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血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溺血的定义 5 溺血的症状 6 溺血的病因病机 7 溺血的辨证治疗 71 下焦热盛 711 症状 712 证候分析 713 治法 714 方药治疗 715 饮食疗法 7151 推荐食材 7152 推荐食疗方 716 针灸治疗 72 下焦湿热 721 症状 73 肾虚火旺 731 症状 732 证候分析 733 治法 734 方药治疗 735 饮食疗法 7351 推荐食材 7352 推荐食疗方 736 针灸治疗 74 心肝火盛 741 症状 742 治法 743 方药治疗 744 针灸治疗 75 脾不统血 751 症状 752 证候分析 753 治法 754 方药治疗 755 饮食疗法 7551 推荐食材 7552 推荐食疗方 76 肾气不固 761 症状 762 证候分析 763 治法 764 方药治疗 765 饮食疗法 7651 推荐食材 7652 推荐食疗方 766 针灸治疗 8 溺血的针灸治疗 811 体针 812 耳针 9 溺血患者饮食禁忌 10 关于血证 11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溺血的穴位 2 治疗溺血的方剂 3 治疗溺血的中成药 4 溺血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溺血 1 拼音
nì xuè
2 英文参考hematu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ematu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hematu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溺血为症状名[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又名溲血、尿血[1]。指血随小便排出而无疼痛者[1]。《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尿血(hematuria[2][3])为病证名[4]。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又名溺血(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溲血(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血证之一[5]。是指排尿时尿液中有血的表现[6]。患者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块,小便涩痛或无痛,随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色[7][8]。
尿中有血,分为尿血及血淋两种情况[7]。临床上以排尿不痛或痛不明显者称为尿血;尿血而兼小便滴沥涩痛者称为血淋[7]。如《丹溪心法·尿血》说:“尿血,痛者为淋,不痛者为尿血。”
尿血的病位在肾及膀胱。其主要的病机是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而热伤脉络之中又有实热和虚热之分;脾肾不固之中又有脾虚及肾虚之别。[7]
溺血可见于西医的肾结核、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肿瘤、某些血液病等病[4][8]。
4 溺血的定义《中医药学名词》(2004):尿血是指以尿血为主要表现的血证[3]。
《中医药学名词》(2010):尿血是指以尿血或尿中带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中医药学名词》(2013):尿血是指排尿时尿液中有血的表现[6]。
5 溺血的症状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4]。血从小便中排出,尿色因之而呈淡红、鲜红、红赤,甚或夹杂血块[3]。
6 溺血的病因病机《医学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
《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尿血,溺窍病也。其原由于肾虚。”
溺血与心、肝、肾三经关系较为密切[4]。
溺血的主要病机是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7]。
7 溺血的辨证治疗 71 下焦热盛尿血·下焦热盛证(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heat exuberant in lower jiao[2])是指下焦热盛,迫血妄行,以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等为常见症的尿血证候[9]。
711 症状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7][10]。
712 证候分析热伤阴络,血渗膀胱:热邪盛于下焦,放小便黄赤灼热。脉络受损,血渗膀胱,故尿血鲜红,热扰心神则心烦,夜寐不安,火热上炎,故面赤、口疮。热伤津液则口渴。舌红,脉数属热证之象。[7][10]
713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7]。
714 方药治疗可用小蓟饮子[备注]小蓟饮子(《严氏济生方》):生地黄、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山栀、甘草加减治疗。方中以小蓟、生地、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栀子、木通、竹叶清热泻火;滑石、甘草利水清热,导热下行;当归养血活血,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7]
715 饮食疗法 7151 推荐食材尿血·下焦热盛证患者建议食用藕节、生地黄、竹叶、滑石、苦瓜、茯苓、绿豆等[10]。
7152 推荐食疗方1.竹沥粥(《食医心鉴》):粳米100g加水适量煮粥,粥成时加入竹沥水100mL,稍煮即成。每日1剂,早、晚分服。[10]
2.生地黄粥(《饮膳正要》):鲜生地黄100g切细,加水煮30分钟,取汁,再煮一次,取汁约200mL;粳米100g洗净,先武火煮沸,转文火熬至粥成时加入药汁搅拌均匀。[10]
3.苦瓜炒猪肝(《中国食疗大全》):猪肝250g洗净,切片,加酱油腌制15分钟,沸水冲淋,晾干,与苦瓜100g同炒。[10]
716 针灸治疗尿血取中极、关元、三阴交、下巨虚、肾俞、膀胱俞[11]。
72 下焦湿热尿血·下焦湿热证(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lower jiao[2])是指湿热下注,迫血妄行,以小便淋漓灼痛,尿中见血,大便腥臭稀溏,小腹胀痛,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尿血证候[9]。
