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枳实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枳实的处方用名 7 来源 8 产地 9 采集与初加工 10 生药性状 11 枳实的炮制 111 枳实的炮制方法 1111 枳实 1112 麸炒枳实 112 成品性状 113 炮制作用 114 炮制研究 115 贮存方法 12 性味归经 13 枳实的功效与主治 14 枳实的用法用量 15 枳实的化学成分 16 枳实的药理作用 17 枳实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鉴别 175 检查 1751 水分 1752 总灰分 176 浸出物 177 含量测定 1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774 测定法 178 枳实饮片 1781 炮制 17811 枳实 17811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7812 麸炒枳实 178121 含量测定 1782 性味与归经 1783 功能与主治 1784 用法与用量 1785 注意 1786 贮藏 179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枳实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枳实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枳实 1 拼音

zhǐ shí

2 英文参考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朗道汉英字典]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urantii immaturus,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mmature orange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range p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mmature orange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枳实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 eck 的干燥幼果[1]。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麸炒枳实切面**,略有焦斑,质脆易折断,气焦香,味较弱[2]。

枳实味苦、辛、酸,性微寒[3]。归脾、胃经[2][3]。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能[2]。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3]。枳实生品性较峻烈,以破气化痰为主,但破气作用强烈,有损伤正气之虑,适宜气壮邪实者[2]。用于胸痹、痰饮;近年亦用于胃下垂[2]。麸炒枳实可缓和其峻烈之性,以免损伤正气,以散结消痞力胜[2]。用于食积胃脘痞满,积滞便秘,湿热泻痢[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immature orange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枳实的处方用名

枳实、炒枳实[2]。

7 来源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 eck 的干燥幼果[1]。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 eck的干燥幼果[2]。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枸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等的幼果[4]。

8 产地

枳实产福建、陜西、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江西[4]。

9 采集与初加工

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2]。

10 生药性状

枳实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1 枳实的炮制

汉代有去穰炒(《金匮玉函经》)、制炭(《金贵要略方论》)、炙(《注解伤寒论》)等炮制方法[2]。

唐代有熬制(《备急千金药方》)、炒黄(《外台秘要》),并提出“炒令黑,拗破看内外相似”(《颅囟经》)[2]。

宋代有麸炒(《太平圣惠方》)、面炒(《史载之方》)、醋炒(《校注妇人良方》)等方法[2]。

元代有“苦寒炙用,破水积以泄里除气(《汤液本草》)”[2]。

明代增加了米泔浸后麸炒(《普济方》);“以蜜炙用,则破水积以泄气,除内热”(《本草纲目》);“面炒,若恶心加姜汁炒”(《证治准绳》);饭上蒸(《景岳全书》)等炮制方法[2]。

清代有酒炒(《幼幼集成》)、麸炒(《得配本草》)、土炒(《医方丛话》)等方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麸炒等[2]。

111 枳实的炮制方法 1111 枳实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2]。

1112 麸炒枳实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枳实片,急速翻炒至淡**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2]。

每100kg枳实片,用麦麸10kg[2]。

112 成品性状

枳实为不规则弧状条形或圆形薄片,条片长达25cm,宽达12cm,圆片直径03~15cm[2]。切面外果皮黑绿色至暗棕色,中果皮部分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1~2列点状油室,条片内侧或圆片中央具棕褐色瓤[2]。质脆[2]。气清香,味苦微酸[2]。

麸炒枳实切面**,略有焦斑,质脆易折断,气焦香,味较弱[2]。

113 炮制作用

枳实性较峻烈,以破气化痰为主,但破气作用强烈,有损伤正气之虑,适宜气壮邪实者[2]。用于胸痹、痰饮;近年亦用于胃下垂[2]。如治痰浊内阻,胸阳不振,胸痹疼痛的枳实薤白桂枝汤(《金贵要略方论》);治痰厥吐逆,头目眩晕的导痰汤(《严氏济生方》)[2]。

麸炒枳实可缓和其峻烈之性,以免损伤正气,以散结消痞力胜[2]。用于食积胃脘痞满,积滞便秘,湿热泻痢[2]。如治食积不化而致脘腹胀满的枳术丸和治下痢泄泻的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治大肠热结,便秘腹满的大承气汤(《注解伤寒论》)[2]。

114 炮制研究

枳实主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辛弗林、N甲基酪胺等[2]。

枳实经麸炒后,挥发油含量降低[2]。通过枳实中挥发油对离体肠管作用的研究结果看,它可使肠蠕动频率增加,振幅降低,肠蠕动收缩张力加强,舒张不完全,平滑肌处于痉挛状态[2]。所以麸炒后挥发油的减少必然导致减弱枳实对肠道平滑肌的 [2]。另外对不同贮存期麸炒枳实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2]。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期的麸炒枳实定性结果一致,但定量结果相差较大[2]。4年贮存期与0年贮存期样品比较:辛弗林、挥发油含量明显降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也均有降低[2]。相同贮存期的麸炒枳实,辛弗林含量亦有差异,RSD>5%[2]。说明贮存期和炮制过程对麸炒枳实质量有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麸炒枳实制定炮制标准,以控制其内在质量[2]。

11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2]。防蛀[2]。

12 性味归经

枳实味苦、辛、酸,性微寒[3]。

枳实味苦、辛、酸,性微温[2]。

归脾、胃经[2][3]。

枳实味苦,性微寒;入脾、胃经[4]。

13 枳实的功效与主治

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能[2]。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3]。

枳实生品性较峻烈,以破气化痰为主,但破气作用强烈,有损伤正气之虑,适宜气壮邪实者[2]。用于胸痹、痰饮;近年亦用于胃下垂[2]。如治痰浊内阻,胸阳不振,胸痹疼痛的枳实薤白桂枝汤(《金贵要略方论》);治痰厥吐逆,头目眩晕的导痰汤(《严氏济生方》)[2]。

