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呢说吃五谷杂粮真的对身体有帮助,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有人呢说吃五谷杂粮真的对身体有帮助,能有多大的帮助呢?,第1张

1、主食是中国传统饮食的最大优点

在中国传统饮食习惯里,人们总是把食物区分为主食和副食两大类,前者主要指粮食,后者主要指鱼肉蛋奶等。这种模式当然与中国过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食物不够丰富、温饱还是问题的经济条件有关,但这种模式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实际上,全世界的营养学家都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过多动物性食物的饮食结构相比,中国人把日常食物区别为主食和副食,以主食为主以副食为辅的饮食结构模式是优越的,是中国传统饮食的一大优点。这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饮食结构不但有利于营养和健康,而且有利于节省能源、保护环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我们要回到过去没有温饱或什么都凭票供应的年代,实际上,在贫穷的年代存在着副食过少主食不足的双重问题,根本无法保证营养摄入,营养不良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因此,主食为主副食为辅的原则还只是个基础,比之更重要的是两者的比例。如何使主食和副食,或者说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既能避免营养不足,又能防止营养过剩,是非常重要的。

2、主食要尽量多样化

营养学认为,最好的饮食其实是平衡膳食。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则就要求食物要尽量多样化。多样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类的多样化,就是要尽量吃粮食、肉类、豆类、奶类、蛋类、蔬菜、水果、油脂类等各类食物;另一个是种的多样化,就是在每一类中要尽量吃各种食物,比如肉类要吃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兔肉、鸭肉等等。粮食也如此,只吃精米、白面是不符和平衡膳食原则的,还要吃五谷仁粮(粗杂粮),如小米、玉米、荞麦、高粱、燕麦等。对此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已有认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五谷里面通常认为稻米、小麦属细粮;五谷仁粮(粗杂粮)是指除稻米、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即前面提到的玉米、荞麦、燕麦、小米、高粱、薯类等。

3、主食为什么越来越少

经济学里有一个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叫恩格尔系数,即一个家庭(或群体)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所有费用支出的比例。该系数越高,就说明该家庭的主要支出用于解决温饱,所以总体生活水平越低,该系数越低,说明该家庭的主要支出不在于温饱而在于服装、住房、旅游、享受等,所以总体生活水平越富裕。在食物消费上也有类似的系数和类似的规律,就是生活越富裕,直接食用的粮食就越少,生活水平越低,则直接食用的粮食就越多。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平均直接食用的粮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简单地说,吃的粮食减少,吃的肉食增加,这是生活改善的标记。因为我们必须承认追求富裕的生活,追求美味的食物其实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所以我们就必须面对粮食日少肉食日多的现实,并且承认其合理性。

不过,这种合理性的前提是不要有损健康。如果因为吃的粮食太少而吃的肉食太多而损害健康的话,我们就必须警惕和改变这种现实。正如西方发达国家的饮食那样,粮食过少肉食过多导致"高热能"、"高蛋白"、"高脂肪",而大量的研究证实,如此"三高"的饮食结构以及伴随而来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肥胖等所谓"富贵病"、"文明病"的罪魁祸首。这几种富贵病或文明病已经是威胁当代人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因素。中国近些年在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的同时,上述疾病的增加速度不亚于洪水猛兽。因此,997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要遵从"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

4、五谷仁粮(粗杂粮)更有营养吗

虽然一些说法给大家这样的印象,即五谷仁粮(粗杂粮)的营养价值比细粮要高得多,但实际上每一种谷物的营养都各有特点。非要比个熟优熟劣,未免勉强。不同品种的粮食,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高粱含脂肪酸高,还有丰富的铁;薯类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即使五谷仁粮(粗杂粮),例如小米的营养价值能比大米多一点,完全用小米代替大米,不但口感难以接受,有"忆苦思甜"之嫌,而且营养方面也同样并不合理。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五谷仁粮(粗杂粮)比细粮好多少,而是不要偏废一种甚至只吃一种,保证主食的多样化。在保证主食多样化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多选择五谷仁粮(粗杂粮),可以作为饮食营养的第二个原则。

5、为什么要吃五谷仁粮(粗杂粮)

