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井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肩井 41 肩井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肩井穴的定位 47 肩井穴的取法 48 肩井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肩井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肩井穴的配伍 413 特效 414 文献摘要 415 肩井穴研究进展 4151 治疗颈椎病 4152 治疗中风后遗症 4153 治疗急性乳腺炎 4154 治疗乳腺增生 5 经穴别名·肩井 51 肩井的别名 52 出处 53 特异性 54 穴名解 55 所属部位 56 肩髃穴的定位 57 肩髃穴的取法 58 肩髃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9 穴区神经、血管 510 特异性 511 肩髃穴的功效与作用 512 肩髃穴主治病证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 5132 灸法 514 肩髃穴的配伍 515 文献摘要 516 研究进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肩井 1 拼音
jiān jǐng
2 英文参考Jianjing(GB21)
3 概述肩井:1.经穴名;2经穴别名。[1]
4 经穴名·肩井穴位 肩井 汉语拼音 Jianjing 罗马拼音 Chienching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We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21 日本 21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1 富耶氏 VB21 德国 G21 英国 G21 美国 GB21
肩井为经穴名(Jiānjǐng GB21)[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原称肩解,《针灸甲乙经》始名肩井[1]。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属足少阳胆经。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1]。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41 肩井穴的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
42 出处《针灸甲乙经》:肩井,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
43 穴名解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1]。
肩,颈项之下。凹陷深处曰井。此穴在肩部,当缺盆直上之凹陷处,以其穴居肩上之凹陷,喻经气深聚之所,故名肩井。[3]
44 特异性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4]。
45 所属部位肩[5]
46 肩井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6]。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1]。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2]。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2]。
肩井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肌肉)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骨骼)
47 肩井穴的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1]。
正坐位、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当第7颈椎棘突下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大椎(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大椎穴),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二者连线中点即是肩井穴[8]。
肩井穴的取法[1]
48 肩井穴穴位解剖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有颈横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脊神经支配。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内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4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1]。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9]。
4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颈横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胸膜顶[9]。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有颈横动、静脉通过[2]。
49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肩井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功效。
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的作用[1]。
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故肩井穴可用于治疗乳痈、乳癖、乳汁少[4]。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通一身之阳,调理气机,疏利肝胆而主难产、胞衣不下、瘰疬诸证;局部用于颈项肩背痛等[4]。
肩井穴具有行气活血催胎之功,故可主治难产[4]。
系胆经、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的会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作用[3]。
古有井田之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即四通八达也。古者日中为市,交易者汇集于井,故后人称通衢为市井。本经通过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其所治症,极为复杂,有如各病之市集,所治以风症居多,如中风、痰喘、头痛、臂痛、劳伤、气逆、产后等之涉及于风者,均可酌用。以风为阳邪,症从其性也。《针灸大成》谓:“若针深闷倒,急补足三里。”[3]
410 肩井穴主治病证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1]。
肩井穴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9]。
肩井穴主治 头痛,眩晕;乳汁少,乳癖,乳痈;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胞衣不下;瘰疬[7]。
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等[1]。
肩井穴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以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2]。
1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3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本穴针感较强,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晕针和气胸[3]。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一般直刺03~05寸[2][1],下为肺尖禁深刺[1]。
