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是礼仪之邦的诗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关于中国是礼仪之邦的诗句,第1张

      1友谊诗句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在我国古代,热情好客的人们与友人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主簿》)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甫》)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齐州送祖三》) 短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孟浩然《送席大》)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王昌龄《长歌行》)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 数重云外树,不隔眼中人(钱起《再得毕侍御书闻巴中卧病》)。

2有关礼仪的诗句有哪些

      1、“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6、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2 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

      3 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

      4 面对长辈要彬彬有礼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礼仪。

      5 仪态万方的礼仪**款款走上主席台,给获奖人员披红戴花。

      6 亚运会开幕式上,温文尔雅的礼仪**给中外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经严格训练的礼仪**,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

      8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9 我礼仪周到,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11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12 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3谁知道关于赞扬中国是礼仪之邦的文章

      中华民族的礼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现已深刻影响了周边众多国家和地区。

      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

      “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

      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

      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

      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

      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

      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 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

      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 、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 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

      即如二程所主张:“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 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 体的。

      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活动,都有不同 的仪式。

4礼仪之邦的千古佳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流传千古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柳永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李白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李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赠刘景文》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诗词名句——景物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一鸟不啼山更幽。

      (宋)王安石《钟山即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众里对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僧志南《绝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 (宋)王安石《春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唉乃一声山水绿。 (唐)柳宗元《渔翁》。

5关于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名言警句

      1、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6、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1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13、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1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兵作战,有良好的时令天气,不如有良好的地理形势;有良好的地理形势,不如有民心归向,内部团结的人事条件。--孟子,战国

曲高和寡

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出 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海上风和日暖。——刘斧《青锁高议》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稍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和无寡。——《论语·季氏》

和氏璧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得楚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

昏定晨省,夜卧早起,和颜悦色,事如依恃,正身洁行,称为顺妇。——汉· 荀爽《女诫》

大风 陆游

今年毒热不可支,白汗如雨愁纤絺。

皇天悔祸为一洗,秋风作意来如期。

声如怒涛撼坤轴,夜半折我南斋竹。

幽人晨起得奇观,凤尾襳袜一帘绿。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陆游

劲风东北来,茆屋吹欲裂。

出门有奇观,湖上千峰雪。

日高炊未具,岁晚衣百结。

士岂无一长,所要全大节。

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

昏定晨省,夜卧早起,和颜悦色,事如依恃,正身洁行,称为顺妇。——汉· 荀爽《女诫》

大风 陆游

今年毒热不可支,白汗如雨愁纤絺。

皇天悔祸为一洗,秋风作意来如期。

声如怒涛撼坤轴,夜半折我南斋竹。

幽人晨起得奇观,凤尾襳袜一帘绿。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陆游

劲风东北来,茆屋吹欲裂。

出门有奇观,湖上千峰雪。

日高炊未具,岁晚衣百结。

士岂无一长,所要全大节。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大众。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因此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诗词流行音乐在抒情言志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对莫大作用。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只不过音乐文学(歌词)还没有古典诗词一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并不是说它永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是这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

二、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1、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本身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者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相靠,看是否丝丝入扣,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品质进行评判。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由台湾声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有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的现代版诠释了。

2、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扯不断的关联了。后来他又写了 <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是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后来还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是学后来还有一个冯小民族乐器的出身,所以对民族文化自然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里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还有<秋水长天>等。

3、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一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很多现在的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首先是黄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歌<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沈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腻了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里还有一首<四张机>,手法相当规整“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不过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还有著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 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另外还有卢国沾也是这类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宋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来看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质再把持/”

再如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浪子心声),“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沉默是金),写情“曳摇共对轻舟飘/互传誓约庆春晓/两心相对影相照/愿化海鸥轻唱悦情调/艳阳下与妹相亲/望谐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绿柳花间相对缘份/泪残梦了烛影深/月明独照冷鸳枕/醉拥孤衾悲不禁/夜半饮泣空帐独怀恨”(双星情歌)

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体,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琼瑶,她最擅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时光留不住/春去影无踪/潮来又潮往/聚散苦匆匆/往事不能忘/浮萍各西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儿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

