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活血膏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追风活血膏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追风活血膏 1 拼音

zhuī fēng huó xuè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Zhuifeng Huoxue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034790

23 处方

骨碎朴  50g 川乌 50g 牛膝 50g 肉桂 50g 海龙 30g 秦艽 50g 乳香(制) 100g 没药(制) 100g 香附 50g 马钱子 300g 防风 50g 当归 50g 红花 50g 赤芍 50g 草乌 50g 木香 50g 桃仁 50g

24 制法

以上十七味,乳香、没药、海龙、肉桂粉碎成细粉;骨碎补,川乌、牛 膝、秦艽、香附、马钱子、赤芍、草乌、木香、桃仁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10000g同 置锅内浸泡 2~ 3日后炸枯,再投入防风、当归、红花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 珠;另取红丹 50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或纸上的黑膏药。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

追风祛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腰腿痛,关节痛,筋骨麻木 等。

28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29 规格

每张净重 30g

210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古籍中的追风活血膏 《本草择要纲目》:[热性药品]鹿角

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阴也。《本草择要纲目》清蒋介繁公

《明目至宝》:[卷二眼科七十二证受疾之因]胎风赤烂

还睛服,风烂应教渐渐瘥。此是胎毒生白障,泪流眼弦赤肿烂。宜服巖电散、活血散,黄连膏点。《明目至宝》

《疡医大全》:[卷二十七足踝部]青蛙毒门主论

者痛如刀刺,经年者难愈。必用乳香血竭膏贴之,内服活血祛风之剂。(《启玄》)《疡医大全》清顾世澄公元1

《医门补要》:[卷上]痹症

水者,有因冲犯雨雪者,皆宜针灸多次,内常服祛风湿活血脉药酒,痛处常贴膏药。迁连之病,亦有治之不应成废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一枝蒿

  膏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下面就跟随我具体了解下传统膏药的制作要点吧!

  传统膏药的制作 方法

 一、歌诀及注意事项

 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

 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

 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

 3。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二、详细步骤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

 检查法

 取供试品5张,分别称定出总重量。剪取单位面积(cm<2>)的裱背称定,折算出裱背重量。膏药总重量减去裱背重量即为药膏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不得超出上表规定。

膏药的常见种类

 黑膏药

 在贴膏药之前,用热毛巾将疼痛处洗净、擦干,再将药贴贴于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抚平按实即可。天气寒冷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使膏体迅速软化,增加治疗效果。图示黑膏药贴敷之前则无需加热直接贴敷,用手拍打膏药粘贴处,使膏药与皮肤粘贴牢靠,增加治疗效果。

 膏药章

 膏药,特别是膏药章。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据《章氏家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在大学士张居正的辅佐下,任贤有道,广纳贤才,在政治上,经济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得当时的政府面貌焕然一新,尤其在求医问药方面,更是悉数搜集民间偏方、验方。正因如此,万历6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历29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这些时代巨著得以一一诞生,万历10年,章氏膏药也被纳入皇宫,册封为"宫廷圣方",从此"膏药章"随之名声鹊起。

 "膏药章",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历经沧桑岁月,"膏药章"后世传人采用祖传秘方和独有的"古今立体穴位疗法",为无数病人祛除病痛,是专治颈、肩、腰、腿病的百年老字号膏药。

 狗皮膏

 狗皮膏药的由来,据说还有一个和李铁拐有关的 传说 呢。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李铁拐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卖狗皮膏药这一行业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李铁拐在民间影响很大,但主要是与其他七仙作为一个群体--八仙出现的。大概是因为他身背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好施,不管贫富,只要生了疮。就给人治,名声不错。一天,王掌柜带了一些膏药去赶庙会,半路碰上了一个瘸腿乞丐,浑身破烂。直冒臭气。乞丐见了王掌柜,伸开瘸腿,腿上长了个小疔疮,请王掌柜给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一帖膏药贴在小疮上,说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问:"好了吗"乞丐说"不好,疼得更厉害了。"王掌柜揭开膏药一看,果然疮更大了,就说:"我给你换一帖药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家找我。"于是给乞丐又换了一帖。

