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成都有什么活动-展览-音乐节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七月成都有什么活动-展览-音乐节,第1张

在不久的将来,成都将有一个音乐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还是挺热闹的。此外,还会有一些展览。正好今年7月,不知道去哪里玩,可以选这几个地方。

音乐节

2021公路音乐节

时间:7月17日-18日

地点:魏冉花海

性能介绍

路音乐节是指南针品牌下的现场音乐文化品牌,定位是打造中国民族音乐节品牌和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

路音乐节的策划更注重现场体验,多维度的场景再现,融合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是通过音乐、时尚、文化的桥梁嫁接的多元内容场景。一个人,一群人,同类人,带着梦想,在路音乐节上追寻美好的青春,寻找合适的灵魂!

2021超级音乐节

时间:已延期至7月24日-25日两天。

地点: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性能介绍

7月24-25日,真幸福“超级音乐节”将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本次音乐节由真幸福和爱奇艺联合主办。是目前行业内跨界联合开展的大型线下音乐节,阵容豪华,大咖云集!届时,九城雪孔、九城K陆、空运联盟、王一泰、隔壁老范、颜等更多艺人将悉数登场,为大家带来一场音乐狂欢体验。

乐会

千寻与千寻-动漫原声钢琴大提琴音乐会

时间:7月10日

地点:成都城市音乐厅

性能介绍

专业乐团——原创配乐,深情演绎,音乐共鸣;

20首曲目——夏日、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等音乐经典再现!20分钟——感动人心,感动人心,分享今夜温暖瞬间;大屏幕视听——同步经典动画画面,声画结合,开启音乐之旅。

蓝色多瑙河——2021成都儿童夏季交响音乐会

时间:7月17日

地点:金沙国际剧院

音乐会简介

各大城市流行古曲、动画歌曲、中外名曲。仅限儿童的交响音乐会!2021年夏天相约成都金沙国际音乐厅!由华谊之星发起的儿童交响音乐会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曲目。自上线以来,广受喜爱和欢迎!小观众在《音乐之声》中体验激动人心的互动交响音乐会,有机会与音乐人同台演出。

更多音乐活动

展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古籍收藏与保护专题展览

时间:6月底至8月15日

地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国书法博物馆

展览介绍

展览内容:本次展览将展出100套杜集版本、拓本、刻本、修复工具,藏品丰富。展览将以“版块实物图文展板”的形式展示,内容涵盖古籍收藏、古籍基础知识介绍、古籍保护领域取得的成果等。

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古籍修复工具设备、古籍修复纸等实物形式,介绍古籍修复技巧,结合修复专家视频讲解、修复者现场演示、观众互动体验,立体展示古籍修复技巧,引导公众深入了解古籍修复技巧,宣传古籍保护理念。

钢笔花——考古绘画展

时间:7月10日

地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厅

修复文物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其实我们一般的人,如果说在一个做一个工作的时候,需要非常时间的一个。把位的去进行清理和研究以及放大了这个物品在进行去观察,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非常累的,因为我们是要非常的小心,我们知道,如果说是大开大合的动作,其实还是对我们那个筋骨来说是一个放松的方式,但是呢,如果说是非常小心翼翼的,这样的一个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是非常的拿捏人的一个意志力也是非常考验人的一个体力的,所以的话要修复文物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一,修复文物的工作是需要经常出差的

因为我们知道文物它所涉及的一些方面以及很多古墓当中的他们的设计的文物都是涉及到很多的,像涉及到很多的朝代,以及各种风俗文化的,还有可能会涉及到各个民族说的话的很多文物修复的工作者,他们未来全面的了解,这样自己所在修复的一个文物是需要全国各地去跑去了解,或者是去进行开会,研讨会这样的一种情况,而且有的时候呢,自己如果说是某一项的专家,那么在外地,只有挖掘到了自己所擅长的一些文物的话,得需要需修复那么自己也是需要到当地去的,所以说文物修复工作者是需要长时间的频繁的去进行出差,这样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二,长时间的保持单调工作

如果说对于我们正常的人来说,如果长时间的去保持同一个动作,同样的一个对的。物品那么一直以来做研究的话,也是有的时候会进行不眠不休的,这样的一个工作进程,那么很有可能是非常的辛苦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对于文物我们要需要非常的小心,如果说一直保持小心翼翼的态度和体力的话,是非常的考验人的经历,也是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的,所以说文物修复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三。修复我们的工作需要非常的精细

我们都知道文物是非常珍贵的国家的宝物,那么我们在面对文物的时候,往往要非常的细致,非常的小气,有可能修复一件文物需要长达几十年的一个修复工作需要一个专家团队不断的去研究,不断的去探讨也要不断的去对他的各个细节进行一定的研究和修复,有的时候呢,还要查阅大量的古籍资料,所以得换的修复文物的工作需要涉及到的一些方面非常的广泛,总体而言的话,是非常辛苦的

隋炀帝其实是很有文治武功的,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无向辽东浪死歌 ”一曲骂尽炀帝东征,可为什么,公认的一代名主李世民,还有他平时那有些软弱的儿子李治,都跟斗红了眼的公鸡似的,非要拿下高句丽不可?只要细翻当年的史籍资料,就可以很清楚得明白,当时的高句丽,决非所谓附庸小国,它也是一个高度集权半牧半耕的军事强国,已经有能力臣服四周小国,并且威逼中原,对大隋也是时有冒犯掠占,隋炀帝当年调千里大军,总计共一百来万人,三次东征,决不是只因高句丽不恭那摸简单。隋炀帝曾经说过一句话:“不为后世忧也!”

