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
9“典籍里的中国”《尚书》
1900年,在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千年藏经阁中发现了《尚书》。
《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也是文化元典。记录第一次统一音律、度量衡等。孔子晚年编撰。
典:标准、规范。
读《书》的好处:
知先贤治政之本;
知朝代兴废之由;
知个人修身之要。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
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
夏商周,名望兴替,礼德治邦。
民本思想: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8“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开纪传体先河共130篇。
《本纪》12
《表》10
《书》8
《世家》30
《列传》70
《史记》的开篇《五帝本纪》,记录的是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公孙轩辕,是华夏的道德楷模,人格典范;也是华夏的人文始祖。黄帝善战,炎帝善耕,炎黄联盟(合体)。
正史:家国青史,国家主修。《24史》,《史记》位列第一。
前四史:《太史公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青史:可以资政,可以育人;人人可读,人人应读。
鲁迅:欲知大道,必读史。读历史者,不可不读《史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遇李陵之祸(李广之孙)遭腐刑,写《史记》;
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周易》;
孔子在窘困之时编著《春秋》;
屈原被放逐赋《离骚》;
左丘双目失明做《国语》;
孙膑被残害剜去髌骨写出《孙膑兵法》;
《诗》300篇多数是圣贤的发愤而作。
一箱《史记》,头一昏早买回了家,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看。
曾国藩进京考试落榜,回家借路费100两,结果路上买了《史记》。回家每日圈读十页,第二年考中进士。所以我认为《史记》对读书人来说是个吉祥物。
7“典籍里的中国”《论语》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行,1万六千字。
论:编纂。语:谈,说。
读《论语》知道如何为学、为人、为政。
《论语》的核心是“仁”。仁就得人,做人要有仁德。仁即二人,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55岁带着理想出发,周游列国14年。
1)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到推己及人。
2)耳顺——好话坏话听在耳中,可内心十分平静。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松柏:指在逆境中意志坚定,坚持操守的人。
4)读《论语》就是跟孔子学习。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思想。
5)子路:(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朝闻道,夕死可矣。
6)做学问应与时偕行。
7)学《论语》如何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为社会做更多贡献。在《论语》中吸取心灵的力量,悟得生命的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孔子的三个爱生:子贡(富而好礼),颜回(贫而乐道),子路(护卫孔子40年)。
9)孔子穷困的时候激励自己: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一件事,事前的准备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
你会向老师求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的学生会。
身在千里之外你会做梦都想你的老师吗?
孔子的学生会。
子贡问夫子(4问)
1夫子求什么?
人人学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以求天下大同。
2如何学为君子?
君子当以大道为志向,以德行为根基,以仁爱为依托,以六艺为修身。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何为仁?
爱人,孝悌,忠恕,博施众济。
4何为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6“典籍里的中国”《孙子兵法》
孙子,孙武田姓,被赐姓“孙”,字长卿,出生于齐国军事世家,是兵家之圣。20岁写完《孙子兵法》,用一生来完善这本军事巨著、兵学重典,是百代谈话兵之祖,6000字,13篇。
伍员,字子胥,楚国人。孙武的好朋友兼兄弟。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思想:慎战、不战。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重战、慎战、安国全军。
1)中华民族不好战但知兵;知兵但不好战。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2)止戈为武,打仗就是为了希望过上太平日子,战争是获取和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3)外事和兵事都是保护国家利益的手段,能用外事解决的问题,不用兵事。
4)兵法之道应遵仁道。以人为本,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5)孙武和伍子胥在吴国兴令城郭、广积余粮、充实仓廪、充实兵库(甲坚盾固矛利),用六年养兵蓄锐的战略定力赢得了柏举之战。吴王不愿意休养生息,孙武归隐吴国山林。
6)曹操给《孙子兵法》注释,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
《道德经》5千多字,《孙子兵法》6千字,就是看不懂,不然真想读。[呲牙]
5“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徐弘祖, 号霞客,明朝江阴。徐家布,赛丝绸,夏天透凉,冬天暖。徐家织布买布。
外出游历,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长江溯源——金沙江。九嶷山又叫苍梧山。徐霞客30年行走于山水之间。徐母过世后万里遐征,长江溯源,三年有余。
三江源是黄河、澜沧江、长江的源头。
黄山的莲花峰,是最高峰。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脚下有根。
徐霞客游历回家会将一路的见闻讲给母亲听。徐母寿元81。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