 到了第三天,一大早王掌柜要出门,刚迈出大门,就见那个瘸腿乞丐在门边等着呢;没等王掌柜开口,瘸子就大骂起来;"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药--净是假货!"王掌柜揭开一看,不得了,腿疮变的碗口大了。王掌拒挺过意不去,

 狗皮膏药的由来

 说 "我再给你配帖好膏药。"说着扶起乞丐走进家去。刚一进院,一条大黄狗扑了过来,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看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将狗打死。乞丐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跑到后院,找出几味名贵药材,给乞丐配好了一帖膏药。过来一看,乞丐正吃着烤狗肉,旁边摊着几块狗皮。乞丐接过配好的药,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块的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把狗皮膏一揭,碗口大脓疮不见了,真是神奇。王掌柜接过狗皮膏,感慨万分,"这时瘸腿乞丐忽然不见了,他这才明白是拐仙--铁拐李前来传授仙方。

膏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2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4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

 5过敏不能贴 如果贴上膏药后,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要赶紧揭掉。这说明患者对膏药过敏。过敏体质者,通常不宜贴膏药,因为他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疹子,贴上后不仅不利于药物吸收,反而会带来皮肤问题。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三○:神应膏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万病回春》卷五:神应膏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5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6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吴氏集验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制备方法 7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秘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得效》卷十一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种福堂方》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医学纲目》卷十八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2 《普济方》卷三一五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3 《医统》卷七十九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4 《医学入门》卷八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痧痘集解》卷六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各家论述 16 《回春》卷五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66 用药禁忌 17 《直指》卷二十二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神应膏 1 拼音

shén yìng gāo

2 《圣济总录》卷一三○:神应膏

21 处方

栝楼1枚(去皮)零陵香 藿香 芍药甘草 黄耆 杏仁(去皮)各30克 白芷06克 龙脑 麝香(并研)各3克 黄腊45克 清油180克

22 制法

上十二味,除龙脑、麝香外,并细锉。于腊日用油浸七日,过滤出药,将油炼令香熟,放冷。称180克,却再人诸药,煎令黄,用夹绢袋滤去滓,再入锅内,旋旋下蜡搅匀,滴水中成珠即止。去火候温,入龙脑、麝香打匀,倾出,入热瓷盒内听用。

23 功能主治

止痛痒,除瘢痕,退酐黯。治一切疮肿,伤损,汤火烧伤。

2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摩风止痛痒,用薄绢摊贴之;口疮,含化1豆大;眼睑赤烂,疼痛不可忍者,用药涂之;口面风癣,以药涂擦,热彻为度;耳鼻中赘肉,用纸拈点1豆大,一月取下,并不疼痛。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3 《万病回春》卷五:神应膏

31 处方

乳香 没药各30克(为末)皮胶90克 生姜1千克(取自然汁)

32 制法

先将生姜汁人砂锅内煎数沸,再入皮胶化开,将锅取下坐灰上,方入乳、没末,搅匀成膏。用不见烟的狗皮摊膏药。

33 功能主治

治骨节疼痛。

3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贴患处。仍用鞋底炙热,时时在膏药上运动熨之。

35 注意

勿犯铁器。

36 摘录

《万病回春》卷五

4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41 方名

神应膏

42 组成

白及1分,白蔹1分,当归1分,桂(去粗皮)1分,附子1枚(半两者,去皮脐),乳香缠半两,东南槐枝2条,柳枝2条(各长7寸,锉细),铅丹3两,巴豆3分(去皮研),清油6两。

43 功效

去恶肉。

44 主治

瘰疬已破,疮口浸*,脓水不绝,及一切恶疮。

4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量核大小涂贴。

46 制备方法

上锉细,于石器内先下油与白及等煎令焦黑,以绵滤去滓,入铅丹、巴豆,慢火熬成膏,先以水1碗,投药入水,其药直入水中,如珠为度,后刮下,入瓷器内收贮。

5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51 方名

神应膏

52 组成

牛皮胶1斤(多年陈者,捶碎),生姜1斤(取汁),肉桂(去粗皮)1两(为细末)。

53 功效

消肿定痛。

54 主治

闪扑伤损。

5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药摊于患处,以纸花子23重盖覆,其痛即止,渐渐平复。如药熬下多日变硬,再于火上熔动;如大稠,即入生姜自然汁搅匀,如前用之。

