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文献古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国著名文献古籍有哪些,第1张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

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它的作用是叙述作者生平,概括全书大旨,品题得失,考辨讹谬。这种既有序又有解题的目录,不仅剖析学术流别,而且提要钩玄、举其大旨、“故虽书有亡失,而后之学者览其目录,犹可想见全书之本末”(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四十四),因此在学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历来被学者们所推重。流传至今的有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这种解题目录始于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到宋代时已趋于成熟,《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就是标志;而清代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加完善,成为解题目录的集大成者。

第二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无解题。这种目录,价值在于小序。小序条辨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家之学,使人得以由委溯源,考辨学术源流。流传至今者,有《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第三种,只记书名,无小序、解题。如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清代张之洞《书目答问》,唐以下各史《经籍志》、《艺文志》,以及一些私人藏书目。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宗旨是:“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郑樵《通志.校雠略》)。郑樵反对每书之下必有解题,认为这是“泛释无义”、“文繁无用”,主张从目录的分类来体现学术源流的本末先后。他排斥目录中的解题,未免失之偏颇,但他所编《艺文略》,分类之间剖析流别,秩然有序,确实体现了“类例既分,学术自明”这一原则。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令其门径秩然”(《书目答问》略例),其编排之法与郑樵的原则相吻合。因而在只记书名的目录当中,《通志·艺文略》和《书目答问》为人们所重视,具有一定的价值。

由此可见,考辨学术源流是我国目录学的正宗及优良传统。

此外,从目录的形成及目录的体制看,又可分为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等三种。

第一种官修目录,这种目录是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编制成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政权趋于巩固、国家安定的情况下,往往着手整理文化典籍,当然也为了对人民实行思想统治。从汉代至清代,历代王朝大都搜集天下遗书、编制全国性的综合目录。这种目录由于是政府组织编修,因而无论人员的配备,还是书籍资料的搜集,都雄厚而充实,特点是书籍著录完备,包罗宏富。如《群书四部录》(唐开元初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但由于成于众手,往往失于疏漏,这是一个缺点。

第二种史志目录,这种目录是历代史官在修史时,根据同时期的国家藏书修成的。目的是记一代藏书之盛,把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情况作为历史的一个方面记录下来,和正史一同流传。自从班固首创《汉书·艺文志》,开了正史中记载目录的先例,历代修史者相沿不绝。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等。从汉代到清代,史志目录一直是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可据以考见一代学术源流及典籍的存亡,在历代官修目录大部分佚失的情况下,同史书一同流传下来的历代史志目录就更显得珍贵了。

第三种私人藏书目录,这种书目是以私人藏书为基础编制的。限于各方面的力量,它不如官修目录的完备、宏富,但它可以补官修目录及史志目录之阙,特别是私人所著的解题目录,在补阙这一点上尤其重要,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这两部目录著录的书籍,后来大多佚失;但由于这两部目录都有解题,因而“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考核异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考证之所必资”的重要目录。

我国古代目录的种类,如果从它的性质上看,也可以分为三种,即综合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

第一种综合目录最为常见,一般都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历代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通常都属于综合目录。

第二种专科目录是伴随着科学文化的逐步发展,适应人们对某一学科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的要求而产生的专业性目录。我国最早的专科目录是汉武帝时杨仆的《兵录》。后来,与历代学术的兴盛相适应,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专科目录。汉魏以来,文学开始繁荣。晋初产生了荀勗的《杂撰文章家集叙》、挚虞的《文章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由于我国有儒家独尊的传统,佛教仍被视为异端,佛经在目录中没有地位,这反而促使佛经目录向专门化发展。晋代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齐梁间释僧祐的《出三藏记集》,都有一定的价值。史籍目录兴起于唐代,金石学目录源于宋代,时代愈晚,专科目录愈多,也愈加专精。如清代朱彝尊的《经义考》、谢启昆《小学考》,都是质量较高的好目录。

第三种特种目录是性质特别而又不限于一科的目录。如丛书目录,目前最完善而使用又方便的是上海图书馆一九五九年出版的《中国丛书综录》。禁书目录,有陈乃乾所编《索引式的禁书总录》。版本目录,有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等。敦煌写本目录,有商务印书馆编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是目前最好的敦煌遗书目录。另外还有地方志目录、善本目录、词曲目录、辨伪目录等等。

如果我们熟悉并且掌握各种目录的不同性质及其特点,在学习、研究、整理古代典籍的过程中,将会心中有数,目标明确,驰骋自如。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37处)

文化遗产(25处)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澳门历史城区

龙门石窟

安阳殷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云岗石窟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

自然遗产(7处)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三江并流

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文化景观(1处)

庐山风景名胜区

此外还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世界记忆遗产4处: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记忆遗产(4处)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

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独乐寺(天津蓟县)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 路南石林(云南路南)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

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殷墟(河南安阳)

汉大明宫遗址(西安) 桂林漓江(广西)

文房四宝、传统医药、藏医药等(拟申报)

