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收藏基本知识
进行古书收藏,对于古代用纸也得略知一二!那古书收藏的基本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基本知识
(一)麻 纸
我国古代造纸用麻,主要有苎麻和大麻。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外国称之为中国草。大麻也是我国古老的麻种之一,俗称“火麻”,外国称之为汉麻。麻纸就是以麻类纤维制的纸张,常见的麻纸品种如下:
1白、黄麻纸
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稍粗糙,有草秆、纸屑粘附。质地坚韧、耐久,只要不受潮,不会变质。黄麻纸呈淡**,一般比白麻纸略厚,性能与白麻纸相似,只是看起来更粗糙一些。无论是白麻纸还是黄麻纸,纸纹(也叫帘子纹)都比较宽,约有二指左右,有的纸纹不明显。
麻纸韧性好,有些流传至今的宋、元印本,虽历经千年,犹完整如新。
2麻沙纸
产于福建建阳麻沙镇。颜色稍黄,纸纹不明显,厚薄、韧性也与麻纸相仿。
(二)宣 纸
唐代的安徽宣州府,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纸,地方官每年把它作为“贡品”献给朝廷。人们把这种纸按其产地命名为宣纸。
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的树皮。青檀树与桑树相似,是我国皖南一带的特产。明代以前的宣纸采用100%的青檀皮,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抄造而成。自清代起改用檀皮和稻草的混合浆料,其用料有全皮、半皮、七皮三草之不同。由于宣纸选择原料严格,胶汁使用得法,制造技术娴熟、高超,所以制成的成品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经久不变,且不易蛀蚀,便于长期保存。我国唐宋以来的书画作品多采用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称。
宣纸属皮棉纸类,品种繁多,有单宣、夹宣、二层夹、三层夹之分,规格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共有60多种,常见的有:
1,罗纹纸
颜色有素白、浅黄两种,质地细薄柔软,有明显的横纹,韧性强,看上去与丝织的罗绸相似,故名。宋、元、明、清都有生产,并用以印书。但宋、元的罗纹纸印本,今已罕见。明、清的罗纹纸印本,有时还能见到。如雍正年间(1723~1735年),武英殿本《律吕正义》、席启寓刻的《唐百家诗》等,都是用素白罗纹纸印的。此纸适宜修补善本书或镶裱,也可染成深浅各种颜色,或作书皮,或作护叶。
2棉连纸
纸质白润如玉,细腻、柔软、匀密,富有绵韧性,无明显纹路。有一种质地极薄的叫“六吉棉连”,也称“汪六吉”,是棉连中的精品,较为少见。棉连纸可用作补书、护叶、镶书和衬纸,尤宜作为金镶玉的材料纸。染色后还可以做书皮等用,也用于拓碑帖。明末清初比较考究的印本,也采用棉连纸。
3玉版宣
色白,质细而厚,吸水性强,韧性比棉连纸稍差。清末民初印制的印谱、书册、画册等,经常采用。
4单宣
亦称料半。它比玉版宣薄,颜色洁白,质地均细,性质绵软,韧性较好,有纵横帘纹,印书美观大方。晚清至民初印的书籍多有采用。它亦可用于裱潢,作覆背纸;还可以染成磁青或古铜色,作封皮。
5十刀头
即重单宣,比单宣厚,吸水量大。韧性很好,可以用作衬托册叶和绫。
6夹连纸
比棉连纸稍厚,但不如棉连柔软。遇到厚纸书可用以镶书,也可用以修补明代厚棉纸图书,或作护叶用。
(三)棉 纸
南方称之为皮纸。系以楮树皮等为原料做成的高强度纸。质地细柔,纤维较多,极有韧性。从纸的纵面顺撕,它的断裂处有参差不齐的短纤维,因而叫棉纸。明代前期印书多用棉纸。嘉靖以前的棉纸比较细薄,隆庆以后的棉纸略显粗糙而较厚,用棉纸印书的比重也大为减少。清初还有少数棉纸印书,以后就少见了。主要品种有:
