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选择一部你读过的古代典籍。,谈谈你是如何利用古典文献学知识进行阅读的”急呀。要不就挂科了,谢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跪求“选择一部你读过的古代典籍。,谈谈你是如何利用古典文献学知识进行阅读的”急呀。要不就挂科了,谢谢,第1张

  一)音韵学应用例

  1、《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以为“落”当为“滋”字之误。理由是:《顾氏文房小说》本《古今注》(据宋本)作“滋”字,“滋”字和“晞”、“归”字协韵。“滋”、“落”形近,颇疑原作“滋”字,“落”字为后人所改。

  按:“滋”字与“晞”、“归”在汉时并不押韵。依据王力的古韵分部,“滋”在之部,“晞、归”在微部,属不同韵部。王书据宋本《古今注》,孤证不立,颇疑宋人据当时读音改“落”为“滋”。且果如王言,“滋”、“晞”协韵,则前人更不当改“滋”为“落”。

  2、《国朝汉学师承记》(钟哲整理本)第65页第1 行:“熊”之足似“鹿”,从“肉”“乙声”。

  按:此条乃江藩引朱筠言,谓“熊”字“从肉乙声”。此“乙”字当为“ ”(隶作以)字之讹。“乙”在古音质部,“以”在之部,“熊”在“蒸”部,之蒸阴阳对转。检徐铉《说文解字》,正作“以”字,明此作“乙”者非。但不知是朱筠之误,江藩之误,抑手民之误?

  3、《汉志·六艺略·春秋》有《谷梁传》十一篇。谷梁子,鲁人。颜师古注曰:“名喜”。根据《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这一谷梁子的名字有谷梁喜(颜师古注)、谷梁赤(桓谭《新论》)、谷梁寘(王充《论衡》)、谷梁俶(a、《尸子》;b、字元始,阮孝绪《七录》)、谷梁嘉(钱大昭《汉书辨疑》)。

  按:大体说来,钱大昭之说似乎不确,其它几家皆是其名,只是因语音转移而有变化罢了。赤(昌母铎部,据王力先生《同源字典》,下同,似可拟作:thjak)、俶(昌母觉部,thjuk)、寘(章母锡部,tjek),三字声母都在照三组,在上古同属舌音,赤俶双声、俶寘旁纽。而对喜字的解释,需要引入壴字,《说文》喜“从壴从口”。壴字上古音为知母侯部(tio),知母古亦在舌音,与照三组字为准双声。如此赤、俶、寘、壴皆可看作一声之转,窃以为俶字近是,理由同于王先谦所说,“尸子为六国时人,见闻较碻”,另外名俶与字元始也能相应。剩下的问题就是喜与壴的问题了,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喜为壴字之讹,喜下面的口字可能是饰笔;另一种可能就是喜字本来就有壴字的读音。

  4、《管子·兵法》

  善者之为兵也,使敌若据虚,若搏景。无设无形焉,无不可以成也;无形无为焉,无不可以化也,此之谓道矣。若亡而存,若后而先,威不足以命之。

  使敌若据虚,旧注为“居常畏惧”,以据为依据,居处之义。

  按:细绎文意,颇疑“据”通作“拒”。拒,《说文解字·止部》段注,“此与彼相抵为拒”。“拒虚”与“搏景(通影)”排比成文,虚、影正无形,即下文“无设无形”之义。“据”(鱼部见母)与“拒”(鱼部群母)古音同在鱼部见组,理得相通。不过检《故训汇纂》,尚无据拒相通例。

  二)校勘学应用例

  5、《说文解字注》误改篆文一例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第603页“攑”字条,段注有:“今按《玉篇》列字次第,捀下扬上作攑,丘言切,举也。《说文》捀下扬上则作 ,显是攑篆之讹。盖希冯作《玉篇》时所据《说文》未误也。《说文》本有举无 ,后人自讹舛耳。《广韵》廿二元亦曰:‘攑,举也(作者按:丘言切)’”。

  按:今检日人释空海《篆隶万象名义》,手部捀下扬上作“ ,与居反,举也,从也”。据周祖谟研究,《万象名义》一书,合于《玉篇》残卷,很大程度上当保存了《玉篇》原貌,而今本《大广益会玉篇》则与原本《玉篇》相去较远。此或可说明段所引《玉篇》实非野王原貌。而今本《玉篇》之合于《广韵》,可能是有人因《广韵》而改《玉篇》。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五·艺文·小学》“雍熙新定广韵”条,“太平兴国二年六月丁亥,诏太子中舍陈鄂等五人同详定《玉篇》、《切韵》”,据此,则此二书间相互改动亦并非妄谈。且可引下条为证:《说文解字注》第607页“揟”字条,段注有“沮,《玉篇》、《广韵》作具,非也。”今检《万象名义》手部“揟”字条正作“沮”,不误。此可明今本《玉篇》不同于古本而近于《广韵》。如此,则段改作“攑”篆,《广韵》、《玉篇》二证实为同一证;且既无原本《玉篇》,则不能明“攑”必在捀下扬上。段注此改实有未安。