721 症状小便淋漓灼痛,尿中见血,大便腥臭稀溏,小腹胀痛,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9]。
73 肾虚火旺尿血·阴虚火旺证(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2])是指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以尿血,骨蒸潮热,口燥咽干,烦躁失眠,盗汗,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尿血证候[9]。
731 症状患者小便短赤带血,头晕目眩耳鸣,神疲,颧红,骨蒸潮热,口燥咽干,烦躁失眠,腰膝酸软,盗汗,便秘,舌质红,少津,脉细数[7][10][4][9]。
732 证候分析虚火炽盛,灼伤络脉: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故小便短赤带血。肾阴亏乏,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虚失养故腰膝酸软,神疲。虚火上炎故颧红,潮.热。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7][10]
733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7]。
734 方药治疗可用保阴煎、知柏地黄丸合小蓟饮子治疗[4]。
可用知柏地黄丸[备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加减治疗。方中以地黄丸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可加旱莲草,大小蓟、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7]
735 饮食疗法 7351 推荐食材尿血·阴虚火旺证患者建议食用山药、山茱萸、杜仲、肉苁蓉、鸭肉、鲳鱼、黑豆、百合、海参等[10]。
7352 推荐食疗方1.杜仲腰花汤(《中国食疗大全》):杜仲25g,猪腰一副,肉苁蓉15g,猪腰洗净剖开去筋膜,将碾碎药物放入猪腰内扎紧,煮熟去药渣,加入调料,吃猪腰喝汤。[10]
2.山药粥:鲜山药100g洗净,去皮,切片;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至半熟,加入山药片、白糖熬煮成粥。[10]
3.虾子海参(《中国食疗大全》):海参200g发透,去内脏,切刀花,虾子15g洗净,蒸10分钟。起油锅同炒。[10]
736 针灸治疗酌选中极、肾俞、关元、足三里、梁丘、三阴交等穴[8]。阴虚火旺加太溪、阴谷[8]。
74 心肝火盛 741 症状心肝火盛者,可伴见虚烦不眠,舌咽作痛,少腹胀满,胁肋刺痛,口苦耳聋等[4]。
742 治法以清热为主[4]。
743 方药治疗可用导赤散、清肠汤、龙胆泻肝汤等治疗[4]。
744 针灸治疗酌选中极、肾俞、关元、足三里、梁丘、三阴交等穴[8]。心火亢盛加劳宫、然谷[8]。
75 脾不统血尿血·脾不统血证(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failure of spleen to control blood[2])是指脾气不足,气不统血,以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腹胀,便溏,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尿血证候[9]。
751 症状患者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腹胀,便溏,面色不华,体倦乏力,气短声低,舌质淡,脉细弱[7][10][9]。
752 证候分析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脾气亏虚,统血无力,血不循经,故见尿血甚或齿衄、肌衄。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故食少,体倦,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亏虚,血脉不充之象。[7][10]
753 治法补脾摄血[7]。
754 方药治疗可用归脾汤[备注]归脾汤(《严氏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术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治疗。可加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等养血止血。气虚下陷而见少腹坠胀者,可加升麻、柴胡,配合原方中的参、芪、术以起到益气升阳的作用。[7]
对于有气虚下陷表现者,亦可采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加减。[7]
755 饮食疗法 7551 推荐食材尿血·脾不统血证患者建议食用党参、茯苓、当归、黄芪、山药、扁豆、薏苡仁、芡实等[10]。
7552 推荐食疗方1.白扁豆粥(《延年秘旨》):白扁豆60g洗净,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煮成粥。[10]
2.白茯苓粥(《仁斋直指方》):粳米100g洗净,与白茯苓粉15g放入锅内,武火煮沸,文火煮烂。[10]
3.黄芪鲈鱼汤(《中国食疗大全》):鲈鱼250g,去鳞及内脏,洗净,黄芪30g洗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料酒、盐、葱、姜,武火煮沸,文火烧熟。[10]
76 肾气不固尿血·肾气不固证(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unconsolidated kidney qi[2])是指肾气亏虚,固摄失职,以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弱常见症的尿血证候[9]。
761 症状患者久病尿血,色淡红,甚或兼见齿衄、肌衄,头晕耳鸣,面色萎黄,精神困惫,气短声低,腰脊酸痛,耳鸣,饮食减少,舌质淡,脉沉弱或细弱[7][4][9][10]。
762 证候分析肾虚不固,血失藏摄:劳倦或久病及肾,肾气不固,封藏失职,血随尿出,故久病尿血。肾气亏虚,肾精不足,失于濡养,故精神困惫,腰脊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脉沉弱为肾气虚衰之象。[7][10]
763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7]。
健脾补肾,益气摄血。[4]
764 方药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等方健脾补肾,益气摄血[4]。
