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陈仓米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陈仓米 21 拼音名 22 陈仓米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功能主治 26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陈仓米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陈仓米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味 39 归经 310 功能主治 311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312 注意 313 各家论述 3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陈仓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陈仓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陈仓米 1 拼音

chén cāng mǐ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陈仓米

21 拼音名

Chén Cānɡ Mǐ

22 陈仓米的别名

老米

23 来源

禾本科陈仓米Oryza sativa L,为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

24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25 功能主治

理脾助气,调胃止泻。主治脾虚胃弱,精神不振,烦渴久泄。

26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03~1两。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陈仓米

31 出处

出自《食性本草》。

1陶弘景:陈廪米,此今久入仓陈亦者,汤中多用之,人以作醋酒,胜于新粳米。

2《本草衍义》:陈廪米,今《经》与诸家注说皆不言是粳米,为复是粟米,然粳、粟二米,陈者性皆冷,频食之,令人自利,与《经》所说稍戾,煎煮亦无膏腻,入药者,今多用新粟米。

32 拼音名

Chén Shēnɡ Mǐ

33 英文名

store rice for a long time, old rice

34 陈仓米的别名

陈禀米、陈米、火米、老米、红粟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经加工储存年久的粳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36 原形态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38 性味

甘;淡;平

39 归经

胃;大肠;脾经

310 功能主治

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主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反胃;噤口痢;烦渴

311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煎汤;或入丸、散。

312 注意

《本草拾遗》:“和马肉食品店之发痼疾。”

313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陈仓米煮汁不浑,初时气味俱尽,故冲淡可以养胃,古人多以煮汁煎药,亦取其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之功也。《千金方》治洞注下利,炒此米研末饮服者,亦取此义。《日华子》谓其涩肠胃,寇氏谓其冷利,皆非中论。

2《本草述》:五谷为养,而更取其陈者,谓其气味俱尽,还归于淡。淡乃五味之主,可以养胃气,且淡能渗湿,即化滞热,是又可以裕脾阴。故方书中疗滞下噤口有仓禀汤,因胃气虚而热乘之,故用参、苓,乃以羌、独、柴胡升达其胃气,并散其毒气,必入陈米养脾阴,使不为热毒所并。又吐利后大渴不止,独以陈仓米汤疗之。是二者足征其于脾胃之阴气大有裨也。止言其养胃者,殊未亲切,试思下多则亡阴,而兹味之主治,在泻利居多,犹得泛然以养胃为其功乎哉。

3《本草求真》:陈仓米,即米多年陈积于仓而未用者也。凡米存积未久,则性仍旧未革,煮汁则胶粘不爽,食亦壅滞不消,至于热病将愈,胃气未复,犹忌食物恋膈,热与食郁,而烦以生,必得冲淡甘平,以为调剂,则胃乃适。陈米津液既枯,气味亦变,服此正能养胃,除热去烦,是以古人载此,既有煮汁养胃之功,复有祛湿除烦之力。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用此作饭成团,火煅存性,麻油、腻粉调敷,可知冲淡和平,力虽稍逊,而功则大,未可忽也。

4《名医别录》: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

5《食疗本草》:炊作干饭食之,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卒心痛,研取汁服之。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

6《日华子本草》:补五脏,涩肠胃。

7《本草纲目》:调肠胃,利小便,止渴除热。

314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陈仓米的方剂 挡子丸

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欓子末(炒)1两,陈仓米(焦炒,为末)2钱。功能主治:脾泻,久泻虚痢,

攩子丸

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欓子末(炒)1两,陈仓米(焦炒,为末)2钱。主治:脾泻,久泻虚痢,腹痛

黄米丸

ngmǐwán处方:干丝瓜1棒,巴豆肉14粒,陈仓米如丝瓜之多少。制法:丝瓜去皮剪碎,和巴豆肉同炒

诸积太仓丸

gwán《金匮翼》卷四:方名:诸积太仓丸组成:陈仓米4两(以巴豆21粒,去皮同炒,至米香豆黑,勿令

仓连煎

拼音:cāngliánjiān处方:陈仓米赤痢用3钱、白痢用7钱、赤白相兼用5钱,黄连赤痢用7钱、

更多用到中药陈仓米的方剂

用到中药陈仓米的中成药 万应茶

茶叶624g制法:以上三十四味,粉碎成中粉;另取陈仓米粉72g,加适量水调匀,煮成稀浆糊,与上述药粉

香连丸

末,醋调神曲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陈仓米汤送下。每服2030丸,陈仓米汤送下。制备方

