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文案的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我先给你说共同点吧:
文学写作和广告文案,最大的相同就是,你的东西如何能让别人青睐。如果让别人看完第一句话之后,继续看下去。看了一半,没有截然而至。而是继续追问你下面发生的事。
上面说的比较空洞,如果有时间,倒也可以慢慢解释。
现在说说区别:广告文案,注重的是营销性质。文学创作,注重的是内容的表达,及思想的表达。
在本质上有区别,也有相通。相通就是都想达到一定目的,而且都在为目的设置“陷阱”不同的是,广告文案,为企业服务,为的是推销产品。文学创作推销的是你的思想理念。
关于文案创作,其实还有很多技巧。和文学创作有很多交叉的地方。看多了,多写一些你就会了。
唯美短句文案(精选40句) 1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学会改变生活,学会品味沧桑,方可无悔青春,无憾岁月的消逝。 2昨天已经过去了,再也不属于你,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学会忘记,把握现在。 3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4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人的潜能是一座无法估量的丰富的矿藏,只等着我们去挖掘。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5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风景,正是那千万颗在青春中奋斗的心,以及那千万双在天空中高飞的振翅,装扮着最美好最美丽最珍贵的人生季节:青春。 6如果一个人不愿做小事,那么大事也很难做成,老子告诫人们: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如想成功,比别人更优秀,就要多在小事上下功夫,成功靠的是点滴的积累。 7心态会支撑你一路的发展;眼界会决定选择的方向;格局会意味着你成就多大的规模;毅力会支持你能够走多远;用心会注定你做出多好的成就! 8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9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成功是一种观念,成功是一种思想,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 10人生是在进行着无数次入围与淘汰的比赛,无论入围还是淘汰,都应该有一份超越自我心,挑战自我之心,战胜自我之心。以及一份不甘落后,顽强拼捕的精神。 11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2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有任何的耽搁。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帮助你成功,要想实现理想,就得赶快行动起来。成功的道路有千条万条,但是行动却是每一个成功者必须要付出的,行动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13生活以成败论英雄,所以必须做强者。要想成大器,就容不得胆小怕事。路再远,再荆棘满途,只要去走,勇敢的披荆斩棘,就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14眼泪不是答案,拼搏才是选择。只有回不了的过去,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15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16生活,说不清对对错错,理不清是是非非,只要真心的付出过,认真的面对过,对的,错的,只要无愧于内心,又何必计较太多。学会淡然,用一份云淡风轻的心情,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 17生命是自己的,不需要别人控制。只有当你成为你自己的时候你才干幸福。不要为了逢迎他人的需要而为他人活着。 18钱财不但可以改变人的个性,还可以让人露出本性。 19每个人都会有一段不愿提及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不愿触及的回忆变成深深浅浅的伤口,被掩藏在心底的最深处,只有在最寂寞的时候拿出来审视,然后疼得流泪,你却不能去触碰,哪怕是不经意的也不可以,因为那些伤口会疼,疼到窒息。 20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 21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 22任何一个人离开你,都并非突然作的决定。人心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而爱,是因为失望太多,才变成不爱。 23想不开时不如不想,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不对机的时候,多说无益,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决定快乐的是心境,不是遭遇。 24一个人的豁达,体现在落魄的时候。一个人的涵养,体现在愤怒的时候。一个人的体贴,体现在悲伤的时候。一个人的成熟,体现在抉择的时候。谁都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做你该做的事情,才叫成长。 25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26你,可不可以在我嘴硬的时候。看穿我的内心,给我最好的疼爱。 27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没有哪一件服装能掩饰灵魂,没有哪一套古籍能装潢空虚。 28无论你经历的事是喜是悲,无论你遇见的人是好是坏,他们总能教会你一些事理,然后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每个人的出现,每件事的发生,都有他们存在的理由。上帝是不会无缘无故的让你经历那些悲喜的。 29用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那样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抱怨了。 30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聚散无常,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把握好每天的生活,照顾好独一无二的身体,就是最好的珍惜。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随性而往,随遇而安,一切随缘,是最豁达而明智的人生态度。 31有一个定律叫:一万小时定律,马尔科姆·葛拉威尔写了一本书叫《异类》,其核心是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坚持四个小时,一周坚持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就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所以只要我们能专注坚持学习一样东西,成为专家就是时间的问题。 32我们总会不定时的经历坎坷,我们总会不定时的迎接风雨,我们总会分手在下一个路口,我们也会从下一个路口牵手结伴一起走向太阳的方向。走过了悲伤,走过了欢乐,我们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经历了岁月的变迁,我们总会与人争与人闹,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33乌云再密集,天也有放晴的时候;海洋再广阔,船也有到岸的时候。只要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事物,面对生活,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好美。正确的方向,积极的思想,环境的栽培,坚持不懈的行动。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胸怀决定规模。