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书排行榜中国最好的古书
经典古书排行榜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荆川先生批点史记,绣像第六才子书,周易本义,昌黎先生集,第一才子三国志,第四才子平山冷燕,东医宝鉴,东垣十书,文中子中说,等等好多了 都是鄙人所见之非常好的古籍! 希望可以帮到您! 您要的岳氏族谱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上找找看
古书籍大全
一、 儒学类 《周易》(上古伏羲) 《论语》(春秋孔子) 《孟子》(战国孟轲) 《大学》(西汉戴圣) 《中庸》(西汉戴圣)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等
中国文化根深叶茂,古典书籍种类繁多,列举最经典的几类如下: (1)经史子集类: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
这个说不完吧介绍几个好的给你 《四书》《五经》 《诸子集成》 《诗经》 《左传》 《国语》 《晏子春秋》 《楚辞》 《春秋三传》 《吕氏春秋》 《官场现形记》 《二
中国最好的古书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按古籍类别: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中国古书:《三字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资治通鉴》、《道德经》、《奇门遁甲》、《孙子兵法》《易经》、《增广贤文》、《论语》、《史记》、《汉书
免费古籍网
古诗文网/古诗词网/国家图书馆网站
最大的散文网 wwwsbkk8古文学网 wwwguwenxue/圣言学堂 wwwfainfo/puton/indexasp诗词总汇 wwwsczh
迅雷 土豆 百度 谷歌
中国最有名的风水书籍
当属曲炜写的《风水宝鉴》,集古今风水绝学之大成之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作,其作者为了验证风水理论的实用性,考察近千个名人故居和祖坟,他写的东西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是风水著述中少有的经典之作!
杨救贫的书本本都是经典,非经典中的经经典~ 他是风水地理堪舆的祖师,一代宗师~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你看懂看透这些书就可以让现代的易学大师叫你师父了~
这些书籍都是简体中文文字版本的,可以访问原文下载 网页链接 本书将晦涩难懂的风水理论运用于现代生活中,侧重于追求家居生活的健康和品位,更科学、更专业地传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
先秦绘画己在古籍中有记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多是神话人物,气势恢宏。魏晋南北朝,出现文人画。隋唐发展快,产生名家。宋朝发展到高峰,元明清相继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磷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绘制于纸绢上的独幅绘画作品,是出土于墓葬的随葬品,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之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
工笔重彩画与水墨写意画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国画似乎就是水墨写意画,其实这是一个误会。中国画按照其技法及风格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画。工笔画又称"细笔画"。其绘画风格工整细致,以规整并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并注重于细部的刻划,然后再敷以厚重、鲜亮的颜色。工笔画所用颜料大多以矿物质制成,历经多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整个画面漂亮明丽,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正因为这部分绘画作品具有富丽堂皇的外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宫廷画家部采用此种画法,以表现皇家气派。
相对于工笔画的就是写意画,又称 "粗笔画"。其画风简略,通过尽量简练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相意态,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画对象的逼真与形似。画家在画中多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因此,写意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即兴性、随意性和偶然出现的意外效果,较难临仿和描摹。它们几乎部是用水墨完成的,有着素淡、清雅的外观。这类作品在后期中国画坛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的(公元12世纪以前)画幅均为工笔重彩画。晚期的作品则多是水墨写意画;再从作者的情形来看,工笔重彩画的作者大都是职业画家或工匠画家,水墨写意画的作者则大多兼有文人的身份。
当然,在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还有一片开阔地带,供画家们在两端取舍,从而形成折中的即半工笔半写意的画法。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传统的中国画离不开诗词。题款。篆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述。
早期中国的许多文字,是根据对象的形状或意义,用简练的 线条描绘出来的象形艾宇。这与使用线条画画相似。中国文字的这一特点,加上书写文字的形式本身带有很强的艺术创造性,因而与绘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人谓之"书画同源"。中国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在作画的过程往往十分自然地将写字的笔法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很多时候以诗句的形式——直接题在画面上;并按中国文人的习惯,在画的落款处盖上刻有自己名号的朱砂红印章。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强调绘画笔墨的书法情趣,是品评中国画作品格调高下的重要标准。
中国绘画非常讲究画家综合的艺术修养,画家在下笔之先,一般已经将题诗的内容、宇体及印章在画面中的位置作了通盘的考虑。画中的诗何与图像相辅相成,对画面意境和构图起到了某种补充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红颜色义与黑白的(水墨)图画形成色彩的差异。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从画面布局上看,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绘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画很注重在画面留有空白。空白处并不是空无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蔼,可以是江面的晨雾,也可以是日月的光华,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有人认为,"布白"是中国画中最为人关注的要点。画家强调画面诗意的传达,那些空白处也许正是诗意的不确定性、模糊檬拢的象征,留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公元11世纪时的中国大画家、大文学家苏拭(1036-1101)曾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这也是后来历代画家追求的境界。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足鼎立
在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是三个最大的科目,也是最常见的题材。它们大致可以和欧洲绘画中的人物、风景、静物相对应。
