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如何归类
目前常用的古籍分类法为四部分类法。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类为例,主要类目如下:
1. 经部
总类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礼总义 通礼 杂礼书
乐类
春秋类
汇编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春秋总义
孝经类
四书类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四书总义
群经总义类、小学类
汇编 训诂 字书 韵书
2. 史部:
纪传类
汇编 通代 断代
编年类
通代 断代
纪事本末类
通代 断代
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
诏令 奏议
传记类
总传 别传 年谱 日记 家传 宗谱 杂录 贡举 职官录
史抄类
时令类
地理类
总志 方志 杂志 山水志 专志 游记 外纪
职官类
官制 官箴 政纪
政书类
通制 典礼 邦计 军政 法令 邦交 考工 科举 公牍 档册 杂录
目录类
汇编 公藏 家藏 知见 地方艺文 杂录
金石类
总类 金类 石类 玉类 陶类 钱币 玺印
史评类
3.子部
总类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附兽医)
医家类
丛编 医经 本草 诊法 方论 针灸 养生 史传
天文算法类
天文 历法 算书
术数类
数学 占候 相宅相墓 占卜 命书相书 阴阳五行 杂术
艺术类
书画 画谱 篆刻 乐谱 棋谱 杂技
谱录类
丛编 器物 食谱 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
杂家类
杂学杂说 杂考 杂记 杂品 杂纂
小说类
笔记 短篇 长篇
类书类
释家类
大藏 译经 撰疏
道家类
4.集部:
楚辞类
汉魏六朝别集类
唐五代别集类
宋别集类
金别集类
元别集类
明别集类
清别集类
总集类
丛编、通代、断代、地方艺文、家集
诗文评类
词类
丛编、别集、总集、词话、词谱、词韵
曲类
诸宫调、杂剧、传奇、散曲、俗曲、弹词、宝卷、曲选、曲谱、曲律、曲韵、曲评、曲话、曲目
5丛部
汇编丛书
地方丛书
家集丛书
自著丛书
说说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先说说古时候的字张,纸的浆是手工轧的,植物的纤维轧的不匀,在纸张上能看见出来,还有以前没有没有化学胶水,,是有用自然的植物角和骨胶,温度对这些胶影响非常大,纸的质量也受影响,还有就是纸张没有压制,以前的纸制做费时费力,纸以前是非常贵的,还有就是以前的印刷是活字印刷,字的印刷应该是仿宋体字,还有墨容易粘到别的地方,纸张上容易有墨点,还有就是以前的墨质量也没有现在的好,要是时间久的古籍,墨色能看出来老,纸张也不显老,还有以前写字都是毛笔字,还有以前的装订是线装本,线以前的都是麻多棉少,不存在化纤线,还有你那个印章,以前是矿物色,时间久了肯定变色,你的色非常鲜艳,个人意见,感觉你这是防本,知识无价,学习知识就好了
1、《皇明十六朝广汇纪》,二十八卷,(明)陈建撰,陈龙可补辑,明末友石居刻本。存第一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海内孤本。
2、《周会魁校正四书大全》,十八卷,(明)胡广等纂修,李九我纂订,周士显校正,明留耕堂刻本。存11卷。此书为周士显校正之《四书大全》。《四书大全》是明永乐年间胡广等奉旨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基础,广收宋元以来程朱派学者对《四书》的解释而汇编成的一部书,几乎包含了宋、元间程颐、朱熹派理学家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解说的全部内容。
3、《新镌汤霍林先生秘笥四书金绳》,不分卷,(明)汤宾尹撰,明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汤宾尹,字嘉宾,号睡庵,别号霍林,安徽宣州人。万历二十三年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内外制书诏令多出其手,号称得体,常受到神宗赞赏。
4、《性理大全书》,七十卷,(明)胡广等撰,明景泰中书林魏氏仁实堂刻本。胡广等人奉命编撰,专供科举取士之用,是一部宋人理学汇编。此书为柳州市图书馆收藏的年代最早的图书。
5、《朱批谕旨》,不分卷,(清)爱新觉罗·胤禛批,允禄、鄂尔泰等编,清乾隆朱墨套印本。《朱批谕旨》是雍正皇朝政务活动的重要记录。全书收录奏折7000余件,具折人达200余人。《朱批谕旨》由内府刊刻,并收入《四库全书》。
镇馆之宝
1、《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共计3213卷,约4683万字。它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明末崇祯皇帝(十七世纪中叶)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涵盖了中华民族四千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基本史实和史料,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最重要的典籍,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因“二十四史”大多出自历代皇帝敕撰,后又经清乾隆皇帝的钦定,一直享有“国史”和“正史”的重要地位。
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将大量不符合清王朝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的历代典籍摒弃在外,仅列为存目者即达6793种、93551卷。历经300年来的天灾人祸,存目之书亡失严重,现存4000余种、6万余卷,分藏在中国200多个图书馆,三成以上已成孤本。
