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事迹谁知道?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
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往取。缙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录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宣州,宣城。紧。开元户八万七千二百三十一。乡一百六十七。元和户五万七千三百五十。乡一百九十五。今为宣歙观察使理所。
管州三:宣州,歙州,池州。县二十。都管户九万一千七百六。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楚。秦为鄣郡。汉武帝改为丹阳郡,领县十七,理宛陵,即今理是也。汉有铜官,舆地志云:“宛陵县铜山者,汉采铜所理也。”
顺帝立宣城郡,东晋或理芜湖,或理姑熟,或理赭圻。隋开皇九年平陈,改郡为宣州,移于今理。武德二年置总管府,七年为宣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宣州。州理城,周封楚子熊绎于此,汉丹阳郡亦理此城,俗传晋桓彝所筑。
州境:西北至上都取和,滁路三千一十里,取润州路三千七十里。西北至东都取和、滁路二千一百五十里。正北微东至润州四百里。正北微西和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池州三百四十里。正南微西逾岭至歙州三百八十里。西渡江至庐州六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白布。自贞元后,常贡之外,别进五色线毯及绫绮等珍物,与淮南、两浙相比。
管县十:宣城,南陵,泾,当涂,溧阳,溧水,宁国,广德,太平,旌德。
宣城县,望。郭下。本汉宛陵县,属丹阳郡,后汉顺帝置,至晋属宣城郡,隋自宛陵移于今理。
敬亭山,州北十二里。即谢眺赋诗之所。
青弋水,州西九十九里。
南陵县,望。东至州一百里。本汉春谷县地,梁于此置南陵县,仍于县理置南陵郡。隋平陈废郡,县属宣州。
鹊头镇,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时楚伐吴,败于鹊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鹊尾洲,吴时屯兵处。
得国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出铜,供梅根监。
梅根监,在县西一百三十五里。梅根监并宛陵监,每岁共铸钱五万贯。
铜井山,在县西南八十五同铜。
战鸟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临大江。本名孤圻山,昔桓温于赭圻讨贼,屯兵山下,夜中众鸟鸣,贼谓官军已至,一时惊溃,因以为名。
春故城,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赭圻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西监大江。吴所置赭圻屯处也,晋哀帝时,桓温领扬州牧,入朝参政,自荆州还至赭圻,诏止之,遂城赭圻镇焉。后城被火灾,乃移镇姑熟。
泾县,紧。东北至州一百五里。本汉旧县,因泾水以为名,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武德七年,于此置猷州,八年废,以县属宣州。
陵阳山,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陵阳子明得仙处。
微领山,在县东南二百五十里。泾水所出也。
盖山,在县西南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为鱼于此泉,闻弦歌声,则有双鲤涌出。原本“西南”下有“二百”二字。
当涂县,紧。东南至州一百九十三里。本汉丹阳县地,其当涂县本属九江郡,汉为侯国。左传“禹会诸侯于涂山”,注云“在寿春东北”,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晋武帝太康初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时以江北之当涂县流入过江在于湖者,侨立为当涂县,属淮南郡。隋大业十年废于湖县,以当涂属宣州。
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津渡处也。始皇二十七年,东巡会稽,道由丹阳至钱塘,即从此渡也。晋左卫将军谢尚镇于此。温峤至牛渚,燃犀照诸灵怪,亦在于此。
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
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山上皆有月城,宋车骑将军王玄谟所筑,于此屯兵捍御。
赤金山,在县北一十里。出好铜与金类,淮南子、食货志所谓丹阳铜也。
