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八正散 41 八正散的别名 42 处方 4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45 方解 46 运用 47 现代适应证 471 膀胱炎 472 尿道炎 473 肾盂肾炎 474 急性前列腺炎 475 泌尿系结石 48 八正散的药理作用 48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82 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 48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484 参考资料 49 各家论述 410 歌诀 411 摘录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6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正散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正散 八正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ā zhèng sǎn
2 英文参考Bazheng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azhe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八正散同名方剂约有四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车前子500g、瞿麦500g、扁蓄500g、滑石500g、栀子500g、炙甘草500g、木通500g、煨大黄500g,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湿热淋证,现代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炎、急性前列腺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乳糜尿等属下焦湿热者。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八正散临床用八正散治疗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疗效,治疗肾盂肾炎治愈率可达571%,好转率371%;以木通配伍瞿麦、车前子、扁蓄、栀子、滑石等可有排石作用,排石率可达763%。但临床试验证明八正散对大肠杆菌并无抑制作用,仅是抑制其菌毛的黏附,使大肠杆菌不易黏附在泌尿系统黏膜上。该方剂有较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有利于尿排石及抑制结石生成的作用,但临床应用应结合现代医学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为宜,同时木通不可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以防诱发中药性肾病的发生。[1]
41 八正散的别名
八珍散(《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本方改为汤剂,名“八正汤”(见《宋氏女科》)。
42 处方车前子、瞿麦、蔚蓄、滑石、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焙干)各一斤[2]。
车前子、瞿麦、扁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车前子500g、瞿麦500g、扁蓄500g、滑石500g、栀子500g、炙甘草500g、木通500g、煨大黄500g[3]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9g[4]
4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灯心,水煎,食后、临卧服[2]。
上为散,每服二钱(6g),水1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4]
共为细末,每服6g,加灯心少量,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3]
44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4]
治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口干咽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等症。近代常用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属下焦湿热者[2]。
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石淋,或小便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心经邪热上炎,口舌生疮,咽干口燥,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咽喉肿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产后及术后尿潴留等。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妊娠心气壅,胎气八个月散坠,手足浮肿,急痛下安,难产。小儿伤寒壮热,及潮热积热,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口舌生疮。心经实热,或思虑劳神,或饮食太过,致使三焦发热,心火愈炽,目大眦赤脉传睛。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秘。下疳、便毒,小便淋漓,脉证俱实者。妊娠转胞,小便不通者。石淋,尿则茎中作痛,常带砂石,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
45 方解方中瞿麦、扁蓄、木通、车前子、滑石、清热利水通淋;栀子、灯心草清心利尿,引湿热火毒从小便出;大黄泻火通便,引湿热火毒从大便出,二味相合,使心火清则不下移小肠膀胱;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相合,既可作清热泻火之剂,又可作利尿通淋之方[2]。
