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483分,可以报考哪些学校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今年高考483分,可以报考哪些学校,第1张

高考考483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具体有汕头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通大学、三峡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等。

扩展资料:

中南民族大学相关介绍:

截至2022年11月,中南民族大学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教师中,有正副教授72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80余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46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楚天学者22人、二级教授18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50余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

截止2021年底,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达1000万余册,其中纸本图书260余万册。采购了包括中国知网、超星读秀、万方数据库、Elsevier、Wiley、Springer Link、EBSCO数据库、WoS( SCIE/SSCI)数据库等50余个中外数据库平台。

此外,图书馆还自建了吴泽霖特色数据库、岑家梧特色数据库、严学宭特色数据库、女书文化特色数据库、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库、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中南民族大学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等7个特色资源库。

中南民族大学校徽整体呈绿色,寓意着生机和活力,表现出学校师生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面向未来的自信和勇气;校徽正中间的图形是汉语“民族”拼音首字母“MZ”的变形,既像一棵大树,象征着学校学生茁壮成长,立志成才。

又似两个人手挨手时的场景,代表学校作为“民族”类高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的办学使命。校徽上方是学校的中文校名,下面有英文名环绕,中下方写有学校的建校年份“1951”。

专著作品

1 文海研究 (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3月

2 西夏文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6年12月

3 西夏佛教史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重版)

4 西夏文物 (合作) 文物出版社 1988年3月5 番汉合时掌中珠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12月

6 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 (傅懋绩主编,史金波、张公瑾、道布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12月

7 类林研究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

8 西夏天盛律令 (合作)《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 科学出版社 1994 年8月

9 西夏用兵史话 (合作)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4月

10 俄藏黑水城文献 (主编史金波、魏同贤、克恰诺夫,已出版第1—11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2000年

11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研究丛书·昭觉县彝族卷 (合作)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

12 中国饮食史(卷四) (合作) 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13 西藏人权研究 (合作) 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14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合作)《中国传世法典》之一 法律出版社 1999年12月

15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 (合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

16 电脑处理《文海宝韵》研究 (合作) 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0年1月

17 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 (合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

论文等共145篇

(一)西夏学(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

1《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释》质疑 《考古》 1974年6期

2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 (合作) 《考古学报》 1977年1期

3《西夏译经图》解 《文献》(第一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79年12月

4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 (合作)《民族研究》1979年1期

5 西夏文及其文献 《民族语文》 1979年3期

6 简述西夏文辞书 《辞书研究》 1980年2期

7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资料概述 (合作) 《兰州大学学报》 1980年2期

8 也谈西夏文字 《历史教学》 1980年11期

9 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 《民族语文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3月

10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 《世界宗教研究》 1981年1期

11 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 《民族研究》 1981年3期

12 西夏语构词中的几个问题 《民族语文》 1982年2期

13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 (合作) 《考古学报》 1982年3期

14 西安市文管处藏西夏文物 (合作执笔) 《文物》 1982年4期

15 西夏语中的汉语借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4期

16 西夏后裔在安徽 (合作) 《安徽大学学报》 1983年3期

17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 《世界宗教研究》 1983年3期

18 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辞书研究》 1983年6期

19 西夏语的存在动词 《语言研究》 1984年1期

20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再探 (合作) 《西夏史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

21 西夏文概述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8月

22 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校译补正 《西北史地》 1984年2期

23 元代党项人余阙及其后裔 《宁夏大学学报》 1985年2期

24 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 (合作) 《文献》 1985年4期

25 再谈西夏文反切上下字合成法 《民族研究》 1985年5期

26 西夏佛教的流传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1期

27 西夏文字典《同音》的版本与校勘 (与黄振华合作) 《民族古籍》1986年6期

28 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 《西北民族研究》第-集 1986年6月

29 西夏名号杂考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4期

30 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

31 西夏“秦晋国王”考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3期

32 黑水新出西夏文辞书《同音》初释 (合作) 《文物》 1987年7期

33 略论西夏文物的学术价值 《考古与文物》 1987年4期

34 黑水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辩 (合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2期

35 西夏文本《类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日刊)《中亚西亚语言和历史研究》(西田龙雄教授还历纪念文集) 1988年

36 西夏佛教新证四种 《世界宗教研究》 1989年1期

37 藏族文化和西夏王朝的历史渊源 《中国西藏》 1989年2期

38 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 《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报社1989年6月