小虫也有几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一些情怀,但距离唐诗宋词,已经有些距离了,更象元曲什么的。如他写给陈淑桦的<情关>“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才能拥有这个梦”,<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红楼,红楼/为何浓浓的红妆遮不住你的轻愁/红楼,红楼/你轻愁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还有给潘越云写的<红娘>“盼你来/盼到桃花谢又开/问天也不能明白/。。。/对望两相爱/心似祝英台/这应是天的安排”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与借鉴,在歌词的写作手法上,现代的流行歌曲也是从唐诗宋词身上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向讲究韵律感与意境美,这都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诗宋词里更常用到的比兴手法,在现代歌词的写作中,例子那更是不胜枚举。

三、 流行歌曲相对于古典诗词的优势

尽管现代歌词的创作沿袭着古典诗词的创作的路子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毕竟还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毕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内容特征,并接受不同时代标准的审视与评判。

我们说文学是为了体现生活而存在的,那么任何的一种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个时期的生活现实,体现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征。正如我们都说唐诗与宋词,而并没有泛称为唐宋诗词,就是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而流行歌曲则显然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同于唐也不迵异于宋,所以它与前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更多显而易见的区别,这也正是如今很少将他们主动放在一起比较的原因。

而流行歌曲更为通俗,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受众,其次留心歌曲的传播方式是古典诗词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流行音乐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流行音乐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体现,但在文化内涵上仍有许多不足,当“妹妹坐船头”唱遍大江南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流行音乐在主题、内容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提高,近年来的流行歌曲逐渐的吸收古典诗词的一些元素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使得流行音乐通俗而不俗,品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然而作为中国瑰宝的古诗词却得不到高中学生的喜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去甚远 以前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还有的学生喜欢选取诗中的词作为自己的笔名或者是书斋的名字,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词更是深恶痛绝。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变小,阅读品位变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卡通、漫画、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口袋书。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第三册的《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死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热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

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这是一种畏难心理。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

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热血。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

3、“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

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面对这种现象,应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先要让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价值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如今古诗词在现代歌曲中有所应用,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歌唱,是传播诗词的功臣 歌唱则是根据既定的乐谱,把诗词依谱唱出声来。我们要写为诗词而歌唱的乐谱,仍须依赖音乐家。当然最好是懂得诗词的音乐家,像宋代的姜白石,这样的人才非常难得。最理想的办法是让诗人和音乐家密切沟通,培养音乐家们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好的音乐家,必定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先天上就该会有诗人的气质。因此,能为诗词谱写乐歌的作曲家,就是传播诗词的功臣

然而,时代在变,今人对音乐的感受程度和古人自然有很多的不同。比方说,姜白石是了不起的词人兼音乐家;他的词句,傲视古今,但是他写的音乐,若就现代的音乐观点而论,除了「古意」之外,未免失之单调。古意虽好,但是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音乐品味。今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是很难造就像「小红低唱我吹箫」那样的环境和情调的。若是要靠他留下的古谱乐曲去推广宋词,恐怕很难被现代人接受。古谱有它们的历史和文献价值,但是却不能为推广传统诗词发挥多大实用。同样的道理,魏氏乐谱和碎金词谱等等古籍译出的乐谱,可以教导现代人学习古意,提示深含传统韵味的旋律,然而在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诗教」工作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从欣赏古典诗词上来说,无情的现实,难以配合当时的情调,的确是现代人的悲哀。然而,我们如想挽救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还须面对现实。这个历史责任,就落在现代有民族文艺思想的音乐家们的身上

