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列传文言文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王僧虔列传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南齐书·王僧虔列传(有删节)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l0题。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僧虔弱冠,弘厚,善隶书。

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唯迹逾子敬①,方当器雅过之。”除秘书郎,太子舍人。

退默少交接,与袁淑、谢庄善。转太子洗马。

兄僧绰,为太初所害,亲宾咸劝僧虔逃。僧虔涕泣曰:“吾兄奉国以忠贞,抚我以慈爱,今日之事,苦不见及耳。

若同归九泉,犹羽化也。”孝武初,出为武陵太守。

兄子俭于中途得病,僧虔为废寝食。同行客慰喻之。

僧虔曰:昔马援处儿侄之间一情不异,吾实怀其心,诚未异古。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

徙为会稽太守。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会稽,请假东归。

客劝僧虔以佃夫要幸,宜加礼。接。

僧虔曰:“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

佃夫言于宋明帝,使御史中丞孙夐奏:“僧虔前莅吴兴,多有谬命,委州检削。 ”坐免官。

建元二年,进号左卫将军,固让不拜。改授左光禄大夫。

郡县狱相承有上汤杀囚,僧虔上疏言之曰:“汤本以救疾,而实行冤暴,或以肆忿。若罪必入重,自有正刑;若去恶宜疾,则应先启。

岂有死生大命,而潜制下邑。愚谓治下囚病,必先刺郡,求职司与医对共诊验;远县,家人省视,然后处理。

可使死者不恨,生者无怨。”上纳其言。

僧虔清简无所欲,不营财产,百姓安之。世祖即位,僧虔以风疾欲陈解,会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及授,僧虔谓兄子俭曰:“汝任重于朝,行当有八命之礼,我若复此授,则一门有二台司,实可畏惧。 ”乃固辞不拜,上优而许之。

客问僧虔固让之意,僧虔曰:“君子所忧无德,不忧无宠。吾荣位已过,所惭庸薄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方贻官谤邪!”永明三年,薨。

《南齐书·王僧虔列传》(有删节)注①子敬:王献之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袁淑、谢庄善 善:友好B同行客慰喻之 喻:明白C若去恶宜疾 疾:急速D不营财产 营:谋求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抚我以慈爱 B 僧虔为废寝食 名之以其能 慎勿为妇死C 而实行冤暴 D 汝任重于朝惑而不从师。 不能容于远近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僧虔青年时,不仅性格宽容忠厚,而且书法很好,宋文帝对他写在素绢扇上的字给予了赞赏,称他的字超过了王献之。

B王僧虔未听门客的劝告,反而说了阮佃夫不高兴的话,阮佃夫将此话告诉了皇帝,还派人上奏朝廷指责王僧虔,王僧虔因此被免了官。 C王僧虔做左光禄大夫时,针对郡县中监狱里用汤药杀害囚犯的情况,上表陈说,反对这种做法,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世祖即位时,王僧虔升迁担任了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但他认为一家叔侄两人都在朝廷做高官,实在让人担心,于是坚决辞去了官职。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

(5分) 译文:(2)吾荣位已过,所惭庸薄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方贻官谤邪!(5分)译文:参考答案:8B(喻:开导) 9D(D项都是介词,分别解作“在”/“被”;A项“以”都是介词,均解作“用”;B项“为”都是介词,均解作“为了”;C项“而”都是转折连词,均解作“但是”)10D(原文说王僧虔并未正式任职,所以不能说辞去了官职)11(10分)(1)(5分)我立身处世一向有准则,怎么能违心地逢迎这类人。 如果他厌恶我,当会拂袖而去罢了。

(大意正确计3分,落实“素”“见”各计1分)(2)(5分)我得到的荣耀和地位已超过(我的才能),所感到惭愧的是自己平庸浅薄,没有办法报效国家,怎么还能再接受更高的爵位,(这样)不是正好留给官场中的人指责吗?(大意正确计3分,落实“过”“贻”,各计1分)。

