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词典:桃仁Taoren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药词典:桃仁Taoren,第1张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桃全国各地均产,多为栽培;山桃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等地,野生。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去皮,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能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应用

1瘀血阻滞病证。本品味苦,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又称破血药,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常用药。治瘀血经闭、痛经,常与红花相须为用,并配当归、川芎、赤芍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炮姜、川芎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治瘀血蓄积之症瘕痞块,常配桂枝、丹皮、赤芍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或配三棱、莪术等药;若瘀滞较重,须破血逐瘀,可配伍大黄、芒硝、桂枝等药用,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药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2肺痈、肠痈。取本品活血祛瘀以消痈,配清热解毒药,常用治肺痈、肠痈等证。治肺痈可配苇茎,冬瓜仁等药用,如苇茎汤(《千金方》);治肠痈配大黄、丹皮等药用,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3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故可用于肠燥便秘证。常配伍当归、火麻仁、瓜蒌仁等,如润肠丸(《脾胃论》)。

4咳嗽气喘。本品味苦,能降肺气,有止咳平喘之功,治咳嗽气喘,既可单用煮粥食用,又常与杏仁同用,如双仁丸(《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

2《珍珠囊》:“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3《本草经疏》:“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行不止,损伤真阴。”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苦杏仁苷、苦杏仁酶、挥发油、脂肪油,油中主要含有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甘油酯。

2药理作用:桃仁提取液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增加犬股动脉的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取物能改善动物的肝脏表面微循环,并促进胆汁分泌。桃仁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煎剂对体外血栓有抑制作用,水煎液有纤维促进作用。桃仁中含45%的脂肪油可润滑肠道,利于排便。桃仁能促进初产妇子宫收缩及出血。水煎剂及提取物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桃仁中的苦杏仁苷有镇咳平喘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3临床研究:用桃仁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苦扁桃仁苷注射液500mg静脉滴注,隔日1次,观察2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结果患者乏力、体力、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有明显好转或改善;肝脏缩小

3cm以上者11例(55%),且肝左叶肿大明显缩小(中医杂志,1986,(6):24)。以通脉冲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口服,治疗气虚血瘀之脑血栓患者46例。结果基本恢复29例,显效14例,好转3例;伴有高血压者23例,治疗后半数以上血压下降(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4):212)。用二仁一皮汤(桃仁、乌药、丹皮等)治疗阑尾炎83例,结果76例痊愈,6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8%(浙江中医杂志,1989,24(10):465)。桃仁或含有桃仁的复方在临床上还用于治疗脉管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炎、精神病症、肺炎、冠心病等。

4不良反应:桃仁中的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出较多的氢氰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痹,其中引起呼吸麻痹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此外氢氰酸对皮肤有局部麻醉作用和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桃仁中毒的主要表现首先是对中枢神经的损害,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心悸、烦躁不安,继则神志不清、抽搐,并引起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也有引起皮肤刺,出现红疹块等皮肤过敏的报道。桃仁的毒性反应主要是因口服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因此,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并应禁止儿童食用。同时,孕妇,血虚血燥及津液亏虚者慎用。桃仁中毒时根据其轻重反应,可用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高锰酸钾或双氧水溶液洗胃等方法救治,亦可用中药甘草、大枣、绿豆等煎汁频服。

「绎思」推理的演绎法

演绎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李时珍在研究药物过程中,非常注重「绎思」推理,其与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颇相一致。

如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名医注解皆随文附会。「时珍常绎思之,似有一得,与昔人所解不同云。」他认为:「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是证虽属太阳,实为肺经受邪。在此前提下,他推断为伤寒无论是表实还是表虚,都是由肺之功能失调所致,进而得出一个新的观点:「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刑,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认为发现了「千古未发之秘旨」(卷十五·麻黄条)。麻黄桂枝羌防等皆属于风药,李东垣不但常用其治疗风邪表证,而且还用其发越郁火,或用其升散胜湿。时珍曾治「一锦衣夏月饮酒达旦,并水泄数日不止」,认为「此因内食生冷茶水过杂,抑遏阳气在下,水盛土衰,《素问》所谓久风成殆泄也,法当升之扬之,遂以小续命汤投之,一服而愈」。肺与大肠相表里,此用小续命汤,其中麻桂等发散肺经风邪,同时也起到升散胜脾湿之效,故可治大肠泄泻。所以李时珍谓麻黄能发散肺经郁火,桂枝能理脾救肺,其说是可取的。