1992年夏,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正式提出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计划,1992年12月23日获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1993年1月组成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由季羡林担任总编纂,有中国5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近百位文史专家和古籍学者参加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开始编纂工作。
3、《四库全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它是从中国先秦至清代二十余万种传世典籍中精选编成的。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461种,79309卷,分装36000余册,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
)《四库全简明目录》(广西民族大学馆藏)
20卷,清朝永瑢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本目录不收存目书,只收四库全书所收录的
3461种书籍,据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著录书名、卷数,以及撰著者的时代、姓名等,并删减提要原
文,略述作书大意,文字简明(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广西民族大学馆藏四库全书简明目
录)。作为一般读者来说,查检《简目》即可。
(3)《书目答问》(广西民族大学馆藏)
[清]张之洞撰,初刊于清光绪二年(1878)。此书是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书目,共列举古
籍2200种左右。其中《四库》书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库》虽有其书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
八。全书按经、史、子、集、丛(丛书目)五部、三十余类编排。每部书先列书名,次注著者,再注
各种版本、卷数异同,并且对一些书籍加简单的按语,指导人们读哪些书,选择什么版本。它所标
明的版本都是经过斟酌的,以不缺少误、习见常用的为主。
(4)《贩书偶记》(广西民族大学馆藏)
近人孙殿起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贩书偶记)。《贩书偶记》及《贩书偶记续
编》是孙氏在经营古籍贩卖事业几十年中所见古籍的详细记录,绝大部分是清代的著作、同时兼收
少许明代人的著作,以及辛亥革命至抗战前(止于1935年)的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是一部清代以来
的著述总目,其作用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的补编。其著录项目,一般包括书名、卷数、作者姓
名、籍贯、刻版的年代等。《贩书偶记》初刻于1936年,著者在初版刊印以后,又积得资料六千余
条,并由他的助手雷梦水先生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于1980年以《贩书偶记续编》名义出版。这
次重印,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贩书偶记》、1980年第一版《贩书偶记续编》全二为
一,以《〈贩书偶记〉附续编》的形式分为上下册出版。书后附有《〈账书偶记〉书名著者名四角
号码综合索引》。
(5)《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王云五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出版。本书共13册,收录《四库全书总目》未收的古籍提
要10070篇.尤重道藏、佛经的史传与有关中国佛教史之著作、明人著作、一部分禁毁书,以及现
存海内外的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戏曲和《四库全书》编纂以后的书籍等等。它收了经部书2384部,
史部书4443部,子部书2115部,集部书1128部。
(6)《古籍整理图书目录(1949—1991)》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编,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本书采用按年编排的方式收录
了建国以来(1949年10月至1991年12月)我国(港、台除外)历年来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内容除文、
史、哲等之外.还收藏书画艺术,以及医书、农书、科技等方面的古籍,还酌收—部分已译成汉文
的少数民族古籍。所收古籍大致包括辛亥革命以前的著作,辛亥革命以后对古籍整理加工的著作,
以及有关古籍的工具书。本书之末附有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书目索引,这样,既可以了解古籍整理各
个阶段的概况,又可通过索引查阅到每种古籍出版的年月。
1)《中国丛书综录》(广西民族大学馆藏)
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1962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年再版。全书收录全国
41所主要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增至47所)所藏古籍丛书2797种,包括子目汇集古籍38891
种。全书共3册。
第一册“总目”,按汇编与类编进行编排。汇编分为杂纂、辑佚、郡邑、氏族、独撰5类;类