麸炒枳实可缓和其峻烈之性,以免损伤正气,以散结消痞力胜[2]。用于食积胃脘痞满,积滞便秘,湿热泻痢[2]。如治食积不化而致脘腹胀满的枳术丸和治下痢泄泻的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治大肠热结,便秘腹满的大承气汤(《注解伤寒论》)[2]。

枳实具有破气,化痰,消积,散痞的功效,治气滞,食积,痰癖,结胸,胸痹,便秘,胸腹痞满胀痛,下痢后重,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4]。

14 枳实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4]。

15 枳实的化学成分

枳实主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辛弗林、N甲基酪胺等[2]。

酸橙干燥幼果含辛弗林(Synephrine)、N甲基酪胺;幼果皮含新橙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及忍冬苷等黄酮苷,还含维生素C 232~603mg%[4]。

枳实种子含宜昌橙苦素、闲米林等[4]。

16 枳实的药理作用

通过枳实中挥发油对离体肠管作用的研究结果看,它可使肠蠕动频率增加,振幅降低,肠蠕动收缩张力加强,舒张不完全,平滑肌处于痉挛状态[2]。麸炒后挥发油减少导致枳实对肠道平滑肌的 减弱[2]。

枳壳和枳实的水煎剂能兴奋家兔子宫,能使动物胃肠蠕动加强而有节律[4]。

枳实能升高血压,短时间利尿,减小肾容积[4]。

低浓度枳实使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加强,高浓度时抑制,对血管呈轻度的收缩[4]。

枳实所含的N甲基酪胺和辛弗林具有和枳实同样的抗休克作用[4]。

柚皮苷等可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氧化等[4]。

柚皮苷还能抑制肿瘤组织DNA合成[4]。

17 枳实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枳实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172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 eck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

173 性状

本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17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或棕**。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大多呈不均匀增厚。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气孔环式,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5~9个;侧面观外被角质层。草酸钙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细胞中,呈斜方形、多面体形或双锥形,直径2~24μm。橙皮苷结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或无色,呈圆形或无定形团块,有的显放射状纹理。油室碎片多见,分泌细胞狭长而弯曲。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及管胞细小。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辛弗林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二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1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

1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磷酸二氢钾溶液(取磷酸二氢钾06g,十二烷基磺酸钠10g,冰醋酸1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1)(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5nm。理论板数按辛弗林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辛弗林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含30u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通过聚酰胺柱(60~90目,25g,内径为l5cm,干法装柱),用水25ml洗脱,收集洗脱液,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1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辛弗林(C9H13NO2)不得少于030%。

178 枳实饮片 1781 炮制 17811 枳实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弧状条形或圆形薄片。切面外果皮黑绿色至暗棕绿色,中果皮部分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1~2列点状油室,条片内侧或圆片中央具棕褐色瓤囊。气清香,味苦、微酸。

17811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7812 麸炒枳实

取枳实片,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色变深。

本品形如枳实片,色较深,有的有焦斑。气焦香,味微苦,微酸。

178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782 性味与归经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1783 功能与主治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

1784 用法与用量

3~10g。

1785 注意

孕妇慎用。

1786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注:栽培变种同枳壳。

17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8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萤火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萤火 1 拼音

yíng huǒ

2 注解

萤火

释名 夜光、景天、救火,据火、挟火。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明目,疗青盲,治小儿火疮伤等。

附方

用到中药萤火的方剂 决明洗眼方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蕤仁、川连、决明、萤火4味,皆出前治五脏客热上冲眼内外受风冷目痛不明

务成子萤火丸

án《千金翼方》卷十:别名:冠军丸、武威丸组成:萤火1两,鬼箭(削取皮羽)1两,蒺藜1两,雄黄2两,

兔肝散

,蕤仁1分,黄连1分,矾石(烧)1分,松叶1分,萤火1分,菊花1分,地肤子1分,决明子1分。主治:失

地肤子丸

捣为末),黄连3分(去须),细辛3分,桂心3分,萤火虫3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大枣杏仁丸

取苦者,熬令紫色),杏仁3两(熬令**)(1方加萤火虫粪)。制法: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

更多用到中药萤火的方剂

古籍中的萤火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五]萤火丹第二十三

颅囟经》乃云从耳起。)《颅囟经》治萤火丹。上用慎火草捣汁,和酒调涂之。(《圣惠》以醋调涂。)《圣惠

《普济方》:[卷八十一眼目门]目昏暗

漠无所见方。(出千金方)蕤仁秦皮黄连(各十八铢)萤火虫(七枚)决明子(一分)上咀。以水八合。微火杞苓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三]眼暗第五

)蓝子蕤仁瓜子青葙子蒺藜子菟丝子茺蔚子(各二合)萤火(一合)黄连(一两半,宣州者)细辛(五分)桂心

《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萤火

及本草,皆误以熠耀为萤名矣。集解《别录》曰∶萤火生阶地池泽。七月七日取,阴干。弘景曰∶此是腐草及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三]治眼昏暗诸方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冬葵的别名 4 来源 5 性味 6 功能主治 7 冬葵的用法用量 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冬葵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冬葵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冬葵 1 拼音

dōng kuí

2 拼音名

Dōnɡ Kuí

3 冬葵的别名

冬苋菜、滑滑菜、土黄芪、荠菜粑粑叶

4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以根、茎、叶及子(冬葵果)入药。夏秋采挖带根全草,洗净切碎晒干。

5 性味

茎、叶:甘,寒。根:甘,温。

6 功能主治

茎、叶: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型肝炎。

根:补中益气;用于气虚乏力,腰膝酸软,体虚自汗,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糖尿病。

