基础,以“清真雅正、文从字顺者为宗”,选录清初至同治间作者57家、文580余篇,共26卷,是为《国朝桐城文征约选》。萧穆以一人之力整理桐城乡邦文献,竟汇成一总集、一选本,厥功至伟。

15 《桐城耆旧传》,马其昶撰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马树华族侄。少承家学,师从戴钧衡、方东树、吴汝纶、张裕钊等多位名家,为文恪守桐城古文义法,被称为桐城派的“殿军”。曾主庐江潜川书院山长及桐城中学堂、师范学堂教习,宣统间充京师大学堂教习,后归里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任清史馆总纂等职。著有《周易费氏学》《庄子故》《抱润轩文集》等若干卷。受伯祖马树华热衷整理乡邦文献的影响,加之马氏为桐城望族、家藏典籍丰富,马其昶“少有志乡邦文献”(《桐城耆旧传》卷首),立志编撰一部汇集桐城先哲事迹的史传著作。经二十余年的收罗散佚、拾掇补遗,既而删繁集萃、重编目次,撰成了《桐城耆旧传》这部“堪称典范的桐城学术史著”(许结《从〈桐旧集〉到〈耆旧传〉》)。该著凡十二卷,以姓氏为纲,采用主传与附传相结合的形式辑录桐中59姓,主传123篇,全面反映了桐城各家族的嘉言懿行和文献成就。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 SQRW045ZD)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

普通版本古籍的修复要求比较单纯,一般只要把破损之处修补完成,装订成册,便于经常翻阅即可。但对善本、珍本古籍的修复,要求就高得多。善本、珍本大多是年代较早而具有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的书籍。为了妥善保持不同时代的善本、珍本的原来风貌,保存它在版刻和装帧方面的艺术特色,修复工作要尽可能按照这些古籍原来的式样进行。所以善本、珍本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是“整旧如旧”。

“整旧如旧”在修补和装帧技术上是很细致、复杂的。它不仅要求古籍修复工作者掌握精湛的修整技术,而且还要具备一些版本知识,并对我国历代古籍用纸和装帧特色等有所了解,以便在修复中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展工作前,首先要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针对古籍破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修复方案,再根据方案做好工具和材料的准备,然后进行修复工作。

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的,历史意义是: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扩展资料:

《四库全书》突出了儒家文献和反映清朝统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献,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及戏曲和通俗小说如宋元杂剧、话本小说、明代传奇等。

—四库全书

1.D 

2.B 

3.(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4. (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不盲从。(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日本之行,文章在第二段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说,而ABC三项表述在这段中都可以找到,只有D项属于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而不是“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2.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舆地学研究,文章主要的有效信息在第三四段,而ACD项的说法都可以找到,只有B项表述和原文不一样,原文说的是:“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而选项改为了“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3.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总结,能力层级为c级。从文中看,概括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段是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第二段中有两点,分别是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开头是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成功的原因,主要通读全文,从作者的行文中可以找寻到三方面,分别是良好的精神品质,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有交友这一方面。

