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诗词的书籍
中国古诗词的书籍有:
一、《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上·下)》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套装共2册)》收录了自《诗经》以来数千年间最美好的字句,用现代人的情感加以解读,辅之以优美的文字,生动有趣的言辞。与古人交流,为今人张目。
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是1912年1月1日创立由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该书主要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约请专家对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家的著作整理、标点、校勘、注释。
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中华书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从创立至1949年的三十七年间,先后编印出版了《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辞海》《饮冰室合集》等重要书籍。
三、《花间集》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该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新版(2018词画合一版)收录晚唐至近现代42位顶级绘画大师共110幅花鸟、仕女经典藏品。从“中国花鸟写生第一人”的黄筌开始,到著名才子唐伯虎,乃至赵孟頫、陈洪绶、八大山人、恽寿平、石涛、郎世宁、吴昌硕、齐白石、常玉。
四、《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
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五、《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卷一 经部一 ,卷二 经部二,卷三 经部三,卷四 经部四。
卷五,经部五,卷六 经部六,卷七 经部七,卷八 经部八 。
卷九 经部九,卷十 经部十,卷十一 经部十一,卷十二 经部十二 。
卷十三 经部十三,卷十四 经部十四,卷十五 经部十五,卷十六 经部十六 。
卷十七 经部十七,卷十八 经部十八,卷十九 经部十九,卷二十 经部二十。
卷二十一 经部二十一,卷二十二 经部二十二,卷二十三 经部二十三,卷二十四 经部二十四。
卷二十五 经部二十五,卷二十六 经部二十六,卷二十七 经部二十七,卷二十八 经部二十八。
卷二十九 经部二十九,卷三十 经部三十,卷三十一 经部三十一,卷三十二 经部三十二。
卷三十三 经部三十三,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卷三十五 经部三十五 ,卷三十六 经部三十六。
卷三十七 经部三十七,卷三十八 经部三十八,卷三十九 经部三十九,卷四十 经部四十。
卷四十一 经部四十一,卷四十二 经部四十二,卷四十三 经部四十三,卷四十四 经部四十四。
卷四十五 史部一,卷四十六 史部二,卷四十七 史部三,卷四十八 史部四。
卷四十九 史部五,卷五十 史部六,卷五十一 史部七,卷五十二 史部八。
卷五十三 史部九,卷五十四 史部十,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卷五十六 史部十二。
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卷五十九 史部十五,卷六十 史部十六。
卷六十一 史部十七,卷六十二 史部十八,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卷六十七 史部二十三,卷六十八 史部二十四。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卷七十 史部二十六,卷七十一 史部二十七,卷七十二 史部二十八 。
卷七十三 史部二十九,卷七十四 史部三十,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
卷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卷七十九 史部三十五,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
卷八十一 史部三十七,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卷八十三 史部三十九,卷八十四 史部四十。
卷八十五 史部四十一,卷八十六 史部四十二,卷八十七 史部四十三,卷八十八 史部四十四。
卷八十九 史部四十五,卷九十 史部四十六,卷九十一 子部一,卷九十二 子部二。
卷九十三 子部三,卷九十四 子部四,卷九十五 子部五,卷九十六 子部六。
卷九十七 子部七,卷九十八 子部八,卷九十九 子部九,卷一百 子部十。
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卷一百二 子部十二,卷一百三 子部十三,卷一百四 子部十四。
卷一百五 子部十五,卷一百六 子部十六,卷一百七 子部十七,卷一百八 子部十八。
卷一百九 子部十九,卷一百十 子部二十,卷一百十一 子部二十一,卷一百十二 子部二十二。
卷一百十三 子部二十三,卷一百十四 子部二十四,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卷一百十六 子部二十六。
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卷一百十八 子部二十八,卷一百十九 子部二十九,卷一百二十 子部三十 。
卷一百二十一 子部三十一,卷一百二十二 子部三十二,卷一百二十三 子部三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子部三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子部三十五,卷一百二十六 子部三十六,卷一百二十七 子部三十七,卷一百二十八 子部三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子部三十九,卷一百三十 子部四十,卷一百三十一 子部四十一,卷一百三十二 子部四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子部四十三,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四十四,卷一百三十五 子部四十五,卷一百三十六 子部四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子部四十七,卷一百三十八 子部四十八,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卷一百四十 子部五十。
卷一百四十一 子部五十一,卷一百四十二 子部五十二,卷一百四十三 子部五十三,卷一百四十四 子部五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子部五十五,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卷一百四十七 子部五十七,卷一百四十八 集部一。
卷一百四十九 集部二,卷一百五十 集部三,卷一百五十一 集部四,卷一百五十二 集部五。
卷一百五十三 集部六,卷一百五十四 集部七,卷一百五十五 集部八,卷一百五十六 集部九。
卷一百五十七 集部十,卷一百五十八 集部十一,卷一百五十九 集部十二,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
卷一百六十一 集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二 集部十五,卷一百六十三 集部十六,卷一百六十四 集部十七。