7 冬葵的用法用量

05~1两。

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冬葵的方剂 冬葵子散

ǐsǎn《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冬葵子散:处方:冬葵子(锉)蒲黄各15克功能主治:主小儿膀胱热甚,血

冬葵子汤

kuízǐtāng《医级》卷八:冬葵子汤:处方:冬葵子、猪苓、赤苓、枳实、瞿麦、车前、木通、黄芩、滑

圣佛催生散

钱,当归3钱,益母草3钱,制香附2钱,陈皮2钱,冬葵子710粒(炒研细,以酒调泥,俟药熟冲入)。主治

秘传木通汤

tāng《松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木通汤组成:冬葵子半两,山栀仁半两(炒,研),木通3钱,滑石半两

冬葵根汤

ntāng《圣济总录》卷一五七:冬葵根汤:处方:冬葵根(干者)1握(洗。冬即用子),车前草1两(干者

更多用到中药冬葵的方剂

用到中药冬葵的中成药 二十五味马宝丸

00g蔓青膏350g妙翅玉150g金礞石100g冬葵100g螃蟹100g木香250g制法:以上二十五

二十八味槟榔丸

圆柏膏60g绿绒蒿50g巴夏嘎50g小檗皮50g冬葵50g甘青青兰50g紫草茸50g藏茜草50g山矾

补血催生丸

g茯苓30g山药20g党参(制)80g白术30g冬葵子30g甘草(蜜炙)20g龟甲(炒制)20g车前

双香排石颗粒

38g瞿麦938g忍冬藤1563g滑石1563g冬葵子938g甘草1563g制法:以上十三味,除肉桂

二十六味通经散

藜30g兔耳草35g甘青青兰40g假耧斗菜50g冬葵果40g小伞虎耳草40g巴夏嘎40g束花报春25

更多用到中药冬葵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冬葵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葵

之主,今不复食之,故移入此。集解《别录》曰∶冬葵子生少室山。弘景曰∶以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小便不通第七

便不通利也。《颅囟经》治孩子小便不通方。茯苓通草冬葵子车前子(各等分)上水四合,药半两,煎一合半,作

《普济方》:[卷二百十六小便淋秘门]小便不通

。石苇瞿麦穗木通(锉)葛根(锉)麦门冬黄芩赤茯苓冬葵子生干地黄滑石(蒲黄汤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赤茯

《本草述钩元》:[卷九隰草部]葵

**。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实如根叶与子。功用相同。冬葵子甘寒淡滑。气味俱薄。阳也。主治脏腑寒热。羸瘦五

《普济方》:[卷二百十四小便淋秘门]总论

目录 1 拼音 2 《鸡峰》卷十四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31 组成 32 主治 3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宣明论》卷十 41 杏仁丸的别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46 附注 5 《普济方》卷一九三 51 组成 52 主治 5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61 组成 62 主治 6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71 组成 72 主治 7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圣惠》卷二十四 81 组成 82 主治 8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医心方》卷九引《承祖方》 91 组成 92 主治 9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101 杏仁丸的别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附注 11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圣惠》卷三十六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博济》卷二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千金》卷五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55 各家论述 156 附注 16 《颅囟经》卷下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171 组成 172 主治 17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8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181 组成 182 主治 18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9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鸡峰》卷二十五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04 制备方法 205 用药禁忌 21 《医心方》卷五引《效验方》 211 组成 212 主治 21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14 制备方法 22 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九 221 组成 222 主治 22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24 制备方法 23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惠》卷三十六 231 杏仁丸的别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36 附注 24 《仙拈集》卷二 241 组成 242 主治 24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44 制备方法 25 《圣济总录》卷五十 251 组成 252 主治 25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54 制备方法 26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261 组成 262 主治 26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64 制备方法 27 《圣济总录》卷一○○ 271 组成 272 主治 27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74 制备方法 28 《圣惠》卷三十一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286 用药禁忌 29 《圣惠》卷四十六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30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30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杏仁丸 杏仁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ìng rén wán

2 《鸡峰》卷十四 21 组成

杏仁、巴豆(去油)各等分。

22 主治

泻兼吐。

2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3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31 组成

杏仁(去双仁皮尖,炒,研)3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百合1两,贝母(去心)1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干姜(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32 主治

咳嗽喘促。

3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含化1丸,咽津。

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4 《宣明论》卷十 41 杏仁丸的别名

二胜丹

42 组成

杏仁49个,巴豆(去皮)49个。

43 主治

一切赤白泻痢,腹痛,里急后重者。

4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煎大黄汤送下,间1日1次。

45 制备方法

上药同烧存性,研细如泥,用蜡熔和旋丸,如梧桐子大。

46 附注

二胜丹(《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医林方》)。

5 《普济方》卷一九三 51 组成

杏仁10枚(去皮尖,熬),苏子5分,白前6分,昆布8分(洗去咸),李根白皮5分,橘皮6分,五味子6分,大麻仁5分(熬),茯苓8分,生姜8分(切,晒燥)。

52 主治

水气身肿胀满。

5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稍稍加至30丸,粥清送下,日2次

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61 组成

杏仁1升(去皮尖双仁,炒黄),生姜1斤(去皮,切片,晒干),陈橘皮(汤浸,去白,焙)5两。

62 主治

冷嗽。呼吸气寒,呕吐冷沫,胸中急痛。

6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71 组成

桂心6铢,杏仁18铢。

72 主治

哑塞咳嗽。咽喉痒痛,失音不语。

7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含之,细细咽汁,日夜勿绝。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杏仁大。

8 《圣惠》卷二十四 81 组成

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雷丸1两,贯众1两,木香1两,鸡头实1两(去壳),羌活1两半,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栀子仁1两,石斛1两(去根,锉),羚羊角屑1两,白术1两半,诃梨勒皮1两半,安息香1两。

