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着记忆中的水散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保留着记忆中的水散文,第1张

  现在的新疆是一个缺水的省份,这种印象现在是,明天是,将来也是。水在现实生活中制约着新疆的发展,却在感情世界和词汇的发展中丰富了新疆人对于水的天然感情、强烈感受和自然和谐。

 然而,曾经的新疆却是一个曾经水源丰沛、生态优化的宜居地区。

 走入新疆,才发现这里的人对于水的感情,近乎一种狂热的病态或是宗教的依赖。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会有一个充满诗意和历史记忆的地名。那怕是一条短浅的小河、一尾细如草蛇的小溪、一汪拳头大小的泉涌、一个脸盆大小的湖泊,甚至是一坑雨水洪水积聚后清澈透明、印着蓝天白云的水洼,在它的周围一定都会有人居住,都会有村庄活动,都会有能把稀少的水源用至最高极限、用出最大效率的农林牧系统产业。

 史前时代的新疆其实并不缺水,《山海经》、《水经注》等古籍里都有过明确准确的记载。我因为喜爱旅行,曾穿行于新疆的一些大山戈壁滩之上,对于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和古生物、动物种类化石,甚至对远古时期冰川丰富的遗迹,都亲眼目睹和现场感受过。虽然未曾有过多过深的研究,但是,有一点我可以骄傲地确定,数亿年之前的新疆就是一个气候适应、多水多河的区域。因为,通过对埋藏于地表之下数量众多的古生植物标本,巨大啮齿食草动物恐龙骨骼化石的发现,广袤而杳无人烟的戈壁上时有发现的海底生物化石,这些大量的、点滴聚集的实物例证,足以证明新疆曾经是一个雨量充沛、水草丰美、动物芸集、万物生长的绿色地区。

 然而,岁月流逝、星斗转移,新疆在荒凉的'时光里走向了残酷,气候异常、风沙肆虐、干草无水、人烟稀少,在严酷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类,在河流干涸、绿色减少、沙漠包围的恶劣条件下,被迫苟延地菌集于几片可怜的绿洲之上。

 新疆的地名里有很多是以海命名的地方,什么沙棘海、小海子、大海子、海拉尔、喀拉苏(哈萨克语:黑水)、阿克苏(维吾尔语:白水)等等,说到底,命名这个地点的最大缘由,就是在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坑、大大小小的湖泊,或是一个雨水洪水流过后留下的水洼而已。阿勒泰市境内的阿拉哈克乡附近有一个小小的盐湖,就起名为阿拉哈克,汉语的意识是白色的湖水,这片大海退潮后留下的湖泊因为盐硝的含量浓度很高,在夏天的干旱季节里,盐水能够持续浮起一位躺在水面仔细浏览当地日报的成年男子。就是这个曾经的戈壁洼地,也曾经被当地的众多民族用带有诗意的词汇命名和赞美过。

 我出生在乌伦古河的南岸,这是一条带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内陆河流,与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是同一源头的兄弟河流,不同的是乌伦古河最终是流向了准葛尔盆地的腹地。正是这两条河流的存在,为远古和当代的人类的活动提供了生存的保障。当然,这也是一片留下过众多人类痕址的地区,自古以来这里就未曾断绝过人类的活动足迹。我的家乡就坐落在离河岸不远的一座兵团连队里,不远的河谷里,曾经生长过茂密的原始植物,丰富的物种、过往的季鸟和鱼类络绎不绝,演绎着生命时光的绵绵话剧。然而,随着冰川水流的不断减少和人类对土地的大面积开发,现在的河谷地带在逐渐消逝,除了稀稀拉拉的野草之外,只留下几棵即将干涸枯死的银灰杨树了。连队的东面和北面,是弯曲绵延状若环城拱卫的阿尔泰山脉,高耸山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冰川,就是为这两条河流带来不绝淡水的源头;它的南面和西面荒凉无比,除了新近发现的油汽田、大型煤炭和偶尔出现的野生鹅喉羚羊野驴之外,基本上是浩瀚无边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在我们从小的记忆中,那些寂静干旱、极致的气温世界里,几乎没有什么生命能够生存下去和自由活动。我曾不止一次地思索过,人类对大自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使荒漠化影响着生活的质量,生物品种与动物种类的不断消失,难道这种动心慑魂的死亡,这种生命的消逝展示,正是历史再一次演化给我们目睹的现场实景吗?

