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古玩交易市场在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武汉古玩交易市场在哪里,第1张

武汉古玩交易市场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城市中心。

武汉古玩交易市场南邻江汉路步行街,东接吉庆街中山大道,西毗地铁轻轨线,北靠长江隧道,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也是武汉滨江旅游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武汉古玩城建筑格局古朴典雅,具有鲜明大气的中国明清风格,共有五层,近千间独立商铺,装饰布局精巧华丽,独具匠心。武汉古玩城主要经营翡翠玉石、瓷器陶艺、铜器佛像、中国书画、钱币票证、古籍善本、红木家具等,并兼营包括根雕、青铜器、铜器雕塑、古旧钟表、文玩核桃、像章、端砚、文房用品、古代刀剑、藏传文物、现代艺术品、刺绣等十余个品种万余件商品。同时,古玩城还配备近百个露天停车位以及大型地下停车场,数部直达电梯,多个集展览、拍卖、会议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展示厅,随时恭候往来客商来访品鉴交流。

第一种猜测:

香港考古学家吕荣芳先生根据该楚墓中一起出土的竹简研究,认为墓主人邵固即邵滑。邵滑是楚怀王时的大贵族。吕先生进一步从《史记甘茂列传》和《韩非子·内储说下》所载史料剖析,认为楚怀王曾派邵滑到越,离间越国内部关系,诱发越国内乱,而楚怀王乘越乱之机而亡越。邵滑是灭越的大功臣,楚怀王把从越国掠夺回来的越王勾践剑作为战利品赏赐邵滑。邵滑死后,将这把驰名天下的宝剑殉葬,以显赫他生前的功绩(见《厦门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第二种猜测:

陈振裕先生则从这座楚墓出土的竹简、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与其他墓葬的同类器物分析比较,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墓主邵固并非邵滑。 

 史书记载中的邵滑在楚怀王十五年以前就是楚国的一位老练的外交家,“齐破燕”后,曾担任联赵、魏伐齐的重要使命;尔后又被派到越国,为越王所用。五年后,由于邵滑在越国搞离间活动,使越国内乱,楚国便趁机出兵灭掉越国,邵滑是灭越的大功臣。根据史书和竹简所记,楚越关系在楚威王之前很是密切;楚昭王曾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而勾践将他珍贵的青铜宝剑作为嫁女之器,流入楚国这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墓主邵固是楚国王族,从他祭祀先王、先君推测,他是楚悼王之曾孙;竹简中还记他常“出入侍王”,说明他与楚王的关系非常密切。楚王为了表彰其忠心而把名贵的越王勾践剑赐葬邵固墓中,也是很有可能的(陈文见《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  

众说纷纭,权作一观,这也是历史留给当下的我们的一个谜题,也许未来更多文物的出土相印证后有答案也未可知

《曾子故里考》—— 驳沈效敏 《曾子故里在嘉祥,铁证如山》

曾子,名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孔子“四大弟子”之一。他重视仁德, 提倡孝道, 主张“内省”, 在孔子去世后, 名声大噪, 被后世尊称为“宗圣”。从明成化年间直到现在,“曾子故里在何地”, 众说纷纭, 各执一辞。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在今山东平邑县, 一在今山东嘉祥县( 以下简称“嘉祥说”) 。笔者认为曾子故里南武城在今平邑而不是嘉祥。

一、南武城与武城实为一地, 即今平邑南武城“嘉祥说”认为, 春秋时鲁国有两个武城, 其理由: ( 1)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参, 南武城人;”澹台灭明, 武城人;”同一文中, 一说南武城, 一说武城; ( 2) 襄公十九年冬“城武城”, 指费之外另一武城, 目的主要是备齐; ( 3) 史书记载曾子故里除襄公十九年“城武城”外, 都是南武城。如魏王肃《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晋皇甫谧《高士传·曾参传》、宋苏辙《古史·孔子弟子列传》,这些典籍没有直称武城的。以上三点并不能说明武城、南武城是两城。

