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需要那么多砖,可这些砖是在哪里烧制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万里长城需要那么多砖,可这些砖是在哪里烧制的?,第1张

简单点来说,在秦汉时期建造长城用的是土,到后来明朝时期经济发达了,才开始用砖瓦这些的。

明清时期的时候砖窑这些都已经有了,制造砖块的技术基本上已经很可以了,所以在明朝时期用的那些砖块都是从就近的砖窑里面烧制的。

说起长城,咱们中国人真的是很骄傲啊,长城是我国历史的瑰宝,还被成为是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呢,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万里长城了,而且据可靠的史料记载,在秦始皇到朱元璋那会的时候长城就已经修了大约6300公里了。

现在我国的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在这长达两万多公里的长城中,有大约一万公里都是秦始皇到朱元璋那会修的,所以不得不佩服当时的勤劳人民呀。

我们都说长城是我们国家的人民用鲜血筑成的,所以我呼吁大家在爬万里长城的时候请大家文明一点,不要乱写乱画,爱护我们的万里长城。

在秦汉的时候,由于还没没有砖块,所以就只能是用土啊,木料啊,还有石灰这些来修筑长城,因为长城就是在山上修的,所以当时人们就就地取材,这样慢慢的长城就开始变得绵延起来,这些真的是我国人民智慧劳动的结晶呀。

到了明代,修筑长城的时候,也保留了就地取材的这个习惯,只不过是在长城旁还建造了专门的砖窑和石场这些。

  

1以砖为标题,求诗一首

嗯哼!献丑。

满眼风沙

漂浮的碎砂砾

尖锐、斑驳

遥相呼应

容器里盛满的水

相遇、交融

你问我什么是爱

当我是风沙时候

漂泊、无居

直到与你相遇

我的心瞬间凝固

心甘、情愿

为了爱我甘愿失去自由

为了你我愿意变成砖石

用坚硬的身体去为你建设一个家

砖,我喜欢自己现在的模样

爱,使我从散沙变成磐石坚定不移

这,就是我设想风沙和水的爱情

(自己编写的,我觉得砖这一个字,就是石头+专一。爱就该像磐石一样坚定不移。就好像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心内寂寥,遇上温柔的女子,水一样温润的女子抚慰了他散沙的心,他们相爱了,男人因为爱,变得强大,变成砖,同时砖也象征坚定不移如石头一样的爱情,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砖是房屋的基底,所以又象征爱情的升华。)

我绝对是良心回答者!!!

2描写城墙的诗句

1 时间摧残出它的沧桑:但他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刚。他经历过多少凄凉有风花雪月的繁华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青苔是时间逝去的痕迹,古墙阻拦着敌人让城市固若金汤。

2 四时的古城墙景色常新,极能勾引人们的想往和挂念,对西安人,对异乡人,对中国人,对外国人,没有差别心,同样给予微笑。

3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

4 城墙原为平砖砌筑,解放后为了防洪,曾将局部墙垣改用石块垒筑,近年,又陆续用石条进行了加固。

5 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城墙周长7174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

题主说的应该是丁谓修玉清宫的事情。其实此人是宋朝有名的奸臣,但他办事有谋略,能动脑筋。巧造玉清昭应宫便是一例。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丁谓负责修建玉清昭应宫(是宫殿而不是城)。工程规模宏大,规制宏丽,工程除了钱外有3个难题:一是盖皇宫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远,得花很多的劳力;二是修建皇宫还需要大批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郊外,离皇宫很远,从码头运到皇宫还得找很多人搬运;三是工程上原有很多碎砖破瓦等垃圾清运出京城,同样很费事。经过周密思考,丁谓制订出科学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以解决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一举三得,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工程原先估计用15年时间建成,而丁谓征集动用数万工匠,严令日夜不得停歇,结果只用了7年时间便建成,深得皇帝赞赏。

其实这个人非常有才华,善于出奇谋。曾经智退敌军,巧安民众。通过巧妙的办法成功的减轻了治下百姓的赋税,又整顿了市场秩序。但是因为他喜欢迎合皇帝,在皇帝贪图享乐的事情上无原则的支持,最终被斥为奸佞