人们只记得,隋炀帝曾经三次龙舟游江南,可是有几个人记得,那四千里大运河为中国的繁荣稳定,竟是做了多大贡献!这不啻于只因末行没写好,就完全否定了一本煌煌巨着。 "尽道隋忘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只不过末代皇帝从来没有落下什么好名声的。新王朝,如若不把前主贬的一无是处,怎说明新朝的正统合法?看待帝王,要全面,只一个荒*是不足以评价一朝天子的。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隋炀帝自伴随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便有盖棺定论,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千余年来,铁案如山。笔者无意只在翻案二字上作文章。按愚意,评论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我所以认定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的,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反映。

虽然我们不能指望从瓦岗寨上下来,又是抱着“以隋为鉴”宗旨撰史的魏征,能给我们留下一部公允地评述隋炀帝的《隋书》;我们甚至也不能指望所有作为小生产观念文化代表的中国士大夫及其史学家,能比较客观地认识隋炀帝;即使这即使年,他还是更多地被作为一个批判对象而不是研究对象。所以,我们倘若不下一番从头做起的功夫,把隋炀帝的全部材料,颠来倒去,反复玩味,怕是无法拨开迷雾,接近他的真面目的。

我们差不多可以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我们不能设想,如果隋炀帝早死几年,秦始皇、唐太宗多活几年的话,他们的历史评价是否要掉一个个儿,但我们可以不落前人的窠臼,重新研究隋炀帝,还他一个公道。

隋炀帝杨广,天赋甚高,文笔华美,胸襟抱负不凡,也带有创造性格。这些长处,虽批判他的人也无法否认。

隋炀帝与扬州不解之缘

隋炀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充满争议的皇帝,登帝位前曾任9年扬州总管,在他做皇帝的14年中,先后三下扬州巡游,直至兵变死在扬州、葬在扬州。记者在“烟花三月”前夕来到扬州,来到隋炀帝陵墓前,想看看历史上的隋炀帝究竟是何许人也,在扬州都干了些什么。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城北6公里处的邗江区槐泗镇雷塘北侧。陵门气势恢宏,进入陵区,高大的石牌楼横梁上写着“隋炀帝陵”斗大的四个正楷字。陵园占地3万平方米,从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陵门、雷塘、石桥、祭台、神道、城垣、石阙、陵冢等,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气势雄伟,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墓冢为规整的平顶金字塔形,高12米,四边均为规则的等腰梯形。墓前巨型墓碑刻有“大清嘉庆十三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扬州府知府汀州伊秉绶题”。

据槐泗镇文化站站长陆元龙介绍,在历史风雨中,隋炀帝陵墓曾有过6次修建、迁移。公元618年,隋炀帝死于叛臣宇文化及的“江都宫变”,当时,肖皇后和宫人只能以床板为棺,草草将其葬于江都宫流珠堂,是为初葬。后江都郡守陈棱念隋炀帝旧恩,在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集部众身穿孝服为惨死的隋炀帝发丧,并改葬于江都宫成象殿吴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把隋炀帝陵迁到雷塘,也就是现在的位置。

第四次,到了唐太宗贞观22年(公元648年),肖后病死,唐太宗下诏将其“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同时对陵墓进行了整修,这应该是隋炀帝陵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时期。但由于千百年来自然和人为破坏,隋炀帝陵墓的木构建筑遭毁,迄至清代初,仅存一坟土陵而已。第五次,清嘉庆12年(公元1807年),扬州乡贤、清代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加以修复,并嘱扬州太守伊秉绶书墓碑。第六次,1999年,扬州市政府部门出资修复原样,于2000年10月竣工。陆元龙介绍说,清朝后的100多年来,这里只剩下个大土墩子,当地百姓称其“皇阿墩”。由于都知道隋炀帝是个“倒霉皇帝”,墓中不会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所以迄今未遭盗掘。在“文革”中,曾经有人把土墩挖开,露出了墓穴上巨大的青砖石板,但有关部门闻讯后迅速来人,将土封上,制止了一次破坏行为。

9年扬州总管

隋炀帝陵园内的展室陈列大量图文资料,简略介绍了隋炀帝功过并存的一生。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公元590年,杨广调任扬州总管,任此职9年,头衔有太尉公、扬州总管诸军事、扬州刺史等,其间平定过江南豪强的武装叛乱,直到公元600年被立为皇太子后才离开。

隋朝建立之初,中国还处于分裂状态,尤其是陈朝据地江南,与中央政权抗衡。588年秋,20岁的杨广受命率领数十万隋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进据建康(今南京),俘获了藏在井里的陈后主和其贵妃张丽华。后来民间传说杨广迷恋张丽华美色,衍生出许多桃色段子,但多部史料记载,正是杨广亲自下令斩了张丽华。结束国家近百年的分裂战乱,开启一个统一、强盛的新时代,杨广由此建立了较高的威望。

随即,杨广的父亲隋文帝将陈朝的南兖州改名为扬州,设总管府于广陵。当时,陈朝初平,江南局势未稳,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相煽作乱,“婺州人王文进、会稽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憎等皆举兵反,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还有不少土豪“自称大都督,攻陷州县”。先起淮左、三吴、浙东、浙西,后又蔓延至浙闽。为平定叛乱,文帝改派杨广为“扬州总管,督江都”,总督扬州四十四州军事。“前后七百余战,转都千余里”,终于平定了叛乱。后来,苛刻的《隋书》主编、唐朝大臣魏征也难讳其功: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