卷一百六十五 集部十八,卷一百六十六 集部十九,卷一百六十七 集部二十,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
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 集部二十三,卷一百七十一 集部二十四,卷一百七十二 集部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三 集部二十六,卷一百七十四 集部二十七,卷一百七十五 集部二十八,卷一百七十六 集部二十九。
卷一百七十七 集部三十,卷一百七十八 集部三十一,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
卷一百八十一 集部三十四,卷一百八十二 集部三十五,卷一百八十三 集部三十六,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五 集部三十八,卷一百八十六 集部三十九,卷一百八十七 集部四十,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卷一百八十九 集部四十二,卷一百九十 集部四十三,卷一百九十一 集部四十四,卷一百九十二 集部四十五 。
卷一百九十三 集部四十六,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卷一百九十六 集部四十九。
卷一百九十七 集部五十,卷一百九十八 集部五十一 ,卷一百九十九 集部五十二,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
扩展资料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关键词扬州诗扬州主题地域文化"诗文地理"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山川大湖、城市边关在诗人的笔下显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区域性的创作特点使得诗歌形成别样风格。扬州作为城市,它也是人类文明孕育出的产物。但是作为具有浓厚本真自我意识的中国古代文人为了表达他们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念往往寄情于山川村野,特别是在唐诗中城市文明是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因素。而正是在这种大前提之下,历代描写扬州的诗词却不在少数。扬州历代诗词中就收录了2500多人的近2万首诗词,、高适、、、、、、、秦观、陆游等都有脍炙人口的诗篇留世,而作于的诗词为394首,其中见于全唐诗的为369首。这虽不比二京诗的创作数量,因为那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是诗歌创作最为繁盛的地方,但相对于在隋唐以前作为南方文化中心的金陵,扬州诗的创作又占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本文依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有几大文学主题,就扬州诗所涉及的方面描述阐释扬州在唐代诗人视角下所呈现的"千姿万态"
1怀古诗之"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怀古主题可以说历久弥存,怀古咏古之作更是浩如烟海,俯拾皆是。而形成这种主题又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成因,从先秦诗经开始,这种"赋诗言志"的创作思路一直延续至今。正如小雅小宛中:"我心忧伤,念昔先人",这种思古念古的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固定的审美模式,特别是自汉末之后,社会的大动荡,命运无常,导致士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得文人们往往在挥毫之间尽显追古思今之叹。作为一代之文学,唐诗中诗题直接以"怀古"题扬州的只有李益的扬州怀古,诗云:"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唐人在描写扬州之景时往往夹杂着怀古的诗文,写扬州的景色多在春秋季节,描写的内容多为大运河以及一些古迹盛地,其背后所包含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多数情况下都是隋炀帝及其有关的事件。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只不过是渲染出诗人抒情感怀的基调与布景。据统计直接以"隋堤柳"为题的有6首,"隋堤"4首,"隋宫"7首,"汴河"4首。在初唐卷王泠然汴堤柳以写现实秋柳的枯败来追述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盛况,表达诗人对炀帝生前荣华与生后凄凉的慨叹。晚唐时期刘沧的经炀帝行宫:"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以说这两首是晚唐咏史怀古诗中描写大运河的佳作。它以一种"翻案法"创作方式,欲贬于褒地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大禹治水作比,反证炀帝的荒*无道
据统计,慨叹往昔隋代兴衰的扬州诗绝大多数作于晚唐时代,将浓缩于眼前的运河、隋柳定格在叙写前朝衰败的基调之上,自然而然的,这些物象也就带有凄凉落寞之感。唐诗作为整个唐代诗人的灵魂写照,而扬州的自然环境及其形成的社会生活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晚唐时期,王朝统治已经走向衰亡,回望盛唐时代的豪迈气势,此时的社会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沉沦与背弃,一向对政治敏感的文人不得不痛定思痛,行文之间从特定的物象当中提取警示性的信号,拷问历史以求得对现实的解答。这也正是晚唐诗人偏爱运河隋柳的主要原因所在
2咏妓诗之"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唐诗中有关妓女的诗文有两千多首,无怪乎甚至有人称唐文学是"倡妓文学",而唐文学史为"进士与倡妓的文学史"。扬州自古多美女,这句话隐含着扬州青楼甚多之意,其实青楼到了唐代才逐渐演变成了烟花之地即妓院的代名词。值得一提的事,一个地方的青楼业的繁荣与其社会经济的发达是紧密相关的,李唐近三百年,几经浩劫,却均未波及扬州,使其保持一种相对安定的局面。而且由于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为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资治通鉴中叙述了:"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这种优越富足的经济环境不免会孕育出享乐安逸的温床
自然吟咏唐代扬州妓女的诗亦属常见,见于扬州历代诗词中的有15首,特别是以杜牧的三首七绝为代表。赠别二首都是抒写分别之时诗人对于妙龄歌女的依依不舍之情,文意缠绵,含而不露,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更有徐凝的忆扬州虽为怀地实为怀人之作。另外还有晚唐张又新的赠广陵妓:"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在诗题中直接点明,是赠予一位青楼知己,二十年宛如隔世,相见唯遗恨。夜闻商人船中筝刘禹锡的"大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表现了对扬州妓女的赞美之情
