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书籍
1、防老化。
防止书籍老化变脆,主要是除去纸中的酸。现在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把书放在碳酸氢镁或碳酸氢钙溶液中浸润,然后晾干。这样做,可以纸中的酸,并防止以后再发生酸反应。
2、防虫。
(1)藏书的文章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书架、墙壁或地板上都不要有裂缝;
(2)藏书文章的温度应该经常保持在6—20度,湿度应该经常保持在50%——60%之间;
(3)收藏的书籍要经常挪动一下,即使是不常用的书籍,也应该定期翻动;
(4)在书架上或书柜中,可以放些包好的卫生球。
3、除污。
(1)除油迹。在油迹上放一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地熨几遍,便可以把油分吸尽。也可以用几滴汽油和氧化镁的混合剂擦除。
(2)除墨水迹。在染有墨水迹的书页下边,先垫一张吸水纸,再用20%的双氧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污斑,然后在书页上边放一张吸水纸,并压上重物,等干后墨水迹就会消失。如果用高锰钾溶液时有褐斑,可以再用草酸或柠檬酸溶液除去。
(3)除霉斑。用棉花蘸上氨水,轻轻地在霉斑上擦拭,至除净为止。
(4)除手指印。先用肥皂蹭去手指印,再用湿布擦去肥皂迹,最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把水吸干。
(5)除苍蝇便迹。用棉花蘸上醋液或酒精,在苍蝇便迹上轻轻擦试,至除净污迹为止。
扩展资料:
1、书籍的功能和作用:
(1)从书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了解,书籍逐渐的发展到轻便、历久,易于记载、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材料上,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流传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2)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2、书籍的历史进程: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所制的书。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
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的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著书籍的应用。直到15世纪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随著网络的普及书已经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成为未来书的发展趋向。
- 书籍
中国新闻网 - 古籍可保存上千年 现代出版物仅存几十年
中国新闻网 - 纸制书籍可以保存千年 是真的吗?
古籍善本本身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因此它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应该被好好的珍藏。近年来,对于古籍善本的收藏也成为众藏家非常青睐的一件事情。那么古籍善本收藏如何正确保存呢
钱梅溪《(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
对爱好古籍善本收藏的藏家来说,在收藏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正确保存藏品,如何妥善地保护好书籍,延长书籍的寿命。对此,业内专家特别强调要注意防虫和除污。致力于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一八二一四七三零七五三讼壬/p>