直刺05~08寸[7][9],局部酸胀感明显[7],向四周扩散[7]。
注意:肩井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9][7]。
4112 灸法可灸[1][7][9]。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93)[2]。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2 肩井穴的配伍肩井配肩髃、天宗,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痹痛。
肩井配乳根、少泽,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用,主治难产。
肩井配肩髃、肩贞、天宗、大杼,治肩背痹痛[7]。
肩井配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治乳汁不足、乳痈[7]。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治难产[7]。
413 特效肩井穴,可缓解落枕和肩酸背痛等症[8];
拿捏肩井,可发汗解表治感冒[8]。
414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难产,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千金翼方》:凡难产,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也。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仆伤腰髋痛,脚气上攻……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针七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头项痛,五劳七伤,臂痛,两手不得向头。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医宗金鉴》:主治扑伤,肘臂疼痛不举。
《百症赋》:肩井乳痈而极效。
《玉龙歌》: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415 肩井穴研究进展 4151 治疗颈椎病针刺取穴风池、新设(第3、4颈椎间旁开15寸)、颈7夹脊、肩井、阿是穴;头晕者,加百会、大杼、悬钟;上肢疼痛者,加曲池、外关、合谷及阿是穴;心悸者,加内关、神门、巨阙。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采用当归注射液腧穴注射风池、曲池及阿是穴。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05~1寸,得气且回抽无血后注入药物,每穴05 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45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20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7]
4152 治疗中风后遗症取患侧肩井、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用电针加强 ,每日针1次,每次30~40 min。足外翻,针刺内翻穴;足内翻,针刺外翻穴。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1剂。共治35例,治愈9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7]
4153 治疗急性乳腺炎取乳根(患侧)、肩井、曲池、内庭、行间、至阳。仰卧位,腧穴常规消毒后,乳根穴沿皮横刺15~2寸,用泻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 ;肩井针尖对准同侧 ,沿皮向前刺1~5寸,施捻转泻法;曲池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使针感传至整个上臂;内庭、行间针尖向踝关节方向斜刺1寸,施捻转加提插泻法,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每10 min行针一次;起针后,改俯卧位,至阳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火罐,出血5 mL。每日1次。共治58例,经过3次治疗后,临床治愈5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7]
4154 治疗乳腺增生据报道,以天宗、肩井、肾俞为一穴组,与屋翳、足三里、膻中穴组交替针治乳腺增生,可增强患者细胞免疫机能。[3]
5 经穴别名·肩井肩井为经穴别名,即肩髃[1]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2。出《外科大成》。
穴位 肩髃 汉语拼音 Jianyu 罗马拼音 Chienyu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5 富耶氏 GI15 德国 DI15 英国 Li15 美国 LI15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10]。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10]。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10]。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10]。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51 肩井的别名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骨(《循经考穴编》),肩尖[3],扁骨[3],偏骨[3],肩井(《外科大成》)。
52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
53 特异性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10]。
54 穴名解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10]。
《广韵》:“肩,项下。”《说文》:“髃,肩前也。”段注:“肩头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后统于背前为髃,髃之言隅也。”《类经·十二经脉》注:“肩端骨罅为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处,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穴当肩角,故名肩髃。[3]
55 所属部位肩胛关节[11]
56 肩髃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6][12]。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10]。
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下际出现二个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13]。
肩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57 肩髃穴的取法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10]。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14]。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58 肩髃穴穴位解剖肩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5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10]。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12]。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9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12]。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13]。
