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关于历史上一味的忍让的事例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关于历史上一味的忍让的事例有哪些?,第1张

1、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2、韩信胯下之辱:

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

3、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4、张良忍得兵书:

据《史记·留候世家》记载:张良有一次在下邳桥上散步,遇到一位穿布短衣的老者,那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喝令张良到桥下给他取鞋。张良非常生气,但看他年迈,就忍着性子给老者取回鞋。

可那老者又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又跪着替他穿好。老人一声未谢,只是笑笑就走了。没有走多远,老人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孩子还不错,可以教导,五日后天明时,在这里和我会面。”张良点头答应。

五日以后,天刚明,张良来到桥上,见老人已先到,老人生气地指责张良失信,与老人约会不应迟到,并说:“再过五日早点来。”

五日后,鸡刚啼鸣,张良就到桥上,可老人已站在桥上等他。老人转身就走,生气地说:“过五天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日,这一回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不久,老人来了,很高兴,夸奖张良这一次没有失约。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10年后就会得到验证。

13年后,我们会在济北见面,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话,老人就走了。天明以后张良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相传张良得此兵书,才干大增,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六出奇计。

5、康熙隐忍除奸:

康熙,即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第三子,他8岁登基。大权落入鳌拜之手。鳌拜专权擅政,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内。康熙强忍怒火,暗下决心,等待时机。

平时装着贪于玩耍,不问朝政。掩人耳目学习摔跤,实则亲兵习武。鳌拜称病不上朝,康熙登门慰问,表示诚意,目的是稳住对手,同时察看真情,探听虚实。

康熙经过数年的准备,看条件成熟,便把鳌拜诱进宫中,将鳌拜及其爪牙一网打尽。此时康熙只有16岁。

-六尺巷

-胯下之辱

-负荆请罪

-忍让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死后,上谥号为“贤”,雍正帝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雍正朝唯一位最终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人物性格  从很多方面的记载和描述来看,胤祥是一个锐意进取、行事周密、极富主人翁精神,对雍正初期政治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优秀政治家。性情上则精明内敛、冷静自持,在为官为臣方面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深知其中游戏规则,同时也礼贤下士,“爱才如恐失,虽一言之当,必采而纳之。”

  下面再来谈谈他在生活中的一些态度。

  傲气,倔强,隐忍  这是从康熙朝三阿哥回复康熙十三阿哥的病情折子得来的印象。那么严重的病,直接导致他后来英年早逝,他却足足忍了一年不吭声,太医去看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哀叹忧怨之辞,并不以此来乞求父亲的垂怜。可是他又对父亲抱有极深的敬爱之情,即使后来成为了怡亲王,朝鲜人还说“十三王喜其称颂先皇之语”如果赞扬他的父皇,他就会很高兴。

  八旗通志上记载“圣祖(康熙)在热河,偶遣使回宫。王(胤祥)迎问起居,堕马脱胫,强自抑按,仍齐集请安,不自知其足之伤也。”这只能是十三不再次次随驾的四十九年后。而按照五十年的大夫诊断书,他的鹤膝风已经发作一年多了。鹤膝风在先,导致坠马的可能性从时间上来看非常大。他的傲气不允许他在康熙派来的使臣面前示弱,更不不想让外人觉得他可怜,才会隐忍倔强以至于斯。

  对宗教略懂而不深信  雍正是对佛学禅宗都有相当了解的人,相比之下,胤祥是一个更为世俗的人。他虽然也通禅语,会和四哥谈经论道,会给儿子弘晓讲解佛学,但并不热衷。个人觉得,怡王对宗教信仰处在一种想起来信信,想不起来拉倒,大部分时候他是想不起来的状态。

  传教士宋君荣的书信里说“这位十三世子很尊重欧洲宗教和人士,特别是对巴多明神父特别宠爱。……但他从来不想得到该神父自愿表示为他写的宗教书和鞑靼文著作。”传教士觉得怡亲王对他们很友好,对宗教人士很尊重,但很明显,胤祥对拜读圣经并没有什么兴趣。