努力吧! 34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只有带着淡然的态度,做好当前的事情,才能如愿以偿。只有到了未来,才知道今天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那都是你理想的未来。能抓住机遇的人,大都是不假思索就作出选择的人。不能实现梦想的人,都是想要一样东西,却不愿意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 35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得到希望。 36当你成功了,怎么说都是对的!因为,大家看见你台上的风光头顶的光环!没成功的时候,怎么解释都是错的,因为人们相信眼见为实!所以,你就埋头干吧,别把时间浪费在解释上!没有委屈就没有成长,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 37内心充满希望,才可以撑起一身傲骨。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未来。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毫无防备中受伤的,一句话,一件事,都有可能让牵手成为陌路。那些曾经的伤,犹如破碎的精美瓷器,只留下一些残片,沉淀在往后的记忆中。 38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由错误中获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再尝试。 39心有多宽,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宽,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壁垒,即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人生的坚持,就是学习的坚持,尽管是遭遇困苦,但是我们却是能在一次次的苦难中去成长,重新的去爬起来。这就是奋斗的人生。 40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风雨天一阁
不知怎么回事,天一阁对于我,一直有一种奇怪的阻隔。照理,我是读书人,它是藏书楼,我是宁波人,它在宁波城,早该频频往访的了,然而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1976年春到宁波养病,住在我早年的老师盛钟健先生家,盛先生一直有心设法把我弄到天一间里去看一段时间书,但按当时的情景,手续颇烦人,我也没有读书的心绪,只得作罢。后来情况好了,宁波市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们总要定期邀我去讲点课,但我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始终没有去过天一阁。
是啊,现在大批到宁波作几日游的普通上海市民回来后都在大谈天一阁,而我这个经常钻研天一阁藏本重印书籍、对天一阁的变迁历史相当熟悉的人却从未进过阁,实在说不过去。直到1990年8月我再一次到宁波讲课,终于在讲完的那一天支支吾吾地向主人提出了这个要求。主人是文化局副局长裴明海先生,天一阁正属他管辖,在对我的这个可怕缺漏大吃一惊之余立即决定,明天由他亲自陪同,进天一阁。
但是。就在这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城市都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上午如约来到天一阁时,只见大门内的前后天井、整个院子全是一片汪洋。打落的树叶在水面上翻卷,重重砖墙间透出湿冷冷的阴气。
看门的老人没想到文化局长会在这样的天气陪着客人前来,慌忙从清洁工人那里借来半高统雨鞋要我们穿上,还递来两把雨伞。但是,院子里积水太深,才下脚,鞋统已经进水,唯一的办法是干脆脱掉鞋子,挽起裤管趟水进去。本来浑身早已被风雨搅得冷飕飕的了,赤脚进水立即通体一阵寒噤。就这样,我和裴明海先生相扶相持,高一脚低一脚地向藏书楼走去。天一阁,我要靠近前去怎么这样难呢?明明已经到了跟前,还把风雨大水作为最后一道屏障来阻拦。我知道,历史上的学者要进天一阁看书是难乎其难的事,或许,我今天进天一阁也要在天帝的主持下举行一个狞厉的仪式?
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创办人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火,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今天初次相见,上天分明将“天一生水”的奥义活生生地演绎给了我看,同时又逼迫我以最虔诚的形貌投入这个仪式,剥除斯文,剥除参观式的优闲,甚至不让穿着鞋子踏入圣殿,卑躬屈膝、哆哆嗦嗦地来到跟前。今天这里再也没有其他参观者,这一切岂不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安排?
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枪的文化奇迹。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而美丽的象形文字,创造了简帛,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这一切,本该迅速地催发出一个书籍的海洋,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但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易碎的智慧。一个为写书、印书创造好了一切条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拥有和保存很多书,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一种珍罕而又陌生的怪物,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
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很有一些文人学士终年辛劳地以抄书、藏书为业,但清苦的读书人到底能藏多少书,而这些书又何以保证历几代而不流散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功名资财、良田巍楼尚且如此,更逞论区区几箱书?宫廷当然有不少书,但在清代之前,大多构不成整体文化意义上的藏书规格,又每每毁于改朝换代之际,是不能够去指望的。鉴于这种种情况,历史只能把藏书的事业托付给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了。这种人必得长期为官,有足够的资财可以搜集书籍;这种人为官又最好各地迁移,使他们有可能搜集到散落四处的版本;这种人必须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对各种书籍的价值有迅捷的敏感;这种人必须有清晰的管理头脑,从建藏书楼到设计书橱都有精明的考虑,从借阅规则到防火措施都有周密的安排;这种人还必须有超越时间的深入谋划,对如何使自己的后代把藏书保存下去有预先的构想。当这些苛刻的条件全都集于一身时,他才有可能成为古代中国的一名藏书家。
这样的藏书家委实也是出过一些的,但没过几代,他们的事业都相继萎谢。他们的名字可以写出长长一串,但他们的藏书却早已流散得一本不剩了。那么,这些名字也就组合成了一种没有成果的努力,一种似乎实现过而最终还是未能实现的悲剧性愿望。
能不能再出一个人呢,哪怕仅仅是一个,他可以把上述种种苛刻的条件提升得更加苛刻,他可以把管理、保存、继承诸项关节琢磨到极端,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一座藏书楼,一座,只是一座!上天,可怜可怜中国和中国文化吧。
这个人终于有了,他便是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
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阮元说:“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
这就是说,自明至清数百年广阔的中国文化界所留下的一部分书籍文明,终于找到了一所可以稍加归拢的房子。