2 梁书列传三十九原文翻译,也就是王僧辩传的全文翻译,谢谢

出处:《梁书 · 列传》

原文: 王僧辩,字君才,右卫将军神念之子也。以天监中随父来奔。起家为湘东王国 左常侍。王为丹阳尹,转府行参军。王出守会稽,兼中兵参军事。王为荆州,仍除

中兵,在限内。时武宁郡反,王命僧辩讨平之。迁贞威将军、武宁太守。寻迁振远 将军、广平太守。秩满,还为王府中录事,参军如故。王被征为护军,僧辩兼府司

马。王为江州,仍除云骑将军司马,守湓城。俄监安陆郡,无几而还。寻为新蔡太 守,犹带司马,将军如故。王除荆州,为贞毅将军府谘议参军事,赐食千人,代柳

仲礼为竟陵太守,改号雄信将军。属侯景反,王命僧辩假节,总督舟师一万,兼粮 馈赴援。才至京都。

翻译: 王僧辩字君才,是右卫将军王神念的儿子。天监年间王僧辩随同父亲一起来归附。从家中征召出来任湘东王国左常侍。湘束王任丹阳尹,王僧辩转任府行参军。湘束王出任会稽太守,王僧辩兼中兵参军事。湘束王任荆州刺史,王僧辩仍然任中兵参军事,在机要职位上。当时武宁郡反叛,湘东王命王僧辩讨伐平定叛乱。王僧辩迁任贞威将军、武宁太守。不久又迁任振远将军、广平太守。任职期满,王僧辩回到湘束王府任王府中录事,参军之职不变。湘东王被征召进京任护军,王僧辩兼任府司马。湘东王任江州刺史,王僧辩接着就被授任云骑将军司马,湓城太守。不久他迁任监安陆郡,没有多久就回王府。不久他又任新蔡太守,仍然兼任司马之职,将军之号不变。湘束王被授任荆州太守,王僧辩为贞毅将军府谘议参军事,赐食千人,代柳仲礼为竟陵太守,改称号为雄信将军。正遇上侯景反叛,湘东王命王僧辩假节,总督一万水军,带着粮食给养赴援京城。王僧辩到都城。

3 旧唐书中萧德言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 萧德言是雍州长安人,是(已故)齐朝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

原本是兰陵县人,陈朝灭亡后,(全家)迁到关中。他的祖父萧介,是梁朝的侍中、都官尚书。

他的父亲萧引,是陈朝的吏部侍郎。都在当时很有名望。

萧德言广泛地涉猎经史典籍,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贞观年间,被授予著作郎之职,兼任弘文馆学士。

萧德言晚年尤其专心于学问,从白天到夜里,毫无休息倦怠的意思。每当想打开《五经》(阅读学习,一定要整饬衣服,沐浴更衣,端坐于前才可对书而读。

妻子和子女趁空闲时问他:“(您)整天像这样,不感到辛苦吗?” 萧德言说:“尊敬先圣的言论学说,难道能怕这样(麻烦)吗!”当时高宗做晋王,下诏命萧德言讲授经业。等到(高宗)升任太子,(萧德言)仍然兼任侍读。

不久因为年老,请求退职,太宗不答应。又给他写信说:朕遍观前代之事,详览儒林之士,达到颜渊、闵子骞的才能的人,不能长寿;(达到)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的德行的人,学问又有所不及。

只有您幼年及修成高尚的人品,很早就获得美誉。闭门苦读,囊括了《六经》典籍;勤苦攻读,包罗了百家学说。

自从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以来,学校不再闻名,儒道学说跌至低谷,《诗》《书》典籍被扔弃。回顾古代的典籍,常常因此而伤怀。

每用伤怀。近年以来,天下无事,朕正想建立礼乐制度,偃武修文。

您年龄已老,文教工作要靠谁(来做呢)!朕希望您还才德正盛,高卧即能使高尚的风气振兴,使济南的伏生,重生在今日;使“关西的孔子”杨震,依然能在当今显扬盛名。(如此)美好的声名和威望,多么美好啊!想到您已经疲惫衰老,如何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有什么可说的呢!不久赐爵封为阳县侯。

贞观十七年,被授予秘书少监之职。两宫的礼遇和赏赐非常丰厚。

贞观二十三年,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归养,得到批准。唐高宗继位,因为老师的恩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永徽五年,逝世于家中,享年97岁。高宗为此停止上朝,追赠太常卿。

著有文集三十卷。原文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

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

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

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

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惮如此!”时高宗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

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又遗之书曰: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至于颜、闵之才,不终其寿;游、夏之德,不逮其学。

惟卿幼挺珪璋,早标美誉。下帷闭户,包括《六经》;映雪聚萤,牢笼百氏。

自隋季版荡,阇序无闻,儒道坠泥涂,《诗》《书》填坑穽。眷言坟典,每用伤怀。

顷年已来,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犹茂,卧振高风,使济南伏生,重在于兹日;关西孔子,故显于当今。

令问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

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

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年九十七。

高宗为之辍朝,赠太常卿。文集三十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后晋·刘昫等人编著的《旧唐书·萧德言传》,讲述了文学家萧德言的经历。《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作者简介 刘昫 (xù)(887年—946年),字耀远,五代时期政治家,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人。

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明宗即位时,加兵部侍郎,迁端明殿学士。

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唐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唐书》(南宋之后称为《旧唐书》)。

刘昫风度仪容优美,和他的哥哥刘暄、弟弟刘皞,都以好学闻名于燕、蓟一带。后来,刘昫的哥哥刘暄被仇家杀死,刘昫于是避难到沧州。

唐庄宗即位,拜任刘昫为太常博士,任命为翰林学士。唐明宗时,多次升迁至兵部侍郎任职。

唐明宗素来看重刘昫而喜爱他的风韵,升任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以获得这些为荣耀。