前人留下许多的诗词,多的是美不胜收的歌词资料。这些宝藏里的每首歌词,今人可以全首引用,或者截句接收,也可以利用前人的意境构句或词汇溶入自己的思想,应该可以谱出许多优美的歌曲。很可惜现代的中国音乐家们,能够去发掘这宝藏的人实在少得可怜。当然,作曲家若要利用这些优美的歌词,自己必须先能了解诗词的内涵,才不会写出不合词意的怪谱,白白糟蹋了前人宝贵的智慧结晶。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音乐家们,应该多读诗词。音乐院校的作曲系,应该把中国诗词列为必修科,无论学生们以后要作可唱的歌曲,或是写演奏的乐曲,有了诗词的内涵,对表现乐曲中的民族风格和弘扬中国文化,都有很大的益处。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中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而歌曲是诗词传播的触媒,诗词可以藉音乐的帮助,广为流传。唐宋前人的例子,很值得今人效法。乘着音乐的翅膀,载着优美的中国歌词,飞扬五洲四海,让普天下都唱中国歌曲,传诵千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我衷心地希望现代的音乐家们,今后多多创作能歌唱中国诗词的曲子,不要再轻易错过中华诗词这个无尽的宝藏。先人留下的这些古典诗词是我们现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应该用好这些资源。幼年时期依靠音乐帮助所掌握和学到的东西让人难以遗忘、终生受益。衷心希望华人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愿中华古典诗词唱响神州!

好词好句 | 谦虚是绵延遥亘的深广山谷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谦虚者虚怀若谷,不断进取。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虚者待人以诚,接物以礼。

谦虚是内心丰盈充实,如深广山谷,遥亘千里,其间有萋萋芳草,也有丛丛杂树。

谦虚是处世泰然从容,如高远天空,茫茫无际,任由鸿鹄翱翔,也容纳燕雀低飞。

本期好词好句,就让纸条君带大家看一看关于谦虚的好词好句吧~

 好 词 荟 萃 

1 形容谦虚的态度

虚怀若谷 损之又损 多闻阙疑 谦虚敬慎

谦虚谨慎 泰而不骄 不矜不伐 深藏若虚

不露锋芒 不露圭角 勤慎肃恭 自知之明

纸条解读:

  这一组词语都是形容态度谦虚的,或在求学探索的道路上,或在为人处世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直接用来描述具有谦虚品质的人物。

示例:

  王守仁曾言,“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保持谦虚的态度往往会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收获良多。孔子学富五车,仍虚怀若谷,向一切可学之人学习,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勉励自己虚心学习的信条,终成万世师表,一代“至圣”。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多闻阙疑,始终认为“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对知识保持着敬畏的态度,在文史哲学多个领域不断求索,最终成为人类历史天空中的闪耀星光。

2 形容谦虚的做法

言气卑弱 三命而俯 逊志时敏 谦冲自牧

不耻下问 执经叩问 闻过则喜 祛衣受业

移樽就教 辞尊居卑 鸣谦接下 礼贤下士

纳善如流 降心俯首 披怀虚己 屈己待人

纸条解读:

  谦虚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或思想层面的态度,也需要付诸实践。引用这一组词语,可以描写谦虚的具体行动。

示例:

  当谦虚的思想化为切实的行动,我们也许就能更加接近理想的彼岸。宋濂曾经跋涉百里之外,只为俯身倾耳,向博识的尊长执经叩问,聆听教诲,遇到尊长发怒,则言气卑弱,静静等候,待尊长心情稍悦,又继续发问。终其一生,宋濂始终以谦虚态度勤勉自学,最后成为满腹经纶的学者,还被誉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唐太宗即位后,礼贤下士,纳善如流,告诫下属,“君有违失,臣须直言。”力挽前朝因残暴统治和严重战乱而凋敝不堪的状况,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正是因为唐太宗的披怀虚己,成就了锦绣的大唐盛世的绽放。

3形容不谦虚的词语

好为人师 矜才使气 口出不逊 夜郎自大

妄自尊大 盛气凌人 目中无人 目空一切

自以为是 自命不凡 傲岸不群 居功自傲

唯我独尊 傲世轻物 伐功矜能 咄咄逼人

纸条解读:

  这一组都是形容不谦虚的成语,进行反面论证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了噢~

示例:

  一个人的能力和视角都是有限的,但广袤的世界没有穷尽,世上的知识也没有穷尽。回眸浩瀚的历史,总会发现一些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人,譬如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意见当机立断除掉刘邦,最终兵败乌江,自刎身亡;吴王夫差俘虏越王勾践后,伍子胥犯颜上谏,告诫吴王斩草除根,但吴王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释放勾践,导致吴国最终为越所灭。不谦虚的态度只会令人陷入偏执的个人主义,无法提升自己的境界,永远囿于方寸天地。

 经 典 名 句 

一、古代诗句

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道德高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

