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个有名的书法家是个和尚叫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宋朝有个有名的书法家是个和尚叫什么,第1张

释梦英——宋代高僧。衡州(湖南)人。师号宣义。娴通《华严》,专事弘扬,周流讲化,不辞辛劳。工书法,识者谓“智永以后有阳冰,阳冰以后而梦英作。”效十八体书,尤工玉箸。尝至大梁,太宗召之帘前,赐紫服。往游终南山,当时名士如郭恕先、陈希夷、宋白、贾黄中之俦,皆以诗称述之。其后庐山僧颢彬学王,关右僧梦正学柳,浙东僧宛基学颜,亦为时人所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梦英“与郭忠恕同时习篆,皆宗李阳冰。”明杨士奇云:“梦英楷法一本柳诚悬,然骨气意度皆习弱,不能及也。”明王世贞云:“英篆笔亦自整劲,正书出信本《皇甫君碑》,骨稍露耳。”明赵涵:《石墨镌华》谓,“英公正书第一,篆次之,分隶又次之。然其十八体书(指梦所集十八体篆书《惠林诗》)多出臆测,与古有合。”书迹有《篆书千字文》、《篆书梦英十八体诗刻》(在长安文庙)、 《说文偏旁字源并序》及《论十八体书》一篇。

  释道肯——宋灵隐寺高僧。五代释梦英集十八体篆书《惠林诗》,莫庵道肯则广为三十二体篆书《金刚经》。所谓三十二体即:干筋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篆、雕日篆、科斗篆、鸟篆、鹄头篆、书、鸾凤篆、龟书、龙书、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篆、殳书、金错书、刻符书、钏鼎书(1985年天津古籍书店根据明崇祯年雕版影印三十二篆体《金刚经》可供参考)。

释怀贤——宋大中祥符九年——元丰五年(1016—1082),六十七岁。宋代高僧。俗姓何,字潜道。永嘉人。禅慧明睿,博通内外,诗书画独步一时。真宗闻之,召入,谈论称旨,敕主相国寺,坚请放还,赐紫服师号听其便。贤得法于昙颖,适颖寂于金山龙游寺,遂继其席。后复主圆通、雪窦等刹。秦观《淮海集》云:“释怀贤,天禧二年(1018受具戒,时年四岁。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赐圆通大师。”

  补充:我在一本写关于书法的书上得知,是秦朝李斯,他写的是小篆.这本书是<书学概论>(武汉市古籍书店)

  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画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西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於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於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於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鹜,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璨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郑振华

郑振华,一九五七年五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他学书已有三十多年,临摹过的碑帖不少,先从楷书入手,再进入行书、篆隶,又由章草向草书发展,整个过程还是循规蹈矩。

中文名:郑振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镇海

出生日期:1957年5月

职业:书法家

主要成就:首次中日书画征公开集展三等奖

主要成就:《全国第八届群星奖》获优秀奖

第三次中日书画征集展一等奖

代表作品:《百帧扇面书法集》、《郑振华章草宋词选》等

职务:现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

斋名:五百瓦亭长

人物平生

郑振华,1957年5月生,浙江镇海人,现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同时也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从初学书法到现在,计算起来也有三十几年了,临摹过的碑帖不少,花了不少精力,所得到的也只有一些皮毛。所谓”一艺之成,良工心苦”,的确很有道理。学书法的路还要走下去,碑帖还要临,总还是艺精于勤。当还在读小学,他就不止一次地批评写的字。兄弟中的字的确最差,这也是父亲时常对发难的原因。尽管从小喜欢在地上涂涂画画,但还是喜欢喜武。学习书法完全是为了赌气,为争这口气,横下心了,谁知最后竟迷上了书法。家里有不少字帖,但没有一本合心意。那时,书店里除了样板戏、毛泽东的诗词集字帖及少量的历代碑帖选字本外,其他都被认为是封建糟粕而很少能觅到。因此,小时候常去舅舅家,知道那里有很多书,有字画、碑帖。每次去都会借些回家,用半透明的纸蒙在上面双勾,勾摹完了再去借。到后来,凡是看到好的印谱也拿来双勾,每天晚上在灯下勾摹,乐此不疲。当时没有复印机,要留下喜欢的字画只能这样做。的学书就是这样开始的。

中学时期

在中学以前只是盲目地临帖,没有正确的方法,也不知道什么是用笔。刚开始从欧从手,曾把双勾的黄自元《醴泉铭》与文物出版社的宋拓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放在一起临摹,不辨美丑地依样画葫芦。有一年暑期去安徽绩溪,有个小地方叫云州,听堂兄讲,有一位老先生字写得很好,便带了作业去请教。那老先生看了作业,肯定了的认真和用功,同时又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放弃学黄自元的字,并送一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和几幅书法作品。在安徽一个多月,去歙县、攀黄山,转入九华山,游屯溪,进宣城,再向芜湖,看到不少历代名人的匾额、碑刻、祠堂内的各种雕刻,心摹手追地比划着,这些作品深深地吸引了。在这段时期里,关心的人不少,记忆最深的是班主任老师的反复叮咛:你喜欢书法,就要坚持不懈地练下去,不管工作分配到哪里,不管遇到什么事,不要轻易放弃。这段话让信心大增。

