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的古籍附方
1.治心腹作痛:赤曲、香附、乳香等分。为末,酒服。(《摘元方》)
2.治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脓汁不止:红曲捣罨之。(《百一选方》)
3.妇人产后瘀血不下、腹痛:红曲3一12克,加黄酒煎汁,趁温服下。
4.温热泄痢(急性肠炎):红曲15克,炒研细末,合六一散(飞滑石6份、生甘草1份组成)等分,每服2~9克,米汤送服,一日3次。
5.小儿头疮、黄水疮:红曲炒研细末,麻油调敷患部,一日2次。
台片就是乌药,以浙江天台的乌药最佳,切制成片,所以也叫天台乌药片 乌药别名:旁其、鳑魮、矮樟、香叶子树、白叶柴、吹风散、青竹香、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
味辛,药性温。归脾、肺、肾、膀胱经。
功用顺气、开郁、散寒、止痛。主要用于治疗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气虚、内热者忌服。
附方:
①治风气攻疰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旋晕;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呜: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二两,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枳壳(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局方》乌药顺气散)
②治冷气、血气、肥气、息贲气、伏梁气、奔豚气,抢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绝:天台乌药(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温酒、童便调下。(《卫生家宝方》)
③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④治胀满痞塞,七情忧思所致:天台乌药、香附、沉香、砂仁、橘红、半夏,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亦水玄珠》乌药顺气散)
⑤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慎斋遗书》香附散)
⑥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药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济生方》四磨汤)
⑦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藭、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纲目》)
⑧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陈皮、藿香、枳壳各钱半,厚朴一钱,泽泻、乌药、香附各二钱,木香七分至一钱,煎服。(《沈氏尊生书》排气饮)
⑨治胎前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乌药、香附、当归、川芎(俱酒炒)各三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⑩治产后腹痛:天台乌药、杜当归,为末,豆淋酒调下。(《朱氏集验医方》乌药散)
⑾治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
⑿治干湿脚气乌药一两,莳萝一分(二味炒令**)。同为末,温酒下二钱。若是干脚气,用苦楝子一个,柏浆水一升,煎至五合,调下。(《博济方》乌药散)
⒀治脚气掣痛,初发时:土乌药,不犯铁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许尤佳,痛入腹者,以乌药同鸡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去鸡子,切片蘸食,以汤送下。(《永类钤力》)
⒁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及白浊等疾:天台乌药(细锉)、益智子(大者,去皮,炒)。上等分,为末,别用山药炒黄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
⒂治小儿慢惊,昏沉或搐:乌药磨水灌之。(《济急仙方》)
⒃治小儿疳积:天台乌药、鸡内金、五谷虫各等分,加入青黛%5(例如台乌药净末用一两,青黛用五分)。共研细末,和匀。每晨空腹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三钱,连服一月。(《浙江中医杂志》乌金散。
⒄治泻血,血痢:乌药不以多少,炭火烧存性,捣罗为末,陈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乌金丸)
⒅治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乌药一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⒆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
⒇一切气痛。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
(21)几种常见病。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头风虚肿,茶汤送下;妇女冷气,米汤送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22)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23)脚气扯痛。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许更好。
(24)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5)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临床应用:
1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
2暖肝煎(《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3四磨汤(《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4乌药顺气散(《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
5排气饮(《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
6缩泉丸(《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7五磨饮子(《医方集解》),顺气行滞。
8六磨汤(《证治准绳》),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
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临床应用:
(1)理气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之小腹冷痛 配香附 元胡治胃脘及小腹胀痛。
(2)温肾缩尿:用于下焦虚寒之小便频数 常配益智仁等。[2]
(3)治疗肾及膀胱结石所致之绞痛,乌药30克,金钱草90克、海金沙20克、芒硝4克(分冲)、鸡内金9克、甘草梢5克,服20剂,煎服,有解痉排石之功,屡收显效。
(4)乌药与香附合用名“香附散”(《慎斋遗书》),对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有佳效,因乌药能气中和血,香附善血中行气,相辅更彰。
(5)乌药配川芎治妇人气厥头痛及产后头痛(《本草纲目》)甚效。
(6)乌药伍益智仁、山药为“缩泉丸”(《妇人良方》)。
(7)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之名方,对老人尿频、小儿遗尿而偏阳虚者,有温肾祛寒、固涩小便之功。因其具温阳固摄之效。
(8)治肺寒或肾阳虚之涕多如稀水,或咽际时渗清涎者,取乌药伍益智仁、山药此三味加于辨治方中,大可提高疗效,此则异病同治之理也。
(9) 治体禀素虚,稍受风寒,即喷嚏频频,流清稀涕如水液状,绵绵不绝,头昏神疲,颇以为苦。苔薄质淡,脉细软。此乃肺肾阳虚,乏于固摄,治宜温肺益肾,摄敛止涕。配方炙黄芪20克,炒白术、怀山药、台乌药、益智仁、苍耳子、辛夷、茯苓各10克,甘草4克。[3]
(10)治疗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阻儿枕痛。配肉桂川芎元胡乌药没药吴茱萸等,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功效。乌药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理气汤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枳实枳壳木香乌药香附陈皮砂仁桔梗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消滞。治妊娠气血两虚,寒气客于脏腑致成胸痞。气上冲胸,心下胀满,胃脘作痛,饮食不进。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参、苓、术、草以益元气,芎、归、白芍以补阴血,木、砂、陈、附运气散寒,桔梗祛胸膈之满,乌药顺中下二焦之气,枳壳、枳实上下分消其滞。诸药合用,不独无形者立散,即有形者亦可渐除,且祛邪而不伤正,诚如《内经》所言:“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脉症正宗》卷一:理气汤处方香附2钱,川芎8分,青皮8分,厚朴1钱,乌药1钱,桔梗6分,玄胡8分,柴胡8分。功能主治滞气。摘录《脉症正宗》卷一《普济方》卷一五四引《指南方》方名理气汤组成半夏5两,橘皮4两,官桂3两,人参2两,甘草1两。主治身体疼痛。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3盏,加生姜10片,煎1盏,去滓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女科百问》卷上方名理气汤组成半夏(汤洗)3两,桔梗1两,官桂2两,人参1两,橘皮(洗,干)2两,甘草半两。主治痰饮臂痛。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5片,煎1盏,去滓,食前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详见百科词条:理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46:47 共50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醋制香附丸 1 拼音
cù zhì xiāng fù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Cuzhi Xiangfu Wan
22 标准编号WS3B066391
23 处方香附(醋制) 280g 益母草 10g 当归 20g 熟地黄 20g 白芍 15g 柴胡 15g 川芎 10g 延胡索(醋制) 10g 乌药 10g 红花 9g 干漆(炭) 10g 三棱(醋制) 10g 莪术(醋制) 10g 艾叶(炭) 10g 牡丹皮 5g 丹参 5g 乌梅 5g
24 制法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30~ 15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大蜜丸;气微香,味苦、辛。
2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27 功能与主治调气和血,逐瘀生新。用于气滞血瘀, 瘕积聚,行经腹痛,月 经不调。
2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29 注意孕妇忌服。
210 规格每丸重 9g
211 贮藏密封。
古籍中的醋制香附丸 《张氏医通》:[卷十妇人门上]经候桂丸最当。妇人多有气郁不调。兼子脏不净者。加味香附丸。男服聚精丸。若因瘀积胞门。子宫不净。或经闭不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一长集·妇人规古方]妇人《外台秘要》卷三十一方之吃力伽丸吃力伽丸为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记载的苏合香丸的别名。组成白术、青木香、犀角、炒香附、朱砂(研,水飞)、煨诃子、檀香、安息香(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拨各二两,冰片、薰陆香(研细)、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四丸(老人、小儿每服一丸),空腹井水或温酒化服。功能主治《外台秘要》卷三十一方之吃力伽丸功能温通开窍,解郁化浊。主治中风,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感触秽恶之气,痰壅气闭,胸腹满痛而冷;时疫霍乱,腹痛胸痞,欲吐泻不得,甚则昏迷;近代也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属气滞血瘀寒凝者。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方解方中青木香、香附、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苏合香、薰陆香、冰片等诸香药以行气解郁,开窍散寒;伍以荜拨则散寒力强,配以白术则健脾化湿浊之力增;犀角清心解毒;朱砂镇静安神;诃子温敛,以防辛香过散,有伤正气。本方以大量辛香开窍之药配伍,是救治闭证属寒邪、痰浊为患的常用方剂。附注本方原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引《广济方》,名吃力伽(即白术)丸。《苏沈良方》亦有本方,但无薰陆香。《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广济方》之吃力伽丸别名安息香丸、苏合香丸、乞力伽丸、苏合丸处方吃力伽(即白术)一两、光明砂(研)一两、麝香(当门子)一两、诃梨勒皮一两、香附子(中白)一两、沉香(重者)一两、青木香一两、丁子香一两、安息香一两、白檀香一两、荜茇(上者)一两、犀角一两、熏陆香半两、苏合香半两、脑香半两。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腊(月合)之,藏于密器中,勿令泄气。功能主治《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广济方》之吃力伽丸功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顺气化痰,解郁开窍。主中风、中气,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或
