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在古代是地位的象征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梨在古代是地位的象征吗?,第1张

梨的果实通常用来食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同种类的梨味道和质感都完全不同。梨既可生食,也可蒸煮后食用。在医疗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在民间,梨还有一种疗效,把梨去核,放入冰糖,蒸煮过后食用还可以止咳;除了作为水果食用以外,梨还可以作观赏之用。

在所有水果中,梨被称为“果宗”,因为在二十四节气(惊蛰)中,梨是唯一占有一席之地的水果。现代社会,我们吃梨有各种各样的吃法。但是在古代,基本是用来保健的时候多。

  在《少年杨家将》中,潘仁美和下属说话,旁边的桌子上摆着一盘水果,左边盘子里是黄澄澄的梨。这说明梨在宋朝的权贵圈子里是很有地位的。

梨,一般分为东方与西方两个品种。我国是梨的原产地之一,东方梨大多数原产于我国,如白梨、砂梨、秋子梨等。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都是种植梨的好地方。因为梨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所以又有“天然矿泉水”的说法,保健作用很大。《本草纲目》说梨能够“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古人们吃梨,其实并不是专门享用这种汁多味美的果实,而是注重梨良好的润肺降火效果。比较常见的要算是冰糖蒸梨、银耳雪梨羹和秋梨膏,享受美食的同时,顺便还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最初这几道美味是帝王将相才有口福。拿秋梨膏来说,相传是在唐朝诞生的。唐武宗李炎得了疾病,口干舌燥,心热气促,吃了很多药没有效果,这可把御医和满朝文武急得火上了房。这时,一名道士用梨、蜂蜜及各种中草药熬制的蜜膏把李炎的病治好了。随后,这个方子升级成宫廷秘方,只为皇家服务。直到清朝才由御医传出宫廷,流传到民间。

唐朝吃梨,还有一种吃法是流行蒸着吃。那时,梨在市场上很普及,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的名优品种,是官民最喜欢的水果之一。像长安地区最有名的叫“哀家梨”,洛阳报德寺的梨传说最大的一个重六斤,常山真定梨、青州水梨、郑州鹅梨等也都名扬天下。

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中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在梨树长期栽培中,选育了很多优良的品种,仅宋代的《洛阳花木记》中就列举了当时著名的梨树品种27个。看来,梨栽植的技术在宋朝已经很成熟了,大家能够吃到各种口味的梨。由此看来,潘仁美的桌子上摆的梨也是上乘的,不过现在倒也不用眼馋,毕竟我们普通人吃的比他那个时候最高级的梨还要好呢。

据晋代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的就是新疆库尔勒香梨、库尔勒地区栽培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代有一个叫艾丽曼的姑娘,为了让乡亲们吃上梨子,她不畏艰难,朝东翻越99座山,到过99个地方,骑死99头毛驴,引进99株梨树,在当地栽植。其中只有一株梨树与本地的野梨树嫁接成功。当梨树上结的梨子成熟时,香气浓郁,随风飘散,乡亲高兴地称它为“奶西姆提”,意思是喷香的梨子。库尔勒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孔雀河流贯,是一个肥沃的绿州173这里出产的香梨最为有名,素有“梨乡”之美称。库尔勒香梨,维吾尔叫“奶西姆提”,它以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酥香、爽口,耐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驰名中外。印度人称它是“中国的王子”,其珍贵由此可见一斑。据科学化验分析,库尔勒香梨营养价值高,含糖量10%,酸0.03%,灰分0.12%,每一百克香梨含维生素C约四点三毫克,可食部分达83.6%。

梨园是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

唐玄宗熟知音律,又酷爱法曲,当时选坐部伎的子弟三百人,在梨园学习音乐。当时如果有人出现了错误,唐玄宗就会亲自纠正。这些梨园里的学生号称皇帝梨园弟子。

当时在梨园中的学生还有宫女,人数也有几百人,她们居住在宜春北院。由此可知,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廷所设的一个音乐教育机构,也可以说是音乐艺术学校。

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他认为,在唐中宗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下,梨园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有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

栽培历史:

梨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载在2000多年就已有栽培。汉代汉武帝修上林苑,山东琅琊进贡“金叶梨”,足以说明当时梨是经过人工选择,选出优良品种进贡的。西汉司马迁记载的千树梨,可见梨的栽培已有相当规模。《广志》上记载了梨的实生苗选择,嫁接繁殖优良品种,地方官员以梨进贡。至今,我国已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面积已达103万公顷,总产已达900万吨,品种资源丰富,产地分布广泛。盛产区有河北、山东、湖北、安徽、辽宁、陕西等。主要品种有鸭梨、长把梨、砀山酥梨、雪花梨、京白梨、早酥梨、莱阳茌梨、库尔勒酥梨等。品种丰富,果味各佳。近年来,为了开发利用梨的资源。各地都举办了“梨花节”、“梨节”,以旅游观花观果为契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活动热烈而壮观。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

不仅如此,体现孔融才智孝义的故事还有很多。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

16岁时,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

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事情败露后,孔褒、孔融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是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不遵超仪"、散播一些对曹操不利言论的罪名处死,株连全家。

孔融自恃才高,心高气傲,口无遮拦。在曹操基本平定北方的时候,他竟然还想让曹操还权给汉献帝。恰逢孙权的使臣来访,孔融不知收敛,对着使者发了一顿牢骚,惹恼了曹操。公元208年,曹操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不遵超仪"来给孔融定罪的。

孔融弑母,并无史书记载,应该是后人杜撰。

孔融生活在那个极其讲究“孝道”的年代,而且孔融自幼深受诗书礼教的熏陶,从小就对父母恭敬孝顺,不可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这种事情肯定是后人编造出来的,如果真有其事,史书上也一定会记录下来的。孔融也不会散播什么不孝的言论,他并不是一个不孝之子。

但孔融与曹操之间是有很多观点上不一致的地方,孔融对曹操把持朝政也是极端不满的,在他的心中,汉室才是正统,曹操独揽大权无异于窃国,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招来杀身之祸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