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地藏经里的的22个因果报应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虚云老和尚是近现代有名的禅宗高僧,在他的法汇著作中,常常提到因果的威力和因果真实可怕之处。一个学佛之人,如果不懂得因果,很容易就会造下恶业,在将来因果成熟之际受到痛苦的果报。
不管是什么人,尤其是想要用功办道之人,一定先学会深信因果。如果不相信因果,胡作妄为,那么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了,下三途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佛陀曾经说过:“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前生种下过什么因,看看今生所承受的经历遭遇便可得知;如果我们想要知道未来我们会有怎么的结果,同样看看今生所做下的善恶之事,就可以得出结果。
佛门还说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汇聚时,果报还自受。”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可以逃过因果业力,纵使过去了无量劫久远的时间,人们曾经做下的业事也不会消亡;当因缘汇聚成熟之际,这个果报终究还是需要自己承受。
在楞严经里提到:“因 地 不真,果招迂曲。”如果在因上就没有种下好的种子,结果必然也不会有好的报受。所以我们要多种善因,少结恶缘。因果的真实与可怕,就让我们用一个小故事来感受证明一下吧。
释迦族灭亡的故事
佛陀的家族是释迦族,释迦族曾经经历过一次惨痛的灭亡经历,而这个经历竟然与久远前的一次捕鱼故事有关。
从前有一个村落,村落旁边有一个非常大的池子,当时夏旱池子里的水逐渐干涸,村落里的人就一齐商量把里面的鱼都抓起来吃了。村子里的人都参加了这次捕鱼和吃鱼活动,只有一个小孩子从来没有吃鱼,仅仅是在那时敲了一条大鱼的头三下玩耍。
这个故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到了佛陀的时代。波斯匿王娶了释迦族的一个女子生下一位太子,这位太子名叫琉璃王。
琉璃王在小的时候来到了释迦族的城市读书,因为有一天戏坐了佛陀的座位。就被众人喝骂,把他丢了下来。这件事情令琉璃王怀恨在心,发誓等他将来做了国王,就将释迦族统统消灭。
等他长大后果真做了国王,于是就出兵攻打释迦族所在的城市,把城中的居民尽数杀 戮。当时佛陀头痛了三天。而诸大弟子都请佛陀出手解救自己的族人。但佛说定业难转。
佛的大弟子目犍连不忍心佛陀的族人就这样消亡,于是用神力把释迦亲族500人放在了钵中。当琉璃王屠 城了三天三夜后终于离开。目犍连满以为事情就此告终,释迦族已经被自己救下,可谁知当他放500族人出来时,族人却统统变成了血水。
目犍连十分惊恐,不明白其中原因,佛陀就把过去村民捕捉池子中鱼的公案说了出来。那时的大鱼就是琉璃王的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曾经池中的鱼类。而现在被杀的百姓就是当日吃鱼的人。当时敲大鱼头的小孩就是佛陀,因为当时敲了鱼头三下,结果现在承受了三天的头痛之苦。
定业难逃,纵然是神 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无法敌过业的威力。由此可见因果是多么的可怕,也是多么的需要人敬畏。希望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可以敬畏因果,积德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阿难顶礼合掌,绕佛三匝,胡跪问讯:“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末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重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贫穷下贱,六根不足,终日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不平等,以何果报?望世尊慈悲,愿为弟子一一解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是故世间,一切男女,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以何所作故?先须孝敬父母,次要敬信三宝,三要戒杀放生,四要吃斋布施,能种后世福田。
佛说因果偈,云: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衣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铺路人。穿绸穿段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
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寺建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通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独孤人。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忤逆不孝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养子不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身。
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填穴覆巢人。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放生灵。
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身。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施油点佛灯。今生瞎眼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讥笑拜佛人。今生拙手为何因,前世造业害旁人。