前面提到,从理论上讲五谷仁粮(粗杂粮)的营养价值并不比细粮高出许多,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吃五谷仁粮(粗杂粮)呢?这是认为现在人主要吃精米精面,吃五谷仁粮(粗杂粮)太少了,主食不够多样化,不符合平衡膳食的营养原则,不利于营养摄入和健康。所以强调多吃五谷仁粮(粗杂粮)首先是因为要保证主食的多样化。如果不是吃五谷仁粮(粗杂粮)太少,例如一些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地区,他们的主食几乎全部是五谷仁粮(粗杂粮),这在营养上也绝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们的主食同样不够多样化,同样不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同样不利于营养摄入和健康。只不过这时应该强调的是多吃细粮--当然,这种强调其实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受经济条件所限,他们买不起细粮,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要经济条件改善了,他们自然会吃更多的细粮,用不着强调。营养知识对他们似乎是没有用处的,其实不然,他们也需要营养知识--另外的、如何避免营养不良的知识。对中国绝大多数已经解决温饱、正在奔小康或已经小康了的居民来说,他们有足够的选择食物的余地,这时营养知识可以指导他们避免营养过剩导致的所谓"富贵病"或"文明病",多吃五谷仁粮(粗杂粮)就是其中的一个好建议。

6、五谷仁粮(粗杂粮)含有更多的维生素B1

维生素Bl的生物化学名称叫硫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大家知道,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而人体热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维生素Bl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辅酶参加碳水化合物代谢,使这个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另外,维生素Bl还有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作用。 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1时,热能代谢不完全,会产生丙酮酸等酸性物质,进而损伤大脑、神经、心脏等器官,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总称为"脚气病"。主要有下列症状:①消化道症状:呕吐、厌食、便秘或腹泻。②循环系统症状:心律失常、心肌炎、全身浮肿,直至发生心力衰竭。③神经系统症状:足部出现针刺感或蚂蚁爬行感,呈袜套型分布,继而肌肉酸痛,肌力减退,皮肤感觉迟钝,筋脉驰张,挛缩,足部浮肿。严重时烦躁、甚至嗜睡、呆视、眼险下垂、惊厥。这种病严重时很象冠心病等心脏病,发生在婴幼儿时,病情更为凶险,能够导致死亡。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主食。肉类和蛋类也不少。本来稻谷、麦子的维生素B1含量并不比五谷仁粮(粗杂粮)小米、玉米、荞麦等少很多,但是加工成精米精面后维生素B1损失很大,加工越细的米面,维生素Bl含量越少,因为维生素B1主要集中在谷粒的外层。比较而言,五谷仁粮(粗杂粮)的加工一般不追求精细,所以维生素B1含量比细粮要高一些。

7、五谷仁粮(粗杂粮)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的植物食物的残余物,因为不能被消化和吸收,所以它不属于通常的营养成分。不过,这并不妨碍它具有非常好的健康价值。事实上,正是因为它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多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被成为"第七营养素"(前六个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膳食纤维的主要作用有①降糖:膳食纤维进入胃肠后如同海绵-样,吸水膨胀呈凝胶状,增加食物的粘滞性,延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同时增加饱腹感,使糖的摄入减少,防止了餐后血糖急剧上升。②降脂:胆固醇是一种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能增加患冠心病和结石症的危险。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汁的排泄,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预防冠心病和结石症的发生。③抗饥饿:我是对抗饥饿最重要的武器。当我在胃和肠道内吸水后,使胃和肠道扩张,产生饱腹感,就会发出已经饱了的信号,从而抑制您再吃更多的食物。有助于糖尿病和肥胖病人控制饮食。④减肥:膳食纤维在胃肠内延缓、限制了部分糖和脂质的吸收,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摄入,所以有助于减肥。⑤通便:由于膳食纤维能吸水膨胀,肠内容物体积增大,使大便变软变松,并且能促进肠道蠕动,缩短肠内容物通过肠道的时间,能起到润便、治便秘和痔疮的作用。⑥解毒防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这样就缩短了许多毒物,如肠道分解产生的酚、氨等及细菌、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减少肠道对毒物的潴留及吸收。另外,膳食纤维能吸水膨胀,使肠内容物体积增大,从而对毒物起到稀释作用,减少了毒物对肠道的影响。膳食纤维还可与致癌物质结合,因此具有良好的解毒防癌作用。⑦增强抗病能力:膳食纤维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活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是避免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饮食结构,预防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肿瘤等富贵病的重要举措。