编分为经、史、子、集4类。每一丛书,著录丛书名、编辑者、版本、并详细列出该丛书所含子
目。书后附有“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与“丛书书名索引”。
第二册是“子目”,是子目分类索引,将该书中所收的全部古籍按经、史、子、集四部(下
再分若干类)分类编排,注明每一书的卷数、著者时代、著者姓名、所属丛书等。可按类查出某部
古籍及收在哪些丛书中。
第三册是“索引”,是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按四角号码顺序编排,与第二册配合使
用(中国丛书综录书影)。
(2)《中国丛书练录补正》
阳海清编撰,蒋孝达校订,江苏广陵古箱刻印社1984年出版。本书对《综录》中各丛书的版
本、异名、子目作了很多补充和订正工作,增录了1958年以后重印、复印、影印,以及校点排印的
新版丛书。书后所附的“丛书异名索引”也很有参考价值(中国丛书综录补正)。
(3)《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
施廷镛主编,南京大学1982年印行。本书重在增补《中国丛书综录》所收或未收丛书,共977
种,其中包括一些西学丛书与台湾编印的丛书。全书分丛书目录与子目索引两部分。书前附“丛书
概述”,书后附“丛书书名索引”与“子目书名索引”。
(4)《中国丛书广录》
全书16开2369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该书是新出版的查古籍丛书的工具书。凡《中
国丛书综录》已收录者,不再收录,只收录书名、版本或子目多寡不同者。该书不仅收目前实存的
丛书,也收历史曾经存在、今为“存目”的丛书;既收原刻本、影印本,也收铅印等整理本;既收
大陆地区出版的丛书,也收台港澳地区出版的丛书。该书上册是总目,包括丛书分类简目、丛书分
类详目、丛书书名索引、丛书编纂者、校注者刊刻者索引;下册是索引,包括子目分类索引、子目
书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该书与《中国丛书综录》相补充,反映了我国历代的丛书出版情况(图
片中国丛书广录书影)。
(5)《中国丛书综录续编》
本书是在我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目录学家施廷镛的遗著的基础上,重新整理而成的。书中删
除了与他书重复者,并又补充了许多丛书,包括不少港、台、日本等地的资料,现共计收录1100余
种。书后附《丛书备考》、《丛书书名索引》、《丛书著者索引》、《丛书子目书名索引》、《丛
书子目著者索引》、《丛书子目分类索引》。它的出版弥补了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和阳
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所收丛书的不足,并订正了上述两书著录中的一些错误,是一本研究中国
历史、文化和古籍的工具书。
(6)《丛书总目续编》
庄荣芳编,台北德浩书局1974年印行。是《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总目”的续编,收录台湾
出版的丛书683种。可用来查考台湾1974年前丛书的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
此外,我国近代出版的三套大型古籍丛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和《丛书集成初编》
虽巳收录在《中国丛书综录》里了,但它们都各自编有目录,可供查检。
(7)《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商务印书馆编,1935年出版,中华书局1983年重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自1935年
起编辑出版,汇集宋、元、明、清100部有价值的丛书,收书约4100种,原拟分订4000册,每册一
号,计划分四批出齐,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出书,巳出版的3467册,未出版的533册。1982年3
月在北京召开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之后,中华书局决定将巳出版的重印。本目录便是根据1935
年版重编的,共收书4l07钟,按总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艺
术、文学、史地等10类编排。每种书均注明书名、编著考,所届丛书、卷数、册数。凡已出版各
书,书名前均冠以书号,并按书号顺序排列;未出版各书,书名后均注明“未出”字样。
3、古籍善本书目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广西民族大学馆藏经部、丛部)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96年版。中国大型古籍目录。该书
目编辑委员会编。该书目共著录除台湾地区以外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物
保管委员会、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名人纪念馆和寺庙等781个单位的
藏书57500种,13万部。凡是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并流传较少的古籍,年代下
限大致断到清代乾隆以及在此之后辛亥革命前有特殊价值的刻本、抄本、稿本、校本,都作为善本
在收录之列。编排方法基本按四部分类法排列,并增设丛书部,故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
部。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经部,丛书部和史部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出版。著录项目有书
名(含卷数)、著者和著作方式、版本等。每部书均有编号,书末附藏书单位代号及检索表,并另