今生曲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钱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酒肉供佛前。
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今生坐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蹋五谷人。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毒物毒众生。
伶仃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今生矮小为何因,前世鄙视各用人。
今生吐血为何因,前世酒肉念经文。今生耳聋为何因,前世闻法不信真。
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买肉供佛前。今生臭气为何因,前世污香供佛神。
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案在山林。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虎咬蛇伤为何因,前世多结冤仇人。
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不信吃斋多修行,但看眼前受福人。前世修来今世受,今世修积后世人。
有人毁谤因果经,后世堕落失人身。有人受持因果经,诸佛菩萨作证明。
有人书写因果经,世代儿孙家道兴。有人顶带因果经,凶灾横祸不临身。
有人讲说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有人高唱因果经,来生为人受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经,富贵荣华报来生。有人顶礼因果经,事事件件皆称心。
有人传道因果经,来生后世智慧兴。有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乐人。
若问前世因果事。迦叶布施获金光。若问后世因和果。善星谤法地狱因。
若是因果无处应,目莲救母是何因。三世因果说不尽,上天不亏善心人。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与君寄在坚牢库。世世生生福不休。
三世因果经,又叫三世因果文,其目的是借劝人向善之名进行佛教化缘。此经是中国人所编撰,这一点是人之的共识。其主要讲:—是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样为自己造一个好命;三是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干坏事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此经在一定层面上并非没有劝人向善的作用,然而其内容离佛法不可不谓之甚远,因果由多种因素组合,既不可能简单对账,也不会一成不变。净宗祖庭东林寺特将含此经在内的百余部所谓的“经”列入寺内禁止流通的经书。
网上资料良莠不齐,真实程度的确很难说。
不过的确有正史记载了很多我们认为不太可能的事情。
《安士全书》第三部分,《欲海回狂》最后的章节有很多古代资料的引证。
《欲海回狂》节选
现存的《二十一史》中,所记载的三世轮回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别的不用多说,仅就众所周知的事情略举一二:
如羊祜前身是邻居李氏家的儿子,见《晋书羊祜传》。梁元帝前身是一位眇目僧,见《南史梁本纪下》。刘氏女前身是李庶,见《北史李谐传》。刘沆前身是唐代宰相牛僧孺,见《宋史刘沆传》。范祖禹前身是东汉大将军邓禹,见《宋史范祖禹传》。郭祥正前身是唐代诗人李白,见《宋史郭祥正传》。夏原吉前身为屈原,见《皇明通纪》。类似记载不胜枚举。
关于天仙星宿降生人间的事例,如天帝子降生为齐高祖萧道成,见《南齐书祥瑞志》。神人降生投胎为唐代宗,见《新唐书章敬皇后传》。来和天尊降生为宋真宗,见《宋史杨砺传》。南岳真人降生为虞伯生,见《元史虞集传》。文昌星降生为吕仲实,见《元史吕思诚传》。这些在史书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完全可以考证。
还有死后多日复活,有几年后复活,有讲述阴间的事情出奇灵验,略举数则:如长沙人桓某,武陵女子李娥,见《后汉书五行志》。干宝父亲墓中殉葬的婢女,见《晋书干宝传》。魏明帝时墓内女子,吴永安四年安吴民陈焦,晋惠帝时杜锡的婢女,晋安帝时东阳黄氏家的女婴,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淳熙十三年的行都人,见《宋史五行志》。一一可以查考。
至于男子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公牛哀变为虎,见《后汉书张衡列传》,详见《淮南子俶真训》。隋开皇六年,霍州有老翁化为猛兽,见《隋书五行志》。南宋乾道五年,衡湘间有人变为虎,见《宋史五行志》。等等。
女人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东汉灵帝时,江夏黄氏的母亲变为鼋,见《后汉书五行志》。魏文帝时,清河宋士宗的母亲变成鳖,见《宋书五行志》。等等。
隔世仍作夫妻的事例,如晋惠帝时梁国女子,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末年王姓男子的妻子梁氏,见《宋史列女传》。以上这些都是史书中特别明显的案例。
更有天女生下北魏始祖,见《魏书序纪》。韩擒去世后作冥府的阎罗王,见《隋书韩擒传》)。辛彦之于潞州城内建造两座十五层的佛塔,以此功德生于天宫,见《隋书辛彦之传》。庾彦宝念佛诵经,往生弥陀净土,见《梁书庾诜传》。王宾重修古寺,掘地挖得前世之碑,见《宋史王宾传》。北魏京兆王太兴,设散生斋供养众僧,感得神僧赴会,见《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徐孝克临终正坐念佛,异香满室,见《陈书徐孝克传》。陆法和临终坐化,棺敛时身体缩小为三尺左右,北齐文宣帝令开棺查验,只是空棺而已,见《北史陆法和传》。卢景裕在晋阳狱中至心诵经,身上枷锁自然脱落,见《北史卢景裕传》。张孝始设斋请僧礼诵《药师经》,祖父的眼睛因此复明,见《北史张元传》。如上所举事例,都是名儒史官的真实记录,岂是无稽之谈?