1河南棉纸
产于河南,故名。纤维细长,色泽白中带黄,厚薄很不均匀,质地较粗糙,但松软如棉,富有韧性。河南当地有用以印书的,古书修补中可用作书叶溜口,托裱糟配焦脆的书籍。也可作订书用的纸捻钉,或作套扉叶用的护套。还可以染成旧色,代替旧纸使用。这种纸张有大小两种之分,大张质地稍厚,小张质地稍薄,但功效相同。
2贵州棉纸。
产于贵州,故名。它比河南棉纸厚,尺寸也大。纸的颜色稍呈灰白,厚薄均匀,但棉性大,纤维粗,质地松软,经久耐用。用来印书则不太美观,所以未被广泛采用。清末贵州、云南有些书是采用这种纸印的。在古书修补中,其用途大体与河南棉纸相同。
3,黑棉纸
色稍黑,有浆性,托墨、韧性很强。适用于修补不很白的棉纸书。还可以用宋做大厚本书的锔捻。
4迁安棉纸
产于河北迁安县,故名。俗称茅头纸。颜色灰白,质地厚松,略呈棉性。民国初年一些民间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即以此种纸印行。
5上海棉纸
质地薄而细腻,其性能接近河南棉纸,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集散于上海,所以统称上海棉纸。在修书中用以修补书口最为合适。风伤的书需修补浆衬时,用这种纸效果很好。近几十年来,河南棉纸的产量很少,裁连口纸条或裱书的用纸,多以上海棉纸代替。由于这种纸质地薄而细腻,棉性又好,用它裱过的书,既牢固又不增加厚度,书叶也不会发硬,所以是古书修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6山西棉纸
产于山西,故名。色泽灰白,稍厚,富有韧性,质地与河南棉纸相似,山西棉纸有用以印书的,也是占书修补中的常用纸。
7浙江棉纸
产于浙江,故名。质地薄而有韧性,性能与上海棉纸相仿,古书修补中可以作连口、裱书用纸。
8蚕茧纸
有两种颜色,一种洁白如玉,一种略呈乳白色。质细而薄,富有光泽,韧性很强。从表面看与丝棉相似,所以叫蚕茧纸。元代曾用以印书。
9云母皮纸
纸面光滑,韧性强。适宜作锔捻。遇水牢度更强,抗潮湿。
10藏经纸
这种纸呈黄褐色,近于茶色。质地厚硬,略有绵性,不透明。宋、元、明刻印的释道经典多用这种纸。唐人曾用以书写佛经,故名。现多用作装裱善本、珍本书的书签。
11桑皮纸
质地坚固,有**、白色两种。因为造纸原料中有桑树皮的成分,故名为桑皮纸。宋、元、明曾用以印书,但传世较少。
12高丽纸
产自河北迁安,类似印书用的纸,故名为高丽纸。色泽白净,纸质较厚,坚韧而有绵性,有明显的直纹。我国用高丽纸印书较少,古书修补中多用以染色作书皮。
13库笺纸
有白、黄两色,韧性极强,纸质有厚有薄。纸幅都是67x67厘米,清代宫内常用以作包装纸,民间流传很少。193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用它影印过一些字帖画册。明、清两代,内府多用厚库笺纸染成磁青色装订书皮,通称“库磁青皮”。有时还用以缮写佛经,五彩套写,颇为美观雅致。
14册子纸
又称库钞纸。明代人为了节省纸张,曾用写过字的钱粮册子反过来印书。由于这种纸张质地较好,有些印本一直流传至今。
15日本皮纸
产自日本,又称东洋纸。有**的,也有白色,绵韧性较强。日本印书多采用。我国清末民初间也用此纸印书。
16,美浓纸
纸面光滑,细薄匀称,绵软而富有韧性。黎庶昌印《古逸丛书》,有一部分采用这种纸。日本印制古书亦广泛采用。
17开化纸
南方称之为“桃花纸”。原产于浙江省开化县,故名。质地细腻,洁白如玉,无帘纹。薄而有韧性。清代前期内府和武英殿刻印图书多采用,印本美观大方。嘉庆以后,产量减少,质量也较前降低,用以印书不多。江苏武进藏书家陶湘最喜爱收藏殿版开化纸印本书。
18开化榜纸
从表面看,与开化纸相像,但比开化纸厚,颜色也略显青色,质地稍逊于开化纸。清代嘉、道年间(1796—1850年)有些书使用开化榜纸印制。
19太史连纸
较开化纸略黄,质地细匀,绵软而有韧性,清代前期曾用以排印大部头书《古今图书集成》。
