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简介,第1张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 编  著:原题钟离权著 吕喦传 卷  数:三卷 正统道藏:太清部 成字号 涵芬楼本第874册 新文丰本第47册 三家本第28册 道藏提要:编号1181 中华道藏:四辅真经太清金丹经 第19册  

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似出于唐末五代。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题「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著,纯阳真人吕嵓洞宾传」。该经又名《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简称《灵宝毕法》。此书最迟在北宋真宗时已问世,华阳子施肩吾为其传人。《灵宝毕法》原为十卷,始收录于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道家类修养目。《遂初堂书目》无卷数,《正统道藏》太清部收录十篇即原卷数,合为上、中、下三卷。《道藏精华录》第六集亦三卷。《道枢》卷四十二《灵宝篇》为该经节选本,但文字多异。《重刊道藏辑要》危集亦收录,格式同《正统道藏》,唯不分卷。

此书乃钟离权、吕洞宾传授,言内丹法。分作小乘、中乘、大乘三篇。本经题为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所撰的〈序〉称:钟离权曾于终南山石壁间获《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中部〈玉录〉,下部〈真源义〉。经过研读深省,钟离权乃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遂本天地升降之宜、日月交合之理,总而为三乘之法,名《灵宝毕法》。但此经为钟吕内丹秘典,而非灵宝派所传经书。该经要旨在阐述阴阳互含之理,还对部分内丹隐名进行解释。

上卷「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为匹配阴阳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龙虎第三,烧炼丹药第四。此系人仙。 中卷「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为肘后飞金晶第五,玉液还丹第六,金液还丹第七。此系地仙。 下卷「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为朝元第八,内观第九,超脱第十。此系天仙。本书为研究钟吕金丹道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

三篇共计为十门。详述呼吸积气,生液还元,聚散水火,采补还丹,勒阳关。日月周天,咽津,金液炼形, 忘机,存想入定,神游诸天等内炼步骤,大旨以炼合精、气、神而成丹升仙。

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名纪。历古以来,升仙达道者不为少矣。仆志慕前贤,心怀大道。不意运起刀兵,时危世乱,始以逃生。寄迹江湖巖谷退而识性留心。唯在清净希夷,历看丹经,累参道友。止言养命之小端,不说真仙之大道。因于终南山石壁间,获收《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著;中部〈玉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予宵衣旰食,远虑深省。乃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天地升降之宜,日月交合之理。气中生水,水中生气,亦心肾交合之理。比物之象,道不远人。配合甲庚,方验金丹有准。抽添卯酉,自然火候之无差。红铅黑铅,彻底不成大药。金液玉液,到头方是还丹。从无入有,常怀征战之心。自下升高,渐入希夷之域。抽铅添汞,致二八之阴消。换骨炼形,使九三之阳长。水源清浊,辨于既济之时。内景真虚,识于坐忘之日。玄机奥旨,难以尽形。方册灵宝妙理可用,入圣超凡,总而为三乘之法。名灵宝毕法。大道圣言,不敢私入一己。用传洞宾足下,道成勿秘,当贻后来之士。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序。[1]

注释 ↑ 钟离权:〈序〉,收录于钟离权著、吕喦传:《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收入《道藏》,第28册,页349c-350a。本条目引用《道藏》原文采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三十六册影印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有

请到以下两个下载地址下载:

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lm=0&od=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from=class&format=

以前皇宫中的奶妈又被称作乳母、奶婆、奶口、乳媪或嬷嬷等。人之初,必须依赖母乳才能生存。女性乳房的原始含义是哺乳,但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妇女只有在生育之后才会产乳汁。对于旧时宫廷中的奶妈而言,自己生下的婴儿饿得哇哇直哭,奶水却必须满足皇家子女的需求,这与母性本来就是相违背的,但生活所迫,没有办法。对皇家的妇女来说,雇用奶妈哺育孩子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我们都知道,偌大的皇宫里,后宫佳丽三千人,侍女无数,作为唯一的男人,就是皇帝。而皇宫里的宾妃,佳丽,侍女等一旦怀上孩子,那就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而且一般都配备几个奶妈,一般大户人家或者高官贵族都有这习俗,更不用说皇宫。

中国人坐月子一般都期限为1个月左右,中间不能出去见风或者碰打水。因没有现代的奶粉,在古代一般都是喝人奶,在皇宫里面,奶妈的职责就是喂饱好皇子,其他就不用着她了。大部分时间也确实如此,但是对于专用奶妈,那皇帝也未必清楚具体是干嘛用的了。就比如用在人的保养上。

