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南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第1张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南浔历史文化悠久,从宋至清共出41名进士。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嘉业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和宋代古石桥等。

嘉业藏书楼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刘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藏书最多时曾达到60万卷。现在是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园子里莲池、假山、凉亭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小巧与别致。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西式回廊式的藏书楼。

与南浔相距7里远的辑里村是著名的辑里丝的产地,辑里村第三等的蚕丝被作成丝棉被。另外湖州的双林镇,还以生产绫出名,双林镇出的绫在清代就是装裱字画的主要材料,直到现在故宫博物院还从双林镇购买绫。2005年南浔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5中国魅力名镇前10强”

线路:

1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刘氏梯号(红房子)-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

2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江南民俗风景区-刘氏梯号(红房子)-广惠宫-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南浔古镇门票为100元

济源市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县立公共图书馆”。1979年秋作为独立的文化事业单位正式成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图书馆已初具规模。2008年9月济源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馆,新馆位于济源市世纪广场北侧,外观设计简洁、开阔、现代、大气,是济源市标志性文化建筑。新馆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楼高12层,开馆面积12000平方米。

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2008年5月16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和济源市图书馆进行合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对外为济源市图书馆,日常管理放在技术学院,业务受市文广新局和技术学院双重管理。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整合后的济源市图书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保证全市社会文化服务职能有提升,保证学院教学科研服务能力有加强。它开创了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合作办馆的先河。

为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读者,图书馆全年365天天天开放。馆内现有各类藏书75万册,阅览座位1600多个。现有人员4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馆员及中级以上职称2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内设机构有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信息技术部、读者服务部、物管部、办公室等7个职能部门。

新馆设有现代化的报告厅、检索区、少儿阅览区、盲人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书库、王怀让文学艺术馆、各类图书藏阅区、读者休闲区等18个读者服务区。可向读者提供馆藏图书报刊借阅、网络文献信息、古籍和地方文献检索、定题服务、社会教育培训与业务辅导等服务。

新馆启用以来,对读者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注册读者已达22万人,每天接待读者2500人次,全年每天都坚持开馆,年接待读者超过80万人次。两馆整合后,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受到了省市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的肯定。2010年10月圆满承办了河南省第22届省辖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会,连续两年被授予“河南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为济源市争得了荣誉。图书馆的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济源日报》等报刊上给予刊载。《河南电视台》《济源电视台》也不断给予报道。图书馆更是被《济源日报》称为济源人民的“精神乐园”和全市人民的“大书房”。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图书馆”。

作为展示济源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济源市图书馆确立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拓展服务,提升质量”的服务理念,努力营造优雅怡人的读书环境,不断增加书刊种类,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图书馆决心为济源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济源市历史文化传承,为济源市市民素质提升,为济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宁波市图书馆肇始于民国十六年(1927)的宁波市市立图书馆,后易名鄞县县立图书馆。

1949年6月,宁波市军管会文教部接管鄞县县立图书馆。经清点,藏书15万余册,古籍占半。职员尚余3人。尔后经宁波市文教局组织整理其藏书,将可用之图书移交市人民文化馆阅览室,古籍移藏于天一阁古物陈列所。

1953年10月29日,宁波市图书馆在中山公园旧馆址重新成立,工作人员6人,馆舍面积660平方米,藏书8946册,部分为宁波市文化馆交回来的前鄞县县立图书馆藏书。采用《全国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设外借室、成人阅览室、儿童阅览(采编)室。

1954年1月1日,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年末藏书18985册。

1956年,设专职馆长,工作人员11人,增设科技图书资料室。

1957年,整理前鄞县县立图书馆移藏于古物陈列所之古籍,于尊经阁设宁波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出借处。同年,增设农村图书流通书库。

1958年3月,开始建立中共宁波市图书馆党支部。

1962年9月9日,迁馆于药行街桑园巷前仁慈堂旧址,设于尊经阁之古籍阅览处和设于儿童公园内之儿童图书室同时迁入。馆舍1400平方米。工作人员10人,设采编室、外借处、古籍部、少年儿童阅览室、流通辅导组。“文革”前,藏书159249册,内古籍73000册。“文革”期间,古籍和许多名著被禁锢,不少借出图书收不回来。

1969年10月,馆舍被占为市文化系统“斗、批、改干校”、图书馆关闭。

1970年2月21日,宁波市图书馆建制撤销,组成宁波市图书文物馆。

1978年11月5日,宁波市图书馆恢复建制,工作人员14人,启用前被禁锢之图书,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全部馆藏开始整理改编,开办图书馆专业函授班、电大班、短训班,培养青年骨干。