56 制备方法

上先将胶于铫内用水煎溶,次下姜汁在内,搅熬稀稠得所,即逐渐抄肉桂末在内,慢火搅极匀,倾入瓷罐子内,密封贮。

6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吴氏集验方》 61 方名

神应膏

62 组成

麻油4两,巴豆14粒(连皮,不令破),木鳖7个(连皮,不令破),妇人头发如枣大。

63 主治

疮肿。

64 制备方法

上慢火熬,候巴豆、木鳖焦黑,取去不用,却入黄丹2两,不住手用柳枝搅,候黑色,滴水中成珠子方住,瓷瓶收。

7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秘方》 71 方名

神应膏

72 组成

沥青3斤,松香3斤,黄蜡4两,没药3两,乳香4两,黄丹4两,五灵脂2两,降真末4两,无名异4两,麝香2钱,蜂窝1钱,巴豆6钱,马庇勃3钱,大黄1钱,黄柏1钱,黄芩1钱,白及1钱,贝母1钱,知母1钱,威灵仙1钱,赤蔹1钱,独行草1钱(乃青木香根),草乌1钱,地骨皮1钱,黄连1钱,寒水石1钱,天花粉1钱,香白芷1钱,香油1斤,葱汁4两,姜汁6两,米醋半碗。

73 主治

发背痈疽。

7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待用时,摊在好纸上,贴在疮肿处。

75 制备方法

先下锅,香油、巴豆、黄蜡、松香、沥青;续下锅,大黄、黄连、白芷、黄柏、草乌、黄芩、赤蔹、贝母、知母、独行草、地骨皮、白及、天花粉、姜汁、葱汁、醋、寒水石、威灵仙;另为末,没药、蜂窝、五灵脂、无名异、降真末、乳香、马庇勃,另将黄草布搽为末;又下锅,黄丹、麝香。上药先用香油熬巴豆良久,下黄蜡化,下沥青化,下松香化尽,倾入水中,结成块,再下锅,入醋、葱汁、姜汁,并其余药一处搅匀,尽入乳香、黄丹并无名异等末,并马庇勃、麝香、滴下水中成膏子为度。

8 《得效》卷十一 81 方名

神应膏

82 组成

黄柏1两,真绿豆粉1两半,甘草4两,红花2两。

83 功效

护眼,防豆花入眼生翳,令疮痘面上亦少。

8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生清油调涂两眼四畔。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 《种福堂方》卷三 91 方名

神应膏

92 组成

真阿魏3钱,麝香2钱,朱砂4钱,雄黄1两,五灵脂1两,甘草1两,川乌4两,草乌4两。

93 主治

痈疽。

9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如遇肿毒,用酒调匀如半干糊,将笔蘸药,先从红肿上面画1圈;待药将干,再画第2层于圈内,与前圈相连,即将酒润旧干圈上;待第2圈将干,再画第3层于圈内,与第2层相连,又将酒润外边干处,每干1层再画进1层,只空当头,如豆大1孔,使毒气从此而出。圈内用酒常润药上,不可间断,至半日乃止。待药自干落,不必洗去,其毒自消。

95 制备方法

上将新鲜闹羊花10斤,拣去梗叶,打自然汁入瓦器中煎成膏,如稠糖为度。将药为细末,入闹羊花膏内搅匀,勿令凝底,用大瓷盆几个,每盆将药摊一薄层,置烈日中晒干,取下瓷瓶封固。

10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101 方名

神应膏

102 组成

全蝎21个,五倍子5钱,土狗6个,地龙21条(去土)。

103 主治

牙疼。

10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纸花贴太阳左右穴上。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葱白2根,烂捣取汁,调成膏。

11 《医学纲目》卷十八 111 方名

神应膏

112 组成

当归1两1钱,赤芍药1两5钱,大黄1两5钱,香白芷1两,官桂1两,玄参1两3钱,川续断1两2钱,莪术1两,生地1两2钱。

113 功效

收敛疮口。

114 主治

久漏疮,肠毒,胃毒。

11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如热天用黄丹20两,冷月15两,旋旋下丹,不住手搅,试水中沉为度。如漏有孔老,以膏送入孔内,外仍以膏摊贴之;如肠毒、胃毒,为丸服之。