20东昌纸
产于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西部),故名。与迁安棉纸相似,山东东昌曾以此纸印制通俗读物。由于纸质松软,富吸水性,古书修补中常用以撒水吸潮。
21油衫纸
纸厚,富有韧性,柔软耐久,最宜做书皮,不用托裱就牢固耐用。做包背装的护叶纸尤为适合。
(四)竹 纸
竹纸因为颜色略呈**,故又称“黄纸”,品种繁多,主要有:
1毛边纸
亦称南毛边,颜色米黄,多产于福建。纸的正面光滑,背面粗涩,韧性较差。《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二中说:“天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指明代藏书家毛晋)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沿其名不绝。”这大概是毛边纸名称之由来。清代印书用纸很大一部分用的是毛边纸。古书修补中一般用来裱书皮,做衬纸或护叶。也可以染做磁青、占色书皮。
2毛太纸
亦称南毛太纸,福建、浙江、江西都有出产。颜色浅黄,性能与毛边纸相仿,但纸幅较小,略薄。性质柔和,厚薄粗细稍有不匀,有明显的帘纹。因纸面清洁、光滑,清代中期以后用以印书的较多。毛太纸是修补旧书的必备纸张,补、镶、裱托竹纸书均很相宜。染色后也可以作为旧纸的代用品。
3川连纸
产自四川。色泽略黄或白,质地与毛太纸相仿。这种纸较有韧性,但薄厚不匀。多用于印制四川地区的出版物,如四川的一部分县志,就是用川连纸印的。印出的书不够美观。
4元书纸
产于浙江富阳、萧山等县,以富阳之大、小岭的出品为最佳。原料用石竹,色微黄,较毛边稍次。
5,梗棒纸
元代末年印书常用,质地粗糙,纸面涩,背面多碎草屑,既厚又脆,故被称为梗棒纸。
6赛连纸
产自四川,薄而匀。纸幅大,无矾性,用以粘补黄竹纸书最为合宜。
7玉扣纸
近似毛边纸,但不如毛边纸柔软。因其厚硬,不适于修补书叶,但适宜染色做书皮。
8官堆纸
比毛边稍厚,金陵书局印书多采用。
9连史纸
产于福建连城,故名。有大、小两种,分别称“大连史”、“小连史”。连史纸原料中有一定比例的韧皮纤维,故有人把它列入棉纸类。但现今制造的大连史纸原料中竹子占的比例很大,所以也可列入竹纸类。这种纸洁白匀净,正面光滑,背面粗涩发滞,但没有草屑粘附。纸料细而耐久性强,与棉连相似,惟韧性稍逊于棉连。托墨、写字易洇,清代乾隆以后用以印书者较多。它是修补装潢古书的必备纸张,用作普通线装书的补镶、衬或扉叶均可。尤其适宜作竹纸书籍的扉叶,但不宜用作书皮。
10机制连史纸
又称洋连史。与连史纸大致相似,但颜色稍黄。正面平滑有亮光,背面粗糙,纸薄而脆,不利于保存。这种纸出现较晚,清末民初始用于印书,中华书局排印的线装本《四部备要》。日久纸面上会因老化而出现**斑点。
11洋粉连纸
为机制纸。颜色灰白,正面光滑,背面粗涩,质薄而脆,不耐久藏。清末民初的石印本多采用此纸。
12山贝纸和本槽纸
二者都是竹草纸,产于广东,山贝纸色黄,本槽纸色白,广东广雅书局“外聚珍本”丛书,多用这两种纸印刷。
13呈文纸
亦称隔纸,纸质粗厚,正面平滑,反面粗糙,松软无力,不能作为印书用纸,也不能作为修补古书的直接用纸,但由于它吸水力强,可以作为修整古书时的隔纸,用以垫书撤水。
(五)其 他
1磁青(或古色)纸
古籍书皮用纸,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染成磁青或古色(即栗壳色、米色或古铜色),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
2虎皮宣古书收藏基本知识
用宣纸染成黄白相间虎皮的颜色和花纹,再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可用以作书皮。
3蜡笺纸
产于明清时期。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纸质厚韧,有蜡色光泽。可用作书皮或护叶。