首先, 司马迁写《史记》时认为春秋前只有一个武城, 而他生活的西汉鼎盛时期, 出现了两个武城, 即定襄武城、清河武城, 为了加以区别, 特在曾参名下加一“南”字。又曾子和澹台灭明同属一地人, 已众所周知, 所以澹台灭明只书“武城人”, 连书顺带之故。

其次, 襄公十九年城武城的真正目的是御邾,而非备齐。襄公十五年,“夏, 齐侯伐我北鄙, 围成。”[1]秋, 邾人伐我南鄙。”[1]襄公十七年,“秋, 齐侯伐我北鄙。”[1]冬, 邾人伐我南鄙。”[1]从襄公十五年起, 每次“齐师伐我北鄙”, 邾国几乎都紧随其后“伐我南鄙”。襄公十九年,“诸侯盟于祝柯”之会:“执邾悼公;取邾田, 自漷水归之于我。”[1]失去了土地的邾国绝不甘心, 因此鲁国“城武城”[1]使邾国不易侵“我南鄙”。从以上史料看, 至少从襄公十五年到襄公二十年, 鲁国总体上“防齐”, 直接对手却是南边的邾国。因此所城之武城, 既不在鲁西, 也不在鲁北, 而是与邾国接壤的南部边疆。

第三,“嘉祥说”所谓记载“曾参, 南武城人”的史籍, 均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所书, 乃直接沿载。在《史记》前无任何史书记载“南武城”, 却有许多史书记载“武城”之事, 如《论语》、《孟子》等多处记载曾子居武城。倘若武城、南武城是二城, 依曾子的显名, 则此前史书绝不会无“南武城”之名。最后, 依据平邑、嘉祥两地对武城故城城墙的发掘文物看, 襄公十九年城的武城即今平邑南武城。平邑南武城故城西、南两面以曾子山、孝子山为屏障, 东、北两面依山势用夯土筑成不规则的半圆型城墙, 城墙之上, 满布圆孔, 整齐排列, 说明筑城时为加固城墙放进很多木棒。根据《左传》等史料记载及现藏于平邑县博物馆的南武城故城出土的巨型青铜弩机和大批青铜剑、戈、箭簇等兵器,说明此武城就是春秋鲁襄公十九年筑的武城。根据“嘉祥说”, 嘉祥县亦有南武城, 故址在今县城南20 公里的南武山东南, 山即以城得名。其故城城址现已被群众整地时铲平, 暴露遗物多为汉砖汉瓦等, 说明此城所筑时间最早在西汉。这正好验证了明末王雅量所言:“嘉祥古为大泽, 汉武帝时河决, 泄其潴水, 历汉、魏以来皆未成邑。”“尤可据者, 武城鲁下邑。今嘉祥虽属之鲁郡, 然兖州以西在春秋为任地, 非鲁下邑也。”[2]( 卷三P352)

二、春秋时鲁国只有一费,“子游为武城宰”之“武城”即今平邑南武城“嘉祥说”认为春秋时鲁国有两费, 一是东费,即今费县, 为鲁国季氏食邑地; 二是西费, 在今金乡县西, 包括今嘉祥南部南武山一带。其根据: 一是隐公元年“夏四月, 费伯帅师城郎”[1](P10) ; 二是隐公二年“司空无骇入极, 费庈父胜之”[1](P22)。费伯费庈父同为一人, 是西费的主人。

首先, 笔者认为“嘉祥说”断定鲁国另有一西费证据不足。根据杜预注“费伯, 鲁大夫”可知费伯乃一人名, 是鲁国的大臣, 非鲁国的伯爵。费庈父也是另一人名。清人叶圭绶对此早已进行考证:“ 杜预以为鲁大夫; 盖费氏伯字非费国伯爵也。”[3](卷二十)因此春秋时鲁国只有一费, 即僖公元年:“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1](P279), 襄公七年“城费”[1](P949) ,据此,“曾子居费”之费乃为季氏之费。《史记·鲁周公世家》云“悼公时, 三桓胜, 鲁如小侯, 卑于三桓之家。”[4](P1546《) 竹书纪年》载“周考王十二年, 鲁悼公卒。十四年, 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丘。”[5]( 卷十三)此后季氏不复见, 想此后季氏既不能独占鲁国, 又不能说服叔孙氏和孟孙氏分别立国, 而自己又不甘心臣于鲁, 遂据费地自立为国。据何浩先生考证季氏费国立于悼公死后鲁元公即位不久[6](P373)。“鲁人攻鄪, 曾子辞于鄪君”[7] (《尊贤》P263)的原因是当时武城已为费所并。而“季氏将伐颛臾”的主要原因是“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8](《季氏》P350)颛臾地接费邑, 位于今山东平邑东。南武城, 战国时先属费国, 改名南城, 又名武城, 后因费势孤国危, 被齐国夺取武城。因此, 南武城在春秋末属费国, 春秋只有一费存在。