一天一点的爱 早日里,跟母亲接触的多了反而不觉得怎样。可是住校后,我发现每次回家母亲都要亲昵的把我的鼻子点一下,每次回家都要点一下,无一例外。这一点是爱吗? 我又一次回家母亲点了我的鼻头。在点的那一瞬间,我的体内似乎流动着一种液体,暖暖的,热热的,在我的身体里循环往复,激活了我的每根神经末梢,它使我兴奋,使我感动,使我忘掉了所有的烦恼,使我每个星期天都过得快乐开心,无忧无虑。 我曾在书上看到一个父亲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肾切下来换给了儿子,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而这位父亲却在手术中身亡了。这种爱是多么的珍贵啊! 有人说父爱是座山,母爱是片海,有了山的庇护,有了海的滋养,儿女们才能幸福地成长。我的父母在生活中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帮助,父母用自己的心在与我交流沟通。 每次考试后,是母亲与我一同坐下来,耐心的分析我每一科的弱点,鼓舞我的士气,为我树立信心。 一次爬山中,当我意志不坚定要下山时,是母亲给了我鼓励,让我坚持爬上山的顶峰,一览众山之小。 在表演节目时,又是母亲给我壮胆,让我不要害怕出丑和尴尬,勇敢的面向观众。 当我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守侯在我的身边,给我查体温,给我端水喂药,给我炖汤……勉励我与疾病作斗争,教我顽强地站起来。 每天放学后,母亲一次次问长问短,问这问那,当我兴高采烈的一一回答时,母亲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当我闷闷不乐的时候,母亲会忧心忡忡的从我的脸上读懂我,语重心长的疏导和安慰我。每当我失意的时候,是母亲点亮了我前行的灯;每当我远行的时候,是母亲为远方的我祈祷;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是母亲在门口微笑着迎候。 一天一点的爱,让我在人生路上奋起前进。 一天一点的爱,让我忧伤时重拾信心与信念。 一天一点的爱,在人间永存,直到永远永远……希望给我分!!!!!!! 回答者: 我下谁人不识君 - 经理 四级 2009-7-11 10:50河南省首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优秀作文选 1990暨历届高考优秀作文评析 十七岁的人生路 全国中学生最新获奖作文精选 《做文明的中学生》征文精选 中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3, 记事 白云深处 对世界笑一个 优秀作文精选 语文小品集锦 说明文精选 1984-1989各地中考优秀作文选讲 全国中学生四季作文 读书征文获奖佳作 江苏省首届高中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 东北师大附中作文精华 全国初中升学考试优秀作文选评 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作文精选 考场作文指南 寻找成熟 河北省第一届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作文选 初中生600字作文 全国高中优秀作文评选 中外中学生优秀作文评析 鹤翎集 中学生18种常用文体优秀作文精选 我们呼唤真诚 全国重点中学获奖作文选评 全国中学生获奖科技作文选评 广西中师学生获奖作文选评 环境和我们 中学生文坛 第一辑 生活的乐趣 全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评 中学生作文选优与评点 全国重点中学优秀作文选 中专语文学习指导 第二册 中等师范《文选与写作》第一册自学引路 中等师范《文选与写作》第三册自学引路 中等师范《文选与写作》第五册自学引路 现代汉语教程 : 说话课本 第二册 现代汉语教程 : 读写课本 第二册 现代汉语进修教程 现代汉语教程 : 读写课本 第一册 基础汉语续25课 = Basic Chinese course 25 more lessons 开明初级汉语 中英日会话手册 = Handbook in three languages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汉语听力训练 下册 = Listening practice for Chinese languageVolⅡ 新汉语课本 第五册 = New Chinese textbook 新汉语课本 第六册 = New Chinese textbook 汉语高级教程 = Advanced Chinese course 第二册 汉语课本 汉语教学常用词汇 少数民族语文教学论文集 汉蒙名词术语分类词典, 自然科学部分 实用汉语课本 第六册 = Practical Chinese reader 现代满语研究 速成自学满语基础讲义 连南八排瑶语 火塘边的神话 