二和丸

末,醋调神曲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陈仓米汤送下。每服2030丸,陈仓米汤送下。制备方

至宝丹

腹痛,生姜汤送下;疳症身瘦,腹大而手足细小者,陈仓米汤送下;或淋、或肿、或胀,赤白痢症.俱用陈仓米

肥儿丸

之后而瘦。用法用量:每服2535丸,至50丸,陈仓米炒熟煎汤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更多用到中药陈仓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陈仓米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陈廪米

(《别录》下品)释名陈仓米(古名)、老米(俗名)、火米。时珍∶有屋曰廪,无屋曰仓,皆官积也。方

《古今医鉴》:[卷之五]痢疾

是肠胃有风邪热也。此方甚效。即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陈仓米、姜、枣煎服。噤口痢,加石莲肉七枚。痢后手足痛

《万病回春》:[卷之三]痢疾

境,皆下痢噤口者,服之神效。即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陈仓米三百粒,姜枣煎服。如痢后手足痛加槟榔、木瓜;噤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食治门

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和苍耳食,令卒心痛,烧陈仓米和蜜浆解之。和马肉同食,发痼疾。新熟者动气,经

《本草求真》:[下编卷八主治上]脏腑病症主药

目录 1 拼音 2 《慈航集》卷下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清心和疟饮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清心和疟饮 1 拼音

qīng xīn hé nuè yǐn

2 《慈航集》卷下 21 方名

清心和疟饮

22 组成

茯神5钱,麦冬3钱(去心),人参1钱,草蔻仁1钱(研),制半夏2钱,青皮1钱5分,柴胡5分,炙甘草5分。

23 主治

手少阴心经之疟与手厥阴心包经之疟。初病心烦内热,欲得清水,饮之反寒多,外不甚热。

24 清心和疟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服疟轻,2服寒热除,3服痊愈。

25 加减

舌红赤,苔黄不燥,加生姜汁炒黄连2分;内热,加青蒿3钱;舌下起刺,加鲜首乌5钱、当归5钱;胸口不宽,加槟榔2钱5分、炒枳壳1钱5分;恶心,加灶心土3钱;寒甚,加煨姜3钱、大枣3枚。

古籍中的清心和疟饮 《幼科推拿秘书》:[卷四·推拿病症分类]杂症门

治头疮。推三关。推肺经。分阴阳。揉太阳。推脾土。清心火。揉阳池。治口内生疮。退六腑。清心经。捞明月。

《本草求真》:[上编卷四泻剂]平泻

(隰草)清心肺火麦冬(专入心肺)。有类天冬。然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主。则更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八通用诸方]药品类第一

救人,何其方便。如葵花可以催生止痢,菊花可以明目清心,**可以止泻宁嗽,芙蓉可以消毒溃坚。诸如此类,

《类证治裁》:[卷之一]火症论治

阴火、五脏六腑火、游行不归经之火。治实火上焦热,清心汤、加减凉膈散。中焦积热,渴燥便秘,凉膈散。三焦

《本草从新》:[卷三草部]灯芯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莳萝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莳萝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莳萝子的药理作用 210 炮制 211 性味 212 归经 213 功能主治 214 莳萝子的用法用量 215 注意 216 附方 217 各家论述 2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莳萝子 1 拼音

shì luó zǐ

2 《辞典》:莳萝子

21 出处

《海药本草》

22 拼音名

Shí Luó Zǐ

23 莳萝子的别名

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

24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收果枝,晒干,打落果实,去净杂质,晒至干透为度。

25 原形态

莳萝(《海药本草》),又名:慈谋勒(《开宝本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平滑,高60~90厘米。叶互生,有长柄,基部扩张呈鞘状,抱茎,叶3~4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最后裂片长至18毫米。复伞形花序,直径大至15厘米,花梗稍不等长,无总苞及小总苞;花细小,花瓣5,**,向内弯曲,早落;雄蕊5,比花瓣长,花药2室: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双悬果稍扁,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外面棕**,肋线膜状,两侧肋线延长成翅状,肋线间有油室4个,腹合面油室2个。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本植物的苗叶(莳萝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26 生境分布

各地都有栽培或野生。产江苏、安徽等地。

27 性状

干燥果实多数裂成分果,呈扁平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厚约1毫米。外表棕色,背面有3条不甚明显的肋线,两侧肋线延伸作翅状,少数未分离的双悬果基部有残存果柄。气微香。