又如,狂证因痰火、蓄血所致,李时珍根据《苏鹗杜阳编》载:范纯佑女丧夫发狂,闭之室中,夜断窗棂,登桃树上食桃花几尽。及旦,家人接下,自是遂愈也。珍按:此亦惊怒伤肝,痰夹败血,遂致发狂。偶得桃花利痰饮,散滞血之功,与张仲景治积热发狂用承气汤,蓄血发狂用桃仁承气汤之意相同。故李时珍在主治条件下指出桃花具有「利宿水痰饮积滞治疯狂」之功用(卷二十九·果部·桃仁)。

这种「绎思」推理的思维方法为发明药物功用在《本草纲目》中得到合理应用。

以「用」证「体」的论证法

李时珍说:「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次以主治,录功也;次以发明,疏义也;次以附方,著用也。或欲去方,是有体无用矣」。此论说明,李时珍通过搜罗百氏,在阐述了每味药物的主治功能之后,强调必须附以单方或复方,以证明其功能是确切可靠的。假若将附方删去,则其功能的临床可靠性便难以令人置信了。可见,他这里强调的以「用」证「体」,实属逻辑学的论证方法,这是一项复杂、艰巨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一般来说,李时珍在每味药物的主治条下,收录了《本经》、《别录》等明以前本草及有关医家对该药物主治的论述,为证实其可靠性,李时珍便尽可能地将明以前有关方书的与该药相关的单方或复方附之于后,亦有他自己所搜集的《濒湖集简方》。

如人参一味,所主治病症颇多,其附方亦达63方之多(卷十二上·草部·人参)。特别是有关时珍自己所总结的主治病症,则是必有所据。即如时珍谓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其附方便有7个,治嗽血、吐血、下血、衄血、齿衄、尿血等,其中与黄芪合用者2方,与大枣合用者1方(凡例),旨在益气摄血,说明人参治男妇气虚失血是有效的。后世亦多验案,证实了时珍这一经验(论点)的可重复性(正确性)。

又如绿豆在主治条下引了《开宝本草》「生研绞汁服,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等,但附方缺如,时珍乃于发明项下疏义说:「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并举《东夷志》载:「有人服附子酒多,颈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卷二十四·谷部绿豆)。此实起著附方一样的作用,论证了绿豆解草木毒的可靠性。

《本草纲目》凡有药物主治,而在李时珍尚未搜罗到有关附方,则缺如,留待后人再于临床验证。以「用」证「体」,这是《本草纲目》胜过前人本草书的一大特色。由于李时珍这种老实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论证方法,才使《本草纲目》的论述有很强的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其中蕴藏着许多精华,有待于我们去发掘。

从《本草纲目》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内容看,记有《庄子》、《荀子》等蕴含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逻辑思想的著作。其他如墨者的「援」,属于一种类比法;「推」属归纳法;「效」属演绎法(《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等等。这些逻辑思维方法在李时珍的药物学研究过程中被广泛采用。

目录 1 拼音 2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疏肝活血汤 1 拼音

shū gān huó xuè tāng

2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21 方名

疏肝活血汤

22 组成

柴胡9g,薄荷9g,黄芩9g,栀子9g,归尾9g,赤芍9g,红花9g,莪术9g,陈皮9g,甘草6g。

23 功效

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24 主治

盘型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酒渣,慢性荨麻疹,远心性环状红斑。

25 各家论述

方中柴胡、薄荷、黄芩、栀子疏肝清热,归尾、赤芍、红花、莪术活血化瘀,陈皮理气和胃,甘草和中。

古籍中的疏肝活血汤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五心集·杂证谟胁痛]胁痛论列方

一六七)桂枝散(散百十一)化肝煎(新寒十)复元活血汤(外二百四十)小营煎(新补十五)决津煎(新因二

《杂病广要》:[诸血病]瘀血

上冲,则昏迷不醒,如死之状,良久复苏。轻则复元活血汤,重则桃仁承气汤主之,量其元气,下其瘀血则愈。

《张氏医通》:[卷十四]胁痛门

汤(方祖)抑青丸(佐金丸下)佐金丸(方祖)复元活血汤(蓄血门)大黄附子汤(小承气汤下)导痰汤(二陈

《张氏医通》:[卷十四]腰痛门

下)羌活胜湿汤(湿门)复元通气散(蓄血门)复元活血汤(蓄血门)乌药顺气散(中风门)八味顺气散(四君

《简明医彀》:[卷之五]胁痛

康治本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6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葛根四两

以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7太阳病,发口,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8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自身,温服一升。

9服桂枝汤,或下之后,仍头项强痛,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口,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主之。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白术三两,茯苓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0服桂枝汤,不汗出候,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人蓡汤主之。