4“典籍里的中国” 《道德经》
中国哲学开山之作——老子的《道德经》
中国哲学鼻祖——老子
叔本华: 《道德经》是关于理性的学说。
老子:宇宙的本源是“道”。老子成功悟道与水有关系,以水悟道。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问;探索宇宙和万物的本源和普遍的法则;探讨人和世界的关系,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哲人究天地万物之法则。
道法自然——“道”遵循天地万物的活动与法则。生生不息的天地大道。
日出而落,日落而息。——遵循自然节奏的生活。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就会造成破坏,生态失衡。
善上若水——柔韧是有力量的。学习水滋润万物的美德。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对万物的福泽就像“水”。柔韧胜刚强,拥有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
天,福泽万物;地,成就万物;人,生发万物。
只有读不完的书,没有不会走的人;典籍如灯照亮世人,每天的积累都是向悟道迈进。
悟道求学的路上,李耳与祁清、悉达多与乔文达,是挚友也是学伴。
尹喜:紫气东来(大人物要过关)。
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李耳的老师——商容先生:保护天真(问题先生——有提问才有答案。)所有的哲人都是从提问开始。
“海”是最广大的水,最聪明的水,守在最低处,所以长得最大。
鱼头冲着老人
3“典籍里的中国” 《周易》
《易》的精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道本源:敬天爱人。
稻盛和夫将“敬天爱人”视为他的人生哲学。
《易经》与《易传》,经传结合成为《周易》。
《周易》是一画开天地,画出大道至简;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元典。
孔子(杏坛讲学):加我数年,50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读“易”就是要通晓世间的大道真理。
韦编三绝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说孔子晚年非常喜欢读“易”。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易”。
《易经》是中国人感知世界,总结思想成果,指导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知行合一的大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头脑,行是知的落实;真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真知的达成。
知行合一——学到道理,就想去检验,推究事物的道理。
曾子曰:“传不习乎!”(将夫子的话记下来,进行实践应用。)
孔子的弟子记录老师的话有了《论语》
王阳明的弟子记录老师的话有了《传习录》
圣贤——能够领悟天道的人,是按天道行事,能够为百姓谋福的人。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为天下人谋福。王阳明学做圣贤,并求文武双全。
高清视频,正如撒贝宁说,四百年后的读书人遇到王阳明——挺爽!爽里各爽~
《本草纲目》192万字,编写30年,校勘10年。
身如逆流船,
心比铁石坚。
忘父全儿志,
至死不怕难。
——李时珍
格物——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大医精诚——待病人,皆如至亲之想。
旋花汤(脚夫):补捞损,益精气。
所盗文物是归国家的,经过专业处理之后妥当放到博物馆。因为我国的古墓群都是属于国家,没有相关部门的批准,私自挖掘是属于盗掘古墓葬罪,是违法犯罪行为,会被判刑坐牢的。
01、湖北男子自学找古墓群后被警方抓获,文物全部上交国家。
先说,根据警方通告,湖北男子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他一直在学习古籍查找古墓群。他的运气很好,很快就被他找到古墓群,他就利用土地承包,采取人工和机械的方式,表面上是种植农产品,实际上是暗暗的进行盗墓,涉及文物之多。后湖北男子的行为引起警方注意,通过调查最终在他们一次挖掘中人赃俱获。
再说,男子对自己盗窃文物的事实是承认,也老实配合警方的后续调查。而现在发现的文物会移交文物部门,让专业人士进行保护和妥善处理。
02、湖北男子涉及盗窃南、唐、明朝时期的文物。
湖北男子盗墓的文物涉及到3个朝代,文物数量是非常多的,加上湖北男子挖掘的手法不太熟练吧,从现场来看,有一些文物被破坏,是国家的损失来的。但是这里想说是,你就算再聪明,只要违法了,那么风里雨里都会遇到警方,不要存侥幸心里,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手段多么高明。
你看看湖北男子以为没有人发现他盗墓行为,可是你总要进行交易,有交易短时间会出现银行流水过大,警方也可以顺藤摸瓜抓到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还有也希望大家不要去破坏古墓群,这些文物是少一件就是少一件,无法复原的。
03、总结一下。
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古籍存在的事情是真实,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作为犯法的念头,要老老实实靠自己双手吃饭。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根小小的银针,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医药已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列入“非遗”名单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以让传承更长久,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申遗”成功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宣告成功不是最终目标。
“申遗成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表示,申遗成功是中医针灸更好发展的良好契机。
作为民族文化和创造力的代表形式之一,针灸被列入“非物质遗产”名录,将有助于这一“遗产”发挥媒体作用,与包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开展对话,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是促进针灸在世界健康发展、恢复针灸原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申遗”不等于“濒危”
说到“申遗”,人们往往会想到“濒危”。那么这是中医针灸申遗的原因吗?
