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要怎样设计版页和排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书籍装帧要怎样设计版页和排版,第1张

删繁就简 这四个字对封面设计的构图来说,尤为重要。封面设计最忌画蛇添足。封面构图的艺术语言越简炼越好,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不要说两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就没有必要说上三句,“妙语者不必多言”。如果一幅封面的构图能做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准确地表达精湛的艺术语言,是装帧家们的不懈追求。比如,有些封面应是成功之作,但失于繁琐,结果平平。就像有些**镜头,本来在情节中通过人物的动势、景物的衬托、音响的效果已使观众明情达意,但偏偏要加上许多对白、旁白。有的封而构图为表现主题,用笔面面俱到,老怕画不明白.就越想多画,结果画得越多,越画不明白,成了恶性循环,弄得人们眼花缭乱而看不出优劣,最后必然适得其反。封而构图的艺术语言应当言简意赅: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一滴水见大干世界”。有的演员演戏,在一个感伤的情节中虽无 一言,但掉下一滴眼泪就能传情给观众使之感受到她要述说的苦衷,“此时一泪胜千古”。一幅封而构图的艺术浯言,也要像一滴眼泪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封面设计的构图要“先做加法,后做减法”。最后落笔应当简约、鲜明、准确、生动。删繁就简是就艺术规律而言,决不是乱砍乱伐,否则会使构图空之无物.单调无趣。

计白当黑 中国画的构图很讲究“计白当黑”“宁空勿实”、“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古人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的构图来说,非常有益。封面设计的构图基本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实体形象和空白部分。空白是封面构图中不可缺少的,就像繁杂的建筑群中间要有一块广场、草坪一样。

凡是成功的封面构图,除了其它因素之外,无不在疏密、虚实上下功夫,“知白守黑,得其玄妙”也。在封面构图中要善于利224 以调解统一,这种矛盾运动的形式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能使封

面的构图充满着音乐性和抒情性,令人遐想飘然,正如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所说:“韵律好像魔术,有点迷人.甚至能使我们坚信不疑,美丽属于韵律。”

象外之象 封面构图的表现力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它能否超越自身,能否创造广阔、深邃的艺术境界,意在画外,撩动读者的想象之弦,使之余音袅袅。封面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有时恰恰要到形式语言的外面去寻找,这种笔不到意到的艺术效果所体现出来的特有意境,能打破封而构图的有限空间.使人感到咫尺千里、意象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形中似有形,无色中似有色,无声中似有声。美国作家海明威把文学创作比作飘浮在海洋上的冰山,认为用文字直接写出的部分仅仅是露在水面上的1/8,而将隐藏在水下冰山的7/8留给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象力去探测、去挖掘、去理解、去回味、去补充。“冰山之喻”能启迪作者如何去冲破图解的模式、因袭的成规、偏狭的思路,去开拓与深化封面构图的艺术容量。

采用象征、寓意、比喻、隐喻等艺术手法都能使封面设计的构图超越自身,象外之象,画外之意,尽而有之。

字体布局 封面构图与其它造型艺术形式的一个特殊区别,就是必须包含文字,其书名、作者名、社名都要有合理的布局。我国古代绘画,注重诗、书、画三位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画构图的题诗、落款的章法和布局,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设计的构图,是尤为难得的典范。书籍封面的构图,同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在图与字的关系上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图与字的完美组合相得益彰。一幅封面的构图,离开了文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为任何封面都是靠文字和图象的有机结合来表现主题的,而书名又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封面构图虽然没有图象,但借助书名等字体选择安排巧妙,同样能体现书籍的性质与特性.并富有美感。一幅完美的封面构图,文字与图象总是互为作用、和谐一致、情真意切、准确无误,使文字在构图中的位置达到只有此地绝无二处的境地,令人移动不得。同时要根据书籍的内容与构图的需要来选择字体,无论是美术字或书法字,都须与封面构图的格调一致,恰如其分。

绘画中的色彩,主张色相、色度、明暗、冷暖、面积等颜色的对比、调和与变化。绘画色彩的方法论,对封而设计的色彩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但是,封面设计是装饰性的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身,决定了它的色彩的装饰性。即使使用绘画性的色彩手段,也必须进入装饰。