 清凉的淡水,成为新疆人对生活的依赖。这是冰的味道,这是雪的清润,这是泉的氤氲,这是河流的恩赐;这是大海在转移之后无私的遗留,也是人类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守候和彼此馈赠的最好礼物。

 对于水的一切,包括水的概念和对于水的感情,早已构成新疆历史中永恒而又深刻的痕迹。它深深地埋伏在新疆大地之上,隐于泥土的基因、树林的年轮里,也溶解到新疆人潜意识的记忆、甚至是生命的呼唤中;所有的水,都将成为一种生命的记载,成为一份带着阳光心态的感恩。

 只要有了水,能在水的庇荫下平常地生活,这就是新疆全部的生活,就是快乐幸福的日子,别无奢望。

 水,才是新疆的命脉。

阿曼以盛产什么闻名于世

城市

小房伴王宫 老城新城隔山口

马斯喀特是一座中世纪的古老港城。历史上,马斯喀特曾有过许多名称。阿曼是以盛产玫瑰花、茉莉花等香料作物闻名于世的国家,马斯喀特历来就是经销这些香料的地方,因而它最早的名称为“米斯卡”,意为“香料之地”。

后来,称之为“马斯喀图”,意为“打足了气的皮囊”。本世纪初,阿曼历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将它写成“马斯卡德”,意为“一张皮革”。其后,“马斯卡德”逐渐演变成“马斯喀特”,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西飘落之地”,也有人将马斯喀特解释为“圣者之墓”。

最东部的马斯喀特区,是古城区,城市最早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城内有壮丽的王宫,小街窄巷深处是传统的阿拉伯小房,并保留有两座古老的城门和一段城墙。古城区依山临海,山势峭拔多姿,与海水相映,蔚为壮观。

1508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马斯喀特,一直统治到1650年。在这期间,先后在附近山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米拉尼古堡和约雷力古堡,马斯喀特古城因此得名。同老城区隔一个山口的芦苇区,是商业中心,这里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大型商场连成一片,是马斯喀特最繁华的地区。

丘尔梅区临近海湾,海滨浴场宽阔而宁静,海滨的许多小山头上,盖满了绿瓦红墙的小别墅,是著名的旅游区。密庭艾·卡勃西区是外国使馆和居民住宅区,外国驻这个国家的使馆整齐地排列着,掩映在一片翠绿的树木之中。

语言

语言颠倒念 文字从右往左写

初到马斯喀特时,我们先后雇佣了两个司机,都是土著人,看上去皮肤颜色比较深,更像非洲人,但他们坚持说是当地人。第一个小伙子,拉我们熟悉了我们比较关注的路线,带我们去央行、政府及办理手机SIM卡的地方。

小伙子看上去很和善,像是不善言辞,属于比较拙朴的那种类型。问他多大年纪,他也听不懂,后来说起“AGE”,他终于明白是问年龄。他说:“FOUR TWENTY。”我很疑惑,明明是很年轻的小伙子,怎么一下子成了420或42?我说是TWENTY FOUR吧,他说是的,朝我直笑,很不好意思。

后来,我猛然想起阿拉伯文的写法是从右到左,这个小伙把英文的顺序也给颠倒过来念了,于是24读成了42。

习俗

咖啡加香料 不续请晃杯

阿曼人管咖啡叫“喀赫瓦”,他们喜欢在咖啡里加豆蔻等香料。于是,这里的咖啡呈浓黑色,含有类似中药的苦味,与西方的咖啡有所不同。

我们到马斯喀特不久,被阿曼人请去做客。一通大饼烤肉后,已是心有余而肚不济。偏偏,阿曼人在待客接近尾声时,还有邀请客人喝咖啡的习俗。客人若不喝,通常会引起主人的误解,还以为你对他的招待有什么看法。

在主人连声相劝中接过滚烫的咖啡,虽面有难色,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一点点勉强喝起来。好容易喝完一杯,持壶立在一边的侍者说时迟那时快,又要给斟上一杯。“够了,够了,谢谢!”我们连忙阻止,但侍者满脸疑惑地望着我们,不解地反问道:“够了?真的不要了吗?”见我们重重地点了点头,侍者才问:“那你为什么不摇晃杯子?”“摇晃杯子?”我们一头雾水。

阿曼有什么特色介绍一下

阿曼撒拉拉阿尔巴里(Al Balid)

曾是个考古的据点。现今变为公园,在此可见到古城的遗迹。

阿曼撒拉拉撒拉拉博物馆(Salalah Museum) ↑TOP↑馆内展示许多文物,从摄影照片、武器到钱币及手工艺品,是个极有意义的地方。

阿曼撒拉拉香料市集(Incense Souq)

