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标准尺寸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9收藏

书籍的标准尺寸,第1张

一、16K精装书

成品尺寸: 260X185mm

版心尺寸: 215X138mm

二、16K平装书

成品尺寸: 260X185mm

版心尺寸: 215X138mm

三、大16K精装书

成品尺寸: 297X210mm

版心尺寸: 245X165mm

四、大16K平装书

成品尺寸: 297X210mm

版心尺寸: 245X165mm

五、32K精装书

成品尺寸: 184X130mm

版心尺寸: 153X100mm

七、大32K精装书

成品尺寸: 204X140mm

版心尺寸: 165X107mm

八、大32K平装书

成品尺寸: 204X140mm

版心尺寸: 159X103mm

九、64K精装书

成品尺寸: 130X92mm

版心尺寸: 103X70mm

十、64K平装书

成品尺寸: 130X92mm

版心尺寸: 103X70mm

扩展资料:

一、书籍尺寸(开本)

1、开本是指一本书幅面的大小。是以整张纸裁开的张数作标准来表明书的幅面大小的。

2、由于整张原纸的规格有不同规格,所以,切成的小页大小也不同。

把 850 毫米× 1168 毫米的纸张切成的 16 张小页叫大 16 开。

把 787 毫米× 1092 毫米的纸张切成的 16 张小页叫小 16 开,或 16 开。

二、开本类型

1、高等学校教材一般采用大开本,过去多用 16 开,显得太大了,现在多改为大 32 开。

2、文学书籍常为方便读者而使用 32 开。诗集、散文集开本更小,如 42 开、 36 开等。

3、工具书中的百科全书、词海等厚重渊博,一般用大开本,如 16 开。小字典、手册之类可用较小开本,如 64 开。

4、印刷画册的排印要将大小横竖不同的作品安排得当,又要充分利用纸张,故常用近似正方形的开本,如 6 开、 12 开、 20 开、 24 开等,如果是中国画,还要考虑其独特的狭长幅面而采用长方形开本。

参考资料:

词条--书籍尺寸

 在各种收藏门类中,古书是最早的收藏品之一。那么古书收藏的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的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的知识

 按照图书所有者性质的不同,中国历史上藏书系统可分为四类:官藏(即国家藏书)、私藏(即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

 有确切记载的我国的国家藏书起于周朝,著名的思想家李耳(即老子)是已知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馆长称为“守藏室之史”。到了秦代,国家藏书处称为“石室”。汉代初年,广征图书,并设立六处公藏图书处,即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和秘室。三国魏国设有秘书、中、外三阁国家藏书处,晋沿魏制,国家收藏图书归兰台和秘书两处。到隋唐两宋,国家藏书更加丰富,但却因朝代的更叠或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使国家藏书受损。到元代,先崇道贬佛,后崇佛贬道,将《道藏》大统《玄都宝藏》连书带版全部焚毁,以至今日,元《玄都宝藏》只有一二页残片留于世间。明代是中国古代藏书的一个兴盛时期,不只国家藏书,而分封的各藩王也大多喜藏书、刻书,从属性上讲,藩王藏书也是介于官藏与私藏之间的一种藏书形式。到了清代,才是中国藏书——不论公藏、私藏——的黄金时代,其藏书规模及其藏书研究都远胜于列代。

 书有水、火、兵、虫“四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古的书收藏难度越大,故善本的范畴也随之后延。清末藏书家叶德辉说:“南宋人重北宋本,元明人重宋本,国朝收藏家并重元明本。”从而说明了历代藏书的范畴。

 在中唐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初,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字书和历书等。到北宋,印刷书才逐步取代抄本、写本而成为书之主流,于是隋唐五代及其之前的写本就成为宋人眼中的古书了。但宋初距今已逾千年,宋之前的古本流传至今已近绝迹。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才使得今人可以得见晋唐之珍籍,这些珍本今日仍有机会收藏到,有实力的朋友,当然应当买这些遗珍。

 至明代中叶,宋版书就已经是清中藏书家追求之物了,虽然宋代刻书达数万种,但到这时就稀见难得了。由于宋人刻书态度严肃,刊刻和印刷水平均很精良,所用纸墨也十分考究,再加上文化气息浓厚,自然成了明代藏书家珍藏之物。当时官府藏书也大增,明正统六年,杨士奇查勘文渊阁藏书,编出《文渊阁书目》,著录了图书43200余册,7000余种。可惜政府藏书疏于管理,到万历三十三年再查文渊阁藏书时已十不存一了,再加上明末战争,这些藏书基本上全部毁失了。