其次,“子游为武城宰”之“武城”即今平邑南武城。《论语》“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得人焉耳乎 ’曰:‘有澹台灭明者, 行不由径, 非公事, 未尝至于偃之室也。’”[8](《雍也》P122) 这是说, 澹台灭明是“子游为宰”之武城人。哀公八年“三月, 吴伐我, 子曳率, 故道险, 从武城。初, 武城人或有因于吴竟田焉, 拘鄫人之沤菅者, 曰:‘何故使吾水滋 ’及吴师至, 拘者道之以伐武城, 克之。王犯尝为之宰, 澹台子羽之父好焉。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 明日, 舍于蚕室。”[1](P1648)这是说澹台灭明是武城人, 武城离鄫国很近。今平邑县南武城与原鄫国田陌相连, 容易发生矛盾, 而嘉祥县与原鄫国相距数百里, 根本不会因种田发生冲突。且平邑县南部山区多路险, 又确有东阳城和五梧、蚕室等地。因此, 哀公八年“吴伐我, 从武城”的武城, 即是今平邑南武城。

三、鄫世子巫避于鲁之武城即今平邑南武城“嘉祥说”认为鄫世子巫避居嘉祥南武城原因是其地是巫的表兄叔孙豹的封地; 嘉祥离莒远, 离晋国近, 易于躲避; 其地四面环山, 交通闭塞, 人迹罕至, 十分安全。这三种论据也不成立。

首先, 不能根据有限的史料证明嘉祥南武城是叔孙豹的封地。其材料一, 昭公九年“冬, 筑朗囿。季平子欲其速成也, 叔孙昭子曰: 诗曰:‘经始勿亟, 庶民子来。’焉用速成 其以剿民也。”[1](P1312)叔孙昭子反对速成, 是因其劳民伤财, 并不能证明其地是叔孙豹的封邑。其材料二, 哀公十四年“春, 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 以为不祥。”[1](P1682)当时跟随哀公狩猎的肯定不止为叔孙氏驾车的子鉏商一人, 正因为其获麟才得以记载下来, 不获麟者则无此幸运载入史册, 这也不能判定大野之地是叔孙氏封邑。

其次, 鄫世子巫避居于鲁的目的是兼避难和复国, 而不仅仅是避难。鄫世子巫避难于鲁前, 已有三个鄫君被邾、莒杀害。一是鲁僖公十九年“夏六月, 鄫子会盟于邾。”[1](P380)结果被邾文公捆绑, 当了会盟之牺牲。二是鲁宣公十八年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1](P776)。三是鲁襄公五年夏,“鄫世子巫如晋”[1](P941) 以成属鲁之事, 未回, 次年秋莒国又杀一鄫君[1](P945)。从鄫君两次被邾公、一次被莒公所杀来看, 鄫国的不共戴天之敌应以邾为主, 鄫世子巫既要避难, 又要复国。

最后, 既然鄫世子巫既想复国又要避难, 则取邾、鄫之间的今平邑南武城为最佳, 因怕遭到被莒国控制的新任鄫君的迫害, 不得已将“鄫”字去其邑部为曾氏, 并在武城娶妻生子, 成为今平邑南武城地方曾氏的始祖。该地又北濒祊河, 南、西两面69群山环抱, 风光旖旎, 山高路险, 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 为兵家用兵之地, 也是理想的隐居栖身之地