动物 小学生学自然 第一册 宇宙 小学自然兴趣活动 声光热 小学自然第一册备课教案 有趣的自然课 学好自然的金钥匙 自然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研究 小学自然教材教法 小学自然知识手册 小学自然教学辅导 巧手巧做 小学语文古诗歌曲集 儿童趣味折纸 折纸游戏 中小学生写字指导 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 中小学打击乐基础训练 手工劳作100件 应用手工 教儿童学国画 上 教儿童学国画 下 小学生游戏活动400例 下 小学体育教师参考 两跳一踢 中小学体育教学法 儿童足球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初中物理选择题 中学物理学习中常见错误的分析 中学物理教学法 中学物理教学文选 第四册 中学物理教学文选 第五册 高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高中物理练习 上册 高中物理练习 下册 高中物理课外习题集 下册 物理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学参考书 物理 初中物理教与学 高中物理教与学 初中物理练习 第一册 初中物理练习 第二册 物理 高中物理基础训练 上册 高中物理基础训练 下册 初中物理第一册学生学习册 初三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测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选 初中物理第二册辅导与练习 初级中学物理 物理竞赛专题讲座 声学趣谈 初中物理课内外辅导与水平测试 1 初中物理课内外辅导与水平测试 2 中学物理解题大全 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指要 初中物理同步选择题 物理化学 你会解吗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 物理 物理 高中物理对应思考与同步训练 常考物理典型错误分析 中学物理函数图象 物理选择题解题指要 中学物理学习水平分类与阶梯测试 第三册 中学物理学习水平分类与阶梯测试 第四册 中学物理学习水平分类与阶梯测试 第一册 中学物理学习水平分类与阶梯测试 第二册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册 牦牛救主 一个故事一个谜 人与动物传奇 中华好儿女 3分钟儿童影视故事100则 故事葫芦123 心灵的闪光人格的丰采 成语中的动物故事 冒险故事精选 小哥俩猎虎 有趣的果 雷锋叔叔的故事 祖国在我心中 封神榜人物故事 魔鬼的花园 李贞的故事 最新现代儿童故事365 河狸别墅 闽北杜鹃红 追求与奉献 红军英雄故事 先锋的故事 下册 抗美援朝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故事 英雄出少年 革命老一辈 滴水映辉 延安春秋 一天一个好故事 续集 法拉第手中的金钥匙 危险的故事 打开智慧门 瞧,太阳一家子 法拉第 科技界精英拾萃 苔纹集 柳绿花红 男神之爱 美丽的阵痛 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 边界,有一轮残月 蓝色的风景线 春雨的悄悄话 旋转的秋千 一缕情丝一场梦 天地情 追求六重奏 台湾现代诗四十家 一个彝人的梦想 红手帕 吭吭歌 1987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 远山 山韵水韵 风流金三角 彩色的情绪 印痕 润金书斋词稿 当代散文诗选 竹叶集 探索散文诗选 塔里木恋歌 绿色的祥云 楚魂 启功韵语 爱的旋律 未凡情诗选 中华之光 唐音阁吟稿 在你面前 心灵的隐秘 雏音集 五色花 矿山风情 江海诗词 第七辑 魂系乡情 长城之魂 尹灵芝传 萧剑情仇 夜侠小燕飞 王公十八判 秦淮梦 铁骑银瓶 关东十侠演义 上 关东十侠演义 下 冷艳孤芳 秦桧的后裔 程咬金 铁胆雄风 峨嵋*盗柳三 南洋女的私情 硝烟谍影 侠义风尘传 中 侠义风尘传 下 胜英智斗飞天鼠 下八仙演义 又名,济小塘捉妖 风流尼姑怨 拳乡传奇 金瓶梅传 怨妃 昏暗的桃花巷 晚清血泪 断头台 新孽海花 峨嵋剑侠泪 黄天霸全传 : 新编通俗章回小说 下 洞房花烛泪 关内辽东一局棋 乱世群雄 逍遥书生 拿破仑演义 新官场现形记 剑底游龙 十年孤剑沧海盟 扇公子 碧血鸳鸯 风尘八义 祸起宫闱 大明豪侠传 夏天的回忆 倒塌的香房 枣花传奇 茫茫的草原 下部 昨夜之灯 陆小凤 一 陆小凤 二 贼船 花骸 魔棒 复仇的野人 江湖三女侠 心之呼唤 金陵断梦录 劫后香港 港星之恋 废墟 赖柏英 春江万里情 让世界充满爱 石榴花 新战争与和平 第四部 新战争与和平 第五部 淘气红娘 女儿的情人 女儿经 东行漫记 行辕密码 风流诗人徐志摩 球场内外的孙晋芳 十年动乱 四月的归来 美人魂 魔幻间谍 心园 