 私人藏书在明代大为兴盛,明开国之初分封藩王,他们由于不掌兵权,再加上皇帝赏赐大量宋元留下的善本,故多位藩王热心于藏书活动,如周王朱和宁王朱权都珍藏有大量珍籍秘本,尤其朱五世孙朱睦桔收购了山东章丘李开先的藏书,在开封筑万卷堂,成为皇族中最有名的藏书家。

 明代有名的藏书家有数百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也有十余家,尤其私家藏书楼的兴起,使得私家藏书更加规范化,著名的有宋濂的青萝山房,藏书8万卷以上,叶盛的竹堂,以藏有抄本著称,藏书22700卷。叶氏尤其著名的是他的一方藏书章,章文是:读必谨,锁必牢,收必审,阁必高。子孙子,惟学,借非其人,亦不孝。范钦的天一阁,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于家乡鄞县建天一阁藏书楼,藏书7万余卷。天一阁至今保存完好,为我国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藏书楼。明代其它著名的还有胡应麟的二酉山房,祁承邺的澹生堂、毛晋的汲古阁、钱谦益的绛云楼等。

 清代是中国古代藏书的鼎盛时期,无论公藏私藏都发展到了顶峰。清初皇帝对文化事业十分重视,除翰林院、国子监有大量藏书外,内府也分别珍藏了大量典籍,如皇史收藏本朝实录、玉牒与《大清会典》;昭仁殿专收宋、金、辽、元、明的善本;武英殿所刻之殿版书均存于此。尤其为后世藏书家所追求的是“天禄琳琅”藏书。天禄琳琅是乾隆皇帝的藏书处,专藏宋元明珍籍善本,到民国年间,这些书被宣统挟带出宫,有些流散到民间。这些书在宫中都进行了重新装潢,五色织锦封面,宣绫包角,尤其一望便知是天禄琳琅之物的特殊处,因其在每册书的封面和封底衬页上都钤上“古稀天子之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等五方玉玺,称之为“乾隆五玺”。天禄琳琅之书大部分都存在故宫、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留在民间的已如星凤,藏书家见之自当珍惜机会。

 清代的私家藏书更是藏书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几百位藏书大家,如吴骞、孙星衍、汪宪、汪启淑、鲍廷博、卢文、朱彝尊、卢址、徐乾学等。尤其著名的大藏书家黄丕烈,他的藏书观点开一代风气之先,经他手批跋之书成为后世藏书家追捧之物。

 清代四大藏书楼的出现,尤其是其藏书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民国藏书无论从藏书方式还是藏书理念,都是清代的余续,也产生了多位大藏书家,如傅增湘、陶湘、李盛铎、周叔等,他们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藏书,但是他们在藏书的分类方式上有许多新观点,可供今日藏书者借鉴。有兴趣深入探求藏书真谛的书友,可读一些他们所著的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方面的专著。

 古今善本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学术思潮,随着时代的变迁,善本书的范畴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西汉到清末,中国总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期间,总计出版了181755部各类书籍,合2367146卷。这些典籍历经各种磨难,留传至今约有不足8万部。又由于历代的翻刻和改刻,又产生出不同的版本,而只有在内容、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皆佳的善本才极具收藏价值。所以首先搞清楚哪些是善本,才是藏书选择的关键。

 朱弁在《曲消旧闻》中写道:“宋次道家藏书,皆校雠三五遍,世之藏书,以次道家为善本。”叶梦得《石林燕语》:“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从以上可以看出,宋人认为精加校雠的书籍就是善本。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基本延续宋之善本标准。清末张之洞从读书角度谈出自己的善本观:“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道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缺之本也。善本三义有三: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当时的旧刻、旧抄指的是明嘉靖前的刻本及明蓝格抄本。

 建国以后,国家组织专家编撰《全国善本书总目》,制定了《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收录标准和范围》,将善本标准归纳为“三性九条”。虽然有些专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但对藏书者来说,这种规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录全文如下:凡是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三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应是善本。具体是:1、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2、明刻本和明抄本;3、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刻印的图书;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件,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7、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9、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的)。