吴刚说,中医针灸并没有濒危,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认可度。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被广泛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濒危且急需抢救的,即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一类是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项目,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属于其中。
针灸是中医最突出的部分,这一千年来积累和总结的传统技艺,至今仍难以被现代科技所取代。因此,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申报工作。
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结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黄龙祥说,针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独特医疗方法,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经络、穴位、腧穴治未病的理论,产生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这些独特的传统医疗方法在中华民族的疾病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针灸发展至今,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针灸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电针、激光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药、穴位磁疗、穴位红外辐射等。这些治疗方法的结合,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但与此同时,与经络穴位相关的传统针灸技术和治疗方法却越来越少。另外,虽然针灸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普及,中医针灸的理论及其文化内涵被忽视和淡化了。黄龙祥对此表示非常痛心。
黄龙祥认为,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针灸,同时保留传统理论和技术,找到更好的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方式。
希望能惠及更多人。
“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中医针灸的共享度,造福更多人。”王国强,直接
首先,有必要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通过考察传统针灸在当代中医针灸中的地位,可以确定其自身的价值,进而创造适合其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充分尊重和维护传统传承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传承模式,进一步完善传承机制,建立传承人工作室。此外,要开展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记录和出版工作,整理出版针灸古籍,向公众普及针灸知识。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组织专家开展中医药针灸、中医药文化战略研究,大力发展中医药,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1) 这份 手稿 辗转传到了我的手中。
2) 舞蹈没有留下的 手稿 ,没有挂在墙上的画作,没有出版的诗集,什么都没有。
3) 这批 手稿 倾注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想不到竟在这次火灾中毁于一旦,让他痛不欲生。
4) 韩少的“ 手稿 ”真干净,干净地一泻千里。
5) 敌机轰炸过后,他从废墟里扒出两本修改了多年的 手稿 ,这真是硕果仅存呵。
6) 父亲试图抢救他的日记 手稿 ,不幸二级烧伤,即便如此,几乎所有的手稿终是付之一炬。
7) 贝藏松市政档案馆的 手稿 到此中断,没有交代法庭规定每年一度苦修或忏悔的细节。从羊皮纸的状况可以看出,在过去四个半世纪中,它受到过某种白蚁可能不止一次的蛀蚀,把教会审判官的结束语都给吞噬了。
8) 他著作等身,其各类 手稿 文本也多具有一定的书法价值。
9) 这是真卿的 手稿 ,自是一字千金,价值非凡。
10) 这是颜真卿的 手稿 ,自是一字千金,价值非凡。
11) 王老师的 手稿 一捆捆堆满半间屋子,他却谦虚地说:“我自知写得不好,但还是要敝帚自珍,把这些收到一起保存起来。”。
12) 世界建筑写生,为您展现精彩建筑写生 手稿 ,尽览美妙世界旖旎风光
13) 但是有个重大问题依然存在:这份 手稿 到底是毫无意义的鬼画符,还是真的隐藏著讯息?
14) 包括对原始研究注释和记录,演讲 手稿 ,考勤记录,病人记录和治疗记录等。
15) 他以为凡是报馆采用的稿件总是马上刊载的,既然他的 手稿 是星期五寄出的,他指望星期日就会登出来。
16) 第一个尼采 手稿 的复写,由蒙狄纳里和海因斯在,1985出版,其中包含。
17) 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我正是那位中学老师未经签名的 手稿 。
18) 几堆散乱的 手稿 和写作素材、衣服、毛巾、没洗的碗碟堆在那里,书桌上唱片盒散得到处都是,还有成堆成堆的书没有整理。
19) 摩根喜欢收集历史照片、 手稿 、亲笔签名和文献,他目前正在编撰一篇关于1962年8月梦露之死的纪录片。
20) 誊写员;听写员一个被雇来听写或抄 手稿 的人。
21) 摩根专门收藏历史照片、 手稿 、亲笔签名和文献。目前他正参与制作一部关于梦露之死的纪录片。
22) 是打电话、发收了 手稿 的新小说从起重机。
24) 玄奘,一位中国的使者就在他的 手稿 中赞扬印度是最好的国度
25) 事实上,古卷是曾经发现的旧约全书 手稿 最古老的那一批。
26) 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里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每写一文,通常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 手稿 。
27) 修道院的墙体和房屋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修道院的各个房间内还有着许多珍贵的早期基督教 手稿 和圣像。
28) 没有那种大喜大悲的沧桑,亦不含那种亦快亦痛的宕跌--但也许这样更好一点,让它只是一桩小小的机密,一团悠悠的期待,恰如一叠介于在乎与不在乎之间可发表亦可不发表的个人 手稿 。张晓风
29) “自然”的政策是将收稿的巨大部分送回作者,而不会将这 手稿 专职评审那里。如此,作者可将手稿转投其他的刊物,而不需受到拖延。
30) 凯瑟琳萨瑟兰教授通过研究奥斯汀尚未发表的1,100页原始 手稿 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她作品中的文字内容是经人修改和处理过。
31) 它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部仓促写就的 手稿 :叙事结构凌乱,长篇引文泛滥,各方言论被加以烦冗的细解,而严密的分析却因此难现其间。
32) 爷爷的小说 手稿 在战争中佚失了
33) 人们以为所有原始的 手稿 复件都失传了。
34) 丢失的 手稿 在法国的一个存放处被找到了。
35) 米兰威尔第音乐院收藏了许多作曲家的 手稿 。
36) 马克思热爱数学,几十年坚持不渝地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数学,留下了近千页的数学 手稿 。
37) 尤其是,它连接时间的 手稿 ,对新生代剧作者们来说比其他任何都更有影响。
38) 其中有些 手稿 已经遗失了,有些则保存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有些则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并保留在了阿拉伯世界。
39) 这个项目将会是自1845年以来,首次把奥斯汀所有 手稿 统一收集到一处。因为当时根据奥斯汀姐姐卡桑德拉的遗愿,奥斯汀的所有手稿都被其亲属分别收藏着。
40) 各学院从古代 手稿 里作了辛勤的摘录、总结和评注工作
41) 有了那次经验,马丁便在他每一篇 手稿 的第一页上注明:“请按贵刊常规付酬。”。
42) 不少字句是后来添写进原 手稿 中去的
43) 史泰龙拿着完成的 手稿 到代理人那去,得到了美国八大**出品公司之一的联美公司的七万五千美元的报酬。
44) 老是抄写 手稿 是件枯燥乏味的差事
45) 孟加拉语和其他 手稿 也使用它们各自的宗教
46) 手稿 和修改稿都要保留下来,你可以把手稿存在电脑里,这好像是最佳的方法。
47) 我的大学部学生爱尔沃正在研究,使用卡丹格板法是否能仿造这份 手稿 更复杂的统计特性。
48) 他不会深一步关注那些成堆散落的张张铅笔 手稿 。
49) 我一直在翻阅我的 手稿 ,每一页上都是潦草涂改过的手迹。
50) 包含 手稿 项目中的结尾语,即文本完成时的结尾语,不包含可能出现在其后的按语或版权页标记。
51) 这是漫画家青山刚昌的 手稿 哦!