可用无比山药丸[备注]无比山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山药、肉苁蓉、熟地黄、山茱萸、茯神、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加减治疗。方中以熟地、山药、山茱萸、淮牛膝补肾益精;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温肾助阳;茯苓健脾;五味子、赤石脂益气固涩。可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止血,必要时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腰脊酸痛,畏寒神怯者,可加鹿角片、狗脊温补督脉。[7]
765 饮食疗法 7651 推荐食材尿血·肾气不固证患者建议食用山药、牛膝、肉苁蓉、茯苓、羊肉、杜仲、猪腰等[10]。
7652 推荐食疗方1.羊肉粥(《饮膳正要》):新鲜精羊肉100g,粳米100g。将羊肉洗净,切成肉块,同粳米煮粥。放温服用。[10]
2.杜仲腰花汤(《中国食疗大全》):杜仲25g,猪腰一副,肉苁蓉15g,猪腰洗净剖开去筋膜,将碾碎药物放入猪腰内扎紧,煮熟去药渣,加入调料,吃猪腰喝汤。[10]
3.苁蓉鹿肉(《中国食疗大全》):鹿肉250g,肉苁蓉10g浸酒去皮切片,*羊藿10g取汁,起油锅,同炒。[10]
766 针灸治疗可针灸并用,针用补法,重用灸法。穴取气海、关元、膻中、脾俞、膈俞、足三里、隐白、孔最等。[11]
8 溺血的针灸治疗注意:针灸治疗出血症有一定疗效,但须诊明出血原因,予以针对性治疗[8]。出血严重者,应及时采用综合疗法急救[8]。
811 体针酌选中极、肾俞、关元、足三里、梁丘、三阴交等穴[8]。阴虚火旺加太溪、阴谷;心火亢盛加劳宫、然谷[8]。
812 耳针取下屏尖、脑及出血相应部位和器官等,中等 [8]。
9 溺血患者饮食禁忌尿血患者禁忌大寒大热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生鱼蟹等,慎啤酒及各种冷饮[12]。
10 关于血证血证(blood disease[3]、blood syndrome[2])为病证名[13]。见清·唐容川著《血证论》。是出血性疾病的统称[2][3]。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14]。如吐血、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妇科经带胎产出血等[13]。其中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为内科所常见。
血证可由外感、内伤的多种原因引起,而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火热薰灼及气虚不摄两大类。在火热之中有实火、虚火之分,在气虚之中有气虚及气损及阳之别。证候的虚实方面,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属虚证。治疗血证主要应掌握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基本原则。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各种血证应酌情配伍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14]
现中医临床也有将血液系统疾病作血证专科者[13]。
详见血证条。
11别名:飞廉叶、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野刺菜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 MB或刻叶刺儿菜Cephanoplos setosum(Willd) Kitarn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季花期采集。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无论吐咯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由于血热妄行所致者皆可选用。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捣汁服,治九窍出血;《食疗本草》以本品捣烂外涂,治金疮出血;临证治疗多种出血证,常与大蓟、侧柏叶、茅根、茜草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生地、滑石、山栀、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济生方》)。
2.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乳香、没药同用,如神效方(《普济方》)。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小蓟根凉,无毒,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
2.《本草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3.《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种种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子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黄酮、三萜以及简单酚酸。其中止血活性成分有刺槐素-7-鼠李糖苷、芸香苷、咖啡酸、绿原酸、原儿茶醛以及蒲公英甾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从而加速止血。体外实验表明,小蓟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尚能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等。
3.临床研究:用小蓟30g,加水800ml,煎取200ml,灌胃,治疗胃切除术后出血11例,疗效满意(浙江中医杂志,2001,7,285);用小蓟干品6g或鲜品10g放入杯中,用开水30~50ml浸泡10分钟,睡前服,疗程2个月。共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山东中医杂志,1995,9:14)。临床以本品为主,还可预防菌痢,治疗高血压、传染性肝炎、外伤感染、麻风性鼻衄、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等。
小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中药里面一般用小蓟主要是外用,小蓟有很好的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多用于一些跌打损伤的药物配方当中,我们也可以在一些中成药里面看到小蓟的配方成分。那么,小蓟有哪些药用功效?小蓟入药有什么作用?