编书名、作者、版本、批校题跋者索引。收录中国782家收藏单位所藏善本书57500种约13万部。中
国现代最大的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
(2)《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上、中、下册)
天津图书馆编,齐鲁书社2003年04月第1版,2041页(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
(3)《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全7册)
线装书局2005年出版。《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共收录了善本书目6024种,对所选书目的著者、
版本、刻书年代、行款及刻书者,均依据相关馆藏资料,做了详细的介绍。编制了四角号索引。同
时考虑到多途径检索方便,还编制了书名四角号码的笔画字头检索和汉语拼音字头检索。凡收入该
书的书目,均标明了藏书单位,这些古籍善本书,分藏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博物馆、
文物保护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800余家。一书在
手,中国古籍善本分布情况尽收眼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4)《中国善本书提要》(广西民族大学馆藏)
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本书所录善本书达4200余种,包括北京图书馆、北京
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善本古籍。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著录版本特征内容齐备。以往
书录,多只录书名、卷数、册数、撰著校辑者人名、刻本堂名、年代等,本书则尽量录齐各项特
征,除上述各项外,更详记其版框尺寸、行款字数、残存卷数、版藏处所、原书款识序跋、刻字铺
号、刻工姓名等,凡有助于鉴定古籍刊刻年代之特征者,都尽量录入,以帮助读者对版刻情况进行
判断和对源流加以考订。此外,本书对《四库提要》、《明史艺文志》等书录,颇多纠谬补阙之
功,因此是一部极有价值的善本书录。本书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而略加变
更。书后附有索引4种:“书名索引”、“撰校刊刻人名索引”、“刻工人名索引”、“到书铺号
索引”(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2)。
(5)《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
本书是著名目录版本学专家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的续编。计有史部提要770余篇 ,
涉及纪传、编年 纪事本末、杂史、传记、政书、地理、金石、目录等九类;子部提要近 10篇。编
辑体例与“正编”基本一致。类目、书名、版本、册数、撰者、序跋等清晰明白,具有很高的资料
价值,其中所收地方志提要最多。全书目录为:《补编》前言、编例、补编提要目录、中国善本书
提要补编、后记、书名索引、撰校刊刻人名索引、刻工人名索引、刻书铺号索引、正补编联合索引
字头笔书检字表(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
(6)《古籍版本题记索引》
罗伟国、胡平编,上海书店1991年出版。本书著录有关古籍版本的书目、题跋、读书志、书影
等102种。全书包括《书名索引》《著者索引》两部分,均用四角号码法排列。《书名索引》著录
书名、编著者、版本和出处等4项。这里所谓的“出处”就是版本题记的出处。这部分索引提供给
读者的就是什么古籍有什么人的题记,有多少题记。为了节省篇幅,引用书目都编制了代号,查阅
时可查检《采用书目及其代号表》。书名代号是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卷数是中文数字,页码是阿
拉伯数字,特殊者另外注明。《著者索引》著录编著者姓名及其著作两项。从中我们可以查检到某
人著有哪些版本题记。本书对古籍的版本题记,收罗宏富,编排科学,为我们查检善本右籍提供了
重要的资料线索。
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
商务印书馆1957年出版。《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为清人姚觐元撰,邓实补遗。姚氏收禁毁书
目4种,即《全毁书目》、《抽毁书目》、《禁书总目》、《违碍书目》,其中《抽毁书目》部分
在每书之下均说明抽毁原因.其余三种都仅记书名和人名。邓氏补遗三种,每书之下均说明禁毁之
故。姚氏四种,加上邓氏的补遗,收录清代禁毁书3100种151000余部。《清代禁书知见录》,孙殿
起辑。孙氏在北京开设通学斋书店,专售古旧书籍:他嫌姚氏所撰的几种禁书目录著录简赂,于是
在收书过程中遇见禁书,便洋记卷数、著者、刊刻年代,然后按书名笔画顺序排列编成此书。孙氏
还将一部分不见于禁书目录而似在禁毁范围的古书,作为外编附于书后。商务印书馆将姚氏和孙氏
的禁书目录(包括邓实的补遗)合印在一起,并另编书名索引附后,检索方便。
(2)《中国禁书大观》
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出版发行。本书由《中国禁书简史》、《中国禁
书解题》、《中国历代禁书目录》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叙述了中国禁书的历史,对220种禁书作
了举例性的介绍,开列了一个从秦代到清末的全部禁书目录。本书能使读者对我国古代禁书总貌获
得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一些具体的禁书具有若干理解,特别是前两部分具有较好的知识性和可读
性。第三部分《中国历代禁书目录》把历代禁书分为秦及汉初、晋至隋唐、宋元明、清代四个阶段