52) 他对自己那本书的 手稿 先进行校订,然后才把它交给出版社
53) 提供者空间他们的广告你的广告上载写稿预 手稿 你的URL杂项
54) 土生土长的作者把未出版的书籍的完整 手稿 交给了我
55) 伏尼契敦请当时顶尖的密码学家破解这份奇特的 手稿 ,但它似乎和任何已知的语言都对不起来。
56) 经仔细检查发现不少字句是后来添写进原 手稿 中去的
57) 当你在写一本书或 手稿 、论文、或其他重要报告,你需要一个好的十二宫位,就像你现在这样。
58) 然后,在我 手稿 完成前就开始了离婚手续。
59) 谁在乱动我的 手稿 全给弄得乱七八糟的
60) 我曾经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把秋天的原野裁成纸张,用红的高粱,黄的稻谷,写下五彩斑斓的诗章可是没等收完庄稼我的 手稿 已满目荒凉只在狂暴的风雪过后,白纸上才留下脚印数行。食指
61) 你可能需要上交一个重要的文件,白书,或者是 手稿
62) 敦煌学分成两个部份。对石窟艺术品的研究和对经文 手稿 的研究。这些经文手稿对古代社会有丰富的记载。
63) 在马格德堡展出的罗塞塔石上通俗文字 手稿 的复制品。
64) 文学家们把最近发现的一部她的 手稿 的碎片拼修成一部小说,这是她最后一部未发表过的作品
65) 当觉得差不多可以时,我就把它敲入打字机,因为有时候 手稿 的字迹几乎难以辨认,如果等到第二天,可能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写了什么。
66) 伏尼契文说不定完全没有意义, 手稿 也可能只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67) 先父临终前要我把这些 手稿 交给你
68) 手写体如今偶尔在第一 手稿 和感谢信这些特殊情况下会被派上用场。
69) 保留 手稿 但可给出版商一份影印件
70) 手稿 是在法国革命前几周寄往伦敦付印的。
71) 第三种可能是,这份 手稿 是用来诈财的骗局,或是某个疯狂金术士的信手涂鸦。
72) 密切相关的内容和思想的论文在维尔茨堡两个是一个匿名的论文第九世纪的 手稿 ,在三位一体。
73) 其传播方式也如同民间韵文一样,是以流传 手稿 的形式传播的
74) 全国政协常委、画传主编韦建桦认为,画传中展现的这些 手稿 将对读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起到应有的作用。
75) 因为林肯总统图书馆保存的那份 手稿 上的鞣酸铁墨水形成了酸性聚积,保管人员曾在1995年决定对手稿背面进行去酸性处理。
76) 一个叫“费舍尔”的人拥有大批未发表过的希特勒 手稿 。
77) 钱锺书 手稿 及书信原持有人李国强首度回应拍卖风波。
78) 对此,原中国红学会副会长、现中国红学会顾问胡文彬表示,红学界对重大发现一定是乐观其成的,但 手稿 一定要经过权威部门的鉴定。
79) 展出黄沾的 手稿 、经典唱片及歌词集等多件珍贵展品,林夕等多位重量级填词人现身分享会。
80) 当“敲键盘”代替了“爬格子”,当厚厚的文稿纸承载的功能被一张薄薄的光盘所替代,那些见证作家们创作过程的 手稿 ,因稀缺而显得愈发珍贵。
81) 他一生不仅重收藏,还注重研究和著述,著有《尚书传笺》、《僻园史学四种》、《说文切韵》、《说文谐声》、《礼记注疏》等9部著作 手稿 。
82) 除了黎元洪本人 手稿 中自称“避匿室后,当被索执”,最新多项资料都明确指出黎元洪是“避入房中”,并不是从床下拖出。
83) 半个月后,他在一间厕所里发现了自己的 手稿 ,于是他趁晚上天黑,偷偷从厕所里捡回来,脏了的弄干净,或者重新抄一遍,实在无法辨认的只好忍痛舍弃。
84) 书展文艺廊还另设“香港粤语流行歌词半世纪”展览,展出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多代填词人,包括林夕等人的作品、 手稿 等。
85) 在收藏者为其所作跋中,清楚地写着“此明高忠宪公 手稿 ,余于今春得之吴门,别无题识,然以笔墨及涂乙处观之,其为公之真迹无疑”。
86) 情绪高兴时,为了修正历史的记录,她还会就自己正在写作的 手稿 题目争求护士的意见。
87) 看来他的吐诉欲望不是一般的强烈,没有 手稿 ,居然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
88) 从实际成果看,除了雍正遗诏外,他还有大量翻译 手稿 ,内容涉及中国史地、中俄关系、政制刑法、哲学伦理和上谕等等,在1771年至1786年出版的译着就有21种。
89) “聋爷爷”见到 手稿 和邵川誊抄的稿子,先给“小和世孙”当了一回校对,改了不少别字。
90) 其 手稿 密行细字,小如黍米,圈圈点点,举证浩繁,考据颇详。
91) 但是,切记一点,销售是活的,你不能照搬我这 手稿 上的内容,否则可能会成为那纸上谈兵的赵括,销售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甚至是因物因人制宜。
92) 法制晚报讯(实习生徐琨尧)历史名画《开国大典》的 手稿 现正在中央美术学院内展出,这是该手稿首次对公众亮相。
93) 有一天晚上,我还看见她竟然把自己的 手稿 全都烧了,而以前她对那些稿子是爱如珍宝,碰也不让别人碰的。
94) 在 手稿 的结尾作者并没有落上自己的名款,仅“右黄州寒食二首”。
95) 年前考上东吴大学,整理行李时发现其父藏在一个藤箱夹层内的 手稿 ,隐约怀疑不是醉汉伤人这么简单。
96) 从此以后,原本就被称为神迹,同时美轮美奂的玄岳门,又多了一大景致――掌门 手稿 。
97) 馆内有巴金侄儿赠送的巴金《成都日记》 手稿 ,还收藏着巴金的《译文选集》小序的手稿,这个手稿是巴金在1990年时,亲自赠送给成都档案馆的。
98) 不过只看鲁迅的 手稿 信札的拍卖并不能窥看名人信札的拍卖行情,由于鲁迅的这类作品存世的并不多,市场表现抢眼属于意料之中。
99) 该展不仅可以看黄沾亲笔 手稿 ,还可以听不同年代的粤语歌。
100) 旱地忽律朱贵,珍藏了一套火并王伦邮票 手稿 ,怕在梁山打打杀杀中丢失,于是寄给老家的外甥,让他妥善保存。
101) 近者有台湾名诗人余光中寄来的《谁能让世界停止三秒》的 手稿 复印件,在这篇关于照相的亦庄亦谐的散文中,生花妙语就像断线的珍珠,俯拾即是。
102) 我核对了几百页 手稿 ,勘正了抄写员的疏漏错误,猜出杂乱的用意,恢复、或者我认为恢复了原来的顺序,翻译了整个作品;但从未发现有什么地方用过'时间'这个词。
103) 现在老人家里有一个大立柜,里面放满了老人的 手稿 。
104) 托马斯教授说,《古兰经》的 手稿 会写在羊皮、石头、棕榈叶或骆驼的锁骨上,而最后成书的版本完成于公元650年。
105)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秦邦宪用过的脸盆、砚台、私章,叶挺用过的指挥刀、望远镜,黄齐生给王若飞母亲的书信,以及叶挺在狱中写的《囚歌》 手稿 等。
106) 当赵仲田拿着这部小说 手稿 找到时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左建明时,小说里面所引用的“夯歌号子”引起了左建明注意。
107) 为了防止墨水被吸入纸张而形成洇水,多数 手稿 上都涂了一层薄薄的明胶。
108) 手稿 本为作者删去的有关黎烈文的段落记述了一个传闻,黎烈文忙于办《自由谈》,夫人临蓐也无暇照顾,致其死亡。
109) 陈宜张院士、陈宜周教授代表陈氏后人捐赠陈登原先生的珍贵 手稿 ,不仅是对先人的文化交代,更是对宁波文化文明精神的经典演绎。
110) 小伙写40万字剧本“急救”地方戏吕咸蔚和他写的泗州戏曲 手稿 。
111) 在现场,陈逸飞先生夫人宋美英女士看着展出的 手稿 感触颇深。
112) 1945年5月德寇投降后,伏契克的妻子从狱中出来,终于找到了狱卒克灵斯基,从他那里搜集到伏契克的 手稿 。
113) 历史界已经在湖南发现了李秀成 手稿 的足本原稿,有机会我建议大家都可以读一下全本,免得被曾国藩断章取义,冤枉李秀成背了叛徒的恶名100多年至今……