4发笺纸
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类似高丽纸,在制造时加进人的头发,增加纸张韧性,故称发笺。适宜于作善本书封皮。
5洒金纸
以金银箔片均匀地洒在含有胶矾水的宣纸上而成。颜色经年不变。分雪金笺与雨金笺两种,合称洒金纸或冷金笺。适宜作珍贵书籍的封皮或书签。
古籍收藏保存方法对爱好古籍的藏家来说,在收藏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正确保存藏品,如何妥善地保护好书籍,延长书籍的寿命。对此,业内专家特别强调要注意防虫和除污。
不管是古书籍还是平时我们所使用的书本,放久了都会引来小虫子,严重缩短了书的使用寿命。藏家必须保证书籍表面的清洁干燥,放置的位子也应该保持通风良好。此外,藏书温度最好保持在6℃-20℃左右,湿度则应该保持在50%-60%之间。对于这些古书籍,平常要时不时地挪动一下,并定期翻动。
在除污方面,书籍沾染上污迹不仅会缩短书的寿命,而且还会影响看书的效果。书籍如果沾上油迹,可以在油迹上面放一张吸水纸便可以把油分吸尽。如果混上墨水迹,可以在染有墨水迹的书页上下边各垫上一张吸水纸,再用20%的双氧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污斑去除。对于霉斑,则可用棉花蘸上氨水擦拭。此外,由于人为翻动,最常见的污迹便是手指印,去污时可以先用肥皂蹭去手指印,再用湿布擦去肥皂迹,最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把水吸干。
1、书签一般尺寸为25x10、45x9cm、6x12cm等。不过书签是一种工艺品或者学习小用具,没有固定的规格和形状,可由自己爱好而制。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的,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及标记阅读到什么地方,记录阅读进度而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又衍生出电子书签等,以记录阅读进度和心得。
古代鲁班尺长4608厘米
现代两种鲁班尺长度分别为429厘米和504厘米
古人建房非常重视尺寸,建筑设计师常用压白尺决定房屋整体的空间尺度,如高度、进深、面宽等,木匠则用鲁班尺来丈量裁定门口的尺寸。相对而言,现代人在进行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时,对房屋整体尺度和门口尺寸的确定就随意得多,很少有人根据压白尺和鲁班尺的吉利尺寸来建房和进行室内布局摆设。
鲁班尺又称“门光尺”
鲁班尺是我国古代民间广为流行的建筑工具。一般用于量度和确定住宅门户和家具的尺寸。在《鲁班经》和《鲁班营造正式》中称为“鲁班真尺”和“鲁班周尺”。在古代,人们认为按鲁班尺吉利尺寸确定的门户,将会光耀门庭,给家庭带来吉祥好运,所以又将鲁班尺称为“门光尺”。因鲁班尺一尺均分为八寸,寸上都写有表示各种含义的用语,民间又称鲁班尺为“八字尺”、“门尺”、“门公尺”等。
古代堪舆学非常重视鲁班尺的运用。堪舆学著作《阳宅十书》称:“海内相传门尺数种,屡经验试,惟此尺(鲁班尺)为真。长短协度,吉凶无差。盖昔公输子班造,极木作之圣研,穷造化之微,故创是尺,后人名为鲁班尺。非止量门可用,一切床房器物,俱当用此。”
故宫安门以鲁班尺为准
鲁班尺有多长?古人使用的鲁班尺和时下流行的鲁班尺有何区别?古籍记载,“鲁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曲尺”即古代木工匠师用木工尺,其长度与历代朝廷工部颁布的营造尺相同。因明清时期的营造尺长32厘米,故鲁班尺的长度为4608厘米,鲁班尺每寸为576厘米。古代流传下来的鲁班尺并不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把鲁班尺,长46厘米,与古籍记载的鲁班尺长度非常接近。