封面设计的色彩,是体现书籍主题、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激发读者审美联想的重要因素。封而艺术的情感,不能只靠形象来体现,还要有色彩的协奏,才能组成一曲优美的旋律,形成一首和谐的曲调。所以,研究与探讨封面色彩的目的,就是要使其与立意、构图协调一致的去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封面艺术的审美价值,除了种种美学因素之外,色彩的视觉刺激和情感诱发,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一块绿色就能激起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而蓝色又能把人们带人天空与大海的境界。色彩的情感表现所具有的这种主观体验形式和外在表现形式,正是客观对人们自身关系的主观反映。

一个封而作者,应当热爱色彩,只有热爱色彩,才能明了色彩的美感和内涵。每个人都可以利用颜色,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领略色彩的真谛。只有对色彩痴情的人,才有可能揭示它的奥妙,才能扩大色彩的思想和艺术视野,才能突破以单纯再现对象为色彩手段的色彩观念。

封面色彩要表达书籍的性质与特征。

封面色彩也要激发读者情感的波澜。

符合性 封面的色彩必须符合书籍的特性,“随类赋彩”,即什么种类的书籍赋于什么样的色彩,是封面色彩艺术的基本规律。封面色彩具有从属性质,它除了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外,还受到立意、构图、形象等形式因素的制约。一般的讲,理论书籍封面的色彩要庄重而不呆板,小说书籍封面的色彩要含蓄而不晦涩,儿童读物封面的色彩要活泼而不轻佻,青年读物封面的色彩要明快而不飘浮等等。书籍的种类和性质决定了封面色彩语言的个性。色彩如果没有个性.不但易于造成封面设计内容的混乱,而且也会给读者带来“不解之谜”。书籍封面的色彩好比人们的衣着,男人的、女人的、老人的、孩童的,都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服装色彩角度。所以,封面设计的色彩,既要符合其书,与书籍整体的风貌和格调一致,又不乏发挥封面作者的独创性。

装饰性 封面设计的色彩,主要是装饰性的.而不是绘画性的,即使运用绘画性的色彩手段,也不能离开装饰性的需要。

装饰性的色彩方法,是注重色彩的色相和色值两个方而的对比及整体色彩的调和.既讲浓、艳、重,也讲淡、雅、轻。利用颜色的相互作用创造出色彩的格调,格调高雅,就能使人心旷神怡。

装饰性的色彩特征,是简炼、概括、含蓄、夸张。它既不是自然的再现,也不是随意的涂抹。而是通过色彩的个性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结构形态,给读者以视觉上的层次美感。

筒约性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非常讲究高效率、高速度、快节奏,这不能不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变化。就建筑而言,过去那种繁彩镂金的建筑形式已被经济、实用、简约、明快的现代建筑所代替。充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商标广告设汁,有些色彩繁琐得令人眼花缭乱,信息传递速度受到直接影响。而精湛的商标广告色彩总是使人一目了然,加快了信息传递的节奏。由此可见,封面设计的色彩必须紧随时代的大潮.以最简约、凝炼的色彩结构达到最美的色彩效果,“惜墨如金”,使其一色多能,一色多用,用之不尽,变之无穷。

象征性 封面色彩采用象征手法,也是一绝,它能启迪读者的艺术想象。就色相来说,红色象征着炽热的激情,**象征着明亮和光辉,蓝色象征着天空和海洋,绿色象征着春天等等。但是,这种象征只能是相对的,我们不能机械地把每一种颜色都打上一个象征的印章,实际上也无此必要。我们探讨的不是单色象征,而是最终要体现在能否娴熟地、创造性地进行色彩构成。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还要善于把生活感受、书籍内容、艺术技巧溶为一炉,使色彩所表现的书籍主题升华,从而形成美的色彩旋律.开拓新的色彩意境。

封面设计的色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要求作者只能在一个32开张的固定空间里作颜色的选择,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形色统一”。这种在从属性中去发挥创造性的色彩规律,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封面作者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去使用它、创造它。

综上所述,封面设计的艺术技巧主要为立意、构图、色彩三大要素。三部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机械地、单一地去理解,应当看到它们的内在联系。立意、构图、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体现,是互相穿插、互相交替、互相影响、互为作用的,应浑然一体,溶为一炉。全面地掌握封面设计的形式法则,对于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提高鉴赏能力和设计水平是有帮助的,但不能把它作为生搬硬套的公式,“文有法,而无定法”,“有法之极,归之无法”,只有领略了法的真谛,才能驾驭它、改造它,才能不受法则的束缚,才能有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探讨封面设计的艺术规律,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已超越了自身,它融艺术、科技、经济、文化等多学科为一体,已不再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摹拟,而是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取得主动权,发挥独创性,进而去进行新的开拓与尝试,以便在艺术观念更新的今天,赶上前进的步伐。