排列,各书目均以书名笔画顺序排列。查检时可与第一部分《中国禁书简史》参照。
(3)《伪书通考》(上、下)
近人张心澄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三版修订本。本书1939年初版时,辨书1059部,修订本
增至1105部。张氏把明宋濂《诸子辨》、胡应鳞《四部正讹》及清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三部书
拼合起来,分经、史、子、集、道藏、佛藏六部,以书名为纲,再征引其他各书中有关的辨伪材料
汇编而成。张氏本人的意见,加括号注以“澄按”字。每书题下所注的“伪”、“疑伪”、“非
伪”“误认撰人”等,是编者对某部书真伪的结论。书末附有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伪书通考书名及
著者索引”供查检。书前有“总论”一篇,论述了辨伪的意义、伪书的产生、作伪的原因、伪书的
发现、辨伪的规律、辨伪的方法和条件等,值得一读。
(4)《续伪书通考》
郑良树编撰,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出版。本书分上、中、下三册。据著者在“凡例”中说:散
见学报、学术期刊之辨伪沦文,新刊古籍书前书后涉及辫伪之序跋等,已入古史辨而为新、旧版伪
书通考所未搜集者.皆尽可能悉为编入;各专书内涉及辨伪之章节,或著录其书名、作者及主要之
结论,或略为裁剪编入。本书内容比较丰富,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辨伪资料
(5)《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本书是根据梁启超讲课笔记整理而成的。全书分“总论”与
“分类”两卷。“总论”共5章,论述辨伪及考证年代的必要、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辨伪学
的发达、辨别伪书及考证年代的方法、伪书的分别评价等;“分论”共6章,依次讨论十三经的真
伪。书后附录“子书五种”,讨论《本草》、《素间》、《灵枢》、《甲乙经》、《阴符经》五部
书的真伪。
5、古籍地方志目录
(1)《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广西民族大学馆藏)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本目录著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90
个公共、科研、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史馆、档案馆等所藏的地方志8200余种,收录范围包
括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乡土志、里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岛屿志等。本书所收方
志的年代截止于1949年。本书的著录项目包括书名、卷数、纂修者、版本、藏书单位和备注。书后
附有“书名索引”供查俭。本书是中国目前最完备的地方志目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2)《中国地方志综录》
朱士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年增订本。本书初版于1935年,解放后重行修订,共著录我国
41个主要图书馆所藏的地方志7413种.用表格的方式依行政区划排列。后附书名和人名索引供查
检。
(3)《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
来新夏主编,黄山书社1988年出版发行。本书是一部全国性地方志资料的综合汇编与著述。其
中“新志简介”部分著录了新编纂的地方志119种。
(4)《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
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本书是编者40年代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期间编的,共著录
中国方志2939种。
(5)《日本见藏稀见中国地方志书录》
崔建英编,书目文献出版社l 986年出版。本书著录日本所藏方志140种,其中除两部是明代方
志的抄本外,其余全部是清乾隆以前刻本,大多是第一代方志和不同内容体系的始修忘,具有重要
的文献价值。
(6)《中国古方志考》
张国淦撰,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本书所录方志,起自秦汉,止于元代,存佚皆录,是一部古
代地方志综录。每书的考证,除辑录旧著的分析论断外,编者的论述则附于按语之中。全书共考各
代方志2271种,元以前的方志可以说是收录殆尽了。
(7)《台湾公藏方志联合目录(增订本)》
台湾“中央”图书馆特藏组编辑,台湾“中央”图书馆1981年发行。本书著录台湾各学术文化
机关及党政机构图书馆(室〕或档案室所藏地方志568部。
(8)《(嘉庆)广西通志·艺文略》
(清)谢启昆修。艺文略在该志第205~214卷,它收录了后汉至清嘉庆间广西地方文献259
种,分上下两编,上编录广西人著述,下编录外省人有关广西著述,可供查找广西古代地方文献之用。
(9)《广西近代经籍志》
近人蒙启鹏编纂。民国十六年(1928)出版,收嘉庆以来广西地方文献478部,分经史子集四
部编排,可续《广西通志·艺文略》供检索广西近代人著述(清·嘉庆至民国十七年)之用。
(10)《广西省著述目录》
广西统计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编印,收录广西籍或纯广西人团体论著、译述、纂辑、笺
注,按杜威十进分类法分十大类编排,书末附作品分类、作品时代、作品分县比较表,可作检索民
国二十三年以前广西地方著述之用。
(11)《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
广西通志馆、区图书馆、桂林图书馆合编。全套目录分三部分。一是图书资料部分:收录了广
西十个收藏地方文献最多的大型图书馆(室)的地方文献;二是地方志部分:收录现存解放前广西