1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服桂枝汤。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

若厥愈者,与芍药甘草汤,以其脚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四逆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干姜三两

上二位,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上二位,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12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3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14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七十个去尖皮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16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青龙汤主之。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7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青龙汤发之。

18发汗,若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温服,再服。

19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主之。

麻黄四两去节,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20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者,茯口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烂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1发汗,若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术汤主之。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2发汗,若下之后,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23发汗,若下之后,反恶寒者,虚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但热者,实也,与调胃承气汤。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24大黄四两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顿服。

25发汗,若下之后,虚烦不得眠。若实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棉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

栀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香豉四合棉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

26太阳病发汗,汗出后,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脉沉紧者,真武汤主之。

27伤寒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鞭,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去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8伤寒,身热恶寒,颈项强,肋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29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于建中汤。不愈者,小柴胡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尽,温服一升。

29伤寒,心中悸而烦者,建中汤主之。

30太阳病,烦二三下之,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大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1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但少腹急结者,与桃仁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二合,桂枝二两去皮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温服五合。

32伤寒,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陷胸汤主之。

大黄六两酒洗,芒硝一升,甘遂一两末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温服一升。

33太阳病,发汗而复下之后,舌上燥,渴,日晡所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鞭满痛,不可近者,陷胸汤主之。

34伤寒,发汗而复下之后,胸肋满 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栝蒌根三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在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5太阳病,发汗而复下之后,心下满鞭痛者,为结胸。但满而不痛者,为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半升洗,黄连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6太阳中风,夏利呕逆,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肋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大枣十枚擘,芫花熬末,甘遂末,大戟末

上四味,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取一升,去滓,内诸药末,等分一两,温服之。

3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切,黄连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8伤寒中风,烦二三下之后,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黄连三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9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0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 洗,生姜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1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42伤寒下后,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但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

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43伤寒无大热,口烦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生汤主之。

44阳明之为病,胃实也。45阳明病,发热汗出,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厚朴、枳实,取五升,内大黄,更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46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渴,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个擘,大黄二两酒洗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蒿,减二升,内栀子、大黄,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47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遗尿,发汗谵语,下之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汗自出者,白虎汤主之。

48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49太阴只为病,腹满而吐,自利也。

50太阳病,腹满而吐,是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酒洗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5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52少阴病,心中烦,不得眠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53少阴病,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白术三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54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55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赤石膏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熟成汤成,去滓,内赤石脂末,温服七合,日三服

56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一升,人生二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六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57少阴病,咽痛者,甘草汤主之

甘草二两

上一位,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58少阴病,下利者,白通汤主之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59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呕者,真武汤主之。

白术三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60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厥,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61少阴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一两,泽泻一两,茯苓一两,阿胶一两,滑石一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62少阴病,脉沉者,宜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63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痛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

64发汗,若下之,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65伤寒,脉滑,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答案:C

考点:1.分期要点:中风的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两周内,中脏腑类最长病期可至1个月;恢复期是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系发病半年以上者。2.辨证论治①络脉空虚、风邪人中。主症:突然发生口眼喁斜,语言不利,甚则半身不遂。治法:养血祛风通络。代表方:大秦艽汤加减。语言不清者,加菖蒲,远志。痰瘀交阻,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喁斜,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等症。治法:滋养肝肾,潜阳息风。代表方: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阴虚夹痰,胸闷苔腻,加陈胆星、郁金。③阳闭。主症: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息风清火,豁痰开窍。代表方:羚羊钩藤汤加减。若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可服竹沥水、猴枣散豁痰镇惊。肝火旺盛,加龙胆草、山栀、夏枯草、代赭石、磁石清肝镇摄。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加生大黄、元明粉、枳实,或用礞石滚痰丸清热涤痰通腑。痰热伤津,苔黄糙者,加沙参、麦冬、石斛、生地。④阴闭。主症: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苔白腻,脉沉滑缓。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窍。代表方:涤痰汤加减。寒象明显,加桂枝温阳化饮;兼动风者,加天麻、钩藤平息内风;有化热之象者,加黄芩、黄连;见戴阳证者,属病情恶化,宜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⑤脱证。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阴不恋阳,阳浮于外,津液不能内守,汗泄过多者,加龙骨、牡蛎敛汗回阳。阴精耗伤,舌干,脉微者,加玉竹、黄精救阴护津。3.恢复期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①半身不遂: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肝阳上亢,脉络瘀阻:治宜平肝潜阳,息风通络。方用镇肝息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②语言不利: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肾虚精亏:治宜滋阴补肾利窍。方用地黄饮子去桂、附,加杏仁、桔梗、木蝴蝶开音利窍。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可予天麻钩藤饮或镇肝息风汤加石菖蒲等以平肝潜阳、化痰开窍。③口眼喁斜: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用散剂吞服较用汤剂疗效为佳。