不管是古籍善本还是平时我们所使用的书本,放久了都会引来小虫子,严重缩短了书的使用寿命。藏家必须保证书籍表面的清洁干燥,放置的位子也应该保持通风良好。此外,藏书温度最好保持在6-20度左右,湿度则应该保持在50%-60%之间。对于这些古书籍,平常要时不时地挪动一下,并定期翻动。
在除污方面,古籍善本收藏沾染上污迹不仅会缩短书的寿命,而且还会影响看书的效果。书籍如果沾上油迹,可以在油迹上面放一张吸水纸便可以把油分吸尽。如果混上墨水迹,可以在染有墨水迹的书页上下边各垫上一张吸水纸,再用20%的双氧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污斑去除。对于霉斑,则可用棉花蘸上氨水擦拭。此外,由于人为翻动,最常见的污迹便是手指印,去污时可以先用肥皂蹭去手指印,再用湿布擦去肥皂迹,最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把水吸干。致力于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一八二一四七三零七五三讼壬/p>
用塑料保鲜膜裹起来,效果跟塑封差不多,包保鲜膜,放到箱子里或者书架上。这主要跟书籍用纸的酸性有关,也跟你的保管条件有关。你会发现,放在一起的书不是每本都泛黄的,就是这个道理。 用牛皮纸包书皮是个比较好的办法。实践告诉我,用牛皮纸包书皮至少可以使新闻纸的书籍封皮保持20年不泛黄,内页也相对洁白。另外就是避免放书的地方被阳光直晒,干燥、通风、少灰尘。南方的潮湿天气,是书籍存放的大敌,防潮很重要。香薰有帮助。每天拿鸡毛掸子掸掸灰,书柜和书籍之间的空隙我就用纸铺上一层,这样也可以防灰防晒,效果不错。还有就是经常翻动,给书本们搬搬家。书是拿来看的,所以不喜欢封箱。每天拿鸡毛掸子掸掸灰,书柜和书籍之间的空隙我就用纸铺上一层,这样也可以防灰防晒,效果不错。还有就是经常翻动,给书本们搬搬家。书是拿来看的,所以不喜欢封箱。隔段时间,拿出来晒太阳应该有适合你 你试下吧 应该行的
你好,朋友。最简单的方法是经常对书做整理保养。
建议你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防老化。
防止书籍老化变脆,主要是除去纸中的酸。现在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把书放在碳酸氢镁或碳酸氢钙溶液中浸润,然后晾干。这样做,可以纸中的酸,并防止以后再发生酸反应。
2防虫。
1)藏书的文章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书架、墙壁或地板上都不要有裂缝;
2)藏书文章的温度应该经常保持在6—20度,湿度应该经常保持在50%——60%之间;
3)收藏的书籍要经常挪动一下,即使是不常用的书籍,也应该定期翻动;
4)在书架上或书柜中,可以放些包好的卫生球。
3除污。
1)除油迹。在油迹上放一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地熨几遍,便可以把油分吸尽。也可以用几滴汽油和氧化镁的混合剂擦除。
2)除墨水迹。在染有墨水迹的书页下边,先垫一张吸水纸,再用20%的双氧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污斑,然后在书页上边放一张吸水纸,并压上重物,等干后墨水迹就会消失。如果用高锰钾溶液时有褐斑,可以再用草酸或柠檬酸溶液除去。
3)除霉斑。用棉花蘸上氨水,轻轻地在霉斑上擦拭,至除净为止。
4)除手指印。先用肥皂蹭去手指印,再用湿布擦去肥皂迹,最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把水吸干。
5)除苍蝇便迹。用棉花蘸上醋液或酒精,在苍蝇便迹上轻轻擦试,至除净污迹为止。
:书功能和作用。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流传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修复:需要专门的装裱技术,个人DIY是达不到的。修复技术不在此叙述。
保管:将古籍字帖用塑料袋封装,里面放些烟叶,可防虫,扎紧缝口,放阴凉通风处保存,注意防光、防尘、防鼠、防潮、防压、防高温即可。如能掌握好温湿度(要求保存物的环境温度在12-16度、湿度在60-40%左右)则更佳。