九井山,在县南一十里。殷仲文九日从桓温登九井赋诗,即此山也。
龙山,在县东南十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丹阳湖,在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回三百余里,与溧水分湖为界。
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皆尝镇此。
姑熟水,在县南二里。县名因此。
慈湖,在县北六十五里。吴将卞融于此屯兵。晋成帝咸和二年,陶侃与苏峻战于慈湖。侯景之乱,兵至慈湖,梁人闻之大恐。
采石戍,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西接乌江,北连建业,城在牛渚山上,与和州横江渡相对,隋师伐陈,贺若弼从此渡。隋平陈置镇,贞观初改镇为戍。
溧阳县,紧。西南至州二百四十里。本汉旧县,属丹阳郡,以在溧水之阳为名。吴时置屯田于此。隋属蒋州,今润州上元县西石头城,是蒋州理也。又属润州,大业二年属宣州。
平陵山,在县南十八里。晋成帝时,李完围韩晃于此山,斩之。山高四十丈。
溧水,在县南六里。
溧水县,上。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本汉溧阳县地,隋开皇十一年宇文述割溧阳之西、丹阳之东置。
中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出兔毫,为笔精妙。
丹阳湖,在县西南二十八里。与当涂县分中流为界。
固城湖,在县南一百里。周回九十里,多蒲鱼之利。
宁国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后汉末分宛陵南乡置,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其后武德中废,天宝三年复置。
五湖水,在县东北四里。
广德县,紧。西至州一百六十五里。后汉分故障县置,属丹阳郡。宋为经安县,隋仁寿三年属湖州,大业二年移于今理,属宜州。至德二年,改为广德。
桐水,在县西五十里。春秋“楚子期伐吴,至桐”,是也。
太平县,上。东北至州二百八十里。本泾县地,天宝四年,宣城郡太守李和上奏,割泾县西南十四乡置。
黄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侧多黄连。
旌德县,上。北至州二百三十里。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
资料来源:《元和郡县图志》
在古代,驿馆有点类似现在的招待所,或者宾馆,供传递公文以及往来的官员下榻。传递信息者,可以在这里喝口茶,换换马。唐代的驿馆系统已经非常发达了,数量众多。高效的驿馆运作,能够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邮驿网络—驿骑如流星
在唐代,“驿”的任务由通信、接待、运输等各方面组成,“馆”是在驿之外设置的主管接待的处所,有时沿用旧制的“亭”等。唐代驿馆遍布天下,道三十里设一驿,按《通典》统计,唐玄宗时全国有驿1 639个,唐肃宗时有驿1 587个。“自京师四极,经启十道。道列于亭,亭实以驷。而亭惟三十里,驷有上、中、下。丰屋美食,供亿是为。人迹所穷,帝命流洽。用之远者,莫若于斯矣”(高适《陈留郡上源新驿记》),描述的正是唐代驿馆的建设制度。唐代实行两京制,设长安、洛阳为东、西京,国内的驿路干线以东、西两京为轴线,向四面八方辐射。柳宗元在《馆驿使壁记》描写了长安周围的几条驿道:“自万年至于渭南,其驿六,其蔽曰华州,其关曰潼关;自华而北界于栎阳,其驿六,其蔽曰同州,其关曰蒲津;自灞而南至于蓝田,其驿六,其蔽曰商州,其关曰武关;自长安至于,其驿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关曰华阳;自武功而西至于好田寺,其驿三,其蔽曰凤翔府,其关曰陇关;自谓而北至于华原,其驿九,其蔽曰坊州;自咸阳而西至于奉天,其驿六,其蔽曰州。由四海之内,总而合之,以至于关;自关之内,束而会之,以至于王都。”位于全国中心的东都洛阳,不仅经济非常繁荣,同时也是全国驿路的总枢纽,因此有“百官月月拜章表,驿使相续长安道”(张籍《洛阳行》)之说。两京之间的驿路是唐代最繁荣的驿路,不仅设了数十个驿站,而且还有十几个皇帝行宫[3]。唐王朝除了驿路干线,还有大量的支线、偏路及各点的联络线,它们与以长江、运河为主干的水驿线路,共同构成了唐王朝的邮驿网络(图1)。从“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驿馆同鱼鳞”(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这句诗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沿路驿馆设置的密集程度。较之于前代,唐代驿馆的数量得到了大大的扩充,促进了唐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