8、五谷仁粮(粗杂粮)含更多的微量元素

同样是因为加工程度不同,五谷仁粮(粗杂粮)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铁、镁、锌、硒的含量要比细粮多一些。这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价值是相当大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细粮还是五谷仁粮(粗杂粮),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与人体的需要量相比都不够多,算不上丰富,并且其吸收率很低,难以被人体利用。所以,如果想依靠粮食来满足身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需要,几乎是不现实的,即使你全部主食都是五谷仁粮(粗杂粮)也不行。因此,这里讲五谷仁粮(粗杂粮)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有一点儿"矬子里面拔将军"的意思。五谷仁粮(粗杂粮)中的钾、钙、维生素E、叶酸、生物类黄酮的含量也比细粮丰富。

9、五谷仁粮(粗杂粮)有利于糖尿病

用五谷仁粮(粗杂粮)代替部分细粮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近年的研究表明,进食五谷仁粮(粗杂粮)及杂豆类后的餐后血糖变化一般小于小麦和普通稻米,利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目前国外一些糖尿病膳食指导组织已建议糖尿病病人尽量选择食用五谷仁粮(粗杂粮)及杂豆类,可将它们作为主食或主食的一部分食用。但是这些五谷仁粮(粗杂粮)和杂豆类维持餐后血糖反应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燕麦、荞麦、大麦、红米、黑米、赤小豆、扁豆等可明显缓解糖尿病病人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24小时内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胰岛素分泌,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10、五谷仁粮(粗杂粮)有助于降低血压

①荞麦:与众不同的是,荞麦含有"芦丁",这种成分可降低人体血中胆固醇,并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尼泊尔人。不但大量吃荞麦面,也吃荞麦的嫩茎和叶,而当地居民很少患高血压病。

②燕麦: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燕麦里含有亚油酸,每50克燕麦中所含亚油酸相当于10粒"脉通"的含量,所以燕麦有抑制胆固醇升高的作用。据报道,美国的一项相关研究证实,每天吃60克燕麦,可使胆固醇平均降低3%。英国的研究成果认为,每天早上喝一碗燕麦粥,可将心脏病死亡率降低6%,燕麦所含的多种酶类有较强的活力,能够帮助延缓细胞的衰老。

③玉米:玉米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含镁、硒丰富,具有综合性的保健作用。近年来发现玉米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可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这种成分有抗老防衰、延缓衰老的作用。

④黄豆:实验证明,黄豆及其制品对心血管有特殊的作用。经常食用黄豆食品,可有效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并帮助解除动脉血管壁已遭受的损害。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用醋泡过的黄豆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肥胖症。因为黄豆里的皂素能排除贴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并能减少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

⑤甘薯:美国史华兹教授研究发现甘薯中有类似雌激素的物质,对保持皮肤细腻、延缓细胞衰老有一定作用。日本医学专家报告,甘薯中的粘蛋白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混合物,属胶原和粘多糖类物质,可减轻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维护动脉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从而降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吃鲜甘薯还可降低血浆血脂浓度,对防止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有益。

11、 常吃五谷仁粮(粗杂粮)能够预防中风

美国长达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谷物食物(粗粮),可使患中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1984-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对7万多名年龄38-63岁,调查前没有患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或其他心血管病的护士进行健康调查。"护士健康调查"是研究妇女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参加者以邮件问卷的形式进行饮食的评估。食物频数问卷中包括了一百多种食物,被调查者填写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天食人这些食物的次数和数量。全谷物食物(粗粮)包括黑面包、全谷物早餐、爆玉米、燕麦片、麦芽、棕色米、麸糠等;细粮食物包括甜卷、糕点、甜点心、白面包、果批、英国松饼、饼干、白米、薄饼、蛋奶烘饼等。同时也包括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消耗频数。定期进行问卷调查,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日与日之间的变动,资料采用累积平均法处理,能清楚地辨别参与者的饮食模式。为了更确切的了解粗粮与中风的关系,与中风有关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锻炼、绝经后使用荷尔蒙等因素也考虑在其中。调查对象在调查期间是否患中风是根据其医疗记录,并按"国家中风评述"所推荐的标准加以判断和分类。死亡报道是由最接近的亲属或专家提供,或在国家死亡索引中查阅。总之,这是一次相当严谨的科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每天食用不到半片全麦面包或等量全麦食品的妇女相比,食用粗粮多者(相当于每天吃2~3片全麦面包),患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低30%-40%,即使是每天把1份细粮食物换成粗粮,也会明显有助于降低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