  三)文学、历史学与古文献学的反复为用

  正如上面所述,文献学研究的是文本,而文学、历史学研究的却是文本的内容。我们很难想象,只有版本、目录、校勘类的图书之学,而不去研究它的内容;只有研究单个文字的“小学”,而没有那些由文字组成的篇章。就知识的传承来讲,大多数是以文学、历史学的形态来系统进行的。文献学虽然是文学、历史学的基础,但是它并不是脱离文学、历史学等学科而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托各种专门的知识而存在。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这种情况。

  6、冤亭卞(全宋诗册二一卷一二六四页一四二五○)

  留题灵岩古诗十韵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优。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崖头。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风高松子落,天外钟声浮。祖师生朗石,古殿名般舟。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老僧笑相语,此事常穷求。移出蓬莱岛,侍吾仙子游。原注:元佑庚午三月二十八日东武王璞书 《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九引《长清县志》

  此诗又见《全宋诗》册二一卷一二五一页一四一三七卞育,题作《留题灵岩寺》,“优”作“幽”,“穿崖”作“穿岩”,“声”作“身”,“般舟”作“般州”,“此”作“兹”,“侍”作“待”,出清顾炎武《求古录》。

  按:卞育与冤亭卞实为同一人,卞育元佑间曾官济南从事,灵岩寺正在济南,合于诗内容及小注;卞育小传谓其为济阴人,实则为济阴冤句县人,宋元佑元年,改冤句县为宛亭县。而冤亭当即宛亭之异称(宛有二音,一读如碗、一读如冤,冤、宛亦皆有弯曲义)。此诗即冤亭卞育之作。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便在于地名,我们查检不到冤亭这个地名,但是却由之联想到冤句(著名的起义军首领黄巢便是此地人),继而由冤句改名得到宛亭,再由宛、冤声近得到冤亭,绕了一个弯,但结果是令人信服的。此足见历史地理学与古音学对校勘学的功劳。继而,文献学的成果又将为文学服务,此可见文献学与古代文史的交相为用。

 知母性寒味苦,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之功效。今天我就给大家整理了知母的种植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母的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秋季选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块深翻25~30厘米,至翌春解冻后结合春耕基施腐熟有机肥150~195吨/公顷、氯化钾90~105千克/公顷、复合肥900千克/公顷,并施杀虫剂12千克/公顷进行士壤消毒,然后粗细做成高10~15厘米、宽120~150厘米的旺,哇沟宽30厘米。

 二、繁殖

 (一)种子繁殖选三年生以上植株采种,可随熟随采,每株可采收种子5~7克。当年采收的种子发芽率为80%~90%,隔年种子发芽率为40%~50%,种子储存3年以上不能作种。种子繁殖有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既可春播,又可秋播。春播于4月中下旬在修好的睦上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播量为15千克/公顷,然后覆士15~25厘米,上面再覆盖麦萃,并在旺沟浇水。气温15'C时,20~30天即可出苗,选连阴天揭掉麦草。4月份在修好的旺上按行距10厘米开浅沟条播育苗,生长1~2年后于春季萌芽前移栽。育苗移栽法是将10厘米宽行距繁育的知母苗隔行挖苗,然后在移栽地开穴移栽,每穴一株,栽后覆土,稍镇压,在旺沟浇水,未挖的繁殖地知母也按株距10厘米间苗定株。

 (二)分株繁殖在早春未萌芽前挖出根状茎,选择丰满无病害的根状茎切成5~6厘米的小段,每段带1~2个芽,在旺上按20~25厘米行距开深5~6厘米、宽6~7厘米的沟,将切好的根状茎按10厘米株距横向摆于沟内,并覆土5厘米,栽植后刮平哇面,稍镇压即可。

 三、田间管理

 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开始拔除杂草,并按株距10厘米间苗,以后每15天锄草二次。幼苗期常浇水保持士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不留种的田块植株在抽墓时须剪除花茎。

 四、收获与加工

 以秋季采挖为宜,挖出后除去茎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及浅**的叶痕及茎痕,晒干即为毛知母,去毛方可入药,用CY2型炒药机去毛,先将干燥好的知母倒入炒药机锅内,每锅装6千克,再倒人洗净的铁片20块,启动开关,冷锅拌炒,毛即自行脱落。如制盐知母,则先将干燥好的知母按规定量喷洒盐水,待盐水吸收后,倒入炒药机锅中,加入铁片,用文火拌炒到药干毛脱即可,用此法脱毛,脱毛率达95%以上,出品率达70%以上。

知母的简介

 知母(拉丁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该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中药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

