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阅读古代经典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学生如何阅读古代经典,第1张

1、阅读中,最好能练成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简单构架思维导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样可以大大的提升阅读效率。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使我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样既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理解和记忆效率。当然了,这需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培养。

2、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方法,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想学习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主要就是训练快速阅读的,里面也有“思维导图”的训练,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练习提高一下。

3、读书的过程中以及读完一本书后,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过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等的内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②做好读书批注。也就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对某一句话、某一观点的理解、联想、灵感等方面,都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读完之后:①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识框架,特备是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添加新内容,当我在后期的学习或阅读中有相关的新知识点、新体会,都可以加进去,促进知识的衔接,方便掌握和运用。②针对一部分书,比如看了之后很有感触的那种,我也会写一写读书感悟。

古书籍大全经典读物如下:

1、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孝经》、《弟子规》、《四书集注》、《增广贤文》等。

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主要指十三经,同时也包括历代儒家学者的评注和解说。

2、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公羊传》、《读通鉴论》等。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3、老庄之学:《道德经》、《庄子》、《有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兵法》、《鬼谷子》、《明夷待访录》等。

老庄之学,又称玄学、新道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后,继黄老之学道家衍生出的一个新门派,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时期。

4、其他子部古籍:《论衡》、《幼学琼林》、《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5、先秦文选:《楚辞》、《汉赋》、《昭明文选》等。

《先秦散文选》是1997年10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根泽 ,戚法仁。

6、唐宋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乐府诗集》、《十八家诗抄》等。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1文学通过形象反映人生。它应该是指导生活的而不是供消遣的。现代的和古代的优秀作品对于我们都有教育意义。

2我们从古今的优秀文学里,可以学到正确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汲取到从事战斗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3战斗着,从古典文学我们看见人们是怎样生活、战斗过来的,两者都有助于我们认识生活和战斗的道路。

4中国文学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是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的根据之一。

6我们从古典作家所否定的事物中仍然可以找到在今天还要反对的东西。只要我们不离开历史条件对古典文学提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一定能多少体会到那些作品的思想的进步性,一定能感到那些英雄形象对于我们的鼓舞。

7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典型身上所反映的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可以看出民族性格的优良传统。民族的优良特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

8他们给读者的总印象却是勇敢无畏,憎恨邪恶,体现着民族的英勇和正义感。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受到感染,汲取到力量。

9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坚忍、勇敢、智慧等等特性是几千年来和自然以及和压迫者、侵略者进行斗争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这些优良品质发展到历史现阶段,和新的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民主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使在新的革命事业中产生了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伟大力量。古典文学作品使我们认识这种民族品质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就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心。

10古典文学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视它,尽量从其中吸取精神上的养料。读古典文学作品和读现代作品都是需要的,它不但能帮助我们学习文化,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心灵,提高我们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第一问: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

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形式超过内容的时代;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拥挤在一起的时代;或者换一个说法,可以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互相脱节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文本阅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快节奏要求;也可以说由于工作太忙,腾不出读书的时间;还由于诱惑太多,其他方面已占满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不愿意再把时间花费在读书上。尤其电视的影响力大得不得了,传媒视觉形象的冲击远远超过文字阅读的魅力。何必还来读书呢?

  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要说现代化,欧洲、北美总比我们更现代化得多吧?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良好的读书风气。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到处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他们的习惯是不说闲话,只读书。我们相反,只说闲话,连闲书也不看。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包括大学、研究机构,也染上了肤浅、浮泛的学风。人文科学已大大贬值。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问题是怎样培育读书风气?首先是社会应有所提倡。但比提倡更重要的是,社会应该形成普遍重视学问、重视读书人的风气。如果读书人受不到重视,提倡读书就少有效果了。我们所以长期未能形成读书风气,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太低,以至于极端的竟有"臭老九"之称。中国传统社会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士、农、工、商,"士"居四民之首。近百年不断激进地反传统的结果,知识分子的价值被严重弱化。特别在今天,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地位,正在直接受两种势力的挑战:一是"官本位"的挑战,一是社会普遍商业化的挑战。大学、研究机构的建制也套行政级别,教授、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竟然与行政挂钩,这是"官本位"挑战读书人社会地位的显例。至于全社会商品化的挑战,更是不言而喻的了。官、商对知识分子成钳制、挤压之势,读书人的无力与无奈,随时随处可见。这种社会的与文化的结构,要想造成普遍的读书风气,不用说自是困难重重。所以,我认为要培育读书风气,前提是要造成全社会普遍重视读书人的风气,使大家都能够珍惜文化、重视学问、尊礼大儒。或者换一个说法,最主要是社会各阶层的官员、国家的指导者,应该有读书的习惯,懂得读书人的价值,奖励读书,优礼读书人。如做到这一层,全社会普遍读书风气的形成必将指日可待。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难的是要有读书的意愿,如果有了读书的意愿,读什么书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简单地说,读总比不读好,也就是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当然认真地说起来,选择什么书来读,也不是毫无讲究。各个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肯定首先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就社会的一般情形而言,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特别是那些"文明体国家",堪称经典的文本格外丰富。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我是说如果有可能这样做的话,比如掌握相关的语言工具,能够直接读原著,或者阅读翻译文本。不过我这里讲的经典阅读,着重点在中国自己的文化经典,而且侧重人文方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