28 化学成份

果实含葛缕酮、柠檬烯、莳萝油脑、佛手柑内酯、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即7羟基香豆精金合欢醇醚、蜡、γ谷甾醇等。

29 药理作用

葛缕酮的作用参见"藏茴香"条。种子中所含的非萜类油有抗真菌作用。

210 炮制

簸去泥屑,拣净梗及杂质。

①《品汇精要》:"水洗微炒用。"

②《本草从新》:"炒黄得酒良。"

211 性味

辛,温。

①《本草拾遗》:"辛,香。"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212 归经

入脾、肾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胃、肾、膀胱、小肠。"

④《本草再新》:"入脾、胃、肾三经。"

213 功能主治

温脾肾,开胃,散寒,行气,解鱼肉毒。治痧秽呕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满少食。

①《本草拾遗》:"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

②《海药本草》:"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

③《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④《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补命门,暖丹田,开胃调中,上达膻中,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治寒疝。"

⑤《随息居饮食谱》:"温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疼,解鱼肉毒。"

214 莳萝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215 注意

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

《海药本草》:"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

216 附方

①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及胁痛:莳萝,为末,糊丸如绿豆大。三岁三十丸,青皮汤下。(《普济方》莳萝丸)

②治疝气偏坠,女子瘕病:莳萝一两二钱。炒褐色,为细末。无灰好酒调服。(《摄生众妙方》)

③治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

217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求真》:"小茴,与宁夏大苘同功,入肝燥肾温胃,但其性力稍缓,不似大茴性热,仍看证候缓急,分别用之耳。酒炒盐水炒,各随病症活用。"

②《本草正义》:"莳萝子,藏器谓治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胁痞满;《日华》调健脾开胃,杀鱼肉毒,治肾气,皆温辛行气散寒之功,治诸疝最佳,然辛香燥烈,耗气伤津,止可借以行经,不可独任重任。"

21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莳萝散

物如脓者泄出。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莳

豮猪胆丸

)1分,芜荑(炒)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莳萝(微炒)半两,仓米(炒)3分。制法:上为末,用稀

四灵散

用獖猪肾1只,批破去筋膜,掺药1钱匕,并椒、盐、莳萝各少许在内,用湿纸裹,煨熟为度。早晨空心细嚼,温

煨肝散

,切作3片,每片用末1大钱许,掺于肝上,入葱白、莳萝、盐等,令有滋味,一重重布了,麸片裹之,煻灰火内

金铃散

肉微炒),马蔺花(炒黄)半两,茴香(炒黄)半两,莳萝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 偏肿,疼

更多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古籍中的莳萝子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马蕲

月开碎花,攒簇如蛇床及莳萝花,青白色。结实亦似莳萝子,但色黑而重尔。其根白色,长者尺许,气亦香而坚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间分生叉枝,梢头开花,花结如伞盖,**。结子如莳萝子微大而长,亦有线瓣。味微苦辛,性平无毒。救饥

《证类本草》:[卷第九]莳萝

谨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即黑色而重。莳萝子即褐色而轻。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莳萝

∶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善滋食味,多食无损。且不可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胡萝卜

《中医大辞典》·五谷虫五谷虫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别名蛆、水仙子、罗仙子来源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Chrysomyiamegacephala(Fab)及其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性味归经咸,寒。入脾、胃经。功能主治消疳,清热,解毒。1治小儿疳积腹胀,热病神昏,热痢吐食。内服:炙黄研末,15~3g,入丸剂用。2治牙疳、口疮、疔疮,研末,香油调敷。化学成分幼虫主含蛋白质、脂肪及甲壳质等,另外含胰蛋白酶(Trypsin)、肠肽酶(Erepsin)、脂肪酶、淀粉酶等。药理作用五谷虫所含总氨基酸有平喘作用。五谷虫对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辞典》·五谷虫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WúGǔChónɡ别名蛆(《集韵》),谷虫(《本草求真》),水仙子(《药材资料汇编》)。来源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7~9月间收集,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内容物排除尽净,然后晒干。性状干燥虫体,扁圆柱形,头部较尖,长1~15厘米,宽2~3毫米。黄白色,有的略透明。质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以体轻、干净、谈黄白色、无臭味者为佳。炮制拣净杂质,簸净泥土,用文火炒至微**。性味咸,寒。①《纲目》:"寒,无毒。"②《本经逢原》:"苦,寒,无毒。"③《要药分剂》:"味甘咸,性寒,无毒。"归经入脾、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②《本草求真》:"专入肠、胃。"功能主治清热,消滞。治疳积腹胀,疳疮。①《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②《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③《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④《本草求原》:"治臁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搽敷。附方①治一切疳疾:一六月取蛆,淘净,入竹简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钱,入麝香,米饮服之。二蛆蜕,米泔逐日换浸五日,再以清水换浸三日,晒焙为末,入黄连末等分,每半两入麝香

