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建筑上雕有蝙蝠和云,寓意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为什么古代建筑上雕有蝙蝠和云,寓意什么,第1张

古代建筑上雕有蝙蝠和云和原因为:蝙蝠和云都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有着美好的寓意,建筑上雕刻这种图案表达了一种祝福和向往的美好愿景。

寓意:蝙蝠寓意“福气、遍福”,云寓意“高升、如意”。

古代建筑上雕有蝙蝠和云的寓意具体如下:

1、蝙蝠:蝙蝠纹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蝙蝠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在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以此组吉祥图案。

蝙蝠指代福气,意味“福从天降”。窗上蝙蝠装饰 最具有谐音比拟效果的当属蝙蝠。其名与“福”谐音,所以格扇窗格上喜用蝙蝠作菱花,门板上用五只蝙蝠围着中央的寿字,名为“五福捧寿”。在瓷器绘画,玉器雕刻上经常见到,红色的蝙蝠又寓意为“洪福(红蝠)齐天”。

蝙蝠寓意“遍福”,所以一群蝙蝠则代表了幸福,福气满满,延绵长久之意,也是子孙代代幸福吉祥之意。而与蝙蝠结合出现的图案繁多,多以它们的谐音代表好兆头或者来源于美好的历史文化故事而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象征图案或图腾。

2、云:云纹是古代中国吉祥图案,象征高升和如意,应用较广。云纹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中典型的一种,被广泛装饰在古代建筑、雕刻、服饰、器具及各种工艺品上,云纹形态多样,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

古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

云纹和蝙蝠纹组成图案叫作“福运”如果是在大门上(那就有“福运临门”、“福运天来”的寓意。

扩展资料:

蝙蝠和云等寓意图案的应用:

寓意纹样指含有某种意义的装饰花纹。寓意,即是借一个或一组可以“假托”、“转喻”、“谐音”的形象来传情表意。自古以来,我国的装饰纹样,多含有一定的寓意,有的象征吉庆,有的表示昌茂繁荣,大多含蕴丰富。

1、蝙蝠:蝙蝠纹样变化相当丰富,有倒挂蝙蝠、双蝠、四蝠捧福禄寿、五蝠等。传统纹饰中将蝙蝠与“寿”字组合,曰“五蝠捧寿”。通常所言的五福分别为: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终命。也有将蝙蝠与云纹组合在一起,名日“宏福齐天”;

蝙蝠、寿山石加上如意或灵芝,名日“平安如意”。福寿如意纹,织金“寿”字下部两个如意云托,托下是一倒飞的蝙蝠。万寿福禄纹,将鹿巧妙地画成团形,北负如意灵芝捧寿字,寿字间饰展翅飞翔的蝙蝠,构图十分简洁大方。

三星高照中也有蝙蝠。三星是传说中的福星,寿星,禄星,他们转管人间的祸福,官禄,寿命,在图案中往往由手持蟠桃的寿星,鹿和蝙蝠组成,象征幸福,富有,长寿。

2、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云纹图案得到不断的丰富,每个历史时期的云纹样式,都融人各自时代因素的不同风貌。中国云纹艺术因此显出它的博大和精深,有着无限的魅力。按云纹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早期阶段。彩陶上的原始旋纹是十分典型的抽象几何纹。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们就是早期的纹样式。人们一般把多见于商周青铜器装饰的云雷纹,视为云纹的早期形态。在云纹的发展历史中,云雷纹具有重要的意义。

2)鼎盛时期。汉代是我国云纹运用面最广,也是云纹形态最为丰富和最为生动的时期之一。出现了云气纹、卷云纹、云兽纹等新型云纹形式。在云雷纹的基础上,卷云纹通过对其构形元素的“简化”和结构模式的“打散”。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形式,简化的勾卷也从此成为后来云纹形态演绎普遍采用的定型化元素。

汉代云气纹统摄全局的流动感和生机勃勃的雄浑气息,在魏晋南北朝的流云纹上得以继续保持。作为中国云纹意向最透彻也最简洁的感性阐释,流云纹把自云雷纹以来的“简化”变化趋势强化到极致,使魏晋南北朝的装饰空间呈现风起云涌、情驰神纵的生动。

3)成熟时期。隋唐是朵云纹盛行时期。宋代云纹在总体上依然是朵云样式。元代朵云纹往往呈现较强的组合感。唐宋以来,顺应时代的审美要求而日趋丰富的装饰元素,使朵云纹的架构显得负荷日重。元代所呈现的构形元素单位必然加强,正是朵云形态化过程中,叠云纹是一种呈面状展开,铺张、繁复的云纹类型。

它一般由层叠茂密的勾卷云头,加上弯转曲折、流动通畅的排线云躯而够成。在中国云纹体系中,如意云纹是最具抽象品格又认同普遍、应用广泛的一种类型。

云纹形态的整体演变趋势呈现为:在原有的基础上,结构日趋复杂、造型日趋丰厚、形象日趋细腻。这些可以概括为精致化的发展趋势,根本体现了中华民族为满足自身审美需要所作的不断努力。艺术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日益增进的审美经验和表现要求一旦到了一定程度,便会突破原先的形式构架去寻求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