唐代开疆拓土,特别是开辟西域丝绸之路后,既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又要保卫疆土,因此军事情报的传递尤为重要。“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郊河”(李欣《古从军行》)、“桔槔烽火昼不灭,客路迢迢信难越”(孟郊《乐府杂曲》)等诗句描述的正是唐代为抗击北方突厥,在边防线设置烽燧系统以传军情的场景。不仅如此,烽火也能一路传至都城,如杨炯在《从军行》中所说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烽燧传递消息虽然迅速,但是局限性也很大,一旦遇到天气恶劣或军情复杂便无能为力,正如王维《陇西行》所描写的那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雪正飞,烽戌断无烟。”在烽燧失效的时候,驿馆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等诗句描述的就是驿馆的有关人员为传递消息而日夜奔忙的情景。
驿馆高效的运转速度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韩愈在《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中就写道:“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亦有“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的诗句,从咸阳到陇山,距离大约为400里,可知驿速日程可达300 里~400里,当然这是在“驿骑如流星”的紧急情况下。正常情况下是“乘马日走六驿,传马日走四驿”,按平均每三十里一驿计算,驿速日程是120里~180里[2]254。例如,在“荆州又非远,驿路半月程”(白居易《和思归乐》)这句诗中,洛阳到荆州的距离大约为1 600里,用15天的时间走完,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驿速日程大约是110里。 驿馆一般设在大道要冲,或傍依江河。“江畔百尺楼,楼前千里道”(白居易《望江楼上作》),“一路斜分古驿前,阴风切切晦秋烟”(权德舆《宫人斜绝句》),“江畔长沙驿,相逢缆客船”(韦迢《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旧馆分江口,凄然望落晖”(张说《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这些诗句记述了驿馆与道路、江河的关系。杜甫在《舟中》一诗中“风餐红柳下,雨卧驿楼边”的描述,更是生动地说明了驿馆离水之近。
唐代除京师的四方馆和鸿胪馆设于城内之外,其他的驿馆多设于城外。这是因为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城门要关闭,驿馆设于城内对于传递公文情报和接待往来多有不便。在刘禹锡的《管城新驿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述:“先是,驿于城中,马日遽不时,四门牡键,通夕弗禁。请更于外,遂永便安。制曰:可。”由此,驿馆便逐渐地由城内移至城外。岑参在《题金城临河驿楼》中写道:“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金城是古代兰州城的名称,从临河驿可看到黄河水漫到兰州城墙下,说明驿馆离城很近。岑参在《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中有这样的描述:“夜眠驿楼月,晓发关城鸡。”人在驿馆里能与城中的鸡犬相闻,说明驿馆与城几乎是相邻的。“驿楼涨海,秋月寒城边”(独孤及《东平蓬莱驿夜宴平卢杨判官醉后赠别姚太守置酒留宴》)、“凭高试回首,一望豫章城”(韩愈《次石头驿寄江西王十中丞阁老》)、“山川不记何年别,城郭应非昔所经”(武元衡《使次盘豆驿望永乐县》),这些诗句所说的是城市的驿馆,这类驿馆一般设于城外不远的驿道处。名称为某县在城驿的少数驿馆,则会设于城内,如“新丰之邑,南邻青绮,山川宫馆,咫尺想望”(苏 《幸新丰及同州敕》)中描述的新丰县在城驿、“峨峨华峰近,城郭生夕雾”(司马扎《自渭南晚次华州》)中描述的渭南县在城驿、岑参在《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所描述的华阴县在城驿等。
