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传经典内容概述
简介 · · · · · ·
《诗集传》最初成书刊刻时为二十卷,末附《诗序辨说》,但《诗序辨说》不知何时被删骈,历代著录及今传宋刊本均未载。至清修《四库全书》,则只有八卷本,“盖坊刻所并”(《总目提要》),讹误改易之处很多,四库本作了一些校勘。《诗集传》二十卷本与八卷本是两种明显不同的版本系统。包丽虹通过对《诗集传》历代版本注音的比较研究,考察朱熹注音的原貌及其依据,认为在传世刻本中,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本二十卷的学术价值为最高,但其卷十二至卷十七缺损,应与北京图书馆旧藏宋刻明印本配合使用;《诗集传》八卷本的注音是经过历代篡改而致,非朱熹原注;二十卷本注音的主要依据为陆德明《经典辞文》和吴棫《毛诗补音》。
作者简介 · · · · · ·
王华宝,江苏江都人,1965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审,一编室主任。民进江苏省委新闻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支部主任。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
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同年分配至江苏古籍出版社工作。1999年受聘为副编审。2001年攻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5月,获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颁发的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2006年10月受聘为编审。策划、组稿并编辑语言学、古文献学、古典文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的学术图书数十种,20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图书奖,2007年9月,获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首届“出版之星”称号(仅5人)。师从徐复、钱玄、
汲扆本
汲扆本是从清代到1955 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傅宋本之前最为通行、最有影响的一个版本。它直接影响了摛藻堂四库荟要本、四库全书本、崇文书局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的诞生。可以说它在《乐府诗集》诸版本中的地位仅次于傅宋本。汲扆本的版式与汲晋本和汲本稍有区别,即全书中大多数的卷末有“东吴毛晋订正 男扆再订”字样。这是判定汲扆本的最为明显的版式特征。汲扆本传世甚多,全国各大图书均有,著录为普通古籍。
述评
汲扆本是在汲本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毛扆认为汲本不够令人满意,所以才会有再一次的校订。总体上来说,通过毛扆的这一次校订,产生了汲古阁本《乐府诗集》中最完美的一本,它在内容上相当接近傅宋本。它订正了绝大多数的汲本遗留的、汲晋本刊刻时产生的脱漏、讹误臆改之处,它对汲祖本(元本、王毛校)由于“先天缺陷”(汲祖本的底本是一个后期重印的无补版的明修本,漫漶断板较为严重;对校的绛云楼宋本是一个后期产生的、讹误甚多的本子)所产生的讹误进行了大胆的校改。当然,这种校改的主要依据是“他书”,因为毛扆没有看到过傅宋本,他之所以能够使汲扆本达到与傅宋本基本接近的程度,主要是依靠了他校。
缺陷
可以说,汲扆本的产生,使得汲祖本、汲晋本的绝大多数的错讹得到订正,但仍难免有所挂漏;不仅如此,汲扆本在订误的同时自身亦产生了一些讹误。
评价
汲扆本是汲古阁本《乐府诗集》最后的一本,也是内容上最为完善的一本,它代表了汲古阁整理《乐府诗集》的最高水平。它的出现,是以明末清初常熟文人校勘《乐府诗集》活动为基础的。尤其是陆贻典,他广列诸校--冯校、赵校、钱校、王毛校、钦校,为毛扆校书提供了可资参校的丰富的材料。汲古阁丰富的藏书,又为毛扆提供了他校的材料。在校本、他书齐备的条件下,汲扆本以求得事实之真为主要目的,从而克服了明修本和绛宋本带来的先天缺陷,成为清代及近现代一个远胜于元本的通行善本。
诗集
汲古阁整理刊刻《乐府诗集》,经过两代人四次校改,最终诞生了校对精良、堪称善本的汲扆本。从汲祖本到汲扆本,这期间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校改过程。从汲祖本到汲晋本,错讹不断累加。首先是因为汲祖本使用了后期重印的明修本和后期产生的、讹误甚多的绛宋本,造成底本上的先天缺陷;然后是汲晋本刊刻时又增添了不可胜数的脱漏、讹误和臆改。汲本和汲扆本所做的努力就是校改汲祖本和汲晋本的错讹。相比之下,改正汲晋本的错误相对比较容易,一般只需较为严格地遵照底本,但要改正汲祖本的错误,则非得据他书校改不可。
事业
据陶湘统计,汲古阁刻书约有六百种有零。其中以刊刻十三经、十七史用力最勤,亦最为著称。《乐府诗集》这部书在汲古阁刻书中的地位,必不及十三经十七史,但亦不是末流,应是处于一种中间地位。这一方面表现在毛晋对《乐府诗集》这部书评价颇高,另一方面表现在刊印过程中由草率转为精细。第一,毛晋的评价。毛晋跋从乐部诸书的分类说起的:“乐盖六艺之一也,乐部诸书,孟坚著诸经籍之首,贵与列诸经解之后,陈氏直厕诸子录杂艺之间,愈趋而愈微眇。”这说明毛晋倾向于将《乐府诗集》定位为乐书。《乐府诗集》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乐书与诗总集的双重特性,所以从宋代开始,它就既被著录在经部乐类又被著录在集部总集类。这两种不同的著录代表着不同的评价,在正统的眼光中,经部乐类的地位要远比集部总集类高。毛晋不仅将之视作经部乐类之书,且将之拔高至与经部诗类同等的地位上,如毛跋所言“太原郭茂倩集乐府诗一百卷,采陶唐迄李唐歌谣辞曲,略无遗轶,可谓抗行周雅、长揖楚词,当与三百篇并垂不朽。”在此我们不对毛晋这种评价作是非判断,我们关注的是毛晋的这种评价对刻书的影响。钱谦益《隐湖毛君墓志铭》称毛晋的刻书标准是以经史为源本:“故于经史全书,勘雠流布,务使学者穷其源流,审其津涉。其它访佚典,搜秘文,皆用以裨补其正学。”毛晋将之作为经部书来刊刻,汲古阁刻书又以经史为重,这都说明毛晋对于刊刻《乐府诗集》是颇为重视的。第二,刊刻过程是一个由草率到精细的过程。毛晋校刻《乐府诗集》在 1639 年,适逢明清易代之际,政局突变,汲古阁出版事业颇受影响。王咸在校书过程中受到时局动荡的影响,如卷三十三题识“己卯四月廿六日阅完此本。忆早春,客有自西北来者,言流寇纵横,然所过或有全者,独官军一到,虽鸡犬亦无 □ 类矣,闻之蹙于伤心。兹读戎昱《苦哉行》,”前年狂胡来,惧死翻生全。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乃知振古如斯也,可胜叹哉!与公。”卷五十九又题“己卯七月十四阅竟。闻良招危焉,心曲尽乱,疑有漏处。”不仅如此,初版的整个校刻出版过程都比较仓促。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
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
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
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
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5、《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陶渊明集》全注本)
1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或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17、《搜神记》,(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诗选注本,包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乃至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陈伯海《唐诗汇评》)
1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李白诗选》)
21、《杜诗镜铨》,(清)杨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杜甫诗选》)
22、《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王维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王维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
23、《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教育出版社。(亦可用类似选本,或高海夫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24、《古文观止译注》,(清)吴调侯、吴楚材选,李国章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2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7、《宋词三百首》,朱孝臧选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8、《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9、《陆游诗选》,游国恩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0、《稼轩词编年笺注》(修订本),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1、《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32、《全元散曲》,隋树森辑,中华书局。