目前国内流行的鲁班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429厘米,另一种是504厘米,这两种鲁班尺和古代的鲁班尺长度都不一样,可以说,这两种鲁班尺都是不准确的。
鲁班尺的八个字为“财、病、离、义、官、劫、害、吉”,有的尺中“吉”字写作“本”字。一般来说,古人认为八字中财、义、官、吉所在的尺寸为吉利,另外四字所在的尺寸表示不吉利。但在实际应用中,鲁班尺的八个字各有所宜,如义字门可安在大门上,但古人认为不宜安在廊门上;官字门适宜安在官府衙门,却不宜安于一般百姓家的大门;病字门不宜安在大门上,但安于厕所门反而“逢凶化吉”。《鲁班经》认为,一般百姓家安“财门”和“吉门”最好。
单扇门宜开“二尺八寸”
鲁班尺在古代不仅是民间建筑安门的标准,也是皇家建筑安门的标准。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就开列出124种按鲁班尺裁定的门口尺寸,其中有添财门31个,义顺门31个,官禄门33个,福德门29个。
在《鲁班经》和《事林广记》等古籍中,列出了一些门户的吉利尺寸。《鲁班经》认为,小单扇门宜开二尺一寸,即672厘米为义门;单扇门宜开二尺八寸,即896厘米,为吉门;小双扇门宜开四尺三寸一分,即13792厘米为吉门;双扇门宜四尺三寸八分,即14016厘米,为财门;大双扇门宜开五尺六寸六分,即18112厘米,为吉门。
吉利尺寸应用广泛
《事林广记》认为,一寸(32厘米)为鲁班尺中的“财”;六寸(192厘米)为“义”;一尺六寸(512厘米)为“财”;二尺一寸(672厘米)为“义”;二尺八寸(896厘米)为“吉”;三尺六寸(1152厘米)为“义”;五尺六寸(1792厘米)为“吉”;七尺一寸(2272厘米)为“吉”;七尺八寸(2496厘米)为“义”;八尺八寸(2816厘米)为“吉”;一丈一寸(3232厘米)为“财”,这些都是吉利的尺寸,可应用在室内布局各个方面。
当然,鲁班尺只是古代房屋门户家具的尺度标准,对于现代住宅来说,鲁班尺的尺寸只可以作为一种参考。门户和家具的尺寸归根结底是由人的活动需要和住宅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只要大小适中,方便实用就可以,没有必要墨守成规。
如今,虽然网络上的电子书资源十分丰富,但依然有很多人钟情于实体书。
他们喜欢书本拿在手里的质感,喜欢翻页时沙沙的声响,喜欢每一本书散发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气质。
一本装帧精美的实体书,不仅能让你有效学习知识,更能提供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生命体验,让你从此爱上读书。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实体书都能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买到不好的书,能直接影响你的阅读兴趣和知识的获取。
所以, 我们在买书的时候,如果能掌握一些技巧,那么对于我们以后的阅读体验和收藏整理,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在买书的时候,一般都知道选择比较好的出版社。
比如买文学类的书,一般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岳麓书社等等。其他,比如买理科类的,就是那些理工类大学出版社或者机械工业出版社之类的。
以上这些一般都不是问题,今天我着重分析一下书本的装帧,或许我们都会遇到,但没有引起注意,导致我们买书生涯中有一些缺憾。
首先,一本书的装帧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衣服一样。如果一个人蓬头垢面、衣裳褴褛,即便有满腹的才华,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他交流。