116 制备方法

上药锉细,用真香油2斤浸,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入锅内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滤去滓。

12 《普济方》卷三一五 121 方名

神应膏

122 组成

清油3斤,桃枝半斤,柳枝半斤,槐枝半斤,木鳖子仁半两,当归1两,黄丹1斤,乳香半两(另研细末),没药半两(另研细末)。

123 功效

消毒止痛,活血溃脓,去风生肌。

124 主治

一切恶疮,亦治杖疮疼痛。

12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旋摊贴之。

126 制备方法

上将油慢火熬,续下三枝焦,去滓不用;下木鳖子、当归焦,去不用;冷定,下丹、乳、没药,枝搅丹性绝,再用慢火熬,不住手搅,休溢出,滴水内成珠不散为度,瓷器盛之。

13 《医统》卷七十九 131 方名

神应膏

132 组成

腊月猪板油5两,黄蜡半斤,铅丹(真者)4两,自然铜(淬,研)4两,密陀僧(研)4两,朱砂1两(另研)。

133 功效

接骨止痛。

134 主治

跌打刀伤。

135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凡遇木石损伤碎者,用火化开,糊伤处敷上,然后夹定,用此药服时重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葱、酒调下。或伤深者,须填孔中;浅者,油单纸摊贴;甚者,灯心裹木夹之。如药力散,再觉痛,更1服即止,又痛甚者,又贴之。

136 制备方法

上用新铛先溶猪油,次下黄蜡于冷处,下铅丹、陀僧、自然铜,缓火再煎,水中滴之不散,更出铛,冷下朱砂搅匀至凝丸,如弹子大,用笋皮视冷收。

14 《医学入门》卷八 141 方名

神应膏

142 组成

香油1斤。

143 主治

诸般痈肿疖毒。

14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随意摊贴。

145 制备方法

上入乱发一团,如鸡子大,于铫中文武火熬至发枯,入杏仁1两,再煎枯黑,滤去滓;入黄耆7钱半,玄参5钱,熬12时久住火;候火力稍息,入带子蜂房1两,蛇退5钱,以柳木不住手搅,慢火熬至枯黑,滤去滓;入黄丹5两,不住手搅,滴水成珠,不软不硬,瓷器收贮。

15 《痧痘集解》卷六 151 方名

神应膏

152 组成

雄黄1钱。

153 主治

痘疔。

15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用绵胭脂重汤浸汁令浓,调雄黄末点于疔头上,立时红活。

155 制备方法

上研细。

156 各家论述

盖雄黄能拨毒,胭脂能活血耳。

16 《回春》卷五 161 方名

神应膏

162 组成

乳香1两(为末),没药1两(为末),皮胶3两,生姜2斤(取自然汁)。

163 主治

痛风,骨节疼痛。

16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用不见烟的狗皮推膏药,贴患处。仍用鞋底炙热,时时在膏药上运动熨之。

165 制备方法

先将生姜汁以砂锅内煎数沸,入皮胶化开,将锅取下坐灰上,方入乳、没末,搅匀成膏。

166 用药禁忌

勿犯铁器。

17 《直指》卷二十二 171 方名

神应膏

172 组成

龙泉好光粉2两,真麻油3两。

173 主治

痈疽,发背,恶疮。

174 神应膏的用法用量

用纸摊贴。

175 制备方法

上慢火同熬,更换柳枝频搅,滴入水成珠,方入白胶末少许,徐徐倾入瓷器,以水浸2日。

古籍中的神应膏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见形证治

痘疮方出之时使不入目。以神应膏涂眼四周,或只以胭脂取汁涂之,或敷以水调黄柏末,或以牛蒡子为末蜜调贴

《普济方》:[卷三百十五膏药门]内外诸疾方

。又搅无烟。方下乳香、没药。一方无玄参、乱发。神应膏治一切疮肿伤损。汤火烧摩。风湿痛痒。用薄绢摊贴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见形证治