小蓟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或刻叶刺儿菜Cephanoplossetosum(Willd)Kitarn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季花期采集。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无论吐咯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由于血热妄行所致者皆可选用。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捣汁服,治九窍出血;《食疗本草》以本品捣烂外涂,治金疮出血;临证治疗多种出血证,常与大蓟、侧柏叶、茅根、茜草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生地、滑石、山栀、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济生方》)。
2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乳香、没药同用,如神效方(《普济方》)。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小蓟根凉,无毒,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
2《本草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3《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种种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子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黄酮、三萜以及简单酚酸。其中止血活性成分有刺槐素-7-鼠李糖苷、芸香苷、咖啡酸、绿原酸、原儿茶醛以及蒲公英甾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从而加速止血。体外实验表明,小蓟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尚能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等。
3临床研究:用小蓟30g,加水800ml,煎取200ml,灌胃,治疗胃切除术后出血11例,疗效满意(浙江中医杂志,2001,7,285);用小蓟干品6g或鲜品10g放入杯中,用开水30~50ml浸泡10分钟,睡前服,疗程2个月。共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山东中医杂志,1995,9:14)。临床以本品为主,还可预防菌痢,治疗高血压、传染性肝炎、外伤感染、麻风性鼻衄、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等。
煎中药的火候
(1)大火煮开之后,用小火煮。原理请参考炖红烧肉。
(2)尽量用陶瓷或瓦罐,不用不锈钢、铁锅等金属类的器皿。原理请参考炖红烧肉。
(3)在不粘锅的前提下,药能碎点,尽量碎点。原理一样参考炖红烧肉。
(4)除了需要偷渡上焦之外的药,尽可能温服。
(5)不要用所谓的紫砂一类煮药。紫砂会把每次煮药的一些物质能量吸收到紫砂里,以后再释放出来,所以紫砂壶泡茶几年后,空壶也能有茶香。但药每次喝的都一样,不能用几年前的药治现在的病。
大蓟与小蓟均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并被列入中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载于草部湿草类。市售大蓟与小蓟品种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甚多。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均以同一植物当之。不同地区的药用部分亦有所不同,有的使用地上全草,而有的则用地下根部。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等。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区别,不应混用。
小蓟
Xiaoji
别名:飞廉叶、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野刺菜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
MB或刻叶刺儿菜Cephanoplos
setosum(Willd)
Kitarn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季花期采集。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无论吐咯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由于血热妄行所致者皆可选用。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捣汁服,治九窍出血;《食疗本草》以本品捣烂外涂,治金疮出血;临证治疗多种出血证,常与大蓟、侧柏叶、茅根、茜草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生地、滑石、山栀、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济生方》)。
2.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乳香、没药同用,如神效方(《普济方》)。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小蓟根凉,无毒,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
2.《本草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3.《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种种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子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黄酮、三萜以及简单酚酸。其中止血活性成分有刺槐素-7-鼠李糖苷、芸香苷、咖啡酸、绿原酸、原儿茶醛以及蒲公英甾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从而加速止血。体外实验表明,小蓟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尚能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等。
3.临床研究:用小蓟30g,加水800ml,煎取200ml,灌胃,治疗胃切除术后出血11例,疗效满意(浙江中医杂志,2001,7,285);用小蓟干品6g或鲜品10g放入杯中,用开水30~50ml浸泡10分钟,睡前服,疗程2个月。共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山东中医杂志,1995,9:14)。临床以本品为主,还可预防菌痢,治疗高血压、传染性肝炎、外伤感染、麻风性鼻衄、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等。
本文2023-08-07 13:49: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