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明宗素重昫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

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昫诣中兴殿门谢,是日大祠不坐,句入谢端明殿。昫自端明殿学士拜相,当时以此为荣。

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 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

4 《河间游僧》文言文的翻译全文的翻译

译文

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那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来买药的,先要向铜佛祈祷,然手双手捧着药盘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盘中药丸就会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治好,盘中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

后有人在和尚住宿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千里的药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铁屑,有一半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一层金(以掩人耳目)。经过检验,确实是这样,那和尚骗人的花招也就败露了。

扩展资料

原文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驻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河间游僧

《河间游僧》是清代学者纪昀所创作的一篇散文,散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河间的游僧在市集中用骗人的手段卖药的故事。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河北沧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他资质聪慧,博闻强记,贯通群籍,旁征百家,有出口成对之才。并常以利齿伶牙和贪官斗智斗勇,固有“铁齿铜牙”之美称。

5 梁书 列传第十五 王志翻译

梁书•王志传

王志,字次道,是琅邪临沂人。祖父王昙首,担任宋左光禄大夫、豫宁文侯;父亲王僧虔,担任齐司空、简穆公,并有很高的名声。王志九岁时,住在家乡的亲生母亲去世了,他满脸愁容,因哀伤过度而消瘦,他的内亲外戚对此感到惊异。二十岁时,他被挑选匹配给孝武帝女儿安固公主,任命为驸马都尉、秘书郎。连续升迁官职到中书侍郎。不久又被任命为宣城内史,他清廉谨慎对百姓有恩惠。郡中百姓张倪、吴庆因为争夺田地,经历多年还没能解决。王志一到职,乡里人就对他们说:“王府君以德治政,我们乡里竟还有争夺田地之事。”张倪、吴庆于是一起请求惩处,所争夺的田地就被定为公用土地。王志被征召任命为黄门侍郎,不久升为吏部侍郎。出任宁朔将军、东阳太守。东阳郡监狱有十多个重囚犯,冬至日都被王志打发回家过节,过完节后犯人都回监狱了,只有一人没有按规定时间返回,狱官向王志报告这件事。王志说“这应当是我的事情,你不用担忧。”第二天早晨,这个迟归的重囚犯果真自己回到了监狱,并用妻子怀孕说明迟归的原因,于是,官吏百姓更加赞叹佩服王志。任职三年,齐永明二年,他进京担任侍中,没有到任,就转任吏部尚书,在考核政绩之时他因为宽容治理而被称道。天监元年,升职为冠军将军、丹阳尹。为政清明平和,削减繁法苛政。京师有一个寡妇没有儿子,公婆去世,她借债安葬,安葬之后却没什么办法还债。王志怜悯她的情义,用自己的俸禄替她还债。当年发生饥荒,王志每天早上在郡门前摆上稀饭,来给百姓充饥,百姓对他赞不绝口。王志担任中书令,并兼任京兆尹,就想从官位上退下来。他常常对儿子侄子们说:“谢庄在宋孝武帝时期,任职到中书令时就不继续上升了,我自己同他比,怎么可以超过他呢。”于是常常用有疾病来推辞,并很少与客人往来。五十四岁时去世。

王志家族世代居住在建康禁中里马蕃巷,从他父亲僧虔以来,家风崇尚宽仁厚道,王志尤其淳厚。他担任官职期间,没有因过错而追究弹劾过人。门客曾经偷了他的车卖掉了,王志知道却不追问,像当初那样对待盗车人。与他交往的客人,他专门掩饰他们的过错而称颂他们的优点。他的兄弟儿子侄子都淳厚诚实谦和,因此,当时的人称誉马蕃巷诸王为德行高尚的人。

6 《南史》卷十五列传五 全文翻译

原文: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

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武帝受命,以佐命功,改封永修县公,位丹阳尹、护军将军。

武帝不豫,给班剑二十人。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徐羡之等谋废立,讽道济入朝,告以将废庐陵王义真,道济屡陈不可,竟不纳。将废帝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悚息不得眠。

道济寝便睡熟,晦以此服之。 文帝即位,给鼓吹一部,进封武陵郡公。

固辞进封。道济素与王弘善,时被遇方深,道济弥相结附,每构羡之等,弘亦雅仗之。

上将诛徐羡之等,召道济欲使西讨。王华曰:“不可。”

上曰:“道济从人者也,曩非创谋,抚而使之,必将无虑。”道济至之明日,上诛羡之、亮 。

既而使道济与中领军到彦之前驱西伐,上问策于道济。对曰:“臣昔与谢晦同从北征,入关十策,晦有其九。

才略明练,殆难与敌;然未尝孤军决胜,戎事恐非其长。臣悉晦智,晦悉臣勇。

今奉王命外讨,必未阵而禽。”时晦本谓道济与羡之同诛,忽闻来上,遂不战自溃。

事平,迁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

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

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

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周边。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还进位司空,镇寻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