以人物形象为赛主体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各科目中出"现最早的,美术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原始社会的先民"们用白茎、红矾土、霸炭黑在岩壁上画的人寨形和动物图案,可以"说首开人物画的先霸河。至大约1500年前的魏昔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艺术发展逐渐成熟。这一时代的霞著名画家、艺术理论家顾档之(348-409)提出了人物画应"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主张,认为画家不仅应当正确地描绘人物的外形,而且要注意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即内在的东西。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依循这一认识,从事创作和品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前期有极其辉煌的历史。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科目。它的兴起比人物画要晚得多,大约在唐代(618-907)趋于成熟,此后名家辈曲 名作不断,盛极一时。山水画的兴盛,有其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深层的原因。中国古代哲人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然。即便人在官场市井,心也向往着山水林木;亲近自然、融人自然,成为中国文人 (包括画家)最大的愿望。画家们在描绘自然景色中寄托内心的感情和追求,同时给予观赏者以许多联想与启示。纵观中国古代的绘画史,山水画画家在所有画家电 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中国画的另一门类,以描写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其中最常见的是将花、鸟组合在一起,故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给人一种特殊的观赏情趣,其兴起较山水画为早,起先用于工艺品的纹样上,到唐代开始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门类。中国古代文人喜好梅、兰、竹、菊,认为它们清雅高贵,表现了文人清高脱俗的气质。因此,梅兰竹菊是花鸟画中常见的题材。
1 关汉卿 长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81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 千里送京娘 短篇连环画 人民美术 《连环画报》1981/9
3 神秘的琴声 短篇连环画 人民音乐 198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之一
4 周穆王时的“第四代机器人” 短篇连环画 人民美术 《连环画报》1982/1
5 佣书掣肘 短篇连环画 天津人民美术 《故事画报》1982/1
6 赵盾庆荐韩厥 短篇连环画 河北美术 1982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敢抛头颅换公正》之一
7 唐诗幼读 插图集 山边社 1982年4月初版 香港版
8 魏征斩龙王 长篇连环画 少年儿童 1982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9 真假瓷观音 长篇连环画 江苏人民 198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0 荆钗记 短篇连环画 人民美术 《连环画报》1982/12
11 龙女牧羊 长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83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12 恩与仇 长篇连环画 上海人民美术 1983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3 状元及第 长篇连环画 少年儿童 《万花筒画报》1983/3
14 形神俱佳 短篇连环画 天津人民美术 《故事画报》1983/4 彩色
15 一曲凤求凰 短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周末画报》1983/4、5、6
16 巧解两家仇 短篇连环画 科普广州分社 《武林》1983/6
17 二虎搬泉 长篇连环画 花城 198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旅伴连环画库,蒙复旦合作
18 荆钗记 短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83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包括《荆钗记》和《千里送京娘》
19 笔中缘 短篇连环画 浙江人民美术 《富春江画报》1984/1
20 强中更有强中手 长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84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武术连环画
21 荀巨伯 短篇连环画 人民美术 《连环画报》1984/4
22 柳玉娘 短篇连环画 浙江人民美术 《富春江画报》1984/7
23 白鹅潭 短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8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广东风物传说》之一
24 贪泉 长篇连环画 河北美术 198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2开本,蒙复旦合作
25 江湖三女侠 插图 科普广州分社 《武林》1985/1~1988/
26 长生殿 长篇连环画 中国戏剧 1985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4开本
27 岭南风物传说画笺 画集 岭南美术 1985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长12开本
28 昆仑奴传奇 插图 《历史大观园》杂志社 《历史大观园》1985/10、11、12
29 棠棣之花 长篇连环画 四川美术 198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郭沫若戏剧作品连环画
30 郑板桥受骗 短篇连环画 浙江人民美术 《富春江画报》1986/3
31 青陵台 短篇连环画 《广西美术》编辑部 《广西美术》1986/3
32 破镜重圆 短篇连环画 人民美术 《连环画报》1986/9
33 故事新读 插图集 山边社 1984年9月初版,1986年10月三版 香港版
34 国花趣谈 短篇连环画 《奥秘》画报编辑部 《奥秘画报》1987/6 江郁之合作
35 中国一百帝王图 人物画集 新世纪 1987年3月第1版,1988年1月第2次印刷
36 百帝图 人物画集 天地图书 1988年3月 香港版
37 四大名捕 插图 昆仑 1988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8 广东一百名人图谱 人物画集 山边社 1988年8月第1版 香港版
39 诗词新解--闺情 插图 金陵 1989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香港版
40 连环画十家 合集 海燕 1989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儿童文学艺术丛书
41 黄鹤楼的传说 画集 湖北美术 199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长12开本
42 游鼍折服巨擘 短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91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武术连环画《残臂隐僧》之一
43 百女图 人物画集 天地图书 1991年9月 香港版
44 线情 插图集 赛里斯文化出版社 1992年1月初版 香港版
45 读者文摘十人插图集 合集 甘肃人民 1992年6月第1版第2次印刷
46 桃花扇 长篇连环画 人民美术 199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连环画集》之一
47 百仙图 人物画集 天地图书 1993年6月 香港版
48 公主与死驸马 短篇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1994/1
49 古诗幼读 插图集 山边社 1985年4月第1版,1994年7月第4版 香港版
50 卢延光武侠小说插图集 插图集 安徽美术 1994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梁羽生作品
51 百佛图 人物画集 天地图书 1995年2月 香港版
52 击鼓 短篇连环画 河南美术 199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学生学古文辅导丛书-先秦文学故事》之一
53 伯兮 短篇连环画 河南美术 199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学生学古文辅导丛书-先秦文学故事》之一
54 干将莫邪 短篇连环画 河南美术 199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学生学古文辅导丛书-魏晋南北朝文学故事》之一
55 卢延光插图集 插图集 安徽美术 1986年4月第1版,1996年5月第3次印刷
56 卢延光插图续集 插图集 安徽美术 1987年7月第1版,1996年5月第2次印刷
57 悠然看云-卢禺光游艺录 评论集 广州美术馆 1997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广州美术馆画家丛书,内部出版物
58 侯白论马 短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97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笑画》精选本第二集
59 石发 短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97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笑画》精选本第二集