114) 重庆市古籍保护专委会主任王志昆说,这批 手稿 为上世纪50年代,重庆图书馆从原国民党蒙藏委员会资料室主任刘赞廷处收购而来。
115) 去他家访谈,熟不拘礼了,抽开抽屉看了一下,但见是一沓沓的 手稿 。
116) 手稿 上的文字都用鞣酸铁墨水写成,这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墨水――只有第一份手稿有些例外,是用鞣酸铁墨水和铅笔写成的。
117) 此次展览将结合音乐、影像等多媒体元素,再配合多件珍贵展品,包括著名填词人的 手稿 和经典唱片等,向参观者呈现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从而折射香港的社会变迁。
一、《脉经》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
《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该书著成后,就陆续传到我国西藏地区,对藏医学的相关学科起着重大的影响。通过这里,中国脉学又传入印度,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国家,对西欧脉学的发展也有所影响。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尔哈姆丹(1247~1318)编写的一部波斯文的医学百科全书《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初)一书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脉学方面的内容也与《脉经》相似。中世纪阿拉伯医圣阿维森纳(980~1037)的《医典》中有关脉学的内容,也多大同小异,可见《脉经》在国内外医学发展史上影响之深远。
《旧唐书》载《脉经》二卷,但到宋初本书已濒于湮没。至宋林亿等校正医书时,发现此书,予以删繁补缺。今存版本较早的有天历三年广勤书堂刻本。其后历明清诸代,直至现代,各种刻本、排印本等等,计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如清守山阁丛书本较有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有商著印书馆铅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影印本。
二、《针灸甲乙经》
全名有时也称《黄帝甲乙经》(《隋书·经籍志》)、《黄帝三部针灸经》(《新唐书,艺文志》等),现一般通称《针灸甲乙经》。各书所载卷数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
今本《针灸甲乙经》全书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其内容系撷取《素问》、《铖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灸治要》这三部书的有关部分的精华,予以整理重编。
卷一至卷六,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精气津液及肢体五官与脏腑功能的关系等;其次是人体经脉、经筋等经络系统的循环路线、骨度肠度及肠胃所受;再次是人体俞穴,依身体部位分部叙述其位置,主治,书中计叙述俞穴348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299个)而不是如其所说的365穴,这些穴位是按头、面、项、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很便于寻检。每一穴均有针刺的深度、灸灼的壮数,再次叙述诊法、重点介绍脉诊的内容。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后介绍针道,针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后介绍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进行阐释。
临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绍内科(包括伤寒热病、中风、杂病)、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病症的针灸治疗,其中内科共43篇,有外感六*、内伤七情、五脏病、六腑病、经脉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三篇,主要论述痈疽,至于妇科及儿科,各有一篇各论述20种及10种该科病症。
《针灸甲乙经》的著成,对于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宋、公元6~8世纪,中、朝、日之教学均规定为教授学生的必修课;宋、金、元、明、清重要针灸学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本书的基础上的发挥。国外早已有本书英译本,对国外针灸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肘后备急方》
本书原名《肘后救卒》,计三卷,东晋葛洪所著。今本《肘后备急方》共八卷,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病证的简便疗法,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实用的内容。这部书虽号“肘后”,但却包含相当多宝贵的医学史料实用的方剂方法,有不少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发现,对今天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所描绘的“虏疮”即天花,是外界传入,并非我国固有,具有重要的医学史价值。
书中还提到射工、沙虱、马鼻疽等多种传染病,论者认为所谓射工是对一种血吸虫病的得病描述。而沙虱所描述的是恙虫病,山有人认为这是血吸虫病的得病过程。更可宝贵的是书中还指出这种沙虱钻入皮肉后。如果以针挑取虫子,正如疥虫,著爪上映光方见行动也。这可证明当时已经认识疥虫,它用疥虫的大小,检得方法来比喻沙虱,十分恰当。总之,《肘后备急方》一书,对古代几种传染病作了细致的描述在世界传染病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肘后备急方》中专有一节讨论“猘犬所咬毒”的处理。书中首先认识到猘犬(亦即狂犬)咬人的严重性,指出其潜伏朗和病程经过。提出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计约二十种,其中有“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之法。这方法的宝贵之处在于它是以该狂犬的脑组织来敷贴伤口以预防狂犬病之发作,是一种免疫治疗的思想萌芽。狂犬病毒原是亲神经组织的病毒,在狂犬的脑组织中大量繁殖。用这种组织来治疗狂犬病,如果说是在“以毒攻毒”的思想的影响下提出的,它也符合现代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肘后备急方》虽然都是一些简便易得的治疗方法,而这一部著作及其所宣扬的治疗思想,似乎与一向认为正统的“辩证论治”的思想不相协调,因而使一些后代“正统”医家认为不足轻重,甚至不值一提,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正是这些简便易得的治疗方法、方剂中涵有宝贵精华,应予以重视。如以青蒿治疗疟疾“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也是长期经验积累所得的珍贵结论。现代研究证明,青蒿中含有抗疟作用十分明显的青蒿素,是一种不耐热的化学成分,因而虽然中药一般都用煎剂,葛洪强调要生服其汁。青蒿素的分离研究导致了现代抗疟史上的一大重要发现,(青蒿抗疟的研究,载《中国中医研究院三十年论文选》,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又如书中有关脚弱病的记述,可以认为是最早的脚气病的历史,尤其是心脏型脚气病的描述以及含有足够的维生素乙来治疗脚气病等。