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死日,建邺地震白毛生。又诛司空参军薛肜、高进之,并道济心腹也。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 ?”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

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韶字令孙,以平桓玄功封巴丘县侯。从征广固,率所领先登,位琅邪内史。

从讨卢循,以功更封宜阳县侯,拜江州刺史,以罪免。 韶嗜酒贪横,所莅无政绩,上嘉其合门从义,道济又有大功,故特见宠授。

卒。子臻字系宗,位员外郎,臻子珪。

珪字伯玉,位沅南令。元徽中,王僧虔为吏部尚书,以珪为征北板行参军。

珪诉僧虔求禄不得,与僧虔书曰:“仆一门虽谢文通,乃忝武达。群从姑叔,三媾帝姻,而令子侄饿死,遂不荷润。

蝉腹龟肠,为日已久。饥彪能吓,人遽与肉,饿驎不噬,谁为落毛。

虽复孤微,百世国士,姻媾位宦,亦不后物。尚书同堂姊为江夏王妃,檀珪同堂姑为南谯王妃;尚书伯为江州,檀珪祖亦为江州。

仆于尚书人地本悬,至于婚宦皆不殊绝。今通塞虽异,犹忝气类,尚书何事为尔见苦。”

僧虔报书曰:“吾与足下素无怨憾,何以相苦?直是意有左右耳。”乃用为安成郡丞。

祗字恭叔,与兄韶弟道济俱参义举,封西昌县侯,历位广陵相。义熙十年,亡命司马国璠兄弟自北徐州界潜得过淮,因天阴暗,夜率百许人缘广陵城入,叫唤直上听事。

祗被射伤股,语左右曰:“贼乘暗得入,欲掩我不备,但打五鼓惧之,晓必走矣。”贼闻鼓鸣,直谓为晓,乃奔散,追杀百馀人。

宋国初建,为领军。祗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职,不得志,发疾不自疗,其年卒于广陵。

諡曰威侯。传嗣至齐受禅,国除。

论曰:自晋网不纲,主威莫树,乱基王室,毒被江左。宋武一朝创业,事属横流,改易紊章,归于平道。

以建武、永平之风,变太元、隆安之俗,此盖文宣公之为乎。其配飨清庙,岂徒然也?若夫怙才骄物,公旦其犹病诸,而以刘祥居之,斯亡亦为幸焉。

秀之行己有道,可谓位无虚授。当徐、傅二公跪承顾托,若使死而可再,固当赴蹈为期。

及至处权定机,当震主之地,甫欲攘抑后祸,御蔽身灾,使桐宫有卒迫之痛,淮王非中雾之疾,若。

大汉共有十三州之地,分别是冀、幽、并、凉、青、兖、徐、豫、扬、荆、益、交、司隶(司州和雍州),以下各州凭人口和富裕程度排序。

    一:司隶,司隶由司州和雍州两州合并组成,司州辖HN河内、河东、弘农四郡78县,雍州辖京兆、冯翊、扶风三郡38县,共计七郡116县。约於今SX省、SXHN省部分之地。

    1、京兆尹,治长安(今SX长安三桥)。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2、右扶风,治槐里(今SX兴平)。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

    3、左冯翎,治高陵(今SX高陵)。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云阳。

    4、河东郡,治安邑(今SXX县禹王)。领19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HB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

    5、弘农郡,治弘农(今HN灵宝北黄HN岸)。领9县:弘农、S县湖县、华阴、卢氏、黾池、新安、宜阳、陆浑。

    6、HN尹,治雒阳(今HN洛阳东北)。领21县:雒阳、平县、平阴、谷城、HN新城、梁县、偃师、缑氏、巩县、成皋、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新郑、密县、京县。

    7、河内郡,治怀县(今HN武陟西南大虹桥南)。领18县:怀县、武德、平皋、州县、W县河阳、野王、波县、轵县、沁水、山阳、修武、获嘉、汲县、共县、朝歌、荡阴、林虑。

    二:荆州,荆州辖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七郡115县。约於今HNHBGX北境、GZ东北部、SC东部以及GD连县等地,腹地颇大。

    1、南阳郡,治苑县(今HN南阳)。领36县:苑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Y县犨县、鲁阳、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鄼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S县2、江夏郡,治西陵(今HB新洲城河西岸)。领14县:西陵、邾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南新市、云杜、竟陵、西阳、轪国、鄳县、平春。

    3、南郡,治江陵(今HB江陵)。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邔国、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4、长沙郡,治临湘(今HN长沙)。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Z县容陵。

    5、武陵郡,治临沅(今HN常德)。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

    6、零陵郡,治泉陵(今HN永州)。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

    7、桂阳郡,治郴县(今HN郴州)。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洭。

    三:豫州,豫州辖颍川、汝南、梁、沛、陈、鲁二郡四国98县。约於今HN省。

    1、颍川郡,治阳翟(今HN禹州)。领17县:阳翟、阳城、轮氏、Z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颍阴、许县、新汲、鄢陵、长社。