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专著,上面记载了很多刺绣的方法;刺绣技法的传承也是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这对于我国一些服装设计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我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将这些古代刺绣技法传到世界各地,也能够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1、北京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如何2、北京都有哪些公共图书馆?3、北京国家图书馆早晨几点开门阿?北京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如何

北京图书馆在北京西城区文津街,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前身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筹建的京师图书馆,1912年正式开放,1928年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建国后改称北京图书馆。

其藏书历史可远溯到七百年前,它继承了南宋皇家图书馆缉熙殿和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部分藏书,1910年后又以清内阁大库、翰林院及国子监南学的藏书为基础,陆续收入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石室写经等珍贵刻本和手写本。

今馆建于1931年,原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增为近40000平方米。1949年时藏书一百四十万册,至1979年底已达一千万册,其中有国内二十多个民族的古今典籍和数十万册善本图书,还重点收藏国外一百十五个文种的出版物,其中以英、俄、日、法、德文为最多。

它是我国收藏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国家书库,从阅览、外借、照相、复制、报告会等不同角度为学术研究提供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首都图书馆采取借阅合一、开放式、自助式、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100余万册(件开架文献的免费借阅,可借阅文献数量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居首位,并利用RFID技术,使读者检索文献更方便、快捷。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功能上,实现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无缝衔接”,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的“有机结合”,以最佳的融合度让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阅读技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现代阅读体验。“掌上图书馆”让150万持卡读者随时随地享用图书馆的资源;“自助图书馆”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自助图书借还服务;“手持阅读器”让读者带着“移动的图书馆”随身阅读;“触屏读报”、“畅听阅读”等项目也深受读者欢迎。

一、国家图书馆区域分布及开放时间

1、国家图书馆阅览空间分布

A座

地下一层:历史文献阅览室

首层:康复文献阅览室、一卡通通还处、多功能厅

二层:少年儿童图书馆总服务台、少儿中文书刊借阅、少儿外文图书阅览(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报告厅、亲子借阅

三层:青少年多媒体空间、童心舞台

四层:中文图书借阅、库本阅览

B座

地下一层:停车场

首层:首图剧场、第一展厅、第二展厅

二层:总服务台、引航厅、新书刊借阅、数字文化社区样板间、信息空间、文化时空长廊、书店、咖啡厅

三层:文学图书借阅、中文期刊阅览、中文报纸阅览

四层:历史和地理文献借阅、经济和语言文献借阅、视听文献借阅、风轩、雅轩、颂轩、第一影院、第二影院、第三影院

五层:社会科学文献借阅、自然科学文献借阅、艺术和计算机文献借阅

七层:外文文献借阅、台港澳文献阅览

八层:政治和法律文献借阅、中文工具书阅览

九层:北京地方文献阅览、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

2、国家图书馆区域开放时间

区域位置区域名称开放时间A座地下一层I段历史文献阅览室周一至周五9:00至12:0013:30至17:00A座一层III段康复文献阅览周二至周日9:00至19:30一卡通通还处A座二层I段少年儿童图书馆总服务台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少儿中文书刊借阅亲子借阅III段少儿外文图书阅览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A座三层II段青少年多媒体空间童心舞台A座四层II段中文图书借阅周二至周日9:00至19:30库本阅览B座二层A区新书刊借阅周一至周日9:00至19:30B区数字文化社区样板间B座三层A区文学图书借阅B、C区中文报纸阅览、中文期刊阅览B座四层A区历史、地理文献借阅B区经济、语言文献借阅C区视听文献借阅B座五层A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周二至周日9:00至19:30

北京都有哪些公共图书馆?

北京公共图书馆:

一、首都图书馆:东三环南路88号;

二、国家图书馆:中关村南大街33号;

三、 宣武区图书馆:教子胡同8号;

四、石景山区图书馆:八角南路2号;

五、海淀区图书馆:丹棱街16号海兴大厦C座;

六、通州区图书馆:车站路27号;

七、大兴区图书馆:黄村西大街1号;

八、西城区图书馆:西直门内后广平胡同26号;

九、朝阳区图书馆:朝阳门外小庄金台路17号;

十、丰台区图书馆:西四环南路64号。

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全国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国家图书馆早晨几点开门阿?

9:00。

开馆时间

总馆南区:周一至周日9:00-17:00

总馆北区: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少年儿童馆: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籍馆:周一至周五9:00--17:00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扩展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

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大学古籍所

东北师大古籍所

黑龙江大学古籍所

大连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天津师大古文献研究所

河北大学古籍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古籍所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

山东师大古籍所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古籍文献研究所

陕西师大古籍所

西北大学古籍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兰州大学古籍所

西北师大古籍所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古籍所

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室

四川大学古籍所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

云南省历史文献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盐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古籍所

华东师大古籍所

上海师大古籍所

华东政法古籍所

厦门大学古籍所

福建师大古籍所

浙江大学古籍所

安徽大学古籍所

安徽师大古籍所

南昌大学赣文化与古籍研究所

郑州大学古籍所

武汉大学古籍所

湖北大学古籍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广西大学古籍所

嗯,都是百度来的,有些可能已经合并在某些专门研究中心里面了。还有很多大学设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挂靠在文史科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