四、曾子“居武城”“处费”, 不是做宾师, 而是其故里就在此“嘉祥说”认为“曾子居武城”“曾子处费”是被武城大夫聘为宾师, 设教于平邑之武城。此说更不能成立。 首先, 据《孟子》记载, 曾子居武城时有越寇,率先逃跑。孟子引此事时又引了子思的事做反证,说:“子思居于卫, 有齐寇。或曰:‘寇至, 盍去诸 ’子思曰:‘如伋去, 君谁与守 ’‘曾子、子思同道。曾子, 师也, 父兄也; 子思, 臣也, 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10](《离娄下》P354)“嘉祥说”认为子思遇此类事不肯走是子思为卫臣, 理当与卫君共患难, 曾子在武城做宾师, 与子思地位不同, 理应重道远害。笔者认为“嘉祥说”对子思的分析是对的, 但对曾子的理解却失之偏颇。曾子之所以率先逃走, 是因为其身份是老师,主要负责教育子弟, 而不是守城。

其次,“曾子居费”时,“曾母投杼”证明曾子所居之费应是其故里。“嘉祥说”认为明末费人王雅量提出的论据:《史记》载秦武王二年, 欲以甘茂伐宜阳, 甘茂托讽以对曰:“昔者曾参处费, 费有杀人者与曾参同名”有人三告其母曾参杀人, 其母投杼而走。“嘉祥说”对文中的“托讽”二字的解释为假托编造的故事达到讽劝的目的, 并说曾参杀人的故事是甘茂的老师史举编出来的。但实际上,《史记》原文的记载并无“托讽”二字( 参见《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又“嘉祥说”认为曾参处费是在他38 岁时作为武城的宾师而来, 并非其故里在此。这一说法不能成立。根据考证曾点在曾子31 岁时就已去世,其母已早逝, 如果曾参38 岁做宾师, 则必无其母,又何来其母在费织布 以曾子的至孝, 其父母在,必不远游。齐欲聘曾子为卿时, 曾子不就, 说:“吾父母老, 食人之禄, 则忧人之事, 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11](《七十二弟子解》P56) 有高官可做, 尚且不远亲, 何况其父母健在而远做一宾师 再者,《史记》原文“鲁人有与曾参同名者”, 离曾参所居之地并不远, 既与他同名, 根据曾氏世系, 世子巫生阜、阜生点、点生参, 则嘉祥之南武城必无与曾参同名者, 而费之武城则极有可能, 因为原曾氏故国鄫国距费之武城仅35 公里, 其周围肯定有不少原鄫国的鄫氏后裔, 只因“鄫”“曾”音同,“鄫参”则会被误认为是“曾参”, 所以曾母才投杼逾墙而走。以上两点, 可证明“曾子处费”、“曾子居武城”就在他自己的故里武城, 即今平邑南武城, 而非在此做宾师。

五、从曾点、曾参墓址看, 曾子故里在今平邑南武城“嘉祥说”认为当地先贤古迹可证其地有南武城。作为“宗圣”, 曾子庙、曾子书院等古迹则是其地后人仰慕曾子之名而建。所谓的“曾子墓”是因为“成化初年, 山东守臣上言嘉祥南武山西南玄寨山之东麓, 有渔者陷入一穴中, 得悬棺, 其前有碣,镌‘曾参之墓’”[12]( 卷七《圣里志中·四配世家》)。墓在嘉祥始此,此前此地并无曾子墓的记载和传说, 更无曾点墓。对此明于慎行在主编《兖州府志》时加以记载, 但同文中他又对此进行了批驳:“今嘉祥县;有南武山, 上有阿称, 亦名南武城, 乃今附会为费之武城、子游所宰之邑、曾子所居之武城, 其缪甚矣。”[12]( 卷七《圣里志中·四配世家》)因此“嘉祥说”的所谓先贤古迹不能证明曾子故里在嘉祥境内。而平邑南武城, 不仅有曾子墓, 更重要的是有其父曾点之墓。曾点墓位于南武城故城东北300米, 现封土高达45 米。曾参以孝著称, 以至在其故里有“孝子山”之名, 但曾参简葬其父, 历代传为佳话。东汉王符“案鄗、毕之陵, 南城之冢, 周公非不忠, 曾子非不孝”[13]( 卷49《王符传》)。李贤注:“南城山,曾子父所葬, 在今沂州费县西南也。”文中的“南城”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关于曾点墓址的最早记载, 南城即春秋时的武城。于慎行在编《兖州府志》时同样记载了曾点墓址:“曾晳墓在县西南八十里南城山。;曾子, 南武城人, 南武城者, 汉泰山郡南城即今之费也。县志记曾晳墓在磨山故县之墟, 于理为近。今祀于嘉祥, 误矣。”《古迹志》费县条下“故武城, 在县西南八十里石门山下, 所谓南武城也曾子所居。”[12]( 卷二十三《陵墓志·费县》)