  “神父利用了这一机会而谈到了犹太人,特别是至今仍能在开封府见到的那些犹太人,这些人从周代就已经到达中国……十三世子在听到我向他们所讲的情况之后,便令我们在一个约定的日子内再来谈。我们于该日前往世子府上,他告诉我们说,他已调查了开封府犹太人的情况,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所拥有的希伯来文经书。他想详细了解有关这一民族的情况,接着又询问我们是否懂得这些希伯来文经书。”胤祥的办事效率很高,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很强,不过大家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传教士们想拿到的是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圣经,胤祥想了解的是一个民族的情况和文物资料。

  温和、宽厚的一面  康熙末年,胤祥就曾出面笼络明遗老屈复,被以一首《贞女吟》婉拒,但此人终雍正一朝没被官府骚扰过,反而到了乾隆朝,其诗文集被列入四库禁毁书目。雍正七年,四川提督弹劾容美土司,提到土司令牌上有“明天子”三字。对此密折,怡亲王批复说“至委牌所称明天子,臣等细玩文义,即明天子之意,与前明无涉”,认为土司令牌上的“明天子”三字,应该是贤明天子之意,与前明天子无关。

  李卫赴任之前,胤祥用自己的钱赏他银子,李卫在任上吐血,胤祥给他看病找药。朱轼的母亲病故,胤祥替他去雍正那里争取到在御前素服办公的许可(这是很大的恩典),还送了一大堆东西给朱轼安慰他。勘测水利时,胤祥晚上也要等和他一起去的汉大臣平安踏勘水源回来才睡觉,怕他们迷路,还派自己的坐舰去找。岳钟琪领兵,担心自己是汉人不能服众,胤祥就去帮他和雍正沟通。诸如此类对官员们多加关照、给下属送衣送药的例子不胜枚举。

  追求高雅,但不失恬淡节制  除了清初满人普遍喜好的打猎以外,胤祥的兴趣爱好还有收集字画、古籍和鉴赏珍玩。他的书法也得到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认可,但个人的书画字幅也罢诗词也罢,留存甚少,只靠雍正和继任怡亲王弘晓收录的少量诗作传世。雍正在《交辉园遗稿》题辞上说“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略)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希望自己的诗画著作可以流传后世,是文人雅士们的普遍心态,胤祥却偏偏和他们不大相同。他的个性里大概有非常淡泊的一面,从某种角度讲并不在乎自己是否留下什么东西、是否青史留名,而更致力于在当下多做实事。也许这能部分解释他甘于隐身在雍正背后献计献策的心态,“(怡亲王)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雍正八年五月丙子《上谕内阁》),怡亲王对权利抓得很紧,但那是出于政令通达的考虑,和雄主明君也都喜欢自己掌权一样无可厚非,不过从他数次推辞赏赐的行为中,就不难发现他看待富贵荣华十分通透,可谓富而不贪,懂得节制。

