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屠本畯都有哪些著作?
明清时期水生动物的综合性著作中比较突出的是《闽中海错疏》。此书作者是屠本畯,他在入闽任职后,应当时在京任太常少卿的余寅的要求,写成此书。
屠本畯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还写有《闽中荔枝谱》和《野菜笺》等书。
屠本畯熟悉海物,有实际知识和爱好。更重要的是,他当时任福建盐运司同知,他认为,海产动物种类繁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自己身为盐务官员,并熟悉海物,因此也将写这部著作,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闽中海错疏》成书于1596年。是明代记述我国福建沿海各种水产动物形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分布的著作。对近代生物学研究和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中卷为鳞部,下卷为介部。共记载福建海产动物200多种,包括少数淡水种类。以海产经济鱼类为主,计有80多种,其中包括著名的海产品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对虾和蟹等,分属于20目40科。
此外,还有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及哺乳动物。
这部著作根据动物生物学特性,将它们分成许多群,在大群中还有小群,从而体现了彼此的亲缘关系,发展了自然分类体系。
《四库提要》评论这本书说:“辨别各类,一览了然,有益于多识,考地产者所不废。”是有见地的。
屠本畯另著《海味索隐》列十六品为:蚶子颂、江瑶柱赞、子蟹解、砺房赞、淡菜铭、土铁歌、颂、蛤有多种、黄蛤赞、鲎笺、团鱼说、醉蟹赞、蝗鱼鲞鱼铭、青鲫歌、蛏赞、鱼颂。
作者以颂、赞、歌、说、笺等多种文学形式,表述了水产动物的名称、形态、种类、性味、产地和用途多方面的知识,也很有特色。
屠本畯做学问重视调查研究,不以辑录古籍资料为主。因而他描述的动植物,多数能说明其形态、生活习性等,使读者能辨认其种类。《四库全书提要》说它“辨别名类,一目了然,颇有益于多识”,这一评价是公允的。
他亲自观察、调查为重点,取得直接的实物资料,故能辨别前人对动植物认识的谬误,不以讹传讹。
此外,他对前人的经验和知识颇为尊重,在《闽中海错疏》等著作中,引用了许多前人有关动植物知识的文献,但他在吸取前人科学知识时是审慎的。总之,屠本畯在生物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库全书提要》
,宋刻本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古籍中的瑰宝,除其存世稀少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明清所刻印五代以前的书籍,差错讹误甚多。不少学者借助宋刻原版,校正明清以来所刻古籍的讹误,恢复古籍的真实面貌。
宋版的版式设计堪称精致。文字的分布极为讲究,板框的高广与行格的多寡,都以事先设计要求的字体大小及每行字数的比例而定,大字本每半页七八行,每行约十五六字以下;小字本每半页十三四行,每行约二十三四字以上。如今流传最多的是每半叶九到十二行,每行十八到二十二字的中字本。
刻书选用字体,各地风格不同。浙本多用秀丽俊俏的欧体字;蜀本多用雄伟补拙的颜体字;建本字体介于颜、柳之间,横轻竖重。印书用墨也很讲究,色泽清纯匀净。
宋代,政府对校勘十分重视,甚至由皇帝亲自过问,聘请专家把关。为了保证刻书质量,官方还采取若干措施。如规定刻板前需要进行三次校正,即校勘官校完,送复勘官复校,再送主判管阁官三校,这样才可以拿去刻板。而刻板完成,对版样还要再校对。此外,还要在卷末刊载经手校勘的人的名字,以示责任 。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收录明代著作,《明史艺文志》据此书而成)
《明史艺文志》(张廷玉等)
尤侗《明艺文志》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该书修于乾隆时,嘉庆时又完成了续编。改正续编侧重于版本目录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
又称《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提要》。全目共著录图书3461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有401部无卷数,总计10254种,172860卷。[ii]
四部之下分为44类,类之下又有分子目者,合65子目。经部10类9目、史部15类26目、子部14类25目、集部5类5目。总序、小序共48篇
该书版本:1、陈乃乾校阅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书后附有阮元《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和陈乃乾编的《四库书目索引》。该版中华书局1981年有重印本。2、中华书局1965年精装本,题为《四库全书总目》。
对该书的研究及补佚:
清阮元等撰,傅以礼重编《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收录抄本、刻本等167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铅印傅氏重编本>)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24卷,涉及500种古籍。该书有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氏1940年去世后,由王欣夫接替采集整理。共60卷,补遗1卷,《未收书目提要补正》2卷,凡补正古籍2300余种。该书有中华书局1964年版。)
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印《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1932年2月(书分两册,上册书名引得,下册著者引得。引得所据原书为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
杨家骆《四库全书学典》上海世界书局1946年
王云五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收古籍提要10070篇,尤重明人著作,及方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
刘新华编印《四库全书总目类叙注》台湾?1975年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新1版
邵懿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2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1979年新1版。该书重在著录各书版本
朱彝尊《经义考》
钱曾《读书敏求记》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记》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
张之洞《书目答问》(初刊于光绪二年1876年,收录古籍2200余种)
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1931年出版,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增补1200余种)