    2、汝南郡,治平舆(今HN汝南射桥)。领37县:平舆、上蔡、灈阳、吴房、西平、定颍、召陵、固阳、西华、征羌、汝阳、南顿、阳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阳、安阳、新息、弋阳、期思、原鹿、富波、襃信、新蔡、鲖阳、固始、项县、宜禄、新阳、宋国、思善、城父、山桑、细阳、汝阴、慎县。

    3、陈国,治陈县(今HN淮阳)。领9县:陈县、新平、宁平、武平、苦县、柘县、阳夏、扶乐、长平。

    4、梁国,治睢阳(今HN商丘县城)。领8县,睢阳、蒙县、宁陵、鄢县、谷熟、虞县、下邑、砀县。

    5、沛国,治相县(今AH濉溪张集)。领21县:相县、肖县、杼秋、F县P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

    6、鲁国,治鲁县(今SD曲阜)。领6县:鲁县、汶阳、卞县、驺县、蕃县、薛县。

    四:冀州,冀州辖魏郡、钜鹿、勃海、常山、安平、河间、清河、赵国、中山三郡六国99县。约於今HBSX东部、HN省黄河以北,LN省辽河以西之地。

    魏郡,治邺县(今HB临漳邺镇)。领15县:邺县、内黄、黎阳、繁阳、阴安、W县元城、馆陶、清渊、平思、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国。

    巨鹿郡,治廮陶(今HB宁晋东陈附近)。领15县:廮陶、杨氏、鄡县、下曲阳、南 、R县平乡、南和、巨鹿、广干、曲周、广宗、广年、斥章、列人。

    渤海郡,治南皮(今HB南皮常庄)。领8县:南皮、东光、重合、高城、阳信、修县、浮阳、章武。

    清河国,治甘陵(今SD临清东北)。领7县:甘陵、贝丘、灵县、鄃县、绎幕、广川、东武城。

    安平国,治信都(今HB冀县)。领13县:信都、扶柳、堂阳、南宫、陉县、武邑、观津、下博、武遂、饶阳、安平、南深、阜城。

    赵国,治邯郸(今HB邯郸)。领5县:邯郸、易阳、襄国、中丘、柏人。

    常山国,治元氏(今HB元氏殷村)。领12县:元氏、栾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门、蒲吾、井陉、灵寿、南行唐。

    中山国,治卢奴(今HB定州)。领13县:卢奴、安喜、汉昌、蠡吾、安国、毋极、新市、上曲阳、望都、T县蒲阴、北平、广昌。

    河间国,治乐成(今HB泊头千户屯附近)。领11县:乐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东平舒、高阳、鄚县、文安、Y县五:益州,益州辖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越巂、牂牁、益州八郡三属国98县3道。约於今SCGZYN及SX汉中盆地。

    1、汉中郡,治南郑(今SX汉中)。领9县:南郑、沔阳、褒中、成固、安阳、西城、锡县、上庸、房陵。

    2、巴郡,治江州(今SCZQ领14县:江州、垫江、安汉、宕渠、宣汉、汉昌、充国、阆中、涪陵、枳县、平都、临江、朐忍、鱼复。

    3、广汉郡,治雒县(今SC广汉)。领11县:雒县、新都、什邡、绵竹、涪县、梓潼、葭萌、臼水、郪县、广汉、德阳。

    4、蜀郡,治成都(今SC成都)。领8县3道:成都、广都、江原、临邛、Z县繁县、广柔、蚕陵;绵虎道、汶江道、湔氐道。

    5、键为郡,治武阳(今SC彭山城江东)。领9县:武阳、南安、牛鞞、资中、汉安、江阳、符节、南广、僰道。

    6、牂牁郡,治且兰(今GZGD县东)。领16县:且兰、毋敛、鄨县、平夷、夜郎、淡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毋单、甸町、宛温、镡封、进乘、西随。

    7、益州郡,治滇池(今YN橙江晋城)。领16县:滇池、俞元、胜休、建伶、连然、谷昌,昆

请问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三国艺苑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三国艺苑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三国艺苑

· 南阳郡:治宛城。三国艺苑

·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三国艺苑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定,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三国艺苑

·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三国艺苑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三国艺苑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三国艺苑

·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三国艺苑

·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三国艺苑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三国艺苑

·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定。

·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雍州:东汉末始设定,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谯县人。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三国艺苑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三国艺苑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三国艺苑

·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三国艺苑

九江郡: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三国艺苑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三国艺苑

·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三国艺苑

·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三国艺苑

·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三国艺苑

·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三国艺苑

·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三国艺苑

·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三国艺苑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 长阪: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三国艺苑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三国艺苑

·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三国艺苑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三国艺苑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三国艺苑

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三国艺苑

·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三国艺苑

·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三国艺苑

·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三国艺苑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