明以前的漫长历史,不去说它了,明以后没有被归拢的书籍,也不去说它了,我们只向这座房子叩头致谢吧,感谢它为我们民族断残零落的精神史,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栖脚处。
范钦是明代嘉靖年间人,自27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到的地方很多,北至陕西、河南,南至两广、云南,东至福建、江西,都有他的宦迹。最后做到兵部右侍郎,官职不算小了。这就为他的藏书提供了充裕的财力基础和搜罗空间。在文化资料十分散乱,又没有在这方面建立起像样的文化市场的当时,官职本身也是搜集书籍的重要依凭。他每到一地做官,总是非常留意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特别是搜集其他藏书家不甚重视、或无力获得的各种地方志、政书、实录以及历科试士录,明代各地位人刻印的诗文集,本是很容易成为过眼烟云的东西,他也搜得不少。这一切,光有搜集的热心和资财就不够了。乍一看,他是在公务之暇把玩书籍,而事实上他已经把人生的第一要务看成是搜集图书,做官倒成了业余,或者说,成了他搜集图书的必要手段。他内心隐潜着的轻重判断是这样,历史的宏观裁断也是这样。好像历史要当时的中国出一个藏书家,于是把他放在一个颠簸九州的官位上来成全他。
一天公务,也许是审理了一宗大案,也许是弹劾了一名贪官,也许是调停了几处官场恩怨,也许是理顺了几项财政关系,衙堂威仪,朝野声誉,不一而足。然而他知道,这一切的重量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傍晚时分差役递上的那个薄薄的蓝布包袱,那里边几册按他的意思搜集来的旧书,又要汇入行箧。他那小心翼翼翻动书页的声音,比开道的鸣锣和吆喝都要响亮。
范钦的选择,碰撞到了我近年来特别关心的一个命题: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过来说,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当时在朝廷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因而遭到延杖之罚,并下过监狱。后来在仕途上仍然耿直不阿,公然冒犯权奸严氏家族,严世藩想加害于他,而其父严嵩却说:“范钦是连郭勋都敢顶撞的人,你参了他的官,反而会让他更出名。”结果严氏家族竟奈何范钦不得。我们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
这一点我们不妨把范钦和他身边的其他藏书家作个比较。与范钦很要好的书法大师丰坊也是一个藏书家,他的字毫无疑问要比范钦写得好,一代书家董其昌曾非常钦佩地把他与文徵明并列,说他们两人是“墨池董狐”,可见在整个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他也是一个耀眼的星座。他在其他不少方面的学问也超过范钦,例如他的专著《五经世学》,就未必是范钦写得出来的。但是,作为一个地道的学者艺术学,他太激动,大天真,太脱世,太不考虑前后左右,太随心所欲。起先他也曾狠下一条心变卖掉家里的千亩良田来换取书法名帖和其他书籍,在范钦的天一阁还未建立的时候他已构成了相当的藏书规模,但他实在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口口声声尊他为师的门生们也可能是巧取豪夺之辈,更不懂得藏书楼防火的技术,结果他的全部藏书到他晚年已有十分之六被人拿走,又有一大部分毁于火灾,最后只得把剩余的书籍转售给范钦。范钦既没有丰坊的艺术才华,也没有丰坊的人格缺陷,因此,他以一种冷峻的理性提炼了丰坊也会有的文化良知,使之变成一种清醒的社会行为。相比之下,他的社会人格比较强健,只有这种人才能把文化事业管理起来。太纯粹的艺术家或学者在社会人格上大多缺少旋转力,是办不好这种事情的。
另一位可以与范钦构成对比的藏书家正是他的侄子范大澈。范大澈从小受叔父影响,不少方面很像范钦,例如他为官很有能力,多次出使国外,而内心又对书籍有一种强烈的癖好;他学问不错,对书籍也有文化价值上的裁断力,因此曾被他搜集到一些重要珍本。他藏书,既有叔父的正面感染,也有叔父的反面刺激。据说有一次他向范钦借书而范钦不甚爽快,便立志自建藏书楼来悄悄与叔父争胜,历数年努力而楼成,他就经常邀请叔父前去作客,还故意把一些珍贵秘本放在案上任叔父随意取阅。遇到这种情况,范钦总是淡淡的一笑而已。在这里,叔侄两位藏书家的差别就看出来了。侄子虽然把事情也搞得很有样子,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意气性的动力,这未免有点小家子气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终极性目标是很有限的,只要把楼建成,再搜集到叔父所没有的版本,他就会欣然自慰。结果,这位作为后辈新建的藏书楼只延续几代就合乎逻辑地流散了,而天一阁却以一种怪异的力度屹立着。
实际上,这也就是范钦身上所支撑着的一种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因此也超越时间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在很长时间内的表现常常让人感到过于冷漠、严峻,甚至不近人情,但天一阁就是靠着它延续至今的。
藏书家遇到的真正麻烦大多是在身后,因此,范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力变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家族遗传。不妨说,天一间真正堪称悲壮的历史,开始于范钦死后。我不知道保住这座楼的使命对范氏家族来说算是一种荣幸,还是一场延绵数百年的苦役。
活到80高龄的范钦终于走到了生命尽头,他把大儿子和二媳妇(二儿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遗产继承事项。老人在弥留之际还给后代出了一个难题,他把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两房挑选。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遗产分割法。万两白银立即可以享用,而一楼藏书则除了沉重的负担没有任何享用的可能,因为范钦本身一辈子的举止早已告示后代,藏书绝对不能有一本变卖,而要保存好这些藏书每年又要支付一大笔费用。为什么他不把保存藏书的责任和万两白银都一分为二让两房一起来领受呢?为什么他要把权利和义务分割得如此彻底要后代选择呢?
我坚信这种遗产分割法老人已经反复考虑了几十年。实际上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要么后代中有人义无返顾、别无他求地承担艰苦的藏书事业,要么只能让这一切都随自己的生命烟消云散!他故意让遗嘱变得不近情理,让立志继承藏书的一房完全无利可图。因为他知道这时候只要有一丝掺假,再隔几代,假的成分会成倍地扩大,他也会重蹈其他藏书家的覆辙。他没有丝毫意思想讥刺或鄙薄要继承万两白银的那一房,诚实地承认自己没有承接这项历史性苦役的信心,总比在老人病榻前不太诚实的信誓旦旦好得多。但是,毫无疑问,范钦更希望在告别人世的最后一刻听到自己企盼了几十年的声音。他对死神并不恐惧,此刻却不无恐惧地直视着后辈的眼睛。
大儿子范大冲立即开口,他愿意继承藏书楼,并决定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当藏书楼的保养费用。
就这样,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赛开始了。多少年后,范大冲也会有遗嘱,范大冲的儿子又会有遗嘱……,后一代的遗嘱比前一代还要严格。藏书的原始动机越来越远,而家族的繁衍却越来越大,怎么能使后代众多支脉的范氏世谱中每一家每一房都严格地恪守先祖范钦的规范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一再品味的艰难课题。在当时,一切有历史跨度的文化事业只能交付给家族传代系列,但家族传代本身却是一种不断分裂、异化、自立的生命过程。让后代的后代接受一个需要终生投入的强硬指令,是十分违背生命的自在状态的;让几百年之后的后裔不经自身体验就来沿袭几百年前某位祖先的生命冲动,也难免有许多憋气的地方。不难想象,天一阁藏书楼对于许多范氏后代来说几乎成了一个宗教式的朝拜对象,只知要诚惶诚恐地维护和保存,却不知是为什么。按照今天的思维习惯,人们会在高度评价范氏家族的丰功伟绩之余随之揣想他们代代相传的文化自觉,其实我可肯定此间埋藏着许多难以言状的心理悲剧和家族纷争,这个在藏书楼下生活了几百年的家族非常值得同情。
后代子孙免不了会产生一种好奇,楼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到底有哪些书,能不能借来看看?亲戚朋友更会频频相问,作为你们家族世代供奉的这个秘府,能不能让我们看上一眼呢?