知母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酒调洗肝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酒调洗肝散 1 拼音

jiǔ tiáo xǐ gān sǎn

2 处方

黑参、大黄、桔梗、知母、朴消、栀子、黄芩。

3 制法

上为末。

4 功能主治

眼热气上攻无时,黑睛痛者。蟹睛疼痛外障。

5 酒调洗肝散的用法用量

《眼科全书》无黄芩。

热甚者,加生地、归尾。

6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上

古籍中的酒调洗肝散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总纲]神崇疼痛歌

黑参热盛加归地,外点还宜石燕丹。   方剂:酒调洗肝散方   朴硝 大黄 桔梗 栀子 黄芩 知母(

《眼科心法要诀》:[卷二]神祟疼痛歌

极痛难当。此肺肝风热,上攻于眼,不可洗。宜服酒调洗肝散,外点石燕丹。酒调洗肝散方朴硝大黄桔梗栀子黄

《银海精微》:[卷上]痛如神祟

上昼痛。下昼痛者宜服助阳和血汤,上昼痛者宜服酒调洗肝散、明目流气饮,点清凉之药。又有一样眼,时时痛

《审视瑶函》:[卷三运气原证]寒热

之母,甘草生用,所以奉令承使,奔走赞成者也。酒调洗肝散治实热气攻眼,无时痛甚。黑玄参大黄黄芩山栀仁

《银海精微》:[卷下]审症应验口诀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酣炙黄)京三棱(锉)大腹(锉)芍药各30克当归(切,焙)柴胡(去苗)生干地黄(焙)各45克桂(去粗皮)生姜(切片,炒)各75克制法上九味,粗捣筛。功能主治主伏梁积气,环脐而痛,少腹胀满。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木香末15克,同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每日二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醋浸,炙)1两,知母(切,焙)半两,大黄(锉,醋炒)1分,桑根白皮(锉)1分,甘草(炙,锉)1分,木香(炒)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后骨蒸热,日渐黄瘦,大便涩,小便赤。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童便3分,葱白3寸,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后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圣济总录》卷九十三: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3两,秦艽(去苗土)2两,紫菀(去土)1两半,柴胡(去苗)3两,诃黎勒皮(煨)1两半,牡蛎(煅)1两,麻黄(去根节)1两,犀角(镑)1两,知母(切,焙)1两,升麻1两,甘草(炙)1两,栀子仁1两,槟榔(锉)1两,木香1两,当归(切,焙)1两,桔梗(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大黄(炒)1两,黄连(去须)1两,桃仁(炒)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葳蕤1两,芎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男子、女人骨蒸热劳,皮肉消瘦,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夜多咳嗽,涕唾稠粘,骨节疼痛,憎寒壮热,心腹气胀,坐卧不安,发如疟状;女人血风劳;一切劳疾。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大枣1个(劈),乌梅1个,生姜3片,同煎35沸,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圣济总录》卷八十八: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1两,半夏(生姜半两同捣,作饼子,晒干,如此3次)1两,楝实(麸炒,去核)1两,黄耆(锉)1两,赤芍药1两,

详见百科词条:鳖甲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2:59:22 共500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寿世保元》卷六: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3克川芎3克白芍36克川黄柏(蜜水炒)3克生知母3克怀熟地黄45克天花粉3克生甘草3克元参6克白桔梗(去芦)9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虚火上升,喉内生疮。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50毫升,温服。摘录《寿世保元》卷六《医便》卷二: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3克川芎15克白芍药(薄荷汁炒)黄芩各21克生地黄(姜汁炒)黄柏(蜜水炒)知母(酒炒)各24克柴胡21克熟地黄24克麦门冬24克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起于九泉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别以附子为末,唾津调贴涌泉穴。气虚,加人参、黄耆各24克;咳嗽,加阿胶、杏仁各21克,五味子09克;咯唾衄血,加牡丹皮24克,藕节自然汁10毫升,犀角末15克。摘录《医便》卷二《赤水玄珠》卷十五: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黄柏(盐水炒)各45克知母牛膝生地各3克白芍36克甘草梢木通各24克功能主治治火燥血少,气不得降致淋。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滋阴降火汤处方白芍39克当归36克熟地麦冬m白术各3克酒生地24克陈皮21克盐知母盐黄柏各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唾血鲜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喉舌备要秘旨》方名滋阴降火汤组成熟地5分,元参3钱半,麦冬1钱半,生芍药1钱半,丹皮1钱半,泽泻1钱,北沙参3钱,女贞3钱,金钗石斛1钱半,天冬1钱半。主治阴虚火旺之喉症。用药禁忌如无潮热,方可用此方。《幼科铁镜》卷六方名滋阴降火汤组成当归、地黄、白芍、黄连、白茯苓、知母、天花粉、莲子、黑元参、甘草、麦冬、灯心。主治小儿阴虚痰结之咳嗽,涕唾带血,甚至血溢。附注《幼幼集成》本方用法:净水浓煎,清晨空心服。《类证治裁》卷三方名滋阴降火汤组成白芍1钱3分,当归1钱2分,熟地1钱,麦

