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学的先秦的道家流派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黄老之学的先秦的道家流派,第1张

我们习惯上把老庄作为道家的代名词,然就先秦道家来说,老庄而外,在当时还有一些其他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其不同的思想特征,形成道家中颇具个性的道家流派。可以说,先秦是道家大发展的时期,它人物众多,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形成了与儒、墨相抗衡的显学,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楚国与齐国的大力发展,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黄老学在汉代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统治者集团信奉黄老之学,由是黄老思想全面运用于汉初政治,达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从学术角度看,《淮南子》、河上公《老子章句》的许多观点都反映出黄老思潮的影响;受现实影响,西汉道家多以老子思想为依据批评政治,讨论国是。影响所及,如《史记·外戚世家》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景帝则“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这些都为其后在民间继续发展奠定了根基。

老子而后,道家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具体来说,到庄子成为道家发展的另一个高峰之间,有下列一些代表人物和流派:

1.杨朱,子华子学派,接近它嚣、魏牟的思想。有关杨朱的生平著作,已无法详知,一般认为是老子以后战国初期时发挥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杨朱学派的创立者。杨朱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就很大。孟子曾对他的思想作过激烈的批评。孟子在世时,杨朱的思想可谓甚嚣尘上,与墨学并为显学。《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孟子曾说当时的人们发表言论,不是拥护杨朱、就是拥护墨子,可见其影响。由于没有著述流传下来,要了解杨朱的思想全貌就比较困难,诸如《孟子》、《列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记录下了杨朱的某些言行。继承杨朱思想的人中,有两个人可以一提,一是子华子,《吕氏春秋》一书中的《贵生》篇曾引录他的话,在《庄子》中也引录过子华子的话。另一是詹何。先秦两汉的著述中所引他的话,可见是从杨朱思想的发展而来。

2.宋鈃、尹文学派。所谓宋尹学派是指以宋鈃、尹文两人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流派,关于宋、尹两人的情况今天已不能确知其详,也没有著作流传下来,他们略早于庄子,应与孟子同时。先秦时期的一些著述中曾记录了他们的某些言论,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当时有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就其思想的核心来看,着重发挥了老子学派中知足反战的思想,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救世精神,与杨朱学派重自我的精神相反,是利他主义者。而他们的传承情况则无法知道了。

3.彭蒙、慎到、田骈。《庄子·天下篇》把这三个人列为一派,并指出他们的共同之点,实际上他们的思想也是承老子的学说发展而成。关于彭蒙与田骈,流传的资料很少,据说彭蒙是田骈的老师,但彭蒙的老师是谁,田骈又传给哪一个人,我们已无法知道。《吕氏春秋·执一》中曾记录田骈教齐王如何治国之事,很简单,就是以不治为治,即君无为,而臣有为。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是:臣属能够勇敢、智慧地进谏,能死义尽忠;同时君主也要能修身养性知人善任和善听。值得注意的是慎到,他有《慎子》流布于世,并且从他的思想中的某些方面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说明先秦诸子是在相互的批判吸收中共同成长的。

4.列子。列子与老庄并称,但就列子及其学派的思想而论,依然是承传老学而来。《庄子》一书中多次提到列子,只有《吕氏春秋》中说“列子贵虚”一句说出了他的基本倾向。他及其后学著有《列子》一书。

5太公。道家怎样使人们能保守天下,怎样使人民不变乱的问题。能解决这问题才能为人谋国。因此从道家分出来的兵家、阴谋家便应运而起。《艺文志》道家书籍中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梁阮孝绪《七录》有《太公阴谋》六卷,《太公兵书》六卷,这恐怕是《太公书》中《谋》与《兵》的残本 。

6文子。道家北方系的三晋的一支有《文子》一书。过去普遍认为《文子》是伪书。八角廊西汉墓葬中出土竹简中有《文子》 ①。与郭店本《老子》显示的老子之学的基本倾向一致,《文子》主要从《老子》的无为、尚虚、贵柔及主在人后的宗旨出发,推阐出一番道家的治世之道。 古本《文子》假托周平王与文子对话。学者认为,这不是无谓的设辞,文子是晋人,而且是史官出身,他的学术背景正以三晋的史学为背景③, 这与我们对老子学术背景认识有一致处。

7管仲。《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 。

老子而后,除了上述所提各派以外,还有关尹、庚桑楚、接子、环渊等等,书简有缺,无法一一介绍,由此说老子学派的发展,到战国初期,确实蔚为大观,呈现繁荣景象。载籍所记,当时不少著名学者都学黄老之术,并不是夸大的 。

发展老子思想成为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的当为庄子及其学派。司马迁说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即是说庄子是承老子的思想而来,但庄子及其学派又大大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道家中的一个高峰。庄子名周,生活于战国中期,他及其后学所形成的庄学学派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学派与北方道家的三晋之地的文子学派和齐国的黄老学派遥相呼应,是南方道家的代表。

于庄子同时或早的道家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即是稷下黄老之学。它成为在先秦道家中形成的不同于庄子学派的另一类的道家流派。黄老之学到汉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