82 主治

大风。疾初觉,未生疮,肿头面,皮肤顽黑瘙痒。

8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医心方》卷九引《承祖方》 91 组成

杏仁1升(熬),干姜2两,细辛2两,紫菀2两,桂心2两。

92 主治

上气咳嗽。

9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日3次。

94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杏仁别研如脂,炼蜜为丸,如枣核大。

10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101 杏仁丸的别名

杏仁煎丸

102 组成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1两,枇杷叶(拭去毛,炙)1两。

103 主治

咽喉食即噎塞,如有物不下。

10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咽津。以愈为度。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106 附注

杏仁煎丸(《准绳·类方》卷八)。

11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111 组成

杏仁4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常山3分,丹砂(别研)半两,甘草(生,锉)1分。

112 主治

肺疟。

11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未发前米饮送下,日再服。

1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12 《圣惠》卷三十六 121 组成

杏仁4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烂研),腻粉半钱。

122 主治

口舌疮。

12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咽津。

124 制备方法

上为丸,如皂荚子大,绵裹。

13 《博济》卷二 131 组成

马兜铃半两,杏仁(去皮尖)半两,蝉蜕半两(为末),砒霜1分。

132 主治

肺气喘急者。由肺乘于风邪则肺胀,胀则肺不利,经络涩,气道不宣则上气逆喘或息鸣。

13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薄荷汤送下。

13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煮大枣20个,去皮核,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141 组成

杏仁1斗(汤浸,去皮尖双仁,用童便3斗,煮1日,以好酒2升淘洗,然后烂研如膏,再以清酒3斗,并地黄汁5升,和杏仁膏银石器内,重汤煮1复时,稀稠如膏为度,盛瓶器,密封口),远志1两(去心,焙干,称),茯苓(去粗皮)2两,菖蒲2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连1两。

142 主治

心虚神气不宁,举动多惊,睡卧不安。

14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人参汤送下。

144 制备方法

上药除杏膏外,为末,入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千金》卷五 151 组成

杏仁3升,蜜1升。

152 主治

大人小儿咳逆上气。

15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3次,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利。

154 制备方法

熟捣如膏,蜜为3份,以1份纳杏仁捣,令强,更纳1份捣之如膏,又纳1份捣熟止。

15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杏仁为辛散肺气之峻药,生用则治伤寒喘逆,熬黑则治结胸痰垢,其耗气之性可知此。与蜜三份和捣,籍其甘温润泽以降肺逆,可为曲尽制度之妙。然服不过半方寸匕则利,使肺气从大肠降泄,无复咳逆上气之患矣。

156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杏仁膏”。

16 《颅囟经》卷下 161 组成

杏仁(去皮尖)1分,腻粉1分。

162 主治

口舌疮。蛔渴。

16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米饮、茶任下。

1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唾为丸。

17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171 组成

杏仁(汤浸,去双仁皮尖)7粒,砒霜末1钱,铛墨1钱,巴豆霜1钱。

172 主治

水泻。

17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临卧新汲水送下。

1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粟米大。

18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181 组成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0粒,蛇床子(烧灰)1分,白芷(烧灰)1分,腻粉1分。

182 主治

口疮。

18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细嚼5丸,不得咽津。吐涎出,立效。

184 制备方法

上药研杏仁如膏,和三味为丸,如鸡头子大。

19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191 组成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用),腻粉1钱,石胆1分(细研)。

192 主治

口疮久不愈及口舌肿痛。

19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净漱口了,含1丸,吐出涎,即愈。

194 制备方法

用蟾酥1钱,以汤浸润,为丸如绿豆大。

20 《鸡峰》卷二十五 201 组成

杏仁2个(生用),皂矾半钱(火烧红),砒霜1钱半(生用),南粉半钱,朱砂1钱。

202 主治

寸白虫。

20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1盏,同菠??或莴苣同煎,以水浓为度,临卧温服。翌日取下虫。如觉心头闷乱,即以宿蒸饼压之。

2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汤浸蒸饼为丸,如粟米大。

205 用药禁忌

忌热物。

21 《医心方》卷五引《效验方》 211 组成

杏仁10分,桂2分。

212 主治

耳聋。

21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绵裹塞耳中,日3次。

214 制备方法

上为丸,如鼠屎大。

22 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九 221 组成

杏仁8分,茯苓8分,防葵8分,吴茱萸5分,橘皮5分5分,桂心5分,防风5分,泽泻5分,白术6分,射干6分,芍药6分,苏子6分,桔梗6分,枳实6分。

222 主治

上气,两胁满急,风冷。肺痹,复感风邪,胸膈胁满急。

22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30丸,酒送下,日2次。

2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惠》卷三十六 231 杏仁丸的别名

口疮煎、甘连散

232 组成

杏仁20枚,甘草1寸,黄连6铢。

233 主治

口中疮烂,痛不得食。咽喉及舌生疮烂。

23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含之,勿咽,日3次,夜1次。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合和,绵裹,如杏仁大。

236 附注

口疮煎(《普济方》卷六十二)、甘连散(《普济方》卷二九九)。

24 《仙拈集》卷二 241 组成

杏仁1升(泡,去皮尖),酥油1两。

242 主治

失音。

24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米汤送下。

244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5 《圣济总录》卷五十 251 组成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入)1两,甜葶苈(隔纸炒)1两,皂荚(刮去黑皮,蜜炙)1两。

252 主治

肺痈喘急。

25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食后、临卧生姜蜜汤送下。

2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6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261 组成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苦瓠(取膜,微炒)1两。

262 主治

石水。四肢瘦,腹肿。

26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饮送下,日3次。水出为度。

2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27 《圣济总录》卷一○○ 271 组成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分,乱发灰1分。