杨广当时立足扬州,悉心经营南方,笼络人才,为他以后登上皇太子位,进而登基做皇帝奠定了根基。当然,他能当皇帝,与他善使阴谋诡计也有关系。

功过任人评说

隋炀帝身后骂名滚滚。“炀”,是杨广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谥号,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为“下谥”、“恶谥”。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主要来源于唐朝史官编纂的《隋书》。在后人眼里,隋炀帝是“天下第一荒*皇帝”,此评价似乎千百年来已成定论。

但也有很多学者持不同观点。扬州作家丁家桐说:“封建专制时代,舆论方面有个习惯,一锤定音以后,只可众口一词。”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尤为如此。唐朝所修《隋书》,其目的是为了吸取隋亡的教训,巩固李唐政权,自然将前朝皇帝贬得很低。后世承袭《隋书》之说,再加上小说、传奇的渲染,隋炀帝更成了历史上最荒*无道的皇帝。

不少专家认为,隋炀帝确实有过一些骄奢*逸的残暴之举,但也做过不少大事,如指挥灭陈,完成祖国统一,重设郡县制、创置科举制,等等。邗江区文管办主任张元华说:“把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说成是为了到江南游玩,这显然不可信。开凿大运河,其实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是为了沟通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扬州,作为一个王朝的缩影,留下了隋炀帝很多故事。扬州,是隋炀帝事业的起点、生命的终点。

隋炀帝死后,被后人诟骂,但他手中完成的南北大运河,却默默地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隋炀帝的一生中,作了不少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发展的事业,对促进历史发展是有贡献的。

隋炀帝六个“最先”:

1、最先平定南陈,一统天下,结束了自三国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2、最先开凿了世界上第一长的南北大运河;

3、最先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疆域;

4、最先颁布“无隔夷夏”的开放政策,接待外国使团和派出使者;

5、最先在法律中废除了“十恶”之条,宽减了刑罚;

6、最先建造空前精巧的用于收藏古籍的图书馆。

隋炀帝开凿运河四大动因再探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已经启动了。考察团已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是大运河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全程考察。

由此引发了对开凿大运河原因的议论,有“贪恋江都美景”之说,有“搜括江南财富”之说,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之说,有“攻打高丽”之说。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其部分段落始建于春秋时期,至隋炀帝时全线开凿贯通,经唐宋时期的发展,最终在元代形成现在的规模,明清两代又有不同规模的改造和整修。

对于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自古及今,见仁见智,多所争论。

也许是“旅游热”之效应,有不少帖子认定“开凿大运河是隋炀帝贪恋江都美景之果”。将“想游玩江都”视作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惟一动机,那是失之偏颇的。但是,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毕竟是有其个人欲望的。

张昆河在评论隋炀帝开运河时说:“按理言之,实皆有利于国家民生,然出于君王游幸之意,且操之过急,民力疲弊,遂为亡国之虐政矣!”(《禹贡》7卷123合期)说隋炀帝贪恋江都之美景,这是事实。当年,隋文帝因为晋王杨广有平陈之威望,将他从并州总管调往扬州,任扬州总管,镇江都。杨广在江都的时间不算短,从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任扬州总管开始,直到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他被立为皇太子后,才离开江都,前后有十一年之久。当时的江都郡,是个繁荣富庶、人才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享有“天下第一”的盛名。洪迈《容斋随笔》》卷9《唐扬州之盛》曾说扬州“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诗人杜荀鹤《送蜀客游维扬》诗中说:“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可见“扬一益二”是当年流行的谚语。据《隋书·地理志》的记载,江都郡辖有十六个县,是当时江南地区辖县多、人口众的雄藩大郡。从遗留下来的杨广咏扬州的诗文来看,杨广喜爱江都,不仅是因为江都是个雄藩大镇,还有所喜欢的江都春江花月之美色。他的《春江花月夜》诗的第一首云: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首诗确实写出了扬州临江的秀丽风光。传说《春江花月夜》是陈后主叔宝所创之调,但其作品于今已不传,杨广能用它咏扬州之景色,说明他具有相当的文学素养。

隋炀帝留恋江都、欣羡江都、三下江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所以,唐宋人的传奇小说,如宋人作《开河记》等写隋炀帝由于怀念江都美景,并为挖掉睢阳王气,而兴工开凿南北大运河。但这仅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动机之一,不能视作根本原因,更不能看成“惟一原因”。对此,唐人许棠已看出了隋炀帝当时开通运河的真实意图了。

他在《汴河十二韵》说:“昔年开汴水,无应别有由,或兼通楚塞,宁独为扬州?”隋炀帝坐镇江都十余年,贪恋江南之物产,固然是一个方面。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也说是“欲东巡会稽”,这种巡游,固然有享乐成分,如三下江都,但不可能一概以单纯的享乐视之,否则,西巡陇右和北巡雁门就无从解释,因为那些地方并非“游幸之地”。开凿江南运河前一年,隋炀帝对给事郎蔡征说:“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答曰:“此其所以不能长世。”

(《资治通鉴》卷181)在此十分明确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隋炀帝凿运河是与巡游联系在一起的,他不愿“坐深宫”,他要沿河到各地去“察看”;

其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想从根本上解决新建王朝“不能长世”的问题。换言之,隋炀帝四出巡狩,主要是想遵循“天子有巡狩之礼”的古训,履行帝国天子职责,通过巡游了解下情,巩固统治,而不愿效南朝“亡国之君”。此“巡狩”显然不是单纯的享乐、游玩,而是一种军事和政治的示威。