本方证是因为湿热蕴于下焦膀胱所致,治宜清热利水通淋之法。方中瞿麦、扁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为君药。木通、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通淋,为臣药。栀子、大黄泻热降火,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为佐使药。加灯心草可清心泻火,导热下行。诸药相伍,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3]
本方为治疗热淋之常用方剂,其证由于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膀胱乃津液之府,湿热阻于膀胱,则小便不利,溲时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而小腹急满;邪热内蕴,故口燥咽干,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利水通淋之法。方中集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篇蓄诸利水通淋之品,清利湿热。伍以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甘草调和诸药而止茎中作痛,加少量灯心可导热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方中木通、栀子、大黄、车前子、灯心等,能泻心火,利小肠,使湿热从二便分消之效,故又以此方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烦躁不宁等证。[4]
46 运用1.本方为治疗热淋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2.加减法:临证时凡淋证属湿热者,均可用八正散加减。血淋可加小蓟、大蓟、白茅根等以凉血止血通淋;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琥珀、冬葵子等以排石通淋;膏淋可加萆薢、石菖蒲等以分清化浊。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3]
3使用注意:本方为苦寒通利之剂,实火者可用,若淋证日久,体质虚弱以及孕妇,均不适宜。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胃口欠佳。
4小便不通:一小儿患腹痛,小便不利,大便干实,此形病俱实,先用八正散二剂,二便随通;又用加味清胃散二剂,再用仙方活命饮一剂而痊。
5肾盂肾炎:以八正散随证加黄连、黄柏等治疗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的急性肾盂肾炎女性菌尿67例。该组病例经尿菌培养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菌生长,其中大肠杆菌35例,菌落计数均在10万以上。结果治愈54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2次均为阴性),临床治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尚未转阴),无效8例。
6泌尿系感染: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型者94例。结果痊愈和基本治愈者共86例。
7泌尿系结石:以八正散加减为基本方(海金沙50g,金钱草50g,牛膝30g,滑石50g,大黄2030g,木通15g,车前子20g,扁蓄20g,瞿麦20g,石韦20g,甘草10g),每日1剂,冲服消石散(地龙、鸡内金、琥珀,按3:2:1比例配制,共为细末)15g,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结果治疗后排尿者21例,结石下移2厘米以上者9例,总有效率为883%。本组中,共排出结石28块,平均排石时间为62天,最短3天,最长为108天。
8下疳:尹性初治一患者,小便涩痛,尿血, 肿大,皮破水流,花柳科所谓下疳是也。病属血淋阴肿,系热毒侵入血室,遗入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治拟仿八正散之旨,清热渗湿,解毒行瘀。萆薢、栀子、车前子、瞿麦、扁蓄各三钱,升麻一钱,大黄、银花各二钱,生甘草梢、琥珀末各一钱。另用黄连末,甘草末各二钱,用白蜜调搽。服四剂肿消大半,再服四剂而愈。
9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以八正散加减(扁蓄、瞿麦、滑石各15g,木通3g,车前子9g,甘草梢6g,元明粉9~15g分冲),治疗自然产、手术产以及其他下腹部手术所致的尿潴留32例。结果获效者(服药后4小时内自行排尿)15例,缓效(服药后4~8小时内排尿,但不通畅,须服药2~5剂始愈)17例。
47 现代适应证[5]
适应证:适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古、肾盂肾炎等属湿热者。
471 膀胱炎膀胱炎以女性多见,是由于女性尿道的特殊解剖特点及周围器官的解剖特点使会 常常寄居大量细菌,只要有感染诱因的存在,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都可导致上行感染而致膀胱感染。男性常继发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膀胱炎主要病理改变为尿道口及膀胱三角区黏膜、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片状血斑、浅表溃疡或脓苔覆盖。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小腹压痛。严重时可有终末血尿。