详见百科词条:五谷虫 [ 最后修订于2015/10/19 20:01:15 共90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水陆丹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水陆丹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证类本草》卷十二引《本草图经》 81 水陆丹的别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水陆丹的用法用量 86 用药禁忌 87 各家论述 8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水陆丹 1 拼音

shuǐ lù dān

2 水陆丹的别名

水陆二仙丹(《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三)。

3 处方

金樱子(去刺、子,洗净,捣碎,入甑中,蒸令熟,取汁慢火成稀膏)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

4 制法

上以金樱膏与芡实扮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

补脾益肾,收涩固精。治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

6 水陆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用盐汤送下。

7 摘录

《政和本草》卷十三引《本草图经》

8 《证类本草》卷十二引《本草图经》 81 水陆丹的别名

水陆二仙丹、经验水陆二仙丹

82 组成

金樱子、鸡头实。

83 功效

益气补真,悦泽颜色。

84 主治

白浊;精脱,肾虚梦遗。

85 水陆丹的用法用量

煮金樱子作煎,鸡头实捣烂晒干,再治下筛,为丸服之。

86 用药禁忌

此药稍闭,当以车前子末解之。

87 各家论述

《医方考》:金樱膏漏润而味涩,故能滋少阴而固其滑泄;芡实粉枯涩而味甘,故能固精浊而防其滑泄。金樱生于陆,芡实生于水,故曰水陆二仙。

88 附注

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卷三)、经验水陆二仙丹(《景岳全书》卷五十九)。①《洪氏集验方》:鸡头去外皮取实,连壳杂捣令碎,晒干为末;复取糖樱子,去外刺并其中子,捣碎,入甑中蒸令熟,却用所蒸汤淋三两过,取所淋糖樱汁入银铫,慢火熬成稀膏,用以和鸡头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②《普济方》引《仁存方》:金樱膏同酒糊和芡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酒送下。一方用妇人乳汁为丸妙。

古籍中的水陆丹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芡实

再捣筛末,熬金樱子煎和丸服之,云补下益人,谓之水陆丹。时珍曰∶案孙升《谈圃》云∶芡本不益人,而俗谓

《本草备要》:[木部]金樱子

、肾三经。固精秘气。治梦泄遗精(和芡实为丸,名水陆丹),泄痢便数(丹溪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平和,

《本草求真》:[上编卷二收涩]温涩

一味捣末熬。金樱子煎和丸。服之补下元益人。谓之水陆丹。)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伤损精气

《广嗣要语》:附方

色。服饵家取鸡头实。熬金樱。煎和丸。补下益。名水陆丹。仙方取鸡头实。并莲实合饵食之。能驻年。昔人得

《证类本草》:[卷第十二]金樱子

目录 1 拼音 2 《洞天奥旨》卷八:开郁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穷乡便方》:开郁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古方汇精》卷一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开郁散 开郁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kāi yù sǎn

2 《洞天奥旨》卷八:开郁散

21 处方

白芍15克 当归6克 白芥子9克 柴胡3克 炙甘草24克 全蝎3个 白术9克 茯苓9克 郁金6克 香附9克 天葵草9克

22 功能主治

治肝胆郁结之瘰疬。

2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录

《洞天奥旨》卷八

3 《穷乡便方》:开郁散

31 处方

羌活、陈皮、半夏、木通、大腹皮、槟榔、茯苓、抚芎、连翘、甘草、栀子仁、香附米各等分。

32 功能主治

火病。

3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穷乡便方》

4 《古方汇精》卷一 41 组成

真郁金3钱,生明矾1钱5分。

42 主治

惊痰瘀血,流滞心窍,及忧郁气结,致成失心癫痫诸症。

43 开郁散的用法用量

青竹叶汤调服。

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45 各家论述

盖郁金入心去血,明矾能化顽痰也。

古籍中的开郁散 《顾松园医镜》:[卷二·礼集]木部

最降逆气,其气芬芳,故能调中气。〕开郁气而散结气。〔辛香能开郁散结。〕止心腹疼痛,〔调中开郁散结之

《本草求真》:[上编卷三散剂]温散

(芳草)入肝开郁散滞活血通经香附米(专入肝胆。兼入肺)。辛苦香燥。据书备极赞赏。能入肝胆二经开郁(

《本经逢原》:[卷一山草部]贝母

便难,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

《本草从新》:[卷七木部]丁香

单用柿蒂、取其苦温降气、济生加丁香生姜、以取其开郁散痰、亦尝收效、朱氏但执以寒治热、矫枉之过矣。)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浙贝

中药有很多类型,不仅仅只有我们常见的植物药,还有动物药、矿物药等等,全蝎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物药,一般全蝎入药性味辛平,主要有活血通络、止痛消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那么,全蝎入药有什么作用?全蝎有哪些药用功效?