有的论着说,隋炀帝采取断然措施,开凿大运河的动机“纯属搜括江南财富和个人巡游享乐”。用“纯属”两字判断动机的惟一性,也是失之偏颇的。持有此论者否定了开凿运河和攻打高丽的关系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资治通鉴》有一段话:隋炀帝将幸江都,“以诗留别宫人曰: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乍看隋炀帝征高丽是在开凿运河之后将幸江都之时的偶然决策。其实不然。隋炀帝这句诗,实际上是一种“戏言”。

征辽这样的大事,哪里可能是“偶然”的呢?隋炀帝对高丽的征战,决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偶然决策。据《资治通鉴》记载,当隋文帝知高丽王高汤“闻陈亡,大惧,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后,就曾赐玺书斥责高汤曰:“虽称藩附,诚节未尽”,并警告说,王若不“洒心易行,率由宪章”,“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胡三省注曰:“自时隋终以高丽为意。”(《资治通鉴》卷178)直至开皇末,隋朝君臣“朝野皆以辽东为意”(《隋书·刘炫传》)隋文帝的决策显然影响着隋炀帝,隋炀帝自己也把征高丽称作“承先旨”(《隋书·艺术传》)。当年杨谅等率百万之众,攻打高丽,因“馈运不断,军中乏食”等原因而惨遭失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为军事常识。“

承先旨”而征高丽的隋炀帝也深明此理。所以,隋炀帝即位后,首先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以适应攻打高丽的需要。据《隋书·阎毗传》载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这里充分说明,隋炀帝开凿北运河是有其攻打高丽的军事目的的。

有的论着说,挖掉睢阳王气“实为隋炀帝兴工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实为”两字又言重了,把其他因素又排斥了。据明齐东野人所编《隋炀帝艳史》云,听得耿纯臣奏,睢阳有天子气现,昔秦始皇时,金陵亦有王气出现,始皇使人凿断砥柱,后来王气遂灭。如凿河从睢阳境中穿过,天子之气必然挖断。此河一成,又不险,又不远,又可除此一段后患,岂不美哉。隋炀帝听后甚喜。于是决定凿河。

在《艳史》中作了这样的描写:当凿到了雎阳境时,有一所古时的堂屋拦住了运河的开凿,四周都是白石砌成,十分坚固,用锹锄铲锤,无动分毫,传令石匠去凿,也不曾凿一个痕露。在门上,用绝大的石柱板挂起来去撞,也无动分毫。在《隋史遗文》又作演为人之阻拦。当运河凿到睢阳时,令城中百姓搬迁,拆毁房屋以利兴工。城中官民不肯,纷纷向河官要求改道,其中一百八十家大户,凑有黄金三千两去进贡官吏,以求改道。河官搬出圣旨,说是奉旨开凿此城,泄去王气。明代小说源于唐人传奇《开河记》,小说固非信史,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所谓凿穿王气,实质反映着巩固隋王朝的强烈要求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应该说,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所以,对此要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法是数学解题思想中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看待历史事件的历史唯物论。所谓综合法,是指“由因导果”的思想方法,所谓分析法,是指“执果索因”的思想方法。这两种思维都不是从一方漫无边际的发展,而是在综合因素所作的探索。开凿运河的动机和目的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又有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的动机,又有攻打高丽的目的。其工程是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机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主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洽。这一动机,也许对隋炀帝个人来说是并不明晰的,但作为一个统治集团,是考虑到这一点的。

凡事仅有主观动机,而没有客观条件相配合,也是难以完成。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这件大事也不例外。当时开凿大运河的条件是:一,南方经济之发展,二,割据政权之消除,三,开凿技术之积累,四,有贯通南北水运的某些基础。

开凿运河在隋代乃至中国厉史上,是一件大事。没有主观的动机,就会贻误时机;有了动机而无条件,事情就办不好,到隋代,条件是具备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决心是大的,于是这一大工程在数年间兴办起来了。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一、北京东莞会馆

曾是康熙雍正时一位大将军的私家花园,建筑历史300年,1918年由陈伯陶捐资,筹建为北京东莞会馆。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会馆里东莞籍文化名人荟萃会馆里有康有为题的匾额,也曾是容庚避难修学之所会馆,旧时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同仁集会寄寓之用。

1949年以前,东莞设于外地的会馆有多少?不得而知,但在首都北京,有一座会馆,我的祖父伦明,于清末(1902年)进京师大学堂之后,就是住在东莞会馆的。父亲伦绳叔就出生于东莞会馆。1950年,我也是在东莞会馆降生到人世。

一家数代,住在东莞会馆,对东莞会馆在着深厚的感情。2008年,北京举办了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为了举办这一世界盛会,北京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改造了不少的旧城区,东莞会馆也于2007年被拆掉了,但祖父、父亲一直传下来的关于东莞会馆的历史、故事还萦绕于脑际。

会馆曾是我的家

我父亲伦绳叔(曾用名伦润荣)于1919年在东莞新馆出生之后居住了40多年。祖父伦明在东莞会馆生活了30余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举家回广东,当时祖父认为北京的学风好,留父亲一人在京上学。1945年父亲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父亲较擅长绘画,年轻时,画了许多素描、水彩画和钢笔画镶镜框挂在墙上。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出于对会馆的热爱,以钢笔画的形式画了大幅会馆大厅的雄伟建筑,栩栩如生,每个棱瓦都清晰可辨,可惜画稿没有留存下来。

据父亲对我讲述和文献记载,祖父伦明,字哲如,广东省东莞县望牛墩人,生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十一月),出身书香世家,光绪庚子恩正两科举人;已为广西候补知县。光绪二十八年诏旨开办京师大学堂,伦明同弟伦叙、伦绰和堂弟伦鉴等,于1902年赴北京就读,当年京师大学堂500学生中就有伦氏4兄弟,且均是举人,传为佳话。