痘疮方出之时使不入目。以神应膏涂眼四周,或只以胭脂取汁涂之,或敷以水调黄柏末,或以牛蒡子为末蜜调贴

《普济方》:[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过节只虎口长。蓖麻、木鳖子去壳。每个作两三块。神应膏治一切恶疮。消毒止痛。活血溃脓。去风生肌。亦治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瘰有脓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全鸡拔毒膏 1 拼音

quán jī bá dú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Quanji Badu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382198

23 处方

鸡骨 750g 蓖麻子 1000g 冰片 250g 铜绿 15g 黄柏 250g 紫花地丁 I 00g 蒲公英 100g 乳香 100g 没药 200g 血余 100g 柳枝 1000g 轻粉 25g

24 制法

以上十二味,冰片、轻粉、铜绿研成细粉,混匀。其余鸡骨等九味,酌予碎断,与 食用植物油 100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 6000g,加入油内搅匀, 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待温,加入冰片等细粉,搅匀,放冷,切成条块,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条块状黑膏药。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P)。

27 功能与主治

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用于痈疽,疗毒恶疮,无名肿痛等症。

28 用法与用量

酌按患处大小将膏药加温软化摊布上,贴于患处。过一昼夜如见膏药不粘, 再换新药。

29 规格

每块重 6g

210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全鸡拔毒膏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痘后余毒证治

芎当归稍白芍药防风人参紫苏叶木香甘草节黄桂心桔梗鸡心槟榔白芷浓朴乌药枳壳(各四分)上,锉细。水一盏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痘后余毒证治

芎当归稍白芍药防风人参紫苏叶木香甘草节黄桂心桔梗鸡心槟榔白芷浓朴乌药枳壳(各四分)上,锉细。水一盏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杨梅疮门主方

血竭、儿茶各五钱,琥珀二分,研细掺之,外以清凉拔毒膏贴之。清凉拔毒膏麻油二斤,入锅内熬至滴水成珠,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项部(五)]瘰马刀

在鲫鱼腹内,仰安鱼于炭火上,烧烟尽,取出)蜈蚣(全者,一条)蓬术(半两)栀子(五枚)皂角(二挺,四

《续名医类案》:[卷十三]痛痹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二七四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水沉膏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得效》卷十九 31 组成 32 主治 33 水沉膏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35 用药禁忌 4 《准绳·疡医》卷二 41 组成 42 主治 43 水沉膏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普济方》卷二七二 51 组成 52 主治 53 水沉膏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水沉膏 1 拼音

shuǐ chén gāo

2 《普济方》卷二七四 21 组成

乳香2钱,轻粉2钱,白蔹2钱,赤蔹2钱,雄黄半钱,白及1钱,黄丹1钱,乌鱼骨1钱。

22 主治

浸*疮。

23 水沉膏的用法用量

贴疮口。23日勿敷之。

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后将草药一处再为末。先用热绢子放在水上,浸少时取出,量疮大小,调药摊于绢子上。

3 《得效》卷十九 31 组成

白及末半钱。

32 主治

疔疮,时毒暑疖。

33 水沉膏的用法用量

贴疮上。

34 制备方法

水盏内沉下,澄去水,却于皮纸上摊开。

35 用药禁忌

如用膏,不可用生肌药。

4 《准绳·疡医》卷二 41 组成

白果根(新鲜生者佳)。

42 主治

疔疮。

43 水沉膏的用法用量

以油纸摊贴,及用酒磨服。

44 制备方法

上药以米醋磨浓,澄脚。

5 《普济方》卷二七二 51 组成

五灵脂、白及各等分。

52 主治

诸疮。

53 水沉膏的用法用量

用新水调,搽在纸花上贴之。

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水沉膏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二疔疮]外治

