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圣旨用的印章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乾隆圣旨用的印章是什么,第1张

旨用的印章宝谱,即皇帝宝玺之印谱。清乾隆十三年钦定御宝为二十五颗。

因其用处不同,名称各亦。规格用途如下:

(1)大清受命之宝 白玉质 面14厘米见方, 以章皇序之用

(2)皇帝奉天之宝 碧玉质 面14厘米见方, 以章奉若之用

(3)大清嗣天子宝 鎏金质 面79厘米见方, 以章继绳之用

(4)皇帝之宝 青玉质 面125厘米见方, 以布诏赦之用

(5)皇帝之宝 栴檀香木质 面155厘米见方, 以肃法驾之用

(6)天子之宝 白玉质 面78厘米见方, 祭祀百神之用

(7)皇帝尊亲之宝 白玉质 面68厘米见方, 以章奉若之用

(8)皇帝亲亲之宝 白玉质 面72厘米见方, 以展宗盟之用 

(9)皇帝行宝 碧玉质 面156厘米见方, 以颁锡赍之用

(10)皇帝信宝 白玉质 面105厘米见方, 以征戎伍之用

(11)天子行宝 碧玉质 面155厘米见方, 以册外蛮之用

(12)天子信宝 青玉质 面121厘米见方, 以命殊方之用

(13)敬天勤民之宝 白玉质 面10厘米见方, 以饬觐吏之用

(14)制诰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以谕臣僚之用

(15 敕命之宝 碧玉质 面113厘米见方, 于诰敕谕旨上钤用

(16)垂训之宝 碧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以扬国宪之用用

(17)命德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奖励忠良之用

(18)钦文之宝 墨玉质 面117厘米见方, 专钤于有关文教之谕旨

(19)表章经史之宝 碧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 以崇古训之用

(20)巡狩天下之宝 青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 以从省方之用

(21)讨罪安民之宝 青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以张戎伐之用

(22)制驭六师之宝 墨玉质 面17厘米见方,以整戎行之用

(23)敕正万邦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以诰外国之用

(24)敕正万民之宝 青玉质 面126厘米见方, 以诰四方之用

(25)广运之宝 墨玉质 面19厘米见方,以谨封识之用

      宋代铜官印章的鉴定:

       一、入印文字均为朱文九叠篆,这种篆书是以汉代缪篆为基本间架,字的重心紧结在上,取对称性线条向下折叠盘绕,或变直线为曲线,或变单线为复线,或利用某字的简化异体字,化繁为简,或改变字体结构等等,这些技巧都是为了便于处理叠笔。

       二、印材均为铜质铸造而成;

       三、印纽形制基本上是长方体柄纽。九叠篆,是古代的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是当时流行于宋代的一种“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布满印面,均匀对称,线条于圆转中见平直,具有一定的装饰审美效果。至于每一个字的折叠幅度多少,则要视印面大小不同和笔画的繁简程度确定,如按篆书线条折叠幅度分为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不等;之所以称为“九叠”,并非线条一定要折叠九次,因为“九”是数之最大者,言其多也。

     宋元以来的文献对叠篆多有记载,如《宋史·舆服志六》载:“大观元年,又得玉工,用元丰中玉琢天子、皇帝六玺,叠篆。”

应该是“天周帝使”四个字。

这套印章疑点很多。

1、印章的刀法很差,不像古人之作。

2、四个字都不规范。其中,“帝”、“使”儿子像现代简化字的写法,并且“使”字刻反了(印出来的字,单立人跑到右边了)。

古时候,又一个非常之广义的词啊~那么就先讲一下官印吧!古籍上讲,印章起源最早就是为了昭显权力,也就是说印章最早就是以官印的身份出现。它可是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的尧、舜时代。《后汉书·祭祀志》下则认为官印起源于夏商周三王。所以综上所述印章先从王开始,然后再流传至各级官吏以行使其职能。天子用章叫玺,属下大臣就叫印,所以问题就是问大臣之章的材料咯~我从网上整理了一下,就说个大概吧:战国印章大多用铜铸,也有玉刻,但是相对较少,所以官印那时大概是铜印居多(而且官印是国家机构印章的统称,还没有分天子和大臣)。然后秦朝开始有天子“玺”百官“章”或“印”区分,一般官吏一样用铜质。汉代文武百官印以黄金为材,按官员不等有鱼钮、鼻钮等(就是把手吧)。然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印大致和汉官印相同,不过材质出现有镀金镀银印(啧啧啧,不评论)。唐代后就有更多丰富材料了,包括金银、宝石、翡翠、珊瑚、琥珀、蜜蜡、黄杨、竹根、玉制印章等,宋代印章开始押字(网上好像是签字的意思)清代的私印变为石章,至于官印尚未了解%>_<%(个人推理应该还是金银铜居多),然后民国印章多为石印,更有铁、有机玻璃、橡胶等材质!以西泠印社印章较为名贵。嗯,大概就是这样纸。

古往今来,大凡喜欢藏书的名人雅士无不爱在自己的藏书上钤上印。印章上除名号之外,往往还留有别的文字,用以反映藏书者的人品和气质,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韵味无穷。最早的藏书印章要追溯到唐代,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写的“贞观”二字连珠印。此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字连珠印、李泌“端居”宝印,李煜“建业文房”之印等也颇有名气。