伦明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优级师范科第一期学习5年毕业。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容肇祖先生称伦明是“双举人”。伦明通晓国学、文史、古书版本、诗词等,终身酷爱藏书,并成为民国时期知名藏书家。当年,伦明在东莞新馆家中装满藏书,由于书多且堆至屋檐下。这只是私人藏书的小部分。另有400多箱藏书放在烂漫胡同的东莞会馆,总计数百万册书,当时雇有李书梦先生专门负责看书、晒书。伦明的藏书放在最里面的四合院。在战乱时期,伦明勤于书肆、摊贩,冷落书尘中收集,收购了富家抛出的大量书籍,也赴外地买了不少书。曾从废品收购站将要化纸浆的书中抢救出一些珍贵的书,避免了部分古书籍的流失、损失,保护了国家的文化遗产。当年其同事说:伦明所到之处,常有三五抄书人随之,更有数人终年为之补书,誉其为书之伯乐。伦明在京期间曾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民国大学任教授。为了广揽群书,研究学问,伦明和孙殿起(又名孙耀卿)合伙在北京琉璃厂开了“通学斋”书店,经营和搜集古书。伦明把只有高小文化的学徒孙殿起培养成能辨别古书籍、版本学的人才。孙先生把稀少的登记入册,后来编写了一本《贩书偶记》很有名,成为中国古籍的目录学家。

抗战前,北京要编四库全书纯目录,因历代及清代忌讳、遗漏的书很多,需要考究。伦明收集的书很多是四库书目所没有的,很珍贵。他把自己藏书的地方(烂漫胡同东莞会馆最里边小院)叫“续书楼”,意在立志续编四库全书。据资料记载伦明藏书丰富,已够续修四库全书十之七八。早在1925年,当时教育部部长章士钊要影印四库全书,伦明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看法,著论文《拟印四库全书之管见》,主张续编为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伦明为避战乱留在广东任教,从此没再回京。伦明大部分著作是在北京的东莞会馆完成的,间断续修了一些四库全书的提要,其续编的四库全书提要,后转给历史研究院及有关图书馆。现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伦明所写的。他还著有《辛亥以来藏书记事诗》、《续书楼藏书记》、《续书楼续书记》、《续修四库全书诌议》、《版本源缘》、《清代及今人文集著者索引》和《乡园忆旧》、七绝诗数百首等。

会馆曾经文人荟萃

上世纪20至40年代,会馆居住的东莞籍文人荟萃,如知名人士冼玉清、张伯桢、张次溪、容庚和容肇祖等。伦明和他们不仅是会馆邻居而且是挚友,为他们提供资料及帮助,交流学问相互促进。

据容肇祖教授回忆,其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于1926年毕业,这期间容肇祖也住东莞会馆。一次,伦明串门看到容正研究明代哲学家而写关于何心隐《爨桐集》的文章。问容:“你见过这本真书吗?”容答:“没有”。伦明说:“我有明代刻本《爨桐集》,借给你看吧。” 何心隐的《爨桐集》是明末梁夫山著的,因烧毁存世无几。容借此书抄录后又从湖北借到另一卷,以容肇祖的名义出版此书,现书名叫《何心桐集》,已再版。容肇祖之兄容庚(又名容肇庚),字希白,自小跟随四舅邓尔雅读书自学金石之学。1922年5月,时年29岁的他已拿着《金石编》初稿来到京城。受古文字学家罗振玉、王国维赏识推荐,考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同时聘为燕京大学副教授。在古青铜器及甲骨文字等方面研究,容庚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1941年燕京大学关门,容庚移居到上斜街东莞新馆。这里房租低,步行到琉璃厂很近,他时常去琉璃厂寻购书画并进行研究。容庚于1946年春返回广州。由于会馆平房是青方砖铺地易返潮,他将收藏的书画100多卷轴运回广州时有部分已霉变。

在东莞会馆,教授专家合作、切磋学问之事屡见不鲜,如:1935年伦明与容庚、张次溪出资、合作编辑、影印《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卷,由伦明联系借用长汀江叔海所藏番禺赵惇夫所绘饯别图。这是一幅明代山水风景画,远山叠翠,视野开阔,岸边亭旁,垂柳树下几人挥手远眺,江面上两只船扬帆远航。此图是袁督师于崇祯元年由粤再起为蓟辽总督时同人告别之作。另附有陈子壮、黎密、傅于亮、欧必元等人题诗墨宝手迹;由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和伦明等题跋语;题签《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的是容庚书写。几位文化名人极富社会责任感,将此图诗卷影印了50本分送给图书馆保管,由张次溪赠送广东会馆一册。伦明生前已看出时代演变,曾说:今后藏书之事应属于公,而不属于私。1944年10月伦明在广东东莞病逝,享年70岁。

1947年,尊祖父遗愿由冼玉清教授介绍,原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联系,将伦明毕生珍藏的书大部分捐献给了北京图书馆,少量藏书变现补助了家属生活。因伦明的藏书太多,逐一点数太慢,来不及逐本登记,后来把书打捆用秤论斤称来代替点数,几大卡车装了几次才把书籍运完。如今我们仍可以从改名为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目中,发现以集部为多的书名下,记着伦明批校题跋的字迹。

明伦堂留置公产

烂漫胡同东莞会馆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由东莞人邓蓉镜经手购置,地址在宣武区烂漫胡同127号(原49号),系东莞县明伦堂留置公产。1932年(民国21年)明伦堂出资在北平财政局申请税契,领得第4695号建筑契。同年10月9日,在北平地方法院不动产登记,取得党字第65号据照。有青砖瓦房49间,占地2073亩,系明代建筑。