用酒打面糊为丸,如麦大两头尖,入于针破口内,用水沉膏贴之。后用膏药,及生肌药追出脓血毒物。又如有黑

《外科集验方》:[卷上]疔疮论

用酒打面糊为丸如麦大,两头尖,入于针破口内,用水沉膏贴之,后用膏药及生肌药追出脓血毒物。又如有黑陷

《急救良方》:[卷之二]痈疽疔毒第三十五

甲扯动疮上插入。重者针破患处,以一粒纳入,仍以水沉膏贴之。取蟾酥法∶用癞虼(即蛤蟆)于眉刺破,把手

《仙传外科集验方》:[增添别本经验诸方治诸疔疮方法]追毒丹

用酒打面糊为丸如麦大,两头尖,入于针破口内,用水沉膏贴之,后用膏药及生肌药迫出脓血毒物。又如有黑陷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六诸疮肿门]许真君七十二证

产品简介 : 本品系湖南湘西民间百年验方,选用湘西土家族山区二十余种土家惯用的民间中药药为原材料,配合现代工艺精制熬炼而成。土老司,土家语称他叫“梯玛”。土司统治时期,土老司权限较大,他可管村寨的祭祀、驱鬼、许愿、还愿、婚姻与婚礼,求子嗣、求雨、解纠纷、治病、占卜、丧葬等。

湘西土家人为了纪念和传承土家民族文化、让湘西土家民间古法手工膏药更好的发展,并使湘西土家民间古法手工膏药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在保护和继承土家祖先古法制作的工艺的基础上,湘西土家族民间古法手工膏药继承人坚守“诚信为医、良心做药”的经营理念,受托厂商强强联合,创建了土家梯玛古法黑膏药品牌。

产品配方: 川穹、桂枝、白芷、生姜、薄荷、透骨草、樟脑、冰片、鸡血藤、辣椒、冬青、益母草

产品熬制 :土家梯玛古法黑膏药的熬制过程是分阶段地将不同中草药加入锅中熬制,炸药火候把握准确;炼油滴水成珠;下丹比例合适;去火毒严格控制天数;使药性独到,效果奇特。

产品原理 :本膏药用于肌肤表面给药,所有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适宜人群适用于因风湿、关节炎、滑膜炎、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乳腺增生、坐骨神经痛、腰腿疼痛、颈椎病、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引起疼痛的人群。

不适宜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严重高血压患者、儿童、婴幼儿及皮肤过敏者。

使用方法将疼痛处洗净,揭去护膜贴于疼痛部位,每贴可使用一天。

注意事项

1使用中皮肤有热感,属正常。

2皮肤破溃处禁用

3如使用本品后皮肤出现红斑、肿胀应停止使用。

品牌总经销湘西梯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规格型号13cmX9cm/贴,每袋1贴

有 效 期二年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三一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3 《疡医大全》卷十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鸡峰》卷二十二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家宝》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幼幼新书》卷八引张涣方 61 方名 62 乌金膏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67 附注 7 《圣济总录》卷一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痈疽神秘验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9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外科全生集》卷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用药禁忌 11 《理瀹》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制备方法 12 《疡科纲要》卷下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3 《青囊秘传》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同寿录》卷四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制备方法 15 《文堂集验方》卷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功效 154 主治 15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15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乌金膏 1 拼音

wū jīn gāo

2 《普济方》卷三一四 21 方名

乌金膏

22 组成

乳香半钱,没药半钱,麒麟竭半两,当归1钱,木鳖子半两,血余3两(妇人者),黄丹(水淘去土)1两,(一方有杏仁)。

23 功效

生肌止痛,消肿毒。

24 主治

疮疖,肿毒。

2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用之如常法。

26 制备方法

上将血余、黄丹入铫子内,用清油10两,黄蜡2两,同煎熬令黑色,后入诸般药末,同煎去滓。更用慢火熬,候滴在水内成珠子不散即住火。乃入净瓷盒内收盛,掘坑可深3尺,埋之在内,经2宿取出。

3 《疡医大全》卷十 31 方名

乌金膏

32 组成

晋矾(即明矾)1两,米醋(自造红香者佳)1碗半。

33 主治

诸般外障风痒,血缕癍疮,胬肉扳睛,鸡冠蚬肉,漏睛疮。

3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涂点患处,久闭。或5日、7日,上下胞俱肿,方可歇药数日,其红肿尽消,观轻重再点。如漏睛脓出,用膏和匀,作条晒干,量穴深浅,插入化去瘀肉白管,则新肉自生,而脓自止矣。