60 不许说官 短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97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笑画》精选本第二集
61 别吃冷的 短篇连环画 岭南美术 1997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笑画》精选本第二集
62 古诗欣赏 插图集 山边社 1986年4月初版,1997年9月第4版 香港版
63 卢禺光仕女画 人物画集 广东旅游 1998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8开
64 卢禺光山水画 山水画集 新世纪、广东人民 200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8开
65 当代名家线描人物精品·卢延光 人物画集 朝华 200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6 当代名家山水精品·卢延光 山水画集 朝华 200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7 中国一百仕女图 人物画集 岭南美术 1989年第1版,2001年3月第10次印刷
68 龙女牧羊 长篇连环画 中国致公 2001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连环画名家专辑
69 红线 长篇连环画 中国致公 2001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连环画名家专辑
70 腼颜人世 短篇连环画 上海人民美术 2001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成语故事》(十五)(袖珍版)之一
71 黄袍加身 短篇连环画 上海人民美术 2001年6月第1版,2002年1月第2次印刷 《中国成语故事》(十二)(袖珍版)之一
72 探骊得珠 短篇连环画 上海人民美术 2001年6月第1版,2002年1月第2次印刷 《中国成语故事》(十三)(袖珍版)之一
73 卢延光白描精品集 插图集 广西美术 200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4 中国一百神仙图 人物画集 岭南美术 200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5 中国一百儒士图 人物画集 岭南美术 200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6 卢延光新古典山水画艺术 山水画集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 2003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现代山水画名家技法精解,8开
77 新古典主义山水 山水画集 三彩画廊 2004年第1版第1次印刷 三彩画廊丛书,内部出版物
78 中国水墨·卢延光卷 山水画集 北京燕山 200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9 卢延光连环画精品集 连环画集 上海古籍 2007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包括《棠棣之花》、《长生殿》、《桃花扇》、《贪泉》、《二虎搬泉》、《关汉卿》、《强中更有强中手》、《真假瓷观音》、《拉比齐出走记》
80 淡远·空灵 山水画集 香港抱趣堂当代艺术馆 200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81 卢延光作品 山水画集 北京工艺美术 2008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当代中国山水画坛10名家,8开
82 六十岁了才明白 散文集 广州 200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国古籍总目》明确规定舆图、字画、鱼鳞册、宝钞、契约、诰命、文告等(含已装裱成册或成卷者),除已经编纂、抄写、刻印、影印成书者,不予著录。所以古代名画除了已经刻印、影印成书的,都不列入史部典籍。
东学书在宋代成为热门绘画题材原因有:1、首先,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局面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使命阶层的壮大,导致百姓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样化,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群体;另外,绘画这种文学形式的自身发展,以及对隋唐五代绘画的继承与发展,统治者爱好的推动等。种种原因造成了东学书在宋代成为热门绘画题材。
2、宋代的文人画题材广泛,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题材多以历史上的隐士、渔夫为主,以及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这些都显示了画家关注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文人士大夫画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积极的探讨绘画理论上,如注重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运用等。士大夫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目的在于自我的享受。他们喜欢在画幅上题字、写诗,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应该细读的艺术类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应该细读的艺术类书籍,希望您喜欢!
应该细读的艺术类书籍
《艺术的故事》
作者:(英)贡布里希(EHGombrich)
图书简介:《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叙述了艺术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阐明了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图书简介: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易中天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作者:蒋勋
图书简介: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本书作者就是“单纯的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谈美》
作者:朱光潜
图书简介:《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朱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在江湖》
作者:老树
图书简介:这是一份“老树画画”对这个世界的内心告白,一本标志性的老树式长衫人物绘画集。下笔是民国形象,画的却是当下都市流浪人的内心。洒脱,真率,呆萌,可爱,有的是闲情逸兴,却又身在江湖,逃不开尘世俗务、孤独缠身。每幅画就是清茶一盏,能提神解乏,能咂摸出隽永滋味,慰藉人心。
《小顾聊绘画》
作者:顾爷
图书简介:《小顾聊绘画》是一本与专业和权威无关的书,作者本人也过着与艺术理论基本无缘的生活,也正因为所有的感想和调侃都出自一个局外人之手,在顾爷的书里,你会发现艺术其实没有那么高不可攀,没有那么神秘和神圣不可侵犯,它只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浪漫,它也有爱情的八卦、人生的苦难,它能让你心酸也能让你笑翻天,想要与它亲密接触,你只需放下沉重的大书和让人皱眉的负担,听顾爷给你聊聊艺术的那些事
《美术史的形状》
作者:范景中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
图书简介:此书勾勒出西方艺术史的面貌,如同艺术史界的藏宝图,帮助读者系统了解西方理论,形成宏观印象。本书以问题为线索,不局限于题材和学科,虽然帮助了读者掉书袋,但我仍希望读者最终能把枯燥的材料扔掉,只留下好文章即可。
《艺术的力量》
作者:西蒙•沙玛
出版社:BBC Books
图书简介: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讲述了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梵高、毕加索、等八位艺术家的生平,是中国最流行的西方艺术史普及教材。此书与DVD同时发行,西蒙•沙玛善于把枯燥的艺术史知识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
《当代艺术》
作者:斯托拉布拉斯
出版社:外研社出版
图书简介:当全球化成为文化和艺术的底色时当代艺术是否真的绝对自由它的“当代性”表现在哪里政治和经济对当代艺术有着怎样的影响当代艺术世界又是由什么来推动了或许这本小书,会使你对当代艺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
作者:吴冠中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每一件作品都附上一段解说文字,同时全面立体地还原吴先生创作时的情境。作者将其多年创作过程的得与失,编辑成这本著作。
《神居何所》