在此可找到阿曼特有的乳香,或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香料、香炉等,应有尽有

阿曼撒拉拉珊汉山(Jebel Samhan) 在季风季节时(每年7-9月),山上满满被绿色的植物覆盖,生意盎然。但由于浓雾的关系,并无法眺望远方的景致。

阿曼撒拉拉达贝河谷(Wadi Darbat)

充满绿意的河谷,这里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季节性的瀑布。

阿曼 10 个最佳游览地点

在阿拉伯半岛的边缘,您会发现阿曼苏丹国。阿曼经常被旅行者忽视,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目的地,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景点和城市。首都马斯喀特是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但它只包含了阿曼最伟大之处的一小部分。

如果您全年都对沙漠景观、令人难以置信的山脉、 历史 悠久的堡垒和温暖的海滩感到兴奋,那么让阿曼成为您旅行清单上的下一个目的地。

虽然阿曼的大城市看起来非常现代,但像 Misfat al Abryeen 这样的小村庄有助于捕捉更传统的氛围。这个山村由橙色和棕色色调的石头建筑组成,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意大利山村,而不是你在阿拉伯半岛上看到的东西。

然而,米斯法是阿曼山区生活的一个美丽例子。一条陡峭的道路通往山上,您可以在建筑物之间漫步,欣赏香蕉树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村庄上方有一座古老的_望塔,您可以爬上去看看 米斯法以及周围的田野和充满水的水坝。

紧邻阿曼海岸的是马西拉岛,这是寻找阳光、海滩、野生动物和 历史 的旅行者的独特目的地。马西拉岛是阿曼空军基地的所在地,但城镇相对较小。这意味着很少有人群和许多僻静的地方可供 探索 。

定期渡轮可让您往返大陆。在 Masirah 岛上,最重要的消遣包括游泳、查看海岸附近的大量沉船以及观看每年在孵化季节出现的 30,000 多只海龟。

Bahla Fort 历史 可以追溯到 13 世纪,当时它广泛处于 Banu Nebhan 部落的控制之下。除了 探索 Bahla 堡垒外,您还可以看到由土坯制成的城墙,绵延数里7 英里。如果您在市场上购买纪念品,Bahla 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地陶器选择而闻名。

在阿曼南部是塞拉莱,这个目的地有时被称为马斯喀特的第二个城市。塞拉莱在今天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来自 1970 年以来阿曼在位的苏丹卡布斯苏丹的祖籍。参观塞拉莱时,您可以欣赏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卡布斯宫,还可以欣赏老城区的古老建筑作为哈法。

参观 Al Baleed 考古遗址,让时光倒流更远。塞拉莱以其乳香贸易而闻名,所以一定要从哈法的露天市场挑选一些作为纪念品。从 6 月到 8 月,来自印度的季风云为该地区带来持续的降雨,因此,塞拉莱周围的沿海地区变成了一个拥有季节性瀑布和溪流的绿洲。

Jebel Akhdar 可以翻译为绿山,它是 Al Hajar 山脉的一部分。不要指望传统的山顶,也不要让绿色污染愚弄您。Jebel Akhdar 地区主要是石灰岩,是整个阿曼国家的最高点。

虽然没有被茂密的森林覆盖,但海拔比下面的沙漠更高,农业生长也更多。该地区现在受到保护,您可以徒步穿越美丽的梯田,甚至可以看到长满水果的树木。在阿曼的沙漠中,远足似乎不是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但它是杰贝勒阿赫达尔的完美消遣。

在阿曼的最东端是 Ras al Jinz,这是一个海龟保护区,有助于繁殖和保护印度洋的海龟。如果您在夏季或 5 月至 10 月之间访问,您可以在海滩上看到海龟巢穴,甚至可以看到小海龟孵化并进入大海。

参观海龟保护区可以作为马斯喀特一日游,但大多数游客选择在度假村过夜,并查看其他景点,如海龟游客中心和博物馆。

穆桑达姆半岛是阿曼的最北端,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隔开。该地区的部分地区非常孤立,长期以来一直是山村和沿海社区居民的家园。穆桑达姆峡湾向北延伸,享有壮观的景色。

如果您参观穆桑达姆峡湾,亮点可以包括乘船游览海岸和从水中升起的山峰,从单桅帆船或传统的阿曼船中观察海豚,以及在海上进行水肺潜水。人口稀少,野生动物丰富,使该地区成为自然爱好者在阿曼游览的最佳地点之一。