砖窑是烧出砖的原理:

1、烧制普通砖的原料是以黏土、页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过900余度的高温焙烧而成。

2、普通砖有青红两种,当砖窑中焙烧时为氧化气氛,则制得红砖,若砖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后再在还原气氛中焖窑,促使砖内的红色高价氧化铁还原成青灰色的低价氧化铁,即得青砖,青砖较红砖结实,耐碱性好,耐久性强,但价格较红砖贵些。

3、制砖机在嘈杂的轰隆作响后推出一排排砖坯。

4、电瓶平板车一辆接一辆把刚出的砖坯大约200余块转送到风干场地晾干。

5、砖坯送到晾晒场地,拿着一个铁丝做的两叉往刚做好的砖坯上一插,转身稳稳平放码好,砖上见到的小洞是这么形成的。

6、晾干后的砖坯还是用电瓶车送进砖窑,这一车估计有6-700块。

7、砖窑是一窑接一窑的烧制,里面的温度可想而知,师傅们都是大汗淋漓的在码窑,我强行进入50多度的窑中咔嚓了几下连忙鼠窜出窑。

8、背后一个巨大的工业用排风扇嗡嗡的卷着砖末灰尘给工人们送去带着高温的凉风。

9、码窑多少也是个技术活儿,交叉码放整齐,还要上下通风有道,以便将来烧火时保证每块砖都能得到韵称的温度。

10、这个砖窑应该算是比较大的,砖坯焙烧时火候要控制适当,以免出现欠火砖和过火砖,欠火砖色浅敲击声哑,强度低吸水率大,耐久性差,过火砖色深敲击声脆,强度高吸水率低,但多弯曲变形,欠火砖和过火砖均为不合格产品。

11、砖窑是O形的,那边砖坯在码窑中,这边烧成后的成品已经装车出窑了,工人们把带着5-60度余温的红砖装车。

12、装满一车拉出来码到成品堆,这时候才能稍微的凉快一下,其实这时室外温度也是30多度,真是不进窑不知啥叫热!

13、数不清的成品红砖整齐的摆放在场地上,这样就制成了。

什么是非烧结砖?不经焙烧而制成的砖均为非烧结砖,如碳化砖、免烧免蒸砖、蒸养(压)砖等。目前,应用较广的是蒸养(压)砖。这类砖是以含钙材料(石灰、电石渣等)和含硅材料(砂质、煤粉灰、煤矸石灰渣、炉渣等)与水拌和,经压制成型,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水热合成条件(蒸养或蒸压)下,反应生成以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为主要胶结料的硅酸盐建筑制品。主要品种有灰砂砖、粉煤灰砖、炉渣砖等。

1、蒸压灰砂砖

蒸压灰砂砖(LSB),是以石灰、砂子为原料(也可加入着色剂或掺和剂),经配料、拌和、压制成型和蒸压养护(175~191℃,08~12MPa的饱和蒸汽)而制成的。用料中石灰占10%--20%。

灰砂砖的尺寸规格与烧结普通砖相同,为240mm X 115mm X 53mm。其体积密度为1800—1900kg/m3,导热系数约为061W/(mK)根据产品的尺寸偏差和外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个等级。

灰砂砖GB11945—99的规定,根据砖浸水24h后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MU25、MU20、MU15、MU10四个强度等级。各等级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值及抗冻性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灰砂砖有彩色(Co)和本色(N)两类。灰砂砖产品采用产品名称(LSB)、颜色、强度等级、标准编号的顺序标记,如MU20,优等品的彩色灰砂浆,其产品标记为LSB Co 20A GB 11945

MU15、MU20、MU25的砖可用于基础及其他建筑;MU10的砖仅可用于防潮层以上的建筑。灰砂砖不得用于长期受热(200℃以上)、受急冷急热和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也不宜用于有流水冲刷的部位。