472 尿道炎尿道炎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体感染所致。淋球菌所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淋球菌为革兰氏阴性奈瑟双球菌,感染后尿道口黏膜红肿、发痒和刺痛,尿道排出多为脓性分泌物,排尿不适,进而黏膜红肿延伸到前尿道全部, 肿胀,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呈急性炎症反应,部分病人可继发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473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大多是由于泌尿道、膀胱等感染逆行到肾引起的,个别由其他部位感染后经血行感染所致。主要病理改变为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细小的脓肿,严重者肾小管腔内可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严重时可广泛出血。临床以发热、尿道 征、腰痛为主要症状。
474 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大多由尿道上行感染所致,也可由急性膀胱炎、急性尿潴留、急性淋球菌性后尿道炎等感染的尿液经前列腺管逆流引起,一部分来源于血行感染,如疖、痈、呼吸道及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也可有链球菌、淋球菌等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主要病理改变为前列腺有多量白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尿道 征、会 坠胀等。
475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总称。结石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该病男多于女,白色人种多于有色人种,高温作业、飞行员等办公室工作人员多于其他人员,山区、沙漠、热带区域发病率高,与饮食营养因素、水分摄入及本身疾病情况,以及遗传因素也有关。同时,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以及尿液改变也与本病有关,特别是尿酸尿液中钙、草酸排出增加,尿pH值过高或过低均易形成结石;尿中盐类及有机物质过高,尿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物质减少,尿路感染时尿基质增加均为形成尿路结石的主要原因。尿路结石可引起泌尿道直接损伤、梗阻、感染和恶性变。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血尿。
48 八正散的药理作用[6]
48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君药木通醇浸液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同时对堇色毛癣菌也有抑制作用。车前草冲剂(含车前子)对多种致病菌如金**葡萄球菌、宋内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病也有杀灭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如许兰黄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淋球菌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滑石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扁蓄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100%时其临床疗效与氯霉素相似;100%的扁蓄浸剂对疮癣菌及羊毛状小芽孢菌等有抗真菌作用。栀子除对上述部分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卡他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毛癣菌、黄癣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血吸虫也有抑杀作用;对柯萨奇B3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大黄对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较为敏感;同时对肠道厌氧脆弱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对大多数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 滴虫也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可抑制水疮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甘草酸可抑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病毒;甘草甜素不仅可抑制上述病毒,而且可抑制肝炎病毒。
由此可见,该方剂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82 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木通水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其作用稍弱于双氢克尿噻;木通水煎醇沉剂1g/kg可使家兔尿量成倍增加,同时使尿中Na+、K+、Cl离子排出显著增加;木通甙有利尿作用,并使尿酸与电解质排泄增加;王叶木通醇浸剂05g/kg腹腔注射作用较01mg/kg汞撒利为强。车前子煎剂可使水分、NaCl、尿素、尿酸排出增多而呈利尿作用,并认为其作用与含桃叶珊瑚苷有关,可使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加,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增高,紧张性压力增高,从而有利于输尿管结石的下移;车前子提取液口服能降低肾钙含量,并降低尿草酸浓度及尿石形成危险性;车前子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肾脏Na+K+ATP酶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因而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瞿麦煎剂具有明显利尿作用,并使氯化物排出明显增加,同时对沙眼衣原体活性有抑制作用;瞿麦提取物对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肾组织细胞有保护作用。扁蓄有显著利尿作用,但必须大剂量才起作用,大鼠皮下注射1g/kg(生药)利尿强度相当于02μg/kg的双氢克尿噻。大黄所含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肾髓质Na+K+ATP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产出较强的利尿作用及使尿液pH值恢复正常;同时大黄还能抑制肾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肾系膜细胞生长,增加尿素氮及肌酐排出量,保护肾功能。使药甘草可保护急性缺血性再灌注肾损伤。