作者:邱振中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邱振中写一手极好的传统书法,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代艺术家。他的另一个专长是书法理论,这本书就将书法的种种基本问题分析得清清楚楚。他始终强调将书法看作一个整体的视觉形象来理解,线条中蕴含着情感。
《隐秘的知识》
作者:大卫•霍克尼
出版社:浙江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作者提出一个让人震惊的判断:西方一些伟大艺术作品是借助镜子和透镜画成的。这个观点虽早已有之,但谁也没有像他大张旗鼓地拿古典大师开刀:对达•芬奇、拉斐尔等的画作进行技术分析。
《瞥见死神》
作者:T·J·克拉克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为一本艺术欣赏日记,记述了作者自在洛杉矶盖蒂中心访问研究的心得和体会,数十篇日记均就具体的绘画细节和观看感受对诸多古典绘画名作进行详细分析和记录,是一部几乎没有学术和专业壁垒的艺术欣赏型作品。
《笔记<清明上河图>》
作者: 赵广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7
图书简介:设计师赵广超的穿越时空之作,通过重绘《清明上河图》的插图,以及对画中细节的文字解读,带读者重回汴京,进行北宋帝都一日游。一个个形象,一家家店铺,一处处风景,他都细心解释,涉及艺术、历史、经济、建筑、文学等多方面知识,如一个尽职尽责的文化导游。很难说他是更爱艺术还是更爱历史的烟云,但是这样一本笔记,使被科技隔绝的我们亲眼目睹市井生活的乐趣,虽然书本身也是电脑绘画和排版的结果。
《宋画全集》
作者: 宋画全集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
图书简介:宋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最高峰,但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散布在全球各大博物馆的库房里,一般人难以一睹真容。《宋画全集》将分布于全球100多家收藏机构的1000多幅宋代绘画作品集结成一套“全家福”,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共7卷。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评价:“这样全面地把宋代绘画收集到一起,与《全宋诗》、《全宋文》可以相提并论。”
《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
作者: 徐小虎
译者:刘智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图书简介:理想国出版《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的内地版,编辑总监陈凌云说,他们只用了两分钟就下决心要引进这本书。这本方法论著作到底讲了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书画鉴真。徐小虎认为吴镇的《墨竹谱》是假的,而默默无闻的《竹石图》才是真迹。她的特殊之处在于,总是对古代书画做“有罪推定”。与一般鉴定家不同,她不信“子曰”,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你是她的同行,请不要看这本书;如果你是普通读者,一定能在她的导游下爱上中国书画。
《赵之谦集》
作者:[清]赵之谦著 戴家妙整理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图书简介: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又字撝叔,号冷君、铁三、憨寮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清季一位杰出的具有开创之功的书画家、篆刻家,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学者,于经学、史学、词章、金石学等,都有突出的成就。本书收入其现存全部著作,包括《悲盦居士诗剩》《悲盦居士文存》《悲盦居士四书文》《补寰宇访碑录》《张忠烈公年谱》《汉学师承续记》《六朝别字记》等,是目前最为齐备的赵之谦著作集。
《中国日记》
作者:斯蒂芬·斯彭德(英) 大卫·霍克尼(英)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1981年,44岁的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与72岁的英国诗人斯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从美国出发来到中国,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一行人先后游历了香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无锡、上海、桂林、广州等地。著名诗人、评论家斯彭德用文字写下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既是画家又是摄影师的霍克尼,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下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面貌。对于他们来说,《中国日记》的内容“就像三个小学生第一次出远门一样新鲜”。
如今,大卫·霍克尼不但是英国国宝级艺术家,更是现今世界上最重要且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霍克尼当年为《中国日记》创作的158幅水彩、速写及摄影作品,既是一双陌生的眼睛所看到的鲜活的中国图景,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珍贵的图像档案。
《普希金绘画》
作者:高莽 编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图书简介:普希金的绘画世界,诗人画家的才情人生。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像雨果和歌德一样,普希金在绘画方面虽不是专业人士,却也是才华横溢。翻阅普希金的手稿和书信,会发现文字中间嵌入的线条轻盈、极度传神的速写。保存下来的普希金绘画作品有1500多幅。普希金绘画的内容包罗万象,有自画像,有朋友、沙皇、女友、官吏们的肖像,也有马、鹰、风景等。这些画寥寥几笔散布在文字旁,显然是作者心思的表露,爱恨情仇讥诮怨讽,跃然纸上。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本书是高莽先生在多年研究普希金文学、绘画创作的基础上,从普希金的1500多幅画作中精心编选而成,辅以详细的说明和生动的画作解读,是一本兼具欣赏和研究参考价值的佳作。
《费欣素描》
作者: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欣(俄) 著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欣(Nicolai Ivanovich Fechin)(1881-1955),俄裔美籍画家,出生于俄罗斯伏尔加河畔喀山的手艺人家庭。父亲是手艺高超的木雕工和镀金匠,母亲则是当地建筑包工头的女儿。儿童时代的费欣便跟随父亲的木雕和镀金包工队替教堂装修圣像和壁画,足迹遍布了故乡的市镇和农庄。费欣的绘画和木雕手艺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获得了赞赏。伏尔加河畔的自然风情与景色,滋养着他的心灵;也滋养了他的艺术。并形成了最初的艺术观——即对“手艺”本身的掌握与敬意。他的作品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秋天》、《卡努里雅肖像》、 《父亲像》等。他的素描受东方传统绘画的影响,素描头像用炭笔画在坚实光滑的纸上,自成一家,刻画深刻。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艺术系列丛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瓷器》
作者:吕章申 主编
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权威专家学者从国博馆藏25万多件中国古代瓷器文物中精选出146件(组)顶级瓷器编入此集,每件瓷器以代表该时代工艺的最高水平为要求,可谓优中选精,清晰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脉络。所有文物时间跨度自春秋至清晚期,除了每部分综述,每件文物不仅有高清和文物时代、尺寸、出处等著录文字,还附有专家的研究性释读和分析鉴赏,专论部分配有国内瓷器研究领域专家的学术研究文章四篇,对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探讨,全书具有呈现的直观性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特点,是融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大型中国古代瓷器的精品出版物。
《古版画丛刊》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中国古版画是在绘画艺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始于隋,行于唐,扩于宋,盛于明,衰于清。经过一千多年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古版画丛刊》作为一部学术和实用价值极高的典籍,选取历代版画作品之优秀者,使读者通过对这些经典名作了解到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概况,积累和传播我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繁荣美术出版事业,丰富人民文化艺术生活。