太阳行身之背,为在表之表。

足太阳膀胱经腑之图

太阳病,头项强痛,腰背骨节疼痛,恶寒发热,此为太阳经证。

时有微汗者,为风伤卫,法主桂枝汤,以驱卫分之风。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壮热无汗者,为寒伤营,法主麻黄汤,以发营分之寒。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头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为风寒两伤营卫,法主大青龙汤,营卫互治,风寒互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若非烦躁,石膏不可用。若非壮热无汗,麻黄不可用。

太阳邪传膀胱,口渴而小便不利,此为太阳腑证,法主五苓散,以去太阳腑邪。(按:小便不利,气化不行,病在气分,不可用血分之药,当以桔梗易之。太阳腑证,有蓄尿、蓄热二端,膀胱有尿,热邪人而搏之,则少腹满为蓄尿;若无尿,热邪入,无所搏,则小腹不满为蓄热。蓄尿者倍肉桂,蓄热者易滑石。)有为蓄尿过多,膀胱胀满,胀翻出窍,尿不得出。醡(zhà古同“榨”压榨)胀异常者,名为癃闭,不可用五苓。愈从下利,其胀愈加而窍愈塞,尿愈不得出,法宜白蔻宣畅胸膈,砂仁、半夏醒脾开胃,肉桂化气,桔梗开提,生姜升散,(如壶盖吃紧,揭起则热气自出之意。)使上焦得通,中枢得运,而后膀胱之气方能转运,斯窍既顺而尿得出。若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为膀胱蓄血,方用桃仁承气汤,或代抵当汤。

淯水门人胡清华曰:大肠蓄血,缘于热结膀胱,其去路应驱前阴而出,何乃反用大黄、芒硝夺之大肠乎?曰:子言确乎有理,想当时原文得之读者之口授,恐难尽真,以理度之,桃仁承气与代抵当二汤,大肠蓄血者宜之,膀胱蓄血果不合也,当用五苓散加归尾、生地、红花、小蓟、万年霜,以逐其邪由小便而出,庶乎可也。又问:大肠蓄血、膀胱蓄血何以辨之?曰:血蓄膀胱,小腹硬满,小便自利;大肠蓄血,粪虽硬,色必黑,仲景之法以此为别耳。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热邪传里 1 拼音

rè xié chuán lǐ

2 注解

热邪传里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凡表证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不恶寒而反恶热,胸中烦闷,口渴引饮,烦躁,甚则谵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古籍中的热邪传里 《古今医鉴》:[卷之三伤寒]六经证

寒发黄,用生姜渣时时周身擦之,其黄自退。一伤寒热邪传里,服转药后,用盐炒麸皮一升,将绢包于病患腹上,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攻下类

气血兼虚者宜此。玉烛散(攻二四)凡血虚有滞,而热邪传里,腹胀作痛者宜此。《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公元1

《伤寒六书》:[杀车槌法卷之三]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

桃仁承气对子(即桃仁承气汤,本方自有加减法。)治热邪传里,热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

《伤寒指掌》:[卷二]少阴本病述古

。则升降利。而厥逆诸症自解矣。以上三条。皆阳经热邪传里。但不转属阳明。故不用承气。邵评∶此阳邪传里。

《景岳全书》:[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瘟疫]下法(共二条)

1我想问下关于骨科方面的专业知识

首先,你去医院检查,看是否真的怀孕了!如果没有的话,就等手术之后再考虑要小孩。

如果已经怀孕了,又很想要小孩的话。那手术时间估计要推迟到小孩断乳之后,生完小孩不能马上手术,还在哺乳期,仍不能用药物。

这样粗略的计算需要1年半左右。那么手术时间就到了术后2年半左右。

接下来的问题是:1、你骨折的愈合情况如何,最近有没有拍片复查,是否已经良好愈合?如果愈合不良,还需要继续治疗复查的话,那孩子就不好要了。2、如果骨折愈合良好,又很想要这个小孩子,也是可以的。

即使术后2年半取内固定,也不是不可以的。感染一般是不会的,但也容易出现局部骨质疏松、内固定松动断裂退出、内固定取出困难、取出内固定后再发骨折等的情况。

2我想卖骨科药方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1[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 当归 桃仁 红花(以上各三钱) 瓜萎根四钱 山甲四钱 甘草二饯 酒军五钱水煎服。