-古建筑门窗装饰纹样

-寓意纹样

-蝙蝠纹

-云纹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蝙蝠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蝙蝠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炮制 28 性味 29 归经 210 功能主治 211 蝙蝠的用法用量 212 注意 213 附方 214 蝙蝠的临床应用 215 备注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蝙蝠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蝙蝠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蝙蝠 1 拼音

biān fú

蝙蝠具有适于能真正飞行的、由前肢衍变而成的翼膜。现生种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其种类之多,在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

蝙蝠的前肢骨骼(包括指骨)延长而支撑著的大片皮膜称为手膜,向前由游离的拇指联到颈侧略呈三角形的皮膜称为前膜,往后伸展到后肢踵部上下的为斜膜,由后肢伸展到尾部的为肢间膜,亦称尾膜。踵部生有软骨性的距,起辅助支撑尾膜的作用。前足拇指和后足5趾均具爪。许多种类停息时均以后足倒钩,呈倒悬姿势。胸骨发达,龙骨突起。有些种类吻鼻部的皮肤衍生成各种复杂结构的鼻叶。外耳常具耳屏或对耳屏。雌体具 1对,胸位。雄性具 骨。牙齿20~38枚,齿冠构造因种类和食性而异,种类间的差异也相当大。不同种类蝙蝠的体型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的狐蝠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翼展长约15米;最小的蝙蝠重仅4克,翼展不超过15厘米。

蝙蝠栖息于巖穴溶洞、巖石缝隙、房檐瓦缝、树洞或树冠下。温带生活的蝙蝠或有冬眠习性,或迁飞至较温暖而有食料的地区越冬。通常秋季交配, 在雌体生殖道内越冬,至春末产仔,每产常为1仔。

主要在夜间活动,大多数蝙蝠依靠特有的回声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体及其自身的位置。由口腔或鼻部发出的高频短波可达30~100千赫,被外界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可由蝙蝠的耳朵接收。各类蝙蝠所发出的声波不同。食果蝠视觉较好,能不依赖回声定位而在弱光下飞行。蝙蝠的飞行速度约为15~50公里/小时。翼膜狭长者的飞行速度高于翼膜宽短者。

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部分种类以植物的果实、绿色部分、花粉或花蜜为食;个别种类吸血或捕食小动物(小兽、小鸟、蜥蜴、蛙、鱼等)。

依据形态特征和食性的不同,蝙蝠可分为两大类:大蝙蝠亚目体型一般较大,吻较长,以花果为食,下属仅1科,即狐蝠科,包括39属173种;小蝙蝠亚目多数体型较小,吻较短,以食昆虫为主,间有食花果或吸血者,包括18科146属789种。

蝙蝠因大量捕食昆虫而有益于人类,其洞穴中的粪便为上好的磷肥。有些吸血蝠是病原体的传递者或宿主。蝙蝠可传播花粉但也可给果树带来危害。

2 《辞典》:蝙蝠

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

Biān Fú

23 蝙蝠的别名

服翼(《尔雅》),天鼠、伏翼(《本经》),飞鼠、老鼠、蟙蟔(《方言》),仙鼠(《尔雅》郭璞注),夜燕(《纲目》)

24 来源

为蝙蝠科动物蝙蝠的全体。捕得后,去净毛、爪、内脏,风干或晒干。

25 原形态

前臂长46~54毫米,颅基长约18毫米。体形较小。耳短而宽,耳屏亦短,其尖端较圆钝。眼极细小。鼻正常。无鼻叶或其他衍生物。前肢特化,指骨延长。由指骨末端向上至膊骨,向后至躯体两侧后肢及尾间,生有一层薄的翼膜;膜上无毛,可见血管分布。胸骨具龙骨突。尾发达,向后延伸至股间膜的后缘。躯体背部毛色呈灰棕色,具有花白细点;腹面浅棕色。雌兽腹部有 一对。

26 生境分布

栖于建筑物的隙缝或树洞中。白昼将身体挂起或伏著停息,晨昏或夜间活动。冬眠。以昆虫(主要是双翅目)为食。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四川、福建、湖南、湖北等地。

27 炮制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蝙蝠)要重一斤者方采之,每修事,先拭去肉上毛,去爪肠,即留翅并肉脚及嘴,然后用酒浸一宿,漉出,取黄精自然汁涂之,炙令干,方用。每修事重一斤一个,用黄精自然汁五两为度。"

②《纲目》:"近世用者,多煅存性耳。"

28 性味

咸,平。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微热,有毒。"

29 归经

《纲目》:"肝经血分。"

210 功能主治

治久咳,疟疾,淋病,惊风,目翳,瘰疬,金疮。

①《本经》:"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睛光。"

②李当之《药录》:"主女子生子余疾,带下病,无子。"

③《别录》:"(目)痒痛,疗淋,利水道。"

④《纲目》:"治久咳上气,久疟,瘰疬,金疮内漏,小儿鬾病,惊风。"