39 《类林》西夏文译本和西夏语研究 《民族语文》 1989年6期

40 西夏文本《类林》译文分析 《固原师专学报》 1990年2期

41 一部有特色的历史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9月

42 从西夏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

43 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

44 西夏党项人的亲属称谓和婚姻 《民族研究》 1992年1期

45 西夏文字典《音同》序跋考释 (合作)《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46 略论西夏前期的用兵特点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47 西夏文《天盛新律》进律表考释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 出版社 1992年10月

48 西夏《天盛律令》略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93年1期

49 死文字重见光明 《紫荆》 1993年5期

50 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3期

51 西夏境内民族考 《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

52 西夏官印姓氏考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

53 西夏的官职制度 《历史研究》 1994年2期

54 穿越时空、古国新诠-西夏学的研究现况与国学的互动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四卷第三期 1994年7月

55 西夏学 《中国学向通鉴》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

56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合作) 《宁夏大学学报》 1995年2期

57 西夏语的“买”、“卖”和“嫁”、“娶” 《民族语文》1995年4期

58 西夏佛教制度探考 台湾《汉学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 1995年6月

59 寻找流失在异域的珍宝-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 台湾《历史月刊》第95期 1995年12月

60 西夏文《三才杂字》考 (合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5年6期

61 贾敬颜先生藏西夏陵园残碑拓片简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夏陵》 东方出版社1995年

62 整理拍摄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年1期

63 西夏古籍略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年3期

64 西夏文化的风采 《光明日报》 1996年9月3日

65 儒释兼融东西交汇-多元色采的西夏文化 台湾《历史月刊》第105期 1996年10月

66 额济纳旗绿城新见西夏文物考 (合作) 《文物》 1996年10期

67 西夏刑法试析 《民大史学》(创刊号) 1996年

68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西夏活字印本考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7年1期

69 西夏·宁夏·华夏 《宁夏日报》 1997年2月21日、2月28日

70 西夏皇族后裔考论 (与白滨、聂鸿音合作)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

71 西夏活字版文献及其特点 台湾《历史文物》第七卷三期 1997年6月

72 西夏和回鹘对活字印刷的重要贡献 (与雅森●吾守尔合作)《光明日报》1997年8月5日

73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考 《今日印刷》 1998年2期

74 俄藏西夏文世俗文献目录 (合作)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2期

75 黑水城的发现与俄藏西夏遗书 (合作)《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

76 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 法律史论集(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 1998年9月

77 西夏的饮食制度和风尚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

78 西夏文写本《文海宝韵》 《民族语文》 1999年4期

79 西夏文书和西夏史(西夏文书と西夏史) 日本《史滴》(早稻田大学)1999年12月

80 敦煌莫高窟北区西夏文文献译释研究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 第一卷 文物出版社 2000年

81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敦煌研究》2000年3期

82 发现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 《学术动态》2000年4期

83 回眸千年活字印刷术 《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2日 84 百年西夏学 《光明日报》2001年3月27日

85 现存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刍证 《中国印刷》2001年3、4期

86 千年活字印刷史概说 《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4期

87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4期

88 西夏佛教新探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5期

89 黑水城出土活字版汉文历书考 《文物》2001年10期

90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论坛》第7期

91 西夏学百年回顾 《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

92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文化论坛》第七期(2001年2期)2001年12月

93 国图藏西夏文文献价值 《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27日

94 西夏的藏传佛教 《中国藏学》2002年1期

95 西夏度量衡刍议 《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2期

96 简介英国藏西夏文献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

97 国内现存出土西夏文献简明目录 (合作)《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

(二)民族历史、文化

1 中国民族史研四十年的重要贡献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2期

2 中国民族史学的社会功能 《民族研究》 1990年2期

3 十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与白滨合作)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

4 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

5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

6 论少数民族近代史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 1991年6期

7 积极开展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研究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

8 把中国民族史研究引向深入 《黑龙江民族从刊》 1992年2期

9 美国印第安人印象 (合作) 《世界民族研究》 1992年3-4期

10 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民族调查工作 《民族研究》 1993年5期

11 拉萨西郊采访日记(三则) 《中国西藏》 1993年秋季号

12 历代民族政策简述 (合作) 《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九十年代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4月

13 西藏现代化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5年4期

14 振奋精神 勇于探索 开创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 《宁夏社会科学》 1996年6期

15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 《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1996年1月

16 重视家支问题 吸收德古参政议政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

17 略论凉山彝族地区人口和社会发展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

18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19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民族研究动态》 1997年1期