3送别羁旅诗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英国阿瑟韦利曾说中国诗有半数是描写别离之情,也不为过。而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评中也论述道:"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的确友人行将别离之际,自是饱含诗人的离愁别绪。而送别诗中,可以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一个是送别地点的地域文化,一个是友人将至地点的地域文化,扬州,在诗篇中既作为送别地点又作为将至地点出现。唐诗中多送别诗,而其在扬州诗中又占有绝对的优势,共104首。这也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文人生活空间流动性是非常大的。有唐一代,知识分子想取得功名,途径是非常多的,除了朝廷的科举制之外,在地方上盛行"入幕"之风,士子们必须跋涉于各地。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其繁荣的社会经济又吸引了大批文人骚客游历于此,且流动性比较大。朋友匆匆而逢,匆匆而别
李白的一首送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唐代送别诗的佳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刘绮庄的扬州送人:"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有关扬州的送别诗,多出现的物象是"江水"与"杨柳",可见这与扬州地域的特色是有关的,通过以景托意,借物而言别
4登临冶游诗之"寄远悲春草,登临忆使君"扬州诗里写登高之作的绝大多数非扬州人士,登高而望,望尽繁华,却是举目苍茫。正如所云"登高望下,使人心悲"
而登扬州栖灵塔的诗作更是引人注目,其中三首最为精妙。高适诗中对于登高之后所见之景作了一番精心的描述,最后的四句"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写出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博大胸怀。刘长卿亦在诗句的结尾道出了:"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表现一种寄寓离乱之悲切感。"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虽然李白的这首秋日登扬州西灵塔中描绘的是那种宏大万千气象,但是思乡怀人之情还是包藏其中的
由上可观,唐代扬州诗中以赠答送别题材为主。这主要是与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其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分不开的,因为扬州,诗人慕名而来,因为扬州,诗人知兴而返。延伸开来,这也是大唐气象的一种显性抒发。诗在,流动于诗人行南走北的足下,缠绕在诗人忆昔作别的袖端。扬州诗中描摹自然风光多与历史结合紧密,特别是隋炀帝与扬州的关系,注定扬州会带上几许萧瑟。扬州诗多写市井生活,将商人、文人与妓女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刻于篇幅之中,将扬州商妇之作与蜀地商妇之作对比,白居易诗说过"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刘禹锡诗也说过"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西江明月天",在她们的感情世界里似乎饱含着一种凄苦和落寞,"商妇怨"情节浓厚,而后者,在唐代诗人笔下几乎未曾着迹。不可否认蜀地商妇怨的存在,但是文人笔下的这种差别,不得不分析一二,"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两者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一个造就了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繁华娱乐型都市,一个造就了巴蜀"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的艰难谋生型群商,作为背后的女子自然会流露出不一样的心境
参考文献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2月扬州历代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7月蔡镇楚龙宿莽唐宋诗词文化解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9月蔡燕唐诗宋词艺术与文化审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大文学主题原型与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材及参考书目
“最低限度书目”中国古代文学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
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
选录作品比较多,或许不太好找。
作品:《古文观止》 没事背几篇吧。
《天下才子必读书》 常森老师经常推荐的,是金圣叹的评点本,可以翻翻。
这两本书读完,古代散文一关勉强可以算过了。
这里面诸子文、骈文比较少,可以自己找来补充,《论语》《孟子》《庄子》等等,看不完全部,找个选本看。
后者可以看《文选》《六朝文絜》等。
汉赋就看《文选》中选的吧。
大赋太难,不想看的拉倒,《登楼赋》《洛神赋》这样的总该能看。
《诗经》《楚辞》 还是那句话,看不完的看选本。
沈德潜、《古诗源》 中华书局,汉唐之间的诗歌,看看也就够了。
《唐诗别裁集》 读这本书让人有勇气不考六级。
两千左右首诗,有点多。
关于唐诗,我最想说的是,可以先熟读《唐诗三百首》。
马茂元 《唐诗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我很喜欢的一个注释本。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大约有六七百首,比较全面的反映唐宋词的面貌。
钱钟书 《宋诗选注》不用我说了。
张鸣《宋诗选》 张老师的书,长长的一个序言,加上很精彩的作家小传、诗歌分析,了解宋代诗歌基本够用了。
汪辟疆《唐人小说》程毅中《宋元小说话本集》宋元之后,大家可以把以前作为最常识性的知识知道却没有读过的书读一下,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传说中的四大名著等等。
可以不喜欢,可以尝试读一下读不下去再扔掉,但不能不读,总不能从中文系毕业后连四大名著都没有尝试读过吧。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有一卷本和四卷本,各取所需。
像毛诗序、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沧浪诗话等经典文献,不怕熟读成诵。
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史: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我们现代文学的祖师爷。
其实他的《中古文学史论》也非常值得一看,虽然与现代文学专业不直接相关,其方法直承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经典之作,现在还出了一个简编本。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述几则书目都是陈平原老师开列的。
一个总括的现代文学史,以下是各类别的文学史,如小说史、诗歌史、批评史,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撰写的。
研究著作: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说它政治色彩、僵化偏颇,但我认为这种开山之作还是应该看一看。