清版古书收藏的知识

 传统意义上的藏书以收藏善本古籍为宗旨,善本的概念因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取舍而有所区别,但基本上仍是指刊刻精美、流传较少、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高等几个方面,但同时善本古籍的市场价格也随之升高,因此追求善本古籍的收藏不但要求有较高的鉴别水平,还需要相当的经济条件。除善本以外,藏书界还将流传较广、年代较晚或者存世量较大的古籍习惯上称为“通行本”。通行本这一称谓的历史也很悠久,大概有了善本一词以后就相应而生了。不同的时代对通行本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明清时期的通行本,今日已成为了善本。近代的藏书界将清代乾隆朝以后刊刻的一些书籍,包括清末的局本,统称“通行本”,这一概念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通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据清末张之洞的说法,当属于善本求之难得,退而求其次。实际上清代中期以后有很多藏书家,将私藏宋元秘本翻刻成书,又称覆刻本或者影刻本。这其中相当多的书籍不但内容十分重要,且形式上也保存了宋、元善本的不少风貌,只是生产年代较晚,流传广泛,历来是“通行本”中引人注目的内容。其中如黄丕烈刻宋严州本《仪礼郑注》、翁方纲翻刻本《淳熙隶韵》、阮元影刻《古烈女传》、嘉业堂刻本《史记》等,一直为藏书家所珍爱。清代的翻刻本,目前市场价格大约二三百元一册,价格适中,很有收藏潜力。目前有些拍卖行中经常推出此类拍本,似当引起重视。

 清代中期以后,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逐渐向中国传播,其中西方宗教作品通过传教士途径得以输入。在上海土内湾一带(即今日的徐家汇),开始使用德国海德堡的石印技术,最初是用于印刷宗教宣传品,后为上海点石斋等书肆用来印刷《康熙字典》、《紫光阁英雄谱》等。石印技术是采用近代的油水分离法原理形成的一种新的印刷方法,不仅印刷周期短、生产效率快,而且有的由于采用照相制版,印刷成品也很逼真,且价格低廉,深受当时学人推崇,很快得以风行。清末刊行的石印书籍,大部分采用手工纸,单面印刷,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开本很少。这类书中如《点石斋画报》、《芥子园画谱》等印制精美,艺术价值并不低。值得一说的还有清末曾用石印技术印刷过一批开本较小的微型书籍,如《四书备旨》、《五经》等,大不盈寸,可握于掌中,十分有趣。晚清的石印书由于产量大,且历来为藏书家所不取,至今价格仍然很低,不过二三十元一册。但其中有些使用了很白很细的宣纸印刷。制作精良,有些内容也很有参考价值,加之此种石印技术今日也基本废而不用,估计此类书籍今后升值空间乐观,一般初入藏界的书友,不妨从此入手。

 清代刊刻发行的古籍存量非常大,但究其主旨,主要是官刻本、私刻本和书坊刻本三大范围。坊间刻本是民间书坊业的出版物,此类作品由于刊刻者的水平不一,因此同为坊刻但情况差异很大。由于坊间书业大部分以逐利为目的,所刻书籍一般粗糙者较多,且彼此翻刻、校对不精,因此历来不为藏书界所重。但坊刻本中也有一些上乘之作,如南京、苏州等地有些书坊,工匠水平较高,其中如苏州江氏又曾于清晚期开设文学山房,用木活字排印书籍,被称为清季活字版收山之作。又如天津文美斋于宣统时曾刻有《文美斋诗笺谱》,套色丰富,刀法精妙,是为清代版画的终结之作。

 官刻本是封建朝廷的地方官署出版物,其中殿版自不必说。以地方官署而言,由于行政设置不同,又有府、州、县各衙门的不同,清代中期以前,地方官署刻本,常注有“本衙藏版”的特别说明,此表示其地位的特殊。此类刻本多为“官箴”或者“则例”、“章程”三类,内容主要是涉及地方行政、居官心得和地方制度。但由于各地物料不同,组织各异,作为研究清代地方出版历史,颇具文献价值。关于清代晚期的“局本”,其中就有官方组织的,当属官刻本的延续,乃由清朝地方官吏,冀图振兴经义,讲求国文传统,访求造书,详加精校,刊刻成书以为惠取士林。此种官书在清末仍有数十家,在清代的出版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另外还有一些“书局”,则为地方新兴出版机构,有些介之于官民之间,有些全系民间出版机构,如北京的开智书局、四川的锦江书局、上海的同文书局等等,这类书局,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书坊,成为了中国近代新兴出版业的前身。由于书局的情况复杂,对“局本”的评价历来也很有区别,但目前市场“局本”书籍价格仅为每册二二百元,加之其中有很多是内容详实、校勘精到之作,初入藏界的书友如果对此“局本”多有留意,或者会有不少收获。