12、如何吃五谷仁粮(粗杂粮)

毫无疑问,五谷仁粮(粗杂粮)吃起来口感通常要比细粮差一些,这也是人们避粗求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口感很差的五谷仁粮(粗杂粮)还使很多人想起那贫困甚至食不裹腹的年代,以及在那些年代里的不愉快的经历。所以很少有人真正喜欢吃五谷仁粮(粗杂粮)也就不足为奇了。营养和保健是人们选择、关注五谷仁粮(粗杂粮)的主要动力。

如何讲究烹调方法,改善五谷仁粮(粗杂粮)的口感,作出好吃的五谷仁粮(粗杂粮),从而既有营养保健,又不亏待胃口?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和细粮搭配食用;二是粗粮细作;三是买或做地方风味食品来吃。

五谷仁粮功效及作用:

黑 米:滋阴补肾,益气强身,健脾开胃,美发养颜。减轻血管脆性,抗癌的作用;改善心肌营养。

红 米:具有改善肌体贫血、抗氧化、抗衰老,减少动脉粥样化、斑块形成的作用。还有健脾、补中宜肠之功效。

野生苦荞麦:含有丰富的芦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降压、降脂、降糖的作用。其所含的尼克酸可抑制黑色素生长,有让肌肤水嫩、美白的功效,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有食疗保健的作用。

薏仁米:养颜排脓、健脾止泻、除痹,滋补、抗癌、降压、解热、利尿之功能。

荞 麦:富含硒铬,增强视力,治疗糖尿病和各种癌症,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

燕 麦:补气益力,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改善便秘,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更年期障碍、骨质疏松。

小 米:健脾养胃,补虚益精血,产后虚损。

糯 米:补气健脾,养胃安胎,疔疮排脓。

粳 米:除烦止渴,养阴生津,固肠止泻,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

糙 米:暖胃健脾,止泻解毒、肠胃功能较弱、腹泻者宜长期服用。

玉 米:健脑抗衰,平肝利胆,对治疗高血压,胆结石,便秘,糖尿病,肾炎水肿,黄胆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大 豆:平疮,排脓,润燥健脾,补钙健脑,是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前列腺疾病最佳食品。

绿 豆:清热解毒,生津解暑,降压护肝,滋补强身。

黑 豆:活血补肾,利水祛风,解毒降血脂,用于黄胆,风痹,痉挛的辅助调养。

红小豆:滋阴养心、抗菌消炎、增进食欲,利小便,消胀,除肿,上吐,下痢、解酒毒,通乳汁。

黑芝麻: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补中益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耐寒暑,利大小肠,乌须发,久服轻身不老。

白芝麻:补血润肠,通乳养发,用于血虚视物昏花等症。

枸 杞:滋肝补肾、润肺明目、有调节血糖、降血压、兴奋大脑神经、防治心脏病、动脉硬化作用。

芡 实:益肾固精、遗精滑精,虚弱小儿遗尿,老年人小便频数,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带下不止、妇女带多腰酸。

白 芷:祛风,止痛,消肿排脓。抗癌,抗辐射。头痛,眉棱骨痛,齿痛,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疽疮,皮肤燥痒。

山 药:益精固神,强身健体,对慢性腹泻、妇女白带、糖尿病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减肥美容作用。

莲 子:养心安神,补肾固精,强壮筋骨,维护肌肉兴奋,对心跳规律和各种代谢有重要的作用。

大 枣:补气益血,宁心安神,健脾胃,对于肝硬化,过敏性紫癜有良好疗效。

花 生:可用于贫血,产后乳汁不足,降低胆固醇,防治血栓形成,久食可延缓大脑衰退。

山 楂:健胃消食,活血化瘀,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降低胆固醇之功效。

酸枣仁:宁心安神,滋肝养血,用于失眠、健忘、自汗盗汗、头晕目眩。

麦胚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治疗食欲不振、乳房胀满。

鸡内金:消食健胃,食积不化,反胃呕吐,可治遗精、遗尿、泌尿系结石、胆、肾结石等。鸡内金对糖尿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仙人掌: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