古代驿路并不是坦途,而是充满了险阻。当年白居易初出长安,自灞桥驿而南至蓝田驿,翻越七盘岭时,写下了“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险途从此始”(《初出蓝田路作》)的诗句。岑参在去四川途中写下了“千崖信萦折,一径何盘纡。层冰滑征轮,密竹碍隼。深林迷昏旦,栈道凌空虚”(《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的诗句,以其亲身体会描述了驿路的艰险。驿道的开辟是很困难的,因此政府非常爱护,如为了保护驿道,在驿道两旁种植各种各样的驿树。例如,在“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刘长卿《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闲想更逢知旧否,馆前杨柳种初成”(薛能《雨霁宿望喜驿》)等诗中的驿树是柳树、桃树;在“县道橘花里,驿流江水滨”(韩 《赠别成明府赴剑南》)诗中的驿树是橘树;在“青槐驿路长,白日离尊晚”(武元衡《送唐次》)诗中的驿树是槐树。多样的驿树,既保护了驿道,也对驿道景观的营造起了重要作用。 关于驿馆里的景观与建筑,我们可从刘禹锡的《管城新驿记》中有所了解:“门衔周道,墙荫行栗,境胜于外也。远购名材,旁延世工,既涂宣皙,瓴甓刚滑,求精于内也。庐有甲乙,床帐有冬夏,……内庖外厩,高仓邃库,积薪就阳,……主吏有第,役夫有区,师行者有飨亭,行者有别邸。周以高墉,乃楼其门,劳迎展蠲洁之敬,饯别起登临之思。”可见,唐代驿馆傍依大道,围以高墙,入口是门楼,内部既有供驿丞住的邸,有给驿夫住的房舍,有给使者住的厅堂,还有厨房、马厩及仓库;建筑外观雄伟、内部装修精致;整个驿馆绿树成荫,景观亦不错。
唐代驿馆有门楼、驿楼、厅堂、回廊、轩、围墙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驿楼。在驿馆中,驿楼的作用是什么呢?在后世的驿馆中,楼多为鼓楼、谯楼,而在唐代,驿楼可能作为住宿的居所,如元稹在《使东川·江楼月》中写道:“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同样是在嘉陵驿,雍陶的《宿嘉陵驿》写道:“今宵难作刀州梦,月色江声共一楼。”驿楼也可能是宴会场所,如李群玉在《广江驿饯筵留别》诗中提及:“别筵欲尽秋,一醉海西楼”。然而,在多数诗文的描述中,驿楼大多成了登高眺望、思古怀乡的佳处。例如,“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刘长卿《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流云溶溶水悠悠,故乡千里空回头。三更犹凭阑干月,泪满关山孤驿楼”(韩 《驿楼》)、“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李德裕《盘陀岭驿楼》)等诗句,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唐时文人为功名所累离乡奔波的复杂心态,也说明驿楼在周围环境中高耸的形态。根据一些诗文的“朱楼” “赤阑”等字眼,驿楼的墙面与门窗栏杆似乎应是红色的。一个驿馆中可能不止一座驿楼,这可从诗文中的“南楼”“西楼”等词中得到印证。另外,驿楼有可能就是门楼,《管城新驿记》中讲得很明确,修建的门楼,能让宾客来时感受到主人的欢迎之意,别时能登高望远,叙别离之情。
驿馆中驿丞用于日常的事务管理、呈报通信、物资转运及接待来宾等的堂与供宾客、使者住宿、休息用的厅,是驿馆中的主要建筑。厅堂作为办公之所与宾客下榻之处是很讲究的。陈鸿在《庐州同食馆记》中记道:“丰宾堂,峨前轩。怒桷虬虬,层栌牙牙。中回洞深,高檐腾掀。阶间容揖让,楹间容宾盘。柱间容乐工,屏间容将吏,左右为寝食更衣之所。”庐州同食馆的厅堂有弩张挺拔的飞檐,有重叠交错的斗,有宽敞的室内空间,说明其规格很高,气势雄伟。关于滑亭新驿,崔佑甫在《滑亭新驿碑阴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博敞高明,倬然其闳,沈深奥密,杳然其堂室。”杜甫在唐兴县的县馆中看到,厅堂“崇高广大,越传舍。通梁直走,嵬将坠压。素柱上乘,安若泰山”(《唐兴县客馆记》)。一个县级客馆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号称“天下第一驿”的褒城驿了。地处川陕通道褒斜道的重要地段的褒城驿,控制着两个节度使的治所,一年来往的宾客、使者不下数百个,“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孙樵《书褒城驿壁》)。
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王朝,等级森严。驿馆的功能之一是官方招待所,接待来往的大小官员,因此驿馆中的诸种设施的使用也是有等级制度的。例如,作为住所的厅,有着上厅、别厅之分。根据《唐会要》卷六一“馆驿使”中的记载,当职别相当的官员在同一驿馆里相遇时,驿馆是这样安排的:“御使到馆,已于上厅下了,有中使后到,即就别厅;如有中使先到上厅,御使亦就别厅”。这即是“庐有甲乙”之意。有的驿馆,不仅根据住所的位置进行了功能布局,还根据地理气候设置可供不同时段、气候时使用的房间,如柳州的东亭,“乃取馆之北宇,右辟以为夕室。取传置之东宇,左辟之以为朝室。又北辟之以为阴室,作屋于北墉下以为阳室。作斯亭于中以为中室。朝室以夕居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柳宗元《柳州东亭记》)。