  不辞辛苦,积劳成疾

  胤祥在康熙年间就得了叫鹤膝风的病,可能是风湿,也可能是骨结核。之后虽经过调养,但身体状况已经变差。雍正即位后,胤祥承揽了相当多的政务,和辞谢各种恩赏时表现出的谨小慎微不同,胤祥在接受皇帝交给的政务时抱有一种毫不推卸、竭力而为的态度,这和他本人极强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分不开的。作为户部的主管,他甚至会把库房的钥匙也带回家。监造大炮时,他就在自己家的花园里也摆上一座以便研究。他的儿子弘晓说,自己于晨昏定省之时,常见父亲将“军国重务”带回家料理,“手不停批”,雍正四年怡亲王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四个月间断断续续不能痊愈,皇帝担忧之下甚至出内帑于宫中设谯为亲王的病祈祷,但这个病人本身却丝毫没有闲着,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官兵管理以及云南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就亲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绘图,六月份研究将附近省份粮食调福建以济民,清查当地亏空(这之后就开海禁了),七月份又出京,奏如何新开河道,安排河工。同月,雍正赐予他“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八字匾以示嘉奖,赞扬他“勤勉奉公,夙夜匪懈,即如目今王虽身抱疴疾,而案牍纷纭,批阅不倦,朕闻之实至于不忍”。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势必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胤祥负责替雍正勘探陵园,最初是在康熙陵园附近寻访,第一次选中的地方,居然发现穴中有沙子,虽然雍正只说是未足全美,但以胤祥谨慎的性格,应该会非常紧张,于是去远处再次替雍正选陵,这是清皇陵分为东西陵的来由。七年秋冬,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这时候雍正让太医院使刘声芳任户部侍郎,就是让他边给胤祥治疗边向他请教政务。可他还是亲自和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往来审视”费尽辛苦,胤祥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办完堪选泰陵陵址这件事后,怡亲王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八年正月初八,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胤祥想要去现场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请将此事交与侍郎何国宗(清朝数学家)督理监修。当时,怡亲王对其一同办理水利的下属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三个月后怡亲王就因病去世了,这番话听来让人不胜感慨,其事业心之旺盛、责任心之强大可见一斑。八年初,由于胤祥已经因病停朝,雍正经常派人至交晖园,就某事问怡亲王如何办理,可见在这一时期,胤祥仍然在参与政务。八年二月先农坛的亲耕礼胤祥没有参加(此前他每年都参加)。八年三月雍正连下两道圣旨,让别人代理营田和传教士事务。胤祥病后,雍正对他“医祷备至”,他为了宽慰雍正,“旬月间必力疾入见”。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雍正万分悲痛,在八年九月初六的上谕中曾说:“朕因忆吾弟怡贤亲王在日,八年以来诚心协赞,代朕处理之处不可悉数。从前与吾弟闲谈中,每常奏云,圣躬关系宗社至为重大,凡臣工可以办理者皆当竭诚宣力以代圣躬之劳,臣心实愿将己之年龄进献,以增圣寿。彼时闻之,深为不悦,以此言为非。今日回思吾弟八年之中辅弼劻襄,夙夜匪懈,未必不因劳心殚力之故伤损精神以致享年不久。且即以人事论之,吾弟费八年之心血而朕得省八年之心血,此即默默中以弟之寿算增益于朕躬矣。”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5、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17、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8.13)与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9、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5、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17、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443)与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9、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

1 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1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4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5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7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21个)

18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19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20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喀顺湖

21世界樟脑产量最高的地区:台湾

22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23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

24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

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7、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长的河流——长江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1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13、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庆

19、最北的村庄——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23、最大的岛群——舟山群岛

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25、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6、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27、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28、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29、我国最低的冰川是云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为2650m。

30、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1、还有一个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位于中国西藏的墨脱

32、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33、中国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4、最南端——曾母暗沙

35、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

36、中国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

37、中国最长也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38、世界上最早的船闸——灵渠的船闸

39、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

40吐鲁番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日平均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日数达100天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摄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温度曾测得833摄氏度,堪称中国“热极”。

41、中国最高的悬河——黄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悬河(又简称地上河)不仅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2、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3、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44、中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县是新疆若羌县,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

45、乌鲁木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大城市,它与海岸的最近距离为2,250公里。

47.最平坦的高原-——内蒙古高原

48、最崎岖的高原----云贵高原

48.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黄土高原

49.地势最低平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1.位于外流区的盆地——川盆地

52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4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江

55.开凿时间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56.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57.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58.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61.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

62.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的托克逊

6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干旱

64.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65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单位——海南省

气候之最

△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28℃)

��△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的伍道梁(55℃)

��△7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33℃)

��△极端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496℃)

��△极端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523℃)

��△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黑龙江省的嘉荫(492℃)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全年平均气温最低地方——青藏高源的伍道梁(-58℃)

��△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64℃)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的地方——漠河(昼长:7时30分,夜长:16时30分)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的地方——漠河(昼长:16时30分,夜长:7时30分)

��△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6558毫米)

��△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59毫米)

��△年平均降水天数最多的地方——峨眉山(264天)

��△年平均降水天数最少的地方——新疆民丰安得河(96天)

中国的世界之最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世界之最

世界地理频道----世界之最

http://www21pagenet/world_geography/world_bestaspsearch=&prevpage=1&page=2

世界之最

http://record18daocom/

直观综合网→世界之最

http://wwwzgmacom/ziliao/shijiehtm

中国纸币世界之最

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07:11182&messageid=4432&gpc=0&ggpc=0

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之动物之最

http://wwyuanbokeecom/74901html

中国的世界之最

http://blogsinacomcn/u/4b123ce3010005m5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5、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17、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443)与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9、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

1 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1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4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5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7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21个)