 2、蒸压(养)粉煤灰砖

粉煤灰砖,是利用电厂废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的石灰和石膏或再加入部分炉渣等,经配料、拌和、压制成型、常压或高压增资养护而成的实心砖。其外形尺寸同普通砖,即长240mm、宽115mm、高53mm,呈深灰色,体积密度约为1500kg/m3

根据《粉煤灰砖》(JC 239--2001)中规定:按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强度等级。按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和干燥收缩值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优等品应不低于MU15

粉煤灰砖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墙体和基础,但用于基础或易受冻融合干湿交替作用的建筑部位,必须使用一等品和优等品。粉煤灰砖不得用于长期受热(200℃以上),受急冷急热和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为避免或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用粉煤灰砖砌筑的建筑物,应适当增设圆梁及伸缩缝。

 3、炉渣砖

炉渣砖,是以煤燃烧后的炉渣(煤渣)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石灰或电石渣、石膏等材料混合、搅拌、成型、蒸汽养护等而制成的砖。其尺寸规格与普通砖相同,呈黑灰色,体积密度为1500~2000kg/m3,吸水率6%~19%。

根据《煤渣砖》(JC 525--1993)的规定,煤渣砖的公称尺寸为240mm X 115 mm X 53mm,按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20、15、10、75四个强度等级,各级别的强度指标应满足表的规定。

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级别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优等品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15级,一等品的强度级别应不低于10级,合格品的强度级别应不低于75级。

煤渣砖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墙体和基础,但用于基础或用于易受冻融合干湿交替作用的建筑部位必须使用15级及其以上的砖。煤渣砖不得用于长期受热200℃以上、受急冷急热和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

砖是人类最古老的永久性建筑的材料,考古人员发现的最早的砖是在周朝,制作原料都是用用粘土做的。

粘土是一种由极细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普通矿物质。某些种类的粘土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裂解形成的。地球表面的大多数地方都有粘土存在,特别是在湖床和河床上。粘土湿的时候非常地滑且富有弹性。当它干了以后就会变得坚硬如石。如果把粘土高温加热,就能制成砖了。

古代人发现烘烤过的粘土砖不会遇水而变软或变形。烧砖的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砖的颜色变红,此后温度越高,它的颜色越暗。所以经过朝代更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制砖技术越来越成熟,在皇宫贵族的宫殿中的砖也被工匠装饰的各色各样,有龙纹、凤纹、太阳纹等。著名的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用的就是砖,其工程耗资巨大,规模宏伟壮观,用了数以万计的砖头,历史证明秦始皇那时候用的砖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了,使得万里的长城现在还在。

烧砖的工艺自古以来没有多少本质的变化,只是现代烧砖工艺已经机械化了。人们先用机械铲挖出粘土。晒干之后,用磨粉机磨细,再用筛子筛出一定规格的颗粒,然后加水搅拌成稠厚硬挺的泥料,接着把泥料通过一个模子口挤出来,就像一条巨大的方形牙膏条。机器再把这些长条用刀或铁丝切成各种规格的块。这些软砖块在加热管道内烤干,最后装上运输带直接送入砖窑焙烧成成品砖。

画像砖出现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两汉,多见于宫室建筑和墓室中,也有的刻于石碑、石阙、门楣、棺椁等处。汉代的画像砖,在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等地有大量的出土。其中以四川的画像砖最有特色。画像砖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场景的的,如播种、收割、舂米、放牧等,有的描绘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的场面,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的则描绘了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西汉后期流行一种空心画像砖,主要是用来建造椁室,一般位于墓室的砌墙砖的内侧。空心砖往往重复压印各种花纹,花纹除几何纹样外,还有狩猎、龙、凤、虎、豹、树木、楼阙、车舆等形象,有一些上面富于艺术效果的图案字。