月亮的眼睛 变 长干行 芳草青青 喋血东江 风流的哑女 荒漠之吻 天门 失落的上帝 银幕后面的爱恋 永远的花季 星星·月亮·太阳 握不住的情 鸳鸯风流剑 碧血情仇 少女日记 魂归何处 红梅花上的血迹 红嘴相思鸟 爆炸 欲与情的冲突 奔驰的美神 太阳方队 昨夜西风 巴人村纪事 链歌 红蝴蝶白蝴蝶 泪美人 道是无情却有情 黑大侠情话 爱的讲座 射向爵士的子弹 奇才 风流女囚 有钱十万 金三角密电 恍惚的夜晚 谍海风云 西部雪 走不出男人的视野 少男少女,一共七个 海边的故事 孤客 我的夏娃 骚动 怪侣奇踪 恋 鬼符 褐色鸟群 海内外华人微型小说精选简评集 风流窑主 蛇·龙·人 隐秘 笑盈盈的大丽菊 蜜月中最后的晚餐 荒岛幽灵 愿我们成为朋友 花地 接潮情歌 旋风探长 第一辑 列兵的摇篮 孟夫子秘闻 伊甸园里的躁动 十八岁出门远行 花灯象她那双眼睛 A市轶闻 暴风雪中 北极村童话 纸片儿 欢乐十三章 巨鸟 无主题变奏 塔铺 小镇上的罗曼史 客从西方来 特别专案 爱的能源 彩色的谋杀 回声行动 黑洞 血溅木棉花 香港爱情百态 火欲 大理寺正卿的失踪 一夜风流 南洋华人小说选 大河滩 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推荐1988年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集 三角形太阳 命运变奏曲 毕四海中短篇小说选 微型小说名家集 月儿沟铁事 一夜夫妻 百字小说 失败的婚姻 小河流淌 苦吻 爱情故事 老墙 神降临时的爱 盲马 女儿木 跌梦谷 雨蒙蒙雾蒙蒙 后长的犄角 孽海情 天使与金香 白蔷薇 八百米深处 纯洁的维纳斯 野玫瑰 爱的困惑 画眉 我应该怎么办 当代侠女 山里梅 婚约 村洒 风流苏小小 银行大劫案 烦恼人生 美人鱼的期待 到美国去,到美国去 爱河里的迷失者 警察与乡女 逝去的岁月 昨天的报告 香河风情 圆形日子 诱猎 恩怨 万里征途云和月 冬天的狩猎者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小群体社会学 中国的"官场病" 充满选择的社会 当代社会学理论 社会政策的计划观点 社会学 社会组织学 愿你成为社会活动家 新编简明社会学 日常接触 你我他的社会 生存智慧论 幽默的人生 成功地推销你自己 好感学 现代人的交际优化 幽默的力量 处世与交友的艺术 自控术 社交大全 人际关系手册 人际交往心理学 你·我·他 探透人心的秘诀 人生交际术 怎样与难以相处的人打交道 与人合作的秘诀 生存、发展、成功 你了解自己吗 现代人际交往学 受人欢迎的交际法 瑞士的社会结构 实用谈判学 人际交往原则60例 交友之道 公共关系学 现代公共关系 提高你的知名度 现代实用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与实践 公共关系实务大全 中外公共关系趣谈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人际关系与心理调节 戴尔·卡耐基处事要诀200法锦囊妙语1000条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最初四分钟接触 公共关系学 怎样当好公关** 公共关系入门 公共关系学 家庭关系的心理透视 现代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手册 公共关系案例 现代公共关系学教程 现代公共关系的技巧 实用公共关系学, 实务部分 公共关系学问答 生活方式研究 公共关系心理学 人的本能 人类性生活史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 文化变迁 人文进化学 = Human culture civilization evolutionology:Reading notes of metaculturology : 一个元文化学的研究札记 人类性爱史话 亚洲诸社会的人类学比较研究 人·文化·生境 人与自然 宏观文化人类学 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 多样性的世界 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 = Margaret Mead and Samoa 民族学研究 第九辑 民族学译文集 二 社会心理的认识与调控 应用社会心理学文集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问题 社会心理学 社会意识百态观 交际障碍·冲突·压力 流行的社会心理 宣传心理学 读心术 男性的困境 女人之间 男性性向学 男女差异心理学 爱情心理透视 现代女性的心理 测试你的情侣 约会的艺术 女性成功的奥秘 女性身心史话 女性弱点释析 妇女心理变态的真实故事 性与性差 生存中的心理平衡 女性生命导航 温柔乡导航 女性的温柔和聪明 男女差异趣谈 OK!