· 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

·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会稽郡:治三阴,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

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 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

朱崖郡:孙吴时设定,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幷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交接处,蜀汉的阳平关在在汉阳平关南,今宁强西北。

阴平郡:曹操时设立,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 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

苍梧郡: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

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

· 庐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 庐陵郡:孙策时设定,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

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

· 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 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

· 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

昭陵郡:吴开始设定,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 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

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 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 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

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汉昌邑郡或国、山阳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东钜野东南。山阳郡和献帝被废后居的山阳县不是一个概念。

· 昌黎郡:魏始设定,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金城郡: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

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 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河内郡:辖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 河东郡: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阪,关羽为河东人。

· 河间郡:有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 河南郡: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

·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 定襄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三国艺苑

·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三国艺苑

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三国艺苑

· 建业:今南京。三国艺苑

建宁郡: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三国艺苑

建安郡:孙吴时分会稽设定,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 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定,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 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定,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 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三国时期州郡名称

东汉十三部州(三国行政区域)

司隶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阳市东) 辖区 今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称为“司州”。

豫州: 治所 谯(安徽亳县) 辖区 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 治所 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辖区 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和江苏西北角。

徐州: 治所 郯(山东郯城县西南) 辖区 今山东东南部,江苏北部及安徽东北角。

青州: 治所 临锱 辖区 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角。

凉州: 治所 陇(甘肃清水县北) 辖区 今甘肃东南部。

幷州: 治所 晋阳(太原市西)今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内蒙之一部。

冀州: 治所 镐(hao)(河北柏乡县北) 辖区 今河北西南部。

幽州: 治所 蓟(北京城西南)。辖区 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各一部。

扬州: 治所 历阳(安徽和县,后迁寿春) 辖区

今江苏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荆州: 治所 汉寿 (湖南常德市东) 辖区 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 治所 雒(四川广汉县,后迁绵竹,再迁成都) 辖区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治所 广信(广西梧州市)

三国时期的荆襄九郡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辖 宛城(今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 淯阳(今南阳市英庄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卧龙区青华镇杨官寺一带)、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县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今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 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 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水库区)、析(今西峡县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关一带)、南乡、成都、襄乡等。

南郡:郡治江陵,领县十八。江陵(今为荆州市)、临沮(今湖北当阳)、夷陵(今宜昌市)、华容(今华容县)、宜城(今宜城市)、郢(今湖北省荆州城郊外的东北处)、襄阳(今襄阳市)等。

江夏郡:郡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亦有西汉治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治上昶城(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吴江夏郡初治沙羡(县治在今武汉市江夏区境内),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

零陵郡:郡治零陵县(今广西区全州县咸水乡),辖8县、5县级侯国。

泉陵县: 县治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辖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祁阳县、祁东县及双牌县北一部分;

零陵县:县治今广西区全州县咸水乡,辖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

营道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大阳洞,辖今湖南宁远水市、九疑,道县柑子园、四马桥一带; 泠道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部胡家村,辖今宁远、新田一带。〈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

始安县:县治在今广西区桂林市,辖今广西桂林、永福、阳朔一带;

营浦县:县治在今湖南省道县东门一带,辖今道县地及双牌南的一部分;

洮阳县:县治在今广西区全州县永岁镇一带,辖今广西全州、资源一带;

湘乡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湘乡市,辖今湘乡市、双峰县地。

重安侯国:原钟武县(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辖今衡阳县地;

都梁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武冈市,辖今洞口、绥宁、武冈、城步等县市一带;

夫夷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阳县西,辖今新宁县、邵阳县一带;

昭阳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东县,辖邵东县地;

烝阳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东县东部,辖衡阳县、邵东县东地。

桂阳郡: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领县十一,辖今湘南粤北。

武陵郡:郡治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领十二县:临沅、汉寿、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即今桃源县地,故城在今桃源县西南70华里)、作唐( 今安乡县地)

长沙郡:郡治临湘(今临湘市)。

襄阳郡:从南郡中分出来的曹操控制部分,今襄阳市。

章陵郡:也叫南乡郡。从南阳郡中分出来的曹操控制部分。

三国时期所属现在的哪些地方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朝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驾崩,他于同年五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

求三国时期各州郡县建制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大致如下:(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下有叙述。

因此“州”是大于“郡”的,至于“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说法,可能是演义的作者将三国时期的州与后世所谓的州搞混了,因为后来诸朝开始设“道”、“省”等行政单位,而“州府”变成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的行政单位。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其他的称谓错误,比如州的长官,在东汉时称“州刺史”,黄巾之乱后为方便管理听刘焉建议改成“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全。而书中的某些地方却称“X州太守”,是错误的。)

司州: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于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幽州:分置涿郡、代、上谷、渔阳、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属国等十郡一国一属国,下辖69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北、辽宁与北朝鲜。