本丛书的宗旨并非是从印刷技术和孤本、善本的角度老选择版本,而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遴选中国版画史上深具特色和影响的大家精品,精选底本,精编精印,平装平价,以单行本分批分辑出版。
第一辑收入25种,荟萃了古版画的精华,涵盖了古版画的多种样式,较全面地体现了古版画的基本风貌。
《浙江大学艺术史丛书》
作者:《宇宙在乎手》 颜晓军 著
《明代画院研究》 赵晶 著
《汉代刻纹铜器考古研究》 吴小平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作为浙江大学艺术史学科建设计划的一部分,这套艺术史丛书包罗了不同的研究面向,体现了浙江大学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考古、中国传统画学、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四个研究方向上的建设成果。虽然完美或理想的艺术史研究,需要将图像、实物、文献和理论主张熔于一炉以求获得对特定研究对象的通盘认知,但囿于艺术史知识地图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以及研究者不尽相同的研究手段、问题意识和理论关怀,每本著作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精神气质。
《云南古建筑白描》
作者:刘玉明 刘 佩 绘著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是云南古建筑的布局、结构的白描汇集,绘著者是一对父子,秉着对传统文化的多一点关注、多一份热情,眼见遗存不多的古建筑,在钢筋混凝土的挤压中挣扎,用几年时间跑遍了云南的三迤大地,绘制了五百余幅建筑白描,有斗拱梁架的结构,有窗棂额枋的图案,有寺院民居的布局,还有根据史籍记载和儿时记忆恢复的一些古建筑群的历史原貌,如金马碧鸡坊、官渡古镇、沙溪寺登街等,这些是高档相机无法拍摄记录的。本书的出版为有志于古建筑文化研究的学者和热衷于古建筑文化的人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上海鲁迅纪念馆藏中国现代作家手稿选》
作者: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上海鲁迅纪念馆藏中国现代作家手稿选》遴选了约50位现代著名作家的手稿50余件,首次整理影印出版,并组织多位资深的研究人员对手稿进行全面注释和较为详细的解析,对相关人物做了一一介绍,文史价值深重。
作为文物收藏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不仅收藏有鲁迅的珍贵手稿,还收藏了一批中国现代作家手稿,如由鲁迅先生保存下来的柔石诗稿、瞿秋白的书信,由谢澹如先生捐赠的丁玲、胡也频的小说手稿等,这些20世纪20、30年代的手稿能够完整地保存至今,实属珍贵。
值此鲁迅诞辰135周年之际,本书的出版,不仅使广大读者能够品鉴、欣赏到作家的手泽,对于研究和收藏鉴定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优秀的现代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一次积极的尝试。
“天地绘心”丛书(全6卷)
作者:许江 尉晓榕 高士明 主编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图书简介:丛书系配合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以学术为公器,细致策划与精心筹备的“天地绘心·中国画学国美之路展览”的学术成果,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两千件藏品中精心挑选,由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历时一年精心编撰。丛书围绕着“国美之路”的主题层层推进,综合东方的文化哲思与当代艺术观念,展现中国画系传统与现代的国际文化场域。
丛书编撰的特点是文中收集了学院八十七年的收藏与代表作,许多作品是首次出版,为第一手资料,代表了中国画学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美之路的传统。在整体设计上以青灰色、米白色布面两种材质的精装形式,辅以中国画经典的水图作为凹版底纹,封面字体复古风格,烫银工艺,以体现全书的书卷气以及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是最为完备的独立画种。作为“知性”的象征,在整体设计中体现出文化性、气韵之美。
《手绘之谜 : 庞茂琨手稿研究》
作者:庞茂琨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由线条到体量,从感性描画到理性认知,从视觉塑造到思维链接,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手稿。素描,作为独立艺术表现的自由与随意。
《中国古版年画珍本》
作者:王海霞 主编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历时6年,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版年画珍本》(11卷)问世。这是一套极其珍贵的中国社会民间生活图像志,丛书精选了从年画肇始的宋金时期至民国时期各地古版年画珍品近4000幅,所选作品均为收藏界鲜见的珍本。《中国古版年画珍本》的整理编写历时6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薄松年先生担任总顾问,国家艺术研究院王海霞女士担任主编,为我国年画类图书规模最大,内容最全丶最丰富,年代收藏最久远,地域年画最广的一部图录资料,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极高。
《海派绘画大系》(全9卷24册)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图书简介:《海派绘画大系》共有24册,体例上分为图版及人事附录两大类。图版以海派绘画发展脉络分为海纳百川、豫园风情、城市山林、金石意趣、风云际会、走向社会、变革时代、继往开来八个部分,时间跨度约为19世纪初至21世纪。该大类共收入画家866人,作品3090件。人事附录主要包括画家小传及大事年表两部分:画家小传共收入海派画家1660人,对画家的生平里籍进行逐一记录;大事年表侧重记录海派绘画中重要的事件,如社团活动、美术展览、美术教育、报刊杂志、中外绘画交流等。
此套书的出版整体呈现了海派绘画的风貌,也钩沉出了那些被历史湮灭的画家,为海派绘画的研究提供了新鲜的资料,是百年来对海上绘画最系统、最大规模的整理,是海派绘画的里程碑式出版物,是以最新研究成果对海派绘画成就的致敬,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文物收藏与鉴赏书系•中国文物收藏百科全书》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按照中国各类文物的体系、层次,以条目的形式,系统阐述各文物品类的特征,将文物研究、辨识真伪、鉴赏收藏融为一体。全书共分为8卷本,包括陶瓷卷、玉石器卷、绘画卷、书法卷、青铜器卷、工艺杂项卷(上、下)、漆器家具卷。本书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编,确保了学术上、知识上的权威性和整个结构体系上的完整与科学性。
《中国文物收藏与鉴赏书系•中国文物收藏百科全书》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物的主要领域,选器广泛,精美,文字精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与学术性,是收藏工作者、爱好者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书。
《汤兆基印存》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图书简介:汤兆基先生以书画印三绝称著沪上艺谭,他的篆刻师从钱君陶先生,他的技艺,韩天衡先生曾有评语:“渊源周秦,涉猎两汉,有古有我,醇雅大气。”汤先生往年曾出版过《汤兆基印存》、《汤兆基铁笔左篆印存》两种印谱,好评如潮。现在他汇集各个时期的作品约三百方,集成最新印谱,希望将自己多年实践的心得与同好分享、供后进借鉴。
《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
作者:周世闻 主编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图书简介:《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荣获第2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银奖。丛书精选我国古代名家碑帖,包括《王羲之行书——临习技法精解》《赵孟頫行书——临习技法精解》等30种,31册图书,内容基本贯穿整个书法发展史,书法家也无一不具深厚传统技艺而自有风貌。
学书津梁,金针度人。这套丛书特意邀请著名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周世闻先生主持编写,对所选例字进行专业解读、反复推敲,力求将碑帖中的艺术精髓普及给读者。立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土壤,秉承严谨细致的态度,本套丛书的出版愿为书法传承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
中国传统插图的特点是什么?