详见百科词条:吃力伽丸 [ 最后修订于2016/3/17 16:43:34 共321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乌药,中药名,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那么乌药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乌药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_乌药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乌药的药用价值
乌药的副作用
乌药的相关论述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1、温肾散寒
用于胃寒痉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
2、行气止痛
治气逆胸腹胀痛,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
3、开胸解郁
还可以理七情郁结,治疗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4、消食驱虫
用于小儿疳积,还能对小儿腹中有虫起到驱虫的作用。
5、消炎止痢
治疗肠炎痢疾,大便带脓血,食少便溏。
6、消肿止痛
对跌打损伤,风湿麻痹也有很好的疗效。
<<<返回目录
乌药的药用价值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1、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2、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慎斋遗书》香附散)
3、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_、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纲目》)
4、治产后腹痛:天台乌药、杜当归,为末,豆淋酒调下。(《朱氏集验医方》乌药散)
5、治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
6、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及白浊等疾:天台乌药(细锉)、益智子(大者,去皮,炒)。上等分,为末,别用山药炒黄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
<<<返回目录
乌药的副作用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有实热和阴虚内火甚者不宜使用。
1、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
2、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3、《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
4、《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5、《本经逢源》:“不可见火。”
<<<返回目录
乌药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2、《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气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痛,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返回目录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药用价值、的副等,要更多乌药的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中药乌药目录(可点击哦): 乌药简介 乌药 乌药的与 乌药的药用价值 乌药的炮制方法 乌药的副作用 乌药医书记载
乌药简介
乌药,中药名,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乾,或直接晒干。
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午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乌药
乌药的与作用
1、温肾散寒
用于胃寒痉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
2、行气止痛
治气逆胸痛,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
3、开胸解郁
还可以理七情郁结,治疗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4、消食驱虫
用于小儿疳积,还能对小儿腹中有虫起到驱虫的作用。
5、消炎止痢
治疗痢疾,大便带脓血,食少便溏。
6、消肿止痛
对跌打损伤,风湿麻痹也有很好的疗效。
乌药的药用价值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1、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2、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慎斋遗书》香附散)
3、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藭、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纲目》)
4、治产后腹痛:天台乌药、杜当归,为末,豆淋酒调下。(《朱氏集验医方》乌药散)
5、治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
6、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及白浊等疾:天台乌药(细锉)、益智子(大者,去皮,炒)。上等分,为末,别用山药炒黄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
7、治小儿慢惊,昏沉或搐:乌药磨水灌之。(《济急仙方》)
8、治泻血,血痢:乌药不以多少,炭火烧存性,捣罗为末,陈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乌金丸)