台海网4月26日讯 (记者 詹文) 在市图书馆旧馆“等候”已久的5万册古籍将得到彻底“净身”。这是记者昨日从市图书馆获悉的。
尽管市图书馆于3月份迁入艺术中心新馆,但其中的古籍却留在老地方。因为担心它们把蛀虫带到新馆。很快,近40万元购买的杀虫设备到位后,这些古籍就要彻底 “净身”,重回组织怀抱,搬入新家。
市图书馆拥有5万册线装图书,其中近2000册善本,这些古籍大多有数百年历史,年纪最大的有600多岁,都属于文物。
由于旧图书馆环境比较恶劣,只适合办公,不适合藏书。没办法恒温恒湿,雨天有些房间还漏雨,房子木质结构的地方本来就滋生了白蚁,古籍图书无法避免地出现蛀虫。
杀虫方式1
灵香草晒干 香气可达20年
“图书最大的天敌就是蛀虫”,市图书馆陈红秋说,早期,市图采用的防虫措施是最传统的放置樟脑。不过,樟脑味道很重,相当刺激,工作人员常常被呛得流眼泪。1996年开始,市图从广西买到一批晒干的灵香草。这种草味道浓郁,却不刺激,和书香味混合在一起有很温和的味道,环保无毒,却能很有效地防虫。“这种草生时没有香气,干燥后越来越香,香气可达20年。几年后如果不香了,拿出来晒半小时太阳,香味马上恢复。”
隔一段时间,每袋灵香草药包周围,就会有死去的带甲壳的小虫。不过,虫卵和大面积的蛀虫,却是无法杀除的。
杀虫方式2
罩上“金钟罩” 喷敌敌畏
为了杀灭蛀虫,市图书馆采取了不少办法,包括化学杀虫。翻动古籍图书,把虫卵、虫屎、成虫都抖入水桶和水盆里。密闭窗户,将敌敌畏兑水后用小茶杯盛放,放在书柜里。再用喷雾器将敌敌畏喷洒在角落和空气中,用胶纸密封房门,熏蒸一星期。
“敌敌畏的毒性很大,工作人员操作时都要戴上口罩、手套。不过,这种方式虽然能杀灭不少蛀虫,但许多钻在书里的蛀虫却非常顽固,死不了。”陈红秋说。
2001,市图又用了一个办法,用磷化铝杀虫。这可是毒性非常强的化学药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能自己动手,要由防疫部门的专业人员操作。专家到图书馆一看,不行,还不能在这里杀虫,房间密闭性太差,万一飘出去,污染了空气,可是会出事的。于是,图书打包后,被带到一个专门的大仓库,做了个塑料“金钟罩”把书罩在里面。专家戴上了防毒面具杀虫,杀完后,图书还在仓库里放了好几天散味道。
杀虫困境
目前还没有最有效的办法
“化学药品虽然杀虫比较彻底,但国内有一些专家顾虑,担心化学药品会对古籍造成破坏,损坏纸张、字迹。”图书馆副馆长付虹说,国内一些古老的藏书阁,至今都在用最传统的方式保存古籍。比如天一阁,使用的就是灵香草,天气好的时候,就把图书搬出来,抖一抖翻一翻,晒晒太阳。
但这种方式对周围环境要求很高,天一阁周围有很大的院子可以晒书,并且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厦门却没办法。如果晒在马路边,灰尘、水泥本身就有很大的污染,并且古籍都是文物,随便晾晒很不安全。
如何杀灭蛀虫,全国各图书馆都在头疼。目前,全国还没有发现哪种最有效、最安全的杀虫防虫办法。
新式武器
让蛀虫缺失水分 干燥而死
目前,市图书馆购买了一套近40万元的自控式档案杀虫防霉机,很快就可以到位。这套设备以前在厦门还没有过,非常环保,采用物理方式让蛀虫缺失水分干燥而死,不会对图书造成破坏。
“3月份市图迁入艺术中心新馆,但5万册古籍却还留在旧馆,因为担心它们把蛀虫带到新馆。设备到位后,这些古籍就要进行彻底杀虫,再搬进新馆。”付虹说,新馆里专门规划了恒温恒湿的密闭书库,为了避免紫外线照射导致书籍变黄、变脆,书库里采用了特制的电灯。彻底“净身”后的古籍,分批进行修补后,将进入量身定做的书库保存。
字画保管不妥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因季节更替产生的温差变化,干、湿不匀,阳光紫外线辐射,环境空气尘埃的污染等等,由此而发生虫蛀、霉变、褪色等现象,使一幅完整的字画面目全非,失去其艺术价值。如果我们了解到字画容易受损的弱点,采取一些有效地防止措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变旧破损进程,从而使字画寿命延长,能保持其原貌。
字画,不论是立轴、屏、对联、手卷、册页、还是扇面、斗方,基本上属纸质品和丝织品两种,因为都含纤维质,所以具有吸湿性。装裱字画用过的糨糊,含有蛋白质和糖,这又是蠢虫赖以生存的食粮。一幅字画若不精心保管,就很容易遭受各种侵蚀,从而损坏变质。
