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念的经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民间常念的经文,第1张

南无阿弥陀佛《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十善业道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句话出自于《左传·襄公27年》,“天生五才,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这里的“五才(材)”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些都是关乎民生的,缺一不可。进一步如《尚书大传》中说到“水火者百姓之所以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以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这句话译来就是:“天生金、木、水、 火、土五材,老百姓一并使用,缺一不可。谁又能离开打仗用兵呢?”

《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

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原版的《道藏》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现存者为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

编纂历史

魏晋以后,道书日增,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道书六百多卷。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按“三洞”分类,编《三洞经书目录》,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是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后孟法师按三洞四辅分类法编纂《玉纬七部经书目》,此后陶弘景又撰《经目》和《太上众经目》。

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开元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

太上老君说五谷妙经:

尔时盘古灭度之后 从复有人民未有五谷 食草木为生活 炎帝王复位 天地世界三千七百年 所为出处往七十二山寻觅五谷 口尝百草恶毒唇舌焦烂 然后炎帝王往一样山 寻得一粟子一粒计在枣树中 八种得成粟谷 大梁山中寻得稻谷一粒计在柳树中 七种得成稻谷 朱石山寻得小豆一颗 计在李树中 六种得成小豆 维石山寻得大豆一粒计在槐树中 五种得大豆 长石山得大小麦二粒 计在桃树中 四种终成大小麦 武石山寻得芝麻一粒 计在荆树中 后种终成芝麻 初种五谷 皆因六树而生炎帝王菩萨 往七十二山寻觅五谷 就土遍满天下救度人民 衣食父母神农皇帝登位 置立天下江河 社稷五谷大王 田公田母掌管苗稼 初分天地之时 人民慈善忠良孝顺 昼夜雨五谷大收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生盗贼 五谷一粒重三两 见得众生抛撒作贱五谷不收 炎帝王心生烦恼 连年遭横欲晴不晴和雨不雨 虫蝗旱涝五谷不收 饥荒饿死皆因作贱 世间人民不知当来受苦 三千七百年 万死生始得五谷满天下 衣食王菩萨流传此经 不可思议善哉善哉 善男子善女人每逢出种下子之时 需备香灯 请僧善友于家看诵此经 神圣欢喜苗稼长旺 五谷成收获福无量 佛说此经已 天人阿修罗闻 佛所说皆天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退。

我国古代十大农书

一、《夏小正》

《夏小正》的经文载于《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它用夏历的月份,分别记载着十二个月的天文、气象、候和农事。因此,人们认为它是融天文、气象、物候和农事于一炉的混和历。《夏小正》撰者无考。《中国天文学简史》中说:“这本书虽然为后人所作,但其中的天象和某些物候的记载可能反映了夏代的实际情况。”农史学家夏纬瑛在《〈夏小正〉经文校释》中也说:“我们可以把《夏小正》的产生时代推到夏王朝末年。”

《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

您可以在《中国古代农书研究》中读到经过夏纬瑛校正的《夏小正》经文全文,报告中也包含了《夏小正》语译,并探讨了其中天地人物和谐统一的思想。

二、《吕氏春秋》与《月令》

《吕氏春秋》是在秦相吕不韦主持下,由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吕氏的门客有3000多人,他们来自名门各派。因此,吕不韦命令他们著其所闻,集成二十万字的巨著。这部巨著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三大部分。其中的《十二纪》是将春、夏、秋、冬四季按孟、仲、季再分为十二个月来命名的。其各纪的“纪首”就是该月的“月令”。后来有人将分散在“十二纪”纪首的月令集中起来纳入《礼记》之中称为《礼记·月令》 。

《中国古代农书研究》中所说的《月令》既包括《吕氏春秋·十二纪》的纪首的月令,又包括《礼记·月令》。这两者虽然也有文字上少量差异,但是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月令》类农书的特点是:它继承了《夏小正》中天地人物和谐与统一的精髓、发扬了传统的生态农学,并将其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月令》不仅将天体的运动、气候的变迁、物候的演变、农事的活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将阴阳五行引进《月令》体系,阴阳和五行的结合,使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论的结构更加合理。阴阳处于事物的深层,作为事物变化的根据,能够解释系统纵向演进的规律,而五行作为表层结构,便于说明事物复杂的横向交错的关系。阴阳五行的配合,大大提高了从理论上揭示事物系统特征的能力。

第一神仙汉钟离,头戴一顶凤凰帽;

身穿一件黄金袍,手拿芭蕉风飘飘;

终南山上修成道;位列仙班道行高;

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二神仙铁拐李,头戴一顶八卦帽;

身穿一件黑金袍,手拄拐杖脚也翘;

虚心修炼长生法,肩背葫芦透九霄;

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三神仙吕洞宾;头带一顶道士帽;

身穿一件白龙袍;肩背宝剑斩铜桥;

慈心救苦传妙法;至今传古姓名飘;

岳阳楼上醉三曹;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四神仙韩湘子,头戴一顶书生帽;

身穿一件锻花袍;口吹玉笛阴阳调;

雪拥难开难行马,曾渡文公上九霄;

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五神仙曹国舅,头戴一顶乌纱帽;

身穿一件大红袍,手拿云板的的敲;

看破世人似浮泡,不爱荣华爱清高;

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六神仙张果老,头戴一顶太师帽;

身穿一件紫罗袍,手拿鱼鼓鼓敲鼓。

倒骑驴子哈哈笑,短发胡嘴背驼腰。

双手拱拱和尚调,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七神仙蓝采和,头带一顶道士帽。

身穿一件绣花帽,手执花篮采仙桃。

名山修炼年纪小,最爱修行和辩道。

脚踏乌靴驾云到,特来上寿献蟠桃。

第八神仙何仙姑,精炼细法除妖娆。

身穿一件武艺袍,肩背荷包河上飘。

苦心修炼千百载,也归仙界乐逍遥。

手拿仙帚桃叶扫,特来上寿献蟠桃。

跨上青云上九霄,皇母娘娘亲身到。

来到寿堂庆祝献,送来一双大蟠桃。

诸佛神仙都会到,天官赐福送蟠桃。

大众今日来上寿,蔡主长生永不老。

还有下面那位人兄,没事不要攻击别人,自己没有修过,就说人不好,你认为自己好意思吗,不知道当知,小心作口业,你不要以为持经就没有事,因果不是靠经就能过的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楷书《诗歌残篇》,《金刚经》《甘肃大辞典》,罗振玉等辑《敦煌石室遗书》,王重民先生编辑的《敦煌古籍叙录》,广泛收取国内外汉文经卷为主的敦煌遗书目录编

辑而成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则共收22500卷的目录,又分之为总目与索引两大部分,总

目包括《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简目》、《斯坦因劫经录》、《伯希与劫经录》、《敦煌遗书散录》等。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书。1900年,人们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4万余件古代写本与刻本

文书, 此外在莫高窟其他洞窟与土地庙、成城湾花塔中也出土了一些古文书,被统称为敦煌遗书。

1900年,随敦煌藏经洞的发掘,发现大量的唐代纸本墨迹、拓本,其中就有一卷保存相当完好的小楷《金刚经》。

该卷《金刚经》全文5000多字,一字不少,字字精妙,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根据落款时间,应该是武则天时期的作品。

《金刚经》是佛家的经典著作,是众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避免的苦难和折磨,帮助我们到达彼岸的经典经书,为历代书法家所喜,尤其唐代皇家更有抄经的习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