画像石是指在石料上雕刻平面图像的石刻艺术,盛行于西汉至唐,多见于墓室、祠堂,在雕刻手法上与画像砖相似,有阴线刻、浅浮雕和凹雕等。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岷江流域、河南南阳、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地。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嘉祥武氏祠,武氏祠在山东嘉祥县城南,共有四个石室,现存构图完整的画像石有50多幅。全部阳刻。内容极为丰富,有反映贵族车马出行的,有反映乐舞、战争、狩猎场面的。其中有一副《庖厨图》,刻画了杀鸡、宰牛、烹调的画面,刻画极为细致,在厨房中,还刻有悬挂的酱鸭,厨房中鼎铛烈火熊熊,鼎内劲气腾腾,手法出神入化。其它的画幅中,有的刻画了女娲、风伯、神农、祝融、帝尧、帝舜等人物形象,有的描述的是专诸刺王僚及刺客要离、豫让、曹沫等人的历史故事。其上还镌刻了石工的名字。

。在艺术创造上,画像石、砖强调的是神,强调所谓大体大貌,讲究寻常之外,画者仅毛而失貌。这就是艺术家不能只注意细小的地方,要关注整体,善于把握大体,不能突出地方而失去整体,这就是“失貌”。这表现出汉代优秀的美术家的才能。形象造型是艺术家关注的首要出发点。例如河南新野出土的汉代画石砖,刻画有田猎场景。画中的车马的形象生动,突出了车马在行进中的气势,画中的人物也进行了艺术性的夸张。

汉代的画像石刻,还善于妥善地表现并处理大场面,大图景。有的壁面、雕塑很大,而且错综复杂,经过画师的巧妙安排,显得有条不紊,主题明确。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人物多取侧面,不善于正面的刻画。在透视处理方面,也还没有一定的法度,不能表现纵深的远近关系。总结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汉代绘画不仅大量施于宫室屋宇,亦大量施于陵寝墓室、享堂石阙。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而且借孝悌的声誉,还可以博取功名。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包括绘制被认为能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帛画“非衣”),其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后汉书·赵岐传》)。与此可相印证的是迄今已出土的许多汉代墓室壁画、帛画以及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现存绘画实物。 画像砖的形制有两种,一为边长 40cm 左右的方形,一为长 45cm 左右、宽 25cm 左右的长方形。分布地区主要是四川,偶见于河南等地。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若干年来,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

编辑本段分类

画像砖

  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两种类型。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如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的情况。画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刺权》中所说:“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载相符合。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张衡在《西京赋》中描写当时的杂技表演场面:“临迥望之广场,陈角觚之妙戏。鸟获扛鼎,都卢缘穜,衔狭燕濯,胸突钴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绳上而相逢”。这些,在画像砖上都可以找到印证。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地塑造了博士、都讲和学生上课时的情景,[汉代]的教育,于此可得其梗概。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画像砖,诸如伏羲、女娲、日月、仙人六搏等。

编辑本段发展概述

画像砖

  画像砖的产生早于画像石,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是画像砖艺术的滥觞期。最早的画像砖几乎都是战国晚期各国都城宫殿上的建筑用砖,多为体量较大的空心砖和条形砖,主要用作宫殿的台阶和踏步,其中以秦都栎阳和咸阳出土的画像砖最为精美。战国末,秦国最先开始了从木椁墓向砖室墓的演变,使用画像空心砖来修建墓室。伴随着秦军统一六国的号角声,画像空心砖墓被秦人从关中带到了关东地区。 西汉早期,这种画像空心砖墓在今河南地区迅速发展,并在西汉中期影响到今晋南、冀南、鄂北、皖北和鲁西等周边地区。西汉晚期到东汉末是画像砖艺术的繁荣期。从西汉晚期起,画像砖墓开始摆脱了呆板的箱式结构,迅速向居室化发展,画像砖也摆脱了空心砖的旧模式,向多形化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砖艺术发展到巅峰,画像砖墓的分布范围扩大到西至甘青,东到海滨,南起云贵,北达大漠的广阔区域,并形成了以今河南地区和四川、重庆地区为代表的两大中心分布区,其中四川、重庆地区的画像砖持续繁荣到蜀汉时期。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已经扬弃了图案化的构图,而以有完整画面的方形、长方形、条形的实心砖作为主要载体。 其中,以四川成都平原一带的画像砖最具特色,砖的规格均为长方形,一般宽50、高40厘米左右,一砖一个画面,图像内容极具地方特点,整齐地按一定间距镶嵌在砖室墓的墓室和甬道壁面上。魏晋至宋元时期是画像砖艺术的衰落期,但南朝时期在以今南京为中心的长江流域画像砖艺术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期,南京地区发现的宏规巨的巨幅拼镶画像砖墓代表了这一时期画像砖艺术的最高水平。隋唐以後,虽然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诸多地点都发现过画像砖墓,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中心分布区域,画像内容也日益趋于形式化和简单化。元代以后,画像砖作为一种民间美术艺术形式,淡化出了历史舞台。