为了取悦、奉承来往官员,很多驿馆建有楼台亭阁,或因山就水,或凿池植树,营建有四时美景的内部景观。例如,庐州同食馆为了迎接江淮牧守、三台郎吏,不仅翻新、重建了馆中建筑,而且在“其下淤沟开导通水,因古岸,植竹树,为风月晏游地”(陈鸿《庐州同食馆记》);抚州南城县客馆建有新亭,大小宾朋可“登斯临斯,酾酒以赠之。溪云竹风,生于栋牖,而绿野青山为之屏障,三爵之后,可以送千里之目,可以道四方之志焉?兹又胜会之佳境也”(独孤及《抚州南城县客馆新亭记》)。
号称“天下第一驿”的褒城驿,有沼,有舟,有飞鹤,有戏鱼。池沼能容舟船,可见其池沼之大,可见其游苑之大。关于褒城驿的美好环境,羊士谔在《褒城驿池塘玩月》中写道:“夜长秋始半,圆景丽银河。北渚清光溢,西山爽气多。鹤飞闻坠露,鱼戏见增波。千里家林望,凉飙换绿萝”。元稹亦在《褒城驿》中写道:“严秦修此驿,兼涨驿前池。已种千竿竹,又栽千树梨。”千里奔波的行旅之人,到达驿馆,可以在驿馆的林丛荫绿、水光爽气之中得到休整,一洗风尘,有宾至如归之感。
为保证功能的正常运转,驿馆必须配备一定的辅助设施,如厨房、仓库、马厩等。管城驿厨房设在馆舍建筑之间,马厩设在馆舍建筑之外;粮仓高敞,库房深密。柴火放在向阳之处,草料堆在干燥的地方,可谓有条不紊。庐州同食馆“厩屋宏大,中敞作南门,容旌旗驷马”。马嵬驿还设有佛堂,见罗隐《马嵬坡》一诗:“佛屋前头野草青,贵妃轻骨此为尘。”
以上这些描述,印证了明代顾炎武说的“廨舍之为唐旧治者,其基址必皆宏敞”[4]。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驿馆都是这么宏大豪华,许多偏僻道路上的驿馆的配置是相对简单的(图2)。如“孤驿在重阻,云根掩柴扉”(杜牧《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诗中的“孤驿”的门是柴门。又如“废寺乱来为县驿,荒松老柏不生烟”(王建《废寺》),以废寺为驿,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作为国之血脉、国之脸面的唐代邮驿系统,在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时期,高效率地运转,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效应,如“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孙樵《书褒城驿壁》);而在政权衰弱、吏治腐败的时期,邮驿必然废弛,弊端丛生,驿馆的建设遭到破坏。唐中后期国力的衰弱,加上驿道的变迁,褒城驿已经破败不堪,“视其沼,则浅混而茅,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其所谓宏丽者”(孙樵《书褒城驿壁》)。薛能看着褒城驿的凄凉景象感慨道:“池馆通秦槛向衢,旧闻佳赏此踟蹰。清凉不散亭犹在,事力何销舫已无。钓客坐风临岛屿,牧牛当雨食菰蒲。西川吟吏偏思葺,只恐归寻水亦枯”(薛能《题褒城驿池》)。号称“天下第一驿”的褒城驿都落得如此下场,其他驿馆更不在话下了。 综上所述,驿馆作为官方建筑,性质与平民的住宅不同;由于具有官方招待所的功能,驿馆的布局与官署的布局也有所不同。那么,一座规模较大、设施完备的典型的唐代驿馆是如何布局的呢?根据对诗文文献的分析,本文认为典型的唐代驿馆的布局应与大官员的宅第布局相似。唐代的大宅第一般分为外宅和内宅,外宅为男主人的活动场所,内宅则处以女眷。外宅的最主要建筑为堂,内宅的主要建筑为寝,堂和寝通过廊院式布置形成前后两进大院落[5]。一些唐代宅第的布局在敦煌壁画中有所体现(图3)。
驿馆也分为前后院落,前院的主要建筑为堂,堂前为前院入口,左右为两厢。前院是办理接待、通信、运输等事务的场所;后院为宾客下榻之处,其主要建筑为上厅,周围环绕着别厅。院落也是廊院式布局,如唐兴县客馆“廊南注,又为复廊,以容介行人,亦如正馆,制度小劣。直左阶而东,封殖修竹茂树。挟右阶而南,环廊又注,亦可以行步风雨”(杜甫《唐兴县客馆记》),可见廊子环绕了整个客馆,行走蔽风雨。
刘禹锡在《管城新驿记》中提到:“主吏有第,役夫有区。”从中可知,驿丞有自己单独的宅第,与驿夫们的住所是分开的。驿丞是末品的低微小吏,在唐制中其第是很简陋的。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驿馆,驿夫有数十甚至百来个人,其住所应有一定面积;同时,考虑到驿夫随时可能驰驿,驿夫住所的院落安排在靠近大门之处;考虑到马匹的来往频繁,马厩安排在大门之旁;考虑到转运物资的仓库使用的方便,不宜太深入驿馆之中,仓库安排在马厩的旁边;考虑到厨房与粮食库房的位置要靠近宾客宴饮之处,此院落安排在后院旁,这也符合《管城新驿记》中所说的“内庖外厩,高仓邃库”。
为了美化驿内景观,以及为行旅之人提供一个清凉的环境,驿馆设有一个凿池植树的游苑。游苑位于后院的后面与侧面,方便宾客游赏。在后院与游苑之间,设有一座驿楼,供宾客登临眺望。整个驿馆外围筑一道夯土围墙,在正对前院入口处辟一门(图4)。
[注 释]
①资料来源:李连祥.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②资料来源:王 圻.三才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③资料来源: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87.
