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古籍出版社在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中州古籍出版社在哪?,第1张

问题一:中州古籍出版社 地理全书怎么样 讲风水的书,可作研究参考。

作者 刘伯温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 07

印刷时间2009-07

装订 平装

问题二:中州古籍出版社的介绍 中州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是河南省一家地方专业出版社,时称中州书画社,1983年12月12日,经上级批准,改用今名。

问题三:中州书画出版社在哪里 在河南郑州。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问题四: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国学经典怎么样 个人觉得在古籍方面中华书局的书品质最好,其耿籍资料也较古籍出版社多。如品味收藏为首选,价格可能贵点。如大体了解翻看,不如买岳麓书社的,古籍出版社品质不如,价格还较贵,与上述出版社比差不少。

问题五:中州古籍出版社的电话是多少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电 话: 86-0371-65714652 地 址: 经五路66号 邮 编: 联 系 人: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问题六:中州古籍出版社出过哪些风水书籍 多了,比如各派典藏符咒。这类书我买过,错字非常多,根本无法阅读。尤其符咒类的最甚。怀疑排版员敷衍了事所致。

问题七:中州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的二十四史,哪个版本比较好?我想买一套看,我们这只能买到中华书局出的 50分 中州古籍出版社的二十四史,我们办公室有一套,简体,纸质还不错,二十四史附清史稿,很全面的版本,对于阅读者来说,真是很方便的选择了。中华书局就是名气更大而已,当然也不会差。

问题八: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的书 怎么样 写得很深,不简单,没翻译不错封面简单

问题九: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全唐诗(全八卷)如何 这个版本不错,最适用于研究唐诗的学者用。

问题十: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周易07年版 错字好多啊 书名帛书周易注释

ISBN9787534827488

著者张立文著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是这本吗?不过新华书店一般是没有盗版书的,可能是出版社印的粗糙。

1897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成昌、高凤池等。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1901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五万元,张元济入股,并主持编译工作。1903年建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改为中日合办,资本各十万元,引进日本先进印刷技术。翌年编印《最新国文教科书》,数月间风行全国。此后,陆续编印修身、算术、史地、英语等教科书,兴办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养正幼稚园及函授学校,还出版各种中外文工具书、刊物和学术著作。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1914年初清退日股,资本增至一百五十万元,职工达七百五十人,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总厂和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焚毁。随后,企业得到部分恢复。抗日战争前夕,在长沙建设印刷厂,往香港和西南地区疏散存书和机器。抗战爆发后,总管理处迁到长沙,后移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明代刻书多,刻书机构比唐五代、宋金元更多,刻书地点可说是遍地开花,难以详举,是中国出版事业和印刷技术发展的极盛时代。明刻本依然分官刻、家刻、坊刻几种。官刻本中有内府本(包括经厂本)、国子监本以及其他中央机构和地方官刻的书帕本,还有介于官刻和家刻之间的藩府本。在版刻特点上,既有对元朝继承的一面,又有所创新。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雕版印刷技艺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汉族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明代各时期刻书略有不同,前期黑口白绵纸,中期白口仿宋字,后期白口长字避讳。明代刻书字体,前后期变化较大。大致可划为三个时期,即明初、明中期和明晚期。

明初

明初是指正德以前的一段时期。洪武至正德年间刻印的书,多是手写上版的软体字,个别人刻书虽有颜、柳、欧三家的余味,但仍以赵体字为主。其中宣德、正统刻本,形似宋体,如正统间所刻的《汉书》,好利者常将其书口割裂,重加装饰,冒充宋本。但若仔细观察,就会感到形似而神不似。景泰间有些刻本,大多承袭元末字体和刀法,颇似元本。成化、弘治以及正德,仍是写刻软体,横竖撇捺皆不呆板。