范钦和他的继承者们早就预料到这种可能,而且预料藏书楼就会因这种点滴可能而崩坍,因而已经预防在先。他们给家族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处罚规则,处罚内容是当时视为最大屈辱的不予参加祭祖大典,因为这种处罚意味着在家族血统关系上亮出了“黄牌”,比杖责鞭笞之类还要严重。处罚规则标明: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3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1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3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在此,必须讲到那个我每次想起都很难过的事件了。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一心想要登天一阁读点书,竟要知府作媒嫁给了范家。现代社会学家也许会责问钱姑娘你究竟是嫁给书还是嫁给人,但在我看来,她在婚姻很不自由的时代既不看重钱也不看重势,只想借着婚配来多看一点书,总还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当自己成了范家媳妇之后还是不能登楼,一种说法是族规禁止妇女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范家后裔在当时已属于旁支。反正钱绣芸没有看到天一阁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终。
今天,当我抬起头来仰望天一阁这栋楼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钱绣芸那忧郁的目光。我几乎觉得这里可出一个文学作品了,不是写一般的婚姻悲剧,而是写在那很少有人文主义气息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姑娘的生命如何强韧而又脆弱地与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
从范氏家族的立场来看,不准登楼,不准看书,委实也出于无奈。只要开放一条小缝,终会裂成大隙。但是,永远地不准登楼,不准看书,这座藏书楼存在于世的意义又何在呢?这个问题,每每使范氏家族陷入困惑。
范氏家族规定,不管家族繁衍到何等程度,开阁门必得各房一致同意。阁门的钥匙和书橱的钥匙由各房分别掌管,组成一环也不可缺少的连环,如果有一房不到是无法接触到任何藏书的。既然每房都能有效地行使否决权,久而久之,每房也都产生了终极性的思考:被我们层层叠叠堵住了门的天一阁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就在这时,传来消息,大学者黄宗羲先生要想登楼看书!这对范家各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黄宗羲是“吾乡”余姚人,对范氏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照理是严禁登楼的,但无论如何他是靠自己的人品、气节、学问而受到全国思想学术界深深钦佩的巨人,范氏各房也早有所闻。尽管当时的信息传播手段非常落后,但由于黄宗羲的行为举止实在是奇崛响亮,一次次在朝野之间造成非凡的轰动效应。他的父亲本是明末东林党重要人物,被魏忠贤宦官集团所杀,后来宦官集团受审,19岁的黄宗羲在廷一质时竟义愤填膺地锥刺和痛殴漏网余党,后又追杀凶手,警告阮大铖,一时大快人心。清兵南下时他与两个弟弟在家乡组织数百人的子弟兵“世忠营”英勇抗清,抗清失败后便潜心学术,边著述边讲学,把民族道义、人格道德溶化在学问中启世迪人,成为中国古代学术天域中第一流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在治学过程中已经到绍兴钮氏“世学楼”和祁氏“淡生堂”去读过书,现在终于想来叩天一阁之门了。他深知范氏家族的森严规矩,但他还是来了,时间是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
出乎意外,范氏家族的各房竟一致同意黄宗羲先生登楼,而且允许他细细地阅读楼上的全部藏书。这件事,我一直看成是范氏家族文化品格的一个验证。他们是藏书家,本身在思想学术界和社会政治领域都没有太高的地位,但他们毕竟为一个人而不是为其他人,交出了他们珍藏严守着的全部钥匙。这里有选择,有裁断,有一个庞大的藏书世家的人格闪耀。黄宗羲先生长衣布鞋,悄然登楼了。铜锁在一具具打开,1673年成为天一阁历史上特别有光彩的一年。
黄宗羲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来广者编为书目,并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由此,这座藏书楼便与一位大学者的人格连结起来了。
从此以后,天一阁有了一条可以向真正的大学者开放的新规矩,但这条规矩的执行还是十分苛严,在此后近200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10余名,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国文化史的。
这样一来,天一阁终于显现了本身的存在意义,尽管显现的机会是那样小。封建家族的血缘继承关系和社会学术界的整体需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藏书世家面临着无可调和的两难境地:要么深藏密裹使之留存,要么发挥社会价值而任之耗散。看来像天一阁那样经过最严格的选择作极有限的开放是一个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但是,如此严格地在全国学术界进行选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家族的职能范畴了。
直到乾隆决定编纂《四库全书》,这个矛盾的解决才出现了一些新的走向。乾隆谕旨各省采访遗书,要各藏书家,特别是江南的藏书家积极献书。天一阁进呈珍贵古籍600余种,其中有96种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有370余种列入存目。乾隆非常感谢天一阁的贡献,多次褒扬奖赐,并授意新建的南北主要藏书楼都仿照天一阁格局营建。
天一阁因此而大出其名,尽管上献的书籍大多数没有发还,但在国家级的“百科全书”中,在钦定的藏书楼中,都有了它的生命。我曾看到好些著作文章中称乾隆下今天一阁为《四库全书》献书是天一阁的一大浩劫,颇觉言之有过。藏书的意义最终还是要让它广泛流播,“藏”本身不应成为终极目的。连堂堂皇家编书都不得不大幅度地动用天一阁的珍藏,家族性的收藏变成了一种行政性的播杨,这证明天一阁获得了大成功,范钦获得了大成功。
天一阁终于走到了中国近代。什么事情一到中国近代总会变得怪异起来,这座古老的藏书楼开始了自己新的历险。
先是太平军进攻宁波时当地小偷趁乱拆墙偷书,然后当废纸论斤卖给造纸作坊。曾有一人出高价从作坊买去一批,却又遭大火焚毁。
这就成了天一阁此后命运的先兆,它现在遇到的问题已不是让不让某位学者上楼的问题了,竟然是窃贼和偷儿成了它最大的对手。
1914年,一个叫薛继渭的偷儿奇迹般地潜入书楼,白天无声无息,晚上动手偷书,每日只以所带枣子充饥,东墙外的河上,有小船接运所偷书籍。这一次几乎把天一阁的一半珍贵书籍给偷走了,它们渐渐出现在上海的书铺里。
薛继渭的这次偷窃与太平天国时的那些小偷不同,不仅数量巨大、操作系统,而且最终与上海的书铺挂上了钩,显然是受到书商的指使。近代都市的书商用这种办法来侵吞一个古老的藏书楼,我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某种象征意义。把保护藏书楼的种种措施都想到了家的范钦确实没有在防盗的问题上多动脑筋,因为这对在当时这样一个家族的院落来说构不成一种重大威胁。但是,这正像范钦想象不到会有一个近代降临,想象不到近代市场上那些商人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会采取什么手段。一架架的书橱空了,钱绣芸**哀怨地仰望终身而未能上的楼板,黄宗羲先生小心翼翼地踩踏过的楼板,现在只留下偷儿吐出的一大堆枣核在上面。