[2]刘广生,赵梅庄.中国古代邮驿史(修订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3]李连祥,等.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216.
[4]顾炎武.日知录·馆舍[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60.
[5]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38-440.
《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扩展资料《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
典籍里的中国太史扮演者张晓龙、王学圻。《典籍里的中国》王学圻扮演中国太史老年的司马迁、张晓龙扮演中国太史中、青年的司马迁。

提供内容典籍里的中国太史扮演者张晓龙、王学圻。《典籍里的中国》王学圻扮演中国太史老年的司马迁、张晓龙扮演中国太史中、青年的司马迁。

提供内容典籍里的中国太史扮演者张晓龙、王学圻。《典籍里的中国》王学圻扮演中国太史老年的司马迁、张晓龙扮演中国太史中、青年的司马迁。
(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花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一、中国传统结婚仪式习俗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二、祭天
(华夏族祭祀仪式)
是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祭天的祭祀仪式,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华夏子民。
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在华夏先民眼中,天地哺育众生,是最高的神。天的人格化称呼是“昊天上帝”(亦有称“皇天上帝”,与之相对的地即为“后土”)。祭天仪式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历代王朝都由天子来亲自主持祭天仪式,祭天的祭坛一般为圆形(称为“圜丘”),寓意天圆地方。在仪式上须诵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天,作为对天滋润万物的一种报答。
祭地。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
三、祭地
祭地。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
古文献记载土地神是“社”,祭礼叫“宜”。在殷商甲骨文里已有对社土的祭祀,还有大量的祭祀山岳河流的记录,主要目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地神,称为“地圻(qí)”,又作“地祗”,但古籍中常常讹作“祗”字。“社”,通常是主某一片土地之神。所以,《礼记·王制》有“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的说法。另外,阴阳家说,地中央曰昆仑,统辖四方大九州岛;神州是九州岛之一,下又分小九州岛,即中国的九州岛。汉代经学家也有分地神为昆仑之神与神州之神的说法。
周代祭地的正祭,是每年夏至之日在国都北郊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祭典。水泽,即以水环绕;方丘,指方形祭坛,古人认为地属阴而静,本为方形。水泽、方丘,象征四海环绕大地。祭地礼仪与祭天大致相近,但不用燔燎而用瘗埋,即祭后挖坎穴将牺牲等祭品埋入土中。祭地用的牺牲取黝黑之色,用玉为黄琮,**象土,琮为方形象地。
祭地礼仪还有四望山川(望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神。同一山川,至其地而祭之,直呼为祭,远望而祭之,则名曰“望”。)、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1 关于写圆明园毁灭的诗句
关于写圆明园毁灭的诗句 1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诗句
圆明园与李大星白侍直夜宿朝房
环山带水境清幽,金爵觚棱耸上头。树古直因连上苑,月明知是近中秋。五更画角催天曙,万点寒星入汉流。寄与题诗白太传,卢郎直下有同游。
圆明园词
宜春苑中萤火飞,建章长乐柳十围。离宫从来奉游豫,后居那复在郊圻?
旧池澄绿流燕剪,洗马高梁游牧地。北藩本镇故元都,西山自拥兴王气。
九衢尘起暗连天,辰极星移北斗边。沟洫填淤成斥卤,宫庭暎带觅泉原。
渟泓稍见丹棱治,陂陀先起畅春园。畅春风光秀南苑,霓旌风盖长游宴。
地灵不惜邕山湖,天题更创圆明殿。圆明始赐在潜龙,因回邸第作郊宫。
十八篱门随曲涧,七楹正殿倚乔松。轩堂四十皆依水,山石参差尽亚风。
甘泉避暑因留跸,长杨扈从且弢弓。纯皇缵业当全盛,江海无波待游幸。
行所留连赏四园,画师写放开双境。谁道江南风景佳,称天缩地在君怀。
当时只拟成灵囿,小费何曾数露台。殷勤毋佚箴骄念,岂意元皇失恭俭!