六、从山东曾姓聚居地看曾子故里也应为今平邑南武城,现在曾子后裔遍布全国各地, 亦有众多后裔移居印尼、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地, 始终是我国的一个名门著姓, 根据1982 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在全国100 个大姓中, 大陆曾姓占第38位, 台湾占第16 位。其中山东曾姓主要有两大聚居地, 一为嘉祥,一为平邑。今嘉祥县曾氏后裔乃明嘉靖年间从江西永丰徙居。自明成化年间渔者得一镌有“曾参之墓”的悬棺后, 皇帝就提出对曾氏后裔“照孟颜二氏例, 授翰林五经博士”。当时嘉祥南武城尚无曾氏后裔, 一直到嘉靖十二年, 大学士顾鼎臣奉诏访求曾子嫡嗣, 避开嘉祥, 访得“南宗”和“东宗”。“南宗”以“久居南方, 不乐北徙”为由不应诏。“东宗”曾质粹在其兄曾潮瑶的推让下, 由他徙居嘉祥奉祀曾子, 承袭五经博士之职, 故今嘉祥曾姓乃曾质粹的后裔。今平邑县内尤其是平邑县南, 曾姓分布甚广,魏庄、白彦、山阴、临涧、郑城及费县的关阳司、梁邱等地, 曾姓人口更为集中, 均在平邑南武城附近, 系曾据南迁时滞留当地的曾氏后裔, 至今已传八十余代。查历代史书并无记载有曾氏后裔迁居于此之事。因此, 从曾姓在山东的两大聚居地就可断定曾子故里即今平邑南武城。另外历代名家注及考论证明曾子故里即今平邑南武城, 除前文提及的明朝王雅量和于慎行外,还有清代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考武城》、阎若璩《四书释地·曾子居武城》、周炳中《四书典故辨正·曾参南武城人》、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武城家乘〉后》等均主此说。民国以来出版的各种《辞海》、《辞源》及人名、地名词典, 各类历史教科书和历史地图均肯定曾子为山东费县即今平邑南武城人。而“嘉祥说”在论证曾子故里为嘉祥时, 主要是宋元以后的史料, 且绝大多数不足为证。如清朝的赵佑《四书温故录》主张武城、南武城是两地, 吕元善的《圣门志》:“南武城;子游为宰处。至今基址尚存, 乡音呼阿城。”这两种史料笔者已进行质疑。此外, 还有明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 同文中编者已进行驳斥) 、明万历《武城曾氏族谱》、明万历本和清道光本的《巨野县志》、清光绪本《嘉祥县志》及《宗圣志》、《山东通志古迹》、《省直通考》等明以后的史料, 从取证材料的可信程度看曾子故里更应在今平邑南武城。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曾子故里即今平邑县南武城。明确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从其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全面考察曾子及其思想, 以继承和弘扬其中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 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 中华书局, 1990

[2]王雅量曾子费人考实[A]费邑古迹考[M]清道光刊本

[3]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M]清光绪八年山东书局重刻本

[4]司马迁史记[M]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5]范钦竹书纪年[M]四部丛刊本

[6]何浩楚灭国研究[M]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89

[7]卢元骏说苑今注今译[M]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

[8]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 中华书局, 1954

[9]高诱吕氏春秋[M]北京: 中华书局, 1954

[10]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 中华书局, 1954

[11]王肃孔子家语[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12]于慎行兖州府志[M] 济南:齐鲁书社影印明万历二十 四年刻本

