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什么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又怎样的重要意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什么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又怎样的重要意义?,第1张

中国人讲究“礼义仁智信”,其中的“信”含义是信用,引申为说话算话、讲信用、守承诺。

信这个词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不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国家,这都是立足的根本。

一、信字含义

“信”本是一个形声字,从“千”声,或从“身”声,包含着对人言诚信的期望。“信”字在战国时代大量用于人名、封君名,还作为吉语铭刻在印章中,这个时期的名人比如信陵君。

《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息晋切。这里其实说得很明白,信的意思就是诚意,两个字连起来就是诚信,是我们现代依然推崇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人不食言是为信”,说的就是一个人说话算话,这就是信用,承诺。遵守承诺是一个人最高的品质,从几千年前就开始提倡这种品质,并且把一些拥有这种美好品质的人尊称为“信者”,甚至在他们的称呼中加入信这个字。

二、信对我们的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一般都说诚信,这两个字是一体的,现代人对诚信更加看重,这是一种依然美好的品质。

不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整个社会,诚信都说为人处世的根本。一个人不讲诚信就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同理一个国家不讲诚信也必然遭到其他国家的抵制。诚信更多时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生活在社会当中,必然要诚实守信,做到重承诺。每个人的忍耐都有限的,可以容忍你一次两次的不守承诺,但是绝对不会有第三次。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其实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明白不守信可能带来的后果。到今天这么多年过去了,几千年的传统更是不能丢,我们更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社会风俗,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信用、受爱戴的人。

至于一个国家,诚实守信是根本,是国家良好风气的基础。

古人的智慧放到今天依然有用,并且用处一点都没有减少。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财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思想发扬光大,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美好。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人民诚实守信,这个国家整体的风气就会变好,我们国家的形象也会日渐强大。

1、用玉来表示诚信。“以玉为信也。”从秦朝起,一直到清朝,国家的信誉是用玉来表示的,叫玉玺,就源于这个“瑞”字。国家的最高权力一定用玉玺来体现,而不黄金或其他材质的玺,表明中华民族信守承诺。

2、国家最高权力用玉玺表现,我们个人的信誉则用盖章体现。西方人是认签名不认章,中国人过去是认章不认签名,这就是玉文化带给我们的。

孔子说的:“人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颜渊》) ,

并认为“信”对于国家和社会比“食”、“兵”还重要,

这已经意识到对老百姓讲诚守信是各级执政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后来,荀子强调“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荀子非十二子》)

,同样凸显了执政者必须具备“诚”、“信”的基本道德素养。

而要具备“诚”、“信”的道德素养,除了要求执政者加强自身的修养外,还要在践履上做到言行一致,无欺于民。

孔子所谓“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 、 “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君子耻于言而过其行”(《宪问》) 等语,就是要求执政者在政治实践中做到诚实无欺、公平办事、忠于职守。

孔子家语鲁相》曾有“贾羊豚者不加饰”语,

意谓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售假货劣货,不违反职业道德。

儒家所以反对经销人员做假,从道德价值的评判上说,就是因为他违背了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诚”德。

《孟子滕文公上》还有“童叟无欺”的记载,说“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撇开文中这段话漠视社会分工的思想不谈,仅就“童叟无欺”来说却具有诚实无欺的内涵,与“信”德是一致的。

1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1)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2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贤,。

3关于诚信的诗句

看夜宴了吗?

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4关于诚信的诗句有那些

1,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出自宋代:王安石《商鞅》

白话文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出自唐代: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白话文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3,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出自唐代:李白《酬崔五郎中》

白话文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4,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出自唐代:李白《天可度-恶诈人也》

白话文释义:看上去是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谁料到好听的言辞全是假话。丹诚:丹心,赤诚之心。巧如簧:指表面动听而实际虚伪的话。

5,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出自唐代:李白《侠客行》

白话文释义: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5关于诚信的诗词名句

《论语》中的“信”观念与个人修养问题

中华古籍诚信名言摘录

诚信名言若干

/2007-04/13/content_24598457htm

6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诚信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

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7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

8有关诚信的古诗5首

有关诚信的古诗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结《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三国·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3、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5、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白话释义:你如果是道德完美,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

扩展资料

诚信名词概述

《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 吴兴 李公 ,以诚信质直事 孝宗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诚信

晋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译如下:

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

故曰“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译文:晋文公起兵讨伐原国,跟身边的谋士约定七天攻下原,七天没有攻克原国,便命令士兵班师回朝。有个谋士说:“原国就要被攻克了,请将士官吏等待些时间。”文公答道:“诚信,乃立国之宝。得到原国而失去诚信这个宝物,我不能这样做。”

于是文公便班师回朝了。第二年又去讨伐原国,与身边的谋士约定这次一定会得到原国,然后返回,原国人听说这件事,投降了文公。卫国人听到这些,认为文公以诚信为治国,于是归顺文公。