秋狝俄闻罢木兰,妖氛暗已传离坎。吏治陵迟民困痛,长鲸跋浪海波枯。
始惊计吏忧财赋,欲卖行宫助转输。沉吟五十年前事,厝火薪边然已至。
揭竿敢欲犯阿房,探丸早见诛文吏。此时先帝见忧危,诏选三臣出视师。
宣室无人侍前席,郊坛有恨哭遗黎。年年辇路看春草,处处伤心对花鸟。
玉女投壶强笑歌,金杯掷酒连昏晓。四时景物爱郊居,玄冬入内望春初。
袅袅四春随凤辇,沉沉五夜递铜鱼。内装颇学崔家髻,讽谏频除姜后耳。
玉路悲咽昆明塞,惟有铜犀守荆棘。青芝岫里狐夜啼,绣漪桥下鱼空泣。
何人老监福园门,曾缀朝班奉至尊。昔日暄阗压朝贵,于今寂寞喜游人。
游人朝贵殊暄寂,偶来无复金闺客。贤良门闭有残砖,光明殿毁寻颓壁。
文宗新构清辉堂,为近前湖纳晓光。妖梦林神辞二品,佛域舍卫散诸方。
湖中蒲稗依依长,阶前蒿艾萧萧响。枯树重抽盗作薪,游鳞暂跃惊逢网。
别有开云镂月胎,太平三圣昔同来。宁知乱竹侵苔落,不见春风泣露开。
平湖西去轩亭在,题壁银钩连倒薤。金梯步步度莲花,绿窗处处留蠃黛。
当时仓卒动铃驼,守宫上直余嫔娥。芦笳短吹随秋月,豆粥长饥望热河。
上东门开胡雏过,正有王公班道左。敌兵未爇雍门荻,牧童已见骊山火。
应怜蓬岛一孤臣,欲持高絜比灵均。丞相避兵生取节,徒人拒寇死当门。
即今福海冤如海,谁信神州尚有神。百年成毁何匆促,四海荒残如在目。
丹城紫禁犹可归,岂闻江燕巢林木?废宇倾基君好看,艰危始识中兴难。
已惩御史言修复,休遣中官织锦纨。锦纨枉竭江南赋,鸳文龙爪新还故。
总饶结彩大宫门,何如旧日西湖路。西湖地薄比郇瑕,武清暂住已倾家。
惟应鱼稻资民利,莫教莺柳斗宫花。词臣讵解论都赋,挽辂难移幸雒车。
相如徒有上林颂,不遇良时空自嗟!
2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诗歌 少点的
《圆明园》
强盗
英吉利和法兰西
带着几个兄弟
把我的土地点燃
把我的宝藏抢走
没留下什么
残垣断壁
那刀火
强盗与懦夫的游戏
枪炮对刀剑的博弈
把我的精神点燃
把我的灵魂抢走
只留下灰尘
我在哭泣
有一天
我回到了故园
肢体化作了墙壁
血脉肌肉骨骼
化作了曾经的一切
土地 宝藏 灵魂
我的头
是那坚实的门
我的发
在那园门上飘起
3描写圆明园的诗句
《三月初八日幸圆明园》
诗人:乾隆 朝代:清
秉时御气暮春初,灵沼灵台艳裔舒。
似毯绿茵承步辇,含胎红杏倚玫除。
下空回雁无忧弋,画水文鳞底用渔。
满眼韶光如有待,东风着意为吹嘘。
《忆圆明园 》
积云滚滚天帐旋,心胸汤汤日沉渊。
瑟风盈袖思吹起,梦回清代百年前。
今昔水法残垣破,琉璃山水皆无缘。
彻夜烈火风助孽,两千魔鬼皇都潜。
再忆当年三世血,万代精髓共和建。
江南名水皆收尽,万方永和天夙愿。
牡丹亭中观奇景,蓬岛瑶台养天年。
瑰丽雄殿依山耸,方壶胜状赞万千。
离宫道尽世人梦,亦幻亦真仍留连。
一俱焚灰终归尽,震人惊醒断心弦。
今朝许诺报国恨,心挂壮志凌轩辕。
《圆明园》
(一)
夏宫的鎏金铜狮,啊
你为何不怒吼
驱走卑伪的敌人
难道你害怕枪炮
你可知火药,曾是
中国历代中
引以为荣的发明
拿破仑眼中的猛狮,啊
你为何睡着了
让狡诈的敌人,放肆
闯入圆明园
你可知它,曾是
皇家的禁苑
皇权的象征
舍卫城尊贵的神佛,啊
你不绝如缕的钟磐声
悠然响亮了一百多年