清朝时期,慈禧本人据学士介绍,人奶可以保养人的皮肤,之后深刻研究西方学识。为此,慈禧在民间大量的收集奶妈。据清代史书记载,慈禧太后每年都需要大量奶妈,作为沐浴专用以及皮肤保养,或者用作饮食。

这些“专用”奶妈,太监可以说是非常清楚,因为这方面,一般由太监到民间进行挑选。我们都知道,奶水只有人怀孕的时候才会有。而这样一个人在一条村里,也是少之又少。慈禧却每个季节都需要这么大的量,供她使用。而且还不是什么奶水都行。太监需要进行进行严苛的检验,把符合要求的女子留下来调养。

只是可惜的事,这些奶妈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慈禧太后做法也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关的事情,只是这些女人一旦没有奶水提供,最后一般都不知所踪。当然,以慈禧害怕别人说她的闲话,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好事,不过这只也是后世的猜测,并没有厉史依据。而这种专用奶妈,全清朝除了慈禧外,其他人恐怕也不清楚还有其他用途一事。不过就算知道,按照慈禧当时的权利,其他人也不敢吭声。

刺绣,又名“针(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古代称“黹”、“针黹”。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中国刺绣源流

刺绣起源很早。黼黻絺绣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见于前者著录。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观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刺绣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对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此时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历代迄清各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为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元代绣品传世极少,台湾雇故宫博物院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观之,仍承继宋代遗风。元人用绒稍粗,落针不密,不如宋绣之精工。

明代的染织工艺,至宣德间始变发达。刺绣始于嘉靖年间上海顾氏露香园,以绣传家,名媛辈出。至顾名世次孙顾寿潜及其妻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劈丝配色,别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所绣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世称露香园顾氏绣,盖所谓画绣也。此即传世闻名之顾绣。

顾绣针法,最主要继承了宋代最完备之已成绣法,更加以变化而运用之,可谓集针法之大成。用线主要仍多数用平线,有时亦用捻线,丝细如发,针脚平整,而所用色线种类之多,则非宋绣所能比拟。同时又使用中间色线,借色与补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视图案所需,可以随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罗斗鸡尾毛,薄金、头发均可入绣别创新意,尤其利用发绣完成绘画之制作,于世界染织史上从未一见,即此可知顾绣有极其巧妙精微之刺绣技术。

清代刺绣,多为宫廷御用的刺绣品,大部分均由宫中造办处如意馆的画人绘制花样,经批核后再发送江南织造管辖的三个织绣作坊,照样绣制,绣品极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宫廷刺绣,同时在民间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绣,著名的有鲁绣、粤绣、湘绣等、京绣、苏绣、蜀绣等,各具地方特色。苏、蜀、粤、湘四种地方绣,后又称为“四大名绣”,其中苏绣最负盛名。苏绣全盛时期,流派繁衍,名手竞秀,刺绣运用普及于日常生活,造成刺绣针法的多种变化,绣工更为精细,绣线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图案多为喜庆、长寿、吉祥之意,尤其花鸟绣品,深受人们喜爱,享盛名的刺绣大家相继而出,如丁佩、沈寿等。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苏绣出现了创新作品。光绪年间,余觉之妻沈云芝绣技精湛,闻名苏州绣坛。沈氏30岁时,逢慈嬉太后70寿辰,沈氏绣了“八仙庆寿”的八帧作品祝寿,获赐赠“福”“寿”两字,因而改名沈寿。沈绣以新意运旧法,显光弄色,参用写实,将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表现于刺绣之中,新创“仿真绣”,或称“艺术绣”,针法多变,富立体感。

随着苏绣的发达与创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许多新的刺绣,如乱针绣、束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精微绣、彩锦绣等。另外还有许多边疆少数民族的织绣,亦充分表现原始风格的自然美与拙朴之美。刺绣最早多为实用,及至宋元广及书画之制作,渐乃成为艺术珍赏之用。故宫所藏之刺绣,多属此类。时代最早者为五代,而用品最多者为清代。经历代的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几乎皆为精品,绣工匀整,针线细密,设色精妙,深得书法精髓,且均裱装成册轴卷,使观赏者往往误以为书画,欣赏珍藏艺术价值极高。