510 特异性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511 肩髃穴的功效与作用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10]。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14]。
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舒筋利节之功。[3]
512 肩髃穴主治病证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12]。
肩髃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10]。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13]。
肩髃穴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关节疾病的首选穴[14]。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风热,瘾疹,瘰疬[14]。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12]。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10][13]。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14]。
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注意:行针时禁忌活动肩部,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的现象,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14]。
5132 灸法可灸[10][12][14]。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514 肩髃穴的配伍阳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10]。
阳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疬[10]。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10]。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14]。
肩髃配条口透承山,治肩凝症[14]。
肩髃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肩背红肿疼痛[14]。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治瘰疬[14]。
肩髃配悬钟、肩髎、肩贞,治肩周炎[14]。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5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巖。
516 研究进展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按揉肩髃穴后,测肢体末端血流图比较,结果表明动脉弹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少[14]。
坐诊了20多年,见过了许多鼻炎患者,症状是千奇百怪,但是万变不离其中,主要的症状是常见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子痒等,时间久了的也出现了,眼睛,咽喉的并发症。
对于鼻炎的治疗,我分享几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一:可以考虑盐水洗鼻,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缓解鼻炎的症状。
手动的盐水洗鼻器,或者是海盐喷雾都是非常不错的。
注意以下几点:
1、盐水选择很关键,不明白的可以私我,给你发个鼻炎护理手册。建议最好去买注射用的生理盐水来洗鼻用,由于它一是洁净,二是浓度适宜。09%的生理盐水是最合适鼻纤毛摆动的(鼻纤毛摆动正常是鼻腔功用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浓度太高反而会对鼻纤毛摆动形成危害。所以普通状况下只用09%就能够了。
2、不要用家里做饭的食用盐;自己动能力强,想自己配比盐水,就是500毫升水里加45克盐,就是09%的盐水。不要选择日常的食用盐,吃饭用的食盐都是含碘,运用在鼻腔上是对鼻腔有损伤的,有强烈的疼痛感。
3、高浓度盐水选择:高浓度盐水效果来得快,但它有一定的反作用,所以运用普通不要超越7天。鼻塞病症的患者恰当的运用高浓度盐水,消肿效果快一些,能较快处理一下鼻塞病症。但没有鼻塞,或者鼻子很枯燥的人就不要运用高浓度盐水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有可能加重的,别没事给自己找trouble。
第二点:穴位按摩,坚持下来有着神奇的疗效。(特意制作了一套鼻腔按摩的电子书分享给大家)
1 迎香穴
迎香穴就在我们的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因为鼻塞便不闻香臭,故而得此名。
其应用功效巨多,从中医角度而言可知鼻寒,鼻息肉,流涕多,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面痛,唇肿,面部如蚁走感,丹毒,荨麻疹等。再从西学角度看,则可改善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是医生们常用的治疗各种颜面疾患的要穴。
2 风池穴
该穴位于我们的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早在《灵枢·热病》这一医籍中便有记载,其属于足少阳胆经。
具有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等脸部五官的病证;还有中风、不寐、癫痫等神经类疾病和颈项强痛。
现代医学中多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癫痫、感冒、视神经萎缩、鼻炎、颈椎病等。效果都颇佳。
3 合谷穴
此穴在人体的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多应用于治疗一些面部的疾患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对付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
第三点:如果长期吃各种西药,效果不能有效改善可以采用中医治疗鼻炎,重在调理,也许对你有帮助。
中医治疗除内服、外用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按摩及饮食调理、起居调摄等调治方法,在重视内服、外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配合以针灸、按摩、饮食调理、起居调摄等治疗调养方法进行调治,以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
目前来说中药外治法对常见的鼻炎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第四点:提升整体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透支身体。
1、每周至少一次的有氧运动。
2、饮食要清淡,不要过于油腻,少吃辛辣。
3、早睡早起,合理的作息时间,给身体充分休息。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你,也希望更多鼻炎的朋友,通过我上面说的方法,摆脱鼻炎困扰。
小满节气相关介绍
小满节气相关介绍,小满是二十四个节气当中的一个,是人们迈入夏季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尤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更为重要,这个节气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和习俗,那么我总结了小满节气相关介绍,来看看吧!
小满节气相关介绍1
小满时节有哪些习俗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径60度时为小满。
据古籍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由此得名。