明刻本

明晚期

晚期时期,神宗当政为时最久,在位48年,刻书多,传本也多。从万历时起,字形变长,则完全脱离了宋浙本的风貌,称为长宋体,显得更加呆板。这种横轻直重的长宋体可以《沈氏弋说》作为典型。现在印刷用的宋体字基本上在万历时已定型。另外万历时还出现了另一种新的刻书风格,即所为的写刻本。本来,雕刻印刷没有哪一本不是写了再刻的,但从嘉靖、万历时起,刻书字体日益整齐规范化,形成了一种与普通书写不同的专用刻书字体,这时重新出现用普通书写的字体来刻书,又成为一种新鲜事物,因此后人称之为“写刻”。凡写刻的书称为写刻本。这种写刻本的字体,仍然是赵体,不过不象明初的赵体那么肥健,而是瘦削流利。有部分家刻本和坊刻本,特别是安徽、金陵、建阳所刻的民间通俗读物,字多行书上版,婉转秀丽,生动活泼,杰出的代表有陈仁锡刻的《陈白杨集》、《石田先生集》,赵均所刻《玉台新咏》,金陵世德堂刻本《西游记》,董其昌刻的《王文恪集》,继志斋刻本《雷轰荐福碑》,杭州书坊胡文焕刻的《格致丛书》等。天启以后,字形一般益觉拙笨,没有什么体式,俗称匠体。可在杭州地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方体字,它不象万历时的方体字那样肥,而变为更长更瘦,使人一看有清朗显目之感。可以堂策监本《先秦诸子》、沈鼎新花木斋《九子》、吴在南京刻的《孙樵集》、《刘蜕集》为代表。这种新的方体字一直流行到清代前期。

纸张

明刻木用纸情况,胡应鳞在《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中说:“凡印书,永丰绵纸上,常山柬纸次之,福建竹纸为下。绵贵其白且坚,柬贵其润且厚。顺昌坚不如绵,厚不如柬,直以价廉取称。闽中纸短窄(同黧,音lí,意色黑而黄)脆,刻又舛讹,品最下而直(值)最廉。”“余他省各有产纸,余不能备知。大率闽、越、燕、吴所用刷书,不出此数者。燕中自有一种,理粗庞质臃肿而最弱,久则鱼烂,尤在顺昌下,惟燕中刷书则用之。”“惟滇中纸最坚……其坚乃与绢素敌,而色理疏慢苍杂,远不如越中。”

版式

《中国版刻图录》所载明本100种,从洪武三年内府刻本《元史》至成化二十年张习刻本《雁门集》均为黑口。下逮弘治,间出白口,始弘治十四年江阴涂祯刻本《盐铁论》。此后,白口黑口已无规律可寻,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第一,同一地区所刻之书,有黑口白口相间之例。第二,同一时期所刻之书,也有黑口、白口相间之例。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从洪武起,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等十一朝,图书版本一般都是四周双栏、粗黑口,少数为细黑口。经厂本行宽字大,开本也大,官刻本、私刻本皆仿效,所以经厂本也是粗黑口的楷模。

墨色

明代刻本同宋元本相比,用墨稍差,早期和中期刻本还好,万历以后,多用煤烟和面粉代替墨汁,成本倒低,但煤烟易于脱落,有时一个字、一行字或一段文字,要么是一团黑,要么是把字印得模糊难辨。故毛春翔先生在《古书版本常谈·明刻本》中针对用墨的弊端大发感慨,这种代用墨水,烟煤易于脱落,书叶成为大花脸。明季刊本,往往见之恶异常,令人一见生厌。惟万历年徽版书,墨色有极精者,如所见《淮南鸿烈解》、程幼博《墨苑》、方于鲁《墨谱》之类,真所谓墨色青纯,可爱之至。”

装潢

明初的刻本还有蝴蝶装的,如洪武三年刻的《元史》即是。一般通行包背装,内用纸捻钉之,封面好的用青绿绫面,普通则用青绿纸面。现在宁波天一阁藏书中多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几乎都是包背装。若以时代而论,嘉靖以前多包背装,至万历时才逐步变为线装。线装一般只打四个孔,叫“四眼针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多打一个孔,叫“六眼针装”。明和清前期无论“四眼”或“六眼”,中间的三段总是长短平的,清中期起,最中间的一段缩得比上下两段短一些。近代则缩得更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