地方志245种;三是报纸杂志部分:收录区内外41个主要图书馆所藏1911—1949年广西各地出版的
报纸296种,区内外38个大型图书馆所藏1898—1949年出版的广西地方期刊和广西籍人士在外地编
辑出版的期刊832种。该目录是一部综合性的解放前广西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是著录广西地方文献
较完全的书目工具,可作了解广西地方文献收藏全貌和馆际互借的主要工具。
(12)《广西通志馆史志图书目录》
该馆编辑,1986年出版。本目录分三部分:一是“广西地方志总目录”;二是“馆藏地方志目
录”(略):三是“馆藏广西地方文献目录”,部分介绍广西通志馆所藏解放前地方文献541种,
期刊51种,族谱复印本12种,按广西行政区划编排,可了解广西大部分地方文史文献。
(13)《广西通志馆史志图书目录、广西地方志总目录部分》
广西通志馆编,收录区内外146个大、中、小型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县(市)修志办所
藏解放前广西地方志230种,按地方行政区域编排。
(14)《广西地方志提要》
广西通志馆编,1988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1949以前广西历代纂修的通志、府、
州、厅、县志、乡土志、寺庙志250种,书末附《广西方志佚书目录》.与别的广西方志书目相
比,本书有篇目和内容,作者简介, 可供读者了解每部志书概貌;有附录佚志274种,据此研究者
可窥见历史上广西各地志书编纂全貌:所收录方志虽多,但未录馆藏情况,检索时需与《广西地方
史志文献联合目录》地方志部分合用。
借阅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借阅部负责中文图书的典藏保管、外借阅览等,现有藏书150多万册(件)。设有:社会科学类图书借书处、自然科学类图书借书处、中文综合图书阅览室和中文工具书阅览室共四个开放窗口。
借阅部藏书和借阅窗口一览表 地点 收藏图书
类型 借阅方式 社会科学类图书
借书处 二楼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社会科学类图书 凭本馆借书证借阅 自然科学类图书
借书处 三楼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自然科学类图书 凭本馆借书证借阅 中文综合图书
阅览室 二楼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中文图书 免证登记阅览 中文工具书
阅览室 四楼南侧 中文工具书
(包括年鉴\标准等) 免证登记阅览 注:1985年前出版的图书可通过馆藏中文图书数据库下载阅览。
报刊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报刊部主要收藏国内报纸、杂志,藏有建国前期刊1600多种,建国后期刊8000多种,报纸1800多种,合订本报纸杂志26万多册。设有3个对外阅览流通窗口。
二楼报纸阅览室有国内中文报纸144种,对外阅览,每日更新。
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有516种现期期刊,对外阅览。部分中文过期期刊对外“查阅”,读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三楼中文期刊咨询室藏有2087种中文现期期刊,读者可以查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地方文献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现收藏有河南地方报纸合订本570多种、13万余册,期刊600多种、合订本4000余册,图书2万多册,皆为建国后的文献,以各种方志、家谱、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地方报刊等方面的资料居多。
河南地方文献是河南历史的沉淀和缩影,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情况的真实记录。作为全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工作是河南省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文献部依托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向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文献阅览和参考咨询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我们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河南地方文献,努力构建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 凡河南出版物、河南人士著述和内容涉及河南的各类文献(含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均在征集范围之内,如地方史志、革命历史文献、河南名人资料、河南各地的地图以及家谱、族谱、书画、碑拓和民间工艺品、电子出版物等。
古籍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以收藏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为主,1912年以后刊刻、影印、排印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也在收藏之列,总计有40多万册件。此外,该部门还收藏有570余种2000余册民国时期编印的、装帧形式为平装的河南地方文献。
缩微胶卷文献:包括国家图书馆赠送河南省图书馆以及由河南省图书馆购买和拍摄的古籍善本、古籍方志计168种219卷、民国报刊及建国后部分河南地方报纸计90种658卷。