18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19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20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喀顺湖

21世界樟脑产量最高的地区:台湾

22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23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

24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

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7、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长的河流——长江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1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13、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庆

19、最北的村庄——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23、最大的岛群——舟山群岛

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25、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6、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27、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28、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29、我国最低的冰川是云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为2650m。

30、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1、还有一个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位于中国西藏的墨脱

32、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33、中国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4、最南端——曾母暗沙

35、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

36、中国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

37、中国最长也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38、世界上最早的船闸——灵渠的船闸

39、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

40吐鲁番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日平均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日数达100天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摄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温度曾测得833摄氏度,堪称中国“热极”。

41、中国最高的悬河——黄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悬河(又简称地上河)不仅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2、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3、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44、中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县是新疆若羌县,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

45、乌鲁木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大城市,它与海岸的最近距离为2,250公里。

47.最平坦的高原-——内蒙古高原

48、最崎岖的高原----云贵高原

48.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黄土高原

49.地势最低平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1.位于外流区的盆地——川盆地

52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4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江

55.开凿时间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56.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57.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58.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61.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

62.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的托克逊

6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干旱

64.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65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单位——海南省

气候之最

△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28℃)

��△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的伍道梁(55℃)

��△7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33℃)

��△极端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496℃)

��△极端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523℃)

��△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黑龙江省的嘉荫(492℃)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全年平均气温最低地方——青藏高源的伍道梁(-58℃)

��△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64℃)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的地方——漠河(昼长:7时30分,夜长:16时30分)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的地方——漠河(昼长:16时30分,夜长:7时30分)

��△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6558毫米)

��△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59毫米)

��△年平均降水天数最多的地方——峨眉山(264天)

��△年平均降水天数最少的地方——新疆民丰安得河(96天)

中国的世界之最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中国及世界人口

目前为止世界总人口估计为:6,573,320,252人,中国人口约占1/4(有一定的科学性)。

人口大概比例趋势图

文学之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别录》汉代刘向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六一诗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语的第一部诗话。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

《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

《文心雕龙》是我国系统的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白话小说。

《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

《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

《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不言而化,无为而治。"——《道德经》老子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坐拥天下的至高之位可以说是每个有野心的人都万分向往的,因此围绕皇位而发生的争斗也就变得异常残酷,历朝历代都少不了皇家之人为了皇位跟手足反目相向之事。

相比起其他朝代,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满清在这方面就更加血雨腥风,皇子们只要搏一搏就能登上皇位,这就导致皇子之间的斗争自然异常激烈,比如说当初顺治帝登基也是孝庄太后助他进行了一番博弈,只可惜顺治帝不给力。而九龙夺嫡,就是满清宫斗的巅峰。

在九龙夺嫡过程中,最终胜出的皇帝乃是四阿哥胤禛。胤禛登基成为后对当初曾经和他斗争过的兄弟们可没手软,其中最大的政敌八阿哥和九阿哥两人更是莫名其妙的死在家里;不过雍正并不是心狠手辣之人,那些没参与斗争的皇子们就都活得好好的,基本寿终正寝。

这其中最有意思的人莫过于十二阿哥胤祹,他有争夺皇位的实力,却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手握重兵却选择拒绝卷入夺嫡风波,也因此在胤禛登基后他才能够逃过一劫,70多岁仍被委以重任。

为什么胤祹不去争夺皇位呢?咱们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胤祹的生母地位不高,在清宫内低级的嫔妃如果产下了皇子是没有资格亲自抚养的,必须要转交给高级别的妃子活着送到一些位高权重的人身边代为抚养长大,所以胤祹就被送到了苏麻喇姑身边。

苏麻喇姑是孝庄皇太后的贴身侍女,也是康熙从小的玩伴,堪称半个人生启蒙老师。由于康熙对苏麻喇姑十分尊敬,她在宫里有着十分超然的地位。孝庄太后去世之后,康熙不忍苏麻喇姑孑然一身,所以干脆把胤祹交给送到了她的身边让她有点事情可做。

苏麻喇姑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见惯了各式各样的宫廷斗争,所以她教育胤祹要淡泊名利,远离纷争。胤祹熟读兵书,勤练武艺,无论是政治能力还是个人能力都非常优秀,实打实的文武双全。