进入东莞会馆大门,直对靠南房山墙砌的精致影壁,往右一转原有月亮门,右边4间东厢房。入月亮门南侧有5间房,房前一条较宽阔的自东向西的甬道,北侧一道通体墙分成了4个独立的四合院。此会馆原为东莞张家玉的故居。明代后期抗清将领袁崇焕和张家玉素有“东莞二烈”之称,一北一南均是抗清英雄。袁崇焕在辽东及北京英勇抗击清军后被反间计陷害含冤而死。张家玉在广西和东莞万江一带举义旗奋起抗击清军,身中数箭为不被俘虏跳水塘壮烈牺牲,年仅33岁。张家玉在崇祯十六年中进士,任授编兼给事中,就义后桂王封其为增城侯,谥“文烈”。近代名人居士叶恭焯曾书有“明代先烈张家玉故居”匾额悬挂会馆大门之上。根据文件资料:北京市王昆仑副市长办公室接到市文化局报来的广东省文物古迹处理意见,经讨论于1956年7月16日批复:“一、崇外佘家馆袁崇焕墓堂由文化局文化组接管,并保留……东莞会馆悬有《明代先烈张家玉故居》纪念横额,均由文化局文化组通知北京市房屋管理局负责保管,不得丢失。”

会馆被称为“士乡”

过去许多人把会馆群称为“士乡”。旧时会馆大都住有科举产生的官宦、文人雅士、爱国知识分子等。东莞会馆就曾居住着一些务实而勤于奉献的东莞籍文人名士,如:东莞人陈伯陶于1892年探花,任国史馆协修、江宁布政使、广东教育总会长。1910年陈伯陶在东莞会馆与同乡和陈锡恭、杨东皋商议,与杨东皋订约,并由陈伯陶捐资购置了上斜街的地块建东莞新馆。他曾为烂漫胡同东莞会馆旧时收存的袁崇焕督师真像题字为“袁云素先生真像”。此像当时陈伯陶移交给广东会馆保存。陈伯陶在移交手续上盖了朱文印。1917年(戊午五月)康有为也曾为东莞会馆题额“莞园”,叶恭绰题跋:莞园为明末张文烈公家玉故居。公在粤起义抗清,名重历史,乡人与有荣焉!每过斯园,辄想慕风徽,肃然起敬。

据资料记载:早在珠巢街的东莞会馆时,莞人就祭祀袁崇焕。该馆址在更名为珠朝街路西,现中山会馆之南侧。有一天同乡偶然从旧文章的残片中看到张家玉的诗句是在烂漫胡同居家所写,特意拜访,并以九百二十五两银购得其故居而建烂漫胡同东莞会馆。1915年陈伯陶曾在修建上斜街东莞新馆时也在后院设立了敬贤堂祭祀先贤。

会馆里的诗歌楹联

在纪念活动中文人们大都以题字写诗、对联抒发情感,至今还流传很多令人振奋的诗句楹联。如:烂漫胡同东莞会馆有联:粤峤显晨钟旧里,蓟门风雨引灵旗。陈伯陶曾在东莞新馆希古堂题联:服官记二十年前,把酒论文,旧梦勿忘燕雪地;聚首在七千里外,乘风破浪,壮怀应话虎门潮。晚清进士、莞籍文人张其淦从沪旅京又联:孤忠曾督蓟辽师,问前朝,柱石何人,赫赫大将军,足显山川聚灵秀;伟烈犹思东莞伯,愿后辈,风霜炼骨,茫茫新世界,好凭时势造英雄。在东莞新馆落成时,张伯桢题联:禺山莞水,邻结两家,花间问斜街,到此应思前世事;辽蓟增城,烈传千古,芳徽贻后代,可能还忆故乡人。尹庆举也题联:已费中人十家产;此为广厦万间心。这几幅楹联曾悬挂在东莞新馆,时间久远已经散失。

1906年前后,东莞籍尹庆举是烂漫胡同东莞会馆管理负责人,尹庆举身为进士,清翰林院庶吉士,职务编修。1902年曾任广东“宝安书院山长”、“东莞学堂(东莞中学前身)名誉校长”。尹自1911年春天始负责上斜街东莞新馆修复改建的监督管理工作,8月一期完工。10月辛亥革命战事频发,尹庆举避兵回故里。居住东莞会馆的张伯桢接手负责东莞新馆修建,直到1917年东莞新馆竣工。

张伯桢,别号篁溪,是在京城很有故事的历史人物,系康有为“万木草堂”弟子,赴日本留学多年,广泛支持和接触革命党人,撰写了同盟会、兴中会革命等具有很高史学价值资料;受聘两广方言学堂法学教授,1909年赐法政科举人;1912年至1928年为民国司法部监狱司第一科长;1913年携家眷在烂漫胡同东莞会馆定居。1914年张伯桢应聘兼任清史馆名誉协修。那时伦明住会馆的最里院,仅一墙之隔的东院北屋住张伯桢及儿子张次溪。伦明与张伯桢是挚友,待张次溪如同父子,从小看其长大。伦明时常与张次溪探讨一些学术专业问题,提供藏书资料。张次溪也十分尊重伦明,1934年张次溪编辑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弥补了中国近代对于戏剧资料著述不足的缺憾。伦明特意为张次溪的《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以题数首诗的形式写了序跋;并亲自联系邃雅斋为其校印。张次溪,名涵锐,又名仲锐,号江裁。其研究北京民俗、北京史志的著作颇丰,以1951年出版的《人民首都的天桥》名望最突出。至今很多研究北京民俗典故的作家仍以张次溪著述为依据。张柏桢于1916年在北京左安门一带(现龙潭湖公园内)建立纪念袁督师庙及修缮袁崇焕墓;张伯桢之子张次溪为完成父子夙愿,于1958年8月将“张园”私家房产145间捐给了国家(龙潭湖公园),此后张次溪又搬回烂漫胡同东莞会馆居住。他的行动既饱含对家乡东莞的乡情又怀有深爱北京的乡土情。