在阿曼的中心,沙漠沙丘绵延数英里,形成了所谓的瓦伊巴沙漠。这是贝杜人居住的地方,对于那些寻找真正、正宗和传统阿曼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受欢迎的 旅游 目的地。

参加一个让您骑在骆驼背上并在星空下的沙漠露营的旅行,体验 Wahiba Sands 的游牧生活方式。Ibra 市是通往 Wahiba Sands 的主要门户,许多导游从这里开始。

在六七世纪,尼兹瓦市是阿曼的首都。今天,这座城市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堡垒而闻名,该堡垒建于 17 世纪,由 Sultan Bin Saif Al Ya'ribi 领导。然而,堡垒的某些部分可以追溯到九世纪。尼兹瓦堡垒的亮点是巨大的圆柱形塔楼。

堡垒还有一些有趣的防御机制,包括蜜罐和用于射击接近的敌人的异形窗户。堡垒也是一个博物馆,展示了阿曼 17 世纪的生活。在尼兹瓦,您还可以逛逛露天市场或户外市场,以及每周在市中心举办两天的不同寻常的山羊市场。

如果您只访问阿曼的一个地方,那很可能是马斯喀特。这个城市是堡垒、宫殿、博物馆和市场的所在地,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些东西。虽然您无法参观 Qasr Al Alam 皇宫的内部,您可以前往海港近距离观察这座令人惊叹的建筑。

守卫宫殿的是 Al Jalali 和 Al Mirani 的双子堡垒,它们已被改建为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大多数早晨,非穆斯林旅客还可以参观令人叹为观止的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欣赏巨大的水晶吊灯、大理石墙板和世界第二大波斯地毯等特色。

丝绸、茶叶等货物运往西方——

历史上阿勒泰是通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要冲。13世纪这里的草原民族建立了一条东通蒙古草原的科布多,西出布伦托海的军旅路线,成为当时东西方各族人民互相交往的重要通道。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这条通道,商旅们源源不断地把中原的丝绸、茶叶等货物运往中亚及欧洲各地,又把欧洲和沿途各地的货物、物产带到中原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原经由蒙古草原再折向西南越阿尔泰山至中亚、西亚及欧洲的 “大北道”。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文化历史。

1、地理位置:阿勒泰位于新疆北部,靠近俄罗斯边境,而阿克苏位于新疆南部。

2、气候条件:阿勒泰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较低,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极冷,阿克苏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温较高,夏季炎热且持续时间较长,冬季稍微凉爽。

3、经济发展:阿勒泰以林业和旅游为主要产业,同时也有采矿和畜牧业,阿克苏则以棉花种植和纺织业较为发达,同时也有畜牧、建材、化工等产业。

4、文化历史:阿勒泰是新疆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阿克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维吾尔族和汉族等多民族的交汇之地。

滑雪运动是运动员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竞赛运动,起源于欧亚大陆北部极度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挪威语中,“滑雪”(SKI)意思是雪鞋,“回转”(SLALOM)则指在倾斜的路面上滑行。最初,人们也许是用皮带把大片兽骨绑在皮靴上,作为滑雪的工具。1896年,奥地利人札斯基发明了一种将一个雪橇以某种倾斜角度推入雪坡,以控制滑降速度的方法。20世纪初期,奥地利人施乃德根据札斯基的发明,发展出崭新的转弯和刹车技巧。

1924年国际滑雪联合会成立。同年北欧滑雪项目列入了1924年在法国沙莫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自此以后,滑雪运动日渐风行。滑雪器材也日益更新,目前流行由木材、金属材料和塑料混合制成。而滑雪运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分化成两种:北欧滑雪和高山滑雪。高山滑雪由滑降、小回转和大回转(障碍滑雪)和高山滑雪混合项目组成。北欧滑雪比赛项目包括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和北欧混合项目。目前主要的国际滑雪竞赛有世界滑雪锦标赛和滑雪世界杯赛。在世界滑雪运动中居领先地位的国家有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如挪威,瑞典,芬兰,还有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周围的国家,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和瑞典,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因为传统和地理的关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北欧滑雪项目上占优势,阿尔卑斯山脉国家高山滑雪项目上占优势。

滑雪运动进入我国比较晚,在1996年前,涉足这项运动的还仅仅是专业运动员及驻京使馆商社的滑雪爱好者。现在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到滑雪场去体验滑雪感受的人数已达万余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滑雪运动在人类征服自然中产生和发展