古籍部阅览室存放有购入的一些影印古籍,主要有四库系列丛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二十四史系列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全译》。《乾隆大藏经》、《故宫珍本丛刊》等其他影印古籍总计6800余册。
少儿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少儿部始建于1982年,2008年因老馆拆迁建少儿馆,少儿部从优胜北路老馆迁至嵩山南路主馆内。在主楼六楼东侧开办有图书借阅服务和少儿期刊阅览服务窗口,主要服务资源有:
1、图书资源:有少儿图书2万余册,同时每年购置少儿新书近万册,这些图书主要包含了漫画、中外名著、作文、少儿读物、传记文学、小说、艺术、教育、百科知识、系列丛书等内容。
2、期刊资源:有适合少儿儿童阅读的期刊100余种,包括科普类期刊《我们爱科学》、教育类期刊《父母必读》、知识类期刊《知识文库》、文摘类期刊《少年文摘》、教辅类期刊《学生之友》、漫画类期刊《连环画报》、作文类期刊《妙笔作文》、故事类期刊《故事大王》、幼儿类期刊《大灰狼画报》等。
少儿部开展的服务项目有图书外借服务、期刊阅览服务、馆外图书借阅点服务、书展读书活动等。
外文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外文部以收藏英文、日文、俄文三大语种书刊资料为主,兼有少量的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朝鲜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其他语种的外文文献资料十多万册,是我省公共图书馆唯一拥有大量外文文献资源的部门,担负着为河南省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任务,在促进河南的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文部位于主楼四楼北侧,设有外文书库、外文工具书检索和外文过刊库、外文书刊借阅室和外文图书分编室。外文部收藏有大量的外文原版小说和青少年外文读物,以及大型外文工具书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时代周刊 》《新闻周刊》等期刊。
外文部担负着外文读者流通服务的各项工作,以及外文定题服务、外文专题汇编、外文咨询、翻译等服务,还担负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任务。 地方文献介绍地方文献资源简介
作为全省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经过20年来的积累,图书馆地方文献书库现收藏有《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及各地市地方报纸合订本13余册,570多种,《中州学刊》、《新闻爱好者》、《企业活力》及省内高校学报等河南地方期刊合订本4000余册,600多种。2万册藏书中,河南省地方志、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姓氏文化等方面的收藏较为突出,可为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及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历史借鉴和省情资料,为各行业的专业人员了解本行业的历史、现状和从事专业史研究提供系统的资料,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资料,还能为各地市县纂修地方史志、工具书提供历史资料。
缩微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缩微工作的起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图书馆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缩微工作,1996年,根据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北海)会议精神,按照《1997-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规划》,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了缩微摄影全套设备,包括富士M2拍摄机(35mm)、美能达DF1600拍摄机(16mm)、阿克发FP500冲洗机以及美国产PD1000拷贝机、3001接片机、4004密度计等,配备了以35毫米银盐卷片为主、16毫米银盐卷片为辅的缩微品制作系统。同时,配置了美能达605阅读还原机和其他缩微胶片阅读机,设立了供读者阅览缩微胶片的阅览室,建设起一个设备先进、系统完善的河南省图书馆缩微中心,开始抢救和保护馆藏珍贵文化遗产。1997年,馆领导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文献整理、拍摄、拷贝、质检、胶片保存、阅读还原等较为完善的缩微品制作、收藏和对外服务管理体系。2005年,为了拓展缩微服务领域,推进缩微工作市场化,在“分级分类分项目”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图书馆将缩微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由一副馆长直接管理。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缩微工作从起步、发展到成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历时十年,河南省图书馆的缩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96年—2006年共抢救馆藏古籍文献185余种、200余卷、100076拍(画幅),民国图书1189种、170余卷、164839拍(画幅)(还在进行抢救中),建国后本省地方报纸26种、230余卷、149769拍(画幅),共计拍摄1400种、580余卷、414684拍(画幅)。