工作

每逢休息天,朵云轩、古籍书店、周虎臣笔庄必定要去逛逛,购得不少碑帖和理论书籍,有《沈尹默论书丛稿》、《启功丛稿》、包世臣《艺舟双楫》等,这些书使大开眼界,拨开了困惑心头的谜团。楷书从欧阳询《醴泉铭》转向褚遂良《倪宽赞》、《伊阙佛龛》,让严谨的欧体向轻松的褚字转移。由唐人魏,先临习《张猛龙》的线条健挺、古拙,再从《张黑女》、《崔敬邕》、《郑文公碑》、《石门铭》得到新的信息,又走进了“开初唐之先河”、起笔收笔因势而就、结体张弛有致的隋《龙藏寺碑》,临摹了相当一段时间后,感觉轻松愉快。期间还临过《礼器碑》、《史晨碑》、《石门颂》、《石鼓文》等,但没有长进。行书对《陆柬之文斌》、《圣教序》、米芾、赵之谦作了探讨,尤其对李邕《麓山寺碑》临摹最勤,坚持每天两三小时临写,写了将近四年。同时在草书上也用了一些功夫。

两次读书

在虹口业大书法篆刻班三年的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有能力梳理以前学过的东西,也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尤其在草书上加强学习,从怀素小草、孙过庭《书谱》到王铎,到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进二王,由二王到黄山谷、祝枝山,再回二王,以二王作主线,不断收集更多的信息,努力学习章草皇象《急就章》、陆机《平复帖》、宋克《急就章》、汉简木犊等,一一染指,收获不小。另外,在华师大艺术系读本科时,从传统山水、花鸟到素描、水彩、油画等,尝试将绘画理论与实践融入书法创作,在凸显书法作品块面的同时产生一定的层次感,通过多年的实践也有了一些体会。喜欢草书,因为有激情,可以达到“无酒自娱”的境地。崇尚二王草书,并从将二王精神化为已用的历代书家中寻找方法,“或取其结体,或取其行气,或取其韵,或取其意,或取其章法”不断探索与积累,就像林散之说的:“如蚕之吐丝,蜂之酿蜜,岂是一朝一夕而变为丝与蜜者哉。颐养之深,酝酿之久,而始成功。日新月异,由古至今事势必然,勿容惊异。”

在用笔上不拘泥于笔笔都要中锋,用墨上则虚实并进,追求作品整体视觉效果。这同绘画是一个道理,绘画讲构图、块面、笔触,书法讲线条、笔法、气韵,用绘画的理念去写字,用书法的笔韵去绘画,相互影响,以畅其机趣。至于毛笔,是因人而异。偏嗜长锋羊毫,它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因纸的质地不同,也会选择狼毫。纸最好是陈的,但不论贵贱。学习书法没有什么秘密,重要的是人品要正,然后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持之以恒。学习要专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范本下苦功,有积累才会有旁通。在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去发现,去借鉴,去摄取。

个人作品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二十六)

书法作品(二十五)

书法作品(二十四)

草书立轴

草书斗方

草书斗方

章草手卷

《周易》

临蔡襄《自传书》

临《南阳张延绶别传》

章草对联

书张旭《山行留客》

]临陆机《平复贴》

书画作品

书画作品(一)

书画作品(二)

书画作品(三)

书画作品(四)

代表书籍

《常用六书字帖》上、下

书法工正书,行、草,尤以章草见长,用笔凝重,讲究线条的形质,视点画为书道的情性精粹。能集众长于几案,聚诸家于一堂。努力探索,艺事渐进。

《王遽常》

王遽常(1900-1989),字瑗仲,号涤如,又号明两,浙江嘉兴人。19岁受业于沈寐叟,书艺益进。精于章草,中年后糅合古代章草与汉简帛为一体,又参以《张猛龙碑》、《郑文公碑》两碑笔意,自辟蹊径,独具风貌,被公认为20世纪章草大师。

《百帧扇面书法集》

中国书法艺术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已越来越被世人所喜爱,因此许多书法碑帖相继出版。然而,扇面这一特定形制的书法艺术作品却相对较少见到。折扇,是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生活用品,扇面书画别具一格,倍受人们青睐,它兼具艺术欣赏与实用功能于一体。

人物荣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首次中日书画公开征集展》三等奖

·《全国第八届群星奖》获优秀奖

·《翰墨传薪文汇宣城杯全国书法大展》获二等奖

·《第十四届群星奖》获优秀作品奖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第三次中日书画公开征集展》一等奖

·《2003年走向当代上海书法大展》获大奖

·《走向当代·上海书法大展》获奖

外界评论

苍茫率意沉着痛快

美,应该有很多不同的棱面。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委婉,亦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可以是正襟危坐,亦步亦趋,也可以粗头乱服,不拘一格。郑振华的书法应归为后者。