全蝎全蝎为钳蝎料动物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的干燥体。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饲养蝎一般在秋季,隔年收捕一次。野生蝎在春末至秋初捕捉,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药性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痉挛抽搐。本品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即止痉散(《经验方》);如用治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常与羚羊角、钩藤、天麻等清热、息风药配伍;用治小儿慢惊风抽搐,常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益气健脾药同用;用治痰迷癫痫抽搐,可与郁金、白矾等份,研细末服;若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蜈蚣、天南星、蝉蜕等配伍,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或与蜈蚣、钩藤、朱砂等配伍,如摄风散(《证治准绳》);治疗风中经络,口眼_斜,可与白僵蚕、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味辛,有毒,故有散结、攻毒之功,多作外敷用。如《本草纲目》引《澹寮方》用全蝎、栀子,麻油煎黑去渣,入黄蜡为膏外敷,治疗诸疮肿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以本品焙焦,黄酒下,消颌下肿硬;《经验方》小金散,以本品配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共为细末,制成片剂用,治流痰、瘰疬、瘿瘤等证。近代用本品配伍蜈蚣、地龙、_虫各等份,研末或水泛为丸服,以治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等。亦有单用全蝎,香油炸黄内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3风湿顽痹。本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效,如全蝎末方(《仁斋直指方》);临床亦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

4顽固性偏正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之效较强,用治偏正头痛,单味研末吞服即有效;配合天麻、蜈蚣、川芎、僵蚕等同用,则其效更佳。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_斜,语涩,手足抽掣。”

2《本草从新》:“治诸风掉眩,惊痫抽掣,口眼_斜厥阴风木之病。”

3《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身不遂,口眼_斜,语言蹇涩,手足抽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蝎毒,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并含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棕榈酸、软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铵盐等。尚含钠、钾、钙、镁、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现研究最多的有镇痛活性最强的蝎毒素Ⅲ、抗癫痫肽(AEP)等。

2药理作用:东亚钳蝎毒和从粗毒中纯化得到的抗癫痫肽(AEP)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全蝎对士的宁、烟碱、戊四氮等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全蝎提取液有抑制动物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蝎身及蝎尾制剂对动物躯体痛或内脏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蝎尾镇痛作用比蝎身强约5倍;全蝎水、醇提取物分别对人体肝癌和结肠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内服蛇蝎散,由乌梢蛇2份、全蝎、蜈蚣各1份组成,治疗神经根痛52例,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新中医,2002,2:21);用活全蝎1只,置青瓦上焙干后研成细末,再取鲜鸡蛋1枚,冲成蛋花,将蝎粉均匀撒在蛋花上,趁热喝下,治疗晚期癌症疼痛42例,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时珍国医国药,2000,5:449);全蝎、蜈蚣、地鳖虫、血竭、参三七各等份,烘干研末,装胶囊,每次03g,治疗附睾炎性硬结50例,取得满意效果(江苏中医药,2002,1:27)。另有用全蝎等诒疗癫痫、脑血栓、狂犬病、乳腺炎、小儿麻痹症等。

4不良反应: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血压升高、心慌、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若过敏者可出现全身性红色皮疹及风团,可伴发热等;此外,还可引起蛋白尿、神经中毒,表现为面部咬肌强直性痉挛,以及全身剥脱性皮炎等。全蝎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所以要严格掌握用量,过敏体质者应忌用。全蝎中毒救治一般疗法:蝎毒中毒出现全身症状者,静滴10%葡萄糖酸钙10ml;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肌注阿托品1~2mg;静滴可的松100ml,同时注入抗组织胺药物,防治低血压,肺水肿;亦可注入抗蝎毒血清,可迅速缓解中毒症状。中医治疗:金银花30g,半边莲9g,土茯苓、绿豆各15g,甘草9g,水煎服。

用药禁忌

1、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全蝎。

2、全蝎性烈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血压升高、心慌、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