当时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先生听说天一阁遭此浩劫,并得知有些书商正准备把天一阁藏本卖给外国人,便立即拨巨资抢救,保存于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里。涵芬楼因有天一阁藏书的润泽而享誉文化界,当代不少文化大家都在那里汲取过营养。但是,如所周知,它最终竟又全部焚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炸弹之下。
这当然更不是数百年前的范钦先生所能预料的了。他“天一生水”的防火秘咒也终于失效。
然而毫无疑问,范钦和他后代的文化良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失去光亮。除了张元济先生外,还有大量的热心人想努力保护好天一阁这座“危楼”,使它不要全然成为废墟。这在现代无疑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工程,靠着一家一族的力量已无济于事。幸好,本世纪30年代、50年代、60年代直至80年代,天一阁一次次被大规模地修缮和充实着,现在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们游览宁波时大多要去访谒的一个处所。天一阁的藏书还有待于整理,但在文化信息密集、文化沟通便捷的现代,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以书籍的实际内容给社会以知识,而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
我们这些人,在生命本质上无疑属于现代文化的创造者,但从遗传因子上考察又无可逃遁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了遗,因此或多或少也是天一阁传代系统的繁衍者,尽管在范氏家族看来只属于“他姓”。登天一阁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很少有其他参观处所能使我像在这里一样心情既沉重又宁静。阁中一位年老的版本学家颤巍巍地捧出两个书函,让我翻阅明刻本,我翻了一部登科录,一部上海志,深深感到,如果没有这样的孤本,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侧面将沓无可寻。由此想到,保存这些历史的天一阁本身的历史,是否也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呢?裴明海先生递给我一本徐季子、郑学博、袁元龙先生写的《宁波史话》的小册子,内中有一篇介绍了天一阁的变迁,写得扎实而清晰,使我知道了不少我原先不知道的史实。但在我看来,天一阁的历史是足以写一部宏伟的长篇史诗的。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什么时候能把他们的目光投向这种苍老的屋宇和庭园呢?什么时候能把范氏家族和其他许多家族数百年来的灵魂史袒示给现代世界呢?
-《文化苦旅》
西安的旅游景点介绍
西安的旅游景点介绍
能够走路,是世上最美之事。何处皆能去得,何样景致皆能见得。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西安旅游景点介绍 ,欢迎阅读。
西安旅游景点推荐1: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门票:50元/人(登塔加30元)
交通路线:步行至武警医院站,搭乘 游9路(或 44路, 408路), 在 雁塔西路东口站 下车,然后步行至大雁塔
西安旅游景点推荐2: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建筑在秦兵马俑坑的原址之上。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法国前总统巴拉克在参观时,由衷称赞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以举世闻名。
门票:成人票90元/人
交通路线:步行至沙坡站,搭乘307路公交,在兵马俑站下车即可。
西安旅游景点推荐3: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市内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大多为汉唐文物,对于看惯了明清文物的爱好者来说,是一大特色。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步行至交大南门站,搭乘401(或者34)路公交,在翠华路站下车即可。
西安旅游景点推荐4: 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园区各景点每天上演各种精彩节目,包括祈天鼓舞、“教坊乐舞”宫廷演出、“艳影霓裳”服饰表演、少林武术表演、舞狮、高跷、杂技等。每晚上演的全球最大水幕**,集音乐喷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雾为一体,带给游客震撼的立体感觉。
门票:120元/人
交通路线:步行至沙坡站,乘坐307路公交,在大唐芙蓉园南门站下车,步行到达。
西安还有很多有名气的景点,诸如华清池、骊山、古城墙等等,大家借此次教研会的机会,可以尽情游览下这座充满历史感和古代气息的历史名城,感怀历史风味,品味千年传承。
;
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作文
导语: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从建设到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的历史。也有许多的名胜古迹。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有关西安的作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参考。
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1
亲爱的朋友,你想了解西安吗你想“五一”、“国庆节”和爸爸、妈妈来西安旅游吗告诉你吧,来西安旅游,是你最理想的选择!不信,你先听我说说,游名胜古迹西安。
我们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历史上叫做长安。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从建设到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是我国古代12个朝代的首都;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著名的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从这里出发;它目前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我们西安最大的特点是,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特别多。一进西安,你就会看到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墙。城墙的历史,已经有630多年。它高12米,宽度比高度还厚3—6米,看起来非常雄伟壮观。城墙把古城分为城里、城外两个部分。城里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钟楼,还有鼓楼和碑林博物馆;城外有大雁塔、小雁塔和我国目前最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钟楼处在西安的市中心,是我们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说到钟楼,人们就会想到西安;说到西安,人们同样会想到钟楼。钟楼和鼓楼,都是以古代放置大钟和大鼓而得名,听说钟楼上放置的那个大钟,足足有5吨多重呢!