[13]范晔后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第一节 古文字专著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型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等。 第二节 古文字辞书(含文字编) 华东师大《古文字诂林》、《古文字释要》,刘志基《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罗文宗《古文字通典》、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等。 第三节 古文字集刊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台)中国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文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 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出土文物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等。 第三章 古汉语专题篇 第一节 古汉语通假类 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高亨《古字通假会典》、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胡望安《通假字汇》、许伟健《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等。 第二节 古汉语音韵类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董同和《上古音韵表稿》、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周法高《新编上古音韵表稿》、《汉字古今音汇》等。 第三节 古汉语辞典类 宗福邦《故训汇纂》、王力等《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等。 第一节 甲骨文字编 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高岛谦一《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吉林大学《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孙海波《甲骨文编》、刘钊《新甲骨文编》,川大《甲骨文献集成》等。 第二节 金文字编 容庚《金文编》、董莲池《金文编订补》、《新金文编》、白川静《金文通释》、周法高《金文诂林》、张世超《金文形义通解》、刘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社科院《殷周金文集成》、陈昭容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张懋容《青铜器论文索引》、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严一萍《金文总集》、汤余惠《战国铭文选》等。 第五章 战国文字专题篇 第一节 通论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战国古文字典》、汤余惠《战国文字编》、(台)陈立《战国文字构型研究》等。 第二节 铜器铭文 张守中《中山王器文字编》、程鹏万《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等。 第三节 简帛文字 骈宇骞、段书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张守中《包山楚简文字编》、腾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郭若愚《战国楚简文字编》、张世超《秦简文字编》、袁仲一《秦文字类编》、李守奎《楚文字编》、汤志彪《三晋文字编》、孙刚《齐文字编》、王辉《秦文字集征》、江淑惠《齐国彝铭汇考》、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上海博物馆藏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岳麓书院藏秦简》、《郭店楚墓竹书》、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等。 第四节 玺印文字 罗福颐《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吴振武《古玺文编校订》、曹锦炎《古玺通论》、施谢捷《古玺汇考》(博士论文)、许雄志《秦印文字汇编》、田炜《古玺探研》、肖毅《〈古玺汇编〉释文订补》、林素清《〈古玺文编〉补正》、庄新兴《战国玺印分域编》、陈光田《战国玺印分域研究》等。 第五节 陶文 顾廷龙《古陶文存录》、高明《古陶文汇编》、《古陶文字征》、金祥恒《陶文编》、袁仲一《秦代陶文》、徐谷甫、王延林《古陶字汇》等。 第六节 玉石文字 商承祚《石刻篆文编》、徐宝贵《石鼓文的整理和研究》、山西文物所《侯马盟书文字编》等。 第七节 货币文字 商承祚《先秦货币文编》、王献堂《中国古代货币通论》、张颔《古币文编》、朱活《中国货币大辞典》、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马飞海《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等。

总结武汉有什么特产

一、湖北武汉特产?

湖北武汉的特产有热干面、鸭脖、面窝等。

1热干面

它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热干面,湖北武汉最著名的小吃之一。做这件事有许多方法。通常以油、盐、芝麻酱、色拉油、芝麻油、香葱、大蒜籽、萝卜丁、卤水汁、酱油为辅料。其色黄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还可以作为主食,营养早餐,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

2面部窝

面条,武汉的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供应。因为四周厚中间薄,所以干脆就变成了一个小洞,是凹进去的。武汉人不习惯称之为脸凹,但是面窝。棉窝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还有一些小酒窝,用的铁勺里面比较小。

3鸭脖

武汉鸭脖享誉全球,最著名的品牌有两个,分别是吴京鸭脖和周黑鸭。吴京鸭脖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它以起源于汉口的吴京路命名。吴京鸭脖是在川味卤鸭脖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具有川味麻辣、清香、刺激、美味的特点。1997年,周福宇开发了周黑鸭他自己,很快周黑鸭以其独特的入口微甜微辣,食后回味悠长。