编辑本段题材种类

画像砖

  战国遗址中曾发现过空心砖,但用于墓室。《诗·陈风·防有鹊巢》中说“中唐有甓”,意思是说堂下通过中庭通往前门的路是用砖砌的。甓,即砖,用砖砌墙是比较晚的事了。一般建筑用砖,是素面的。汉代烧砖,由于其火候高,砖质坚硬如铁,常用作砚材,成为古玩。砌在墓室中的砖,多有画像和文字,一向为收藏家所重视,秦汉砖更为珍贵,有所谓“秦砖汉瓦”之说。 砖刻文字,在证经补史和书法艺术上,有其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画像砖则是十分宝贵的艺术珍藏品,画像砖有的是用雕刻好的模型印制的,也有直接在砖上雕刻的,有的还加施色彩。至东汉和六朝时期,随着厚葬之风和砖式墓的流行,获得更大的发展,其形式也从秦汉的一砖一画,发展为六朝的大型砖印壁画。秦汉时期,多为模制砖,表现手法一般用大块大面的浮雕,块面圆厚、古朴简练,粗放而富于动感,砖体坚硬,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这一时期,画像砖用模制批量生产。画像砖是古代绘画和雕刻艺术高度结合的珍品,是研究中国雕刻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画像砖盛产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

河南画像砖

  河南地区的画像砖,形制有四种:长方形的空心砖、长方形的实心砖、方形实心砖、空心柱砖,河南砖一般是经印模多次压印的多个或多组有独立造型的形象,依据一定的构图方式组合在砖面上,形成一个更大的复合画面,并具有一定的创作随机性和装饰性。砖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依不同的时期而呈现不同面貌。 出土于洛阳的西汉空心画像砖,以高度概括的图案为主,布局疏朗,阴刻线条简率、圆韧,具有抽象的象征意义;而出土于郑州、禹县的东汉作品,还增加了神异物象,画面繁密,多重复组合;而出土于南阳地区的东汉中期以后的作品,受当地画像石艺术影响较为明显,一砖一画,主题鲜明,绘画性强。 画像砖

四川画像砖

  四川是画像砖发现最集中的地方,以成都西北平原一带出土最为精美,时间大多属东汉后期,其形制主要有三种,即 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砖和约46厘米×26厘米的长方形砖,还有一种就是在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条形砖,每块砖都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一次压印而成,一些砖要施彩,面貌接近绘画,正方形砖的浮雕较低,线面相间,通过线条勾勒细部,强调和夸张动态,使画面具有刚柔相济之趣,代表了四川地区画像砖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长方形砖则浮雕较高,立体感强。 四川画像砖已知的题材有数千种之多,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四川地区富庶的社会经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风俗,如宴乐舞戏、庭院楼阙、市井庄园、采桑渔猎、播种收割等。与其它地区相比较,四川画像砖中的历史故事及祥瑞物较少,生产劳动与车骑出行等题材占了较大比重,艺术形式得益于对现实的观察。主要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高视点构图,物象的空间位置清晰,三度纵深感已经表现得相当好。另一种是平面展开式构图,即散点透视法。 画像砖的题材可分为画像、文字和花纹三大类:

四川江口崖墓画像砖(6张)画像类

  1 历史传说:如河南“泗水捞鼎”画像砖,讲的是秦王泗水取鼎的故事。 2 辟邪祥瑞:如北朝瑞狮画像砖,狮子形象是我国常见的艺术造型题材,被视为辟邪吉祥的“瑞兽”,其他祥瑞画像常见有龙、凤、朱雀等。 3 神话题材:如汉代的西王母、羽人画像砖。 4 现实题材:如汉代弋射渔猎画像砖。 5 动物题材:如牛、虎、马、鹿、鱼、象等为题材的画像砖。 6 佛教题材:如北朝五佛画像砖。

文字类

  以纪年、吉文、名号砖为主。文字有篆、隶、楷等多种形式。

花纹类

  分为植物类、云纹类、火焰类、宝相花纹、几何纹等。画像砖中出现纹饰非常丰富,多种纹样常配合使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画像砖是研究中国文化艺术、生产科技、民俗风情等重要的文物资料,极具研究价值,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

编辑本段工艺及成就

  画像砖在本质上属于雕塑艺术,虽然战国晚期的一些空心画像砖是用硬笔直接在半乾的砖坯上刻划阴线图像的,但西汉以后的画像砖都是用模塑的方法成的。画像砖的模塑方法,大体可分为“拍印法”和“模印法”两大类。

拍印法

  西汉时期的空心画像砖大多使用拍印法成的。其作工艺大体有刻模板、脱砖坯、拍印图像、烧成砖和施彩设色五道工序。第一步是作模板。由于空心砖体量较大,砖面上需要配置不同内容的图像,模工匠先在事先备好的方形或长方形木板上用墨线勾画出所需图像的轮廓线,然后用雕刀刻成阴线或凹入雕的图像模板。模板一般面积较小,但西汉晚期也出现了一个砖面印一幅图像的大型模板。第二步是脱空心砖坯,并将其阴晾至半乾。第三步是手持模板,在半乾的空心砖坯上拍印或按印出图像。同一个砖面上往往用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内容的模板印出复杂的图像组合。同一砖面的四边多用长条形模板印出装饰纹样边框,边框内配置不同内容的图像。同一块模板往往在同一砖面上反复使用,造成同一图像的多次出现。第四步,待印好图像的砖坯完全阴乾后,入窑烧成砖。第五步,是给烧好的画像砖施彩设色。

模印法

  模印法是东汉以後画像砖最流行的作方法。其作工艺有作图像坯模、脱画像砖坯、烧成砖和施彩设色四道工序。作坯模时,先在一块与所砖大小一样的方形或长方形木板上勾勒出墨线画稿,用雕刀刻成模板,然后在四周加上木质边框,就成了坯模。利用图像坯模像脱普通砖一样的方法,就可成有图像的画像砖坯了。待砖坯阴干后,经过入窑烧和施彩设色,就成了精美的画像砖。与拍印法相比,模印法省去了拍印图像这道工序,而且画面内容单纯而突出,无疑是画像砖作工艺上的一大进步。 画像砖

模印法的流行,并没有将拍印法挤出历史舞台,南朝时期,拍印法被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成了由巨量画像砖拼镶组合而成的、幅面巨大的墓室砖画像。无疑,这种画像砖的作,需要高超复杂的技术,加上图像不是印在砖的正面,而是印在砖的侧面和端面,这就更增加了作的难度。因此,事前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计算。作模板是最复杂精细的一道工序。先要备好一块与画幅面积大小一样的木板,由熟练画工在上面勾勒出图像的墨线稿,再由雕刻木工刻成巨幅模板,然後将模板分割成与墓砖侧面和端面大小相等的小模板,最後依次用小模板在半乾的砖坯侧面、端面按印出图像。这样,整幅图像就被分配到巨量的砖坯上。要将烧好的图像墓砖拼合成完整画像,在砌筑墓室时必须在设计人员的监督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墓砖编号精心施工。毫无疑问,作这种拼镶式墓室画像砖,必须有一个组织严密,由具有很高技术水平的画工、雕刻木工、砖瓦工组成的专业工匠集团。这一集团,有可能是直属于皇家或朝廷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近代西方的雕塑艺术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从未出现过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的希腊、罗马式的雕塑作品,尽管画像石艺术在魏晋以後曾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但也远没有达到希腊、罗马的水平。同中国传统绘画一样,线条的使用是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的灵魂。“拟绘画”式画像石和阳线画像砖基本用线条构图,自不必说,浮雕类画像石、画像砖也与希腊、罗马雕刻大异其趣,注重的不是质感和表情,而是轮廓线勾勒出的场景语言和形体语言,质感起着辅助的甚至是夸张的作用。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通过线条运用的变化,各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1]