单身汉,照样快活 爱河鸳盟 流言 隐私 失爱 错乱 中国农村社会学 科学·爱·秩序·进步 人类知识起源论 孟德斯鸠与中国 我的信仰 罗素热烈的怀疑者 约·斯·穆勒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 思维的建构和反思 超级思维 现代思维方法学 异想天开 大脑设计 逻辑学自学指南 逻辑概要 新逻辑学 逻辑哲学引论 逻辑学原理及其应用 比较逻辑史 中国中古逻辑史 中国逻辑史, 近代卷 中国逻辑史, 先秦卷 辩证逻辑导论 辩证思维方式论 逻辑学 形式逻辑教程 形式逻辑通论 新编逻辑教程 科学思维学 普通逻辑理论与实践 形式逻辑教程 实用逻辑教程 形式逻辑教程 形式逻辑基础 逻辑学新编 形式逻辑应试册 笑话、幽默与逻辑 马克·吐温的声明 中学生趣味逻辑 智胜术 交谈与诡辩 避实就虚 工商行政管理实用逻辑 道德问题丛论 理解人性 伦理学 主体的沉沦与觉醒 人格论 中国人的人格 新编伦理学 亡哲学 境遇伦理学 新人学导论 如何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现代化与现代化伦理精神 社会公正论 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的学问 中西方人性优劣谈 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我的人学 人生与道德学习指导 树立科学人生观 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岁序赠言 人生小语 人生哲学 人生99 人生哲学概论 人生哲学教程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0位哲学家谈人生 人生理想二十讲 世界大文豪人生金句2000 治学 人生哲理教程 人生哲学新编 思想品德教程 这里也有人生哲学 游城南记 西安旅游 长城 西楚大观戏马台 应县木塔史话 趣途万里 中国旅游大全, 中南册 中国出差旅游手册 实用旅游手册 甘肃导游基础知识 徐霞客游记导读 北京导游 五台山游记选注 晋中旅游大观 云中游 鞍山市民办事指南 大连旅游疗养指南 终南山记游 枯枝牡丹园 上海大观园导游 北海 江南名胜滕王阁 紫禁城秘闻 滕王阁 中岳庙 凌云乌尤史略 紫禁城 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拉卜楞寺 溥仁寺 社旗山陕会馆 南华寺 大明寺与平山堂 成吉思汗陵与鄂尔多斯 中山陵园史录 十三陵 文化旅游 你想到此一游吗 俯瞰北京 蓟县风物览胜 五泉山与五泉山人 甘肃名胜古迹录 苏州胜迹重修记 南京 景德镇 福建风景名胜 上册 台湾人看台湾 千唐志斋 河南概览 武汉旅游指南 粤北风采 天府明珠都江堰市 贵州旅游指南 西双版纳览胜 秘境云南 岳飞故里 异国风情趣事 老干部纪念手册 世界珍闻 百科园拾趣 悬在空中的十字架 奇奇特特的人 天下奇事趣闻 天下奇闻 第五辑 世界奇闻录选 二 实用富民大全 天下奇物大观 博采珍闻 第六辑 知识智力竞赛题解续编3000例 世界奇迹之谜 续集 少年信箱 四 最新知识竞赛大全 全球文明史·人类百科大事通览, 数学理工卷 袖珍少年百科全书 青年自学百科全书 事物纪原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75 子部, 类书类, 新编类意集解诸子琼林事类赋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4 经部, 乐律全书 战士小百科 中外奇闻怪事大观 冰淇淋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生活文化拾趣 市民办事指南 信不信由你 生活小智慧1500则 午间半小时节目稿精选 娱乐·消遣 环球珍宝掠夺 生活良友 3 洋世界拍案惊奇 它是什么 现代生活知识小百库 身边生活小百科 老年文体大全 知识溯源大全 趣知百汇 老同志日常难题解 万事由来 百科知识源由集萃 百科知识数据库 天下奇事, 自然·生理部分 天下奇事, 社会部分 天下奇事, 动物部分 天下趣闻奇观录 续篇 天下趣闻奇观录 1001个由来 晚年生活科学 解除苦恼大全 贵州之最 四部精华 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教学大纲 金工实习教材 金工实习报告 金属学与热处理 电厂金属材料 金属学 金属学原理习题集 金属中的扩散 金属应力腐蚀开裂研究的进展 金属机械性能 金属塑性变形物理基础 板材与型材弯曲回弹控制原理与方法 金属机械性能基础知识问答 实用金属材料分析方法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 材料结构电子显微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 金属X射线学 无损检测工艺 渗透探伤 射线探伤 射线检测工艺学 电磁无损检测 材料化学分析 金属的残余应力与振动处理技术 非晶态金属合金 高温合金晶界间隙相 金属合金中的氢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 