明代以后,使用藏书印的风气逐渐普及开来,私人藏书尤为重视藏书印的应用。明代文学家黄宗羲的藏书印上刻著“穷不忘买,乱不忘携,老不忘读,子子孙孙,鉴我心曲”,爱书之情,尽在其中。 明代“汲古阁”主人毛晋藏书之丰举世皆知。他有一方56个字的大藏书印章,印文为“赵文敏于书卷末云,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如何,后人不卖,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若归他屋,当念斯言,耻非其有,无宁舍旃”。 可谓蔚为壮观。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私人印章寓人品于字里行间,颇具韵味。常见的钤印有“七品官耳”、“动而得谤,名亦随之”。初看印文平淡,细究方觉可贵。 藏书大师马太龙自刻一藏书印章,印文为“印奴”。由于藏书甚多,他的书常被人盗走。他一气之下又刻了“警印”,钤于书之扉页:“窃书非雅贼”。

现代许多文艺家藏书印章独具特色。瞿秋白、杨之华夫妇常合用一印钤于书扉页,印文是“秋之白华”,含二人名字在内,构思巧妙,用意深刻。 茅盾所藏的《庄子集解》上,盖有他的“玄珠68岁后所读书”的藏书印记,颇有深意。 郑振铎对洋装书籍,往往只在封面签个名,线装书才加钤“长乐郑氏藏书之印”。魏建功替他镌刻了两枚印章,长形者曰“长乐郑氏藏书”,方形者曰“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都是朱文写经体,前一枚每字加框,古风纯然,令人喜爱。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藏书印章大都自撰自刻,比较耐人寻味的有“大千掌握”“藏之大千”“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等,爱书之情,溢于言表。

鲁迅先生藏过不少石刻拓本、古籍和其他书籍。他用过的藏书印章有“周树人所藏”“会稽周氏收藏”“俟堂”等。鲁迅曾结识著名国画家、金石家陈师曾。陈师曾先后为鲁迅刻过“周树人所藏”、“俟堂”等5方印章。邓拓先生的藏书印也别有格调。他曾刻有一枚“书生之气不可无”的藏书印,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学者风度。董必武爱藏书,他所有的藏书均钤上一方椭圆形“乐益堂”的藏书印,“乐益堂”是他居室客厅的匾额。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解放后他的个人藏书达数万册。他曾有一枚藏书章,是1963年委托陈叔通请上海博物馆的篆刻家吴朴堂刻的一方钱线朱文“毛氏藏书”印章。吴朴堂在刻这方印时,妥善处理了“毛氏”和“藏书”四字笔画疏密和布局的矛盾。这个印章深得毛泽东喜爱,他的所有藏书上均有这枚藏书印章。

你好,这枚印章的文字是

《思误一适》

相同内容印章

清代篆刻家何寿章刻有一方“思误一适”,为长方形白文印。四字排列如四方诸侯,各占印面四分之一,布局为三繁一简,“一”字笔画最简。印文的字与字之间,没有明显的通道,为增加全印的动态感,将“思”字下部“心”的笔画作弯曲状,这一笔画弯曲确使是整个印面为之一“活”。值得注意的是,“适”字内部的“口”与“误”字笔画中的两个“口”,在印面上呈“品”字形排布。整个印章布局平稳,笔画粗细统一,以双刀刻就,真有一点小家碧玉娴静之美。汉印中“平稳均称、对比疏密”的艺术特征,莫不如此。由此看来,何寿章著《汉印管窥》一书,确有心得体会。

思误一适----日思误书,更是一适

含义是:读书时,发现有错误之处,能引发思考,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唐代史学家李百药撰写《北齐书》,记载北齐刑子才家里藏书甚多,但从不校勘。“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可见,读书时,发现有错误之处,能引发思考,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为此,清代顾广圻为著名的藏书家,以校勘古籍图书而闻名于学界,特取邢子才“日思误书,更是一适”之意,将自己的藏书处为“思适斋”,以此说明斋名的来历。

藏书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

一、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又称藏书印。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

一方藏书印印钤于书上,既为标记,表明书籍的所有权,同时也往往反映收藏者的人品、气质和意愿等等。藏书印的种类很多,形制不一。

二、藏书章形式

藏书章印面形式范围很广,长方形印面、正方形印面、随形印面、圆形印面的石材都可以刻成藏书章。

三、藏书章文字内容

这里列举一些名人的藏书章:周树人所藏(鲁迅)、藏之大千(张大千)、端居室(书法家邓散木)、秋之白华(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书生之气不可无(邓拓)、一氓读书(李一氓)、衡芷馆夫妇藏书画(俞平伯)、玄珠六十八岁后所读书(茅盾)、松雪斋图书印(赵孟頫)。普通藏书章格式有以下几种:某某藏书,某某所藏,某某私藏,某某珍藏,某某读过,某某某读,某某某藏……

四、藏书章的篆刻形式

朱白文均可,无固定要求,主要看收藏者的个人喜好。

参考资料:

藏书章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