35 制备方法

共入铜锅内,文武火熬干;如湿,翻调焙干,取出去火气,研细末。用时不拘多少,再研至无声,入生蜜调匀,盛瓷罐内。

4 《鸡峰》卷二十二 41 方名

乌金膏

42 组成

白芷1分,桂1分,当归1分,川芎1分,麝1分,白及1分,白蔹1分,血竭2钱,没药2钱,乳香2钱(研细)。

43 主治

背疮。

4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如常使用。

45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令匀,以白绵裹,用清油3斤,将药包入油内,以文武火煎,候紫黑色,去药包煎57沸,入黄丹24两,以文武火煎药油如光漆,将少许滴水内成珠子,以津涂手,将药摊无油污手即成。入丹后更依次第下下药末,先入血竭,次没药,次麝香,次乳香,收贮垍器内。

5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家宝》 51 方名

乌金膏

52 组成

通草1分,黄皮1分,大黄1分。

53 主治

小儿疳气灌入阴,黄亮色。

5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钱,獖猪胆调成膏,于阴上涂。如未退,煎蛇床子汤洗后再涂。

55 制备方法

各烧存性为末。

6 《幼幼新书》卷八引张涣方 61 方名

乌金膏

62 乌金膏的别名

黑龙膏

63 组成

乌梢蛇1条(肉酒浸1宿,焙),蚕纸1张(烧),蝉壳半两,全蝎半两,朱砂(飞)半两,金箔20片,龙脑半钱,麝半钱。

64 主治

胎痫潮发;小儿急慢惊风,潮搐频并。

6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1粒。人参、薄荷汤化下。

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研匀,蜜和如皂子大。

67 附注

黑龙膏(《普济方》卷三七五引《全婴方》)。

7 《圣济总录》卷一三○ 71 方名

乌金膏

72 组成

油半斤,盐花1两,黄蜡3两,柳枝2两(锉)。

73 主治

一切恶疮、发背、毒肿。

7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用故帛上摊贴。若3日内,未成脓便消;已成脓,头未破者即溃,不须针灸。其疮变痛成痒,是药力也。若是恶疮发背,用药贴后出脓血及黄水、赤汁,贴膏令出尽,以愈为度。

75 制备方法

上4味,先熬油令沸,下柳枝煎,候焦黄漉出,绵布绞去滓,再煎,下蜡、盐花,以柳篦搅令稀稠得所,以瓷盒盛。

8 《痈疽神秘验方》 81 方名

乌金膏

82 组成

巴豆(去壳)。

83 功效

腐化瘀肉,推陈致新。

84 主治

一切疮毒。

8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加乳香、没药少许,亦可纴疮内。入香油少许,稠稀可用。

86 制备方法

炒焦,研如膏。

9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91 方名

乌金膏

92 组成

僵蚕(酒洗)5钱,全蝎(去足尾,酒洗)5钱,甘草5钱,紫草5钱,白附子(味苦内白者真)5钱,麻黄5钱,川山甲(炒,末)2钱半,蝉蜕(去头足,酒洗净)2钱。

93 主治

痘疮,发热至7日以前,或因风寒,痘不起发;或红紫;或惊搐者。

9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灯心汤化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将红花1两,紫草1两,好酒2钟,熬去大半,去滓,加蜜5两,慢火同熬,滴水成珠为度,丸如龙眼核大。

10 《外科全生集》卷四 101 方名

乌金膏

102 组成

乌铅1斤。

103 主治

烂腿日久不愈。

10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照患孔大小,剪如膏药1方,针刺2030眼,取光面贴孔上。每日煎紫花地丁草汤洗孔,并洗膏2次,3日内毒水流尽,色变红活,以水飞伏龙散掺上,仍用前膏贴外。妇人须待月信之后贴起。

105 制备方法

用白砒3钱熔化,次日铅面刮下者,名曰金顶砒,再以铅熔,浇薄如纸片。

106 用药禁忌

忌多立、行走、房事、食毒物。

11 《理瀹》 111 方名

乌金膏

112 组成

当归2两,川芎1两,桃仁5钱,姜炭5钱,甘草5钱,红花5钱,延胡5钱,官桂5钱,灵脂5钱,香附5钱。

113 功效

消积行瘀。

114 主治

产后诸病。

115 制备方法

麻油熬,黄丹收膏。

12 《疡科纲要》卷下 121 方名

乌金膏

122 组成

巴豆白肉(烧灰,压去油)、元寸。

123 功效

化腐止痛。

124 主治

恶疮顽肉。

12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掺患处。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青囊秘传》 131 方名