所以说讨伐原国而得到卫国,就是这样的说法。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国,而是不想以失去诚信的代价来得到原国,不能以不诚的方法来得到。一定得以诚信得到,这样归顺的国家就不止是卫国了。文公可以说是知道自己所想。

凡是做主公的都要以诚信立天下,做到诚信再诚信,这样谁会不亲附他呢?不诚信就会让所有事都不顺。所以这次攻下原国,诚信应该记为首功。

晋文公伐原产生的成语典故。

晋文公伐原产生了伐原示信的成语,伐原示信的历史典故记述于《左传》和《韩非子》等古籍当中,叙述了晋文公在争霸历程中为了更好地忠恕之道臣民、塑造威信和权威而恪守诚信的小故事。

但凡做主公的都需要以诚信立天地,保证诚信再诚信,那样谁会不亲附他呢,不诚信便会让全部事都不如意。因此此次占领原国,诚信应当记为代表功。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

1 有关诚信的诗句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像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扩展资料:

中西方诚信不同的地方: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诚信之道上,不同之处有:“原善说”与“原罪说”

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爱的“良心”,只要通过自身修养即可求得诚信之道,认为诚信源于人类的“良知”。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建立在“原罪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认为人类生而有罪,所以种种灾难随着原罪而来到人间。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万物的终极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类道德的最终根源。

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我们“只有照着信心而生活,而且我们只能够这样做,以我们的信心与祈祷,盼望那给我们以信心之上帝会帮助我们。”他认为信仰源于神。

奥古斯丁以《圣经》中的“诚信即智慧”为根据,宣称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道德完善。

参考资料:

-诚信

2 关于诚信的诗句有那些

1,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出自宋代:王安石《商鞅》

白话文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出自唐代: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白话文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3,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出自唐代:李白《酬崔五郎中》

白话文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4,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出自唐代:李白《天可度-恶诈人也》

白话文释义:看上去是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谁料到好听的言辞全是假话。丹诚:丹心,赤诚之心。巧如簧:指表面动听而实际虚伪的话。

5,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出自唐代:李白《侠客行》

白话文释义: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3 诚信的古诗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诚信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

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4 有关诚信的古诗5首

有关诚信的古诗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结《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三国·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3、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5、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白话释义:你如果是道德完美,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

扩展资料

诚信名词概述

《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 吴兴 李公 ,以诚信质直事 孝宗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诚信

5 关于诚信的诗

1、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

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2、三国·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

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3、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6 怎么找到有关于诚信的诗句

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意思是:不胆绩册啃夭救差寻倡默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出自《礼记·儒行》。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意思是:行为不实在的人,说话一定夸夸其谈;

不诚实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意思是:没有真诚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诚提高自己以养就能规范,从真诚去处理事情就能完美。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出自《孟子。离娄上》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是:说话办事,信诚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出自《弟子规》。

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

意思是:不是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人,不能得到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朋友。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华而不实,耻也。

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实,令人感到羞耻。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无实际内容。

出自《国语·晋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君子诚以为贵。

意思是: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

出自《礼记·中庸》10 君子一百,快马一鞭。

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六·道明禅师》。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意思是:失去粮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出自(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意思是:既然接受别人委托,就要把事情办好。出自(元)高则试《琵琶记》。

7 关于诚信为本的古语或诗句

精诚(庄子)敦厚周慎(后汉书) 笃诚(春秋左氏传)敬业乐群(礼记) 养真(陶渊明)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坦怀(六朝王俭)信者诚,诚者直(汉书) 澄怀(清金晓)信为万事本(唐褚遂良) 德不孤(论语)诚者圣人之本(宋周敦颐) 明则诚(论语)忠信所以进德也(易经) 诚则明(礼记)一言九鼎(清李绿园)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唐陈子昂) 君子履信无不居(汉班彪)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论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宋邵雍)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诚信者,国之宝也,民之凭也,天下之结也。

清·顾图河: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宋·苏轼: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宋·周敦颐: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诚召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资治通鉴: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 其他: 《论语》中的“信”观念与个人修养问题 中华古籍诚信名言摘录 诚信名言若干 /2007-04/13/content_24598457htm 来源:。

8 关于守信的古诗

关于“守信”的古诗有:

1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2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3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4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5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jīng chéng suǒ zhì ,jīn shí wéi kāi ,意指人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形容真诚对人产生的感动力。语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jun1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én zhǎng qī qī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注释:荡:清除,洗涤。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从戉,从尗,尗亦声。戉(yuè),斧子。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攻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3、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hǎi yuè shàng kě qīng ,kǒu nuò zhōng bú yí 意思是: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 终不可改变。出自(唐)李白诗《唐诗纪事·卷十八》。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fán zuò rén guì zhí ,ér zuò wén guì qǔ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注释:荡:清除,洗涤。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guā tián bú nà lǚ ,lǐ xià bú zhèng guàn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出处《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