滑雪运动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条件是寒冷、多雪、多山、多林木、人类文明起源早等。

最早的滑雪活动是人们为了利用雪、征服雪而作为行走、狩猎、运输、战争等内容的手段,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以前。滑雪的踪迹最早可以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南的阿勒泰地域的历史记载中见到。在挪威的山洞岩石上也发现了刻有穿滑雪板的人体雕刻。最早的滑雪器具可能是人们把“雪踏”形状的器具,用皮条绑在脚上,这主要是为了不陷进雪中,进而作为在雪面上走滑的用具,滑雪杖的使用是从一只滑雪杖开始。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在小亚细亚旅行时,见到有关记载说,亚美伊亚山民穿着原始的雪靴,就如同在马脚上扎上布袋一样在雪上走滑。见图1、图2、图3。

二、中国的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运动的发源地

世界雪坛(特别是欧洲)不少人把挪威称之为“滑雪的故乡”。但是根据日本国札幌市冬季运动博物馆所存资料的展示;俄罗斯滑雪教材中关于滑雪起源的讲述;第一任中国滑雪协会主席刘永年先生1994年所撰写的《新疆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发祥地之一》的论述;有关业内人士对阿勒泰区域历史与滑雪运动的实地考察;国外著名史学家关于人类滑雪起源的研究,其共识是:

1.阿勒泰地域的丁零族在远古就有滑雪活动,而且是人类最早的滑雪活动。

在中国古代地理书《山海经》的第十八卷《海内经》中曾有如下记载“有丁令国,其民自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这是有关中国滑雪的最早论述,所谓丁令国,即在贝加尔湖以南直至阿勒泰山一带从事游牧的我国北方的一个民族。

2.在中国的古籍魏志卷三十五的末尾曾指出“北丁令有马胫国,其人严似雁鹜,自膝以上身首为人,膝以下有毛,有马胫、马蹄,不骑马而能奔驰,驭马更快,为人勇猛善战”。这段文字也清晰地描绘了奔驰雪上的古代人形象。

3.日本历史学家、文学博士白乌库吉先生称,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世界史第四卷中曾指出:“住在阿尔泰地区的人们拥有山羊角,冬季在雪中奔跑,记述了当地人在冬季利用滑雪器像山羊一样在山谷中疾走的习俗,此文可能是有关滑雪的最早文献了。”

4.阿勒泰地域自然条件为多山、多雪、寒冷、多林木。人类文明早至6000年之前,丁令族系游牧民族,故具备了滑雪运动起源的所有条件。

5.俄罗斯滑雪教程关于滑雪运动的起源是这样叙述的:滑雪运动从阿勒泰地域起源后,向西伯利亚广泛传播,向东越过白令海峡传向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向西逐渐向斯勘的那维亚半岛传播。见图4、图5。

三、现代滑雪运动方兴未艾

二十世纪初叶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滑雪运动冲开了原有的局限,经过近代哺乳,跳跃式登上了现代的历程。现代滑雪运动在场地建设、器材设备的研制、技术理论的探讨、参与的人口等各领域得以全面发展,竞技滑雪、滑雪旅游在近几十年处于突飞猛进的扩展之中。 当代滑雪的重心在欧洲,大众参与程度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其次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及亚洲的日本。目前世界五大洲都开展了滑雪运动。

四、中国现代滑雪起步很晚

由于一些自然条件与社会原因,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滑雪运动发展缓慢,近代滑雪上个世纪20~30年代才从俄罗斯及日本传入,1957年组织了全国第一次滑雪比赛,从此拉开了新中国近代滑雪运动的序幕,以东北地区为主的陕窄地域,陆续开展了滑雪运动,但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不发达的制约,发展速度缓慢,而且多局限于竞技滑雪领域。于1980年参加第13届冬奥会才开始现化滑雪的起步,群众性的旅游休闲滑雪自上个世纪末期才逐步开展。目前,中国的滑雪运动除空中技巧已获得冬奥会银牌及多次世界杯冠军,冬季两项除女子成绩突出外,其他诸多滑雪项目及滑雪领域较国外滑雪运动水平先进的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五、中国大众滑雪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滑雪产业已逐步成为朝阳产业,1996年之后的不足十年间,滑雪场的数量与滑雪人口迅猛增加。时至今日全国20几个省市(区)开展了大众滑雪;各类滑雪场接近200处;全国滑雪人次达280万,仅北京周边地区就有几十万,而且正以迅猛速度进展。