272 主治

尸注。

273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猪膏酒调下。

2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为丸如小豆大。

28 《圣惠》卷三十一 281 方名

杏仁丸

282 组成

杏仁5升(肥好者,以童便,于瓦瓶中浸14日,和瓶于日中,每日换小便,日满以新汲水淘洗,去皮尖,便以微火焙干,别以小便1斗。于银锅内缓火煎,候杏仁随手破,即于久经用砂盆内,柳木捶研令如膏,更以细布捩过,入真酥1两,薄荷汁2大合,和令匀,即入后药),青蒿子2两,柴胡(去苗)1两半,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1两半,乌梅肉(微炒)1两半,地骨皮1两半,赤茯苓1两半,知母1两,虎头骨(涂醋炙令赤)1两,生干地黄1两,肉苁蓉(酒浸1宿,锉去皱皮,炙令干)1两,人参(去芦头)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分,当归3分,白术半两,木香半两,牡蛎半两,白槟榔2两,朱砂1分(细研),豉心1合。

283 主治

传尸。夜梦鬼交遗精,心腹冷癖,小腹与阴中相引痛,饮食不下,日渐为瘦。

28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服15丸,渐加至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服后觉似热即减,热定还添,以意斟酌;服经1月,诸候皆退,能食,夜卧安畅,面有色,即是药力已行,当劝服勿怠。

2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杏仁煎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286 用药禁忌

忌人苋、冷水、白粥、生血、雀肉、桃李。

29 《圣惠》卷四十六 291 方名

杏仁丸

292 组成

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桂心1两,马兜铃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瞿麦穗1两,木通1两(锉),大腹皮1两(锉)。

293 主治

咳嗽喘急,腹胁坚胀,小便不利。

29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杏仁膏入少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0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301 方名

杏仁丸

302 组成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令黄)1两半,连翘1两半,海藻(洗去成,焙)1两1分,昆布(洗去咸,焙)2两,木香2两,蔓荆实(揉去皮)1两,羊靥(炙)1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半,槟榔(锉)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

303 主治

气结颈项,蓄聚不散成瘿。

304 杏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仍常含化1丸。

3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杏仁丸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咳嗽

,浸酒服。三十年嗽,煎膏服。小儿寒嗽,同麻黄、杏仁丸服。)款冬花(为温肺治嗽要药。)牛蒡根(风寒伤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九上部疮门]口疮

为末二钱匕)细辛(为末三分)上为末用苏木浓煎汁杏仁丸治口疮。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十粒)蛇床子(烧灰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痢门]泄痢总论

丸,米饮汤下。如未愈,及赤白痢,腹满胁痛,更与杏仁丸。杏仁丸治一切赤白泻痢,腹痛里急后重者。杏仁(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六]治口舌生疮诸方

如绿豆大。绵裹一丸。夜后含。有涎即吐治口舌疮。杏仁丸方。杏仁(四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烂研)腻粉(半钱)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脚气

冲心,煎服。枝、叶皆良。)橘皮(香港脚冲心,同杏仁丸服。)桃仁(香港脚腰痛,为末酒服,一夜即消。)

更多古籍中的杏仁丸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中医古籍大全》

  这是一套从网络上搜集的中医古籍大全一共699本全都是TXT格式的这样方便大家从电脑,手机,甚至是PSP上观看里面的内容从古代经典到各类医家对经典的诠释,医案的等等著作都有,同时也包括:内,外,骨,妇,儿,方剂,针灸,本草,医案等书籍,是一套很全面的医书集成可供同道们和中医爱好者们阅读学习

  说到中医古书,个人认为这才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统宗!以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为统,以两经一论为宗,以辨证论治为标,以理法方药为榜这样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中国古代医学的精髓

  当然或许有很多人会说有些古人的书籍里有许多令人质疑的东西在,可能在现代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在已经被抹杀掉了,干嘛还要去看呢我想也许正是如此,中医也才这么磕磕绊绊的发展到了今天,也正是因为人们在对中医理论不断的质疑与研究,中医学才取得了十分辉煌,丰硕的成果我们看古书不仅仅是学习历代医家的精彩论述,更要学习他们那种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治学态度相对于今人对于学习中医学的态度,或者一些所谓"名家",学术上的沽名钓誉者,深感悲忧不知道照这样下去,中华医学在当今的混乱环境下还能走多久

  在此,希望各位同道以及中医爱好者们积极努力,学好中医理论,可以更好的在应用临床上,发挥出中医学应有的疗效,以修身利人!

  注意:如果直接用"记事本打开txt文档会出现排版错误或者乱码请用写字板,WORD,WPS或者其他txt阅读软件打开在手机和PSP中一切正常

  特别是584-《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著。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之精华。此书辩症精准,用药简单,而又大胆,突破了传统中医书籍的只有药方,而没有实例病案,方便读者可对症而用药。

  现代中医师有高达70%受此书深远影响。

  张锡纯中国医学家。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目录:

  000-神农本草经txt

  001-吴普本草txt

  002-本草经集注txt

  003-新修本草txt

  004-食疗本草txt

  005-海药本草txt

  006-本草图经txt

  007-本草衍义txt

  008-汤液本草txt

  009-饮膳正要txt

  010-滇南本草txt

  011-本草品汇精要txt

  012-本草蒙筌txt

  013-本草纲目txt

  014-本草乘雅半偈txt

  015-本草征要txt

  016-本草易读txt

  017-本草新编txt

  018-本草备要txt

  019-本经逢原txt

  020-本草经解txt

  021-本草从新txt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txt

  023-本草纲目拾遗txt

  024-本草崇原txt

  025-本草求真txt

  026-神农本草经读txt

  027-本草述钩元txt

  028-食鉴本草txt

  029-本草思辨录txt

  030-本草纲目别名录txt

  031-本草便读txt

  032-本草撮要txt

  033-本草问答txt

  034-神农本草经赞txt

  035-本草择要纲目txt

  036-得配本草txt

  037-本草害利txt

  038-本草分经txt

  039-雷公炮炙论txt

  040-炮炙全书txt

  041-炮炙大法txt

  042-雷公炮制药性解txt

  043-濒湖炮炙法txt

  044-要药分剂txt

  04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txt

  046-药鉴txt

  047-药征txt

  049-五十二病方txt

  050-名医别录txt

  051-千金翼方txt

  052-孙真人海上方txt

  053-外台秘要txt

  054-医心方txt

  055-太平圣惠方txt

  056-苏沈良方txt

  057-博济方txt

  058-史载之方txt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txt

  060-圣济总录txt

  061-鸡峰普济方txt

  062-洪氏集验方txt

  063-杨氏家藏方txt

  064-千金宝要txt

  065-卫生易简方txt

  066-全生指迷方txt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txt

  068-瑞竹堂经验方txt

  069-世医得效方txt

  070-奇效良方txt

  071-医方集宜txt

  072-医方考txt

  07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txt

  074-普济方txt

  075-肘后备急方txt

  076-普济本事方txt

  077-严氏济生方txt

  078-药征续编txt

  079-仁术便览txt

  081-祖剂txt

  082-古今名医方论txt

  083-种福堂公选良方txt

  084-汤头歌诀txt

  085-急救便方txt

  086-奇方类编txt

  087-医方集解txt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txt

  089-医方论txt

  090-串雅内外编txt

  091-成方切用txt

  092-时方妙用txt

  093-时方歌括txt

  094-长沙方歌括txt

  095-金匮方歌括txt

  096-医方证治汇编歌诀txt

  097-验方新编txt

  098-十剂表txt

  099-经验丹方汇编txt

  101-药性切用txt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txt

  103-华佗神方txt

  104-集验方txt

  105-大小诸证方论txt

  106-奇效简便良方txt

  107-神仙济世良方txt

  108-是斋百一选方txt

  109-小品方txt

  110-惠直堂经验方txt

  111-绛囊撮要txt

  112-经验奇方txt

  113-古方汇精txt

  114-外治寿世方txt

  115-文堂集验方txt

  116-回生集txt

  117-本草简要方txt

  118-增订医方歌诀txt

  119-济世神验良方txt

  121-医方歌括txt

  122-医方简义txt

  123-女科切要txt

  124-傅青主女科歌括txt

  125-产宝txt

  126-女科百问txt

  127-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txt

  128-妇人良方大全

  129-沈氏女科辑要txt

  130-济生集txt

  131-婴童百问txt

  132-女科证治准绳txt

  133-小儿药证直诀txt

  134-幼科切要txt

  135-婴儿论txt

  136-活幼心书txt

  137-儿科要略txt

  138-儿科萃精txt

  139-痧疹辑要txt

  140-小儿推拿广意txt

  141-幼科证治准绳txt

  142-女科旨要txt

  143-女科折衷纂要txt

  144-女科指要txt

  145-女科指掌txt

  146-女科要旨txt

  147-女科秘旨txt

  148-女科秘要txt

  149-女科经纶txt

  150-女科精要txt

  151-女科撮要txt

  152-小儿痘疹方论txt

  15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txt

  154-内府秘传经验女科txt

  155-幼幼集成txt

  156-幼幼新书txt

  157-幼科心法要诀txt

  158-幼科折衷txt

  159-幼科指南txt

  160-幼科推拿秘书txt

  161-幼科发挥txt

  162-幼科概论txt

  163-幼科类萃txt

  164-幼科铁镜txt

  165-竹泉生女科集要txt

  166-儿科醒txt

  167-保幼新编txt

  168-保婴撮要txt

  169-活幼口议txt

  170-胎产心法txt

  171-胎产指南txt

  172-胎产秘书txt

  173-家传女科经验摘奇txt

  174-妇人规txt

  175-妇科心法要诀txt

  176-妇科秘方txt

  177-妇科秘书txt

  178-妇科问答txt

  179-专治麻痧初编txt

  180-张氏妇科txt

  181-产鉴txt

  182-陈氏幼科秘诀txt

  183-麻科活人全书txt

  184-麻疹备要方论txt

  185-麻疹阐注txt

  186-痘疹心法要诀txt

  187-评注产科心法txt

  188-慈幼便览txt

  189-慈幼新书txt

  190-毓麟验方txt

  191-经验麻科txt

  192-达生编txt

  193-盘珠集胎产症治txt

  194-竹林女科证治txt

  195-原要论txt

  196-产后十八论txt

  197-脚气治法总要txt

  198-济阴纲目txt

  199-卫生家宝产科备要txt

  200-邯郸遗稿txt

  201-鬻婴提要说txt

  202-颅囟经txt

  203-婴童类萃txt

  204-医林改错txt

  205-金匮翼txt

  206-养老奉亲书txt

  207-医门法律txt

  208-笔花医镜txt

  209-血证论txt

  210-外科精义txt

  211-立斋外科发挥txt

  212-外科枢要txt

  213-杂病心法要诀txt

  214-跌损妙方txt

  215-杂病广要txt

  216-江氏伤科学txt

  217-伤科大成txt