四、《名医别录》
原书早佚,但其有关内容仍可从后世的《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中窥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内容,365种系陶弘景录自《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原书的收药数目,应该在730种以上,因为这一数目是陶弘景在编录成二部独立的著作时筛选出来的,当时可能摒弃了一部分主观上认为不用的药物。从药物的分类方法来看,仍然是《本草经》那种三品分类法,即按药物的治疗作用粗分上、中、下三品,同时在每一品之下,又粗略地将植物、矿物、动物等类药大致做了归类。
对每一种药,本书都载有其正名、性味、主治、别名(或一名)、用法、用量、药物形态、产地采集炮制法及七情畏恶等项目。这基本上与《本草经》是相同的。在《名医别录》中,个别药味之后己附有方剂,如说”露蜂房,合乱发、蛇皮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丁肿恶脉诸毒皆差,”这是本草著作中最早附有方剂的体例,为后世本草附方开创一个良好的实用开端。此外,《名医别录》中记载的药物主治功效,有一些已经超过《本草经》,如桂可发汗,百部根可止咳等等,都是《本经》所无,故此书对于研究汉魏六朝的本草学有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五、《本草经集注》
梁陶弘景撰,是根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的内容各365种,共730种编撰而成,也是本时期本草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本草经集注》存有两种残卷,一是出土于敦煌石窟的残卷,一是出土于吐鲁番的残卷。
敦煌本残卷只存一卷,也即“序录”部分,原卷长十七米,正背两面均书写。1908年日本人桔瑞超及吉川小一郎受龙谷光瑞之命,在中亚细亚进行探险时,由敦煌携往日本。此卷正面及背面小部分为其他文献内容,背面有720行属《本草经集注》的序录,但缺卷首。据文字内容最末两行写有“开元六年九月十一日尉迟卢麟于都写本草一卷。辰时写了记”的记录,罗振玉氏认为此段文字与原文书法不同而认为应是六朝时的作品。此残卷1955年群联出版社有影印本。
吐鲁番出土的残卷为一285×27厘米的残片,卷上只有燕屎、天鼠屎的全文,及豚卵后半部的注文,还有鼹(鼠泉)的前部正文,应是《本草经集注》中兽类药的部份内容。
此两件一在日本龙谷大学(一说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一在德国普鲁士学院。
六、《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末的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又称《神仙遗论》。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你《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有关外科痈疽方面的认识,魏晋以后,服石之风渐盛,痈疽的发病率大增。客观上要求提高对痈疽病的认识和改进治疗,《鬼遗方》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基本上是一部痈疽证的专著。此外,还涉及金疮、瘀血、外伤治疗,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镞等等,全书计载方140余首,其中治疗金疮外伤跌仆的方子共计34首;对痈疽的辨证论冶,尤其详尽,可称为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外症痈疽及金疮方面的专著。
书中对痈与疽首先从病机和症象方面作了明确的鉴别,对痈疽等证的辨脓,已经十分精细。除辨别成脓与否以外,还特别指出发病部位与愈后的关系,说明严重痈疽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预后严重。
《鬼遗方》在治疗痈疽外证、石发中毒,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它是根据痈疽的不同情况而给予辨证治疗提出了许多解毒的治疗方法。如对钟乳石中毒,书中用“雄鸡肘上血一合,将铁粉汤一茶碗调服之”。又如丹砂发,书中用“黑铅、黄芪、防风、伏龙肝各半两,水一升,煎半茶碗去滓服之”。
《刘涓子鬼遗方》代表着我国南北朝时期外科的发展水平。
本书现存最早版本为北京图书馆所藏之宋代刻本,新疆吐鲁番曾出土本书残卷二页。清代也有若干刻本,人民卫主出版社1956年出版仿宋刻影印本。
七、《小品方》
《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是本时期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陈延之,生平失考。据学者考证约著成于公元五世纪下半叶之南朝宋齐间。
《小品方》,其具体内容在宋代已佚,1985年从日本尊经阁文库《图书分类目录》医学部中发现此书残卷,其内容包括序、总目及卷一,使《小品方》恢复其全貌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根据总目得知,全书共十二卷,除卷首有序文、全书参考书目,全书日录外,其内容为:第一卷包括用药合药法、调三焦诸方27首及治胸痹等八种病证诸方,从第二卷至第五卷为治疗各种杂病方,第六卷为治伤寒温热病方,第七、八卷分别为女子众病及少小百病方,第九卷治服石诸证方,第十卷为外科疮疡折伤等方,第十一卷为本草,第十二卷则为灸法要穴。
《小品方》内容丰富,可谓唐以前的一部包罗广泛的小百科全书,在当时具有相当影响,被视为与《伤寒沦》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同时又是一部门径书,所谓“童幼始学治病者,亦应先习此《小品》,以为入门”。正由于此,在本书散佚之前,影响极大,唐太医署规定《小品方》为学生心修课程。后来仿效唐制的日本的《大宝律令》及《延熹式》十分重视把本书作为教科书,要求学习时间长达300天,《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医心方》所引该书不少佚文中有不少独创性的治疗方法。如《外台》引书卷十所载的既简易而又是科学的测定井冢内有否毒气的方法,是防止中毒的有效措施。又如《医心方》所引的“疗自缢方”,其方法极为详尽,较张仲景《今匮要略》中所述者,已有所发展。
《小品方》自宋末后,就已亡佚,其佚文散见于后世增补之《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及《诸病源侯论》,此外,日本的《医心方》及朝鲜的《东医宝鉴》也录有一些佚文。近代在日本发现本书的残卷。现有辑佚本,于1983年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