——《易传》

2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竹子内心谦逊,从不倨傲自矜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孤标傲世从不仰面逢迎。 )

——郑板桥

3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人的内在精神,贵在潜藏着自己使用,草率地向外炫耀,少有不失败的。)

——邵雍

4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人太自满就会招来损害,身居高位容易遭致灾祸,太阳当顶便会西落,月亮圆了就要走向损缺,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

——曾国藩

5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地面上坑洼的地方,水就会汇流到那里,为人谦逊礼贤下士,品德自然就会具备。)

——魏征

纸条解读:

  这一组诗句说明了谦虚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引用这些句子,来论证为什么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示例:

  曾国藩曾经总结出一条千古不移的道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不测风云,世事太过无常,有许多事情我们难以预料。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保持谦虚平和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变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难免起落,稍有成就时,不妄自尊大;失意落魄时,也不妄自菲薄。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和谐自我,宠辱不惊,无论是通达还是落魄,都以谦和的态度坦然面对,将其当做生活必经的历练。

二、现代名言

1谦虚要如广大的天空,有蔚蓝的颜色,能容受风云日月,不会被雷电乌云遮蔽,而失去其光明。

——林清玄

2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苏格拉底

3世间万物,或如荷花,或如橘柚之花,皆各有其芳香郁烈,而我是那多事的风,把众香气来作四下播扬。

——张晓风

纸条解读:

  这几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谦虚”比喻成广大的天空,藏于土中的根,播撒香气的风,将谦虚描述得形象生动。我们在论述的时候,也可以多使用比喻的手法。

示例:

  谦虚是如浩浩清风,途经清雅荷花或郁烈桔柚,香气清冽或馥郁都悉心欣赏,把“众香气来作四下播扬”,自己裹了一身芬芳,也愿意将这馨香赠与更多人;谦虚如高远天空,茫茫无际,任由鸿鹄翱翔,也容纳燕雀低飞。“有蔚蓝的颜色,能容受风云日月,不会被雷电乌云遮蔽,而失去其光明。”

4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别林斯基

5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6稻穗结得越饱满,越会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谦卑的胸襟。

——证严法师

解读:

  谦虚和伟大不是对立的,它们往往相辅相成,互相彰显。这一组句子适合用在论证“谦虚和伟大的关系”相关论点。

示例:

  “力学之父”牛顿发现了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万有引力。此外,在热学上,他确定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建立二项定理,创立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纪元。作为一名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如此伟大成就的科学家,牛顿本人却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曾表示“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这印证了泰戈尔所言,“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7你要批评指点四周的风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顶。

  ——歌德

8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王小波

9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冯骥才

10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路遥

11人再怎样苦里熬,不应当忘记谦和与傲骨。

——简嫃

12过去对我说,隐身于世界,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存在。

——阿多尼斯

解读:

  从“不随意评价他人”“有自知之明”“低调”等角度出发,描写谦虚的做法。当我们要论述应该怎样才能拥有谦虚品质的时候,就可以引用这些句子哦。

示例:

  自从中篇小说《人生》的出版轰动全国后,作家路遥的名声一时之间如日中天,他原本安静的生活开始变得喧嚣热闹。鲜花与掌声给他带来无限风光,也带来无限烦恼,无数的信件从全国各地向他寄来。但是路遥没有被一时的得意冲昏头脑,面对喧嚣之下的浮躁与迷失,路遥在给弟弟王天乐的信中表示“人,不仅要战胜失败,更要超越胜利。”他不愿高枕名利,也不甘在这种所谓的成功中自我满足,而是选择重新扬起人生风帆,继续痛苦与快乐并存的创作,投入到一种更为充实的生活中去。

13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林清玄

14人不应该有高傲之心,高傲会开花,结成破灭之果。在收获的季节,会得到止不住的眼泪。

——埃斯库罗斯

1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心

16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17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体》

18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解读:

  这一组句子适合作为反例来运用,可以从反面论证缺少谦虚态度的危害和弊端。

示例: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如冰心这句小诗所言,当我们总是把自己视为世界这个圆的中心,认为世上万物都要围绕自己旋转的时候,我们眼前的天地就会变得狭窄。生命的花朵理应在谦逊的心境中盛开,一旦陷入自满或傲慢之中,便会失去它原有的色彩与香气。只有对人对事都保持敬畏之心,以谦和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不断接纳更丰富的、不同的声音,才能让人生的圆圈不断扩大,开出更绚烂的花朵,拥有更广阔的宇宙。