葛 根:清热祛火,生津止渴,主解酒毒,升阳止泻。能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缓解疼痛,补肾健脾,养胃安神,清心明目,润肠通便。抗氧化功能强,能有效防止黑色素、褐斑、日晒斑等色素沉积。长期服用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被誉为:“北有人参,南有葛根”的美名。

魔芋粉:风靡全球的纯天然减肥食品,是低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品。魔芋精粉被称为“东方魔粉”,具有活血化瘀、降压降脂、降低血糖,减肥、解毒之功效。

荷叶粉:减肥、清脂、瘦脸的保健食品。荷花的跟和叶有利尿、通便的作用,自古以来,就补为瘦身良药。荷叶还有降血压、降血脂、解热、抑菌的功效。

大豆膳食纤维粉:膳食纤维在肠道内起着清道夫的作用,它能将各种毒素吸附、稀释、包裹,并促使其迅速排除体外。膳食纤维可作为糖尿病仁的理想食品。还可预防直肠癌、结肠癌、痔疮等症状,具有减肥效果。

大豆蛋白质粉:蛋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内的三大组成部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之一。蛋白质是维持肌体的生长、组成、更新和修补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可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平衡,因此成为首推的人类植物蛋白来源,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大力推荐。

瘟疫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对众多流行性疾病的统称,如:鼠疫、天花、流感等。

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

古时对瘟疫的记载有《丹溪心法·瘟疫五》:“瘟疫,众人一般病者是,又谓之天行时疫。”其发病急剧,证情险恶。若疠气疫毒伏于募原者,初起可见憎寒壮热,旋即但热不寒,头痛身疼,苔白如积粉,舌质红绛,脉数等。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

1、先秦时期

《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2、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文中的“伤寒”,除了指外感热病外,还包括了当时的烈性传染病,可见当时瘟疫流行之猖獗。

3、隋朝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认为疫疠病“其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皆有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病无长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厉之气,故云疫疠病。”

他认为岭南地区的青草瘴、黄芒瘴等瘴气也属疫疠病范围。并进一步指出:“此病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

4、唐朝

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九·伤寒》立“辟温”一章,记载治疗瘟疫的方剂。出于唐朝王冰以后的《素问》遗篇,认为温疫与五运六气变化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疠”之称。

这些都说明古人已经意识到瘟疫的致病原因不同于一般的六*外邪,而是一种疫毒之气。

5、宋代

宋代医家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一·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气在上,瘟疫大作,必先头痛或骨节疼,与伤寒、时气、冒暑、风湿及中酒之人其状皆相类。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药治之。……夫瘟疫在表不可下,况巴豆之丸乎。”

6、元朝

元朝医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温疫五》:“瘟疫众一般病者是,又谓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总结了瘟疫的治疗方法。

7、明朝

明朝医家吴又可目睹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在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温疫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探讨。

其所著的《温疫论》是我国论述温疫的专著,对温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异气”,是对温疫病因的创新性见解。

8、清朝

清朝余师愚,著有《疫疹一得》。其在吴又可《温疫论》的基础上,认为疫疹的病因是疠气,指出“一人得病,传染一家,轻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内,大率如斯。”

他根据暑热疫的病证特点,创立“清瘟败毒饮”一方,以重用石膏为主,为温疫病的辨证论治开拓了新的境地。

参考资料来源

-瘟疫

冬天天气冷受凉劳累引起的病。建议到当地中医院采取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很快治愈。

胳膊疼,无力麻木,抬不起来

1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一般简称为肩周炎,又名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等。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2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颈椎病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3肱骨外上踝炎

肱骨外上踝炎又称肱骨外髁症候群、肱骨外髁骨膜炎、肱桡关节外侧滑囊炎、网球肘等。肱骨外上髁部是前臂伸肌群的起点,由于肘、腕反复用力长期劳累或用力过猛过久,使前臂伸肌总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点处,受到反复的牵拉刺激造成该部组织部分撕裂、出血、扭伤而产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