会很有意思,很多与我们接收的主流文学史判然相悖的论述与视角,我当时还小,读完以后感觉像看了秘籍乱练功的小孩,两道内力在体内打架。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心灵的探寻》 《1948天地玄黄》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学史书写方式与视角,而且钱老师的浩然之气充溢了全书。
《心灵的探寻》是鲁迅研究的经典,看一看这种注重细读、从文本出发的研究方法,会让我们在这个理论沉滓泛起的时代沉静下来。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这是导师当年的博士论文,也是领我进门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治学眼界与态度迄今仍令我辈后生小子惊叹。
钱理群 黄子平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漫说文化》 经典的“三人谈”肯定是要了解一下的。
李欧梵:《上海摩登》 都市研究是现在的热门,《上海摩登》有滥觞之功,且李欧梵在史料上的扎实和谨严也值得我们学习。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个人很喜欢王德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视角,其瑰丽的书写风格也令人迷恋。
私下里认为讨论张派传人的《落地的麦子不死》,也是一个研究对象与研究者自身风格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作品。
陈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这本书是我个人的爱好,是陈王二师主办的一个北京学会议的论文集,汇聚了海内外汉学界的优秀学者。
北京学这个议题本身也很有趣味。
可一看。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也是一本论文集,汇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
一定要读一读。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也是一本在我领我进门的学术著作。
戴老师对于现代文学几位女作家犀利精辟的评析迄今仍富有启发性。
对女性主义感兴趣的同学应该看看。
金介甫:《沈从文传》 最精彩的现代文学作家传记,其学术价值早已超越单纯传记,而是一本深厚扎实的学术论著。
尤其是史料功夫,令人惊叹,注释值得注意。
此外就是,《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都要翻一翻。
作品:鲁迅《呐喊》、《彷徨》、《野草》郁达夫《郁达夫小说选》废名《桥》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巴金《家》茅盾《子夜》曹禺《北京人》老舍《骆驼祥子》蓝棣之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派诗选》何其芳《画梦录》艾青《艾青诗选》萧红《呼兰河传》冯至《山水》、《伍子胥》穆旦《穆旦诗全编》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钱钟书《围城》张爱玲《传奇》、《流言》周作人、冰心、丰子恺、梁遇春、朱自清等人的散文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参考书目:洪子诚:《问题与方法》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与谢冕合著)曹文轩:《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戴锦华:《隐形书写》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美国语言学基本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在于对于美洲印第安语的实地调查。
在田野调查过程发展出来了一整套的调查规则和程序,代表语言学家由Boas和Sapir等。
美国结构语言学这门课所讲述的对象是Chomsky生成学派兴起之前美国的语言学状况。
主要的讲授内容是Hockett所著的《现代语言学教程》一书的部分章节,Hockett是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的集大成者。
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Sapir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Bloomfield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实验语音学 (phoics)这门课是实验语音学的入门基础课。
实验语音学主张用现代实验的方法取得比较可信的数据资料,对语言进行研究。
实验语音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数学、电子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都有合作。
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语音学的各个分支,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语音学知识和方法。
这门课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包括语音产生的生理基础、语音的声学分析、语音数据采集的基本操作和程序、语音的合成和识别基本知识等。
参考书目: 吴宗济 林茂灿 《实验语音学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PB邓斯 EN平森著 曹剑芬 任宏谟 译 《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的韵书和韵图以及反切和现代普通话语音的相互转换方法。
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鉴于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此书还是应该细读,最好是结合韵书、韵图一起读,有助于理解韵书韵图的格局和相关概念)耿振生,《音韵通讲》,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李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汉语史(上)汉语史(上)主要学习汉语语音史,此课程通过分期(时间)分区(地点)介绍各点语音的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够对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笔者认为,学习这门课程主要应该把握两点:一是汉语语音史发展的框架,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学习研究汉语语音史的方法和眼界,我们需要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好好去体会;二是重要的语音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但同时要注意三个部分的相互影响。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上述两本是通史,也是基本教材,虽然都是王力先生所著,但是内容较大差异,尤其体现在研究框架上,二书可相互参照阅读。