4武昌鱼

武昌鱼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因为毛泽东的短语只喝长江水,吃武昌鱼,武昌鱼比较有名。烹饪方法多种多样,最著名的是清蒸武昌鱼。一般以一公斤左右的鲜樊口鲭鱼为主料,辅以火腿、香菇、冬笋、鸡汤等十余种食材。它们被放在笼子里蒸,温度被严格控制以使其恰到好处。蒸好后,用红、绿、黄三色的菜丝点缀鱼肉,使之变得五彩缤纷,香、嫩、美。除了清蒸,还有油煎、红烧、花酿等30多种鱼料理。

5豆皮

豆皮是黄陂s地方风味小吃,它是将绿豆和大米混合,磨成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填充熟糯米和肉丁,在油里炸制而成。桐城香喷喷的豆皮,皮脆糯糯,令人垂涎三尺。老桐城创建于1931年,被称为豆皮大王并接待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众多中外政要。生产各种小吃,其中以三鲜豆皮最为著名。外皮金黄,糯米香软,馅料丰富。

6蔡甸莲藕

蔡甸莲藕是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特产,品质独特。它不仅外表长而肥,质细而嫩,藕长,而且味甜、脆、营养丰富。药食两用。

二、除了周黑鸭,武汉还有什么比较好带的特产啊?

,武汉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县豆皮、面窝、年糕、豆丝、欢喜坨、鸭脖、武昌鱼、排骨莲藕汤、洪山花菜炒腊肉、巴赞等

其他:武汉木雕船、绿松石、黑木耳、银耳、胡莎咸蛋、荆州糖醋蒜、毛坝漆、淡水贝雕、宜红茶、砖茶、咸宁竹器、咸宁桂花露、江陵仿古漆器、洪湖羽扇和纸折扇、孝感麻糖、芝麻烧饼等

武汉特产热干面鸭脖面窝武昌鱼豆皮蔡甸莲藕年糕欢喜坨豆丝红山菜梗炒腊肉麻饼武汉木雕船梁子湖河蟹黄陂京密黄鹤楼酒江夏明茶绿松石银耳武汉木雕船黑木耳胡莎咸蛋荆州糖醋蒜毛坝漆淡水贝雕咸宁桂花露咸宁竹砖茶江陵仿古漆器洪湖羽扇孝感麻糖以上为部分特产,仅供参考。

三、去武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来?

武汉有很多特产,但是很多都可以不会被带回来。可以带的有:小武鸭脖,黄石港饼,青山麻烧饼,武昌鱼,也是真空包装的。不过味道太差,不新鲜,建议不要买。还有黄鹤楼和红金龙香烟(如果你不我没有。如果你住的地方不远,你仍然可以拥有它们。红山紫苔是常见的蔬菜,就像青菜一样。如果路程要一天,那就噎死了~其他的东西不好带~这些东西在钟白各大超市都有卖~或者去家乐福,那里有专门的特产货架~

:四、武汉水果特产?

1蔡甸西瓜

蔡甸区西瓜产业发展至今已有14年。全区西瓜栽培面积48万亩,占武汉早瓜市场的70%。蔡甸西甜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瓜是超甜小西瓜和厚皮甜瓜的统称。当时蔡甸区从日本和韩国引进了这两个品种。为了便于传播,在全国率先称之为西甜瓜,成为武汉的特色品种。

2拜泉柑橘

拜泉柑橘种植于1963年,由华中农业大学精心培育。主要生长在拜泉玉屏山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中,色泽金黄,皮薄无籽,酸甜适中,口味独特。拜泉柑橘面积1500亩,年产量320万斤。

五、武汉的特产是什么

蔡甸莲藕,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特产,品质独特。它不仅外表长而肥,质细而嫩,而且有一根长长的莲藕。口感甜脆,营养丰富,药食两用。