33、《明诗选》,杜贵晨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明诗选本,如《明诗别裁》之类)
34、《清诗精华录》,钱仲联、钱学增选注,齐鲁书社。(亦可用其他清诗选本,如《清诗别裁》之类)
35、《近代诗钞》,钱仲联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近代诗选本。)
36、《琵琶记》,(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7、《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8、《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9、《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0、《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1、《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版本,以下诸书同)
42、《水浒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3、《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4、《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6、《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7、《老残游记》,(清)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8、《孽海花》,(清)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9、《中国文化读本》,董乃斌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50、中国文学史,在章培恒、袁行霈、郭预衡主编的三种或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中,任选一部通读。
5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鲁迅全集》,或单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5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著,马美信疏证,复旦大学出版社。
5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54、闻一多《唐诗杂论》,见《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亦有其他版本及单行本。
55、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56、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57、《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8、《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撰,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文心雕龙》全注全译本)
59、《诗品集注》,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60、《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
61、《艺槪》(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6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此书有多种注释本,均可参用)
63、《经典常谈》,朱自清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4、《经子解题》,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5、《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华书局。
66、《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67、《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68、《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楚辞今注》[战国]屈原撰,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司马相如集校注》[西汉]司马相如撰,金国永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衡诗文集校注》[东汉]张衡撰,张震泽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扬雄集校注》 [西汉]扬雄撰,张震泽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阮籍集》[三国魏]阮籍撰,李志钧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陶渊明集校笺》(修订本)[东晋]陶潜撰,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
《鲍参军集注》[南朝宋]鲍照撰,钱仲联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谢宣城集校注》[南朝齐]谢脁撰,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
《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馀嘉锡笺疏,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世说新语校释》(上中下册)[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龚斌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品集注》(增订本)(上下册)[南朝梁]锺嵘撰,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心雕龙义证》(上中下册)[南朝梁]刘勰撰,詹锳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选》(全六册)[南朝梁]萧统撰[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玉台新咏汇校》(上下册)[南朝陈]除陵编,吴冠文、谈蓓芳、章培恒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骆临海集笺注》[唐]骆宾王撰[清]陈熙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子安集注》[唐]王勃撰[清]蒋清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卢照邻集笺注》(增订本)[唐]卢照邻撰,祝尚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韦应物集校注》(增订本)[唐]韦应物撰,陶敏、王友胜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梵志诗校注》(增订本)(上下册)[唐]王梵志撰,项楚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子昂集》(修订本)[唐]陈子昂撰,徐鹏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白集校注》(全四册)[唐]李白撰,瞿蜕园、朱金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修订本)(上中下册)[唐]杜甫撰[宋]赵次公注,林继中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杜诗镜铨》(上下册)[唐]杜甫撰[清]杨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注杜诗》(上下册)[唐]杜甫撰[清]钱谦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白居易集笺校》(全六册)[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昌黎文集校注》(上下册)[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下册)[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柳河东集》(上下册)[唐]