书籍也是一样。一本装帧精美的书,能让人在未读之前,就已经获得心灵上的愉悦,而且每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都是一次美好的邂逅。
所谓装帧,说白了就是书的外观。就是你视觉所看到的关于书籍的开本、封面、版式、插图、使用材料,以及装订形式等等。
我们买书的时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装帧的所有类别作为参考,如果那样的话,买书就会变成一份苦差。
我们只需要掌握几个关键点,在买书的时候基本就能做到得心应手。
开本就是把一张全开的纸分为多少页。比如说,我们书籍最常见的32开,就是把一张全开纸依次对折,分成32份。如果是16开,那就是分成16份。
我们只需要知道正常的书籍都是32开的,分得越多,数字越大,那么纸张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要了解32开的纸究竟是多大,首先要了解一下全开纸的大小。这里涉及到一个国际尺寸和国内尺寸:
国际标准将幅面为(889×1194)毫米尺寸称为大度纸,也称A类纸,
国内标准将幅面为(787×1092)毫米尺寸称为正度纸,也称B类纸。
目前,市面上除了以上两种开本尺寸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850×1168)毫米和(880×1230)毫米两种。
也就是说,就同一个开本来说,书籍常见尺寸,起码有四种。同样的32开的书,如果开本的幅面尺寸不同,那么书籍的尺寸也不同。
就拿人民出版社的《封神演义》和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耕堂读书记》来举个例子:
这两本书同为32开,但是《耕堂读书记》所用的幅面尺寸是787×1092毫米,而《封神演义》所用的幅面尺寸为880×1230毫米。
所以,《耕堂读书记》的尺寸明显偏小。《封神演义》的尺寸为常见开本尺寸。
一般在每本书的扉页后面,都有这类的尺寸标记,如图所示:
知道了幅面尺寸和开本大小,通过表格我们就可以查出书本的内页尺寸大小:
以上两本书通过查表得知:《耕堂读书记》的内页尺寸为130×185毫米;《封神演义》的内页尺寸为145×209毫米。
之所以讲是内页尺寸,因为书籍的封面尺寸往往会设计得比内页稍微偏大。关于封面的问题,下文会讲到。
知道了书本的尺寸,我们在买书的时候,特别是网购的时候,就能很方便地知道自己买的书是多大的尺寸,方不方便阅读。
如果买的是绘画和书法类的书籍,不小心买成了32开的,那么字体和图案被缩小,对于学习和阅读极为不便。
如果是想买同一类别的书作为收藏,但又不仅限于同一个出版社,那么选择同样的尺寸,无疑会使书籍的摆放更加具有美感。
关于了解了开本尺寸的好处,以后买书的过程中自然会慢慢体会到,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主要分为精装本和平装本。
精装本就是通常所说的硬精装,就是采用硬皮作封面封底,书脊呈弧形,一般都是用线进行装订。
平装本就是通常所说的软装本,是用单层纸作封面,书脊呈直角,一般都是用胶进行装订。
不超过300页的软装书,拿在手里,的确很舒服,但除此之外,和硬精装的书籍相比,似乎全是缺点。
首先,作为软装书封面的铜版纸,虽然表面光滑细腻,但是一旦有了折痕,那就是致命的,永远也恢复不了。
如果你对书的封面外观有着很高的要求,甚至有轻微的强迫症(据说爱书的人都会有一点),那么一个折痕,就足够让你抓狂的了。气人的是,这种折痕在看书或者拿书的过程中,很难避免。
硬精装的书,由于封面多用硬挺的纸板或木板做成,没有很大的力加在上面,很难使它变形,由于坚硬的质地,对内页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所以,经常买旧书的人最有体会,一般保存比较完好的,大多是硬精装的旧书。一些名家的全集,或者重要的典籍,一般都采用硬精装的装帧。