⑤《本草新编》:"拨翳膜。"

⑥《本草求原》:"治病,干血气痛。"

211 蝙蝠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矾末掺或调敷。

212 注意

《本草经集注》:"苋实、云实为之使。"

213 附方

①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蝙蝠除翅、足,烧令燋,末,饮服之。(《肘后方》)

②治久疟不止:蝙蝠七个,去头、翅、足,捣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一丸,清汤下,鸡鸣时一丸,禺中(日近午)一丸。(《范汪方》)

③治小儿惊痫:入蛰蝙蝠一个,入成块朱砂三钱在腹内,以新瓦合煅存性,候冷为末,空心分四服,儿小分五服,白汤下。(《医学集成》)

④治小儿慢惊风及天瘹夜啼:蝙蝠一枚(去翼、脂、肚,炙令焦黄),人中白一分(细研),干蝎一分(微炒),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入人中白等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犬,每服以乳汁研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返魂丹)

⑤治瘰疬多年不瘥:蝙蝠一个,猫头一个。上同烧作灰:撒上黑豆,煅其灰骨化,碎为细末,湿即干掺,干则油调敷。(《奇效良方》蝙蝠散)

⑥治金疮(出)血肉瘘(肉瘘,《纲目》引作"内漏"):蝙蝠三枚,烧令烟尽沫下,绢筛之。上以水服方寸匕,一日服令尽,当下如水,血消化也。(《刘涓子鬼遗方》蝙蝠消血散)

214 蝙蝠的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用复方蝙蝠丸观察222例,有效率为896%,显效率达369%。单纯型与喘息型疗效无明显差异。大多数病例在服药1~4天内出现疗效。少数病例服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口子、上腹不适等副作用。可自行消失。制剂及用法:取新鲜蝙蝠剥皮、去胃肠,置瓦上焙干(勿焦)研粉;另用一点红5钱,鼠曲草1两(均为干品),水煎两次,滤液合并浓缩成1:1浓度,然后加入蝙蝠粉6钱,以炼蜜拌匀,调制成丸。为1日量,早晚分服,10天为一疗程。亦有用活蝙蝠1只,和适量食糖,置锅内隔水蒸取药液,每日2次分服;或用死蝙蝠置瓦上焙焦研末,再加等量葡萄糖粉拌匀压片,每片05克,每日12片(相当于1只蝙蝠),2次分服。共治15例,服药7天后明显好转4例,好转4例,无效7例。

215 备注

蝙蝠种类很多,除上述外,常见的尚有家蝙蝠;大耳蝠;大菊头蝠等亦同等供药用。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蝙蝠的方剂 蝙蝠散

拼音:biānfúsǎn《医学入门》卷七:蝙蝠散:处方:大蝙蝠1个,朱砂3钱。制法:将朱砂填入蝙蝠腹

牛蒡子膏

ǐgāo《普济方》卷四十五:组成:牛蒡子根(1名蝙蝠刺)。主治:热毒风攻。头面忽肿,或手足赤肿,触著

蝙蝠粪涂方

拼音:biānfúfèntúfāng处方:蝙蝠粪。制法:上研细。功能主治:风毒肿。用法用量:以冷水调

香鼠散

散组成:香鼠皮49个(河中花背者是),龙骨半两,蝙蝠2个(用心肝),黄丹1分,麝香1钱,乳香1钱,没

猫蝠散

拼音:māofúsǎn处方:猫头骨1个,蝙蝠1个。制法:上2味,俱撒黑豆上同烧,其骨化碎,为末。功能

更多用到中药蝙蝠的方剂

用到中药蝙蝠的中成药 北豆根胶囊

过,自“滤液蒸干”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蝙蝠葛堿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mg的溶液

北豆根片

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6248mg蝙蝠葛堿(C38H44N2O6)。本品含总生物堿以蝙

正清风痛宁

umacutumRehdetWilS茎和根、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叶

止血散

六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一之止血散:组成:干蝙蝠3枚(烧灰),代赭1两(烧令紫色),头发3两(烧

麝香丸

荚3寸(烧为灰),蛇蜕皮5寸(烧灰),粉霜1分,蝙蝠3分(个)(取血拌入药末),朱砂3(1)分(细研

更多用到中药蝙蝠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蝙蝠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伏翼

,又有天鼠屎,今依《李当之本草》合而为一释名蝙蝠(音编福)、天鼠(《本经》)、仙鼠(《唐本》)、

《本草新编》:[卷之五(羽集)]伏翼(夜明砂)

忧,令人喜乐媚好。用血点眼,夜视有光。夜明砂,即蝙蝠粪,炒酒服下,可下死胎。蝙蝠得白者,入之补气血之

《证类本草》:[卷第十九禽中]伏翼

,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一名蝙蝠。生太山川谷及人家屋间。立夏后采,阴干。苋实、云

《神农本草经》:[卷二中经]伏翼

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一名蝙蝠。生川谷(旧部禽部,今移)。《吴普》曰∶伏翼,或

《神农本草经赞》:[卷二中经]伏翼

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在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以此来组吉祥图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