高锰钢 金属材料学 富氧在有色冶金中的应用 优质黄羽肉鸡繁育与饲养技术 鸡饲料配方500例 三黄鸡生产 乌骨鸡饲养技术 火鸡饲养技术 家庭科学养鸭 实用养鹅新技术 良种肉鸽饲养技术 怎样养鹌鹑 实用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 第一册 农村简明兽医 农村兽医病理诊断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实用家畜传染病学 兽医检疫学 畜禽检疫手册 家畜解剖学 兽医组织学 畜禽解剖生理 家畜病理学 上册 家畜病理学 下册 家畜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兽医病原微生物总论 中兽医辩证论治 兽医临床诊疗基础 兽医临诊病理学 中兽医诊断学 家畜临床诊断及内科学 家畜传染病学 家畜寄生蠕虫图谱 冷冻疗法在兽医外科的应用 马牛直肠破裂缝合法 公畜不育症 驴马妊娠毒血症 兽医产科学 校正增补痊骥通玄论注释 实用牛羊常见疾病防治手册 实用猪病防治手册 家庭养猫与猫病防治 实用家禽疾病防治手册 肉用鸽疾病防治技术新编 家禽抗微生物药 猪的防疫问题 鹌鹑病防治 湖北京剧剧作选 情人 艳芳酒家 精忠报国 李杰剧作选 苦吟成戏 沈虹光剧作选 狐归喋血 李忠堂电视剧戏曲选萃 东方男性 荧屏风景线, 电视文学卷 铁人 西部的星空 缅北大反攻 赖宁 神的最后一张王牌 辛显令**剧作选 原始巴人 山西戏曲折子戏荟萃 关汉卿全集 武则天四大奇案 全元戏曲 第二卷 中国四大古典名剧 全元戏曲 第一卷 旅游经济与饭店管理 中国旅游地理 国际旅游经济与政策 旅游经营启示录 旅行社经营管理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 旅游经营管理初探 导游基础知识分册 导游业务 旅游接待的今天和明天 商贸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旅游管理手册 旅游会计 把世界看个够 我眼中的云南旅游业 旅游促进发展70例 力的奔放美的热恋 华夏旅游史话 旅游业与法律 旅游之光 北京旅游地理 简明南朝鲜旅游手册 邮电经济与管理概论 邮电通信抽样调查 邮电通信统计分析 紧密结合邮电实际深化全面质量管理 邮电通信会计 下册 河北省工商企业电报电话通讯册 中国通信地理 郑州电信志 天津邮政史料 第二辑 北京邮政历史选集 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 : 1840~1949 = A Chronicle of Philately and Postal Service in China 1987财政年度日本邮政银行报告 商业词典 商业大辞典 实用汉英商业手册 = An applied Chinese English handbook for business 国外商贸谈判技巧 经商必读 商业经济学 商业经济基础 贸易交流技巧 商业统计学 商业统计分析报告选编 统计学原理与商业统计 供销知识手册 推销员诀窍 推销术 推销与口才 市场学 市场学概论 市场营销 中国技术市场开发指南 超越天才商人 推销心理术 现代市场学 市场学教程 市场营销学 社会主义市场与市场机制 市场经营学 销售成交秘密和120个诀窍 实用推销术 企业营销实用题例 市场学原理 市场销售学 消费心理学 市场营销学教程 市场学原理 消费者心理学 市场学教程 现代中国市场学 畅销100术 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学 销售学 开放型的市场营销 市场学 市场调查与预测 企业销售管理学 如何展开全方位推销 营销与公共关系手册 社会主义市场运行分析 市场调查与预测 现代市场营销大全 实用销售学 推销经济学 推销理论与技巧 商品橱窗的设计与陈列 现代商业广告学 现代广告概论 广告趣谈 广告管理 现代广告论文选 广告管理 现代广告学原理与应用 外向型经济概论 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概论 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 外向型经济新思考 外向型经济理论与实践 涉外经济概论 对外开放经济学教程 厦门市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战略选择 对外经济技术关系 外向型经济简论 外向型企业工作手册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198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 中国湖区经济学 中国地区产业政策研究 县级计划管理 探索的足迹 京郊明珠:怀柔 北京卫星城:昌平 协调发展理论与天津的实践 承德思路 辽东半岛—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 探索·思考·实践 宏观调控与综合平衡 