天地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内,异闻不少。今天人们不过生活在天地间一个偏远的角落,见到的无非都是庸碌之人,读过的不过只是世俗之书。长大后情窦初开,就要忙着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儿女们尚未婚嫁,便已经夕阳斜照,暮年将至。也难怪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日日在轮回之中,却不信有因果轮回的道理,真是太可悲了!
1 表示因果的语句
1 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2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3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4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5 让我普渡芸芸众生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6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7 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8 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2 表示因果的语句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让我普渡芸芸众生佛说:世间万物皆空。
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
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3 表达因果的诗句关于因果的诗词:
1 《点绛唇》
宋代:曾觌
细雨斜风,上元灯火还空过。下帘孤坐。老去知因果。
风月词情,冷落教谁和。今忘我。静中看破。万事空花堕。
2 《一枝花叹秀英》
元代:商衟
叹秀英
钗横金凤偏,鬓乱香云亸,早是身是名染沉疴。自想前缘,结下何因果?今生遭折磨,流落在娼门,一旦把躯点污。
3 《西江月》
宋代:夏元鼎
达磨西来说道,十年面壁安丹。争知水火不交煎。因果谩成罗汉。
仰箭射空力尽,依然坠地何言。虚空拶破强参禅。肯把金丹烧炼。
4 《诗三百三首》
唐代:寒山
天高高不穷,地厚厚无极。动物在其中,凭兹造化力。
争头觅饱暖,作计相啖食。因果都未详,盲儿问乳色。
天下几种人,论时色数有。贾婆如许夫,黄老元无妇。
卫氏儿可怜,钟家女极丑。渠若向西行,我便东边走。
5 《杂剧》
元代:杨景贤
正名贼刘洪杀秀士,老和尚救江流。
观音佛说因果,陈玄奘大报仇。
1 文言文所有之而以乃为或于等字的意思格式:《课文》1、之句子()2
之1代词①指代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事,物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代千里马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②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而 连词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也足肤皲裂而不知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4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以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遏余(凭借……的身份)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②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夫不能以游堕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③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策之不以其道2连词①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进岸,卷石底以出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乃1连词①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相因,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②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具备了这种条件的结果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为1介词①介绍动作的主动者,可译为“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或1无定代词做句子的主语,可译为“有人”“有的”等,所指代的人、是、物没有确切的对象①有时或遇其叱咄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而或长烟一空2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做状语,表示不敢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可能”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于 介词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等①在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从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就这些,。
2 初二语文文言文中“而”表修饰,假设和因果关系的句子有吗“而”的用法
词性/功能及译法/例句/翻译
连词
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可译为“又”“和”“与”。/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不译
表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就”,或不译。/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然后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却”。/人不知而不愠/却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着
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如果”。/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
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野芳发而幽香/因而
不能显示表格,凑合看吧。
3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表因果"的吗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表因果关系"的。
举例:
1、《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译文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玉璧回去,走小路回到了赵国。
2、《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译文:刘表因为妒忌他的才能所以不能重用(他)。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凡而之属皆从而。
白话版《说文解字》: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 。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幸而[xìng ér]
副词。幸亏;多亏:幸而发现得早,否则酿成大祸。
2、而已[ér yǐ]
罢了:我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你不必过于认真。
3、时而[shí ér]
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天空中时而飘过几片薄薄的白云。
4、因而[yīn ér]
连词。表示结果:他是无私的,因而也是无畏的。
5、反而[fǎn ér]
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风不但没停,反而越来越大了。
1 关于孝与因果诗句
关于孝与因果诗句 1关于孝的诗句
这个有点多啊……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父母在世时,要以礼侍奉;死了,要以礼安葬,并且按礼仪祭祀。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关心父母的病痛是讲求孝道之关键。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经常在父母面前尽些孝心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2关于孝的诗句大全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4、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着
6、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
9、顾我,复我。——《诗经》
1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1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3、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4、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5、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7、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8、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9、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2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2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2、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2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3关于孝心的诗句
1、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3、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译文: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4、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5、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译文: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4关于孝的诗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
—。
5关于"孝"的十条古诗词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6有关孝心的诗句
关于孝心的诗词、诗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送母回乡 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翻译: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 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 源头就在那浚土。
儿子纵然有七个, 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 声音悠扬真动听。
儿子纵然有七个, 不能宽慰慈母心。《晒 旧 衣》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忆母》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豫章行 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乌夜号 唐李群玉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思母》唐·舆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本文2023-08-07 15:19: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