蔡甸城镇建于金代,莲花湖环绕古镇。湖水清澈,湖泥肥沃。因为汉江多次改道,洪水泛滥和矿物质沉积为蔡甸莲藕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蔡甸莲藕历史悠久。隋唐时期,莲藕作为栽培传播开来,传入蔡甸,开始了人工栽培。良种和沃土相得益彰,越长越好,宋朝在京都名声大噪。蔡甸莲花湖的藕每年进贡北京,夏冬两季水陆定期进京。明清时期,莲藕被大规模种植。清代诗人乔大洪在他的诗夜渡南湖那当造币厂在十英里内耗尽时,南湖消失了,人们在哪里,他们停下来问打鱼的老人。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蔡甸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3月5日起对蔡甸莲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43号)。

保护域

蔡甸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蔡甸区人民提出的范围为准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蔡甸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汉〔2006〕21号),为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所辖行政区域。

武汉梁子湖河蟹,全生态养殖,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原产地标志之一。

武汉梁子湖的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他陆生和水生动物,维生素B2比肉高5-6倍,比鱼高6-10倍,比蛋高2-3倍。维生素B1和磷的含量比普通鱼高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蟹壳富含钙,还含有蟹红素、蟹**素等。

江夏古往今来都有诗,梁紫湖畔的螃蟹越来越肥。前年,于在文化节开幕式上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使湖蟹一举成名。亮子湖是我省第二大湖泊,江夏区有三分之二的水面。湖水清澈,水质达到

梁子湖每100g蟹肉含蛋白质1809%,脂肪971%,还含有丰富的多维钙、磷、铁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最为突出。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河蟹上的百家菜淡而无味。此外,蟹鱼头和鱼胸中还含有大量营养价值极高的蟹黄,味道鲜美,清香开胃,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水产。它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水产品之一s出口。

地域范围

梁子湖中华绒螯蟹养殖范围为:湖北省武汉市所辖的舒安街、山坡街、五龙泉街、梁紫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五里界街、法思街、鞍山街、金口街、郑店街、庙山办事处、大乔新区办事处、潜龙岛办事处,养殖面积1386667公顷,年产中华绒螯蟹1500吨。它的地理位置是:东经30到336北纬11412到11548

产品质量特性

1外部感官特征:梁子湖河蟹是我国著名的中华绒螯蟹。其个别规格为:男200g左右,女150g左右。中华绒螯蟹有四个特点:一是背绿,梁子湖蟹青灰色,光滑有光泽;第二种是白肚,泥草细腻的肚子晶莹洁白;三为黄白色,梁子湖河蟹的一对蟹脚呈钳形,四对行走脚前后边缘有金**绒毛;四只金爪子。梁子湖四对螃蟹前端金黄,强壮有力。当放在玻璃上时,它们可以用八条腿直立起来,它们的双爪在空中。成熟爪的乳房微微隆起,个体肥胖,奶油饱满。2内在品质指数:梁子湖河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含量非常丰富,天冬氨酸1%,精氨酸05%,谷氨酸11%。总体来看,平均氨基酸含量93%。所以梁子湖河蟹营养丰富,口感好,是淡水河蟹的精品。3质量安全要求:梁子湖河蟹产品质量为《无公害食品》NY5073-2001。

洪山菜苔只产于武汉农场洪山寺。它的茎是红色的,比一般的菜苔粗。油炒酥嫩香软,微甜,是最好的蔬菜。

产于湖北武昌。又名红菜苔,俗称油菜苔,简称菜苔。红山,地处丘陵地带,九脊十八洼。它的土壤是红壤和黄壤土,避风向阳,泉水浇灌。冬春季气候温和,最适合紫甘蓝苔的生长。755-79000年记载芸苔是世界上唯一的蔬菜,这里的芸苔是紫甘蓝。早在三国时期,紫甘蓝苔就是一种广为食用的蔬菜。在《名医别录》、《齐民要术》、《唐本草》等古籍中,都有关于紫甘蓝苔的记载。清代《唐本草注》、《武昌县志》也有记载,比如红山紫甘蓝苔的味道特别好,比其他地方差。相传是湖北人给历代皇帝的贡品,曾被命名为金殿玉菜。紫苔,采摘早,产量高,品质优,营养丰富,傲霜抽薹,厚而嫩,嫣红,软,脆,可口。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42克、蛋白质16克、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钙、磷、铁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