9、治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乌药一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10、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
乌药的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
1、炒制:取净乌药片,用文火炒至深**取出。
2、麸制:取净乌药片,用麦麸炒至微黄,筛去麦麸即得。
3、醋制:取乌药片与醋拌匀,略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每乌药500g,用醋60g。
4、酒制:取乌药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干,每乌药500g,用黄酒60g。
5、盐制:取麦麸,炒热,加入经盐水润半小时的乌药片,炒3-4分钟至呈淡**,筛去麦麸即可。每乌药16kg,用盐04kg,开水2kg,麦麸2kg。
乌药的副作用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有实热和阴虚内火甚者不宜使用。
1、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
2、及体虚者慎服。
3、《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
4、《本草经疏》:“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皆不宜服。”
5、《本经逢源》:“不可见火。”
乌药医书记载
1、《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2、《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
3、《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4、《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5、《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1、种子
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株。在每年冬前后20天采摘核果。核果采摘后,清除外表皮,挑除变质及不饱满的种子,种子千粒重80g±4g,进行湿沙藏,期间需勤检查,保持一定湿度。
2、播种
在每年清明前后播种,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前土壤应提前进行翻耕使其充分风化。播前施有机肥,采取条播或散播形式,播种密度约为每亩种子5kg。播种后盖土(厚度在种子大小的三倍左右),并覆盖稻草(切割为3cm~4cm长)。
3、幼苗管理
种子发芽后应根据气候情况搭建黑色遮阳网。幼苗萌芽后应及时除草,并对幼苗进行追肥,每2个月进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阳网以炼苗。平时应注意抗旱排涝。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4、种植管理
移栽地应选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在头年立冬之前进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熟化,同时除净杂草树根,耙碎整平,整成宽约1m的水平带。山地以红壤土(或红黄壤土)、微酸性为宜,土壤应深厚,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内为宜。移栽前施有机肥,3月初移栽种苗,每亩约2000株~4000株。种植时深度应为盖住根部上2cm~3cm,踩实,浇定根水。应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适当修剪。
5、病虫害防治
樟巢螟防治:以人工捕抓摘除虫巢和施药结合进行。冬季结合施肥深翻树冠下土壤,以冻死土中越冬结茧幼虫。
其他防治:其他防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方法,农药使用参照绿色食品有关农药使用规定。
6、采挖
生长6年~8年后即可采挖,采挖时间为冬季。
以上就是一些乌药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乌药、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经效产宝》:趁痛散处方牛膝当归官桂(去皮)白术黄耆各15克薤白75克独活15克生姜15克甘草75克(炙)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温经止痛。主产后遍身疼痛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75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分二次热服。摘录《经效产宝》《丹溪心法》卷四:趁痛散处方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地龙(酒炒)牛膝(酒浸)羌活甘草五灵脂(酒淘)香附(童便浸)制法上药共研为末。功能主治散瘀通络,行痹止痛。主痛风,瘀滞络阻,筋脉、关节疼痛。用法用量每次6克,加酒调服。服上药不愈,加酒炒黄芩、酒炒黄柏。摘录《丹溪心法》卷四《便览》卷四:趁痛散处方当归半两,官桂半两,白术半两,牛膝半两,甘草(炙)3钱,黄耆半两,独活半两,羌活半两,生姜半两,桑寄生(或续断)半两。功能主治产后血滞,筋脉拘挛,腰背强直,遍身疼痛。用法用量上药每服4钱,水煎去滓,空心热服。摘录《便览》卷四《产育保庆集》:趁痛散别名二妙趁痛散处方牛膝半两,当归半两,桂(去皮)半两,白术半两,黄耆半两,独活半两,生姜半两,薤白1分,甘草(炙)1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弱,瘀血阻滞,筋脉失养,腰背拘急,头身疼痛,脉虚弦而涩者。用法用量二妙趁痛散(《万氏家抄方》卷五)。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气弱血亏,寒邪袭入经络,不能统运营气于一身,故遍身疼痛不休。方中当归养血,营一身之经脉;黄耆补气,运一身之卫阳;白术健脾补气以生血;官桂温通经脉以散寒;独活通经络;牛膝壮筋脉;炙草益胃和中;生姜温胃散邪;薤白温通阳气,以活血脉,酒丸酒下,使脉气流通,寒邪外解,经脉融和,身痛蠲除。摘录《产育保庆集》《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良方》:趁痛散处方牛膝(酒炒)1两,甘草(炒)1两,薤白1两,当归半两,白术(炒)半两,黄耆(炒)半两,桂心半两,独活(加芦)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骨节疼痛,发热头重,四肢不举。用法用量每服半
详见百科词条:趁痛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55:51 共14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2023-08-07 13:08: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