古代医学著作发展
公元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黄帝内经》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先秦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医经七家,共计216卷,但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内经》是仅存者。《黄帝内经》包括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其成书时期一向有争议。它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中医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两者在《内经》中均有充分反映,尤以整体观念最为突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计三卷(也有分五卷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均不详。此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
《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不久,由于战乱原著散失,后人分别搜集其中的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整理成两部书,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成书以后,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公元265-960年(晋-五代)
这一时期,有不少医家从事《内经》的整理和注释工作。最早进行此项工作的,为齐梁间的全元起,他注释《皇帝素问》八卷,书名《素问训解》。此书到南宋时失传。
隋唐时期,杨上善又将《内经》分类编纂和注解,编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注释《素问》影响较大的,是中唐时期的王冰。他历时十二年,于762年撰成《注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脉经》作者王叔和,成书于魏晋。《内经》《难经》均有关于诊脉法的阐述,王叔和搜集有关脉法的资料,采集各家之说,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脉经》十卷。
《诸病源候论》于公元610年由巢元方等人编撰。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疾病记载的广泛和详细,对病源的认识。
《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著,他先著成《金匮药方》100卷,因篇幅浩繁,不便携带,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要编成《肘后救卒方》3卷。《肘后救卒方》现存8卷,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很高的水平。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唐代孙思邈著。孙思邈十分重视医家的医德。孙思邈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却不拘泥。他很重视妇科、儿科疾病的诊治,《千金要方》首列妇人方3卷,少儿婴孺方2卷。
《外台秘要》是唐代王焘著作。全书40卷,分1104门,是唐代另一部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医籍。内容包括有今天的内、外、骨、妇产、小儿、传染病、皮肤、五官、畜疾等科的证治。本书主要选辑东汉到唐的很多方书而成。临床各科编排较为合理,先论后方,次序井然。重视急性传染病,伤寒、温病、疟疾等,所占篇幅较大,说明对传染病具有相当知识。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著,成书于256-282年,为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全书分12卷128篇。书中叙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重点介绍腧穴总数、厘定部位,详细介绍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把各种适应证按照临证需要排列出来。此书影响久远,其他一些著名的针灸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此书的基础上发挥而成的。此书也较早传到国外。
《刘涓子鬼遗方》南齐人龚庆宣著,约成书于475-502年之间,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内容,载金疮、痈疽、疮疖、疥癣及其他皮肤疾患,有内外治处方140多个。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隋唐蔺道人著,约成书于841-846年。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很有学科价值的伤科专书。它反映了隋唐时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已相当先进。书中载40余方,为伤科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960-1368年(宋-元)
《太平圣惠方》是宋廷编著的大型方书之一。共100卷,分1670门,载方16834首,广泛地收集宋以前方书及当时民间验方,内容颇为丰富。对方剂、药物、病证、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圣惠选方》,成书于1046年,由何希彭节选《太平圣惠方》中的精要部分,编辑而成。作为教本应用了数百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宋朝诏令太医裴宗元等人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编成《和剂局方》。全书共5卷,分21门,载方297首。后来《和剂局方》经多次增补,内容日益丰富,1151年,经许洪,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时全书10卷,附《用药指南》3卷,分诸风、伤寒、诸气等14门,载方788首。
《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家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1111-1117年)编成此书。共200卷,达200万字,分60余门,方近2万首,前代方书几乎全部被囊括。
《济生方》宋代严用和著于1253年,是严氏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10卷,分80门,载方400首。原书已佚。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言著,全书15卷,分180门,载方1500余首,有方有论,论后附方,使读者易于洞晓病因,论因求治,在传播方剂学上也有贡献。