因为小满节气是和农作物成熟紧密关系的缘故,小满时节也就形成了很多和农耕有关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对今人来说,好像真的是太遥远了,被遗忘似乎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现在就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些小满时节的习俗:
一、吃苦菜应对热症
《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做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苦菜遍布全国,在虽然在各地的称呼有所不同,但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却是一致的。
苦菜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并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久服可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来治疗热症,古时人们还用苦菜醒酒。
所以,在小满时节吃人们喜欢吃苦菜,将苦中带涩、涩中带甜的苦菜,用各种烹饪方法处理,或凉拌、或腌制、或热炒,调剂口味的同时,也对夏季的热症有一定的应对作用。
二、“抢水”灌溉农田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水,南北方都一样。除非是天然条件所限没有灌溉的条件,农人不得已才只能靠天吃饭。
而只要江河、湖泊的地方,可以灌溉,农人是一定会充分利用水源,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条件。夏季气温升高、日晒时间长,水分消耗大,又是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灌溉的重要性也就显著超过其他季节。
小满时间的“抢水”习俗,实际是上农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旧时,人们以水车车水排灌,农谚有:“小满动三车”之说,水车一般都于小满时启动。
农人以村为单位,在小满时举行“抢水”仪式。由年长执事者约集众人,提前准备,小满之日黎明一起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众人一起应和,开始踏动水车,把河水引灌入田。
三、“祭三神”祈福祝愿
小满有“动三车”之说,这三车指的是叫水车、牛车、丝车。
“祭三神”则指的是,在小满时节,祭祀掌管这三车的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相传,“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要举行祭祀仪式。在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供品祭拜,而且还要特地准备白水一杯作为祭品,祭时将水泼入田中,祝水源涌旺。
四、庆贺蚕神诞辰
相传,小满为蚕神的诞辰。所以在小满这天,养蚕的人家要给蚕神贺寿庆生。
小满时节正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为了有个好收获,也为了表达对蚕神的感激之情,养蚕人家会举行隆重的仪式,来为蚕神过生日。
尤其是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更是重视蚕神的诞辰。很多地方都兴建有祠堂,供奉蚕神。在小满时节,还要专门请戏班唱戏庆贺。需要说明的是,唱戏的曲目大多是祥瑞戏,以讨个好口彩、吉利。
小满节气相关介绍2小满养生可以从以下几种传统运动入手:
一、小满四月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少阳三气。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坐功: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中儋儋大动,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诸痛。”
小满时夏熟作物子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称之为小满。就人体来说,生理功能加强,新陈代谢旺盛。本法以“小满”命名,正是顺这一时令特定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小满时节锻炼,可于小满开始,练至芒种为止。暑为夏令主气,在时为夏,在六气为暑,在脏为心。故本文主治面赤,心烦,心中儋儋动,掌中热,即属此类。又心火盛易克伐肺金,故有胸胁支满,鼻赤等肺的病症。采用此法锻炼,有利于这些病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正坐,一手手心向上用力托举,一手手心向下,用力下按,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肺脏邪毒积滞引起胸胁涨满、心颤心慌、面红鼻赤,眼珠发黄、心烦心痛,掌心发热等病症。
二、治低血压功
适应病症:此功久练能使低血压回升。
具体方法:(1)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掌,b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去除心中杂念。两眼轻闭,屈肘两手慢慢抬起,两手心对正两乳,与两乳相距离10厘米左右,意念由两手心射出两道白光,射人两乳内,由腹部上来两股气流在两乳内与自光相接,每次静坐20分钟左右,练毕自然收功。(2)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臂侧平举,好似在水内游泳,撩水到头顶。两手由头顶经面部下按至两乳停止,手心转向内对正两乳。相距10厘米左右,意念手心两道白光直照射两乳内部,由小腹向上两股气流与白光相接,每次站20分钟,功毕,两手放下自然收功。
三、脊椎运动功
适应病症:可增强脊神经的功能,中枢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3l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尾神经5对,骶神经1对)。脊神经可以支配躯干及四肢,全身大部分骨骼肌的运动,及大部分内脏的活动,脊神经后根可增强感觉传导,活跃内脏和躯干功能,可防治癌症。对颈椎病、腰肌劳损、腰背疼痛有特效。
具体方法:预备式站式二,两眼平视,两掌转至两大腿前面,含胸实腹,屈膝蹲身,溜臀部,头向前微低,两掌心摸到膝盖为止。身体慢慢直立,挺胸仰头使脊椎向后弯。蹲身手摸到膝盖低头,直身挺胸仰头为一次。共坐36次。
四、膻中观想功
适应病症:心肌炎、肺炎、咽喉炎、气管炎等。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两乳之间的膻中穴,久观此穴可贯通阴阳,连接上下。每次观想20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
五、肩井观想功
适应病症:露肩风、肩周炎、肩痛及肩关节骨质增生等症。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肩井穴,可增加气血对上肢部位的作用,加强上肢生理功能,每次观想20分钟,每日早晚各站桩、全身放松,观想一次。
六、灸夺命穴功
适应病症:治丹毒。
具体方法:站、坐均可,用艾卷灸夺命血,灸十分钟,丹毒立即转色,每天灸两次分早晚。夺命穴位置位于肩髁穴与肘部尺泽穴线中点。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伸筋丹胶囊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7 含量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 测定法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注意 311 规格 312 贮藏 313 版本 4 伸筋丹胶囊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性状 45 鉴别 46 检查 47 含量测定 48 功能与主治 49 用法与用量 410 注意 411 规格 412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伸筋丹胶囊 1 拼音
shēn jīn dān jiāo náng
2 英文参考relaxing muscles and tendons capsule
3 伸筋丹胶囊药典标准 31 品名伸筋丹胶囊
Shenjindan Jiaonang
32 处方地龙、制马钱子、红花、乳香(醋炒)、防己、没药(醋炒)、香加皮、烫骨碎补
33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34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至棕褐色的颗粒和粉末;气微香,味苦。