黄老学派为道家黄帝之言与老学的合称。在春秋战国《 老子》的传授有两套传授系统, 即“ 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③ 。

《黄帝书》为道家黄老学派典籍的总称,从黄帝书的主体性质而言,它仍然是道家的文献, 但它代表了道家学说思想的下行方向, 侧重於对现实生活( 治国用兵、养生方技) 的思考, 从而与刑名法术之学、方技术数有了结合, 体现了道家学说发展过程中, 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发展主要分为两大主题:技术发明和政治思想。现在就道家这两个承传系统的差异来看, 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淮南子·泰族》 载: “ 故不言而信, 不施而仁,不怒而威, 是以天心动化者也; 施而仁, 言而信, 怒而威, 是以精诚感之者也; 施而不仁, 言而不信, 怒而不威, 是以外貌为之者也。故有道以统之, 法虽少, 足以化矣; 无道以行之, 法虽众, 足以乱矣。治身, 太上养神, 其次养形; 治国, 太上养化, 其次正法。 ”①养神、 养化为上, 养形、 正法为下。其上都以道的表现特点为宗旨, 清静无为, 克己去智, 逻辑的起点一致。刑名法术系统与养生神仙系统, 就目的指向上而言, 一治国, 一治身, 二者呈现的最高境界就是向道的回归, 所以本质上没有任何冲突。

先秦时期经过稷下道家的发展,黄老学著作甚多,仅据各种典籍记载的黄帝书就有《黄帝四经》(《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黄帝铭》六篇(存《金人铭》《巾几铭》两篇)、《坟》《归藏》《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黄帝泰素》《黄帝说》《黄帝十六篇》《鬼容区》《盘盂篇》《黄帝杂子气》《黄帝五家历》《黄帝阴阳》《黄帝诸子论阴阳》《黄帝长柳占梦》《黄帝内经》《外经》《脉经》《泰始黄帝扁鹊俞木付方》《神农黄帝食禁》《天老杂子阴阳》《黄帝三王养阳方》《黄帝杂子步引》《黄帝岐伯按摩》《黄帝杂子19家方》《黄帝杂子芝菌》《难经》等等。稷下道家把黄老思想发展到涉及当时诸多学科领域。

然而在汉朝独尊儒术时期的班固并不喜欢,但又绕不过那个在汉初与儒家争雄占统治地位的“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黄老道家,在《汉书·艺文志》中他把黄帝书分散在了各家中,并把黄老之学从诸家学派第一,降到“可观者九家”中最后一名,仅在小说家之上,并把道家的另一支列在儒家之后位列第二。虽然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所以呈现出了一种斑驳芜杂的特点被称为杂家,但事实上,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思想,无一不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的。

黄老道家典籍众多而《黄帝四经》、《黄帝内经》仅仅是其中之一二,怎么能仅仅根据她们就可轻易判定道家“黄老学”的性质呢 在没有发现“黄老学”的全部著作,至少是其主要著作之前,也不宜对“黄老学”加以全面评价,不可以因为《黄帝四经》、《黄帝内经》就把整个黄老学派的内涵定为道法、道医一列 。

1、黄老学说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黄老学说。

3、黄老学说的黄指的是什么。

4、黄老学说什么意思。

1黄老学说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2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3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

4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

5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

6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7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份,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

8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

9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1、《道德经》,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

2、《庄子》,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3、《吕氏春秋》,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4、《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5、《管子》,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管子》在《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类。

-管子 (先秦学术著作)

-淮南子

-吕氏春秋

-庄子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

-道德经

道家名著有《道德经》、《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

1、《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3、《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唐天宝元年,唐玄宗下旨设“玄学博士”,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加封为“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4、《皇极经世》

《皇极经世书》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

《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

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

钱穆先生指出:庄周、邵雍为观物派哲学。其中《观物篇》实乃邵雍之哲学、易理、历史学的理论大纲。

5、《文子》

《文子》成书后,在秦初即遭到禁毁。秦吞并六国,建立封建君主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意见,施行文化箝制政策,公元前213年,下令没收并焚毁诗、书、百家语及秦纪以外的历史书。《文子》亦在被禁毁之列。

汉朝建立统治后,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刘彻因见“书缺简脱”,下诏“广开献书之路”,被秦禁毁之书才又逐渐面世。《文子》也在此时又得到了流传。

《汉书·艺文志》将之著录于“道家”一类。唐代尊崇道教,《文子》也得到重视,不断有人为之作注,并且被太宗诏改书名为《通玄真经》,可见其地位。但隋唐以后,随着道教在与佛教的斗争中失去优势地位,《文子》也曾渐湮没,对它的研究亦颇为冷清。

《文子·上德》篇有明显的《易传》特色。《上德》解易与《彖》、《象》为同一思想脉络的发展。

《文子》一书阐明了文子的哲学思想,它发展了道家的学说,同时又吸收了同期其它学派的某些思想,进一步完善了老子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之地。

《文子》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明朝宋濂称:“子尝考其言,一祖老聃,大概道德经之义疏尔。”元代吴金节也称:“文子者,道德经之传也。”都说明了《文子》的主旨内容。

-道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