冀州:分置魏郡、广平、阳平、钜鹿、常山、安平、平原、乐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间、清河、赵国、中山国等十三郡二国,下辖123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幷州:分置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等六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于今山西省与陕西省部分。

青州: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等六郡,下辖62县,属魏地。约于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

兖州: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辖71县,属魏地。约于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

豫州: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六郡二国,下辖94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南省。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琅琊、东莞、广陵等六郡,下辖50县,属魏地。约于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

雍州:分置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陇西、天水、南安、广魏、安定等十郡,下辖70县,属魏地。约于今陕西省、甘肃省东部。

凉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于今甘肃省。

荆州:南阳、南乡、义阳、江夏、襄阳、魏兴、新城、上庸等八郡65县属魏地;南郡、宜都、建平、武昌、蕲春、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营阳、始安、邵陵、贵阳、始兴等十六郡102县属吴地。约于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

益州:分置蜀郡、犍为、江阳、纹山、汉嘉、朱提、越隽、牂柯、建宁、兴古、永昌、云南、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涪陵、武都、阴平等二十一郡,下辖146县,属蜀地。约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扬州:淮南、庐江等二郡十四县属魏地;丹阳、新都、会稽、临海、建安、东阳、吴郡、吴兴、豫章、庐陵、鄱阳、庐江、临川、安成、庐陵南部等十四郡一都尉146县属吴地。约于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交州:分置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属国、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十五郡一属国一都尉,下辖104县,属吴地。约于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国;后吴分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九郡一都尉另置广州

对于三国时期,各州郡的简介,及地图。

司隶

所辖郡: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

所辖县:〖雒阳〗〖河南〗〖梁〗〖荧阳〗〖卷〗〖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菀陵〗〖平阴〗〖谷城〗〖缑氏〗〖巩〗〖成睾〗〖京〗〖密〗〖新城〗〖匽师〗〖新郑〗〖怀〗〖河阳〗〖轵〗〖波〗〖沁水〗〖野王〗〖温〗〖平睾〗〖山阳〗〖武德〗〖获嘉〗〖脩武〗〖共〗〖汲〗〖朝歌〗〖荡阴〗〖林虑〗〖安邑〗〖杨〗〖平阳〗〖临汾〗〖汾阴〗〖蒲板〗〖大阳〗〖解〗〖皮氏〗〖闻喜〗〖绛〗〖永安〗〖河北〗〖猗氏〗〖垣〗〖襄陵〗〖北屈〗〖蒲子〗〖濩泽〗〖端氏〗〖弘农〗〖陕〗〖黾池〗〖新安〗〖宜阳〗〖陆浑〗〖卢氏〗〖湖〗〖华阴〗〖长安〗〖霸陵〗〖杜陵〗〖郑〗〖新丰〗〖蓝田〗〖长陵〗〖商〗〖上雒〗〖阳陵〗〖高陵〗〖池阳〗〖云阳〗〖频阳〗〖万年〗〖莲勺〗〖重泉〗〖临晋〗〖郃阳〗〖夏阳〗〖衙〗〖粟邑〗〖槐里〗〖安陵〗〖平陵〗〖茂陵〗〖鄠〗〖武功〗〖陈仓〗〖汧〗〖渝麋〗〖雍〗〖栒邑〗〖美阳〗〖漆〗〖杜阳〗

所辖乡:豳乡、蒯乡、原乡、牧野、宁乡、耿乡、务乡

所辖亭:曹阳亭、虢亭、冀亭、薄亭、敖亭、扈城亭、蔡亭、琐候亭、黄亭、稷山亭、泛亭、高梁亭、董亭、沙丘亭、韩亭、壶丘亭、邵亭、枳道亭、长门亭、甘亭、邰亭。

冀州

所辖郡:魏郡 钜鹿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闲 清河 赵国 勃海

所辖县:〖邺〗〖繁阳〗〖内黄〗〖魏〗〖元城〗〖黎阳〗〖阴安〗〖馆陶〗〖清渊〗〖平恩〗〖沙〗〖斥丘〗〖武安〗〖曲梁〗〖梁期〗〖廮陶〗〖钜鹿〗〖杨氏〗〖鄡〗〖下曲阳〗〖任〗〖南和〗〖广平〗〖斥章〗〖广宗〗〖曲周〗〖列人〗〖广年〗〖平乡〗〖元氏〗〖高邑〗〖都乡〗〖南行唐〗〖房子〗〖平棘〗〖栾城〗〖九门〗〖灵寿〗〖蒲吾〗〖井陉〗〖真定〗〖上艾〗〖卢奴〗〖北平〗〖毋极〗〖新市〗〖望都〗〖唐〗〖安国〗〖安憙〗〖汉昌〗〖蠡吾〗〖上曲阳〗〖蒲阴〗〖广昌〗〖信都〗〖阜城〗〖南宫〗〖扶柳〗〖下博〗〖武邑〗〖观津〗〖堂阳〗〖武遂〗〖饶阳〗〖安平〗〖南深〗〖乐成〗〖弓高〗〖易〗〖武垣〗〖中水〗〖鄚〗〖高阳〗〖文安〗〖束州〗〖成平〗〖东平舒〗〖甘陵〗〖贝丘〗〖东武城〗〖鄃〗〖灵〗〖绎幕〗〖广川〗〖邯郸〗〖易阳〗〖襄国〗〖柏人〗〖中丘〗〖南皮〗〖高城〗〖重合〗〖浮阳〗〖东光〗〖章武〗〖阳信〗〖脩〗