3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单细胞非腺毛形似纤维,多碎断,基部膨大似石细胞,木化(制马钱子)。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60μm,外壁有刺,具3个萌发孔(红花)。肌纤维无色至淡棕色,微波状弯曲,有时呈垂直交错排列(地龙)。
(2)取本品内容物075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三氯甲烷5ml与浓氨试液05ml,密塞,振摇5分钟,放置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士的宁对照品和马钱子堿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5:06: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内容物3g,加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地龙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5:3: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内容物5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滤液,滤渣挥干乙醚,置具塞烧瓶中,加浓氨试液5ml,密塞,摇匀,放置1小时,加三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己对照药材1g,加甲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粉防己堿对照品和防己诺林堿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醇—浓氨试液(20:3: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6 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L)。
3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1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至28)(21:7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士的宁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马钱子堿对照品约10mg,士的宁对照品约12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马钱子堿20μg,士的宁24μg)。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取约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钠试液6ml,混匀使湿润,放置30分钟,精密加三氯甲烷50ml,密塞,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分取三氯甲烷提取液,用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粒含制马钱子以士的宁(C21H22N2O2)计,应为025~044mg;以马钱子堿(C23H26N2O4)计,不得少于017mg。
38 功能与主治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血瘀络阻引起的骨折后遗症、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
3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310 注意不宜过量、久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311 规格每粒装015g
312 贮藏密封。
313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伸筋丹胶囊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Shenjindan Jiaonang
42 标准编号WS3Bb003695
43 处方地龙 制马钱子 红花 乳香(醋炒) 防己 没药(醋炒) 香加皮 骨碎补(砂烫)
44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的粉末;气微香,味苦。
4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单细胞非腺毛,形似纤维,多碎断,基部膨大似石细胞。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3~66μm,外壁具短刺及点状雕纹,具3 个萌发孔。
(2)取本品5粒,将内容物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氯仿乙醇(10:1)溶液5ml与浓氨试液 05ml,密塞,振摇5分钟,放置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士的宁和马钱子堿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5:06: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6 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6页)。
47 含量测定取本品内容物约 5g,精密称定,加浓氨试液10ml湿润,精密加氯仿 50ml密塞,称重,冷浸24小时,称重,补充减失的氯仿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 25ml,置分液漏斗中,用硫酸溶液(2→100)分数次振摇提取,分取硫酸液,加浓氨试液调pH值至8~9,以氯仿萃取5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浓缩,移至5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士的林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醚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 丙酮乙醇浓氨试液(8:6:05: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254nm,λR=325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制马钱子按含士的宁(C21H22N2O2)计,应为015~026%。
48 功能与主治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肩周炎,坐骨神经痛, 关节炎及关节骨折后遗症。
4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410 注意不宜多服、久服,且遵医嘱。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411 规格每粒装0 15g
412 贮藏密封。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伸筋丹胶囊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68.论痢证治法提丹者,是皆防其入胃即化出其苦味也,若以西药局中胶囊盛之吞服,虽破者亦可用。硫黄原禀火之精气,其挟有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一石部]墨酒,或韭汁送下,消痈用猪胆。或酽醋调涂,内有鹿角胶,非红不可用。《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
《本草撮要》:[卷九虫鱼鳞介部]龟板妇人发芎归治交骨不开。下死胎。得鹿胶阴阳并补。肾虚无热者忌。阴囊肿烂异常。先用苏梗煎汤洗净污垢。以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三大便秘塞(儿科)]葱蜜汤治婴孩虚秘,用葱白三茎,水煎去葱,入炒阿胶及生蜜溶化,食前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
《冯氏锦囊秘录》:[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胎毒诸疮]碧玉散问题一:拔血罐 教程学习拔血罐全部操作视频 ……
问题二:拔罐穴位图视频 这是各类疾病的拔罐穴位图!