柳宗元撰,[唐]刘禹锡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柳宗元诗笺释》[唐]柳宗元撰,王国安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孟浩然诗集笺注》(增订本)[唐]孟浩然撰,佟培基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适集校注》[唐]高适撰,孙钦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唐]李贺撰[清]王琦等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贺诗歌集注》[唐]李贺撰[清]王琦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戴叔伦诗集校注》[唐]戴叔伦撰,蒋寅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权德舆诗文集》(上下册)[唐]权德舆撰,郭广伟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皮子文薮》[唐]皮日休撰,萧涤非、郑庆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樊南文集》[唐]李商隐撰[清]冯浩译注,钱振伦、钱振常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玉溪生诗集笺注》(上下册)[唐]李商隐撰[清]冯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樊川文集》[唐]杜牧撰,陈允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樊川诗集注》[唐]杜牧撰[清]冯集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合诗集校注》(上下册)[唐]姚合撰,吴河清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长江集新校》[唐]贾岛撰,李嘉言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禹锡集笺证》(上中下册)[唐]刘禹锡撰,瞿蜕园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温飞卿诗集笺注》[唐]温庭筠撰[清]曾益等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韦庄集笺注》[五代]韦庄撰,聂安福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岑参集校注》[唐]岑参撰,陈铁民、侯忠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元稹集校注》(上中下册)[唐]元稹撰,周相录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郑谷诗集笺注》[唐]郑谷撰,严寿澄、黄明、赵昌平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苏舜钦集》[宋]苏舜钦撰,沈文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中下册)[宋]欧阳修撰,洪本健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先集编年校注》[宋]张先撰,吴熊和、沈松勤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中下册)[宋]梅尧臣撰,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宋]姜夔撰,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晏词笺注》[宋]晏殊、晏几道撰,张草纫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真集笺注》(修订本)(上下册)[宋]周邦彦撰,罗忼烈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嘉祐集笺注》[宋]苏洵撰,曾枣庄、金成礼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东坡乐府笺》[宋]苏轼撰,朱孝臧编年校注,龙榆生校笺,朱怀春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苏轼诗集合注》(全六册)[宋]苏轼撰[清]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欒城集》(上中下册)[宋]苏辙撰,曾枣庄、马德富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山谷诗集注》(上下册)[宋]黄庭坚撰[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宝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山谷诗注续补》[宋]黄庭坚撰,陈永正、何泽棠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山谷词校注》[宋]黄庭坚撰,马兴荣、祝振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淮海集笺注》(上中下册)[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宋]秦观撰,夏承焘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后村词笺注》[宋]刘克庄撰,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与义集校笺》[宋]陈与义撰,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
《于湖居士文集》[宋]张孝祥撰,徐鹏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樵歌校注》[宋]朱敦儒撰,邓子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清照集笺注》(修订本)[宋]李清照撰,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宋]辛弃疾撰,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宋]陆游撰,夏承焘、吴熊和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剑南诗稿校注》(全八册)[宋]陆游撰,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范石湖集》[宋]范成大撰,富寿荪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荆文公诗笺注》(上中下册)[北宋]王安石撰[宋]李壁笺注,高克勤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芦川词笺注》[宋]张元干撰,曹济平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令集》[宋]王令撰,沈文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揭傒斯全集》[元]揭傒斯撰,李梦生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雁门集》[元]萨都剌撰,殷孟伦、朱广祁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寅集》[明]唐寅撰,周道振、张月尊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青丘集》(上下册)[明]高启撰[清]金檀辑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汤显祖戏曲集》(上下册)[明]汤显祖撰,钱南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汤显祖诗文集》(上下册)[明]汤显祖撰,徐朔方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袁宏道集笺校》(上中下册)[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白苏斋类集》[明]袁宗道撰,钱伯城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珂雪斋集》(上中下册)[明]袁中道撰,钱伯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震川先生集》(上下册)[明]归有光撰,周本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谭元春集》[明]谭元春撰,陈杏珍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梁辰鱼集》[明]梁辰鱼撰,吴书荫编集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隐秀轩集》[明]锺惺撰,李先耕、崔重庆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子龙诗集》[明]陈子龙撰,施蛰存、马祖熙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玉戏曲集》(上中下册)[清]李玉撰,