 鸦片战争以后,洋务运动兴起,清代政府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这一时期,各地翻译引进了大批的西方政治、法律、科学、文化作品。最初由北京同文馆发端,由西洋传教士主持,中方人士协助,由官方组织出版了大量的国际法学作品,如美国传教士丁冠西翻译的《万国公法》、《公法会通》等,此后上海的制造局,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主持下翻译了《法律医学》、《化学鉴原》、《英国水师章程》等等。此后外国政治、法律和科技书籍的翻译出版形成一种热潮,举国上下纷纷效仿。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严复主持翻译的《法意》、张相文翻译的《契约论》等。甚至还出现了林琴南翻译的《黑奴吁天录》等一批文学作品。这期间大量的西方近代科技书籍被介绍到中国。在所谓“格致救国”的口号下,北京和上海还陆续出版了一些以宣传西学为宗旨的杂志,其中以在北京出版的《中西闻见录》和上海格致书局出版的《格致汇编》最有影响。这类书籍不但宣传了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而且印刷制作也有很多更新之举,其中有以传统技术雕版印刷的,也有采用石印技术印刷的,甚至还出现了铅活字排印和铜版插图技术。但可惜这些出版物印刷量一般不多,而且又因其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百年以来,被各种公私图书馆网罗了大半,但近来市场上也偶可见到,其价格也在二三百元左右,但往往一露面即为藏界必得之书,可见识货者颇多矣。

 除了通行本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的书坊、刻字店、学校、寺庙甚至私人还刻印了大量的学生识字、讲评经义、唱本小曲和一些阴阳数术及劝善公德之类的书籍。有人将此统称为“俗本”,此类书籍内容俗败,刊刻粗糙,收藏价值不大,目前在各地旧货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此类“俗本”,往往已经无数淘选,几成书渣。对于这种“俗本”,初涉收藏的可选来作为“样品”,但随着藏书经验的丰富,对“俗本”的认知也会逐渐改变。

你好,具体划分还需要了解古籍的内容,保存状态,存量等条件。

根据您提供的时间,推测应该为二级,或三级文物,若想要了解文物,现市场价值、收藏保存注意事项等更加具体的情况,可以去相关的文物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了解。以下为文物等级划分标准,您可以参考一下。

一、一级文物

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

6、反映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代表性文物。

7、反映历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历代著名工匠的代表性文物。

8、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宗教信仰的具有特别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9、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本。

10、反映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重大事件和杰出领袖人物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代表性文物。

11、反映中国***成立以来及其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领袖人物、著名烈士的代表性文物。

12、反映有关中国各党派、团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爱国侨胞及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13、其他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物。

二、二级文物

1、具有重要历史、科学价值或较高艺术价值,但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多的文物。

2、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价值或一般艺术价值,但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少的文物。

3、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某一个时代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较高艺术价值,但有某种缺陷的文物。

4、反映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对研究某一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5、反映某种文化类型和文化特征的、能说明某一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6、时代较晚,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般,但经济价值较高的文物。

7、反映各地区、各民族的重要民俗文物。

8、反映历代著名艺术家或著名工匠的重要作品,一般艺术家的精品。

9、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善本。

10、其他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文物。

三、三级文物

1、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全国或本地区存量较多的文物。

2、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某一时代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有某种缺陷的文物。

3、反映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对研究某一历史问题有一定价值的文物。

4、反映某种文化类型特征的某一区域性的非主要文物。

5、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俗文物。

6、反映某一历史时期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作品,或艺术、工艺水平较高,但损伤较重的作品。

7、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一定价值的善本。

8、其他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文物。

解答整理不易,望您采纳,谢谢!