另外,加上解放前报纸、期刊缩微胶片200余卷和购进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缩微胶片460余卷。馆藏缩微品资料已达上千余卷,而且每年还在不断递增,为馆藏建设创造和增加了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资源财富,使馆藏载体形式更富于多样化,为实现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籍总目》作为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其编纂特点如下: 一、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第一次将中国古籍书目著录为约二十万种。历来称誉中国古籍“浩如姻海”、“汗牛充栋”,但“海”和“栋”究竟有多大?八万种、十万种、十五万种,众说纷纭。十九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代流传的典籍,渐次由私人收藏转为公共收藏。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绝大部分的存世中国古籍,已成为国家及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图书馆的馆藏。参与《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国内各大图书馆,所收藏古籍已涵盖现存古籍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编纂中又吸收图书馆历年编纂的丛书、方志、家谱等联合目录成果,所录古籍收藏机构已逾干家,可以说参与“总目”编纂工作的同行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对现存中国古籍,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今天可以给出约二十万种的统计数字,这是这次编纂工作的最大贡献。 二、著录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稀见品种。现存中国古籍的总目录,理应反映全球收藏的中国古籍信息,限于人力物力,此项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古籍总目》已利用知见的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古籍收藏目录,采录大陆图书馆未见著录的古籍品种,并为稀见品种增补了海外收藏机构名称。 三、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的主要版本。中国古代典籍的撰着与流传,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元以来,历代典籍屡经写抄刊刻、汇编选辑,版本极为复杂,人称书囊无底,难以穷尽。《中国古籍总目》的版本著录,不仅包括历代公私写抄、刻印、排印、影印之本,又综录佛道二藏,旁搜秘本僻书,兼及批校题跋,囊括所有版本类型。至如丛刻单刻、汇印选印、增刊补版、抄配补本等版本特征,形式多样,著录歧异,整合归并,多费斟酌。《中国古籍总目》对于所著录古籍的版本描述,已具初步清理之功。 四、依据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并有所突破。《中国古籍总目》沿用四部分类法类分古籍,并参酌《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增损类目,部居类分,有条不紊。如照应现代图书馆编目及庋藏实际,将“汇编丛书”单列为“丛书部”,与经史子集四部并列,形成五部分类,《中国丛书综录》收录的“类编丛书”,则分归四部之首。又如明清以来方志、家族谱编纂兴盛,清季新学流行,相关译着及著述繁多,遂因书设类,特于史部增设“方志类”、“谱牒类”,子部增设“新学类”,汇录相关书籍,以便读者即目求书。 五、在编纂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书目指导的重要作用,久已成为共识。古籍编目似易实难,人才培养须经多年历练。近代以来,图书馆界曾涌现大量古籍编目专家,为历次全国性古籍联合目录编纂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古籍总目》编纂持续多年,参与其事者多经磨练,造就了一批古籍编目骨干。然而,面对全国数千家古籍收藏机构所藏的数千万册古籍,古籍编目力量仍嫌薄弱。而古籍书目编纂是一项逐步积累、不断完善的事业,书目收罗的完备与著录信息的精准,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校核修订,迄无止境。《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完成,不仅为古籍整理与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书目工具,在编纂过程中,又为古籍编目队伍培养了后继人材,其中所积累的经验,有深远的意义。 六、吸收了古代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古籍总目》初稿完成,编委会即分邀各学科专家学者参与审稿。参与审稿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来自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军事、地理、医学、科技、艺术、出版等领域,遴选及于台湾及海外。各科专家学有专长,熟精文献,认真审阅,悉心校核,拾遗补缺,多所匡正,及时反映了古代文献研究的新成果,由此提高了《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质量,促进了学术界与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
本文2023-08-07 13:50: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