主治:—切跌打损伤,肿胀疼痛。能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2[苏七散] 组成:煅自然铜 乳香 没药 骨碎补 川芎 儿茶 雄黄 血竭 朱砂 土虫 甘草 (以上各三钱) 藁本 丁香 伸筋草 赤芍 山甲 杜仲(以上各五钱) 红花 生地 牛膝 防己(以上各一两) 苏木二两 当归三两 共为细末,水为丸,每次服二钱,每日二次。 主治:活血破瘀,消肿止痛。

—切跌打损伤,伤筋动骨,肿胀疼痛。 3[消肿膏] 组成:大黄 芥子 广皮 生地 黄柏 乌药 熟石灰 血竭 儿茶(以上各二钱) 川柏 木鳖子 半夏 白芨 骨碎补 丹参 红花 南星 自然铜 黄芩 赤芍 香附(以上各三钱) 木香 乳香 桃仁(以上各四钱) 刘寄奴 栀子 当归(以上各五钱) 以上共研细末,以鸡蛋清或消肿膏合剂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敷于患处。

[消肿膏合剂] 组成:白芷二钱 防风 当归 牛膝 没药 乳香 茜草 麻黄(以上各三钱) 浮萍草 蒲公英 紫花地丁(以上各四钱) 木瓜 透骨草(以上各五钱) 以上十三味药,加水6,000毫升,熬成2,000毫升,放冷暗处备用。 主治:消肿止痛。

用于一切跌打损伤,肢体肿胀疼痛。 4[消瘀止痛膏] 组成:木瓜二两 枝子一两 大黄五两 蒲公英二两 地别虫一两 乳香一两 没药一两 共为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功用:治骨折及扭挫伤,用于初期,能消瘀退肿止痛。 5[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 红花 桃仁 马兜铃 (以上各三钱) 生地 枳壳 桔梗 川芎 柴胡 (以上各二钱) 牛膝四钱 甘草一钱半 水煎服。

主治:利气活血,消肿止痛,用于胸部外伤,肋骨骨折。 6[桃仁承气汤] 组成,桃仁四钱 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冲)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水煎服 主治:用于伤后便秘,形气俱实。

7[舒筋定痛散] 组成:土鳖虫五钱 制乳香 制没药 自然铜(醋淬七次碾成细粉) 骨碎补 血竭花 大黄 硼砂 当归 红花(以上各三钱)共研极细末,或为丸均可。成人每次服1~2钱,有伤口者用白开水运服。

不破口外伤肿胀疼痛或骨折,均用黄酒送服。 主治:一切跌打损伤,能通络散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

8[四物汤] 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水煎服。 主治:为血症基础方,有养血调功之能。

9[八珍汤] 组成: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 炒白芍三绕 熟地四钱 人参一钱 炒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生甘草二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主治:失血过多之后,气血两虚,服之调合营卫,滋养气血, 退虚热进饮食, 此气血两虚总剂 10[复方健骨片] 组成:蛋皮粉六两 地鳖虫二两 甜瓜子二两 共为细末, 制成片剂, 每次服一钱, 日服三次。

功用:接骨。 11[桔术四物汤] 组成: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 白芍三钱 生地黄四钱 陈皮三钱 白术三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水煎服。

功用:调养气血、启脾开胃。 12[人参紫金丹] 组成:人参三钱 甘草八钱 云苓二钱 丁香 当归 骨碎补 血竭 五味子(以上各一两) 五加皮二两 没药二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每日二次,淡黄酒化服。

功用:用于跌仆闪撞,气虚患者。 13[健步虎潜丸] 组成:龟板 鹿角胶 虎骨胫 何首乌 川牛膝 杜仲 锁阳 当归(以上各二两) 威灵仙 黄柏 人参 羌活 干姜 白芍 白术(以上各一两) 熟地三两 大川附子—两半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空心淡盐汤送下,冬日淡黄酒送下。

功用:用于跌打损伤,气血虚衰,腰膝无力。 14[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八两 山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泽泻三两 云苓三两 共为细末, 炼蜜为丸,每丸三钱重, 日服二丸。

主治:益肝肾,壮筋骨,用于肾虚腰背痛,筋骨软弱。 15[洗药] 组成:艾条 秦艽 桑枝 赤芍 防风 透骨草 以上六味各二斤半, 混合制成100剂。

用时加水煮沸,以温水熏洗患处。 一剂可用三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