  218-跌打秘方txt

  219-跌打损伤方txt

  220-外科集验方txt

  222-跌打损伤回生集txt

  223-疡医大全txt

  224-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txt

  225-疡科心得集txt

  226-外科大成txt

  227-阴证略例txt

  228-发背对口治诀论txt

  229-集验背疽方txt

  230-外科正宗txt

  231-中风论txt

  232-内外伤辨txt

  233-内科摘要txt

  234-少林真传伤科秘方txt

  23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txt

  236-外科十三方考txt

  237-外科心法要诀txt

  238-外科方外奇方txt

  239-外科全生集txt

  240-外科启玄txt

  241-外科理例txt

  242-外科传薪集txt

  243-外科精要txt

  244-外科选要txt

  245-外科医镜txt

  246-正骨心法要旨txt

  247-正体类要txt

  248-何氏虚劳心传txt

  249-周慎斋遗书txt

  250-奇经八脉考txt

  251-金疮秘传禁方txt

  252-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txt

  253-青囊秘诀txt

  254-急救良方txt

  255-急救广生集txt

  256-订正太素脉秘诀txt

  257-症因脉治txt

  258-秘传外科方txt

  259-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txt

  260-脉症治方txt

  261-脉确txt

  262-接骨手法txt

  263-救伤秘旨txt

  264-理虚元鉴txt

  265-虚损启微txt

  266-诊脉三十二辨txt

  267-伤科方书txt

  268-伤科汇纂txt

  269-伤科补要txt

  270-慎柔五书txt

  271-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txt

  272-痰火点雪txt

  273-万氏秘传外科心法txt

  274-解围元薮txt

  275-刘涓子鬼遗方txt

  276-疯门全书txt

  278-增订十药神书txt

  279-疠疡机要txt

  280-医学从众录txt

  281-疡科纲要txt

  282-医门补要txt

  284-仙传外科集验方txt

  285-外科十法txt

  286-脉诀乳海txt

  287-脉诀考证txt

  288-痰疠法门txt

  289-证治汇补txt

  290-外科证治全书txt

  291-眼科秘诀txt

  292-银海精微txt

  293-审视瑶函txt

  294-目经大成txt

  295-针灸大全txt

  296-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txt

  297-针灸易学txt

  298-针灸聚英txt

  299-针灸大成txt

  300-针灸逢源txt

  301-针灸甲乙经txt

  302-针经节要txt

  304-杨敬斋针灸全书txt

  305-宋本备急灸法txt

  306-刺灸心法要诀txt

  307-一草亭目科全书txt

  308-口齿类要txt

  309-子午流注针经txt

  310-子午流注说难txt

  311-尤氏喉科秘书txt

  312-尤氏喉症指南txt

  313-白喉全生集txt

  314-白喉条辨txt

  315-银海指南txt

  316-普济方·针灸txt

  317-灸法秘传txt

  318-走马急疳真方txt

  319-明目至宝txt

  320-金针秘传txt

  322-重订囊秘喉书txt

  323-重楼玉钥txt

  324-重楼玉钥续编txt

  325-原机启微txt

  326-神灸经纶txt

  327-神应经txt

  328-秘传眼科龙木论txt

  329-针灸神书txt

  330-针灸素难要旨txt

  331-针灸问对txt

  332-针灸集成txt

  333-针灸资生经txt

  334-针经指南txt

  335-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txt

  336-推拿抉微txt

  337-理瀹骈文txt

  338-异授眼科txt

  339-眼科心法要诀txt

  340-眼科阐微txt

  341-喉舌备要秘旨txt

  342-喉科指掌txt

  343-喉科秘诀txt

  344-喉科集腋txt

  345-焦氏喉科枕秘txt

  346-黄帝明堂灸经txt

  347-经穴汇解txt

  348-经络全书txt

  349-经络考txt

  350-经络汇编txt

  351-包氏喉证家宝txt

  352-炙膏肓腧穴法txt

  353-凌门传授铜人指穴txt

  354-厘正按摩要术txt

  355-灵枢经脉翼txt

  356-广嗣要语txt

  358-西方子明堂灸经txt

  359-友渔斋医话txt

  360-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txt

  361-吴鞠通医案txt

  362-冷庐医话txt

  363-柳洲医话txt

  364-医贯txt

  365-古今医案按txt

  366-侣山堂类辩txt

  367-临证指南医案txt

  368-存存斋医话稿txt

  369-丹溪治法心要txt

  370-医经溯洄集txt

  371-叶天士医案精华txt

  372-一得集txt

  373-丁甘仁医案txt

  374-三家医案合刻txt

  375-上池杂说txt

  376-也是山人医案txt

  377-客尘医话txt

  378-王氏医案绎注txt

  379-市隐庐医学杂着txt

  380-未刻本叶氏医案txt

  381-先哲医话txt

  382-回春录txt

  383-何澹安医案txt

  384-吴医汇讲txt

  385-奇症汇txt

  386-知医必辨txt

  387-肯堂医论txt

  388-花韵楼医案txt

  389-证治心传txt

  391-眉寿堂方案选存txt

  392-研经言txt

  393-重订灵兰要览txt

  394-重庆堂随笔txt

  395-凌临灵方txt

  396-孙文垣医案txt

  397-塘医话txt

  398-马培之医案txt

  399-张聿青医案txt

  400-张畹香医案txt

  401-曹仁伯医案论txt

  403-寓意草txt

  404-程杏轩医案txt

  405-慎疾刍言txt

  406-叶选医衡txt

  407-对山医话txt

  408-质疑录txt

  409-丛桂草堂医案txt

  410-归砚录txt

  411-医原txt

  412-医暇卮言txt

  413-医学课儿策txt

  414-医学读书记txt

  415-医医医txt

  416-续名医类案txt

  417-读医随笔txt

  418-医学源流论txt

  419-王旭高临证医案txt

  420-邵兰荪医案txt

  421-八十一难经txt

  422-内经博议txt

  423-素问六气玄珠密语txt

  424-医经读txt

  425-医经原旨txt

  426-素问玄机原病式txt

  427-类经txt

  428-类经图翼txt

  429-内经知要txt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txt

  431-黄帝内经灵枢集注txt