编辑本段汉画像砖

简介

  汉画像砖是两汉时期主要装饰在古建筑物上的一种模制、模印、雕刻和彩绘的画像砖。分布于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东等省。与画像石并称淤世,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知书达理及向往理想社会的精神。那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富于动感、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技法,生动具体的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著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汗画像砖的风格

  汉画像砖包罗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各各方面,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大百科,现市面上多数以模印为主,雕刻的少见,雕刻还保留彩绘稀有,只以绘画为主的大型空心汉画像砖可称国宝级,对研究汉代绘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汉代,农业和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传统的渔猎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但作为农牧经济的必要补充,狩猎仍然是下层百姓谋生的手段,同时也还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非常热衷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阮(通“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汉武帝曾侵夺民田开辟了上林苑猎场。枚乘在《七发》中说:“驯骐骥之马,驾飞轮之舆,荡春心,逐狡兽,集轻禽。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袒裼身薄,白刃磑磑,矛戟交错,此校猎之壮也。”这段描写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的狩猎情景。狩猎往往得是数人或一人单枪匹马配合猎犬在自然山林间进行,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危险性。鹰与犬既是他们的宠物,也是他们捕猎时的助手。在狩猎活动中,伴随而生的就有了比武。比武是汉代盛行一时的娱乐项目,包括以剑、戟、刀等为武器的格斗、比试箭法以及徒手夺刀械。击剑最为常见。猎获物有活的就养起来,于是又派生出驯兽和斗兽。 公元前2世纪中叶,西汉王朝在关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上林苑,苑中除天然猎场外,还设有专门的斗兽场,当时的汉家天子与远隔重洋的罗马帝王不谋而合,把斗兽当作一种娱乐。不同的只有一点,古罗马的斗兽士是由奴隶充任的,而汉家君民,朝野上下,无不以汉高祖一介布衣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削平天下而自豪自傲自雄,承平天下,他们只好把毒虫野兽作为假想敌,他们是以血肉之躯操持尺刃寸兵与锯齿钩爪的猛兽相斗。贵族阶级更把斗兽作为炫耀勇武的一种方式。这无疑是危险而残忍的。但在那个尚武的时代,每年秋冬之际,西汉皇帝令武士在长扬榭“搏射禽兽,天子登此以观焉”;有时技痒,便亲自下场。史载,汉武帝“能手格熊罴”,“手格猛虎”。公元前87年,武帝病逝,陵墓里竟生殉虎豹190只,表现了他对狩猎和斗兽生死不移的癖好。

编辑本段汉画像砖墓

简介

  东汉时期的以嵌入墓壁上的画像砖为装饰的墓葬。集中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也偶有发现。墓主大都是当地豪强。早在清末,这种画像砖已为收藏家所著录,但由于都是非发掘品,对其在墓中的位置及准确涵义并不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对成都、新繁、新都等地画像砖墓的发掘,搞清了墓中整组画像砖内容的相互关系,同当地的画像石墓相比,虽然比较简略,但基本相似。这种画像砖,是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社会面貌和雕塑艺术的重要资料。