1 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 难经校注 3 难经语译 4 难经本义 5 外科精义 6 温疫论 7 血证论 8 研经言 9 良方集腋 10 赤水玄珠全集 11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 伤寒论校注 13 伤寒六书 14 金匮要略论注 15 厘正按摩要术 16 本草蒙筌 17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8 明医杂著 19 本草从新 20 圣济经 21 子和医集 22 辨证录 23 杨氏家藏方 24 活人书 25 简明医彀 26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27 针灸大全 28 伤寒论语译 29 病机汇论 30 本草崇原集说 31 经穴解 32 本草衍义 33 幼幼集成 34 诸病源侯论校注 35 针灸易学 36 疡医大全、 37 徐大椿医书全集 38 痘疹辨证 39 疯门全书 40 金匮玉函经二注 41 王旭高临证医案 42 读素问钞 43 妇人大全良方 44 广瘟疫论 45 海药本草 46 喉科指掌 点校本 47 问斋医案(无封面) 48 刘涓子鬼遗方 49 学古诊则 50 人身通考 5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52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53 伤寒瘟疫条辩 54 世医得效方 55 类证治裁 56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57 金匮要略校注 58 御药院方 5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0 金镜内台方议 61 千金宝要 孙真人海上方 62 伤寒总病论 63 吴鞠通医案 64 形色外诊简摩 65 种福堂公选良方 66 疡科会粹 67 名医别录 68 幼幼新书 69 外科证治全生 70 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71 吴普本草 72 食物本草 73 中藏经语译 74 中藏经校注 75 脉经语译 76 针灸甲乙经校注(上下册) 77 本草易读 78 医学指归 79 胎产心法 女科辑要 80 外科证治全书 81 松峰说疫 82 医方考(附《脉语》)(校点本) 83 仁术便览 84 医灯续焰 85 医方考(附《脉语) 86 验方新编 上 87 验方新编 下 88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9 随息居饮食谱 90 医经溯洄集 91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 92 祖剂 93 易简方 94 医林改错 95 冯氏锦囊秘录 96 饮膳正要 97 不居集 98 寿世保元 99 古今医统大全(上下) 100 脉经校注 10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1册-医经注释(上册)(卷1—卷46) 1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2册-医经注释(下册)(卷47—卷70) 1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 第三册 诊断(卷71—卷92 ) 104 明目至宝 105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 106 蠢子医 107 刘纯医学全书 108 千金翼方校释 109 遵生八笺校注 110 难经正义 111 痰火点雪 112 续名医类案 113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114 医碥 115 本草经集注 辑校本 116 勉学堂针灸集成(PDF) 117 汤液本草 118 养生月览 119 饮食须知 1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1 小儿推拿广意 122 全生指迷方 洪氏集验方 123 孙真人千金方 附真本千金方 124 景岳全书 125 四明心法 四明医案 126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127 调燮类编 128 本草求真 129 河间医集 130 小儿药证直诀 13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2 神农本草经辑注 133 痧胀玉衡 134 韩氏医通 135 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 136 温疫论补注 137 医门补要 138 医学读书记 139 医学纲目 140 证治准绳 14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4-12册)

民间立碑秘传择日方法:

一、立碑择日的方法如下:1、首选黄道吉日,去掉黑道日。立碑是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日子,最好是选择黄道吉日,黑道日是一定要提前排除。黄道吉日: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所在的日子。这些日子都是很不错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这些日子中进行。相反,一些黑道日:白虎、天牢、玄武、勾陈、天刑、朱雀,这些日子是不能使用的,一般黄道吉日是比较适合办一些喜事,黑道日主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2、使用八字择日。

立碑选择日子的时候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八字来测算,是可以对家人会有好处的,最好过滤掉对自身不利的日子。如果感觉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去选择日子,是可以请教一些专业人士。立碑择日宜忌、禁忌!3、过滤掉民俗忌日。其实一些民俗的忌日是不太适合办事的,比如各四离日、四绝日、四废日、上朔日、红沙日、绝烟火日、十恶大败日、杨公十三忌日等忌讳日。

这些日子最好避开,不要选择。二、立碑择日补向为主。丙向兼亥已:少男配少女,房房均发,已酉开年丁财两旺。丙向兼子午:阴阳驳杂,寅午戌年丁财渐退,火灾血光祸。午向正针:夫妇正配,寅午戌年富贵,丁财俱发。午向兼癸丁:二女同居,*乱难产,残疾多刑,僧道之人。

午向兼壬丙:阴阳驳杂,先吉后凶,寅午戌年犯廉贞凶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