东莞旅京人士的居住地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东莞会馆有成就的文人大都成为高校的教授、专业人士之后这些人士陆续迁出会馆,空房只许东莞同乡及亲友来往居住。住户结构大都是莞籍文人后代和来京上学、谋生的莞籍知识分子及商人。会馆只收取低廉房租,作为房屋维修基金,不接纳外乡人。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队占领北平,上斜街东莞会馆为了防止日军入住会馆,决定将空房租借给住户的朋友和可靠人,目的是抵制日军横行,不让日军住。清代,东莞会馆作为科举试馆,民国时,会馆作为同乡居住场所,东莞县在京没有商务行业会馆。因此,当时有的东莞企业家和商人赴京也来东莞会馆暂住,促进莞京的经济往来。会馆一直沿用定期选举馆长的制度。例如:1947年东莞新馆实行董事制,由同乡推选陈宝剑、伦绳叔二人为董事;1948年经同乡选举伦绳叔一人为理事长,陈宝剑、钟亮洲、吴如林、吴松林4人为理事,负责管理馆务。据1947年11月东莞新馆统计,有东莞同乡52人住在会馆里。1956年居住的东莞同乡有15户约40人。上世纪60年代初已不存在理事长,但是我父亲仍然义务为大家计算、收缴水电费及办理公益事务。旧时,上斜街东莞新馆和烂漫胡同东莞会馆的组织形式是各立门户,分别居住及管理。两个会馆都无专门经费,所有馆舍修理及长班工资等一切开支均由住馆同乡共同分担。1948年前后两个会馆分别建有《会馆管理章程》。

据资料介绍:1956年1月,广东省会馆财产管理委员会遵照北京市政府有关规定,致函北京市民政局,决定将会馆的全部财产移交北京市人民政府。1956年东莞会馆房产随着有关规定转交北京房管局统一管理。东莞会馆的作用已被改变,逐渐成为居民大杂院。改革开放初的80年代,东莞新馆被列为北京市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中央电视台拍摄走遍中国会馆旧事专题节目时,到东莞会馆拍摄,我凭着在东莞会馆少年时代生活记忆与了解,给他们讲述东莞会馆的历史变迁。

东莞会馆成为历史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北京举办奥运会,许多老会馆都被拆迁、改造,东莞会馆也不例外。2006年为缓解北京交通的拥塞,要打通长安街民族宫到菜市口大街的南北道路。公路画线拆去了东莞新馆东部的五分之二。2008年5月1日穿过东莞新馆的南北道路已经通车。现在从新路边依稀看到会馆大厅的屋脊及残留建筑。近两年,北京东莞建设研究会的张世光副会长约我去东莞会馆搞调查,据了解,2008年东莞会馆已没有东莞籍居民了。现在烂漫胡同的东莞会馆历史遗迹经过维修改造,但东莞会馆已成为过去、成为东莞人美好的回忆。

两个“百岁信封”印证百年会馆

北京的东莞会馆自清朝光绪初年创立以来,已有130多年历史了。本报也多次作过报道。为研究东莞会馆初期的历史,北京的莞籍后裔搜索过很多资料,走访过很多人。在那段以书信为主要沟通手段的历史中,北京东莞会馆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书信,令人觉得遗憾。 工夫不负有心人,日前,记者在《<收藏东莞>王晓强藏东莞近现代邮政史珍品》一书中,发现了其收藏的两个由东莞寄去北京东莞会馆的信封。这两个信封意义非凡,可以说填补了北京东莞会馆的某些历史空白。于是记者采访了王晓强,重新翻阅那段会馆的历史。

两封信寄自民国初期 这两个信封均是民国初期从东莞寄出的。一个是1912年5月16日由东莞城外脉力州天成昌寄出的,收信人是北京宣武门外上斜街东莞会馆的张子干。这个信封的背面有用毛笔写的“勿延”两字,字的旁边还加了两个“O”,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封很急的信,而信封背面用了三个专用的固封贴贴上。从当时的邮戳看,寄信的日期是1912年5月16日,到达广州中转的邮戳也是5月16日,即此信当天已送到广州中转了。

据了解,百年前东莞至广州主要交通工具是船,能乘上船就相当快了,但仍要半天时间才能到达。若从陆路走,仅渡口就有五六个。过去东莞有句老话:隔河千里路。从东莞到广州所费时间可想而知。此信当天能到达广州,可知邮差的效率之快。

第二封信是从篁村(今南城)寄出的,寄信者是莞邑篁村馥桂堂,收信人也是张子干。此信所写收信地址与上封不同,写的是:北京骡马市大街烂漫胡同东莞会馆,时间是1918年经广州寄去北京。这封信信封正面收信人地址北京的“京”字和寄信人的“附”字,分别盖上篆刻方印,信封背用毛笔写上“固封”又盖上篆刻方印。可见当时的固封相当讲究。