六、未来滑雪运动发展的趋势

1.政府与协会的管理、保障、服务的力度趋于加强与实际

有条件的地区各级政府部门会更加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支持大众滑雪运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会适时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滑雪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加速滑雪专业人材的培训,促使滑雪产业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2.向产业化、国产化方向发展

现代滑雪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与诸多行业有关联,势必拉动相关的旅游、交通、机械加工、服装等行业发展,从而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而滑雪运动本身的发展又离不开这些行业的促动,从而形成跨兼诸多行业的滑雪产业,滑雪运动的迅猛发展,造成相关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今后几年,不仅部分雪具、雪服、头盔等装备之类的东西可以国产化,部分雪场机械设备也会逐步实现国产化。随着雪具、雪场机械国产程度的提高,价格下降,会对我国滑雪场地建设和让更多的人走进滑雪场创造有利条件。

3.向更广泛的消费阶层中发展

未来大众休闲滑雪的活动形式会更多样化,新的雪上活动方式会不断出现,因地而宜,灵活多样,增强趣味性,促动个性的发展。即使传统的竞技项目也会向观赏性趋势发展,会以很快的进程冲破以往“贵族”运动的观念与局限,参与滑雪运动的人群会迅速扩大。滑雪的主流群体更趋于成熟、理性。

4.向现代环保方面发展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会使滑雪的季节与区域延长和扩大,人工造雪、代用雪、室内滑雪场会不断的出现。但是未来滑雪实际上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项目,应具备自然的环境与氛围,冬季应具有高山峻岭,林海雪源、碧空万里的景象;夏季便是树林成荫,植被翠绿,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在滑雪场的建设与运营期内,环保水平将会有质的提高。

5.滑雪设施、器材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促使滑雪场的设备更专业、更经济,使滑雪器材装备更加安全和便捷。

6.滑雪场管理趋于规范化,向多功能天然滑雪度假区方向发展

未来的滑雪场所将摆脱现有的单一功能,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向具有宏大滑雪氛围,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备,功能齐全的度假区方向发展,会与人们的户外活动、野外生存,回归大自然的活动等融为一体,成为人们四季强体、健心、度假、休闲的充满自然特色的大型“世外桃源”。

新疆阿勒泰地区

禾木村

禾木村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197公里,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下辖6县1市均为边境县(市)。阿勒泰素以“金山银水”著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戍边文化悠久,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阿勒泰区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始终保持对阿勒泰的治理。历史上阿勒泰各族人民爱国、团结、忠诚,有着爱国戍边、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后,阿勒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爱党爱国,70年初心不改,在长达1197公里的冰雪边防线上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共同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阿勒泰地区已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

二是地缘特点突出,阿勒泰地区拥有“一山(阿尔泰山)一河(额尔齐斯河)邻三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的独特优势,是中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和新疆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地区,已拥有3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

三是生态环境优越,森林面积4000多万亩,覆盖率2265%;年平均降水量190毫米,年径流量123亿立方米;全年降雪期179天、积雪期134天,雪量充沛、存雪期长。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新疆第一大天然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水源涵养型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是北疆水塔、中国雪都、人类滑雪起源地。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拥有A级以上景区30个,国家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6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特别是位于世界滑雪黄金纬度(北纬45°00′00″—49°10′45",东经85°31′36"—91°04′23"),雪质雪量雪期、气温风速湿度环境等滑雪条件均为世界一流;冰雪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人类滑雪起源地”享誉世界冰雪运动界,是自治区确定的冬季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

2021年3月,阿勒泰地区名列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第328位。

阿勒泰市第一中学起始1950年,前身是“承化县汉文完全小学”,位于阿勒泰市金山路三道巷。学校 1957年开设初中班,1970年被命名为阿勒泰县反修学校,1975年开设高中班,1979年,命名为阿勒泰县一中。1984年,阿勒泰撤县改市,正式命名为阿勒泰市第一中学。2002年4月以来与原阿勒泰市第二小学、市一小、三矿学校合并,2009年与地质四大队、市五中学校等合并,形成目前的教学规模。

2006-2008年:

学生:参加国家各类竞赛等活动4620人次,平均每人参加了一次。获国家级荣誉255人次,获奖率7%;自治区级荣誉2108人次,17%。

教师:参加教育部门各类竞赛、发表论文等活动2396人次,平均每人参加3次。获国家级荣誉176人次,自治区级荣誉315人次,地区级荣誉233人次,市级荣誉61人次。

学校:2006年主要荣获阿勒泰市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国家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组织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