凡收藏的字画,最好放在封闭的箱、橱、柜内,使字画能拥有一个稳定的有限空间,避免直接受侵蚀和污染。但这并不是说一旦放进去就万事大吉,因为它还是会受到侵蚀的,保存久的辽画被虫蛀是常见的一种毁坏现象。这种蛀虫,人们常称“蠢”虫,呈灰白色,身体短小。大约每年五月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蠢虫也大量繁殖。防止的办法,可用樟脑丸或上海产的樟脑精块等类药物驱虫。这种樟脑药主要通过其自然挥发出特殊的气味来防虫,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使用时可以将樟脑药放在收藏字画的周围。此药一年之中最好分期放二次,第一次在3至4月,第二次在10至11月,这样防虫效果更好。
放在箱、橱、柜内的字画除放药外,还要做到勤翻动,及时清除不洁之物。每隔半年左右就要展开看看,特别是梅雨季节过去之后,最好能分批将字画取出来挂几天这称为“晾画”,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字画生霉。
霉菌在潮湿、温暖和黑暗条件下最易繁殖,因此,字画的贮藏空间,温暖应保持在14℃~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60%。因为室内相对湿度偏高,容易引起纸张受潮而滋长霉菌。而太干燥又容易引起字画的翘曲变脆,一般的家庭遇天气干燥时,可常用湿墩布拖地,或在房内放盆水,天气潮湿时,尤其在雨季,尽量少开窗户,这样可以使房间的湿度得到相应的控制。
长期悬挂在外面的字面,会受到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使字画颜色褪淡,字迹模糊,发生纤维的老化、变脆。因此,一般不要将珍贵的字画长期地挂在厅室里,更不要挂在太阳能直射到的壁上。应挂一段时间再收藏起来,若字画数量多,则可以采取轮流悬挂的办法,这样做,既能展开收藏字画的不同风格,欣赏佳作,又能延缓老化变色过程。
尘埃也是字画的大敌之一。挂在墙上,或存放在箱、柜中的字画,同样会受到尘埃的影响,细小的尘埃沾在字画表面,遇到一定的湿度,它能成为不洁净的小颗粒,等小颗粒的水分蒸发,会在画面上留下**斑点。
除此之外,对字画保护还应注意,在欣赏观看时,不要用手指指点点接触画面,唾沫沾染。展开和收卷时不要将画折坏留下折痕,因收藏的字画由于年久而变得较脆,容易弄折裂,所以一般不要随便动手,就是收、拿、卷、挂等动作,也一定要格外小心,做到轻手轻脚。
以上介绍的几种保管字画的简易方法,仅供一般爱好字画的收藏者参考。
“古籍的修复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绝不仅仅是你想象用浆糊粘贴那么简单。不同年代、不同损毁程度,乃至不同纸张和印刷方式的书籍都有不同的修复方法。就拿最简单的浆糊粘接来说吧,用浆糊粘接书,其黏稠度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依纸而定,否定的话很容易造成书页走形、卷边。粘接也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越牢固越好,因为过稠的浆糊会让附着在上面的已经很脆的书页板结,甚至开裂。”
“干我们修复古籍这行,每拿到一部需要修复的古书籍,都会非常小心地斟酌着适当合适的修复方法。如果书的四边适中,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往往会在书页中间加一层棉质的衬纸,就像一个支架一样把它撑起来,然后再把书页裁齐,用砂纸打磨光滑。而如果留下的空间不大,为了不损伤到书的印刷内容,我们往往就会采取金镶玉的修复方法。”说着,余国同随手拿起放在桌上正准备修复的棋谱,“你看这是旧纸,旧纸泛黄似金,而新纸则色白如玉,如果把旧书的纸页用新纸加边,不就成了金镶玉吗?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金镶玉的办法来修复一部内涵丰富的古书籍实在是最合适不过了。”
本文2023-08-07 15:02: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