1983年,工作人员24人,藏书316万册,设古籍书库、采编组、社科组、科技组、宣传辅导组、少年儿童图书室、后勤组等机构。

1985年,新建4300平方米的阅览大楼,馆舍面积达6288平方米。

1988年11月,迁入位于永丰路新落成的宁波市包玉刚图书馆。

1989年5月1日正式开馆。新馆地处姚江南堍,面临江滨公园,交通便利,环境清幽宜人。

2001年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再次进行扩建装修,总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 。

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环境非常的好哦~而且有空调,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可以在图书馆里舒舒服服的看书哦,嘻嘻我就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去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吹空调和看书。

咱们学校的图书馆始建于1961年,经过59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以中医药文献为主,民族医药文献为特色的云南省最大、最全、最专业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图书馆。

我校的图书馆位于呈贡校区中心位置,建筑体名为“翰墨楼”,馆舍面积16000平方米,有5个集藏、借、阅一体的图书阅览区,2个电子阅览室,1个中心机房,2个基藏、样本书室,1个古籍书库和陈列室,1个中医西学博物馆。全馆阅览座位数2291个,电子阅览座位数442个,共计2733个。

张謇邀请南通师范培养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的著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图书馆,他提出具体构想、要求,由孙支夏绘出设计图纸,他再提出修改意见,这些珍贵的留有张謇墨迹的建筑图纸至今保留在南通博物苑。

张謇首先做出表率,他把自己的藏书整理后大部分送图书馆。张謇向来主张,国家私家藏书应“公诸于天下”,他总觉得藏书传给自家子孙,总有一天不能保存,与其给子孙三文不值二文的零卖,不如供给地方多数人去享受。在张謇的努力经营下,图书馆开馆之初,已有图书近十万卷,几年后即增至十四万卷。张謇非常重视目录工作,并亲自写信,聘请硕学之士主持编写,南通图书馆在20年代初藏书已达十四万卷,大小馆舍达67间,可谓中国县级图书馆之最,私立公共图书馆之最。在1929年并入了南通学院。据理逸航(时任南通图书馆馆长)年谱记载,当时图书馆藏书23万册。从此图书馆处于保管、封存状态。1938年,南通图书馆为防止战乩破坏,将8万多卷古籍转移至城内天宁寺光孝塔北侧藏经楼保存,外面堆放一些佛教经书作掩护,并请寺内和尚看护。 1952年南通市政府决定重建南通图书馆。1953年1月,图书馆定名为南通市人民图书馆,刘谷风任副馆长主持工作。并借用中苏友协俄语教室(现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先行开展阅览工作,有阅览座位40多个。7月,省文化局指示图书馆定名“江苏省南通图书馆”。图书馆馆舍为四合院民居,阅览室约30余平方米,借书处60平方米,设置有图书采编部、图书推广部和阅览室,订有报纸20余种,杂志40余种,阅览座位40余个,藏书1万余册,发放借书证1500张。

1957年经南通市政府批准,南通图书馆更名为“南通市图书馆”,迁回市区,馆址在原“南通图书馆”旧址偏北,濠面别业西楼及其附属平房约40间,馆舍面积约1000平方米。西楼二楼为借书处和书库,三楼为阅览室和办公室。1957年,郭沫若为“南通市图书馆”题写馆名。在此先后,蒋云卿、蔡观明、闵成钧、费范九、冯瀚飞等人赠送一批古籍给图书馆,其中蒋赠书2000余册,冯赠书中有元刻明印《隋史》1册(后被定为全国善本)、明版《水经注》、《黄帝内经》等600余册。图书馆藏已达36万册,其中古籍10万册,发放借书证6千多张。图书馆还负责辅导建立工厂图书馆(室)43个,流通站49个,市图书馆室(站)达到281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南通市图书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图书馆综合大楼建成,新楼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有书库五层,阅览室10个。1982年,图书馆古籍藏书楼静海楼竣工,这是建国后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建成的第一座专用古籍藏书楼。静海楼使用面积1348平方米,底层设有500个座位的会场,三、四层为古籍书库,五层为外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这一时期,南通市图书馆无论从馆舍面积、藏书量、职工队伍素质、读者服务工作等等方面,在省辖市公共图书馆中都处于前列。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市图书馆还努力挖掘潜力,改善办馆条件,实现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建立了有30多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并在业务部门配置电脑,图书借阅、分类编目首先实现计算机管理,开通了南通市图书馆网站,读者登陆网站可以检索部分馆藏书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