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有哪些?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考古学通论》,孙英民、李友谋,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安金槐,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民族考古学初论》,容观琼、乔晓勤, 广西民族出版社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三联书店
《科技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定量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 复旦大学出版社
《聚落与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方辉 ,山东大学出版社《考古学读本》,杨楠,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 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 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科学出版社
《出土玉器鉴定与研究》 杨伯达,紫禁城出版社《汉代画像石通论》,王建中,紫禁城出版社
《古代玉器通论》,龙仁博,紫禁城出版社
《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 孙机,文物出版社
《中国家具史图说》, 李宗山,湖北美术出版社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考古》
《中国书画》(修订本),杨仁恺
《中国陶瓷》,冯先铭《中国青铜器》,马承源
《中国古钱币》,唐石父
《中国古代建筑》,罗哲文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文物出版社
《曾侯乙墓》,谭维泗
《秦文化》,王学理、梁云《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
《古代石刻》, 赵超《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蒋英炬、杨爱国
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二,《天国的灵光:佛像》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
四,《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五,《中国(世界)历史未解之谜》&《中国(世界)考古未解之谜》六,《帝国的辉煌》
七,《定格历史(隐藏于古墓中的奥秘)》八,《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九,《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十一,《西藏考古与艺术》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
十三,《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十四,《秦公帝王陵》十五,《趣味考古》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国卷·彩图版》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
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扩展资料《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
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 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周隐王二十年( 前296) ,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此书开篇是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
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就特别关注天文的国家,《周易》写到:“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说明在很久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研究天文了。实际上远在更为久远的尧帝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尚书·尧典》记载到: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不过这些天文学大多是以偏文学性的表述,期间还加有一些神秘主义,由于这些天文学知识跟生产实践和“王权”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难以理解的高深莫测,很多人并不承认那时候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认为这些只是“迷信”而已。直到湖南古墓当中发现了一本千年奇书,经过研究,让全世界都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产生了惊讶,西方专家直呼:这不可能!
湖南的马王堆汉墓,是大家周所周知的一座著名古墓。1972年到1974年,考古专家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的古墓,这座古墓发掘出了许多震惊世界的文物成果,比如著名的马王堆女尸,孤本《战国纵横家》,还有《养生方》,这些都是曾经不曾有发现过的,为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化、科学、技术提供了充分的一手资料。
不为人知的是,在马王堆当中还发现了一本算命的奇书,叫做《五星占》。对于未知和命运的研究,是人类亘古以来的追求和向往,古人也不例外。古代占卜有多种方式,比如用草作为媒介占卜,用龟壳作为媒介占卜,以牛角为媒介进行占卜等等。占卜它本身是一件迷信活动,但是占卜牵涉到的许多知识却是有着科学价值的。
比如这本8000字左右的《五星占》,1973年底考古学家从马王堆墓里发现,它被写在了布帛上,所以也称《马王堆帛书五星占》。《五星占》虽然名义上是一本用来算命的占卜书,但是它的主要内容却是依托天文而展开的,所以我们又可以称它是一本天文学著作。《五星占》记载的古代天文学知识完全超出了现代人对古代天文学知识水平的理解。
《五星占》给出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天,比如今测量的数值只大了048日,误差仅仅万分之几而已;《五星占》给出的木星会合周期为377天,比起现在来的数据也只差了1天左右;同时它给出的恒星周期为30年,比如现在的观测值2946年也只差了054年。这些数据无论是相对古代还是相对近代都是让人震惊的,因为西方同样的研究达到这样的精度远远晚《五星占》的成书时期。所以西方专家直呼:这不可能!
不仅如此,《五星占》还大量的记载了和当时的史实相关的天文学现象,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和科学水平都提供了大量的证据。书中记载了从秦始皇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77年)70年的木星、土星、金星运行位置,并且用列表的方式对之进行详细的记录。可见当时人对科学研究的执着,朝代换代了2次(周朝变为秦朝,秦朝变为汉朝),而这项科学研究却并没有停止,真是为古人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感到震撼!
本文2023-08-07 11:28: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