看了上面的好词好句,你们是否还感到意犹未尽,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哦~

为人谦虚第一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冯梦龙

适用主题: 人生态度,谦虚,追求学问等主题,如2017年浙江卷《人生的三本大书》。 出处: 语出冯梦龙《警世通言》。

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属于永远忘我劳动的人,属于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

适用主题: 青春励志,勇往直前,理想志向,不懈付出,保持谦卑等,如2019年全国卷一《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18年北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

适用主题:空谈与行动,谦虚与骄傲等,如2018年江苏卷《语言》。出自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又名《闻一

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莎士比亚

适用主题:辩证地对待批评,要有主见等话题。语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示例: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犯错,面对他人的批评,我们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

适用主题: 保持开放的心态,包容多元思想,拥抱多样的人生等作文话题。如2017年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15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系辞下』

适用主题:顺应时势,坚持自身修养,谦虚谨慎等主题。如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语出《周易·系辞下》,句意为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陈继儒

适用主题:韬光隐晦,大智若愚等主题。语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意为人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很懂也不

虚己者进德之基。

方孝儒

适用主题:关于谦虚律己,内心修养,道德社会建设,人民价值观树立等立意,如2017年浙江卷《人生的三本大书》。方孝孺,明代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费加罗的婚礼』

适用主题:关于求真求实,忠言逆耳,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立意。我们常说“忠言逆耳”,没有人厌恶被肯定、表扬,但也没有人可以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适用主题: 用以描写求学态度,学习不可傲慢,对君子品行的讨论等作文立意,如2013年山东卷《咬文嚼字》等。 出处: 语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适用主题: 关于自身修养,谦虚待人,约束自己等相关作文立意,如2013年山东卷《咬文嚼字》。 出处: 本句出自诸葛亮《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警世通言』

适用主题:适用于为人须相信自己,勇往直前,不能因一时的得意而自满,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推而广之可用于讨论国家、民族之间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

适用主题:有关不忘师恩、饮水思源、名师出高徒、虚心向老人请教等作文立意,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2007年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乔布斯

适用主题:任何有关态度、青春求知、心中的偶像、个性与创新、持之以恒、对骄傲自满的反思等作文立意,比如2010年全国卷II

待人以诚,接物以礼,对世间万物都保持一颗敬畏的心……谦虚其实表现在方方面面,有着多重内涵,你理解的谦虚是什么呢?在练笔区和大家一起聊聊吧~

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人生如流水,或是波澜不兴,或是潮起云涌,都是一部部千姿百态的人物传记。而其生命之厚度,成于不变的开拓进取,不傲于恃,不嗔于成,携一份谦卑,刻一首意蕴绵长的隽永诗。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君子谦谦,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孔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为君子之道。韩愈以学识为海故识无涯,孜孜不倦,是为进取之道。近代社会,文学巨人林语堂不囿于文学创作,术兼文理,学贯中西;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求真求是,务实进取。当今社会,围棋少年柯洁为追逐梦想,杜绝社交,潜心修炼;天才少年曹原在学术领域即便登峰造极也淡然自若,虚心擅学。他们是长史漫漫里的佼佼者,却绝不固步自封,囿于自满,而是虚怀若谷,内秀内敛,韬光养晦,实乃人生大道。 肖培东曾说:“所有的站立,都垫着清醒和谦卑。”以谦卑的姿态,方能步履坚定,于更高处博览一番天地。回首历史可以看到,大清王朝因闭关锁国而日渐衰微,在西方的船坚利炮下,炸开国门,再不复往日荣光。一代王朝在思想的自满与娇嗔之下,从傲然挺立到卑躬屈膝,从卑躬屈膝到凋零殆尽。近代以来,从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到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再到巍巍中华的再次站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发展,成于一个民族不断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的拓进精神,亦成于不卑不亢,静心自牧的谦卑胸怀。 无论是个人层面,抑或是家国层面,谦卑的涵义都不仅限于此。每个人都像一滴水,汇成环境这片海,每个国都像一粒粟,聚成瀚宇一颗星。故而,接人待物时,当谨记方以律己,圆以待人,上善若水任方圆,不露圭角方显度量。现代社会里,有人不曾谦卑,而是卖弄自己有何等的才学,抑或是对待他人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有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国横加指责,肆意干涉,甚至蓄意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世界,只为那一句“我才是世界老大”。正如冰心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可见自矜自伐者,不会绚烂,不会馨香,不会静美。 谦卑是内蕴深沉的光华,是眼底心河的自洽,是耳听麦浪,眼瞥高山的胸怀,正如“君子如玉,温润而泽”的千年古训,生命的纵横宽广,受益于心间的谦卑精神,方行漫漫长路,盈满芬芳