墓室结构

  可分为砖室墓和砖石混合结构墓两类,规模一般大于当地同时期的普通墓葬。砖室墓内仅嵌入画像砖,以1955年发掘的新繁清白乡墓为例,墓室全长1272米,由前室、中室、后室、侧室和耳室9室组成,在前、中、后等 5个室中共嵌入画像砖54块。砖石混合结构墓多为画像砖与画像石并用,以1953年发掘的成都扬子山1号墓为例,墓室全长1384米,由前、中、后室组成,在前室两侧壁共嵌入10块画像砖,画像石则分布在中室,其内容基本一致而又互为补充。墓大多早年被盗,随葬品为大型陶俑、镇墓俑头、钱树、五铢钱等。

画像砖的题材和内容

  砖上的画像均模印而成,均施彩绘,出土时色彩已大多剥落。凡成都、新繁、新都一带墓所出画像砖多方形,长、宽一般在40~50厘米左右,画面复杂,形象生动,制作较精。广汉、德阳、彭县、新津、邛崃、彭山、宜宾等地所出则多为长方形,一般长50厘米、宽30厘米左右,图像简单呆板,制作较粗糙。不同墓内所出的同一内容的画像砖,往往同出一模,可见是墓主的家族按死者的社会地位从市集上买来若干类画像砖组合而建成的墓。

目前发现的不同画面的画像砖已达50余种,其题材内容主要有 5类:①墓主经营的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如播种、收获与弋射、桑园、采莲、井盐生产、市集交易、践碓舂米、酿造等。②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尊贤养老、讲学授经等。③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楼阙、宅院、粮仓、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④神话故事,如伏羲、女娲、西王母、仙人六博等。⑤描绘社会习俗方面的内容,如社日期间树下成群男女相会的高图,反映了一种原始风俗的遗痕。各类画像砖在墓室中的排列顺序,一般近门处为门阙画像,向内依次为车骑出行、生产活动、墓主享乐生活方面的内容,西王母等仙人一类画像砖多嵌装在后室或侧室后壁较高的位置上。 其他地区的画像砖 除四川地区外,在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地东汉时期一些砖室墓的小砖侧面,也往往有模印的简单图像,内容多为仙禽神兽、车骑、祥瑞图和荆轲刺秦王一类历史故事等。但这些画像砖,无论从形制、风格,都与四川地区的迥异。推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杜蕾《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中国期刊网上可以找到

黏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砖是最传统的砌体材料。由黏土为主要原料逐步向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同时由实心向多孔、空心发展,由烧结向非烧结发展。

砖是用黏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砖是最传统的砌体材料。由黏土为主要原料逐步向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同时由实心向多孔、空心发展,由烧结向非烧结发展。

烧砖步骤:

1、取土。烧砖用的土壤俗称粘土,有很好的塑性,据说此土形成于大约八万至十二万年前,当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生物作用使这时期形成的土壤柔和而有粘性。

2、挖掘出来的粘土,还要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风吹日晒,经过自然地侵蚀其内部分解松化,然后再进行手工粉碎、过筛,只留下细密的纯土。

3、将纯土加水滋润,像和面一样反复和炼,当然,这里肯定不是用手,可以用牛力踩踏,做成稠泥,人力翻泥和炼大致要5到6遍,此工序对砖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和炼好的泥土通过制坯模塑形,塑形时泥土要压实,放砖坯的地方要铺层细沙,防止你粘连。砖坯要阴干,切勿曝晒使砖坏出现裂纹和变形。

5、蹬到砖坯完全干燥后(大约一至二个月),就可以了入窑烧制了,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一般的砖质使用煤炭作燃料,而密实度更高的滤浆砖则用麦草、松枝等燃料慢慢缓烧。

6、经过十数天的烧制后,坯体被烧结。若此时慢慢熄火,外界空气进入窑内,出来的是我们常见的红砖。若是想要青砖需要在高温烧结砖坯时,需要泥封窑顶透气孔,减少空气进入,使窑内温度有利于砖体成分的还原,坯体的红色高阶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青灰色的低价铁氧化物,为防坯体内的低价铁重新被氧化,在用土密封的窑顶上铁饮水,已达到降温的目的,直到完全冷却后出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