碑林博物馆,那就更神奇了。它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里面有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个,上面有隶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书法,可都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杰作,游名胜古迹西安。热爱书法的小朋友,你一定很希望去那里看一看!
再说城外的大雁塔。凡是来西安的人,都要去那里看看。那可是当年唐朝皇上为了保存唐僧去西天取回的经书和舍利子,而专门为他修建的,至今已经有1355年了。
说了这么多,还有最精彩的没给你介绍呢!那就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哪里有好多好多的秦代兵马俑,他们身材高大,形象逼真,身披盔甲,手拿兵器,排成一个个的方阵,好威武啊!凡是来过我们国家的外国元首和我们国家的***,都去那里参观过。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他的夫人和女儿,还下到正在挖掘的俑坑,和兵马俑一起照过像呢!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在我们西安附近,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黄帝陵、秦始皇陵、法门寺、武则天墓、杨贵妃墓等等。还有其它大大小小的黄帝陵墓共70多处。
我们西安不但古迹多,而且交通也很发达。到西安来,不管你坐飞机、坐火车都非常方便。我们的火车站就在市内,飞机场离市内也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的市内交通也很方便,公交车、出租车满街都是,有一环路、二环路、高架桥、立交桥,还有绕城高速公路。总之,不管你去那里,保证方便。
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2
在西安,必去的地方其中就有城墙了。西安城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城墙,也是我国最著名的古代城墙之一。它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明朝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就修建起来了,但它依然是那么宏伟。
一进南门,看到的便是一个瓮城。大家都听说过“瓮中捉鳖”吧。瓮城,就是把敌军赶进一个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范围内,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这使敌人无还手之力。走近瓮城,看到的是一块块已经老旧的砖头,但是瓮城依然屹立着,我心里暗暗赞叹着古人的智慧。我站在瓮城里,想象着当年数万大军进了城,手上拿着各种兵器,但被城上扔下来的弓箭或石头随便宰割的时候,我心里一震,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接着,我们走上了城墙。城墙上十分宽阔,可以并排走两辆车那么宽,但地上的砖石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坑坑洼洼。我们突然瞧见了有借自行车的地方,于是骑上了自行车,在城墙上飞驰。此时正值黄昏,我们迎着太阳骑去,看着一轮红日慢慢地从形态各异的房子中间落下。余晖洒在城墙上,城墙变得闪闪发光,光芒照到了云上,本就美丽的云更是蒙上了一层橙色的薄雾。听着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情特别的舒畅。
西安城墙,是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是战争的残酷,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摸着城墙上的砖块,虽然它们已经老旧,甚至有些残破不全,但它们身上闪着亮丽的光芒,我仿佛又看见了当年千千万万匹马,千千万万个人从中经过的场景。我心里升起一种由衷的自豪,这一切,都是华夏子孙的杰作,都是值得敬佩的。
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3
在五年级的课文中,学到了秦兵马俑,当时我非常好奇:秦兵马俑真的会这么壮观吗今天我终于见识了秦兵马俑的庐山真面目。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东边临潼的骊山脚下,兵马俑博物馆就在秦始皇陵的旁边。一进入一号坑的展览大厅,我不由得“哇”了一声。站在观看台上俯视,一队队的兵俑和马俑齐刷刷地屹立在坑道中,好壮观呀!军人们眼睛闪闪发光,炯炯有神,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他们一手拿着兵器,一手紧握拳头,好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正准备听从将军的号令,上战场与敌人搏斗呢。
走近跟前细看,兵马俑真是栩栩如生。更为神奇的是,人俑的面孔也都各不相同。额头的皱纹流畅自然,发冠的质感令人称奇。头发和胡子纹理精致,千姿百态。盔甲上的铁钉和铜片雕刻细腻,战袍上的褶皱动感十足,连战靴的底下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圆点。
我原来一直认为,秦兵马俑就是那种泥土的颜色。可看了博物馆的介绍,真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兵马俑在出土以前,居然都是彩色的!人俑的脸和手都是肉色的,嘴唇带点粉红色,头上的发冠五颜六色,而身上的盔甲则是乌黑的底色点缀着大红。可惜呀,兵马俑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出土时接触空气,几分钟就氧化了,才变成了现在这种灰不溜秋的色调。
秦兵马俑刚出土时也没有现在的气势,而是一堆堆的陶俑碎片。经过考古专家的辛勤劳作,一片片的拼对和组装,才使得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步兵俑和马俑基本上恢复了原状,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气势磅礴的阵势。据说,到现在还有好多碎片没有拼对、组装起来呢!二号坑还没有全部开挖,三号坑是兵马俑的指挥所,相当于现在的司令部。据说一号坑可能是右军,二号坑大概是中军,应该还有一个和一号坑类似的左军,目前还没有发现。我想象着秦军声势浩大、奋勇杀敌的情景,内心十分感动。
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号称“青铜之冠”的铜车马。先不说那华丽的车身和惟妙惟肖的驭手(驾车人),单说那马头上的缨子和牵马的缰绳,就会叫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缨子是用极细的铜丝做成的,铜丝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缰绳由细铜丝环环相扣,至今连专家都还没有找到环扣的接缝。
我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震撼。秦兵马俑,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4
西安是我们陕西的省会城市,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建都。西安也有许多名胜古迹,像小雁塔、大雁塔、兵马俑,大唐芙蓉园,大明宫。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
一进西安城,你就可以看见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城墙,城墙距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城墙高达十二米,厚度达到了六米,城墙分为内城墙和外城墙,内城墙里著名的就是钟楼,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外城墙有大雁塔、小雁塔。
你们知道大雁塔是用来干什么的吗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当年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唐朝皇帝专门为他修建了大雁塔,这个大雁塔是专门用来珍藏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玄奘专门坐在这里面翻译佛经。
碑林博物馆在市中心旁边,里面可神奇了,它距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里面有许多长廊和凉亭,还有许多名画,这些名画,都出自我国明代大画家之手,热爱画画的小朋友一定要去那里看一看。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给你介绍精彩的呢!那就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那里面有千军万马,十分壮观,各个栩栩如生,有的佩戴铠甲,手拿武器,似乎即将奔赴战场,有的目视前方,神情凝重,似乎思念家乡
除了上面这些,我们附近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武则天墓,法门寺,王宝钏寒窑等。
西安的交通也比较发达,不论你是坐飞机、火车、地铁,还是自驾游都可以,从飞机场到市中心三十多分钟就到了。
我给你介绍了这么多,你一定心动了吧!那就请你到西安来,你还可以让我当你的导游呢
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5
峰耸立,从远处看宛如武则天仰卧大地,因此有“睡美人”之称。乾陵最有名的还是“无字碑”。“无字碑”高63米,重99吨,碑上面是没有字的。据说,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德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没有刻字。此外,还有司马道翁仲、六十一宾王像等。大雁塔坐落在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原为无漏寺,是唐高宗李治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修建的,取名“慈恩寺”。唐代诗人岑参曾在《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中赞扬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我们中华民族真不愧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而感到骄傲、自豪!