旧小说有插图和绣像,是我国向来的传统。
插图都是木版画,是雕刻在木版上再印出来的,往往画得既粗俗,刻得又简陋,只有极少数的例外。咸丰年间的任渭长,一般认为是我国传统版画最后的一位大师。流传下来的《卅三剑客图》,人物造型十分生动。
我国版画有很悠久的历史。最古的版画作品,是汉代的肖形印,在印章上刻了龙虎禽鸟等等图印,印在绢上纸上,成为精美巧丽的图形。版画成长于隋唐时的佛画,盛于宋元,到明末而登峰造极,最大的艺术家是陈洪绶(老莲)。清代版画普遍发展,年画盛行于民间。咸丰年间的任渭长,一般认为是我国传统版画最后的一位大师。以后的版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和我国传统的风格是颇为不同了。
任渭长画的版画集《卅三剑客图》,共有三十三个剑客的图形,人物的造型十分生动。偶有空闲,翻阅数页,很触发一些想象,常常引起一个念头:“最好能给每一幅图‘插’一篇短篇小说。”惯例总是画家替小说家绘插图,古今中外,似乎从未有一个写小说的人替一系列的绘画插写小说。
由于读书不多,这三十三个剑客的故事我知道得不全。但反正是写小说,不知道原来出典的,不妨任意创造一个故事。可是连写三十三个剑侠故事的心愿,永远也完成不了的。写了第一篇《越女剑》后,第二篇《虬髯客》的小说就写不下去了。写叙述文比写小说不费力得多,于是改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介绍原来的故事。
其中《虬髯客》、《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四个故事众所周知,不再详细叙述,同时原文的文笔极好,我没有能力译成同样简洁明丽的语体文,所以附录了原文。比较生僻的故事则将原文内容全部写了出来。
中国古籍版刻插图艺术
古人著书立说,重视图的作用。“左图右书”、“左图右史”、“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图文并茂,相辅相成,是中国书的一个优良传统。
中国历代刻印的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不少附有精美的插图,这不仅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也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民俗的生动材料。
一、中国古籍版刻插图的起源与出现
中国的古书,以其生产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写本书和印本书两个时代。在汉代以前,人们将书抄写在竹简、木牍等天然载体或缣帛等丝织品上。1942年,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一件帛画,上绘彩色图像及类似金文的说明文字,四周绘十二神像,象征十二个月,是我国帛书插图中的较早遗存。
所谓版刻插图,就是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取得的画稿复本。雕版印刷术也称整版印刷术,即指将文字或图画反刻在一整块木板或其他材质的版上,然后在版上加墨刷印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大批取得插图画稿复本。由于古代书版以梨、枣木为主,故这些插图,都是版画,也称为木刻画。
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最先应用于佛教经籍插图的刊刻。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师,就曾雕印佛像普惠四方。唐末冯贽《云仙散录》卷上引《僧园逸录》说:“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余。”可见其数量是不少的。
现存较古老的版刻插图艺术品,为1953年在成都市东门外望江楼附近唐墓中出土的《陀罗尼经咒》。此件发现于墓主臂上所戴银镯内,上刻古梵文经咒,四周和中央均印有小佛像。据考,当刊行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之后。
唐代版画遗存中,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作品,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刊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扉页画。此件为一个长约16尺的卷子,由六页纸粘缀而成,卷端绘《祗树给孤独园》图,全图纹饰华丽,布局稳妥,线条运用纤柔中见劲挺,是雕版技艺已臻成熟的佳作。卷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d为二亲敬造普施”刊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刊印日期题记的版刻插图艺术品和佛教版画名作。中国以版刻形式为图书印制插图,比欧洲早了至少五百多年,此图就是我国早期版刻插图中最负盛名的杰作。
唐初诸帝,多采取儒、佛、道三教并重的政策,佛教发展很快。女皇帝武则天改唐为周,借用《大云经》为女主受命于天的符谶,声称她的“龙兴”本是佛的预言,更是大兴佛教。当时造像建寺,遍于国中;士民刊施经卷,蔚为风气。由此而言,当时佛教版画的锓梓,数量必多。只不过因为年湮代远,唐代印品少有留传于今日者。加之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唐武宗下诏灭佛,经卷刻版,皆付劫灰,传留至今的佛教版刻插图,才如吉光片羽,难寻难觅。但根据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看,初步可以肯定,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首先在佛教经籍的印制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佛教题材作品,也成为中国版刻插图艺术史上最早出现的品类。
二、承先启后的五代、宋、元插图
继唐而起的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大混乱的时代,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相对衰败期。但唐代开创的版刻插图艺术,却在动乱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五代遗存的版刻插图作品,题材仍只有佛教一种,数量亦如凤毛麟角,但和唐代相比,还是多一些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和《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二图皆刊印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后者题记有“归义军节度史检校太傅曹元忠造”字样,下有刻工雷延美署名,是现存最早一幅刊刻时间、地点、刊施人、刻工姓名一应俱全的版刻插图作品;前者则为现存最早的一幅版刻插图观音像,说明虽然都是佛教艺术品,但在题材选择上,远比唐代要丰富得多。