详见百科词条:滋阴降火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07:20 共329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女科证治》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3 《医略六书》卷三十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通乳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通乳四物汤 1 拼音

tōng rǔ sì wù tāng

2 《女科证治》 21 方名

通乳四物汤

22 组成

熟地12g,当归9g,川芎3g,木通3g,王不留行3g,制香附6g,陈皮6g。

23 功效

养血调气通乳。

24 主治

产后乳汁不行,血虚气滞者。

3 《医略六书》卷三十 31 方名

通乳四物汤

32 组成

生地5钱,当归3钱,白芍1钱半(酒炒),川芎1钱,木通1钱半,王不留行3钱,花粉3钱,猪蹄2只,知母1钱半(酒炒)。

33 功效

清营养血。

34 主治

产后血虚兼热,乳汁不行,面色苍白,有时颊赤,头眩心悸,手心灼热,口舌干燥,或午后潮热,心烦寐少,小便淡黄,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35 通乳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水、酒各半浓煎,去滓,温服。

36 各家论述

产后血虚热炽,不能施化津液以上奉为乳,故乳汁不行, 不起焉。生地壮水以滋血室,当归养血以荣经脉,川芎入血海行血气,白芍敛营阴养血脉,花粉清热润燥,木通降热通经,王不留走经隧以周流于身,雄猪蹄滋津波液上奉乎乳,知母清热润燥以资生乳汁也。水、酒煎服,使血脉内充,则瘀热自化,而津液无不上奉, 无不起胀,安有乳汁不行之患乎。

古籍中的通乳四物汤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中产后]乳汁不行

归之类以润之,玉露散(补六十二)。加味四物汤(补六十一)。通乳汤(和四十三。)俱可补血以通乳汁。《盘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产后门]产后乳汁不通

油炒过穿山甲共煮,去甲食之,神效。或查卷二乳部内通乳各方治之。《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

《类证治裁》:[卷之八乳症论治]附方

通草栝蒌根(各半两)水煎。一方有桂心。〔凉血〕四物汤见一卷中风。〔肝胃〕牛蒡子汤陈皮牛蒡山栀金银花

《医宗己任编》:[卷三四明心法(下)]产后

有胆矣。)如瘀血发热者。(腹必痛。口必微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皮足矣。然俟腹痛口微渴一退。即以八

《医家心法》:[卷三]产后

《重订严氏济生方》:鹿角胶丸处方鹿角胶15克油头发灰没药(另研)各9克制法上药为末,用白茅根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益精止血。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盐汤送下。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万氏家抄方》卷五:鹿角胶丸处方鹿角10斤(截半寸长,浸7日,用*羊藿1斤,当归4两,黄蜡2两,如法熬,去滓成胶,角焙燥成霜,听用),鹿角胶1斤,鹿角霜半斤,天门冬(去心)4两,麦门冬(去心)4两,黄柏(盐、酒炒褐色)4两,知母(酒洗,去毛)4两,虎胫骨(酥炙)4两,龟版(水浸,刮去浮壳,酥炙)4两,枸杞子4两,山药4两,肉苁蓉(酒洗,去浮甲白膜)4两,茯苓(去皮)4两,山茱萸(净肉)4两,破故纸(炒)4两,生地(酒蒸9次)4两,当归(酒洗)4两,菟丝子(酒煮,捣成饼,焙干)6两,白芍(酒炒)3两,牛膝(去芦,酒洗)3两,杜仲(姜汁炒去丝)3两,人参(去芦)3两,白术3两,五味子2两,酸枣仁(炒)2两,远志(甘草汤浸,去骨)2两,川椒1两(去目,焙去汗)。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鹿角胶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精寒阳痿,无子。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圣济总录》卷六十八:鹿角胶丸处方鹿角胶(炙令燥)1两,黄柏(去粗皮)1两。制法上为末,入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研细拌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咽津。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证治汇补》卷八:鹿角胶丸处方鹿角胶、熟地、发灰。制法上为末,茅根汁为丸。功能主治溺血。用法用量盐汤送下。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鹿角胶补精血以壮肾阳;熟地黄补肾水以养真阴;血余灰止血溢,生新血也。胶丸,淡盐汤下,使阳旺阴充,则阴阳既济,而血自归经,何患溺血久不止哉。此温肾止血之剂,为阳虚溺血久不止之专方。摘录《证治汇补》卷八《杨氏家藏方》卷九:鹿角胶丸处方肉苁蓉2两

详见百科词条:鹿角胶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9:11:15 共188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