曾为大清国祈福
曾为臣民消灾
为何福没有降临
灾却接踵而至
文源阁神圣的绿色,啊
你寓有天一生水
地之成之意
崇尚自然的绿色
为了以水克火
为何火没有克
却让圆明园化为乌有
(二)
圆明园,啊
你为什么满腔愤怒
难道是因为——
尊贵的牡丹被践踏
奇花异草被砍伐
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
心血和智慧的建筑
被滚滚的黑烟覆盖
顷刻间毁于一旦
圆明园,啊
你为什么满目惆怅
难道是因为——
珍贵的手抄本《四库全书》
珍奇的书法字画
珍藏的古籍秘本
在火的焚烧中卷曲
吞吐火舌和浓烟
瞬间化为一缕缕的尘烟
4描写毁灭后的圆明园的诗句有哪些
读圆明园之毁灭有感 --亦心[恋]一代明君建圣园,几位天子梦一回。
园内风景犹如画,胜过江南三月春。 西边来了俩强盗, (俩强盗:指英格兰和法西斯。)
却与鬼魅惧相似。杀我兄弟烧我房,人间坏事全做尽。
笑谈报国心有余,临阵磨枪力不足。待我乌发已鹤发,含笑九泉难报国。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5圆明园的毁灭小诗
china--致圆明园的古瓷我在巴黎的古董店里看到一件中国古瓷器隔着现代的玻璃一声久远的叹息轻轻响起八国联军放的火早已灭了虎门的硝烟也已散了唐沽大炮都已锈迹斑斑了吧而中国古瓷器什么时候流落到这里巴黎最繁华的街头人们都叫它china一个男人举剑刺向一头蛮牛这个动作五千年没有走调隔着现代的玻璃我抚摸到一个民族的心跳china,圆明园你的家废墟上已开满鲜花巴黎浓郁的芳香飘不到里面艾菲尔塔影子一样沉默青铜剑于瓷壁上放射光芒?china在这里标价待售?那含羞忍怒的神情酷似你惨遭蹂躏的姐妹我来自与你同名的国度我的手指沾满青铜的气息?我如今与你一样站在他乡的时髦街道皮尔卡丹的丛林?我赤裸的皮肤金黄如鳞让我带你循着记忆归去醉饮巴黎香水作杜康 我们一起回去回到那个与你同名的地方china,圆明园你的家废墟上已开满鲜花------------------------------。
6圆明园的毁灭小诗
china--致圆明园的古瓷
我在巴黎的古董店里
看到一件中国古瓷器
隔着现代的玻璃
一声久远的叹息轻轻响起
八国联军放的火早已灭了
虎门的硝烟也已散了
唐沽大炮都已锈迹斑斑了吧
而中国古瓷器
什么时候流落到这里
巴黎最繁华的街头
人们都叫它china
一个男人举剑刺向一头蛮牛
这个动作五千年没有走调
隔着现代的玻璃
我抚摸到一个民族的心跳
china,圆明园你的家
废墟上已开满鲜花
巴黎浓郁的芳香飘不到里面
艾菲尔塔影子一样沉默
青铜剑于瓷壁上放射光芒?
china在这里标价待售?
那含羞忍怒的神情
酷似你惨遭蹂躏的姐妹
我来自与你同名的国度
我的手指沾满青铜的气息?
我如今与你一样
站在他乡的时髦街道
皮尔卡丹的丛林?
我赤裸的皮肤金黄如鳞
让我带你循着记忆归去
醉饮巴黎香水作杜康
我们一起回去
回到那个与你同名的地方
china,圆明园你的家
废墟上已开满鲜花
------------------------------
本文2023-08-07 15:18: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