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6
西安在以前是秦朝、汉朝、唐朝等八个朝代的首都,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碑林、城隍庙等,附近有:兵马俑、华清池、烽火台等。也有很多很多不可不尝的美食,如:羊肉泡馍、腊牛羊肉等。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有名的观光胜地
去年,我去西安,参观过兵马俑。兵马俑一共有三个坑,一共有两万多平方米,八千多件陶俑、四百多匹陶马、一百多辆战车和十几万件兵器。俑人和俑马的大小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形象也很逼真。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士兵们排着队,有方队、有长队。我感觉非常神奇,壮观。因为兵马俑很出名,所以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来参观,挤得展厅水泄不通。而兵马俑里的士兵,有拿着矛的'、有拿着盾的、也有拿着弓箭的,也有一些马,有的给人骑、有的拉马车,有四匹拉一辆、有两匹拉一辆。这些士兵是护卫秦始皇的墓的,体现了秦朝时期的强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秦始皇的陵墓工程非常宏大,耗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财力。这就看出秦始皇是个多么残暴的皇帝。
我同时也游览了大雁塔,大雁塔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大雁塔建于公元652年,是一座阁式砖塔,一共有七层,塔身是方形锥体状。大雁塔相传是唐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在这里待了十几年研究和翻译佛经。大雁塔里还陈设有唐僧的塑像、高大的香炉、释迦摩尼如来佛的一双大脚印。我爬到顶层往下一看,四周特别壮观。周围环境非常美丽,有喷泉和古人的雕塑,是古城西安的象征,中外的游人非常多。
西安的名胜古迹非常多,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的文明。
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作文 篇7
在天山的第二高峰博格达雪峰的山腰,有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它就是享有“天山明珠”盛誉的天山天池。
天池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长3500米,最宽处1500米,面积49平方千米。天池是古代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高山湖泊。
天池湖水清澈碧透,四周群山环抱,青峦拔翠,幽谷深壑,湖滨绿草如茵。这里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盛夏,戈壁酷暑难熬,而天池却空气清新,凉爽宜人。七八月份,夜晚房间还要生火取暖,故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绝景。
天池,俗称“海子”,古称“瑶池”。称“瑶池”,首推《穆天子传》。卷三载:“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传说是西王母(活动在新疆地区的一个母系氏族部落的女酋长)与穆天子欢宴的瑶台仙境。据《穆天子传》、《竹书记年》、《山海经》等古籍记载,相传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周朝第五代国君周穆王姬满,命御造父,驾八骏,率六师,放咨西来,最后游至西王母之邦,会见了西王母。西王母在风景秀丽的瑶池,设宴款待周穆王一行。在举筋奏乐之间,西王母与穆天子应酬唱和,热情洋溢。周穆王赠给西王母白圭玄璧,及大批中原特产、锦绸美绢。王母再拜受之,并酬以当地的瑰宝奇珍。据史籍记载,周穆王赠给西王母的物品中,就有丝帛150丈,丝绫450丈。而西域的白玉壁玉在中原则视为宝石,《穆天子传》有穆王“取玉三乘”,“载玉万只”之说。说明3000年前,西域与中原已有交往。在此期间,西王母请周穆王历游瑶池及西王母国的山川名胜。游览瑶池时,穆王登山立石为碑,书“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以志此行,并植槐树留念。临别时,穆天子依依不舍,正是“相逢一握手,喜极泪沾衣”。西王母欢饮再三,对穆天子千叮万嘱:祝君长寿,愿君再来!周穆王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美好传说,激发了古往今来骚容诗人的丝丝遐想。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为此事写下了千古绝唱:“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时光流逝了几千年,“瑶池”之名至今举世盛传,并被看作“人间仙境”。著名小说《西游记》,把瑶池描写成神仙云集,举行蟠桃宴会的圣地,给这一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蒙上了一层迷人的神奇色彩。
“天池”一名则来自清乾隆四十八年,新疆都统明亮到博格达峰天池题“神池浩渺,天镜浮空”石碑。天池是“天镜”、“神池”二词,分别取首尾二字而来。
天池的自然景色,既具有峨眉之秀,又具有华山之雄,同时还有别具一格的美:山峰秀丽雄伟,瀑布跌宕多姿,云雾变幻莫测,气候凉爽宜人,如站在银波粼粼的天池岸边环顾四周,群峰环抱,云杉参天,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
旅游西安朋友圈文案 旅游西安朋友圈的经典句子
古城西安南郊,有一座宽敞的寺院,叫慈恩寺。寺内,一座气势雄伟的七层砖塔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大雁塔。
碧池新涨浴桥鸦,分锁长安富贵家(杜牧《街西长句》)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去体验精彩的人生。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一辈子是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目的地的旅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怎样的未来。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狂奔,却忘记了旅行的意义。
站立在古城墙上,西安那清秀迷人的风貌,笔直宽广的油柏马路,林立的高楼大厦,交错而不堵的立交桥,完整而无损的古迹尽收眼底。还有那环绕城市的一环、二环、三环和绕城高速,风格不同的各种建筑物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增色不少,颇面而来的新鲜空气沁人肺腑,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瞬间充满了活力。