其次,软装书由于是用胶粘起来的,所以几乎不可能把书平摊开来。 如果你看的是一本500页以上的软装书,那么看起来的确会很吃力,即使你把它放在桌子上,还需要用一只手扶着,因为胶的弹性随时会将书本合拢。如果你用力按下去,弄不好胶就被按断了,书就成了两半了。
而硬精装书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线装书可以很自然 地放在桌上阅读,一只手可以拿甜筒,另一只手还可以刷微信。
最后就是软装书对于保存来说确实也是它的弱项。 这种胶在经历长年累月的热胀冷缩之后,就会老化而变脆,常常会出现断裂和脱落。 所以,我们买旧书的时候,尽量选硬精装的版本总是没错的。
我买的一本《宋名臣言行录》,这本书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十年功夫,买回来的时候,内页就成了一片一片的了,根本无法翻阅,后来拿到印刷公司重新装订才可以阅读。
所以,买书还是尽量选择硬精装的版本为好,既方便阅读,又利于长久收藏。
关于纸张类型
其实现在一般的正版书籍用纸都还不错。这里我着重说两点经验是:
一是,关于铜版纸,我们看到的很多画册,或是一般书籍当中的彩页,基本都是用的铜版纸。
由于 铜版纸是用白色颜料、胶粘剂及辅助添加剂等压制而成。 所以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耐潮,湿度大了,就容易变形起皱。还有就是由于加了很多添加剂,如果用料不好的话,会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对身体肯定不好,买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二是,如何辨别盗版书,这里有一个小窍门。现在盗版书虽然在印刷上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还是很容易就会找到其破绽。
首先从纸张就可以看出个大概来,由于盗版书价格卖得比较低(这也是盗版书的一个特点),考虑成本,所以它的用纸不可能太好,一般纸张都比较粗糙,用手摸上去,毛里毛糙的。
还有就是内页文字的印刷,不是墨太浓,就是墨太浅,特别是内页插图,浓的地方几乎连成一片,看不清楚;浅的地方又几乎浅到看不出来。
最后就是排版参差不齐。所以,基本不用看内容,就可以断定它是盗版书无疑。
关于印刷数量
一般在书的封底里,都会标有作者、出版单位、定价以及书籍的一些基本信息。除了以上所说的开本以外,印刷数量也是鉴别这本书好坏的一个参考。
如果印刷数量低于5000册的话,有一种情况,就是书籍有点高大上,并不适合大众的阅读水平;
另外一种,我们就要考虑作者的水平,是否写得太烂了。
文章有点长了,感谢阅读。希望以上关于买书的经验能对你有一点帮助。
关于买书的技巧,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独特的经验,也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这个可不一定,有的图为了节省空间是成比例缩放的,就像是地图一样,这还是好些的,如果他不按比例就更完了,但是读图时不管测量出来时什么尺寸,依标注的尺寸为准,哪怕你看着就不是也要以标注的尺寸为准!比如你要画一个尺寸长度为1000 而你只画了500 那么你标注的时候他自己就给了你一个500 但是按照设计这个尺寸是1000的 那么你就要改尺寸了,怎么改呢,双击你要改的尺寸,在左边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找到文字栏,再找到文字代替,在文字代替后面输入1000即可!希望可以帮到你!
本文2023-08-07 14:32: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