问题三:怎样拔火罐 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问题四:拔罐器安装视频大全 拔罐器视频 中华好轻松拔罐器视频、 拔罐器的特点: 好轻松拔罐器其吸收了传统罐具的优点,利用高科技手段,克服了传统拔罐的缺点,使中医古老的拔罐法又焕发了青春。好轻松拔罐器的主要特点是罐体透明,罐内负压可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和病情随意调整,易于观察罐内皮肤变化,便于掌握拔罐时间,较之传统意义上的火罐,疗效一致,但使用更安全,无烫伤之优,操作简便,A不易破碎,所以既适用于医院,又更广泛的适用于家庭。 ◆不用电、不用找穴位、看图即会。 ◆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拔罐疗法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用具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H 拔罐疗法为中国的传统医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广为流传。好轻松拔罐器,扬弃了古老点火拔罐法的操作不便、容易烫伤、不安全、施治部位受限和适用范围小的弊端,改点火烧真空为真空枪抽真空,使治疗罐具吸附于体表穴位,形成局部充血,促使人体经络通畅、祛风除湿、驱寒拔毒、祛病健身。 好轻松拔罐是中国医学美容研发生产的专利产品,选用进口高档材料、人性化的设计、采用标准化主产工艺精制而成。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新型治疗保健佳品。 I 好轻松拔罐器具有活气血、散寒邪、止痛消肿的 治疗功效,适用于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对美体方面的丰胸、减肥等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家庭自我保健。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香港好轻松健康诚信创新团队
问题五:打火罐怎么瘦腿拔哪些位置视频 对于瘦腿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吸脂手术。吸脂手术属于外科体形雕塑手术中的一种,原理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法把身体某一部位多余的脂肪给吸出来,以达到局部迅速瘦体的目的。可以使用消炎药物治疗,应该注意休息,不抽烟不喝酒,不吃 性食。
问题六:拔火罐印记如何快速消除?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消除:
1涂一些红花油,可缓解皮肤。
2采用毛巾沾热水进行热敷的方法可退去瘀血!
3可以在痕迹上做紫外线治疗 一般6秒种的治疗量就可以 一到两天就可以消退。
4煮几个鸡蛋,去壳后,在淤青部位滚动滚动,很快就解决问题了。(此法为民间祛瘀方式)
总起来说:从现代医学角度说,拔火罐留下的“乌青块”是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最简易有效的办法就是热疗。用热水袋热毛巾敷,用电吹风吹,用红外线烤,用热水淋浴,一天多次。提高局部温度就能促进血液流动,从而加快带走瘀血、消除瘀斑。但是这些热水法只适用于无水泡无破溃的瘀斑。
问题七:尚赫拔罐减肥视频教程 你想干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人体部位名·肩解 5 经穴别名·肩解 51 肩井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肩井穴的定位 57 肩井穴的取法 58 肩井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肩井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肩井穴的配伍 513 文献摘要 514 肩井穴研究进展 5141 治疗颈椎病 5142 治疗中风后遗症 5143 治疗急性乳腺炎 5144 治疗乳腺增生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肩解 1 拼音
jiān jiě
2 英文参考shoulder join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肩解:1人体部位名;2经穴别名。[1]
4 人体部位名·肩解肩解为人体部位名。指肩关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1]
5 经穴别名·肩解
肩解为经穴别名[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即肩井[1]。《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肩解二穴。”王冰注:“谓肩井也。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又《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肩解各一。”王冰注:“谓秉风二穴。在肩上小髃骨后,举臂有空。”
穴位 肩井 汉语拼音 Jianjing 罗马拼音 Chienching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We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21 日本 21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1 富耶氏 VB21 德国 G21 英国 G21 美国 GB21
肩井为经穴名(Jiānjǐng GB21)[2]。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原称肩解,《针灸甲乙经》始名肩井[2]。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属足少阳胆经。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2][3]。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2]。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51 肩井穴的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
52 出处《针灸甲乙经》:肩井,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
53 穴名解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2]。
肩,颈项之下。凹陷深处曰井。此穴在肩部,当缺盆直上之凹陷处,以其穴居肩上之凹陷,喻经气深聚之所,故名肩井。[4]
54 特异性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2][3][5]。
55 所属部位肩[6]
56 肩井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7]。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2]。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3]。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3]。
肩井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肌肉)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骨骼)
57 肩井穴的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2]。
正坐位、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当第7颈椎棘突下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8]。
肩井穴的取法[2]