图书著录项目、品相常见问题以及相关解释 1 上传线装书著录项目有12项:分类1、书名2、作者3、刻印方式4、刻印(抄写)时间5、纸张6、图书品相7、装帧8、尺寸9、牌记10、页数(印张)11、印工水平12 2 图书品相常见问题有11项:残配1、缺页散页2、粘连3、变形4、虫蛀5、修补重装6、水渍7、墨迹8、污损9、签章10、磨损11 3 常见问题的解释 1 残配: 残本指一套书按原来印装状态缺失了重要内容要素:如缺一部分,缺一册,缺一卷,缺较多内页,或缺失书中局部面积。配本指书中一部分:如某册、某卷,或较多内页是其它版本配本或抄写。存在此类问题需要用文字明确标注,不能仅用书影代替。但是如果只是非内容要素,如封面、封底、牌记缺失,不算残配。同样如果只是少数几页(不超过三页)有缺或局部略有缺字,不算残配。 2 缺页散页: 指书个别页有缺或个别页内容有损,一般不超过三页,散页指书页断线或松动散开。3 粘连: 指由于修补时多余胶水或图书浸水、长期老化所导致的多页被粘连在一起,最多只能标6品,且需用文字在明显位置(书名栏或图书详细描述栏)详细描述。4 变形: 指由于受潮、浸水、挤压、刮蹭导致的图书变形。最多只能标为7品,如果受损面积超过20%以上需用文字(在书名栏或图书详细描述栏)描述。5 虫蛀: 指存放不妥而被书虫所蛀。涉及面小不影响到文字的为微蛀,影响到文字的需上传书影或在详细描述中说明。有微蛀,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最高可定为85品。 部分被蛀,已经影响到部分文字,但面积不大,或者书的边缘被蛀,最高可定75品;多处被蛀、虫蛀严重,严重影响阅读的,只能算残相,且必须用文字明确标注。6 修补重装: 有较多修补的图书标注不能超过85品。修补范围较小,如仅限于封面、书角且修补较好,最高可标9品,如果修改较多、面较广的需用文字标注。7 水渍: 包括受潮、水渍。此类书的结实度变差,显得逢松。如果只是边缘浸小部分水,最高只能定9品,较严重的必须用文字明确描述程度。8 墨迹: 包括笔迹、涂改、积墨水、彩色颜料涂上或污染等情况。涉及面较大、影响阅读的需在图书详细描述中注明。如果是名人墨迹或早期批注不扣品相。9 污损: 包括污点、斑点、油渍、灰垢、破损。此类情况比较复杂,应视具体情况及涉及面积扣品相。10 签章: 印章包括签名、藏书印、馆藏章、售书章、题字等。名人签名、钤印或出版社的样书等属增加收藏价值的不扣品相。其它杂乱印章用书,最高可标9品,杂乱印章严重、甚至影响阅读的,必须用文字描述清楚。11 磨损: 指因保存不善,导致自然磨损,或人为翻阅时磨损,如果只是其中一、二页微破损,且不影响到内页内容,最高可标9品;磨损严重,影响到内页内容,则标为8品以下,如果磨损严重、影响到文字阅读的必须用文字明确标注。12 刻印方式:木刻本、石印本、影印本、饾版本、拱花本、手写本、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珂罗版。 13 刻印(抄写)时间:有明确的刻印、手抄时间必须具体填写;如果图书有牌记,可标注:图书牌记时间为字样;如果难以明确具体时间,可标注相对时间段,如:明初、明中、明晚期、明刻,清刻、清初,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民国等字样;如果不能确认时间,可标注不详。14 纸张:分白纸、宣纸、麻纸、皮纸、竹纸、公文纸、开化纸等。 15 装帧:原装、旧装、新装、衬装、线装、经折装本、旋风装本、包背装本等。16 印工水平:初印、较初印、印工较好、印工一般、印工较差。各品相要求及参考说明1、网站把所有线装书品相划分为十二等级:十成品相、九五品相、九成品相、八五品相、八成品相、七五品相、七成品相、六五品相、六成品相、五成品相、四成品相、三成品相。2、各品相参考标准及说明十成品相 保存完好。图书内容要素整体完整,干净整洁。无图书品相常见问题1-6项(残配1、缺页散页2、粘连3、变形4、虫蛀5、修补重装6)。不存在7-10项(水渍7、墨迹8、污损9、签章10)。如果残配部分已经另外用文字说明,可不计入品相。九五品相 品相符合十品要求,图书品相常见问题5-11项,轻度存在。九成品相 保存较好。图书品相常见问题1-4项没有问题(残配1、缺页散页2、粘连3、变形4)。5-11项个别有问题,但不严重,不影响阅读,不超过图书总面积的5%。(虫蛀5、修补重装6、水渍7、墨迹8、污损9、签章10、磨损11)八五品相 品相符合九品要求,但问题项较9品严重一些。八成品相 保存较好。图书品相常见问题1-4(残配1、缺页散页2、粘连3、变形4)项没有问题。5-11项(虫蛀5、修补重装6、水渍7、墨迹8、污损9、签章10、磨损11)可有轻度存在,但不超过图书总面积的5%,不影响文字阅读和图书整体美观。七五品相 品相符合八品要求,但问题项略重一些。七成品相 保存还好。图书品相常见问题1-3(残配1、缺页散页2、粘连3)项没有问题。4-11项(变形4、虫蛀5、修补重装6、水渍7、墨迹8、污损9、签章10、磨损11)可有轻度存在,但不超过图书总面积的10%,基本不影响文字阅读和图书基本美观。六五品相 品相符合七品要求,但问题项略重一些。六成品相 保存一般。图书品相常见问题1-3(残配1、缺页散页2、粘连3)项基本没有问题。4-11项(变形4、虫蛀5、修补重装6、水渍7、墨迹8、污损9、签章10、磨损11)可有轻度存在,但不超过图书总面积的15%,基本不影响文字阅读,略为影响图书美观。五成品相 保存一般。书的主体部分不缺,图书品相常见问题1-3(残配1、缺页散页2、粘连3)项略有问题。4-11项(虫蛀4、变形5、修补重装6、水渍7、墨迹8、污损9、签章10、磨损11)一定程度存在,但不超过图书总面积的30%,一定程度影响文字阅读和图书美观。四成品相 保存较差。图书原项目有缺失,需要用文字在显著位置说明一定程度。影响阅读与美观,需要用文字在显著位置说明。三成品相及以下 保存很差,重要项目有缺失,严重影响阅读与美观。特别说明:1、 如果线装书属于下列情况:全书有配本、缺本、个别部分缺卷、缺页,但不影响书的其它部分品相。而且卖家已经用文字明确描述该缺配的,该缺配部分可不计入品相标注,品相可按其余部分具体情况标注,最后用:除缺/配册之外,余品。2、 如果线装书为重装或新装等特殊情况,也可用:除重装外,余品

