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第1张

1860年英法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光顾了中国很多大城市。别的不说,列强两次入侵抢走的文物就数以百万计,以致百余年后的今天,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英国或者法国的某个家庭发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中国文物,拍出多少钱之类的。

相关图

比起早年的欧洲列强,日本当年抢走的中国文物只多不少。或许西方人来得早,把他们认为的精品文物抢走最多。但从1931年算起,日本入侵中国长达十四年,他们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搞走中国的文物。实际上这是日本政府有预谋、有组织的一个计划。从手段来说更是花样翻新,抢是少不了,巧取豪夺或者偷盗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干过盗窃故宫文物送给日本人的光辉事迹。

以致后来有一个尴尬的事实,要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到日本去。日本抢走的中国文物实在太多了。大约有多少呢?前些年的《国际先驱导报》刊文说,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中国记录在案的文物流失有360万件外加1870箱,另有700多处古迹遭蓄意破坏。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360万件什么概念?要知道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故宫目前的馆藏文物才180万件。仅从数量而言,日本起码得搞两个故宫博物院才能放下中国的文物。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其中一万多件,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清朝的书画瓷器等珍品。近代全世界最具考古价值的超级珍品之一,北京人头盖骨也是被日军掠走的。但运送那一批文物的日本船只阿波丸号沉没了,这件宝贝自此下落不明。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抗战爆发很多年前,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学者和探险队窃取中国文物,当然也有出价极低买走或者骗走的情形。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日本政府资助的。到了30年代,偷偷摸摸的方式不能满足日本日的胃口,大规模的掠夺、盗掘开始了。比如仅在洛阳金村,日本人就一次性抢走了大量的铜器、古籍,其中有数以百计的宋版书珍本。

抗战旧照

人们都知道当年日本在我国东北修了满洲铁路,后来日方有人透露,参与修建铁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历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学者。他们以调研地理环境为借口,摸排中国境内的文物和古迹。当年在日占区,到处都有日本的调研队。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古迹调研活动,只怕中国几十年来还没日本人当年搞得好。所以说去日本学中国历史,是半点不夸张。

《顺治迁都》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用一个朝鲜人的口吻对日本人说:“你们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欢叫你们海盗……海盗,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极赞同这句话,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终于还是被赶回了海岛上。

在2007年一个炎热的夏天,江苏省大丰市的4个孩子在河边放羊。由于天气炎热孩子们只能靠着河边行走,依靠在河水中打闹来降温。忽然有一个孩子发现水中有几块金灿灿的东西,出于好奇他赶紧呼朋引伴的喊来一堆朋友一起前来查看。孩子们的认知毕竟是有限的,他们不知道河床上这一堆金灿灿的石头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像当时特别吃的一种“金币巧克力”的零食。

4个孩子一起围着这些金灿灿的石头观察,最后也没有观察出个所以然,于是分别带回家给各自的父母查看。开始孩子们发现这些金灿灿的时候并不是不能吃的巧克力以后,只是把它们当做玩具来玩耍。但是大人们的经历丰富,一眼就看出来这几块金灿灿的石头价值不菲,很可能是金块。于是大人们问了自家孩子找到“金币巧克力”的具体的位置,争相前去“挖金”,试图从中大捞一笔直接暴富。

在几位父母“挖金”的过程中,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前来挖金的人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几个孩子,到后来孩子的父母们,再到最后夸张到整个村子的人都前来“挖金”。村民们听说消息之后蜂拥而至,很快就就挖出了所有的金子,共计二十一块,大部分呈现圆形或者方形结构,上面刻有一些标记。

二、两千五百年前的文物

河边挖出了很多块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文物贩子也听说了这一消息,于是赶快前来收购。文物贩子给出了极高的价格,希望能够收购这些黄金,村民们逐渐开始心动。就在这些村民们摇摆不定没有决定是否出售这些金块的时候,一些同样去“挖金”但是却没有抢到金子的村民感到不公,于是开始闹事,惊动了当地的公安部门。

当地警察根据其专业敏感度,感到这一事件并不简单。通过对村民的了解和实地的摸排,警察认为这些金块很有可能是当地的文物,属于一笔很重要的文化遗产,于是警察很快来到村中扣下了这些金块,制止了交易。经过警察的反复宣传,本着自愿的原则让村民自觉的交出金块,并且对交出金块的村民颁发证书和一定的奖金。有关部门不仅制止了交易,还赶走了文物贩子,并且联系到了文物保护部门。

文物保护机构根据村民们的描述认定,这些“金币巧克力”可能并不是简单的金子,而是上千年前的文物。经过当地文物专家在实验室的具体查证发现,这些金块的含金量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在古代具有极高的价值,并且上面还印有奇怪的花纹和图案。这些让当地的文物专家有一些困惑,于是他们上交给南京文物局进行进一步的查证。

经过南京文物局的权威专家的查证发现,这些金块可能是两千五百年前战国时期楚国流通的货币“郢爱”。“郢”是楚国的名称,“爱”是一种计量单位,由于出土的发部分金币上通常都刻有“郢爱”两字,因此也称这种流通货币为“郢爱”。这次在江苏省大丰市发现的二十一枚金币大小不一,共计重两百克左右,含金量极高。

专家们通过查阅古籍和相关资料发现,战国时期黄金是十分稀有的物品,这种货币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大多数是贵族或者高级的官员才能使用,寻常百姓家中很难拥有。“郢爱”通常用作国与国之间的馈赠,或者是君主对有突出贡献的贵族的赏赐。

通过专家研究,这批出土的“郢爱”具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曾经流通过的金制货币,也是江苏省大丰市出土的第一批战国时期的金币,填补了江苏地区在战国时期历史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价值上亿的文物

“郢爱”是战国时期楚国用于流通的货币,多为方形的金板形状,较少有呈现圆形的金块。出土的“郢爱”也以方形居多,多带有一些切割的痕迹,出产时是圆形的形状,流通时为了方便进行切割。并且这种货币常在贵族之间流通,虽然流通范围较小,但是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货币,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郢爱”最开始只在楚国流通,楚国由于地形地质的原因,盛产黄金,因此将黄金制成流通的货币。根据考证,随着楚国势力的不断增大,“郢爱”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如今的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地都是这种货币的流通区域,这种货币一定程度上见证了历史的变革。

不仅如此,“郢爱”是由黄金制成,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并且证实了黄金自古以来就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对金银投资是一种格外稳健的理财形式。不考虑历史因素,“郢爱”本身的金材质就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价值上亿。

根据我们对“郢爱”的了解和进一步的研究,这些金块的流通价值和年代意义早已超过了本身的价值。通过发现的种种信息都可以看出这些金块的价值连城,因此专家认为这些金块价值上亿。“郢爱”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文物部门去保护。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会在河边发现这么多的文物呢?专家认为这块地在古代是一个制盐场,在周围也没有发现任何大型的墓地,而古代普通人的墓地不会出现如此多的“贵族用品”,因此这次在河边发现的“郢爱”可能是用于祭祀使用。由于年代久远,祭祀场地早已消失,因此也难以进行接下来的考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