  43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txt

  433-六因条辨txt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txt

  435-黄帝素问直解txt

  436-素问经注节解txt

  437-黄帝内经素问txt

  438-黄帝内经素问校义txt

  439-黄帝内经太素txt

  440-中西汇通医经精义txt

  441-内经评文txt

  442-内经药瀹txt

  443-医效秘传txt

  444-读素问钞txt

  445-灵素节注类编txt

  446-古本难经阐注txt

  447-难经正义txt

  448-素问识txt

  449-灵枢识txt

  450-难经经释txt

  451-黄帝内经素问遗篇txt

  452-素问要旨论txt

  45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txt

  454-难经集注txt

  455-难经古义txt

  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txt

  457-伤寒论txt

  458-伤寒捷诀txt

  459-伤寒总病论txt

  460-类证活人书txt

  461-注解伤寒论txt

  462-伤寒九十论txt

  463-伤寒百证歌txt

  464-伤寒发微论txt

  465-伤寒明理论txt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txt

  467-伤寒寻源txt

  468-伤寒直格txt

  469-伤寒标本心法类萃txt

  470-伤寒六书txt

  471-伤寒论条辨txt

  472-张卿子伤寒论txt

  473-伤寒证治准绳txt

  474-伤寒论注txt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txt

  476-伤寒溯源集txt

  477-伤寒括要txt

  478-伤寒缵论txt

  479-伤寒贯珠集txt

  480-伤寒法祖txt

  481-伤寒大白txt

  482-伤寒悬解txt

  483-伤寒论类方txt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txt

  485-伤寒论辑义txt

  486-伤寒医诀串解txt

  487-伤寒审证表txt

  488-伤寒补例txt

  489-敖氏伤寒金镜录txt

  490-伤寒舌鉴txt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txt

  492-伤寒论翼txt

  493-伤寒附翼txt

  494-伤寒指掌txt

  495-中寒论辩证广注txt

  496-河间伤寒心要txt

  497-刘河间伤寒医鉴txt

  498-金匮要略浅注txt

  499-金匮要略方论txt

  500-金匮要略心典txt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txt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txt

  503-脉诀txt

  504-脉经txt

  505-诊家枢要txt

  506-濒湖脉学txt

  507-诊家正眼txt

  508-三指禅txt

  510-形色外诊简摩txt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txt

  512-脉理求真txt

  513-脉诀刊误txt

  514-脉诀汇辨txt

  515-高注金匮要略txt

  516-临症验舌法txt

  517-望诊遵经txt

  518-诊宗三昧txt

  519-医灯续焰txt

  520-察病指南txt

  521-察舌辨症新法txt

  522-温疫论txt

  523-千金食治txt

  524-温热暑疫全书txt

  525-疫疹一得txt

  526-温病条辨txt

  527-温热逢源txt

  528-时病论txt

  529-温病指南txt

  530-女丹合编选注txt

  531-运气要诀txt

  532-备急千金要方txt

  533-食疗方txt

  534-心医集txt

  535-西池集txt

  536-性命要旨txt

  537-松峰说疫txt

  538-寿世传真txt

  539-陆地仙经txt

  540-宁坤秘笈txt

  541-温病正宗txt

  542-寿世保元txt

  543-温热经纬txt

  544-温热论txt

  545-达摩洗髓易筋经txt

  546-广瘟疫论txt

  547-养生秘旨txt

  548-养生导引法txt

  549-重订广温热论txt

  550-养生导引秘籍txt

  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txt

  552-修昆仑证验txt

  553-寿世青编txt

  554-养生类要txt

  555-饮食须知txt

  556-瘴疟指南txt

  557-华氏中藏经txt

  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txt

  559-扁鹊心书txt

  560-玉机微义txt

  561-明医指掌txt

  562-明医杂着txt

  563-此事难知txt

  564-金匮钩玄txt

  565-卫生宝鉴txt

  566-校注医醇剩义txt

  567-脉因证治txt

  568-杂病治例txt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txt

  570-丹溪心法txt

  571-诸病源候论txt

  572-儒门事亲txt

  573-古今医鉴txt

  574-医说txt

  575-医宗金鉴txt

  576-医经国小txt

  577-医学入门txt

  578-医学启源txt

  579-医学纲目txt

  580-医垒元戎txt

  581-兰室秘藏txt

  582-韩氏医通txt

  583-医学正传txt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txt

  585-卫济宝书txt

  586-三消论txt

  587-石室秘录txt

  588-丹溪手镜txt

  589-古今名医汇粹txt

  590-轩岐救正论txt

  591-痧胀玉衡txt

  592-医学三字经txt

  593-辨证录txt

  594-医学指归txt

  595-医学实在易txt

  596-医学摘粹txt

  597-冯氏锦囊秘录txt

  598-简明医彀txt

  599-医述txt

  600-辨症玉函txt

  601-医学心悟txt

  602-类证治裁txt

  603-医碥txt

  604-医学真传txt

  605-张氏医通txt

  606-中国医籍考txt

  607-脉象统类txt

  608-丹台玉案txt

  609-伤寒论纲目txt

  610-幼科释谜txt

  611-妇科玉尺txt

  612-古今医彻txt

  613-药症忌宜txt

  614-脾胃论txt

  616-洗冤集录txt

  617-古今医统大全txt

  618-格致余论txt

  620-推求师意txt

  621-褚氏遗书txt

  622-诸病主病诗txt

  623-医旨绪余txt

  624-医宗己任编txt

  625-医学妙谛txt

  626-医学见能txt

  627-顾松园医镜txt

  628-医医小草txt

  630-医学传灯txt

  632-证治准绳·类方txt

如有需要请及时留言,24小时内发送,谢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