好去西安苏县丞,千年求友近严陵。江山如彼君如此,正似玉壶寒露冰。
忆长安,九月时(范灯《忆长安;九月》)
1 文言文翻译
交个朋友,帮你翻译一下吧。
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的老百姓呢?学习从经史开始,我也不能说出那些是重点,姑且列举近代的要篇,以做启蒙之用。士大夫的子弟,到了一定年龄,都要接受教育,学的多的到《礼》、《传》,学的少的也至少学了诗、论。到了成年结婚的年龄,身体和性格都只稍稍定性,在这个时候,要加倍训导。有远大志向的,可以自我磨砺,去成就伟业;没有志向的,会自甘堕落、散漫,成为凡夫俗子。
分离容易再见难,这事古人看重的。江南饯行,哭着说离别。王子侯,梁武帝的弟弟,离开都城去东郡,与武帝告别,武帝说:我年纪大了,与你分别,感到非常伤感、难受。说着流下了眼泪。王子侯于是就秘密的告别,羞愧的走了。因为这个被责怪,在船上漂泊百来天,最后还是没有离去。北方的风俗,不屑于离别,在路口分道扬镳,笑着转身。然而还是有人很少流泪,虽然心里悲痛欲绝,但还是强颜欢笑;这样的人,不应该过分的责备。
借人家的书,要爱惜保护,有缺失损坏,要把书粘补好,这也是士大夫众多品行之一。济阳的江禄,书没读完,即使有急事,也一定等把书整理好才起身,所以书没有损坏,别人也不会怪他怠慢。有的人书桌上一片狼藉,书散了、丢了,大多是孩子、奴仆乱涂乱画,风雨蛀虫老鼠所毁坏,实在是有损德行。我每次读圣人的书,都肃然起敬;书上有五经的道理和贤达的姓名,我不敢弄脏了它。
梁孝元以前在荆州,有个叫丁觇的人,也就是洪亭民,比较擅长书法,尤其是草书和隶书;孝元写文案记录事件,都用他。军府的人认为这很轻贱,多数都不看重他,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他的书法,当时有句话讲:丁觇写十幅字比不上王褒的几个字。我喜爱他的书法,经常当宝贝一样收藏。孝元曾经让典签惠编送丁觇的字给萧祭酒看,萧祭酒说:真是书法好手,是谁写的,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字?惠编如实回答。子云欢说:这个人在后生里无人可比,所以不被世人称赞,也是奇事一件了。听到这话的人对丁觇都有些刮目相看。不久升官做尚书仪曹郎,后来有做晋安王的侍读,跟随晋安王东下。西台沦陷后,丁觇的书法作品散佚,丁觇也死在了扬州;以前看轻丁觇书法的人,想要找丁觇一幅字也得不到了。
一字字打出来,只为更多的朋友喜欢文言文。毕竟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全丢了。
2 文言文《葛洪》翻译原文
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zhen)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ji)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所写皆反覆,人少能读之。(选自李贽《出谭集》)
译文
葛洪,是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了也不修理,他经常用手拨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回家。家里多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于是他就背起书箱步行,不怕千里之远,借别人家的书抄写。他卖木柴买纸抄书,点燃柴草翻阅书籍。(古代药物典籍里面)他所用的一张纸要使用多次,很少有人能阅读。
简介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字词解释
葛洪:东晋人,研究炼丹术,似今之化学家
丹阳:古地名,今江苏丹阳市。
篱落:篱笆破损了。
葺(qi):修建。
排:推开
负:背
披:(1)用手分开(为本文中“披榛出门”的“披”释意)。
(2)翻阅(为本文中“披览”的“披”释义)。
榛:杂乱的草木。
负:背着。
排:推开。
典籍:古典文献著作。
笈:书箱。
然:同“燃”,燃烧。
薪:柴草。
披览:翻阅。
修:修理
寓意
葛洪(刻苦读书,宁可一日不吃饭,不可一日不读书。)刻苦学习,克服重重困难去求学。葛洪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不畏惧艰难险阻好好读书,而我们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更应该好好的学习。
3 文言文 帮忙翻译翻译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附译文: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里。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营,并且把这件事汇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建造房舍用以读书,书房匾额为‚艮斋‛,从这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艮斋先生。
乾道年间,朝廷下诏各地举荐遗落民间的贤能之士。建州刺史芮烨上表称赞他的德行,朝廷特地下诏征召他,魏掞之坚决拒绝。当时的宰相陈俊卿,是福建人,向来了解魏掞之,竭力邀请他。魏掞之就凭平民的身份进入朝廷谨见皇上,尽力上言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赐给同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太学录。
在他以前,学官都重视虚名,自高自大,不与学生接近。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魏掞之请求废止王安石父子的从祀资格,追加程颢、程颐爵位,并把他们列入从祀之中,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回复。他又进言说‚太学的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经学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现在国家却专以空谈选人‛,又没有得到答复。于是他就请求离开朝廷。魏掞之反复上疏进谏,并称病闭门不出,同时给陈俊卿写信,责备他不能纠正制止这种歪风邪气,语气非常急迫。于是他又以迎养父母为借口请归故里,走了几天后,被罢为台州教授。魏掞之在朝廷任职不到半年,回到乡里后,感慨叹息说:‚皇上的恩德如此深厚,可是我的学识却不能够感动皇上。‛于是就天天生活在艮斋,整理往昔的典籍,来寻求自己还未曾涉猎的知识。
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
本文2023-08-07 15:07: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