想要对框架和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可以参看何九盈《音韵丛稿》。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李、王、何三家对比阅读) 何九盈、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 龚煌诚 ,《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中古: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 张渭毅,《中古音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史(下)汉语史(下)主要探讨各个时期重要的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将相关联的语法现象(包括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结合起来考察,使学生不仅能够对汉语语法、词汇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某些语法现象。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切韵》导读 《切韵》导读主要是学习研究《切韵》这一韵书。
《切韵》是汉语音韵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韵书之一,搞好《切韵》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古语音和进行上古、近代语音的研究。
该课程主要介绍《切韵》的发展源流、校对以及《切韵》音系的研究。
参考书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现代汉语此课程是现代汉语的入门课程,主要让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有最基本的认识。
(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不建议看很多参考书,能细读一两本经典之作,打好基础最为重要。
最好能一边读一边思考,结合具体的例子,便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该课程主要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原著,以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另外,这门课还会介绍有关古代诗词格律、古汉语语法、古文标注和翻译、古书版本校勘的基本知识,是古代汉语的基础课。
因此,学生上这门课时应多读古代原著,最好是先秦的典籍。
阅读时应该仔细推敲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的含义,多进行古文的点断以及将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以提高自己的古文语感和阅读能力。
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好使用增订过的最新版本)汉语和汉语研究汉语和汉语研究这门课主要在汉语语法方面进行相关深入学习,通过介绍一些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研究汉语语法的能力。
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北京大学出版社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王理嘉等(编著),《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主要学习内容有:方言的基本概念,国际音标,汉语七大方言的重要特征和形成历史,方言同汉语普通话、《切韵》音之间对应规律的描写和考察方法,是汉语方言学的入门课程。
参考书目: 《汉语方言概要》 全面论述现代汉语方言的著作,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年第二版。
《汉语方音字汇》 现代汉语比较方言字汇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2年出版。
1980年起由王福堂主持进行修订,1989年出第二版。
《汉语方言词汇》 现代汉语比较方言词汇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4年出版。
1982年起由王福堂主持进行修订,1995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 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著,主要执笔人员是丁声树和李荣。
1960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汉语方言学导论》 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修订本)。
这是第一部汉语方言学通论性专著。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 王福堂著,语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汉语方言学》 [李如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 《汉语方言地理学》 贺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礼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主要介绍语言理论的基本知识,是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课程。
参考书目:胡明扬、贺阳、沈阳、《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语文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主要分语音、语法两个部分介绍语言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路和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研究语言能力。
参考书目: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实用的工具书:《辞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词典》,中华书局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黄山书社《论语》导读教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参考书: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李零《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其余参见李零《丧家狗》P28-P50《孟子导读》教材: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参考书: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苏古籍中文工具书教材: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教材:无参考书: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有插图本)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教材:无参考书: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中华书局(原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北京出版社)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十三经说略》、《二十五史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吕思勉《经子解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 