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经过南征北讨、削平群雄,国家复归统一。宋朝重视文治,雕版印刷术全面发展,版刻插图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版刻插图艺术遗存,仍以佛教内容为主。其中如宋太宗时刊《御制秘藏诠》插图四幅,是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版画;雍熙年间刊《弥勒佛像》、《文殊菩萨像》等四图(现存日本),皆是精品;《大随求陀罗尼曼荼罗》、《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等,也是举世闻名的遗珍。他如南宋临安刊行的《文殊指南图赞》,图版置版面上方,是现存最早的大型佛教插图组画,也可以说是传世历史最为悠久的连环画作品。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本《列女传》,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作品。徐康《前尘梦影录》就评论说:“绣像书籍以来,以宋刊《列女传》为最精。”本书上图下文,版式与《文殊指南图赞》相类。
与宋对峙的辽、金、西夏,都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在版刻插图这一艺术领域,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如辽国都城燕京,就是北方佛教版刻插图艺术的一个重要创作地点。1974年7月,在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发现了大批辽代佛教经卷刻本,其中所附插图十余幅,幅幅都是精品。金朝刻大藏经《赵城藏》(又称《金藏》)扉画,雕版严整有力,深沉浑厚,背景简洁明快,人物个性鲜明,是佛教版刻插图中不多见的佳构。
从上文所述,不难看出五代、宋及辽、金的版刻插图,无论在雕镌技艺、雕工队伍、绘制地域,还是在表现内容和手法上,进步都是明显的,为版刻插图艺术在以后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元代,也是我国雕版印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元刊书籍插图比两宋不但毫不逊色,而且又有进步。就宗教版图而言,元代完成的《碛砂藏》,扉画严整工丽,远出宋刊之上。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少品种的书籍插图,是在元代才开始出现的。如元刊《西厢记》是现存最早的戏曲插图,《全相平话五种》是最早的平话刊本插图,《事文广记》为类书有图之始,这都是版刻插图艺术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因此,宋元是中国版刻插图艺术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代。
三、璀璨夺目的明代插图
明朝,中国图书出版业全面发展,刻家林立,坊肆蜂起,版刻插图艺术也随之进入了兴旺发达的黄金时代。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百花齐放,空前繁荣,是明代版刻插图的第一个特点。经过唐、宋、元几个朝代的探索,到明代,版刻插图艺术不仅在制作地域上空前扩大,而且逐渐形成了建安、金陵、新安三大艺术流派,其他如武林、苏州、吴兴等地的版刻插图,亦各具特色,环绕在三大流派周围,如群星拱月,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各流派、地区版图争妍斗艳,而又互相交流、促进,为中国版刻艺术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形式多样,各擅胜场,是明代版刻插图艺术的第二个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插图形式除宋、元的单面方式、上图下文方式外,又出现了双面连式、多面连式、月光式等诸多类型,为画家随类赋形,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由稚拙无华到精丽繁缛,是明代版刻插图艺术的第三个特点,也是其艺术风格上的最大特点。一般来说,早期的建安、金陵派插图,具有粗犷质朴的民间艺术草创风格。自徽派版画崛起,绘必求其细,工必求其精,逐渐成为明代插图艺术的主流,建安、金陵等地版画亦向其靠拢,与其融合,汇为一体,使中国插图艺术更加璀灿夺目。这大抵是因为明万历中晚期之后,有大批文人学士参加到插图的创作中来,使插图不仅仅是图书的装帧、文字的图解,而且也是文人案头的清玩。知识分子的加入,对提高插图的社会地位,促其在质与量上产生飞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插图艺术队伍专业化,是明代版刻插图艺术的第四个特点。明代插图艺苑,留下姓名的画家极多,如汪耕、汪修、蔡冲寰、何英、卢霞子、熊莲泉、张梦征等,都是一时名家。这些人辛勤耕耘,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作品,如今天尚能见到的王文衡作品,即不下数十种之多。一些脍炙人口的大画家,如唐寅、仇英、钱谷、丁云鹏、陈洪绶等,也为插图绘制画稿。明代刻工,更是多如繁星。如徽派刻工的主将——安徽歙县虬川黄氏刻工,见于《虬川黄氏重修宗谱》著录的,就有近三百人。他们父子世业,兄弟相传,而且流寓南北各地,对徽派版刻风范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他如旌德鲍承勋、郭卓然,武林项南洲,吴兴汪文佐,金陵刘素明等,皆是一代名工圣手。这样一支庞大的刻工队伍,成为明代版刻插图艺术大发展的人才基础。
技法上精益求精,突飞猛进,是明代版刻插图艺术的第五个特点。建安、金陵两派的早期插图作品,技法上仍略显粗糙,手法也变化不多。徽派崛起后,这一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点染皴擦,无不运用自如,出神入化。同时,刻工们还注意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如陆禹九抄录的徽州刻工传授口决:“木板雕画不稀奇,功夫深来心要细。若要双刀提线稳,多看多刻生巧艺。多看多刻还要想,刀刻件件样样巧。武功只有十八般,雕工难处学到老。执刀自有执刀理,刷印本领有高低。□□□□大喜事,先刻人来刻山水。”言简意赅,本身就是一篇有关刻事的教科书。
发扬蹈历,推陈出新,是明代版刻插图艺术的第六个特点。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把套版印刷技术和版画艺术结合起来,出现了彩色版画套印术。最初,为获得彩色图版,采取的是在一块版上,根据图画内容,分别涂上不同颜色,覆纸一次印刷的方法,称单版涂色法。这种方法,在元代就有了。在此法的基础上,或者说在它的启示下,明时出现了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色刻成一小版,分版分色,逐次逐色套印或迭印的方法,即为套印。因其版形如L钉,又称“L版”。后来,又发明用凸凹两版嵌合,使纸面拱起的方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称为“拱花”。套印出的插图,色彩艳丽,浓淡得宜,阴阳向背之间,几可乱真。明朝不少画谱插图,如胡正言刻《十竹斋画谱》,吴发祥刻《萝轩变古笺谱》,就都是个中精品。