20 关于南昆铁路建成后的几点思考 《西南民族研究动态》 1998年3月,总第28期

21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问题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佛教协会编《研究动态》1997年6 期转载

(三)民族古文字、文献

1 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 《中国民族古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1982年编印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2月

2 中国民族古文字概说 《民族研究》 1984年5期

3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史料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2月

4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

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6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刍议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7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综述 《文物》 1991年6期

8 中国民族古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9 女书和中国民族文字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10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合作) 书海出版社 1998年7月

11 风采各异、内涵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台湾《历史文物》10卷3期, 000年3月

(四)书评、序

1 国外研究西夏文、西夏史简况 (合作) 《民族史译文集》第三辑 1978年

2 评1983年北方民族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4年10月

3 评介西田龙雄西夏文研究专著四种 《民族语文》 1985年2期

4《西夏文物研究》评介 (合作) 《西北史地》 1986年3期

5 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民族研究动态》 1989 年2期

6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工作总结(执笔)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2期

7 一部翔实的少数民族断代史-评《唐代党项》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4期

8 一部包含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新成果的好书-《中国政治制度史》读后 《民族研究动态》 1992年3期

9 喜读《凉山民族研究》 《凉山民族研究》 1993年

10 《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出版近况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6年3期

11 钟灵毓女书,中国又一绝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12 《陈述先生纪念集》序 《陈述先生纪念集》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

13 十年心血 一部力作-评郭大烈、和志武的《纳西族简史》 《民族学》 1996年4期

14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合作)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7年6期

15 透视中国人生归宿的门径—评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 《浙江学刊》2000年2期

16 熔铸多民族文化精粹—评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 《中国读书评论》2000年12期

参与编辑辞书及其他著作21种

1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 (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6月

2 民族词典 (撰稿) 上海词书出版社 1987年8月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

4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1月

5 社会科学重要理论关点综述(1978-1988) (撰稿) 学苑出版社

6 中国少数民族艺述词典 (撰稿) 民族出版社 1991年9月

7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撰稿)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

8 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 (撰稿) 北京出版社 1994年1月

9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典 (副主编,撰稿)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年

10 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 (撰稿)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

11 敦煌学大词典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12 辞海(1999年版) (编委,民族历史分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

13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

14 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

15 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

16.国民族史研究(二)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

17 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

17 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

18 特的女书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19 藏缅语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6月

20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8月

21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特约主编) 2002年增刊

四、译文

1 (俄)西夏文字典《文海》和《文海杂类》及其在西夏辞书中的地位(原著苏联克恰诺夫) 《民族史译文》第三辑 1978年

2 (日)西夏文字(原著西田龙 与云雁合译) 《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三集 1984年6月

3 (日)西夏语音图《五音切韵》的研究(上、下)(原著西田龙雄)《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五集 1985年6月、第六集 1985年12 月

4 (俄)西夏语的结构(原著苏联克平)《中国民族史研究》(二) 1989年

  1、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是在于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其特色也是头粗尾细,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在唐代以后便少见到,在浙江仙居县淡竹乡境内发现。

  2、据古文字专家考证,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为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指是先秦时期的古文。这些文字都属于古文。古文,是上古时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陆续造成的文字的总称。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已发现神秘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即曾疑为古籍伪作的《仓颉书》、《夏禹书》,贵州的“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四川出土的“巴蜀符号”,云南发现的“东巴文字”,南岳衡山的《岣嵝碑》文字和浙江仙居的蝌蚪文。除了这8种文字之外,研究人员还陆续发现了四川凉山地区尔苏的沙巴文,湘西地区的女书等神秘文字。

  3、在汉代的文字所采用的是以隶书为主,但汉末产生另一书体,是在于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其特色也是头粗尾细,形似蝌蚪所以名为“蝌蚪文”。

  这种书体,存在的时间短暂,现已无人使用。从流传的遗物,可发现风格似西周铜器上的文字,另外商代甲骨及玉片的雕刻与陶器上,都有这种迹象。

  蝌蚪文据说在魏时,使用也极广泛,是运用在小篆的书写上,其笔画较细,却可见入笔有顿挫笔法存在的特色,这种书写风格,毛笔透过笔画的运用,仍可利用其弹性,起笔与收笔较尖锐,中间稍前部份则加重线条,充满表现毛笔特性的趣味,不过在外形而言,如书写运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