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石印本】定山堂古文小品、古事比、虞初新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几种石印本】定山堂古文小品、古事比、虞初新志,第1张

定山堂古文小品  有光纸,一函二册 民国中华图书馆石印本。

古事比  有光纸,一函六册,民国十三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正续虞初新志  白纸,一函十册,民国二十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此三为手写体石印古籍的代表,唯书工的字体不同耳。

定山堂古文小品,清龚鼎孳的文章选辑。龚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江左三大家,文学史上有其位置。但龚鼎孳风评较劣,盖因“气节沦丧,风流放荡”之故。在仕途上,其侍明、侍闯、又侍清,历侍三朝,当然被认为气节有亏。在为人上,亦时有违反纲常道德之举,引人诟病。但观他与一个女人的故事,则其又是一个颇具男子气概的人物。他的不少选择,实与红颜知己顾眉顾横波有关。在那样一个时代,两人的坚持竟能善始善终,实为不易。顾横波与柳如是、董小宛诸女相比,是幸福的。龚鼎孳放浪的行为背后,有着怎样一颗灵魂,似乎并不能轻易下判断。

当然我对其人并无深入研究,这里只说他的古文小品。他的文字古朴静雅,才情深厚,语感与气韵俱佳,读来很是畅快。古文写得好的多,但读来竟如此酣畅的却少。此本虽是有光纸、手写体,但字号比一般石印本大,品相较佳,还是颇堪时时展读的。

古事比,清代方中德编纂的一部类书。方中德似乎不太有名,但其父方以智大大有名。本书辑录历代经史、艺文等典故,将历史上某一方面相类似的人、事,排比成篇。其序中说,“挟发古今奇疑光怪之事,勾稽前人瑰异诡持之事,聚而通之,符而合之,引其端而辨其绪,曰古事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四部之书,浩如烟海,轶闻琐记,仆数难穷,欲一数十卷书,一一比类而合之,不免自为其难,宜其顾此失彼耳”。这的确点出了其缺点,但也不免求之太苛。如将本书作为工具书或辞书来读,其实是饶有趣味,独具匠心的,于我们读书、作文、立身、治学颇有裨益。

此书石印本颇多,点石斋、宝善局、石竹山房、锦章书局、文盛堂均有,上海书局的这本算是较晚的了,巾箱小本,字略显小。好在品相尚可,价格实惠。

虞初新志,张潮辑。 虞初续志,郑醒愚辑。选的小品文颇有意思,可供闲读。但印得较差。小字密密麻麻,部分印刷不清,实在不利阅读,读几篇就不耐烦了,远不如读排印本。扫叶山房还是印过一些好书的,但此本实在不佳。而目前留存下来的民国石印本,此种最多,收藏价值甚小。

与虞初二字相关的书还有很多,上有虞初志、续虞初志,下有虞初支志、虞初近志、虞初广志等,选文形态类似。“虞初体”古文小说,可算一种独特的文体。虞初新志正好起了承上启下作用,选文自是最佳。手上尚有虞初近志,为民国排印本。如正续虞初新志这种较劣石印本,恐一般不会再买了。

题叶道士山房

[作者] 顾况   [朝代] 唐代

水边垂柳赤栏桥,洞里仙人碧玉箫。

近得麻姑音信否,浔阳江上不通潮。

《题叶道士山房》作者顾况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顾况的其它作品

○ 游子吟

○ 宫词

○ 宫词五首·其二

○ 杂曲歌辞·游子吟

○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

○ 顾况更多作品

项元汴[biàn](1525—1590)

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

精于鉴赏,好收藏金石遗文,法书名画,因得到一副铁琴,琴上有印有“天籁”二字,遂命名其藏书楼为“天籁阁”。藏书皆精妙绝伦,每遇到宋刻,即邀请文彭、文嘉兄弟共同鉴赏。史称“三吴珍秘,归之如流”,法书名画、古玩彝鼎,鉴别精到,过眼即识真赝。王世贞“小酉馆”藏书3万余卷,其“尔雅楼”所藏宋版更是名闻天下,但时人仍然以为“不及墨林远矣”。当时越中藏书家,当以嘉兴项元汴、鄞县范钦为首。藏书楼还有“退密斋”、“白雪堂”、“墨林堂”等。收藏书画钤有“世济美堂”、“天籁阁”、“墨林山房”、“传家永宝、神游心赏”、“项子京家珍藏”、“檇李”、“世济美堂项氏图籍”、“古狂”、“古檇李狂儒墨林山房史籍印”、“墨林山人”、“项墨林鉴藏章”、“项墨林季子章”、“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项子京家珍藏”等40余方。因其喜好在古籍书画上累累钤盖图章,曾受到书画收藏家的讥评:“钤印累幅,犹如聘丽人却黥其面”。

兄项笃寿,亦富收藏,家有“万卷楼”。

清末济南学者生前辑录编辑《玉函山房辑佚书》,该书辑佚书594种,为辑书史上的空前巨著,辑录之书均为唐以前已散亡的古籍, 但因马国翰去世未能刊行。1870年,在丁宝桢协助下,泺源书院从马国翰亲属处借出《玉函山房辑佚书》的书板,整理后分订一百册印刷行世。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玉函山房佚书》分经、史、子三编,七百多卷,辑佚书五百九十四种。附刊马国翰著《目耕帖》三十一卷。所辑书,每种均亲为之序,介绍该书散佚情形与辑佚来源。该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定方便,受到较高评价。清末李慈铭在其日记里谈及此书为“以《古经解钩沉》及张介侯《二酉堂丛书》等为蓝本,而博稽广搜,较之王氏《汉魏遗书》,详略远判”。然而以一人之力辑成如此洋洋巨制,有失审慎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就古籍辑佚整理而言,《玉函山房辑佚书》仍不失为一部资料翔实的巨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