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亭林诗集汇注》(上下册)[清]顾炎武撰,王蘧常辑注、吴丕绩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渔洋精华录集释》(上中下册)[清]王士禛撰,李毓芙等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牧斋初学集》(上中下册)[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牧斋初学集诗注汇校》(上下册)[清]钱谦益撰,钱曾笺注,卿朝晖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牧斋有学集》(上中下册)[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牧斋杂著》(上下册)[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清]纳兰性德撰,张草纫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两当轩集》[清]黄景仁撰,李国章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敬业堂诗集》[清]查慎行撰,周劭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大櫆集》[清]刘大櫆撰,吴孟复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瓯北集》(上下册)[清]赵翼撰,李学颖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雅堂全集》[清]宋琬撰,马祖熙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小仓山房诗文集》(全四册)[清]袁枚撰,周本淳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吴梅村全集》[清]吴伟业撰,李学颖集评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樊榭山房集》(上中下册)[清]厉鹗撰[清]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惜抱轩诗文集》[清]姚鼐撰,刘季高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忠雅堂集校笺》(全四册)[清]蒋士铨撰,邵海清校、李梦生笺,上海古籍出版社
《秋笳集》[清]吴兆骞撰,麻守中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人境庐诗草笺注》(上下册)[清]黄遵宪撰,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岭云海日楼诗钞》[清]丘逢甲撰,丘铸昌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瓶水斋诗集》(上下册)[清]舒位撰,曹光甫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撰,王佩诤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龚自珍诗集编年校注》(上下册)[清]龚自珍撰,刘逸生,周锡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恽敬集》[清]恽敬撰,万陆、谢珊珊、林振岳标校,林振岳集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维崧集》(上中下册)[清]陈维崧撰,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
《水云楼诗词笺注》[清]蒋春霖撰,刘勇刚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归庄集》[清]归庄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方苞集》(上下册)[清]方苞撰,刘季高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全四册)[清]蒲松龄撰,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清]吴敬梓撰,李汉秋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后,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李义山诗集》共三卷,存诗约六百首。诗人李商隐以途中见闻,展现了甘露事变后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社会实况,并追溯唐王朝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指出祸乱的根源。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李义山诗集 创作年代 :唐朝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李商隐 诗歌数量 :存诗约六百首 作者简介,书籍简介,版本,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秘书省正字等职。当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晚年的李商隐,先后三次在桂州、徐州、梓州随人作幕僚,抑郁不得志,死于荥阳。 李商隐为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中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有二十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书籍简介 李义山诗集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触及时政,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不同寻常的胆识。如《有感》、《重有感》等,有力地抨击了控制朝政的宦官;《寿安公主出降》等,直斥祸国殃民的藩镇,并讽刺了朝廷姑息强藩的行为。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李商隐的咏史诗,也有很高的成就。它们记录历史教训,并希望当政者以此为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富平少侯》、《南朝》、《北齐》等,鞭挞了历史上封建帝王的骄奢荒*;《瑶池》、《贾生》等,讽刺帝王追求神仙的虚妄,并显露出诗人的胸襟抱负;《马嵬》、《龙池》、《华清官》等,更是直接把矛头指向本朝皇帝,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李商隐最有特色的,是标为“无题”或取作品中个别词语作为题目的爱情诗。这些诗,用华美的词藻、和谐的音调,构成优美的形象,传达出真挚婉转的情思,极富感染力。但它们意蕴含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这些注解“大抵刻意推求,务为深解,以为一字一句皆属寓言,而无题诸篇穿凿尤甚”。这些诗,除了少数可能别有寄托外,大部分交织著诗人对生活、爱情、身世等,种种复杂感受的言情之作。“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表达了对爱情的希望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脍炙人口,极具代表性。 李商隐以近体诗成就最高,他继承杜甫锤炼严谨、沉郁顿挫的特色,糅合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又受李贺诗中幻想像征等的影响,形成了情致深蕴、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是艺术上的独辟蹊径,对唐诗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并对晚唐、宋初乃至清代的一部分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李商隐的诗,也存在用事用典过多,意义晦涩难懂的缺点。宋代的西昆体作家,片面地发展了这一缺点,使诗歌创作中的形式主义趋于严重。 版本 关于《李义山诗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三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六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七卷。 《李义山诗集》主要注本,有清初朱鹤龄《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现存刊行中,最早的李诗笺本。此外,还有沈厚塽将何焯、朱彝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编成《李义山诗集辑评》。清代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所注详备,最受称道,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三色套印本 三色套印本
本文2023-08-07 14:25: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