由此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一致的利尿作用,部分药味可增加尿钙、尿酸等易结石物质的排泄,抑制结石形成,促进结石排出;且滑石所含MgO、FeO2、AI2O3等对黏膜有保护作用,所含维生素A也有利于黏膜的修复,大黄还有止血作用,这些均能抑制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和排出。
48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车前草水煎剂能清除氧自由基及羟基,水提取物能抑制血栓素B2和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生成,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及脂氧化酶活性,醇提取物可抑制NO产生。栀子有抗炎消肿作用。大黄对炎症的水肿、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WBC游走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大黄素可抑制白三烯B4生物合成,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FNα和IL1、IL6、IL8,抑制内毒素转导的上述炎性因子的分泌,协调植物血凝素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α。甘草具有保泰松及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酸、甘草次酸还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484 参考资料抑菌作用 《中医杂志》(1985;8:57):八正散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体外无明显抑菌和杀菌作用,但能显著地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凝集人的P型红细胞及粘附尿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后者的抑制率达95%(P<0.001)。
49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力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车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肝脉络于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麦、扁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
2《医略六书》:热结膀胱,不能化气,而水积下焦,故小腹硬满,小便不通焉。大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自化,滑石清六腑而水道闭塞自通,瞿麦清热利水道,木通降火利小水,扁蓄泻膀胱积水,山栀清三焦郁火,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为散,灯心汤煎,使热结顿化,则膀胱肃清而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自除矣。此泻热通窍之剂,为热结溺闭之专方。
3《医方论》:此方治实火下注小肠、膀胱者则可。若阴虚夹湿火之体,便当去大黄,加天冬、丹参、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黄,以伤其元气。
4《成方便读》:此方以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不使其再下膀胱,庶几源清而流自洁耳。其既蓄于膀胱者。又不得不疏其流。以上诸药,或清心而下降,或导浊以分消,自然痛可止热可蠲,湿热之邪尽从溺道而出矣。
410 歌诀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3]
411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 51 处方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52 功能主治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功在火证通治。
5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6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 61 处方瞿麦、滑石、木通、扁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
瞿麦、滑石、山栀、木通、甘草、车前子、泽泻、赤苓、淡竹叶。
62 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二便皆滞,湿热痢,无表邪,腹痛后重。
6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应下者,加大黄。
64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7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 71 处方木通、赤茯苓、滑石、甘草、连翘、升麻、猪苓、淡竹叶、瞿麦、灯心。