苏麻喇姑仙去后,胤祹时刻谨记着她的谆谆教诲,将低调、不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康熙对胤祹本就有苏麻喇姑这重滤镜,再加上其不争不抢的性格,使得康熙万分满意,便把镶黄旗满洲都统的位置安排给了他。

年纪轻轻就手握重兵,如果胤祹想要皇位,恐怕四阿哥胤禛还没那么容易坐上龙椅。不过在后来的九龙夺嫡之中,胤祹也没有忘记苏麻喇姑当初的教诲,一直置身事外,始终保持中立,避免手足相残。雍正继位之后,封胤祹为"履郡王"。

不知道为什么,当上皇帝后的雍正有点看不惯胤祹,时不时的给胤祹找点小麻烦,还曾找了个机会将他爵位削了一削。不过又鉴于胤禛和胤祹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胤祹在工作上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所以过了几年胤禛又重新恢复了胤祹郡王爵位。

到了乾隆继位登基之后,非常欣赏这位叔叔淡泊名利的处事风格,加上胤祹的工作能力又非常不错,所以便得到了重用。,先是被加封为和硕履亲王,回头七十多岁腿脚不利索了,乾隆恩准他上朝的时候可以坐轿子。当然,由于胤祹做人心态非常平和,一直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所以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享年七十七岁,是康熙最长寿的儿子。

胤祹的做人、为官之道可谓是相当符合老子的道家学说,讲究无为而治。靠着与世无争给自己迎来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转帖]<史记>新证四则---张广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完汉武大帝就去看史记的,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孝武本记多记鬼神而无其它请看下文:

《史记》新证四则

张广爱

一、长安考古发现—《史记》部分篇目亡缺原因新证

今本《史记》并非史公完璧,这一点自《汉书 艺文志》就有记载,已成定论。但是在哪些篇目亡缺以及何人补缀上却众说纷纭,亡缺原因更是茫然莫知。按《汉书》的说法是“十篇缺,有录无书”。其篇目则多从魏人张晏之说,为《孝景本纪》、《孝武本纪》、《汉兴以来将相年表》、《礼书》、《乐书》、《兵书》(今本《史记》无《兵书》而有《律书》)、《三王世家》、《傅靳蒯成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但也有不少人提出异议。至于亡缺原因,大体有“武帝怒削”和“十篇未成”两说,但都缺乏可信的依据。如东汉卫宏即认为,“司马迁作《孝景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这显然缺乏依据。《史记 太史公自序》说:“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从自序看《孝景本纪》对景帝平定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维护汉朝国家大一统的历史功绩是充分肯定的,对其后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也给予颂扬,不至“极言其短”。武帝在孝景时为太子,即位时年仅十七岁,尚未成年,不会有什么大过。如果说《孝武本纪》(《自序》称《今上本纪》)可能

对武帝有所讥刺,或许触怒武帝,但《封禅书》同样有对武帝的批评,为何不删削呢?《日者》、《龟策》等列传总不至于批评武帝,为什么还亡失了呢?“十篇未成”说如唐人刘知几认为“十篇为草创未就之作”,更不值一驳。因为《史记 太史公自序》已经详列篇目、字数,故不可能还有十篇没有完成。其他解释更是难以自圆其说。

是什么原因造成《史记》如此大量地散亡呢?这要从《史记》的成书、流传和何时散亡说起。司马迁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元封六年开始 写作《史记》,七年后即天汉二年遭李陵之祸而受腐刑,其后忍辱负重,发愤著述,至作《报任安书》的征和二年(其年代下文有考),其书已成,意欲“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报任安书》),又说“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世圣人君子”(《太史公自序》)。但是,从《报任安书》的语气看,当时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人并不多。司马迁在这封信中说:“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仆诚已著此书……”从语气上看,此前似乎连司马迁的好友任安也不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事。再则,《史记》是一部洋洋数十万言的鸿篇巨制,著之竹帛良非易事,而且直至宣帝朝宣帝之子东平王刘宇上书求《太史公书》,大将军王凤还执意不允。因此可以断定,《史记》在成书后