题主是否想询问“古籍修复后酸度标准是多少”?小于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中可知,古籍修复后古籍纸张的pH值从偏碱性(>7)、中性(=7)、降低到酸性(

书籍的标准尺寸

平面设计常用的制作尺寸列表正度纸张:787×1092 mm 开数(正度) 尺寸 单位(mm) 全开 781×1086 2开 530×760 3开 362×781 4开 390×543 6开 362×390 8开 271×390 16开 195×271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大度纸张:850×1168 mm 开数(正度) 尺寸 单位(mm) 全开 844×1162 2开 581×844 3开 387×844 4开 422×581 6开 387×422 8开 290×422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常见开本尺寸:787 x 1092 mm 开数 尺寸 单位(mm)对开:736 x 520 4开:520 x 368 8开:368 x 260 16开:260 x 184 32开:184 x 130 开本尺寸(大度):850 x 1168mm开数 尺寸 单位(mm)对开:企业570 x 840 4开:420 x 570 8开:285 x 420 。 850×1168 mm 开数(正度) 尺寸 单位(mm) 全开 844×1162 2开 581×844 3开 387×844 4开 422×581 6开 387×422 8开 290×422 注。

一是严选典籍。

回顾整季节目,不难发现,《典籍里的中国》中所呈现的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长河里璀璨的明珠。

它们要么是具有开创性的文化典籍,包括《尚书》《史记》《论语》《孙子兵法》《楚辞》《道德经》《周易》;

要么则是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或在某个领域具有集大成性的重要著作,例如《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传习录》。

这些典籍在当下,或许有的正在伴随文化自信的提倡而重新获得了广泛关注,但也有典籍因为较为冷门而很难进入大众的视野之中。此次《典籍里的中国》为经典典籍提供了一个集体亮相的舞台,无疑在文化领域起到了较大的知识科普作用。

二是严选角色。

《典籍里的中国》采用「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而在一个多空间的沉浸式舞台里,节目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对比通常的影视剧表演可谓难度倍增。对此,节目组严选角色,众多演员奉献了一场又一场「封神」表演,「全员老戏骨」可谓实至名归。

不仅如此,《典籍里的中国》同样注重配角的选择,从而让角色之间的碰撞在舞台之上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磁场。

王洛勇与汤镇业饰演的屈原与楚怀王,让观众看到了二人从朋友到君臣直至分道扬镳的唏嘘,更让观众理解了「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句《楚辞》里经典名句背后的分量。

吴镇宇与吴樾扮演的孙武与伍子胥,二人在舞台上从刎颈之交到最后决裂,直至最后在梦中的相遇,让观众看到了二人超越生死的兄弟情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