所辖乡:左人乡

所辖亭:沙亭、薄落亭、昔阳亭、千秋亭、鲜虞亭、中人亭、苏人亭

豫州

所辖郡:颍川 汝南 梁国 沛国 陈国 鲁国

所辖县:〖阳翟〗〖襄〗〖襄城〗〖昆阳〗〖定陵〗〖舞阳〗〖郾〗〖临颍〗〖颍阳〗〖颍阴〗〖许〗〖新汲〗〖鄢陵〗〖长社〗〖阳城〗〖父城〗〖轮氏〗〖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灌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城〗〖吴房〗〖鮦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郎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襃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下邑〗〖睢阳〗〖虞〗〖砀山〗〖蒙〗〖谷熟〗〖鄢〗〖宁陵〗〖薄〗〖相〗〖萧〗〖沛〗〖丰〗〖酂〗〖谷阳〗〖谯〗〖洨〗〖蕲〗〖铚〗〖郸〗〖建平〗〖临睢〗〖竹邑〗〖公丘〗〖龙亢〗〖向〗〖符离〗〖虹〗〖太丘〗〖杼秋〗〖陈〗〖阳夏〗〖宁平〗〖苦〗〖柘〗〖新平〗〖扶乐〗〖武平〗〖长平〗〖驺〗〖蕃〗〖薛〗〖卞〗〖汶阳〗

所辖乡:赖乡、安陵乡、应乡、狐宗乡

所辖亭:高氏亭、岸亭、沈亭、柏亭、武城亭、棠溪亭、大吕亭、江亭、卢门亭、邳亭、泗水亭、枌榆亭

兖州

所辖郡:陈留 东郡 东平 任城 泰山 济北 山阳 济阴

所辖县:〖浚仪〗〖尉氏〗〖雍丘〗〖襄邑〗〖外黄〗〖小黄〗〖东昬〗〖济阳〗〖平丘〗〖封丘〗〖酸枣〗〖长垣〗〖己吾〗〖考城〗〖圉〗〖扶沟〗〖濮阳〗〖白马〗〖顿丘〗〖东阿〗〖东武阳〗〖范〗〖临邑〗〖博平〗〖聊城〗〖发干〗〖乐平〗〖阳平〗〖卫〗〖谷城〗〖无盐〗〖东平陆〗〖富成〗〖章〗〖寿张〗〖须昌〗〖宁阳〗〖任城〗〖亢父〗〖樊〗〖奉高〗〖博〗〖梁甫〗〖钜平〗〖嬴〗〖山茌〗〖莱芜〗〖盖〗〖南武阳〗〖南城〗〖费〗〖牟〗〖卢〗〖蛇丘〗〖成〗〖茌平〗〖刚〗〖昌邑〗〖东缗〗〖钜野〗〖高平〗〖湖陆〗〖南平阳〗〖方与〗〖瑕丘〗〖金乡〗〖防东〗〖定陶〗〖冤句〗〖成阳〗〖乘氏〗〖句阳〗〖鄄城〗〖离狐〗〖廪丘〗〖单父〗〖成武〗〖己氏〗

所辖乡:鹿城乡、雍乡、大棘乡、首乡

所辖亭:平阳亭、阳关亭、祊亭、台亭、清亭、瓦亭、高阳亭、鸣雁亭、临济亭、黄池亭、桐牢亭、莘亭、阚亭、堂阳亭

徐州

所辖郡:东海 琅邪 彭城 广陵 下邳

所辖县:〖郯〗〖兰陵〗〖戚〗〖朐〗〖襄贲〗〖昌虑〗〖承〗〖阴平〗〖利城〗〖合乡〗〖祝其〗〖厚丘〗〖赣榆〗〖开阳〗〖东武〗〖琅邪〗〖东莞〗〖西海〗〖诸〗〖莒〗〖东安〗〖阳都〗〖临沂〗〖即丘〗〖缯〗〖姑幕〗〖彭城〗〖武原〗〖傅阳〗〖吕〗〖留〗〖梧〗〖菑丘〗〖广戚〗〖广陵〗〖江都〗〖高邮〗〖平安〗〖东阳〗〖射阳〗〖盐渎〗〖舆〗〖堂邑〗〖海西〗〖徐〗〖僮〗〖睢陵〗〖下相〗〖淮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