当然,明代版画,尤其是晚明版刻插图作品,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过于强调繁缛细密、富丽工致,有时看上去,反不如早期版画来得痛快淋漓、意趣天成。公式化、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天地。但瑕不掩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明代插图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插图艺术的最高成就,在全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即使和以精细著称的西洋铜版插图相比,在总体上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四、由盛转衰的清代书籍插图
清朝入关后,采取了极端专制的文化政策,禁书焚书,文网苛密,屡兴文字大狱。读书人为避祸,多沉溺于断简残编,孜孜于考据之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明代蓬勃发展的版刻插图艺术,也由此而逐渐衰落下来。
清代版刻插图艺术的衰落是有一个过程的,并非朝夕之间便一蹶不振。清初,承明余绪,仍有一些精美作品出现,如旌德鲍承勋所刻《扬州梦》、《秦楼月》等戏曲剧本插图,精丽典雅,被认为是徽版的殿军;四雪堂刊《隋唐演义》、《封神演义》,古吴三多斋刊《古今列女传演义》,以及《笠翁十种曲》等,均不逊兴盛时期的徽版名作。一些著名的刻工,如黄顺吉、刘荣、汤尚、汤义、蔡思璜、谭一葵等,亦不负名工之誉,使版刻插图在清乾、嘉之前,仍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清朝最先衰落下去的插图品类,恰恰是最受民众欢迎、明代最为兴盛的小说、戏曲作品插图。此类作品,历次禁书都首当其冲。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康熙皇帝就曾下谕:“治天下必先正人心,厚风俗。要正人心,厚风俗,必需崇经学。所有小说*词,应严禁销毁。”在这种情况下,小说、戏曲类书籍插图自然也难逃厄运。乾嘉之后这类作品鲜见有精美可观者,其因盖出于此。
其实,清统治者仇视的是对大清朝不利的文献图籍,而不是插图艺术本身。相反,插图以其直现性、形象性,恰好可以作为对“圣朝”歌功颂德的工具。因此,在清政府组织刻印的图书中,多附有精美插图。清政府刻书,多由武英殿提调,这类图书的插图就被称为殿版画。其中如《御制耕织图诗》、《圆明园诗图》、《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墨法集要》等,都是殿版画的代表作品。殿版画多细笔皴擦,工致娟丽,章法多变,印刷质量均为上乘。内廷刻书如此重视插图,为前朝所无。但同样因为供奉内廷,片面追求谨严工稳,这些作品又不如民间作品灵动飘逸,意趣天成。
在统治者对戏曲、小说类作品的高压政策下,清朝民间版刻插图中的两大品类——人物画和山水画,却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人物插图中的《凌烟阁功臣图》、《无双谱》、《晚笑堂画传》,以及《水浒全图》、《三国画像》等,都是这方面的佳构。明末政治黑暗,文臣昏愦,武将懦弱,终至亡国。汉族知识分子希望有古贤臣名将那样的人物出来扭转乾坤,重整山河,清前期人物画的发达,和这种心态多少有关。
清朝的山水插图(主要是方志图书中的插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大画家萧云从绘《太平山水图画》,笔力凝重,气氛沉郁,所寄托的亦是明季遗黎对故国佳山秀水的哀思,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气息,在古代山水插图中,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朝诸帝喜游幸,绘有《南巡盛典》、《西巡盛典》等多种插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故清山水记游之类的图书插图极富,成就斐然。方志中的插图,多少也与此有关。但这些插图,多受殿版影响,《太平山水图画》中的磅礴之气,无从见到了。
明代发展起来的套版彩印插图,到清代亦有佳构。清康熙年间沈因伯刊行的《芥子园画传》,“一幅之色,分别先后,凡数十版,有积至逾尺者”,至今仍被奉为画学的圭臬。《西湖佳话》卷首冠佳景十图,为金陵王衙彩色套印本,图画富丽精工,亦为套印书中的大观。
清嘉庆之后,版刻插图中的突出作品不多,除少数人物图传类书籍和记游类书籍插图外,可称述者寥寥,技法上亦少见突破。
尚值一提的是,清光绪年间,西方石印术传入中国。石版印刷对印制图画便捷省力,成本低廉,很快取代了版刻形式,成为印制图书插图的主要方法。晚清石印图书极多,图亦精丽,虽然这已不是木刻画,但在技法和构图上,仍在一定程度上因袭着版刻插图的传统,依然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但已非本文论述范围,故不赘。
中国风插画的特点特点如下:
1、中国风插画也可以称为古风插画,也就是古风手绘插画,这种插画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绘画内容人物,服饰,装饰,场景等都是涉及中国古代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2、纯朴的画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画家最真实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画家绘画的基本功,用手绘的方式所表现出的生动画面和视觉冲击感,是任何语言都无法企及描绘的。
3、插画多用传统装饰元素和纹样以及场景等传统元素表达画面情景,也经常会运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如中国画的渲染和白描,壁画式故事叙述的表现方法
人教社重绘教材插图示例公布,这次的画风看起来如何?之前就有过人教版的一些书上面的插画被很多的网友所议论。因为他们这些插画看起来非常的麻木和冷漠,一点都没有小孩子的那种童真的设计在里面,反而有一种惊悚的感觉在里面,而且也是让人非常的无感。然后这样的插画出现在书里面,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肯定是会有一些影响的。针对这个事情,教育部那边也是在不断的改当中。那么人教社重绘教材插图示例公布,这次的画风看起来如何
这一次也是公布了很多新的插画,然后就让很多的网友也是沸腾起来。因为这一次的插画跟之前的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之前的那组插画可以说是可以说是非常的丑,然后一次的插画非常的新颖然后里面还带有很多的童真和童趣。然后随着每一个年级的增长它的人物也是慢慢的成长了起来,开始带着红领巾,还有举手这一些规范的动作。所以可以说做新一版的插画也是非常的符合人心。
当然无可置疑的是这些插画假如非常的好看和可爱,肯定是会吸引一些小孩子的学习兴趣的。然后这些彩色的动漫人物和小动物都是这些孩子学习的乐趣。所以这样的可爱的画风才是更适合这些教材。然后教育局那边也是对很多的教材进行了查阅,然后进一步的修改了一些相关的素材。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挺好的,而且之前一些插画师现在也是被革职了,这也算得上是给了大众们一个交代。
这些教材都是关乎着一代人和一代人的教育问题,所以我觉得对待这些问题肯定要格外的谨慎和小心。希望这些事情不要再发生了,然后这些插画也是能够带给新一代的人不同的感受。
收录中国美学大师陈衡恪(陈寅恪
本文2023-08-07 15:03: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