相当长的时期里,并没有流传开来。那么《史记》成书后保存在什么地方呢?从“副在京师”的说法看,可能是保存在 秘阁。对于汉代的秘阁藏书制度,笔者未暇详考,但在唐代有时有集贤院藏书“皆以副本进”的制度,这也可能是沿袭前代的旧制,汉朝或许即有此种规定。那么,“副在京师”就是说《史记》的副本保存在内府秘阁了。《汉书 司马迁传》说:“迁没之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而宣布《史记》的杨恽被腰斩处死,其罪名就是“前为光禄卿不敬”,或许正是因为传布了本应保密的国史吧?(《史记》最初虽为私家著述,但既然被皇家书府收藏,就为国家所有了,杨恽据以“宣布”的很可能是司马迁的原本)但这种“宣布”范围也不会太广,仅限于王侯卿相、博士大夫之流而已,只不过使之冲出了皇家书府的禁囿。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即使是达官贵人也很难完整地抄录出一部《史记》,只能根据条件和爱好节录部分篇章。

至于“有录无书”的“录”,前人已经考证,为河平三年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时所作的提要。《汉书 艺文志》载:“刘向校经传,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艺文志》又说:“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歆卒父业,歆于是总其书而奏其《七略》。”《艺文志》就是根据《七略》编写的,“有录无书”也应是以《七略》为据。可见至刘向校书时《史记》尚未残缺,否则无法作录,而到了

刘歆作《七略》时就已非复完璧了。这样就可以把《史记》部分篇目散亡的时间大致确定在成帝河平三年到刘向辞世之间。据《汉书》本传,“向卒后十三年而王莽代汉”,可知刘向死于 哀帝建平三年,即公元前4年。

《汉书 艺文志》说:“成帝时书颇散亡。”看来这一时期散亡的书籍不止《史记》一种。《艺文志》即有“《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的记载。有些散亡的书可能后来又从民间补足了,那些流传不广甚至是孤本的书散亡后就无从弥补,只能仅存书录,成为永久的遗憾了。《史记》、《夹氏传》大约即属这种情况。 历史上,书籍大量散亡仅秦焚书、东汉董卓之乱等战乱情况下才会出现。成帝时没

有战乱,而且非常注重图书的搜集保存和整理,曾“诏求天下遗书”(《汉书 成帝纪》)。笔者读。《汉书 》帝纪、《五行志》,见其中对皇宫、陵园、宗庙的火灾记载连篇累牍。由此想到皇家藏书亡失的最大可能就是火灾,特别是对于古代的竹木简和帛书来说更是如此。西汉藏书秘府为石渠阁。《三辅旧事》记载:“石渠阁

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秘书。”《汉书 成帝纪》记“永始四年夏四月癸未,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灾。”《汉书》记火灾,有“灾”与“火”之别。《康熙字典》解释“灾”为“天火也”、“害也”,应是比较重大的火灾。《汉书 王莽传》:“莽曰:‘夫地有震有动,震者有害,动者不害’。”或许《汉书》中“火”与“灾”的区别也在于害与不害吧? 可见凡言“灾”,则损失严重。《汉书》中可见多处“……灾皆尽”的记载。因此可以断定永始四年癸未的大火一定损失巨大。而靠近未央宫的

石渠阁很可能也被殃及。部分书籍可能被火或者因避火转移而丢失或散乱,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缺失十篇中,《景》、《武》两纪相承,《汉兴以来将相年表》与《礼书》、《乐书》、《律书》连篇。《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前后相接,紧承《律书》的《历书》亦有人怀疑是后人补作,而且不无道理(说见后文)。再往

后的《天官书》和《傅靳蒯成侯列》传等多有混乱之处。这也许是因为这些书存放的地点首先被火,有的抢救不及,被火焚毁,有的部分烧坏,后人补足,也有的简牍错乱散失,重新整理时,尚存部分不能各归其所,缺失部分只能以意补之,无法完全恢复其原貌。另外,有些篇什虽然公认 不是太史公原作,但其中的“太史公曰

”等语句又确似司马迁的语言风格,这可能是被火之后,有些简册尚可辨认,遂被补作者保留到补作中的缘故。总之,只有火灾才能合理地解释《史记》大量散亡,以及《史记》研究中与此有关的聚讼不休的问题。而在《史记》散亡的年代里,又发生了一场在藏书地点附近的大火,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