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成春古籍修复地址
古籍修复师廉成春的工作室坐落在京郊一栋板楼的顶层。
房间朝向很好,南北通透,阳光总是正好洒在房间里那张宽大的长桌上。身后是一摞摞年代、材质、颜色不一的旧纸张。唯有工作台上的手机,连接起这门古老手艺与现实世界。
古籍: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可供后人研究、参考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为青年学习古籍提供了方便古籍整理。
书中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内障眼、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其中对脾胃病证的论述尤为后世所重。李氏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医学理论,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或增强脾胃的功能。本书的治疗方剂,多属李氏创制,药味虽较多,配伍却精当,合于方药之理,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现存元、明、清等多种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少气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呼吸微弱短促,言语无力。可由脏气虚弱或水饮内聚所致。《诸病源候论·少气候》:“所由藏气不足故也。肺主于气而通呼吸,藏气不足,则呼吸微弱而少气。胸痛少气者,水在藏府,水者阴气,阴气在内,故少气。”亦有因痰气、食积内阻所致者。《䱐溪医述·病症辨异》:“少气者,气少不足于言……由里气因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路使然。”参见短气、气促:短气为症状名。见《黄帝内经灵枢·癫狂》。指呼吸短促,如不能接续。《医宗必读·喘》:“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有虚实之分。虚证常兼见形瘦神疲,声低息微,头眩乏力等症,多由体气素虚或病后真元耗损所致。实证常兼见胸腹胀满、呼吸声粗、心胸窒闷等症,多由痰饮、瘀阻、气滞等导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又《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诸病源候论·短气候》:“肺虚则气少不足,亦令短气,则其人气微,常如少气不足以呼吸。”《石室秘录》:“盖短气乃肾气虚耗,气冲于上焦,壅塞于肺经,症似有余而实不足。”气促为症状名,呼吸短促,多属虚证。《罗氏会约医镜》卷九:“促者,即经之所谓短气者也。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劳动则甚,此肾经元气虚也。盖肾为气之根,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阴亏损,则精不化气,下不上交而为促,治宜补之、温之。”亦有因外邪、水饮等所致者。《类证治裁·喘症》谓呼吸促而不能续,似喘而无痰声,其证有二:一属支饮,症见短气有微饮,治宜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一属气虚,症见气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腹中气不转者,倍甘草;肺气短促,倍人参,加白芍。若失血后阴火上乘,短气不足以息,或肾虚发热唾痰者,生脉散加当归、黄芪、生地。
详见百科词条:少气 [ 最后修订于2015/10/30 12:57:14 共75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一语见于汉代 班固《后汉书 李固传》,是李固说的话。
原文:
昔昌邑之立,昏乱日滋,霍光忧愧发愤,悔之折骨。自非博陆忠勇,延年奋发,大汉之祀,几将倾矣。至忧至重,可不熟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
意思:从前霍光迎立了武帝的孙子昌邑王贺,国家黑暗混乱不断滋生,霍光忧虑而且羞愧,后悔至极,只一百天,就把昌邑王贺废掉了。
如果不是霍光忠心勇义,再迎立戾太子的孙子病已即宣帝,大汉恐怕早就岌岌可危了。最为忧虑与重要的事(指立太子),怎么可以不深思熟虑!这么多的事,只有这件事是最大的。国家的兴衰,全都在此一举。
扩展资料:
霍光废昌邑王贺立宣帝:
汉昭帝死,无子,此时武帝的儿子只有广陵王胥在。霍光说广陵王曾经犯罪给先帝废掉的,不可立。迎立了武帝的孙子昌邑王贺,一百天,把他废掉了。再迎立戾太子的孙子病已,改名为询,这个便是宣帝。宣帝立,大权还在霍光之手。
宣帝年少时,因戾太子之故,系掖庭诏狱,几乎丧命。幸而掖庭令丙吉保全他,后来替他娶了个许广汉的女儿。宣帝在民间,就依靠他的外家史氏和丈母家许氏。即位之后,把许氏立为皇后。霍光的夫人名显,想把自己的女儿立做皇后,听得大怒。
趁许皇后生了太子,就是元帝。教一个女医生,进毒药把她药死,霍光的女儿就立做皇后。霍光死后,宣帝渐夺霍氏之权。霍光的儿子禹,侄孙云、山,相对而泣,霍光的夫人也急了。就把当初谋弑许皇后的事情告诉他们,他们大惊道:这是灭族的事,如何使得。
于是就有反谋。事情发觉,都给宣帝杀掉。霍皇后也废掉。按霍光的废立,向来读史的人都说他大公无私。把他和伊尹并称,谓之“伊霍”。
-李固
-霍光
内因为病因分类名,三因之一。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致使气机紊乱,脏真损伤而成为致病因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现将七情过极、劳倦损伤和饮食失调等能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受损的病因称为内伤病因 。参见三因:三因指三类不同致病因素的合称。即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损伤为内因;风、寒、暑、湿、燥、火六*为外因;其他如饥饱、劳倦、跌仆、虫兽等所伤为不内外因。这种看法,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但较早提到三因的是东汉的张仲景,立论有所不同。《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详见百科词条:内因 [ 最后修订于2015/12/17 16:13:37 共50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2023-08-07 13:38: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