沈阳经济改革的思路与探索 鸡西十年改革 改革·试验·探索 二 三西地区1991年干部培训参考教材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宁夏区域经济概论 改革开放中的青海 新疆县级经济研究 新疆资源开发 外商来沪投资指南 南汇 新上海开发研究 = Researches on new Shanghai development Ⅰ 山东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的道路 齐鲁大趋势, 烟台分册 齐鲁大趋势, 交通分册 齐鲁大趋势, 医药分册 齐鲁大趋势, 鲁南分册 齐鲁大趋势, 济南分册 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泰安市 青岛投资指南 = Guide in vestment inqinhdao "科技兴省"是发展江苏经济的必由之路 中国东北地区工业化与日本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 江苏省市县经济 温州经济探索集 温州模式研究 闽南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台湾的经济之路 湘粤经济关系研究 新乡市情 建国以来武汉经济简史 湖北省安陆市二○○○年发展规划 湖北发展战略研究 襄樊 武汉市洪山区综合发展战略规划 市带县综合改革面面观 津市市 调查研究报告文集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纲要 襄江科技潮 南华西街南雄县改革开放考察 广州的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借鉴香港经验发展深圳经济 崛起中的惠州经济 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抉择 岭南星火

四库全书

丛书名。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四库全书的编纂历史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底本的四个来

1内府藏书;

2清廷官修书;

3从各地征集的图书;

4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四库全书的内容

[编辑本段]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四库全书的不足之处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编纂过程

[编辑本段]

1过程

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改。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鼎、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传世界。

2《四库全书》编纂成功的原因

第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资金来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第四,严密的组织系统。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第五,破格录用人材。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入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库全书》(1773年)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从那时开始,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圭臬和后代王朝维系统治宏扬大业的“传国之宝”。《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 15类;“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05类。总共44类。为了保存这批精典文献,由皇帝“御批监制”,从全国征集3800多文人学士,集中在京城,历时十年,用工整的正楷抄书七部,连同底本,共八部。建阁深藏,世人难得一见。虽然由数千人抄写,但字体风格端庄规范,笔笔不苟,如出一人。所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具有十分难得的研究、收藏和欣赏价值。后几经战乱,损毁过半,更使这套世界出版史上的巨制,成为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