金代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可靠而价值较大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二书。
金代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等。
金代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金代李杲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元代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元代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伤寒辨疑》等。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
《本草发挥》1384年徐用诚编撰。
《救荒本草》1406年朱骕编撰,它既是15世纪初我国一部药、食两用的植物学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学图谱。
《滇南本草》约1476年,兰茂编撰。
《本草集要》1492年,王纶编撰。
《本草纲要》1578年,李时珍著,共52卷。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证治准绳》1602-1608年,王肯堂著,全书以证治为主,每证引经据典,结合己见论述,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议论持中,选方较精。
《寿世保元》1615年,龚廷贤著,共10卷。
《外科正宗》1617年,陈实功编著,此书主要是作者对其外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书中尚有外科疾病插图若干。
《瘟疫论》1642年,吴有性著。该书创立“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提出了伟大创见,对传染病方面有独到见解。
《温热论》叶桂著。书中总结了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湿热条辨》薛雪著,此书对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其诊治法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其中还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1765-1802年,赵学敏著。载药921种,其中有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叙述不详者
黄帝(Yellow emperor;The huangdi;Mauslleum)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目前学术界公认黄帝出生建都于有熊(河南新郑),葬于陕西桥山(黄陵县),国际***多次到两地访问!
简介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所以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了。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关于黄帝的历史资料十分稀少。
诞生之地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至于具体出生地点,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但也有个别人认为在其它地方。
传说一、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传说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这一说法得到包括中国古都学会在内的部分民间机构的认可。
传说三、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这一说法应该首先排除。据古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而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宋真宗赵恒尊黄帝为赵姓始祖,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并于曲阜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景灵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间,占地1800亩,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推崇黄帝,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其北即是著名的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
《史记》原书中并没记载黄帝出生于那里,
后来孔子的后代孔国安(西汉中叶人物),给《史记》加上了注释,并注明了黄帝出生在曲阜寿丘。众所周知孔子为山东曲阜人,孔国安把黄帝的出生地写在自己的家乡,用意可想而知!
黄帝的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
神话传说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或山东曲阜),亦称为有熊氏。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黄帝族崛起,先是与炎帝决战于涿鹿(阪泉),并将其流放南方,接着与炎帝的部属蚩尤战于涿鹿(阪泉),擒杀蚩尤而诛之,后又平定邢天和夸父等部落的反抗,又经过随后数次战争,终于重新统一天下,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后来将炎帝从南方召回辅政,炎黄两个部落开始融合。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其他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一说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 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二说在曲阜寿丘(今山东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18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18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间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
本文2023-08-07 11:45: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