58 肩井穴穴位解剖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有颈横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脊神经支配。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内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5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2]。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9]。
5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颈横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胸膜顶[9]。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有颈横动、静脉通过[3]。
59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肩井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功效。
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的作用[2]。
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故肩井穴可用于治疗乳痈、乳癖、乳汁少[5]。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通一身之阳,调理气机,疏利肝胆而主难产、胞衣不下、瘰疬诸证;局部用于颈项肩背痛等[5]。
肩井穴具有行气活血催胎之功,故可主治难产[5]。
系胆经、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的会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作用[4]。
古有井田之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即四通八达也。古者日中为市,交易者汇集于井,故后人称通衢为市井。本经通过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其所治症,极为复杂,有如各病之市集,所治以风症居多,如中风、痰喘、头痛、臂痛、劳伤、气逆、产后等之涉及于风者,均可酌用。以风为阳邪,症从其性也。《针灸大成》谓:“若针深闷倒,急补足三里。”[4]
510 肩井穴主治病证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2]。
肩井穴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9]。
肩井穴主治 头痛,眩晕;乳汁少,乳癖,乳痈;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胞衣不下;瘰疬[8]。
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等[2]。
肩井穴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以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3]。
1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3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本穴针感较强,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晕针和气胸[4]。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一般直刺03~05寸[3][2],下为肺尖禁深刺[2]。
直刺05~08寸[8][9],局部酸胀感明显[8],向四周扩散[8]。
注意:肩井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9][8]。
5112 灸法可灸[2][8][9]。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93)[3]。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512 肩井穴的配伍肩井配肩髃、天宗,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痹痛。
肩井配乳根、少泽,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用,主治难产。
肩井配肩髃、肩贞、天宗、大杼,治肩背痹痛[8]。
肩井配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治乳汁不足、乳痈[8]。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治难产[8]。
513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难产,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千金翼方》:凡难产,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也。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仆伤腰髋痛,脚气上攻……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针七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头项痛,五劳七伤,臂痛,两手不得向头。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医宗金鉴》:主治扑伤,肘臂疼痛不举。
《百症赋》:肩井乳痈而极效。
《玉龙歌》: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514 肩井穴研究进展 5141 治疗颈椎病针刺取穴风池、新设(第3、4颈椎间旁开15寸)、颈7夹脊、肩井、阿是穴;头晕者,加百会、大杼、悬钟;上肢疼痛者,加曲池、外关、合谷及阿是穴;心悸者,加内关、神门、巨阙。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采用当归注射液腧穴注射风池、曲池及阿是穴。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05~1寸,得气且回抽无血后注入药物,每穴05 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45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20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8]
5142 治疗中风后遗症取患侧肩井、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用电针加强 ,每日针1次,每次30~40 min。足外翻,针刺内翻穴;足内翻,针刺外翻穴。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1剂。共治35例,治愈9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8]
5143 治疗急性乳腺炎取乳根(患侧)、肩井、曲池、内庭、行间、至阳。仰卧位,腧穴常规消毒后,乳根穴沿皮横刺15~2寸,用泻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 ;肩井针尖对准同侧 ,沿皮向前刺1~5寸,施捻转泻法;曲池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使针感传至整个上臂;内庭、行间针尖向踝关节方向斜刺1寸,施捻转加提插泻法,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每10 min行针一次;起针后,改俯卧位,至阳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火罐,出血5 mL。每日1次。共治58例,经过3次治疗后,临床治愈5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8]
5144 治疗乳腺增生本文2023-08-04 00:11: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