同时也应看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使得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色彩、多样性及不断更新,这不能不对我们今天的封面设计产生强烈的影响,不能不使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思考:即用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材料,进行新的尝试。任何一种艺术流派的诞生.都有一个探索期、成熟期、衰亡期的过程,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封面作者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只有更新装帧意识,才能在装帧形式和设计方法上突破成规,解脱“画性难移”之苦。才能创作出别具异彩的封面作品来,为书籍添彩生辉。多看点书,这样说不好说吧,很多都是经验和自己的习惯的手法。有空交流下吧要看你做哪_型的_籍,每_的__要有__性,不能 _七八糟的,排版可以用coreldraw__行

人类社会自从出现文字后,便出现了承载文字的书写材料。书写材料的变化,影响了装帧方式的演变与更新。唐末至两宋时期为中国书籍装帧方式从卷轴装发展至册页装的重要变革期。那么深受唐宋影响的日本的典籍装帧与唐宋的不同呢?

一、中国典籍装帧的主流演变及宋版装帧的方式特点

中国的书写材料发展至竹木简后,出现了与之并行的材料——兼帛。帛书的装帧方法可以理解为与简策书相似,称为“卷轴装”,唐与唐之前的典籍主要为这种装帧形式。帛书上下设有边栏,模仿简策书的编绳,两行文字之间绘有竖线,类似于两简之间的间隔缝。卷轴装在书尾装一木轴,以轴为中心,从后往前卷起,并在中心系绳带防止散开。造纸术的发明与运用逐渐取代了竹木简和廉帛,但传统的手写方式及卷轴装装帧方式仍然盛行。

二、日本平安时代的典籍装帧历史及其形式

平安时代主要包含“唐风文化”“国风文化”以及“院政期文化”三种文化类型。在装帧历史方面,因不同阶段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卷轴装、粘叶装、缀叶装、大和缀等主要装帧方式,这四种装帧方式同为日本装帧史从卷轴装向册页装转变的重要代表。

三、从装帧形式、历史渊源探究两国典籍装帧方式的异同

奈良末期至平安初期,文学、绘画、佛典等以卷轴装为主,日语称“卷物”“卷子本”,施有绘画的称为“绘卷物”。目前,日本最古老的绘卷物为平安末期的《源氏物语绘卷》,因文字与绘画两者交叉式出现于同一卷轴内,也被称为“交互绘卷”。

比较两国的卷轴装,可以得知,受遣唐使制度的影响,平安初期尚属于唐风文化,日本以唐盛行的卷轴装为模板学习其装帧方式。但因现存遗物有限、装帧方式相似度较高,所以关于卷轴装,该时期两国的差异难以断定。即使至桃山、江户时代,卷轴装改为册页装的事例也不为多见,卷轴装一直使用至19世纪末。此外,平安初期旋风叶、经折装不如卷轴装普及度高,在日本,经折装主要用于石碑的慕刻和拓本,也不排除用于佛典及习字的写本,与我国在使用领域略有不同。

综上所述,平安初中期,主要收集唐、北宋时期的典籍并学习效仿其装帧方法,又因雕版印刷尚未出现普及,仍为以手写本为主的昌盛期,这一点是影响两国装帧方式不同的关键原因。比较敦煌遗书的装帧方式后可以断定,日本册页装帧方式的粘叶装、缀叶装及大和缀,毫无例外是以唐、五代时期的手写本和宋版装帧为基准发展而成的产物,并非日本原创的装帧方式。

中国古籍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卷轴装。粘结幅度相等的若干幅纸成一长条,承袭简册帛书的存放方式,左端安一轴,以轴为中心,从左向右卷成一卷。也有的不用轴。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②册叶装。分经折装和蝴蝶装。经折装,由卷轴装过渡而来,即将一长条,按一定行数左右折叠成长方形,前后加封面。蝴蝶装,将印好的一整叶,以有字的一面对折,数叶为一叠,将若干叠的版心处粘于用作前后封面的硬纸上。唐末五代即出现这种装帧,盛行于宋元。③包背装。将书叶无字的一面对折,数叶为一叠,右边版框空白处打眼订捻,前后封面是一整张纸,书脊被包裹起来。元代和明代前期最流行。④线装。折叠方法与包背装一样,只是打眼处改用线装订,前后封面各用一纸。出现于明代中期,是中国古籍最后的,也是最通行的装帧形式。明清时期,很多宋元古书重新装修时大半都改为线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