信封透露会馆变迁

两个有历史的信封也正好印证了东莞会馆的一些变迁。

北京东莞会馆曾先后在北京骡马市大街烂漫胡同和宣武门外上斜街设立,有“东莞会馆”和“东莞新馆”之别。在烂漫胡同时称东莞会馆。搬迁至上斜街时称“东莞新馆”。

据悉,东莞新馆是陈伯陶1910年购地兴建,并于1911年迁入。

而馥桂堂在1918年仍不知东莞会馆迁了新址,就是说,馥桂堂与张子干的书信往来较少。

收信人是东莞文化名人

据东莞市委宣传部和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合编的《东莞现代人物》、《张伯桢》介绍,张子干即张伯桢。

张伯桢、字任材,号子干,法名仁海,又字沧海,别号篁溪,东莞篁村水围坊人。生于1877年。

1893年梁启超与韩云来莞讲学。17岁的张伯桢听了梁启超的课,开始接触了新学。1902年被聘为东莞县学堂国文教员;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法政大学学习;张伯桢回国后受聘为两广方言学堂教授;1910年赴北京参加廷试,被“钦点”七品京官,任法部制勘司主事,曾参与“宪政筹备处”起草宪政草案,任副主稿。后任民国司法部监狱司第一科长。

张柏桢一生著述甚丰,刊刻有《沧海丛书》五辑,有《袁督师遗集》、《张文烈遗集》、《袁督师应配祀关岳议案》、《袁督师故宅志》等,又创刊《正风半月刊》,刊登考证北京历史文章。1946年张伯桢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把自己珍藏的康有为、梁启超的书牍墨迹,袁督师文物及佛教法物,齐白石等名人字画1300余件,全部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

二、苏州东官会馆清顾禄《桐桥倚棹录》卷六《会馆》记载:

东官会馆

在半塘,天启乙丑(天启五年,1625年)建,在半塘。康熙十六年(1677)移建宝安会馆于岭南会馆东,因武帝像不可移动,仍存之。今这义厅茶室。

宝安会馆

在岭南会馆东,国朝康熙十六年东莞商人建。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标点本《桐桥倚棹录》第88页,

据顾颉刚藏道光壬寅刊本《桐桥倚棹录》底本标点整理)

广东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至少在明代已经开始,贸易商品主要是广东各地的特产。东莞商人主要贩运莞香。莞香又名女儿香,是当时女性喜爱的物品,因此东莞人多以贩香在苏起家。

明末广东大诗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莞香盛时远销至北方的情形道:莞香度岭而北,虽至劣亦有馥芬,以霜雪之气沾焉故也。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苏松一带,每岁中秋夕,以黄熟彻旦焚烧,号为薰月,莞香之积阊门者,一夕而尽,故莞人多以香起家。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二十六《香语·莞香》)

苏州东官会馆的出现,证明东莞在明代商业已经很发达,它开了县级设立会馆之先河,它比商业著称的潮州的会馆出现有确实纪年的历史(康熙十二年,1673年,据周昭京《潮州会馆史话》)早50多年。

成都近期会有音乐节举办,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去看看,还是比较热闹的哟,除此以外还会有一些展览活动,刚好这个7月不知道去哪里游玩,可以选择这些地方。

音乐节

2021公路音乐节

时间:7月17-18日

地点:蔚然花海

演出介绍

公路音乐节是指南针厂牌旗下重点打造的现场音乐文化厂牌,其定位:打造全国性音乐节品牌、中国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

公路音乐节在策划上更注重现场化的体验,多维度场景再现,融合的不仅是音乐本身,是通过音乐的桥梁嫁接,时尚,文化,多元素的内容场景。

一个人,一群人,同类人,怀揣梦想,在公路音乐节上,追求美好的青春,寻找契合的灵魂!

2021超乐音乐节

时间:已延期至7月24日-25日两天

地点:成都非遗博览园

演出介绍

7月24日-25日,真快乐“超乐音乐节”将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办。此次音乐节由真快乐联合爱奇艺共同主办,是目前行业内跨界联合开展的大型线下音乐节,阵容豪华,大咖云集!届时,李宇春、薛之谦、THE9-孔雪儿、THE9-陆柯燃、气运联盟、王以太、隔壁老樊、颜人中以及更多艺人将悉数亮相,给大家带来音乐狂欢体验。

乐会

千与千寻-动漫原声钢琴&大提琴音乐会

时间:7月10日

地点:成都城市音乐厅

演出介绍

专业管弦乐团—原汁原味的乐谱,深情演绎,音乐共鸣;

20首曲目---Summer、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等音乐经典再现!120分钟---动人心弦,触动心灵,今夜共享温情时刻;大屏幕视听---

同步经典动画画面,音画合一,开启音乐之旅

蓝色多瑙河-2021成都儿童夏季交响音乐会

时间:7月17日

地点:金沙国际剧场

音乐会介绍

古曲名曲、动画名曲、中外名曲火爆各大城市,专属儿童的交响音乐会!2021年夏季相约成都金沙国际音乐厅!由华艺星空首创的儿童交响音乐会已经走过4年时间,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曲目。自推出以来,广爱欢迎!小观众们在音乐声中体验激动人心的互动式交响音乐会,并有机会与音乐家一起在舞台上表演。

更多音乐活动

展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古籍收藏保护特展

时间:6月底-8月15日

地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国书法馆

展览介绍

展览内容:此次展览将展出馆藏丰富的杜集版本、拓片、雕版,以及修复工具等展品100件套,采用“版本实物+图文展板”形式进行陈列,涵盖古籍版本收藏情况、古籍版本基本常识介绍、古籍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展览形式:通过展出古籍修复工具设备以及古籍修复用纸等实物的形式介绍古籍修复技艺,并结合修复专家视频讲解、修复师现场演示、观众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展示古籍修复技艺,引导大众深入了解古籍修复技艺,宣传古籍保护理念。

笔生花——考古绘图展

时间:7月10日

地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