文字学:教材: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参考书: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陈梦家《中国文字学》,中华书局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音韵学教材: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耿振声《音韵通讲》,河北教育出版社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做作业必备)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做作业必备)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李珍华、周长楫《汉字古今音表》,中华书局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训诂学教材:无参考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赵振铎《训诂学纲要》,巴蜀书社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汉小学四种》,巴蜀书社王引之《经传释词》,江苏古籍出版社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 目录学:教材: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参考书: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中华书局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李致忠《三目类序释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齐鲁书社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张之洞、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 版本学:教材: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参考书: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华书局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凤凰出版社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姚伯岳《中国图书版本学》(原名《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典藏编》,齐鲁书社孙毓修等《中国雕版源流史+中国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校勘学:教材: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王叔岷《斠雠学》,中华书局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张元济《校史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古籍点校疑误汇录》, 中华书局 日本中国学:教材:无参考书: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江西人民出版社严绍璗《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王晓平《日本中国学述闻》,中华书局李庆《日本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葛兆光《域外中国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严绍璗等《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钱婉约《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中华书局 文献学史:教材: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上海古籍出版社马宗霍《中国经学史》,商务印书馆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华书局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西方文学理论史:
教材: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8卷)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胡经之:《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教程》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学)理论原著,从柏拉图往下,直到福柯、德里达等。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源远流长,十分丰富,积下大量符合文学规律和我国文学发展实际,至今仍显得非常精辟、可供择取运用的资料。中国文学创作重在真实表现生活和有各种社会关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神态。中国文学理论多从实践中来,有相应的特点,资料具在。简单搬用异域无论哪一方面的文学理论,当然都会发生不合适、不相配的困难。过去我们这里倒来倒去的现象诚然有其历史的原因,现在形势变了,无疑就应当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考虑、择取,建立有利于继往开来、繁荣文学创作的文学理论了。自然我们也还是需要吸取异域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兼收并蓄乃是要建立最适合于我们自身发展的文学理论,而决不是毫无自尊自信地盲从异域。
不消说要做到这点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做许多奠基性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前人已开始做起,改革开放以来成绩尤其显著。例如各类文学理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专著和论文的出版。但就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整体而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中国古代文论认为,文学“以文字为准”,不以文采为准,所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广义的文学理论,这是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差别。同时,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论,文学又应当“以意为主”,应当是“心学”;并且,文学在表情达意时应当借助景事境象,讲究文采修饰。
本文2023-08-07 11:17: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