乌金膏

132 组成

桐油1斤(入锅熬,起白星为度),黄蜡1两5钱(熔化)。

133 主治

足三阴湿热,腿脚红肿皮破,脂脓浸*不止,痛痒非常者。

134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摊贴。

135 制备方法

入研细大黄末1斤,搅匀,再入冰片2分。

14 《同寿录》卷四 141 方名

乌金膏

142 组成

净清油20两,马钱子2两,地木鳖仁2两,蓖麻肉2两(净),密陀僧6两(细末),赤金49张。

143 主治

痈疽,发背,肿毒,疔疮。

144 制备方法

上药先入清油内炼至枯色,去滓再熬,滴水成珠,再下陀僧末,搅匀熬成,取起,飞入赤金,和匀为度。

15 《文堂集验方》卷四 151 方名

乌金膏

152 组成

巴豆20粒(去壳及细皮,炒黑存性),雄黄2分。

153 功效

去腐生新。

154 主治

一切腐肉。

155 乌金膏的用法用量

取少许掺腐肉上,1日1夜即去,麻油调涂亦可。

1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乌金膏 《疡医大全》:[卷十一眼目部]外障门主论

血不散,并镰洗后系从权,若多服则耗血慎之。)点乌金膏或灵光散。俟病去大半,服清热消凝丸。(治*热反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四背部(十二)]发背

蒜)。但未溃以前,皆可灸也,更用箍药围之。若用乌金膏,或援生膏点患处,数点尤好。间用雄黄解毒散洗患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二溃疡]去死肉

泥。入乳香、没药少许,再研细。少上,恶肉自去。乌金膏治发背中央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即生。若初起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发背(四十二)

忌寒凉之剂。其有势未定者,或先用箍药围之,若用乌金膏点患处尤妙。凡人初觉发背,赤热肿痛,莫辨其头者

《立斋外科发挥》:[卷二]发背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头风膏 1 拼音

tóu fēng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Toufeng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287198

23 处方

细辛 255g  白芷 255g 薄荷油 505ml 地黄 40g 香附(制)    40g 乌药 40g 白附子 20g 红花 20g 三棱 20g 桂枝 20g 僵蚕 20g 香加皮 20g 莪术 20g 当归 20g 威灵仙 20g 羌活 20g 独活 20g 赤芍 20g 桃仁 20g 全蝎 20g 血余炭 20g 麻黄 20g 防风 20g 白芷 20g 秦艽 20g 大黄 20g 栀子 20g 高良姜 20g 生川乌 20g 生草乌 20g

24 制法

以上三十味,除薄荷油外,细辛、白芷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 地黄等二十七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 水成珠。另取红丹 6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薄荷油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26 鉴别

应符合膏药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P)。

27 功能与主治

散风止痛。用于感受风邪,防治产妇头痛。

28 用法与用量

外用,加热软化,贴于两侧太阳穴。

29 规格

每张净重0 1g

210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头风膏 《冷庐医话》:[补编录方]许秀山传方

金,曾传余秘方,试之皆效,附录之以济世。治头风,用头风膏药,入草乌末少许,贴之。治牙痛,用北细辛五

《外科传薪集》:许恒君传用法(附)

痛起。渴大便秘。或者阳。专治寒凉药。肿作痛。寒热头痛者。皆在表也。发散之。痛作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

《尤氏喉症指南》:喉舌牙三症煎方歌

元蒡子草僵前,银花口渴加冬母,郁闷须加贝芍先,头痛石膏胸闷壳,身如寒热入柴胡,倘然大便难通利,枳壳元

《玉机微义》:[卷三十四头痛门]诸经内外头痛用药法

痛身热目疼鼻干恶寒发热恶热其脉浮缓而长升麻汤或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六必集·杂证谟头痛]述古(共三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