72 功能主治《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主治痘疹小便不通。
7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74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8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正散 81 处方大黄(酒炒)、滑石、甘草、赤芍、瞿麦、车前子、木通、赤茯苓、扁蓄。
82 功能主治《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正散主治痘疹发热,小便不通者。
8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灯心、水竹叶引,水煎,热服。
如人事虚者,去大黄,加泽泻。白术、猪苓。
84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医醇剩义》卷四:既济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既济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医醇剩义》卷四:既济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摘录 4 《救偏琐言》卷十:既济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既济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易简方》:既济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既济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袁中参西》上册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既济汤的临床应用 7 《医醇賸义》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8 《张氏医通》卷十六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9 《玉案》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既济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既济汤 1 拼音
jì jì tāng
2 《医醇剩义》卷四:既济汤21 处方
当归6克 肉桂15克 沉香15克 广皮3克 泽泻45克 牛膝6克 瞿麦6克 车前6克 苡仁12克 葵花子12克(炒,研)
22 功能主治理气行水。治膀胱胀,少腹满,小便癃闭。
23 既济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24 摘录
《医醇剩义》卷四
3 《医醇剩义》卷四:既济汤31 处方
当归2钱,肉桂5分,沉香5分,广皮1钱,泽泻1钱5分,牛膝2钱,瞿麦2钱,车前2钱,苡仁4钱,葵花子4钱(炒,研,同煎)。
32 功能主治理气行水。主寒气上逆,水气窒塞不通,以致膀胱胀,少腹满而小便癃。
33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4 《救偏琐言》卷十:既济汤41 处方
荆芥穗、麻黄(去根,蜜炒将黑,地上出火气)、干葛根、石膏、川黄连、大黄、蝉蜕、牛蒡。
42 功能主治小儿出痘,火毒太盛,时值隆冬而闭塞者。
43 既济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胡荽1钱,以阴阳水煎服。
44 摘录《救偏琐言》卷十
5 《易简方》:既济汤51 处方
半夏半两,麦门冬1两,甘草4钱,人参4钱,竹叶5片,熟附。
52 功能主治下利发热者。霍乱后虚烦不得眠。
53 既济汤的用法用量方中熟附用量原缺。
54 摘录《易简方》
6 《袁中参西》上册 61 方名
既济汤
62 组成大熟地1两,萸肉1两(去净核),生山药6钱,生龙骨6钱(捣细),生牡蛎6钱(捣细),茯苓3钱,生杭芍3钱,乌附子1钱。
63 主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64 既济汤的临床应用1大便滑泻:一人,年二十余,禀资素羸弱,又耽烟色,于秋初患疟,两旬始愈。一日大便滑泻数次,头面汗出如洗,精神颓愦,昏昏似睡。其脉上盛下虚,两寸摇摇,两尺欲无,数至七至。延医二人皆不疏方。愚后至,为拟此汤(既济汤),一剂而醒,又服两剂遂复初。
2心疼:友人张某某,曾治一少年,素患心疼,发时昼夜号呼。医者屡投以消通之药,致大便滑泻,虚气连连下泄,汗出如洗,目睛上泛,心神惊悸,周身瞤动,须人手按,而心疼如故。延医数人皆不敢疏方。张某某投以此汤(既济汤),将方中萸肉倍作二两,连服两剂,诸病皆愈,心疼竟从此除根。
7 《医醇賸义》卷四 71 方名既济汤
72 组成当归2钱,肉桂5分,沉香5分,广皮1钱,泽泻1钱5分,牛膝2钱,瞿麦2钱,车前2钱,苡仁4钱,葵花子4钱(炒,研,同煎)。
73 功效理气行水。
74 主治寒气上逆,水气窒塞不通,以致膀胱胀,少腹满而小便癃。
8 《张氏医通》卷十六 81 方名既济汤
82 组成竹叶石膏汤加熟附子35分。
83 主治上热下寒。
9 《玉案》卷四 91 方名既济汤
92 组成人参1钱,甘草3分,竹茹2钱,麦门冬2钱,半夏2钱,粳米2钱。
93 主治霍乱,虚烦不得眠。
94 既济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古籍中的既济汤 《先哲医话》:[卷下]多纪庭比之于丙子之疫疾,其证候亦少异矣。少阴病轻证有既济汤,与姜附益气汤之别。上焦津液干枯,其证似白虎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四]胀满而小便癃也。当理气行水,俾寒水得真阳而通利,既济汤主之。既济汤(自制)当归(二钱)肉桂(五分)沉
《婴儿论》:辨寒热脉证并治第二主之。身热发作。气血消烁。若烦渴。真热假热。俱既济汤主之。既济汤方生地黄(五钱,捣碎)黄连(五分)
《普济方》:[卷二百三霍乱门]霍乱后烦躁卧不安拘多少。每服七粒。微嚼破。以温水半盏。吞之瘥。既济汤治霍乱后。虚烦不得眠。人参甘草淡竹叶(炙各四两