近代以来
孙殿起《贩书偶记》(是一部清代以来的著述总目,相当于四库提要的续编。按经史子集分部,部下分类。中华书局1936年初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版。)
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由其外甥雷梦水整理,著录图书七千余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目》
东君编《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初稿),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62年
陈乃乾《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遗稿),载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984年第四集
上海中华书局编印《四部备要书目提要》1936年8月
孙毓修《四部丛刊书录》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上海古籍书店编印《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中国古籍自魏晋以来一般都是用“四部分类法”(四部就是经、史、子、集)。如果编大型类书(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要有相应的目录书。比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查书时先查目录书,根据目录书再去找所对应的书。清末以后中国人开始借鉴外国的目录学知识,新书就基本不用四部分类法了。
《明清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出版项目。1982~1993年已出17种: 郁离子[明]刘基撰/魏建猷、萧善芗点校 焦氏笔乘[明]焦竑撰 书影[明]周亮工撰 留青日札[明]田艺蘅撰/朱碧莲校点 鸿猷录[明]高岱撰/孙正容、单锦珩点校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 松窗梦语[明]张瀚撰/萧国亮点校 香祖笔记[清]王士祯撰/湛之点校 梦厂杂着[清]俞蛟撰/骆宝善校点 名山藏副本[清]齐周华撰/周采泉、金敏点校 阅世编[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 清嘉录[清]顾禄/来新夏点校 藤阴杂记[清]戴璐撰 觚剩[清]钮琇/南炳文点校 两般秋雨庵随笔[清]梁绍壬撰/庄葳点校 墨余录[清]毛祥麟撰/毕万忱点校 右台仙馆笔记[清]俞樾/徐明点校
收藏是一种生活乐趣。对于纸质的藏品,一般藏家会以字画为主;而藏古书者,大多沾染着文人气息,带有一份浪漫色彩。收藏古籍的人,坊间将其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以学者为主。他们把古籍当作史料来收藏,更贴切地说,他们算不上是藏家。第二类以“玩家”为主。这类人多从古籍的经济价值考虑,出于投资的心态来收藏。第三类是真正的藏家,他们对古籍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专业知识,对版本、纸质、内容等有深入研究,并执着于其中细节。 古籍的收藏圈很稳定,收藏者需要一定经济实力,有爱好,同时具有文化功底。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并不容易,尤其是第三点。如果没有古文、历史功底,有些东西根本看不懂,何谈收藏地域文化的特性在古籍收藏上有明显的分别,在藏家淘书的过程中,遇到没有牌记的情况十分多。所谓没有牌记的古书,指的是缺少年代或者作者资料的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书籍缺少了“身份证明”。遇到这种情况,古籍“发烧友”就要对作者,乃至纸质、墨色、印刷水平、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推算书籍的年代,以作价值判定。 在收藏古籍的圈子里,藏家都知道古籍内容含金量非常重要。俗话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近年来,宋元时期的精品刻本非常少见。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时期,其印刷技术较前代更加成熟,图版刻印更为精良。许多收藏家看到明刻本就毫不犹豫地出价,对于品相,则不如以前那样讲究,太挑剔的话,根本不可能淘到‘宝’。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以质优价廉更受普通投资者关注。一些书友虽然热爱收藏古籍,但未必懂行,总要找人为其“掌眼”(指找识货的朋友帮忙看货),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名人尺牍也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一封现当代名人的信札在千元以上,明清名人的信札动辄上万、几十万元。如果有特殊历史意义,价值更是大幅攀升。比如颇受广大中山收藏家关注的《孙中山致任鹤年信札》,是孙中山于1923年讨伐桂系战役时致任鹤年的秘密信件,收录于《孙中山全集》,极为珍贵。在2007年举行的上海嘉泰秋拍会上,预估价在40万—50万元之间,最终以44万元成交。 作为一名古籍收藏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初入门者,建议多学多看古籍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 需要注意的,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买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新手”淘书秘诀 : 1寻找“书源”。古玩市场、旧书市场是淘货的主要场所。 2重存世量。存世量越少的古籍就越珍贵,淘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看品相。品相就是古籍的外表,没有破损、霉烂、虫蛀,保存完好的古籍,都属于品相佳。 4寻藏书印。古籍上若寻到古代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印,身价便提升不少。 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由于古书收藏升温,不少不法商人伪造古书,欺骗外行人。一般来说,用茶染旧纸张,冒充旧纸来作伪古书是常用的手法,在古书市场尤为常见。新手可从装订线、书口颜色等方面入手辨真伪。书口颜色比书页深的,一般用的就是染了茶的纸。此外,可以闻闻书中的油墨味,新印和旧印的差别很明显。 保养古籍有诀窍 : 古籍经过岁月磨练,外表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破损、霉烂或虫蛀,要尽量使古籍完好保存,有几点要注意: 1保持藏书环境的空气流通,注意防潮。 2避免阳光直射,要将书摆放在阴凉位置,并不时翻动一下。 3在每册书中,平均放3—4片灵香草祛虫,切忌用樟脑丸代替,否则会使纸质变脆,容易风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2023-08-07 11:33: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