中国书法,应该是最能接近人类心灵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汉字,只是表现它的一种艺术载体,一种经过高度提炼过的艺术形式符号。其形式的表达无不表现为一种人格,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境界。所以,书法艺术可以被称为是居于各艺术门类之首。

章草,是一种介乎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书体。其用笔既有今草的跳跃萦带,又有汉隶的波磔迂回,这样的用笔特点其实是给了今人很大的创作空间。另外其在字的结构上,伸缩性也很大,或圆或方,或长或扁,随势而变,加之,造型结构古朴天真,创作起来有很大的趣味性。

郑振华的书法作品,大多出自章草。其用笔苍茫率意,点画狼藉,不拘泥于固有的一些技法,而是竭尽表达之所能,直抒胸臆,满纸一派生气。另外其今草作品,不仅吸收了古代一些草书大家的长处,而且,加入了自己的体悟。在用笔上融入各家之长,使得颠陂跳跃草书作品增加几分凝重和质朴;章法上通过线条和面块的对比,增强了草书的视觉冲击力。

“世间万物皆草书”,郑振华的书法作品,凡章草,今草皆能手到擒来,各家风貌也早已谙熟于胸。无论皇象、怀素、孙虔礼等等,其各家的特点都被郑振华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不仅如此,更极难得是书家把书法纳入到一个大美术的环境中去审视,其作品很多兼顾了现代视觉的审视要求,不仅彰显书法的文化性,更具其艺术性。这样的思考和实践,无疑为郑振华的书法世界构建了一个全球艺术语境下的高标。

1、《美的历程》,李泽厚著:这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而且李泽厚先生的文笔极好,文章写得极美,也正是这种优美有些地方反而显得不太严谨,但绝不影响该书成为学习美术史的入门书。  

2、《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作者是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教授,现在的工艺美术史多如牛毛,当然了,历史就那么多东西,任何人都能列举一下,写本书,但是田自秉先生的这本书写得非常全面,条理清楚,尤其是在工艺制作方面论述的很清楚,可以做为教材使用。

3、《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 

4、《金枝》,詹 弗雷泽著:读大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光看这名字,本以为这书是一本土的掉渣的中国人写的,名字够土,但翻开后,却发现这本书的精彩。这是关于原始宗教和巫术研究的书,内容异常丰富,读过后,我最大的疑问就是弗雷泽是怎样得到这些原始宗教和巫术的第一手材料的?他列举了太多不 为人知的稀奇古怪原始小部落的风俗习惯,这本书也是我的最爱。   

5、贡布里希《文艺复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6、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或译为《世界美术之旅》) 

权属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 ,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爵士,其殚见洽闻,斐然文采之作,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阐述一个时期的整个气氛。他以一本(艺术的故事)极为成功第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欣赏前人的绘画,这是一本不呕血动人的精彩之作,也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而又最经久不衰的著作之一。

7、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可惜,这位大师在这书里并没有讲到当时的艺术,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本书的成就。

8、《罗丹艺术论》,这本书应该写在前面,可算做入门读物

9、《墙》,高洺璐著:中国现代派艺术的介绍,不错 

10、《后现代主义艺术谱系》,岛子著:偶孤陋寡闻,以前只知道岛子是个诗人,现在才了解他对西方后现代艺术的研究,这书其实如其名,只是个谱系而已,关于各种流派只是简单介绍,并且有一些产生后现代派艺术的文化分析。但是,这书里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长见识了。 

11、瓦萨利《名人传》:想必不用解释了。。。 

12、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还是很喜欢他的研究方式。

13、《一口气读懂美术常识》

从美术基本知识、美术的重要分类、美术名作和美术名家这四个方面着手,对美术基本常识进行介绍。通过本书系统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读者的审美感受能力,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思想,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激情,拓宽知识的视野。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现实生活的图景。而成功的艺术作品就是对世界生动鲜明地反映。因此,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学生智力、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果当你看到一幅画,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甚至连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只看到了上面五颜六色的色彩,更没有看见隐藏着的价值是什么的时候,或者不知道毕加索、凡高、塞尚等这些人为什么会被世人所敬仰?这些绘画大家所留下的令世人惊叹的美术名作到底好在哪里?翻开这本《一口气读懂美术常识》,或许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帮助你解开心中的疑惑。

14、《无法抗拒的中外艺术》

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全书涉猎的主要内容为:雕塑、建筑、绘画、音乐、影视、戏剧、舞蹈、书法等各主要的艺术门类,本书介绍了这些艺术门类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完整地再现了人类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使读者在全面掌握世界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时,还能获得更为广泛的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

艺术是人类把握现实、表现思想感情和实现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艺术领域十分广阔,种类繁多,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和创新。艺术作品属于精神产品,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作用,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的情感、意志以至世界观;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增长知识,提高精神境界,本书就介绍了许多常见的艺术种类及相关作品,带领读者感受艺术的魅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