《伤寒论辑义》:[卷七]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中:栝楼瞿麦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栝楼瞿麦丸的用法用量 25 备注 26 摘录 3 《金匮》卷中 31 方名 32 栝楼瞿麦丸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栝楼瞿麦丸的用法用量 37 制备方法 38 栝楼瞿麦丸的临床应用 39 各家论述 310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栝楼瞿麦丸 1 拼音
guā lóu qú mài wán
2 《金匮要略》卷中:栝楼瞿麦丸21 处方
栝楼根6克 茯苓 薯蓣各9克 附子5克(炮)瞿麦3克
22 制法上五味,研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温肾利水,生津润燥。治肾不化气,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其人苦渴。
24 栝楼瞿麦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一日三次,温开水送下;不知,增至7~8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25 备注本方所治小便不利,是因肾阳不足为患。方中附子温肾壮阳,以助膀胱之气化,肾阳充足,膀胱气化有权,小便自然通利;配伍茯苓淡渗利水,山药润燥止渴,使水湿下行,津液上承,则小便利,口渴止,又用栝楼根生津润燥,瞿麦以增强通利水道之功,二味性寒,又可监制附子之燥热,以期助阳而不伤阴。五药相配,具有补肾阳,利小便,生津液,止口渴的效果。
26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3 《金匮》卷中 31 方名
栝楼瞿麦丸
32 栝楼瞿麦丸的别名瓜蒌瞿麦丸
33 组成栝楼根2两,茯苓3两,薯蓣3两,附子1枚(炮),瞿麦1两。
34 功效化气,利水,润燥。
35 主治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
36 栝楼瞿麦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饮送下,日3次;不知,增至78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37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8 栝楼瞿麦丸的临床应用①慢性肾小球肾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1:59):刘某某,女,40岁,重庆建设银行职工,1964年12月20日初诊:水肿,小便不利一年许,口渴增剧,水肿加重两月左右。现证:全身水肿,口渴引饮,腰冷腿软,精神萎靡不振,纳差,每餐约1两米饭,小便不利,短少而淡黄,尿无热感,大便23天1次,不结燥,面色浮白,唇淡,无苔乏津,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中西药,治疗一年左右疗效不显,近两月来,病情加剧,其人苦干渴饮,水肿愈增,小便淡黄短少,于是前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就诊。此系肾阳不足,气化紊乱,形成上燥下寒之渴肿、小便不利证。拟以润燥生津,温阳利水主治,方用栝楼瞿麦丸改用汤剂,加鹿胶以填补精血。方药:栝楼根30g、淮山药30g、茯苓15g、瞿麦15g、制附片15g(另包,先煎2小时)、鹿胶12g(另包,蒸化兑服)。上方服2剂,口渴大减,饮水量减少一半,水肿亦大减,小便量增多而畅利,饮食增加,其余舌脉同上,效不更方,将原方再进2剂。口渴更减,小便畅利,水肿基本消失,饮食接近正常,大便正常,腰冷消失。现觉腰酸腿软,精神仍疲倦,夜尿34次,舌质淡,无苔微润脉沉细。于原方中将栝楼根改用15g,其余药物和剂量不变,嘱进2剂。服药后渴饮,水肿消失,饮食正常,精神比原来大有好转,时而仍感疲乏,尿色淡黄无热感,夜尿23次,腰酸腿软,面色接近正常,唇淡红,舌质淡,无苔津润,脉沉细。②癃闭《山东中医杂志》:(1983;2:8):患者余某,年72岁,患小便点滴不通,曾用八正、五苓及西药利尿、导尿诸法均不效。患者拒用手术,经友人介绍余诊,诊见:口渴甚苦而不欲饮,以水果自憩之,小便点滴不通,少腹胀急难忍,手足微凉,舌质淡胖有齿痕,苔黄腻偏干,脉沉细而数。诊为高年癃闭,投瓜蒌瞿麦丸加车前、牛膝、天花粉12g、瞿麦10g。茯苓12g、山药12g、牛膝12g、车前子12g(包)、熟附子10g。药服1剂,小便渐通,胀急略减,再3剂病去若失。
39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心典》:此下焦阳弱气冷,而水气不行之证,故以附子益阳气,茯苓、瞿表行水气。观方后云“腹中温为知”可以推矣。其人苦渴,则是水寒偏结于下,而燥火独聚于上,故更以薯蓣、栝楼根除热生津液也。夫上浮之焰,非滋不息;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并行不悖,此方为良法矣。欲求变通者,须于此三复焉。②《金鉴》:小便不利,水蓄于膀胱也。其人苦渴,水不化生津液也。以薯蓣、花粉之润燥生津,而苦渴自止;以茯苓、瞿麦之渗泄利水,而小便自利;更加炮附宣通阳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亦肾气丸之变制也。然其人必脉沉无热,始合法也。
310 附注瓜蒌瞿麦丸(《济阳纲目》卷九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瞿麦丸”。
古籍中的栝楼瞿麦丸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淋。小便即数。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
《张氏医通》:[卷十四]淋门栝蒌瞿麦丸(金匮)治小便不利。有水气。口渴腹中冷。栝蒌根(二两)茯苓薯蓣(各二两)瞿麦穗(一两)附
《药征续编》:[卷下]饮葵子茯苓散、猪苓散、栝蒌瞿麦丸、半夏麻黄丸、干姜人参半夏丸、排脓散、麻子仁丸、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药征续编》:[卷下]瞿麦栝蒌瞿麦丸。上一方。《药征续编》
《伤寒溯源集》:[卷之十厥阴篇]瘥后诸证证治第二十二本文2023-08-07 11:19: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