①王守仁曾言,“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保持谦虚的态度往往会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收获良多。孔子学富五车,仍虚怀若谷,向一切可学之人学习,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勉励自己虚心学习的信条,终成万世师表,一代"至圣”。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多闻阙疑,始终认为“我唯一知道 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对知识保持着敬畏的态度,在文史哲学多个领域不断求索,最终成为人类历史天空中的闪耀星光。 ②当谦虚的思想化为切实的行动,我们也许就能更加接近理想的彼岸。宋濂曾经跋涉百里之外,只为俯身倾耳,向博识的尊长执,经叩问,聆听教诲,遇到尊长发怒,则言气卑弱,静静等候,待尊长心情稍悦,又继续发问。终其一生,宋濂始终以谦虚态度勤勉自学,最后成为满腹经纶的学者,还被誉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唐太宗即位后,礼贤下士,纳善如流,告诫下属,“君有违失,臣须直言。”力挽前朝因残暴统治和严重战乱而凋敝不堪的状况,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正是因为唐太宗的披怀虚己,成就了锦绣的大唐盛世的绽放。 ③一个人的能力和视角都是有限的,但广袤的世界没有穷尽,世上的知识也没有穷尽。回眸浩瀚的历史,总会发现一些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人,譬如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意见当机立断除掉刘邦,最终兵败乌江,自刎身亡;吴王夫差俘虏越王勾践后,伍子胥犯颜上谏,告诫吴王斩草除根,但吴王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释放勾践,导致吴国最终为越所灭。不谦虚的态度只会令人陷入偏执的个人主义,无法提升自己的境界,永远囿于方寸天地。 ④曾国藩曾经总结出一条千古不移的道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不测风云,世事太过无常,有许多事情我们难以预料。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保持谦虚平和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变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难免起落,稍有成就时,不妄自尊大;失意落魄时,也不妄自菲薄。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和谐自我,宠辱不惊,无论是通达还是落魄,都以谦和的态度坦然面对,将其当做生活必经的历练。 ⑤谦虚是如浩浩清风,途经清雅荷花或郁烈桔柚,香气清冽或馥郁都悉心欣赏,把“众香气来作四下播扬”,自己裹了一身芬芳,也愿意将这馨香赠与更多人;谦虚如高远天空,茫茫无际,任由鸿鹄翱翔,也容纳燕雀低飞。“有蔚蓝的颜色,能容受风云日月,不会被雷电乌云遮蔽,而失去其光明。” ⑥“力学之父”牛顿发现了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万有引力。此外,在热学上,他确定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建立二项定理,创立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纪元。作为一名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如此伟大成就的科学家,牛顿本人却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曾表示“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这印证了泰戈尔所言,“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⑦自从中篇小说《人生》的出版轰动全国后,作家路遥的名声一时之间如日中天,他原本安静的生活开始变得喧嚣热闹。鲜花与掌声给他带来无限风光,也带来无限烦恼,无数的信件从全国各地向他寄来。但是路遥没有被一时的得意冲昏头脑,面对喧嚣之下的浮躁与迷失,路遥在给弟弟王天乐的信中表示“人,不仅要战胜失败,更要超越胜利。”他不愿高枕名利,也不甘在这种所谓的成功中自我满足,而是选择重新扬起人生风帆,继续痛苦与快乐并存的创作,投入到一种更为充实的生活中去。 ⑧“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